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州市孕产妇死亡管理办法
广州市孕产妇死亡管理办法
(修订版讨论稿)
第一条、为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提高医疗保健机构业务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集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孕产妇死亡,是指从妊娠开始至妊娠结束后42天内由于任何与妊娠或妊娠处理有关的原因导致死亡的妇女,不论妊娠时间合妊娠部位,包括异位妊娠、葡萄胎、计划生育和内外科疾病死亡、确诊为抑郁症自杀导致死亡的孕产期妇女。
因车祸、中毒、吸毒、自杀、他杀等意外死亡的孕产妇不属于本办法管理的对象。第三条、本事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医疗保健机构,包括中央、省属、驻穗部队、企业的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都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孕产妇死亡的管理
(一)广州市卫生局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及各区、县级市卫生行政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孕产妇死亡管理工作,负责监督检查孕产妇死亡报告和统计分析工作的实施情况;组织核实调查、死亡评审和有关业务培训,并根据存在问题,制定干预措施。
(二)本市各级妇幼保健院,在同级卫生行政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对辖区内的孕产妇死亡管理工作进行质量监控,负责孕产妇死亡报告审核、统计分析、核实调查、现场培训合评审工作。
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应参与区、县级市孕产妇死亡核实调查与评审工作,并负责监督和指导死亡调查和评审工作。
(三)市、区/县级市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委员会,参加同级卫生行政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孕产妇死亡核实调查、评审和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参与制定技术干预措施。
第五条、孕产妇死亡报告责任单位
发生孕产妇死亡的医疗机构保健机构是孕产妇死亡报告责任单位。孕产妇死亡前有转诊经过的,报告责任单位是:
(一)在转诊途中或在接受转诊单位接诊前死亡的孕产妇,转出单位是孕产妇死亡报告责 任单位。
(二)转诊的孕产妇被接受转诊单位接诊后死亡的,接受转诊单位是孕产妇死亡报 告责任单位。
(三)不在医疗机构死亡的孕产妇,孕产妇死亡所在地承担地段防保任务的医疗保健机构是孕产妇死亡报告责任单位。
孕产妇死亡报告责任单位负有向辖区卫生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及其妇幼保健机构履行孕产妇死亡报告、接受核实调查、进行孕产妇死亡评审的责任。
第六条、孕产妇死亡报告相关单位
在孕产妇死亡前曾有诊疗经过,但不属于孕产妇死亡报告责任单位的有关医疗保健机构是孕产妇死亡报告相关单位。
孕产妇死亡报告相关单位负有向辖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收治过程病历摘要、接受核实调查和参加二级孕产妇死亡评审的责任。
第七条、孕产妇死亡报告
(一)电话报告
1、内容:死者姓名、年龄、现住址、户口地址、死亡地点、时间(含发现在非医疗 保健机构死亡孕产妇的时间)、主要死亡诊断、计划生育情况等。非本市户口者还需报告本市居住时间,详见《广州市孕产妇死亡电话报告表》(附件一)
2、报告时间和程序(1)报告时间
孕产妇死亡报告责任单位须在孕产妇死亡后24小时内报告辖区妇幼保健院。
辖区妇幼保健院接到报告后,须立即分别向辖区卫生行政业务部门和广州妇幼保健院报告,并指导死亡报告责任单位及时填报《广州市孕产妇死亡书面报告表》(附件二)
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在接到辖区妇幼保健院的电话报告后,须立即报告广州市卫生局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并将存在跨区死亡的孕产妇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区/县级市妇幼保健院。
(2)报告流程图
第二篇: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1.了解辖区内妇女健康状况,掌握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原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2.监测对象为辖区内死亡的孕产妇(不管其户口所在地)。孕产妇死亡是指从妊娠期开始至产后24天内死亡者,包括妊娠各期和不同部位,凡与妊娠有关或因妊娠病情加重及治疗上的原因造成死亡,但不包括妊娠各期的意外和外地来就医而死于青冈者。
3.发生孕产妇死亡的医院负责填写《孕产妇死亡病历报告》,并报妇幼保健院。在家死亡或途中死亡的孕产妇,由所在村上报到乡镇卫生院再由乡镇卫生院上报到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负责填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
4.凡发生孕产妇死亡的单位,应在24小时内以电话或以《孕产妇死亡保告卡》形式报妇幼保健院。以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 日为一个统计。
5.加强孕产妇死亡补漏、指控工作的管理,孕妇产妇死亡病例要经过医院、市级围产保健协作组二级评审,指控和死亡评审做到有记录可查。
