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小熊过生日一家三口吃蛋糕为引入,让学生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先让学生理解整块蛋糕就是单位“1”,再转换到分数的概念上,用“几分之几”为单位来计算。分别改变不同的条件,让学生自由编辑出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计算题,通过分数的意义来理解如何进行加减法,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出同分母相加减的规则,由学生自己总结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同分母分数间进行的加减运算,学生掌握得较好,但是用整数1减一个分数的情况比较难理解,应加强教学和练习。所以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围绕这些内容设计教学和练习,学生学得较好,基本上掌握了所教内容。不足之处
1、在计算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说的训练。
例如,几个几分之几加几个几分之几等于多少,或几个几分之几减几个几分之几等于多少,通过说的练习,使学生明白算理.2、学生缺乏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学习。
例
1、例
2、例3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制学具,亲自动手摆一摆、拼一拼,进一步理解算理.虽然如此,这堂课欠缺的地方还很多,今后我要朝着更加完美的方向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数学。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课文以教予学生一些思想方法为主题。
《矛和盾的集合》发明家通过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发明坦克,告诉大家谁能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谁就是胜利者。我们要多集合各项事物的长处,多学习别人的优点。
《科里亚的木匣》通过科里亚埋木匣、挖木匣,经过思考得出道理。它告诉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都告诉我们要正确的对待自己和别人,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要尊重别人,与人和睦相处等。
这些道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应当作为行动指南的,也不光是教育孩子,我们成人也是要不断反思成长的。
在教学中,这些主旨是都在学生口中、脑中是走过的,而且不只是一两遍。不过在学生的发言和反应中,我感觉孩子们没有真正入脑、入心。发言的孩子就那么几个,发言的内容也是相对简单而且用语匮乏的。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能体现这些思想方法的可能只有点点星末。
课堂的教育能做的真的很少,不过要能做足了也是很容易在孩子的这个年龄种下好种子的。这就要我们不断探索,把课堂变得更加高效而有价值。
第三篇: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几何直观,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让学生任意说说想到的分数,师随机板书这些分数。2.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里分别包含几个几分之一。【设计意图】由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有关分数的知识引入新课,不仅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而且由问题引发学生猜测推想,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图。
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2)从上面的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 问题3: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 ……
2.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1)教师有意识地选择第1个问题,要求学生列出算式。(2)同桌讨论
(3)操作验证答案。集体验证:
(预设)方法1: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
方法2: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 第13张是2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 第14张,2个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 第15张加1个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 第16张是3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 第17张,也就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 第18张……
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用课件进行示范。(4)引导辨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 第25张+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 第26张的结果为什么不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 第27张?
【设计意图】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时出现了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停留在直观感知层面,第二种思路是根据分数的意义从抽象的加法关系进行分析的。显然,让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直观感知的层面是不合理的,这时,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比较,不要急于在此时的教学中就把学生的思路统一起来,可以在后面的练习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优化。2.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
(1)观察课件: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
(2)猜一猜: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 第31张-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 第32张等于多少?
(3)小组讨论: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 第35张-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 第36张等于多少?
(4)汇报算法,思路可能有:
方法1;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比1份多1份,也就是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 第39张;
方法2:2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 第41张减掉1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 第42张还剩1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 第43张,也就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 第44张; ……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计算的过程。
(5)讨论:爸爸吃了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 第49张,同学们想想,他们一家人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可以用几种不同的结果表示?(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 第50张)
【设计意图】通过“他们一家人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一问题的讨论,既巩固练习了前面的分数加法,又为后面学生自学1减几分之几这一环节中对于“1”的理解做好了铺垫。3.探究1减几分之几
(1)自学第97页例3,把你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
(2)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怎样想的,是把“1”看作多少来减的?(3)“1”还可以看成分母是几的分数?请写出几个。(4)巩固练习(指名让学生板演)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 第53张
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 第54张
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图片 第55张
计算并思考,这几道题中的1分别应该看作多少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1在不同的算式中表示的分数不同,意义亦不同。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第97页“做一做”第1、2、3题。(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2题。
【设计意图】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组织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你是怎样计算的?
