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发展计划实施结果的监测评估
学校发展计划实施结果的监测评估
学校发展计划实施结果的监测评估包括学期总结、年度自评、年度自评结果使用。
(1)学期总结:学校发展计划实施一段时间就要进行总结,特别是一学期结束后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通过总结发现一学期来学校发展计划实施过程中好的做法、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反思、分析和调整,这样才能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学校发展计划,为下学期的实施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年度自评:学校发展计划实施了一年,就要转入下学年的制定过程。这时候需要对实施情况进行年度结果性监测评估,根据“学校发展计划各部门行动计划表”、“学校现有发展水平自我监测评估表”和“学校现有发展水平自我监测评估汇总表”的内容及进行自我监测评估和总结,分析、统计和汇总“目标”、“活动/措施”、“完成情况”以及“实施情况及效果评估”的记载内容,得出年度自评结果,总结经验,为下年度制定学校计划提出改进性意见和建议。
(3)年度自评结果使用:学校发展计划年度自评结果出来以后,必须在制定下年度学校发展计划之前,将其情况通过各种方式,告诉给全体师生,引起相关人群的反思和讨论,并达成共识,为开发和制定新学年度的学校发展计划做好准备。
第二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目的意义
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目的意义
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目的是多样的,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实证研究表明,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和提高学校绩效之间有着显著的因果关系。
由于学校发展计划已不是外在强加的革新活动,所以应当考虑如何在利用发展计划控制学校和赋权于学校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也应当考虑发展和责任之间潜在的冲突和压力。当然,督促学校实施发展计划作为管理策略和提高学校绩效水平的目的是学校发展计划永恒的主题。
具体说来,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目的意义在于以下六个方面。
(一)通过参与式方法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使学校和教师共同参与发现学校面临的问题、困难、原因和需求,全面而具体地了解学校的现状和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并找出问题解决的办法,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二)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鼓励学校和教师承担起改善学校教育的责任,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把积极争取外部支持和自力更生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目的。
(三)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调动教师参与学校发展的积极性,增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提高其参与的能力,在学校与教师之间建立互动、互助、互利的有效机制,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四)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提高社区成员对教育的认识,在当地形成良好的教育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适龄儿童,特别是女童和少数民族儿童入学。
(五)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有助于校长、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高,促使学校管理朝着民主、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提升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质量。
第三篇:动物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动物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了解该疫源地动物鼠疫区域界限、分布范围、相关宿主动物、媒介昆虫构成和动物鼠疫流行规律等,为鼠疫防治、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2001~2009年鼠疫IHA血清检测阳性179份,阳性率为7.21%,其中2002年阳性率最高,达17.45%, 2001~2009年鼠疫细菌学检验检菌率为0.63%,媒介昆虫组检菌率为0.66%,染疫动物有5科(亚科)6种,疫情主要分布在俄多玛乡和呷依乡,监测结果证实该县存在青海田鼠疫源地,可能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结论 石渠县青海田鼠动物鼠疫呈持续流行态势。
1889年,科学家Buchner在青海省折曲河一带发现了一些体形中等、耳小、尾短、爪强大、体背暗棕灰色,并适应挖掘活动的啮齿类动物,最终被确定为啮齿目、田鼠科、田鼠属动物。它们主要分布于四川、青海2省,栖息于海拔3700~4800m之间的草地,为青藏高原的特有种[1]。1997年,在四川省石渠县率先发现了青海田鼠间鼠疫动物病的流行[2]。2000年卫生部组织中国疾控中心鼠疫布氏菌病防治基地、四川省卫生防疫站、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甘孜州卫生防疫站和石渠县卫生防疫站,对石渠县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工作,并确定为国家级鼠疫监测点。为了进一步了解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性质和鼠疫动物病的流行规律,于2001-2009年间对该疫源地进行了系统监测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分析资料来源于2001-2009年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工作总结。
1.2 被检材料 2001-2009年动物鼠疫监测采集到的各种动物材料。
1.3 试剂鼠疫IHA检测试剂、干燥赫氏琼脂培养基、鼠疫噬菌体均购自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4 检测方法鼠疫细菌学检验和鼠疫IHA检测试管法,均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鼠疫诊断标准(WS279-2008)》技术操作规范进行。结果
2.1 鼠疫血清学检测2001-2009年鼠疫IHA检测各种血清2484份,阳性179份,阳性率
7.21%;2002年阳性率最高,达17.45%(表1)。讨论
2001-2009年鼠疫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7.21%,其中2002年阳性率最高,达17.45%,有76.54%的阳性血清抗体滴度集中分布在1:640或以下,该结果与2001年青海田鼠鼠疫细菌学检验分菌率(1.82%)高有关,说明大部分动物系上感染、次年检出鼠疫F1血清抗体,且血清阳性滴度低易分离鼠疫菌。犬作为鼠疫疫源地监测中的指示动物,阳性材料分布区域与当年动物鼠疫流行的疫点分布相对应[3],牧犬在该疫源地数量多、分布广、且血清阳性率高,92.65%犬阳性血清抗体滴度分布在1:640以内,牧犬多为既往感染。石渠县青海田鼠鼠疫自1997发现以来[4],一直处于持续流行状态,但由于受鼠疫综合防控、草原灭鼠和退牧还草等因素影响,该地区动物鼠疫何时进入流行高峰、何时终止流行的问题有待长期监测和进一步研究。
随着鼠疫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疫源搜索范围的不断扩大,发现该疫源地的染疫动物种类不断增加,到目前为止从血清学上证实的染疫动物有5科(亚科)6种:青海田鼠(主要贮存
