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对外关系考点

时间:2019-05-13 03:1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对外关系考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对外关系考点》。

第一篇:政治对外关系考点

邓小平对国际形势做出的科学判断 1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2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4世界正朝着多极化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

于20世纪50年代中、印、缅三国共同提出,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内容和形式

1对外贸易2积极利用外资3发展国际旅游业4发展国际劳务合作5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

对外基本原则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4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怎样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2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坚持引进来,走出去3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宏观调控4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依靠力量 1农民阶级是我国最多的依靠力量 2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3知识分子承担社会建设重大历史责任4人民军队是我国的保卫者和重要建设力量5新出现的社会阶层

反腐倡廉工作的意义?

是1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2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3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必然要求4是适应反腐倡廉形式的迫切需要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工作的最高标准? 1实践行党的宗旨和星河,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2适当提高执政能力、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3是弘扬党的传统,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4是我党对人类社会发展归路和执政兴国安邦规律的深刻认识为什么党的领导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才能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2才能,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4才能正确处理社会矛盾,有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5才能为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政治与对外关系感悟

中国近现代政治与对外关系感悟

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与中国的近代化密不可分。围绕着一个主题、一个方向、三个阶段展开。

一个主题即思想解放—中国向何处去。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不仅肩负着思想启蒙的任务,而且还承载了近代中国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伟大历史使命。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既是对真理的探索也是对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它与必修一中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在爱国主义的主题上是一脉相承的。同学们抓住近代思想解放的主题——中国向何处去,就能充分感受到先辈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拳拳的爱国心。

一个方向即向西方学习。这个方向问题实际上是由下面三个问题组成的:学不学、学什么、怎样学。关于学不学的问题。鸦片战争后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提出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但并没有被广大国人接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分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双方围绕是否向西方学习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是洋务运动给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答案。向西方学习到底学什么当时并不清楚。洋务派认为西方先进的原因是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向西方学习仅仅学习科学技术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新的内容。维新派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革命派认为只有民主共和才能救中国。但随后出现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却最终都失败了。这两大运动的失败不是由于制度的落后造成的,而是由于没有先进的国民。为此怎样学的问题提出了。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后来以李大钊为首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才在根本上推翻了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造就了一代新国民。

三个阶段即器物、制度、思想文化三阶段。历史学家陈旭麓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同西方国家的科技差距,认为西方强大的根源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先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抵抗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接着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说。在洋务运动实践过程中,又有人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制度的主张,并逐渐形成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和他们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以及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他们领导的辛亥革命。这两次伟大运动将向西方学习推进到制度层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号召下以“民主、科学”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打倒了封建正统思想,造就了无数新思想武装起来的先进知识分子。十月革命后,他们中的先进分之认识到社会主义才是拯救中国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并最终使新文化运动演变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运动。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三个阶段循序渐进,不断深化,高潮迭起。中国近代史可分为清朝末期和民国时期

清朝外交

清朝初期,清朝政府与俄罗斯政府签订了第一个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象征着中国正常化外交的开始。然而,随着国家的衰落和政府的腐败,以及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清朝的外交逐步走向非正常化。以《南京条约》为开端,清朝开始与外国签署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或要求割地,或要求赔款,使得清朝由一个强大的东方帝国逐步走向了一个半殖民地国家,最终走向灭亡。清朝前前后后共和五十多个国家签订了近二百个条约。虽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丧权辱国条约(如:《中英天津条约》),但也有国家辉煌时签订的弘扬国家尊严的条约(如:《尼布楚条约》)。但自始至终,清朝政府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天朝大国”的威仪。即使签署一些不平等条约时,也依旧不忘摆摆架子,把自己视为天朝,把对方视为被天朝道德与尊严所感化,向天朝朝贡的小国。

中华民国外交史

北洋政府时期

中华民国外交:由于刚成立的中华民国是弱国,虽然作为一战的战胜国也依然在巴黎和会上不能获得公平的待遇。自中华民国建国以来内战不断,经常出现几个代表中华民国的政府,并且直到东北易帜前,中国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政府来积极发展外交关系。各个派系的军阀都依仗不同的国家来对自己的地区加以控制。

国民政府大陆期间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始显著提高。开罗会议中国是三大国之一。对日抗战后期,中华民国的国民党政府废除了自鸦片战争后所签订的大部分不平等条约,并陆续与世界各国签订平等新约。政府还积极与英国交涉,欲收回香港,但被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所拒绝。中华民国也是联合国的五个创始国和常任理事国之一。1949年国民党在内战失败后,国民政府退守台湾,但依然在国际上代表着中国参与世界交流。1970年代,伴随着中华民国的联合国席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以及与美国等国断交等一系列事件,中华民国的国际地位大大下降,这也对台湾问题的形成也造成了影响中国近代史应该是从鸦片战争开始 那时已经谈不上闭关锁国了

