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体会(共5篇)

时间:2019-05-13 03:1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体会》。

第一篇:《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体会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体会

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体会

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在长期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总结出的适合中国实际的一条发展道路,是对马克思社会科学理论的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社

会全面发展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在我们实施第二步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对各种日益复杂的发展环境和发展问题的今天,回顾小平同志的科学发展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形成,是在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之后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所形成的,集中体现在他在这一时期发表的《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中。1979年,小平同志刚刚复出主持工作并提出改革的目标不久就明确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表明从改革之初,邓小平就注重社会的全面发展,既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也强调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既强凋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也强调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可以说,这段话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的第一次总体表述。到80年代中期,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特别是当时出现的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浪潮,他强调说:“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1986年,为了全面深化改革,他进一步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具体目标。面对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他一再强调要把科学技术搞上去,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高科技,我们还是要花点钱,该花的就要花”。他认识到对教育重视的程度还不够,强调要“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因为我国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这一时期,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强调得较多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问题。

1992年,邓小平在他的南方谈话里讲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准确的表述语言。”这无疑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的总结,它不仅强调了这一思想的“全方位的”,而且强调这一思想在“各个方面都有准确的表述语言”,表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思想是明确而一贯的。

二、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基本内容

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是邓小平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实事求是地思考和解决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问题的科学发展思想。他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既是对远景的规划,又是对现实的发展战略,构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1、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核心。邓小平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归根到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发展上。”邓小平凭借其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政治智慧,在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始终紧紧抓住发展生产力不放松,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再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邓小平把经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邓小平同志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环境,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表现。

2、民主和法制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保证。“文化大革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冲击,使邓小平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小平同志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文中谈到:“我们过去对民主宣传得不够,实行得不够,制度上有许多不完善,因此,继续努力发扬民主,是我们全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80年代中期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混乱,促使邓小平同志更进一步地思考民主和法制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道路上的重要意义。他认识到“如果一个党,一个国家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并不很健康。”他全面总结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著名论断。但另一方面,他又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是要发展社会

第二篇:《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体会

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体会

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在长期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总结出的适合中国实际的一条发展道路,是对马克思社会科学理论的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在我们实施第二步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对各种日益复杂的发展环境和发展问题的今天,回顾小平同志的科学发展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形成,是在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之后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所形成的,集中体现在他在这一时期发表的《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中。1979年,小平同志刚刚复出主持工作并提出改革的目标不久就明确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表明从改革之初,邓小平就注重社会的全面发展,既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也强调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既强凋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也强调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可以说,这段话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的第一次总体表述。到80年代中期,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特别是当时出现的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浪潮,他强调说:“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1986年,为了全面深化改革,他进一步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具体目标。面对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他一再强调要把科学技术搞上去,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高科技,我们还是要花点钱,该花的就要花”。他认识到对教育重视的程度还不够,强调要“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因为我国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这一时期,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强调得较多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问题。

1992年,邓小平在他的南方谈话里讲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准确的表述语言。”这无疑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的总结,它不仅强调了这一思想的“全方位的”,而且强调这一思想在“各个方面都有准确的表述语言”,表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思想是明确而一贯的。

二、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基本内容

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是邓小平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实事求是地思考和解决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问题的科学发展思想。他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既是对远景的规划,又是对现实的发展战略,构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1、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核心。邓小平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归根到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发展上。”邓小平凭借其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政治智慧,在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始终紧紧抓住发展生产力不放松,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再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邓小平把经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邓小平同志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环境,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表现。

2、民主和法制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保证。“文化大革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冲击,使邓小平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小平同志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文中谈到:“我们过去对民主宣传得不够,实行得不够,制度上有许多不完善,因此,继续努力发扬民主,是我们全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80年代中期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混乱,促使邓小平同志更进一步地思考民主和法制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道路上的重要意义。他认识到“如果一个党,一个国家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并不很健康。”他全面总结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著名论断。但另一方面,他又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但匆匆忙忙搞不行,搞西方那一套更不行

。”“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民主,而不是资产阶级民主。

3、科技和教育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1988年,他深刻地概括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全新的命题,准确地阐明了当代科

学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1992年视察南方时他又强调:“经济发展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①邓小平这一系列战略思想,为我们赶上世界科技的发展,迎接2l世纪的挑战,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4、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全面地指出了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方向。一方面,改革开放要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对内改革,就是要改变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对外开放,就是要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改革要把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结合起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些政治体制性的因素也必须进行改革,否则,经济体制改革将会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②又进一步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