第四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圆形纸、长方形纸若干,各种可用分数表示的图片
学生准备:圆形纸、长方形纸各一张、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谈话激趣:这几天我们一直学什么(生答,师板书:分数)。现在老师心理想的、眼睛里看到的都是分数。
师分别拿出有颜色的夹子(5个)、6本本子、一捆小棒(10根)请学生找出分数。(学生自由说说每种物品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师随机扳书这些分数:1/
5、3/
6、4/10……)
2、根据板书,用“()/()里面有()个1/()”的话说一说。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出示分吃西瓜的情景:
师:从上面的图画中,你知道了什么?
2、师提出问题:“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师:谁能说说怎样列式?
(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教学分数加法
生猜一猜:1/8+2/8等于多少?
学生最可能出现两种答案,一种是3/8,一种是3/16,这里要注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2)证明自己的方法
若出现3/16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没有不同的答案吗?
若出现3/8这种答案,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提出要求:现在出现了两种答案,到底哪个正确,谁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证明自己说法是正确的,让大家都来接受你的说法,好吗?(比如可以画,可以折、可以写、甚至可以组织语言来说)
(若学生找不出方法,教师可建议学生在一张圆形纸上折出8等份,找出1/8和2/8,看看它们的和是多少)
集体操作验证
①生动手折出1/8和2/8,并涂上颜色。
②观察并讨论:和是多少?为什么?
③汇报交流,思路可能有:
a、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3/8;
b、2/8是2个1/8,2个1/8加1个1/8是3个1/8,也就是3/8(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随时用自己的教具进行示范解说)
(注意:如果学生只能想出第一种思路,可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分数知识来表达“涂了2份”、“涂了1份”的意义,引出第二种思路;如果学生想出了两种思路,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对两种想法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两者是统一。)
④引导辨析:1/8+2/8的结果为什么不是3/16?
围绕问题:“西瓜的总份数有没有改变?”来讨论。(西瓜分的总份数没有变,只是所占的份数增多,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教学分数减法:
观察:这个西瓜现在还剩几分之几?(5/8)
思考:爸爸回来后从剩下的这5/8中又吃了2块,最后还剩几分之几?怎样列式?(5/8-2/8)
生小组讨论:5/8-2/8等于多少?
汇报算法,思路可能有:
a、从5份中吃了2份还剩3份,也就是3/8;
b、5个1/8减掉2个1/8还剩3个1/8,也就是3/8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纸片演示吃掉的过程。
3、讨论:(哥哥又吃了1/8,剩下的2/8留给爸爸吃。同学们想想,他们一家人共吃了多少西瓜?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表示?(1,8/8)
4、教学例3:1减几分之几
有了前面的基础,这道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把1看作多少来减的?
巩固练习1-4/5
-2/6
-7/9(指名让学生板演)
计算并思考,这几道题中的1分别应该看作多少来计算?
5、解决课前提出的其他问题(小明比哥哥少吃了多少?可让学生板演,其他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6、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还有问题吗?
(四)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做题后,让中等生或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对于说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2、计算(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评,最后选加减法题各1——2道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3题(一块巧克力,小东吃了1/8,小红吃了3/8,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有两个问题;
生独立解答(有困难的学生可借助长方形纸的折画);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出用多少表示这一块巧克力?计算时看作多少来算的?
