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放射科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时间:2019-05-13 09:2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放射科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放射科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第一篇:2016年放射科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医疗质量简报

2016年6月 第1期(总第1期)

康桥医院院感办主办 二O一六年六月二十五日

康桥医院放射科个人放射剂量监测分析

我科2016年对我院放射科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个人放射剂量监测,按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放射剂量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做如下分析:

一、2016年共检测4次;

二、每次检测最长佩带时间92天,最短时间90天;

三、每次检测均明显低于同期平均参考值,具体情况如下图;

监测剂量单位:mSv

四、通过以上数据表明,我院放射科个人受照剂量低于当期平均参考值,年累计剂量明显低于国家规定每年最高限值20mSv,处于安全剂量内。

综上所述,我科放射工作人员防护工作落实较好,2016年内未出现超剂量照射事件发生,年累计剂量远低于国家剂量限值,所有工作人员应继续加强个人放射防护工作及患者安全防护工作,确保放射防护工作的正当化和持续长远化发展。

第二篇:放射科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放射科X射线剂量监测制度

一、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

1、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应超过90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

2、建立并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3、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4、定期使用袖珍型Y-X计量率仪对放射装置场所及周边进行监测,常规每月一次,特殊情况下可随时进行,并详细记录监测结果归档。

二、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应当包括:

1、常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

2、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三、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

2、进入辐照装置、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

四、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应当由具备资质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承担。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卫生部组织实施。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五、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技术规范开展监测工作,参加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个人剂量监测报告应当在每个监测周期结束后1个月内送达放射工作单位,同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第三篇: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一:医院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院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个人剂量计由放射科主任专管,负责发放和收集;(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应超过90天;(三)建立并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四)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二: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应当包括:

(一)常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二)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医院应当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三: 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剂量计应佩带在人体躯干前方中部位置,一般在左胸前;

(二)个人剂量计有识别的标志和编码,应按规定要求佩戴,不得随意更换、调换。

四:严格遵守个人剂量计发放、佩戴和回收时间,个人剂量计在非工作时间应避免受到任何人工辐射的照射。

五:个人剂量计监测结果出现超标等问题时,应配合个人剂量监测单位进行调查,明确超标原因,并予以整改。

六: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应当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具备资质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七:个人剂量计在每个佩戴周期结束后尽快送往个人剂量监测单位,收到个人剂量监测报告后进行存档。

第四篇:1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制度

宜宾蜀南医院

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制度

一、监测对象

长期从事或临时从事放射工作的所有人员。

二、监测机构

委托按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的规定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和评价。

三、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1、制定个人剂量监测计划并认真安排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

2、对每一位放射工作人员建立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并终生保存。准许放射工作人员和职业健康监护人员查阅、复印其个人剂量档案。

3、剂量佩戴要求:对于比较均匀的辐射场,当辐射主要来自前方时,剂量计应佩戴在人体躯干前方中部位置,一般在左前胸;当辐射主要来自人体背面时,剂量计应佩戴在背部中间。对于工作中穿戴铅围裙的场合,通常应佩戴在铅围裙里面躯干上。当受照剂量可能相当大时,还需要在围裙外衣领上另配一个剂量计。

4、工作人员上岗需佩戴个人剂量计接受放射防护监测,同时,有责任协助防护人员对其工作场所和个人进行放射性监测。

5、佩戴周期和收缴:按有关规定每年进行个人剂量监测4次,每次佩戴个人剂量计3个月。个人剂量计的测读周期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佩戴周期结束时,由放射科通知各科室防护责任人将剂量计收集上交放射科,再由检测机构统一更换并检测校准。

6、处罚:丢失个人剂量计者,按剂量计实际价格,由个人赔付。

7、检测结果的返回:每个检测周期过后,由放射科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以复印件的方式送达每位放射人员所在科室,受监测个人可随时查看。监测报告原件存放射科备查。

第五篇:8 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制度

个人剂量监测是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与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是评价放射防护效果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及放射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只有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才能更好地控制职业人员的剂量水平,因此所有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1.全体放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

2.剂量监测与评价委托南阳市防疫站承担,对个人剂量每季度进行1次监测与评价。

3.剂量监测管理:由我院医学装备部负责,包括剂量计的发放、监督工作人员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监测报告的索取、及时向监测单位反映放射工作人员变动情况、可疑结果的调查和个人剂量档案管理。

4.佩戴剂量计,进入强辐射工作场所的控制区以及参加应急/事故处理的放射工作人员,除佩戴个人剂量计外,还应携带报警式剂量计。

5.把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告知放射工作人员本人,并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记入放射工作人员证。

下载2016年放射科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放射科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放射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放射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一、 范围和对象 放射工作人员是指从事放射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人员。 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 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

    射线个人剂量监测报告空白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检测报告 样品受理编号:FS2017-014-4 检测项目 用人单位 检测/评价依据 检测室名称 共 1 页第 1 页 检测方法 委托单位 热释光剂量法 中医院 χ、γ......

    个人剂量监测制度(小编推荐)

    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1:上街区中医院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外照射个人......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委托协议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委托协议委托方(甲方):东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托方(乙方):山东辐安检测有限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和《放射......

    动物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动物鼠疫监测结果分析了解该疫源地动物鼠疫区域界限、分布范围、相关宿主动物、媒介昆虫构成和动物鼠疫流行规律等,为鼠疫防治、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

    放射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1(合集五篇)

    4.放射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一、 范围和对象 放射工作人员是指从事放射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人员。 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 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

    放射工作场所及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放射工作场所及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一、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必须按规定佩戴好个人剂量监测计。 二、个人剂量监测计必须佩戴在工作衣左胸口,如穿铅防护服时可佩......

    流动人员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范文)

    流动人员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转载自中国科技信息网 南通市地处长江下游,历史上曾有7个县(市、区)流行血吸虫病,经过50多年的反复防治,均于1998年前达到我国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