5、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邓小平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否则就不是社会主义,就不能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他尖锐地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到破坏,走弯路。”“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邓小平明确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同时,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经济也不可能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邓小平还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6、人民利益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目的指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实现人民利益就是党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邓小平认为,我们制定什么样的路线,执行什么样的政策最终都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因此,他一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民富国强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搞不好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了才是社会主义。之所以这样强调,就是因为人民群众最现实、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的实现,有赖于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只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才能显示出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人民是我们的立党立国之本,历史经验证明,有了人民的支持,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失去人民的支持就要遭到挫折和失败。如果我们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就很难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的热情、智慧和创造力,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顺利发展。

三、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特点

1、以人为本。贯穿于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中的一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小平同志认为:“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邓小平在谈到国内问题时,多次强调改革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的水平;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民的利益;要以人民的利益是否得到保证来检验改革成不成功。“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最集中、最突出的反映了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发展过程中,邓小平非常重视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认为“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培养出来”。“我们不是没有人才,问题是能不能很好地把他们组织和使用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专长。”

2、突出重点,注重差异,不搞平衡发展。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内涵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偏废,这也正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所在。但小平同志多次告诉我们:全面发展不等于没有发展重点,协调发展不等于平发展,可持续发展更不等于放慢发展速度。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是针对片面畸形的发展而言的。所谓协调发展,主要是针对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大的贫富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提出的。但协调发展决不是“劫富济贫”,搞齐头并进,而是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加大对相对薄弱环节的各种支持力度,有意识地调控这些差距。所谓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强调既要立足眼前,更要立足长远;既要考虑今天,更要着眼明天;既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更要强调人与自然、资源的和谐发展。

3、创造性。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突出强调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践,敢于突破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种种禁区,抛弃已经过时的或不正确的理论观点。邓小平同志作为富于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其发展理论的体系上,集中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问题,科学地阐明了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和基本思路。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创造性,体现在他一系列思想观点上。比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阐述,关于当今世界时代特征和主题的判断,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阐述,关于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概括,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设定,关于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描绘等,都是针对中国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所作的新的回答,都具有突出的创造性特征。

4、用实践经验检验发展理论,是邓小平发展思想的显著特色。实践性是邓小平发展思想的一个突出的特点。邓小平同志重视实践,重视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所采取的发展措施,重视考虑中国的实际发展问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说:“我们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加速改革正确不正确,也要看实践。”①“步骤要稳妥还要及时总结经验,改正不妥当的方案和步骤。”②邓小平发展思想就是在总结和提炼人民群众实践创造出的经验形成的,反过来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思想成果。用实践经验检验发展理论,是邓小平发展思想的显著特色。

四、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

1、抓好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不放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这是邓小平发展思想的核心所在,也是邓小平同志对新世纪建设者的殷切希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我国现在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000美元左右,这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国际国内环境对我们发展经济都非常有利,如何抓住这个战略发展时期,大力发展经济,胜利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是我们当前的主要工作。但是,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等突出问题。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贯彻科学发展观,抓好“五个统筹”,努力做到社会经济的协调、稳步、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随着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也不断显现,主要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逐步拉大,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不解决,经济社会的发展势必要遇到巨大的阻力。因此,必须在邓小平科学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搞好“五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缩小城乡差距,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平衡东西部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改变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主的掠夺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吸收外资的同时,充分调动国内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落实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促进经济社会的整体、良性、持续发展。

3、把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求真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重视当前发展,也要考虑长远发展,不能只顾当前,牺牲长远,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要处理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进程,必须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改革。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增强经济的活力和效率。同时,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和政府的指导,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既要努力奋斗,又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看到,解决城乡、地区发展差距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和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分阶段的目标和任务,积极而又扎扎实实地推进。

4、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告诉我们,当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并逐步深化的时候,原有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问题就会突出表现出来,就必须相应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市场经济与建立民主政治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历史过程。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又是改革实践提出的客观要求。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互适应、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我们在促进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进程中必须重视的指导思想。我们应该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要求,抓住时机,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体会