4、做一做的第3题
生读题,弄清题意;
生独立解答;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出一杯果汁用什么表示?在这里看作几分之几来计算?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
学习内容:认识小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一位和两位小数。
2、学会比较简单的小数大小。
3、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计算。
4、通过直观演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小数的读、写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学习难点:小数的含义的理解 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 小数的读法、写法
学习内容: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读法,写法,(课本第88-89页的内容,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第1-2题)学习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2、学会读、写简单的(一位、二位)小数。
3、通过练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学习重难点:小数的读法、写法,领会0.1.0.01的含义。学习准备:物品价格标签、直尺等。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图写分数。
2、填空:(1)把1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占全长的()/();其中的2份占全长的()/()。
(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占全长的()/();其中的5份占全厂的()/();其中的15份占全长的()/()(3)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1元=()角
1角=()分
二、引导探究,发现新知
1、揭示课题。
同学们已经学习认识了整数、分数。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小数
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
2、小数的认识。
(1)请同学们随便取出一本书,找出它的单价,说一说是多少钱?(我的数学课本价钱是4元6角或4.6元)(2)投影出示课本第88页的主体图。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回答,并填表。
引导观察5.98、0.85、2.60这几个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说明:①像5.98、0.85、2.60以及刚才同学们看到的书本的单价)等,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②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中,不够1元的,要用0占位。
3、小数的读法。
教师告诉学生: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左边的数部分按整数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是小数部分)按数字的顺序一个一个地读出数字名,小数点读做“点”。如:5.98读作五点九八,0.86读作零点八六,2.60读作:二点六零,10.23读作:十点二三,25.07读作:二十五点零七。
试一试:下面几个小数怎么读。1.23 0.92 0.05 2.40 12.04
4、小叔的写法。学习例1。
(1)一位数的写法。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每份是1分米,每份是1/10米)
课件演示说明:①每份是1分米也就是1/10米。1分米=1/10米。②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③0.1米是小数,她表示1米的十分之一。教师:其中的3份是多少分米?(3分米)是多少米?写成小数应该怎么写? 4分米、5分米、6分米。。是多少米?(小数)。(2)二位小数的写法。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每份是1厘米,每份是1/100米)
教师:用小数怎么表示1/100米?(写成0.01米)
0.01与0.1相比较,有什么不同?(0.01有二位小数,0.1只有一位小数)。
教师:0.01米就等于1/100米,等于1厘米,表示1米的百分之一。3厘米、5厘米、18厘米呢? 试一试。
15厘米=()/()米=()米 30厘米=()/()米=()米
提出问题:像0.1、0.3、0.01、0.05、0.18这些小数它们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为什么都是0?(因为它们都不够1米,所以整数部分要写“0”来占位)
(3)1米30厘米,写成小数应该是多少米? 由于1米30厘米比1米多。整数部分不能写0,应该写1,写成1.30米。
三、巩固深化
1、课本第89页的“做一做”。
2、把下面各数量用小数表示。
2米40厘米=()米 1米8厘米=()米 7角7分=()元 1元7角7分=()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目标达成检测:
第二课时 小数大小的比较
学习内容: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课本第90页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的第3~5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内容,学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养成会写的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重难点:小数大小比较。学习准备:直尺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一读下面各数 0.8 0.66 1.3 1.25 1.05
2、写出下面各数
三点二 零点三五 零点零七 六点八七
3、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量。
1米3分米=()米 1米3厘米=()米 1米12厘米=()米 50厘米=()米 1元3角=()元 2元15分=()元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1、引入谈话
同学们都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现在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的体育成绩,请你们汇报一下跳高的成绩(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表示)。
2、学习例2。
幻灯投影例2题目:老师这里有4位同学跳高成绩纪录表。单位:米
姓名 小明 小刚 小强 小林 成绩 0.9 1.2 1.15 0.88(1)读一读,各个同学的跳高成绩。