宿主)、旱獭、藏系绵羊、牧犬、狗獾、家猫,从细菌学上证实的染疫动物有青海田鼠和长尾仓鼠[5,6]。青海田鼠血清阳性率(除指示动物牧犬外)和检菌率最高,说明青海田鼠在该疫源地内对鼠疫菌起着主要保菌和延续作用,也证实青海田鼠完全可以作为该疫源地的主要贮存宿主[7]。检验结果还表明,自毙材料检菌率显著高于活体材料(p<0.05),故检菌率可以作为判定该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强度的指标之一。除青海田鼠外,2007年从长尾仓鼠中也检获田鼠型鼠疫菌,从病原学上证实了该疫源地并非单宿主鼠疫自然疫源地[8],但从长尾仓鼠在该疫源地的地位和作用看来,该宿主为次要宿主或偶然宿主,而该疫源地内是否还存在其他染疫动物有待进一步监测。细钩黄鼠蚤和直缘双蚤指名亚种为该疫源地的主要传播媒介[7],虽然五侧纤蚤邻近亚种数量较少,但检菌率较高,其在动物鼠疫传播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石渠县俄多玛乡已证实为青藏高原青海田鼠型鼠疫自然疫源地[7,9],而呷依乡自1999年发生一起因剥食猞猁暴发的、病原为喜马拉雅旱獭型鼠疫菌的人间鼠疫疫情以来,近年陆续在旱獭[10]及牧犬中检测出阳性血清,已从血清学水平证实了呷依乡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存在,从而使石渠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性质更加复杂,该疫源地应为青藏高原青海田鼠-喜马拉雅旱獭混合型疫源地,但该疫源地的范围、染疫动物种类以及病原学结果等其他相关课题有待进一步调查和研究。
第四篇: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标准
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标准
一、空气
1、产房、新生儿室、分院手术室、妇科与外科的小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2、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急诊室、检验科、各类普通病室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二、手消毒效果监测
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
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三、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
1、手术室、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2、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急诊室、检验科、各类普通病室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 cfu/ cm2
四、灭菌物品(包括宫腔镜室自行灭菌的宫腔镜)的监测:未检出任何微生物为合格。
五、消毒、灭菌剂的监测
1、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戊二醛):无菌生长。
2、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六、消毒后物品(如雾化管道、呼吸机管道等):细菌总数≤20cfu/件,并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七、紫外线灯管辐照度值的测定: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射强度≥70μW/cm2为合格。
第五篇:结果评估和项目产出
3、结果评估
组织技术、经济和科技管理方面的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项目区上报的评价表进行核实、分析、评价、打分,拟定等级。为考察项目自评报告的真实性,有针对性的珠子专家或中介机构对项目进行实地评价。专家组或中介机构在项目考察工作结束后,应按现代农业指标评价体系要求撰写“绩效评价报告”。评估依据主要以现代农业指标评价体系、黑龙江垦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项目执行合同、项目评审、鉴定、验收意见、项目查新报告、用户报告和财物报告等为主,同时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增加或减少评价指标或跟更改指标权重。评价指标主要以龙头企业个数、粮食商品化率、粮食加工率、合作社数量、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职工人均存收入等为主。数据搜集信息以实地考察调研为主,数据以项目区统计年鉴和上报材料为主。
4、项目产出
《七星稻米产业链发展研究》研究报告,拟解决关键问题:
1、稻米产业链要素需求与价值产出分析
2、七星农场要素禀赋、地理区位等竞争力判别分析
3、稻米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路径
《九三管理局股份制合作社试点情况剖析——以尖山农场为例》研究报告,拟解决关键问题:
1、普适条件下的垦区合作社绩效考核体系建立
2、“合作社+龙头企业+农场+农工”的模式探索
3、尖山合作社发展路径规划及阶段性完成目标
4、垦区各管理局合作社发展模式探究
5、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
《查哈阳绿色水稻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报告,拟解决关键问题:
1、绿色水稻栽培模式探究
2、水稻合作社发展章程
3、全过程水稻质量追溯系统建立
《基于循环经济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与实现机制——来自友谊农场的案例研究》研究报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适用于友谊农场的循环经济模式探究
2、全产业链模式的应用与放大
3、“十八公里工业长廊”发展路径解析
《黑龙江垦区龙头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考察,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龙头企业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龙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优势、劣势、机遇、调整)
3、黑龙江垦区龙头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查哈阳金光管理区绿色水稻种植》实施方案,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绿色水稻栽培模式研究
2、寒地水稻低碳育种研究
3、水稻育秧过程质量追溯系统研究
《友谊农场工业化发展问题研究》研究报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友谊农场工业化发展存在问题
2、“新型职工”发展方向探索
3、资源的有效整合(生物质能、煤化工、农业生产原材料)
4、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探索
5、企业协作网络建设模式探索
6、工业企业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七星农场科技集成发展需求与战略》研究报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黑龙江垦区农业科技集成的内涵
2、七星农场绿色发展对农业科技集成的战略需求
3、促进七星农场农业科技集成实施路径及具体做法 《生态产业在黑龙江垦区的应用与发展——以八五八农场为例》研究报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生态渔业发展战略研究
2、体验式营销在生态旅游产业的应用
3、八五八农场小气候变化对绿色水稻生长的影响
《二九零农场绿色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培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基地选择
2、品种确定
3、播种育苗
(1)秧田选择(2)秧田整地(3)播期确定(4)种子处理(5)秧田管理
4、大田移栽
(1)大田整地(2)移栽
5、大田管理
(1)肥料管理(2)水分管理(3)病虫害防治(4)防除田间杂草
6、收割与储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