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体会

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在长期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总结出的适合中国实际的一条发展道路,是对马克思社会科学理论的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在我们实施第二步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对各种日益复杂的发展环境和发展问题的今天,回顾小平同志的科学发展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形成,是在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之后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所形成的,集中体现在他在这一时期发表的《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中。1979年,小平同志刚刚复出主持工作并提出改革的目标不久就明确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表明从改革之初,邓小平就注重社会的全面发展,既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也强调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既强凋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也强调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可以说,这段话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的第一次总体表述。到80年代中期,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特别是当时出现的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浪潮,他强调说:“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1986年,为了全面深化改革,他进一步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具体目标。面对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他一再强调要把科学技术搞上去,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高科技,我们还是要花点钱,该花的就要花”。他认识到对教育重视的程度还不够,强调要“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因为我国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这一时期,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强调得较多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问题。

1992年,邓小平在他的南方谈话里讲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准确的表述语言。”这无疑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的总结,它不仅强调了这一思想的“全方位的”,而且强调这一思想在“各个方面都有准确的表述语言”,表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思想是明确而一贯的。

二、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基本内容

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是邓小平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实事求是地思考和解决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问题的科学发展思想。他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既是对远景的规划,又是对现实的发展战略,构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1、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核心。邓小平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归根到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发展上。”邓小平凭借其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政治智慧,在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始终紧紧抓住发展生产力不放松,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再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邓小平把经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邓小平同志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环境,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表现。

2、民主和法制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保证。“文化大革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冲击,使邓小平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小平同志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文中谈到:“我们过去对民主宣传得不够,实行得不够,制度上有许多不完善,因此,继续努力发扬民主,是我们全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 80年代中期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混乱,促使邓小平同志更进一步地思考民主和法制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道路上的重要意义。他认识到“如果一个党,一个国家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并不很健康。”他全面总结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著名论断。但另一方面,他又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但匆匆忙忙搞不行,搞西方那一套更不行。”“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民主,而不是资产阶级民主。

3、科技和教育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1988年,他深刻地概括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全新的命题,准确地阐明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1992年视察南方时他又强调:“经济发展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①邓小平这一系列战略思想,为我们赶上世界科技的发展,迎接2l世纪的挑战,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4、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全面地指出了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方向。一方面,改革开放要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对内改革,就是要改变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对外开放,就是要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改革要把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结合起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些政治体制性的因素也必须进行改革,否则,经济体制改革将会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②又进一步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

5、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邓小平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否则就不是社会主义,就不能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他尖锐地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到破坏,走弯路。”“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邓小平明确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同时,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经济也不可能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邓小平还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6、人民利益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目的指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实现人民利益就是党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邓小平认为,我们制定什么样的路线,执行什么样的政策最终都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因此,他一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民富国强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搞不好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了才是社会主义。之所以这样强调,就是因为人民群众最现实、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的实现,有赖于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只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才能显示出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人民是我们的立党立国之本,历史经验证明,有了人民的支持,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失去人民的支持就要遭到挫折和失败。如果我们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就很难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的热情、智慧和创造力,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顺利发展。

三、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特点

1、以人为本。贯穿于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中的一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小平同志认为:“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邓小平在谈到国内问题时,多次强调改革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的水平;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民的利益;要以人民的利益是否得到保证来检验改革成不成功。“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最集中、最突出的反映了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发展过程中,邓小平非常重视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认为“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培养出来”。“我们不是没有人才,问题是能不能很好地把他们组织和使用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专长。”

2、突出重点,注重差异,不搞平衡发展。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的内涵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偏废,这也正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所在。但小平同志多次告诉我们:全面发展不等于没有发展重点,协调发展不等于平发展,可持续发展更不等于放慢发展速度。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是针对片面畸形的发展而言的。所谓协调发展,主要是针对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大的贫富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提出的。但协调发展决不是“劫富济贫”,搞齐头并进,而是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加大对相对薄弱环节的各种支持力度,有意识地调控这些差距。所谓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强调既要立足眼前,更要立足长远;既要考虑今天,更要着眼明天;既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更要强调人与自然、资源的和谐发展。

3、创造性。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突出强调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践,敢于突破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种种禁区,抛弃已经过时的或不正确的理论观点。邓小平同志作为富于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其发展理论的体系上,集中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问题,科学地阐明了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和基本思路。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创造性,体现在他一系列思想观点上。比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阐述,关于当今世界时代特征和主题的判断,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阐述,关于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概括,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设定,关于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描绘等,都是针对中国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所作的新的回答,都具有突出的创造性特征。