第三篇: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1.了解辖区内妇女健康状况,掌握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原因、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
2.监测对象为监测地区所有孕产妇、包括有正式户口的孕产妇、计划外的孕产妇、非正式户口及流动人口死亡的孕产妇。孕产妇死亡是指从妊娠期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不论妊娠时间和部位、包括内外科原因、计划生育手术、宫外孕、葡萄胎死亡者、但不包括妊娠各期的意外死亡(如车祸、中毒等)
3.发生孕产妇死亡的医院负责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应及时上报县妇幼保健所。在家死亡或途中死亡的孕产妇、由死亡孕妇所在辖区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填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
4.凡发生孕产妇死亡的机构,应在24小时内以电话或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形式报县妇幼保健所;在5天内将《孕产妇死亡报告卡》上报县妇幼保健所。以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日为一个统计。
5.加强孕产妇死亡不漏、质控工作的管理、孕产妇死亡病例要经过县级围产保健协作组评审、质控和死亡评审做到有记录可查。
第四篇: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一、为了获得孕产妇死亡的准确数据,查找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提高妇女保健工作质量,有效的减少孕产妇死亡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云南省母婴保健条例》和《***县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基层科负责本中心孕产妇死亡报告工作。
三、各科室发生的孕产妇死亡,由首诊医生立即报告基层科和分管院长。
四、基层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内容包括死者基本情况、治疗经过及相关社会因素等,并于2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报告,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一式两份报州妇幼保健院。
五、关于孕产妇户籍所在地归属的上报要求:
1、属于本县范围的,由基层科负责完成死亡调查报告,并于1个工作日内通知该孕产妇户籍所在地卫生院妇幼专干并协助完成死亡调查报告。
1、属于本州外县的,由基层科核实后完成死亡调查报告,并将材料转至州妇幼保健院,由州妇幼保健院转至孕产妇户口所在地的妇幼保健机构。
2、属于本省或外省的,由基层科核实后完成死亡调查报告,并于年终报表是逐级上报,但要注明为流动人口。
六、为了准确真实地搞好孕产妇死亡调查,相关科室人员和死者家属应该如实向基层科的调查人员反映情况,提供病历、检验、特殊检查等资料。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调查或采取不合作态度。
七、基层科须选派政治可靠、医德优良、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医务人员负责调查工作,所有调查资料要妥善保管,不得向非调查人员谈论。
八、死亡调查资料只能用于死亡评审,不能作为他用。
九、凡本中心内的所有职工均应执行本制度。
第五篇:控制孕产妇死亡措施
城子乡中心卫生院 控制孕产妇死亡具体措施
为了控制我乡孕产妇及新生儿、围产儿死亡率,降低孕产期各种合并症的发生率,提高孕产妇健康水平和新生儿素质,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孕期保健。对孕产妇进行专案登记,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对高危孕产妇在孕产妇系统保健手册上做特殊标记,实行专案管理。
孕早期:有异常分娩和家族遗传病史者、服用药物或接触有害物质者及有过两次以上流产者需做特殊监护。
孕中期:测量宫底高度,描记妊娠图,B超测量胎头双顶径、羊水量及监护胎儿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治疗或终止妊娠。
孕晚期:动员孕妇及其丈夫开展胎动计数、胎心率监护,必要时测定胎盘功能及胎儿成熟度,并做羊水量及质量检查。
定期检查,测量血压及验血红蛋白指数,以便及时发现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描记心电图,以及时发现心脏病等合并症。纠正异常胎位,监护胎儿宫内发育情况,对有严重传染病和胎儿畸形可疑者,及早进行产前诊断,果断终止妊娠,以减少某些疾病的发展导致的严重后果。加强产前宣教,建立产前咨询门诊,进行产前咨询、检查指导和矫治工作。同进还根据孕产妇具体情况,早期决定分娩方式和分娩地点,以确保母婴安全和健康。
二、产时保健。对孕产妇实行计划分娩、科学接生。正确处理各产程,防滞产、防产伤及产后出血等产科并发症。成立由妇产科、内科、儿科、麻醉科、外科等有关人员组成的孕产妇急救小组,配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和设备,对高危孕产妇必须24小时随时监测,必要时由妇产科和儿科医务人员共同进行产时监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对危重症者要由孕产妇急救小组进行会诊,采取有利措施,以保证母婴安全。同时严格掌握催产素、米索等引产药物使用的医学指征,禁止乱用。并做好产后防视工作。
三、及时转诊。对高危孕产妇实行分级管理、逐级转诊。高危评分在12—21分者为C级,可在乡卫生院住院诊治;22—44分者为B级,可在中心卫生院诊治;45分以上者为A级,要转诊到县级以上医疗保健单位诊治。并建立孕产妇急救转诊绿色通道,以确保高危孕产妇得到及时转诊和治疗。
城子乡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