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例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时间:2019-05-15 01:5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3例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3例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第一篇:23例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措施。方法:统计2014-2015年某市孕产妇死亡病例,分析其死亡原因及死亡地点构成。结果:因直接产科原因死亡的孕产妇11例,间接死亡原因的12例,其中产后出血每年所占比重均为最大,死亡地点以在县市医院死亡为主。结论:应强化产科危重症识别与处置能力的培训,加强产科合并症患者的宣教管理力度,重视县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质量建设,切实稳定三级妇幼保健网,以减少孕产妇死亡病例的发生。

【关键词】 孕产妇; 死亡; 监测

中图分类号 r714.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5-0151-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5.083

中国围产医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外的围产医学观念和技术被引进中国,目的是为了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和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1]。近年来,国家推行降消项目,提倡住院分娩,通过爱婴医院复评降低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有效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为了进一步提高孕产妇健康水平,笔者对某市近两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力求减少孕产妇死亡病例的发生。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孕产妇死亡统计对象为2014-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的孕产妇(包括计划外),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 d内,不论妊娠各期和部位,凡与妊娠有关或因妊娠病情加重及治疗原因造成的死亡者(不包括意外死亡)。

1.2 方法

孕产妇死亡疾病构成比及医疗保健服务指标根据死亡报告卡进行计算。孕产妇死亡诊断和疾病分类主要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原则。死亡地点按省级医院、县市级医院、乡镇级卫生院、转运途中、家中等归类统计。

结果

2.1 2014-2015年某市孕产妇死亡原因构成

2014-2015年某市孕产妇死亡共23例,按市级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8例,不可避免死亡15例。因直接产科原因死亡11例,间接死亡原因12例,其中产后出血每年所占比重均为最大,见表1。

2.2 2014-2015年某市孕产妇死亡地点构成

在省级医院死亡6例,县级医院死亡10例,乡镇卫生院死亡2例,转运途中死亡3例,家中死亡2例,以在县级医院死亡例数最多,见表2。

讨论

3.1 孕产妇死亡原因及死亡地点分析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2]。剖宫产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产后出血成为剖宫产术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若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出血,则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3]。经过每年的产后出血培训班学习,产科质量有所上升,但在死亡原因中仍然以产后出血为主。间接产科原因死亡即妊娠合并症逐年递增,2014年5例、2015年7例,提示对不宜怀孕及需要终止妊娠孕妇的宣教及早期干预工作面临严峻态势。

2014年、2015年孕产妇死亡地点最多均在县市级医院,自文件要求乡镇卫生院不能截留高危孕产妇以来,2015年已无孕产妇在乡镇卫生院死亡病例。县市级医院为城乡孕妇分娩主要地点,而部分县市级医疗单位应对突发疾病、危急重症能力尚不足,设施尚需进一步完善,人员、设施、接诊能力的提高跟不上分娩量的剧增,导致部分县市孕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疗保健机构和社会相关部门的管理问题。孕产妇系统管理欠缺,高危筛查不到位,特别是乡级未履行高危筛查和高危管理的职能;绿色通道、急救网络尚不完善,导致家中和途中死亡;助产技术服务单位的产科质量管理未严格按助产技术服务标准执行,许多助产单位未按产科常规处置患者。

医疗保健机构知识技能、资源明显不足。不能及时识别产科出血、羊水栓塞等产科危急情况,未能及时、正确处理休克、子痫、羊水栓塞等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特别针对产后出血出血量估计不足,产后出血原因未查明,止血措施不力,未及时输血,抗休克处理不规范;妊娠合并重症胰腺炎,是一种严重威胁母儿健康的妊娠期疾病,具有发病急、并发症多及母儿病死率高等特点,未及时有效治疗导致预后极差[4];血液供应不及时,孕产妇需要输血时不能及时提供血源。

社会其他部门问题。受一些计划生育地方政策的影响,医疗保健机构不敢或不能为计划外孕产妇提供正常的产检和接生服务,计划外孕妇未接受正规产检。

3.3 建议

产后出血仍为主要死亡原因,不仅在基层县医院,在市级医院也有产后出血死亡病例。相关研究表明,同阴道分娩方式比较,剖宫产出血量要较之高出1倍,且产后具有较高的出血发生率[5]。医生对产后出血量估计不足、止血处理不及时不果断、休克处理不规范,耽误抢救最佳时机。今后工作仍需加强爱婴医院建设,切实降低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并对产后出血强化培训,提高县市级医疗单位危急重症的抢救能力,提高产科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各医疗单位也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业务,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危重症的识别及抢救能力。

产科合并症导致死亡原因也居高不下。妊娠一旦出现严重合并症则可能出现不可避免死亡,因此需从源头抓起,加强孕前筛查及宣教,提高健康教育的能力,加大优生优育的宣传,对不适宜怀孕及需要终止妊娠的,应做好宣教工作,对特殊病情的孕产妇加大管理力度。

切实落实卫生及相关部门各级人员职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开展执法检查,依法行政,对违法、违规、违纪或不作为者,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和责任追究。