小明0.9米 小刚1.2米 小强1.15米 小林0.88米(2)教师:请给他们排出名次: 学生都知道跳高运动,因此都知道数据越大,跳得越高,成绩也越好,所以,要学会比较这几个小数的大小。(3)提出问题,让学生放手探索。
教师:你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的大小? 小组讨论法,然后汇报比较过程、结果。(4)排列大小。
不管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进行比较,其结果都应该要求学生自己写出排列顺序。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1.2米)》(1.15米)》(0.9米)》(0.88米)
三、课堂活动
1、课本第90页的“做一做”
首先要使学生弄清一个正方形表示多少,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再结合图形与数字,使学生懂得一个正方形在这里表示1。
2、课本练习二十一的第3、5题。
第3题,让学生借助数轴看图比较大小。类似于“课堂活动”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5题,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给出的成绩进行比较,得出四位学生的跳远名次和50米跑步的名次,这里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跳远成绩的小数越大,成绩越好,名次越向前,而跑步成绩的小数越大,则成绩越差,名次越向后。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五、目标达成检测:
第三课时 练习课
学习内容: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读写法,一位二位小数的大小比较。(练习二十一第4~10题)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常见小数的含义,并掌握他们的读法,写法。
2、能结合实例,较熟练地进行一位、二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3、通过练习,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学习重难点:进一步了解常见小数的含义,并掌握他们的读法,写法。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0.2 0.67 0.03 1.28 2.03 3.40 15.56
2、写出下面各小数。
课本第93页的第8题(看图片和题目,然后要求学生写一写,教师巡视检查,最后展示汇报结果)。
3、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
3分米=()米 4厘米=()分米 8厘米=()米 12厘米-()米 1米6分米=()米 2米30厘米=()米 6米3厘米=()米 5分=()元 2元5角=()元 4元6分=()元 20元4角5分=()元
二、课堂活动
课本第93页的第7题。
分别量出课本,练习本和铅笔盒的长和宽,把量得的数写成分米来做单位的小数
先要求学生测量长度,并纪录下来,然后再要求写成用分米来作单位的小数。
三、小数大小的比较
1、课本第94页的第9题
请学生比较它们的价格,这里没有要求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排列,所以,只要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说出来就可以。
(1)从钱贵的到便宜的:15.15元 13.60元 8.8元(2)从便宜的到贵的:8.8元 13.60元 15.15元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在小数大小的比较中,如果从整数部分可以看出大小,那么就不必要再看小数部分。
2、课本第94页的第10题。
(1)先让学生比较人均绿地面积,说一说哪个国家首都人均绿地面积最大,哪个国家首都人均绿地面积最小?
德国 柏林最大,人均绿地面积是50.0平方米。中国 北京最小,人均绿地面积是8.18平方米。(2)按照人均绿地面积,从大到小排列。
()》()》()》()》()》()(3)说一说,睨视怎么想的?
同样,这一题的大小比较也只要看整数部分就可以确定,不必再看小数部分。
(4)从这些数据中,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从数据中看到北京人均绿地面积与表中其他城市相差很大,也可以想到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要注意环境保护,要加强绿化建设。
3、补充练习。五位同学身高统计表 单位:米 小刚 小王 小芳 小红 小明 1.08 1.10 0.98 0.97 1.02 请比较他们的身高。
四、实践活动
课本第93页的第6题。
要求学生高商店了解一些指定商品的价钱,输了课本中指定的商品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指定商品,如体育用品,家电等等,要求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来表示,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平常能注意观察身边的小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
六、目标达成检测:
第四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学习内容: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本第95页的例3,第96页的例4,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学习目标:
1、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重难点:
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进行加法、退位减法。小数点对齐。学习准备:主题图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一说。
(1)1.20表示 元 角 分,0.03表示 元 角 分。(2)1.25米表示 米 分米 厘米 0.30米表示 米 分米 厘米。0.05米表示 米 分米 厘米 2.40米表示 米 分米 厘米
2、算一算。
112+16 25+18 138-25 35-12 说一说:(1)整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法则。(2)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二、经历探究,获取新知
1、揭示课题。
教师:教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了整数的加、减法,也学会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小数,请猜一猜,我们也应该学习小数的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出示主体图。(用幻灯投影或挂图)
请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到商店里买学习用具。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些商品的单价:铅笔盒6.8元,书包25.8元,练习本2.6元,橡皮擦0.5元,卷笔刀0.8元,铅笔0.6元,水笔 1.2元)。
3、学习例3 1个卷笔刀和1枝铅笔,一共多少钱?(1)卷笔刀多少钱?铅笔多少钱?