4、用实践经验检验发展理论,是邓小平发展思想的显著特色。实践性是邓小平发展思想的一个突出的特点。邓小平同志重视实践,重视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所采取的发展措施,重视考虑中国的实际发展问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

第四篇:《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读后感

总结历史经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读后感

想想我已许久没能这样静下心来,认真地看一本书了。手捧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心中早已感慨不已。邓小平同志在面对国家的一切困难的时候,他不慌不忙,能从我们国家当前的国情出发,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理智的分析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邓小平同志的讲话,很多内容是回溯过去的历史。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给我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邓小平同志讲问题,经常从历史经验讲起。我看这是他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和论述方法,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的方法。用这样的方法讲问题,讲清楚历史的由来,凝结着历史的经验。对此,他自己作过说明:“我为什么讲这个历史?因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去指出我们做事应该实事求是,加强实践操作,要我们铭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在总结文化大革命时曾这样说过:“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没有人才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他能从根本上看问题,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的。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只看到事情的表面。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国际的历史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的实践经验,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发展的新情况等等。这里最

重要的是新的实践经验。邓小平同志大力畅导和鼓励解放思想,大胆地试验,大胆地实践,大胆地闯,就是要从新的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经验,得出新的认识——规律性的认识。

邓小平同志总结经验是为了开辟未来为了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进行,他在号召全党要勇于实践的同时,十分强调要善于实践,要坚持实事求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又要细心;既要不怕犯错误,又要避免犯大错误。邓小平同志由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借鉴经验,创造新的实践经验,从而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善于总结自己的历史经验。从自己的失败的经验中,总结出学习、工作方法。例如,在平时做作业时遇到错误的的,要反复思考错误的地方,避免再次犯相同的错误。

电子工程系第七小组林裕新

2011年11月9日

第五篇: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读后感2011

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感2011

建国六十周年之季,怀着无比的崇敬,我又一次学习了邓小平这位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巨人的著作。每次读小平同志的著作,总有一种日益强烈的感受:文风非常地朴实,然而于朴实之中的却是目不暇接的深刻思想。经过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我对于邓小平理论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其实对于其中的一些理论政策我并不陌生,例如:一国两制、精神文明、和平发展等等,因为他们总是在新闻媒体或者某些会议中被提起。而通过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后,已经了解了这些理论的产生背景,他的精髓所在以及他们巨大的社会价值,并且有了自己的理解。现在读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不但温固了这些熟知的理论,而且也了解了一些具体的任务和发展政策。

邓小平经济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解决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使我国的经济建设走上了一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对社会主义重新作出科学的阐述。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长期以来人们的一般认识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消灭了一切人对人剥削的、实现了按劳分配的社会经济制度。而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同志不仅肯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而且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统一起来加以考虑,把生产力作为首要的根本的因素,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科学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是确定经济社会发展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前提,是全局性的问题。邓小平同志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作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回答,他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读了这本书,确实使我的眼界开阔了不少。虽然隔了十多年,但书中提到的不少理论、观点,还是令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比如在《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中,邓小平提到了其实开放也包括国内的开放,即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开放。国内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开放其实就是要打破过去的条块分割,克服地方主义、部门主义。条块分割的情况现在少多了,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前阵子北京卫视在广东“着陆”。这是件好事情。不过听说北京卫视到现在才“着陆”的原因是以前北京方面拒绝广东卫视“着陆”,结果双方打起了“壁垒战”,最终还是各让一步,达到双赢。

这本书启迪我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观点审视世界和未来。比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著名讲话,强调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就要亡国亡党”。通过这本书,我变得善于理论思维,不是唯心的而是唯物的,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这样使我被表象所迷惑从而能抓住事物的本质。通过这些,奠定了我科学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唯物辩证法,还有正确的价值取向,那就是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本书启迪我树立坚强的意志。文如其人,书中折射出邓小平同志伟大的人格精神,它“三起三落”,在关键时刻作出的重大决定,表现出非凡的胆略和勇气。他不仅领导我们的党和国家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深重灾难中走出来,而且还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这本书中,使我深深体会到:建前的意志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挫折和磨难仅仅是一种不成功的结果,但是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它,对待它,并从中吸取教训,挫折和磨难会变成一种强大的动力,促进人们由于追求更大的成功。在我国历史上,有战国时期“引