政府应加大投入,切实稳定三级妇幼保健网,落实各级保健人员报酬,特别是村级保健人员报酬。

对于年轻医生和基层医生来讲,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最困难的是掌握必要的临床基本技能[1]。强化培训,可采用直通车的形式,由省级专家直接培训到乡级,避免信息丢失,提高培训效果。

进一步明确各级助产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严格按高危评分方案来分级转诊,避免普通乡卫生院过多的开展剖腹产和会阴侧切手术,制定有效措施,杜绝因经济利益驱动而截留患者的现象发生。

强化产科质量建设,重视县级医疗保健机构的能力建设。按“助产技术服务标准”配置相关人员、设备等,严格执行服务标准,提高产科质量,在配齐设备的同时,注重设备的功能定位、功能状态和功能使用规范。对乡级助产人员,可制订必要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乡级助产人员和妇幼保健专干的考核档案并奖励技术骨干,对不具备接产资格的人员进行待岗培训并停止其助产资格。

对产科死亡率高的地区要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基层产科标准化建设,定期对各县市设置产科的医疗机构进行复核,对不能达到标准化的产科取消其助产资质。

第二篇:孕产妇死亡监测工作讲义

孕产妇死亡监测工作教案

一、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基础资料

1、围产保健手册

2、出生花名册

3、育龄妇女死亡登记册

4、监测点活产数和孕产妇死亡季报表

5、孕产妇死亡监测质量调查表

6、孕产妇系统管理登记表

7、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统计表

(二)工作程序

1、建立基础资料

(1)登陆《吉林省出生证登记卡信息查询系统》或在每月的乡镇例会上收集本辖区内的出生情况。

(2)建立出生花名册:本辖区每一例出生的新生儿(生后有呼吸、心跳、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等生命体征)均需登记在出生花名册上。

(3)建立育龄妇女死亡登记册(表):凡本辖区死亡的育龄妇女均需登记,并对每一例都要入户核实死前末次月经情况,向家人及亲属询问死者死前是否怀孕。

2、建立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报告孕产妇死亡:本辖区如发生孕产妇死亡,应立即口头或电话报告辖区内妇幼保健专业机构,并在育龄妇女死亡登记表上登记,同时协助辖区妇幼保健机构相关人员进行入户调查。

3、实地调查

对辖区内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的育龄妇女死亡信息,要入户核实,确定是否为孕产妇死亡,了解其死亡原因,并填写育龄妇女死亡登记表。

4、核实情况(自控)每季度到辖区内派出所、街道计生办查阅相关记录,核对出生及育龄妇女的死亡信息,核对所在医院的分娩记录本、预防接种卡及出生医学证明等资料,了解本辖区内的出生情况、孕产妇、育龄妇女死亡情况。

对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反馈的出生、死亡情况进行核实,如有漏报、错报,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例会上及时反馈至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复查。

5、按时参加上级妇幼保健机构举办的例会及培训,并负责对村级妇幼卫生监测人员的培训。

(三)资料处理

1、上报资料

(1)监测点活产数和孕产妇死亡季报表;(2)监测点活产数和孕产妇死亡年报表;(3)育龄妇女死亡登记表;(4)孕产妇死亡监测质量调查表;(5)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统计表。

2、上报时间

每季度第一个月的20日前上报。

3、留存资料

(1)围产保健手册;(2)出生花名册;

(3)监测点活产数和孕产妇死亡季报表;(4)监测点活产数和孕产妇死亡年报表;(5)育龄妇女死亡登记表;(6)孕产妇死亡监测质量调查表;(7)孕产妇系统管理登记表;(8)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统计表;(9)例会资料、培训资料、参会笔记。

二、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

(一)基础资料

1、出生花名册。

2、育龄妇女死亡登记表

(二)工作程序

1、建立基础资料

(1)建立出生花名册:本辖区每一例出生的新生儿(生后有呼吸、心跳、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等生命体征)均需登记在出生花名册上。

(2)建立育龄妇女死亡登记册(表):凡本辖区死亡的育龄妇女均需登记,并对每一例都要入户核实死前末次月经情况,向家人及亲属询问死者死前是否怀孕。

2、建立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报告孕产妇死亡:本辖区如发生孕产妇死亡,应立即口头或电话报告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在育龄妇女死亡登记表上登记,协助辖区妇幼保健机构相关人员进行入户调查。

3、核对出生和死亡情况

每季度到本辖区居委会主任或计生专干处核实本辖区的出生情况,以及孕产妇、育龄妇女死亡情况;如有漏报、重报,及时通知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对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反馈的出生、死亡情况进行核实,如有漏报、错报,3天内通知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按时参加乡级例会及培训。

(三)资料处理

1、上报资料(1)出生名单。

(2)育龄妇女死亡名单。

2、上报时间

每月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例会上上报。

3、留存资料(1)出生花名册。(2)育龄妇女死亡登记表。(3)参会笔记。

第三篇: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医院

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我县民众多居住农村,文化水平低,对健康知识了解少。为提高我县妇女的健康水平,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须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现将情况分析如下。