要计算一共多少钱?必须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2)你们认为怎么算?是怎么想的? 放手让学生探究方法,尝试计算。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一般会出现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化角为单位计算;另一种是以元为单位,直接用小数计算)。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后,教师引导全体学生一起探究用小数直接计算的方法。(3)要点分析。
①验证答案:1.4元=1元4角,结果正确 ②观察算式:
特征1:小数点对齐。(相当于整数加法的数位对齐)这里不仅要求二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而且要强调和小数点要和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特征2:计算过程,方法与整数加法相同。
4、学习例4。
(1)提出问题:一个卷笔刀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2)探究计算,引导用小数直接计算。0.2元=2角 8角-6角=2角结果正确(3)出示例4 一枝水笔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 ①要求学生用小数直接计算。
②尝试计算,汇报结果。(展示演示板)1.2-0.6=0.6元
③说一说计算要点。
两点:一是小数点对齐;二是减法退位,方法于整数减法退位是一样的。
5、课堂小结
(1)教师说明直接用小数计算的简便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掌握小数计算的重要性。(2)学生说明小数计算要点。
三、课堂活动
1、课本第96页的“做一做”
第(1)题是小数加法。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既有小数加法知识,又有小数大小比较知识。
第(3)题,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引导学生提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问题,并进行计算。
2、补充问题。
图中“找你6角”,猜一猜:小红给售货员多少钱,可能,买了什么商品?
启发:找出购买商品的钱数尾数有4角的。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1-3下列各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六、目标达成检测:
第五课时 练习课
学习内容: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课本练习二十二的第4-6题)学习目标: 进一步掌握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学习重难点:
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说一说,这几种体育用品各是几元几角几分。
2、提出问题。
(1)一个篮球和一个排球,一共多少钱?(2)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一共多少钱?(3)一个羽毛球拍比乒乓球拍贵多少钱?(4)20元钱,能买到什么东西?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要求学生也能从简单问题入手,(学会判断加法的进位与不进位,减法的退位与不退位计算。)
二、指导练习
1、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要点。(1)小数点对齐。
(2)按整数方法来计算,注意进位加与退位减的计算。通过回顾,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2、算一算:12.4+7.6=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结果。
提问:“12.4+7.6”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从小数含义来说明,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不要讲小数的基本性质。)
3、想一想:5-1.3怎么算?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讨论、交流、然后说出见解。(1)整位怎么对齐?
按照整数减法法则:1.3哪一位是个位? 按照小数减法要点:5的小数点在那里?(2)退位怎么退?
把5看成5.0然后按整数中的退位减来计算。
三、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二十二的第4、5、6题
第4题是小数加法,先让学生读懂这幅统计图,说一说题目提供的信息,然后再要求提出问题,并解答。
值得注意的是要让学生理解,这里只能提“什么比什么多”或“什么比什么少”的减法计算问题,而不能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如:求“上海和北京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一共是多少”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应该予以简要说明。
第5题是小数加法问题,先让学生说说从题目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1)小红是在哪一站?(儿童乐园)(2)小红要坐到哪一站下车?(光明街)
(3)从儿童乐园到光明街要坐几站?(12站)
(4)票价怎么计算?(10公里以内票价1元,后2公里,1公里加0.5员,这样一共是2元)
第6题是小数减法,大小比较问题,第(1)小题用10岁时的体重减去7岁时的体重,既增加的重量。第(2)小题应该分别算出7-8岁,8-9岁。9-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然后再进行比较。
四、课内外活动
让学生准备5、0、7、6这及格数字卡片。通过排列,写出结果。
1、小于1整数部分应该排哪个数字?
2、大于7整数部分应该排哪个数字?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六、目标达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