锥刺骨”的苏秦,汉代“头悬梁”的孙敬,南北朝“闻鸡起舞”的祖狄------他们顽强的遗志,都是值得我们提倡的。

读了邓小平同志的以上言论,你会发现他对于客观事物的评价完全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基础,正如他对少奇同志的态度,使我感觉到了当代伟人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拨乱反正的铿锵态度与气势磅礴的领导作风。

此外,《文选》还探讨那些不能够摸着过的河。关乎大是大非的大江大河,决不能摸着石头过!否则是要被淹死的。我们并不是不可知论者,我们坚信真理是可以被逐步认识的。在任何历史阶段,都有一些可以看得很准的问题,对它们完全可以旗帜鲜明。这些河不需要摸着过!对那些关乎方向、性质的大是大非问题,即使存在争论、分歧,但只要我们看准了,也完全应当旗帜鲜明。这些河,不允许摸着过!

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分析见解,邓小平同志都以一种敏锐独特的视觉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联系当前实际,对于那些贪官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教育课,也许他们曾做出过贡献,但骄傲自满的情绪正慢慢吞噬着他们。

走向腐化堕落,其例举不胜举。但求通过《文选》使之觉醒,真正替人民做事。在第一篇文中的最后他提到了要尊重人才,在第二篇文中他提到了对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他提倡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并尊重他们。要解决他们的待遇问题,使他们感到有希望。特别的他讲到了留学生,认为我们现在如何创造他们回来工作的条件,很重要,我想这也是困扰很多留学生的问题,他们看见自己的祖国正在发展,很希望能回来高科技尽一点力,但是却发觉回来以后没有工作条件,也没有接纳他们的机构,当然他们也有心理上的犹豫,毕竟当年的文化大革命还对他们残留这一点阴影。针对这些,邓小平就提出搞个综合的科研中心等,而且还一再的强调必须尊重人才。

读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之后,我认为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必须有知识、有才能。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高科技不断创新的现在,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我们现在正处在学习阶段,努力学习是我们现在首要的任务,虽然大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业余时间充足,但我们决不能放松自己,让宝贵的时间匆匆溜走。知识的天堂、智慧的书屋才是我们真正向往的殿堂。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学才能使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

我们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过强的心理素质,遇事沉着冷静,三思后行,把事情做的尽量合理完善。

在邓小平的眼里社会主义无论怎么改革都应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而不应该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他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共同富裕的体制可以防止两极分化而一旦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带来严重的贫富分化从而使社会动荡产生新的革命。但是什么才叫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呢?他回答得很简单认为不搞多党制、议会制坚持共产党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他认为他的改革前提必须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情也办不成。而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的稳定从而防止**。

通过对邓小平文选的阅读学习,我们不难看到邓小平的领导才能。对于每一个地方、每一方面的工作他都能从具体事情出发来做出决策,并能从历史教训中吸取经验改进管理方法。他从全世界的发展趋势和长远利益的角度考虑来领导中国,为我们中国的建设出了很大的力量,而且近几年的发展都验证了邓小平领导的正确性。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学习邓小平理论不但能令我们更进一步的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相信他们的正确性;而且也能让我们学到如何分析处理事情,做出相应正确的决策。我们在邓小平文选中学到的这些都将给我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好处,我们也必将受益终身。

下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体会(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体会(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书笔记-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读书笔记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收录邓小平从一九八二年九月至一九九二年二月期间的各种重要讲话,谈话等共一百一十九篇。其中包括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读后感

    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感 邓小平从1979年开始,先后多次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同志巡视祖国南方,就中国的改革开放发表了重要谈话。在谈到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读后感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我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时代的代言人,当代大学生,面对新世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读书笔记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读书笔记 实话实说,关于邓小平文选的读书笔记,我写来有愧,因为只看了个大概,前两卷几乎没看,就第三卷看了许多,不过这许多也不算是看的很透彻吧,毕竟《邓小平文选......

    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感

    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感 其实我很少看一些名人著作,因为太深奥了看不懂,也不常看抽象的事物,做事更不会局限于理论,我只求实践、务实。但因为是作为任务被布置下来,也就略读......

    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心得体会

    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创新──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点体会邓小平的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突破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关於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心得体会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邓小平同志最新、最重要的一部著作集,也是他最重视的一部著作集。从开卷篇十二大开幕词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全书的主题......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读后感和体会

    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感 ——辩证法看待务实与发展 内容提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作为邓小平同志思想的充分,无疑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这幅蓝图做了最具体的描述。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