具官方调查,近几年育龄妇女死亡原因由高到低依次:意外死亡、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意外死亡是育龄妇女死亡的第一大死因。其中服农药是农村女性自杀最常采取的手段,其次,交通事故、溺水、坠落等意外事故,约占意外死亡的52%,目前注意交通安全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而在妇幼保健工作中,还要加强防范意外伤害的教育,提高妇女的心理素质和文化修养,在遇到挫折时能调整自己心理状态,以减少自杀的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也很不少原因是这些患者往往轻视自身疾病,没有及时就诊、未采取正规的治疗手段,而失去救治机会。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平时未重视健康体检,不能早期发现肿瘤,而一旦发现往往已经是中、晚期。因此开展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很有必要。与妊娠有关的疾病主要是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

因此建议采取干预措施:①重视健康教育,利用各种渠道开展文化、卫生、心理、健康保健等有关方面的教育、指导。呼吁全社会关爱女性,提高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②车祸所造成的早死、伤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经济负担,同时也给家庭、亲属、同事及朋友带来巨大的心理影响。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减少车祸发生。③政府加大投人,积极开展妇女病普查,及早诊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同时结合农村合作医疗健康体检,保证人人都能享受卫生保健服务;④根据现代医学模式,在做好妇女各期保健及疾病防治的同时,更要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及心理卫生指导,特别要注意青春期和更年期人群的心理保健,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⑤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提倡住院分娩,尤其要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从而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

第四篇: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1.了解辖区内妇女健康状况,掌握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原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2.监测对象为辖区内死亡的孕产妇(不管其户口所在地)。孕产妇死亡是指从妊娠期开始至产后24天内死亡者,包括妊娠各期和不同部位,凡与妊娠有关或因妊娠病情加重及治疗上的原因造成死亡,但不包括妊娠各期的意外和外地来就医而死于青冈者。

3.发生孕产妇死亡的医院负责填写《孕产妇死亡病历报告》,并报妇幼保健院。在家死亡或途中死亡的孕产妇,由所在村上报到乡镇卫生院再由乡镇卫生院上报到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负责填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

4.凡发生孕产妇死亡的单位,应在24小时内以电话或以《孕产妇死亡保告卡》形式报妇幼保健院。以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 日为一个统计。

5.加强孕产妇死亡补漏、指控工作的管理,孕妇产妇死亡病例要经过医院、市级围产保健协作组二级评审,指控和死亡评审做到有记录可查。

第五篇: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1.了解辖区内妇女健康状况,掌握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原因、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

2.监测对象为监测地区所有孕产妇、包括有正式户口的孕产妇、计划外的孕产妇、非正式户口及流动人口死亡的孕产妇。孕产妇死亡是指从妊娠期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不论妊娠时间和部位、包括内外科原因、计划生育手术、宫外孕、葡萄胎死亡者、但不包括妊娠各期的意外死亡(如车祸、中毒等)

3.发生孕产妇死亡的医院负责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应及时上报县妇幼保健所。在家死亡或途中死亡的孕产妇、由死亡孕妇所在辖区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填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

4.凡发生孕产妇死亡的机构,应在24小时内以电话或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形式报县妇幼保健所;在5天内将《孕产妇死亡报告卡》上报县妇幼保健所。以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日为一个统计。

5.加强孕产妇死亡不漏、质控工作的管理、孕产妇死亡病例要经过县级围产保健协作组评审、质控和死亡评审做到有记录可查。

下载23例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3例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一、为了获得孕产妇死亡的准确数据,查找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提高妇女保健工作质量,有效的减少孕产妇死亡的发生。根据《中......

    控制孕产妇死亡措施

    城子乡中心卫生院 控制孕产妇死亡具体措施 为了控制我乡孕产妇及新生儿、围产儿死亡率,降低孕产期各种合并症的发生率,提高孕产妇健康水平和新生儿素质,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孕......

    广州市孕产妇死亡管理办法

    广州市孕产妇死亡管理办法 (修订版讨论稿) 第一条、为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提高医疗保健机构业务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集合本......

    动物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动物鼠疫监测结果分析了解该疫源地动物鼠疫区域界限、分布范围、相关宿主动物、媒介昆虫构成和动物鼠疫流行规律等,为鼠疫防治、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

    地震后重灾区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

    地震后重灾区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了解地震灾后成都市重灾区饮用水卫生状况,保障灾后饮水安全。方法 对灾后成都市都江堰、彭州、崇州3个重灾区开展饮用水卫生学调查和水质监测......

    流动人员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范文)

    流动人员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转载自中国科技信息网 南通市地处长江下游,历史上曾有7个县(市、区)流行血吸虫病,经过50多年的反复防治,均于1998年前达到我国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

    2016年放射科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医疗质量简报 2016年6月 第1期(总第1期) 康桥医院院感办主办 二O一六年六月二十五日 康桥医院放射科个人放射剂量监测分析 我科2016年对我院放射科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个人放射剂......

    食源性疾病危险因素监测结果分析

    食源性疾病危险因素监测结果分析 了解和掌握我市食品污染状况和危险因数;了解和掌握我市食品中致病菌血清型分布、耐药状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