国门被迫打开

应该说中国近代史开端应该是丧权辱国时期

紧接着是辛亥革命开始后

中国那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过民众有一点点觉醒

外国人依然压在中国人头上

可是不那么明目张胆

但也只是稍有收敛

这一时期应该是世界列强对中国的资本欺压时期

主要特征是输出资本掠夺资源

二战后中国渐渐有了一点世界地位

不过世界各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华和反社会主义情绪一直很高所以此时的中国对外关系不容乐观

依然面临着反对势力的威胁 改革开放后

中国硬起来很多

毕竟有点钱了吗

但是综合国力还是不行 到现在为止没人敢骑在咱们的头上但咱们依然很明显的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排挤

第三篇:对外金融关系

第十三章 对外金融关系

[教学内容]:

一、国际收支

二、外汇与汇率

三、利用外资

四、我国对外汇的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等基本概念,了解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掌握外汇、汇率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判断标准,掌握我国在外资利用方面所采取的几种常见方式,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汇管理的政策性决定。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外汇、国际收支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外汇管理的方法手段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例教学

第一节

国际收支

一、国际收支与外汇收支

1、国际收支

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各种经济交易和交往所引起的货币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对外经济贸易促进了对外金融交往,使各国的货币和世界经济的变化和其他国家的货币联系在一起。

思考:中美贸易中,中国处于顺差,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影响。

2、外汇收支与国际收支的关系

外汇收支是国际收支的重要内容。国际收支包括外汇收支,又包括外汇收支范围的财产转移。

国际收支的具体内容:

㈠ 债务债券清算

㈡ 单方面货币收付

㈢ 无偿支付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1、国际收支表定义

在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国际收支情况的统计报表。《国际收支手册》指出,该表反映:

㈠ 一个经济体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交易;

㈡ 使各种外汇资产负债的变动情况;

㈢ 单方面资产和负债转移。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特点

㈠ 该表反映的是流量而非存量

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数据是“流量”而非“存量”,即表中数据所反映的是各账户在统计期内的发生额或变动额,而不是持有额。当某账户为零时,并非表示该经济体不拥有此账户的内容,而是表示该账户所瞎的经济交易在统计期没有发生变化或发生额相抵为零。

㈡ 按复式薄记原理编制

国际收支平衡表按复式簿记原理编制,收入项目记入贷方,或以“+”号表示;支出项目记借方,或以“-”号表示,原则上,国际收支平衡表全部项目的借贷方总额应该总是相等的,即平衡的。收入大于支出,出现贷方余额时,称为顺差;出现借方余额时,称为逆差。经常账户差额与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的长期项目差额之和为基本国际收支差额,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

㈢ 记账单位为本币或美元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单位,可以采用本币,但通常情况下是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货币。我国采用的是美元。

三、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1、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的历史

1981年开始编制,1985年包括的项目开始增多,1997年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编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相一致

2、各账户内容

经常账户:反映经常发生的交易情况,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性转移

资本和金融账户,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变动 思考: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意义

第二节

外汇与汇率

一、外汇

1、外汇定义:

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和资产。1996年2月国务院规定外汇包括:

㈠ 外国货币

㈡ 外币支付凭证

㈢ 外币有价证券

㈣ 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

㈤ 其他外汇资产

2、外汇与外币的区别

㈠ 外汇包括外币,外汇不等于外币

㈡ 外汇包括外币,并非外国货币都是外汇。只有可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外汇的本质是国际支付手段,不能自由兑换则不能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因此不能成为外汇。

3、外汇储备的利弊分析

持有外汇可以理解为持有外汇发行过的债权,外汇储备的大小可以理解为:

㈠ 国际支付能力强,对外汇发行国施加影响

㈡ 外汇发行国占用本国大量资源,并承担外汇贬值风险

二、汇率

1、汇率定义

是两国货币相互兑换的比率,是衡量两国货币价值大小的标准。

2、汇率分类

㈠ 按表示的不同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或应付多少本国货币。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获应付多少外币。

美元标价法:美国以外的国家,以美元为基准来衡量各国货币的价值,并根据各自对美元的汇率来套算出各自货币的汇价。

㈡ 按银行对客户买卖外汇角度划分 买入汇价:银行买入外汇时使用的汇价 卖出汇价:银行卖出外汇时使用的汇价 中间汇率:买入汇价和卖出汇价的算术平均价 现钞买入价:银行买入外汇现钞的价格 ㈢ 外汇交易方式

外汇即期交易、外汇远期交易

人们经常提起的是外汇即期交易、中间汇价。

三、汇率制度

1、汇率制度

一国政府对汇率制度所制定的政策、确定的原则和采取的措施的总括。

2、汇率制度的演变

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

思考: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分析。

四、人民币汇率制度

1979年以前,西方世界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国内的外汇汇率相对稳定。国家统一掌握外汇。1981年外汇牌价和内部结算价同时运行。1985年取消内部结算价。1994年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经常项目项目有条件的兑换。1996年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

五、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

1、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

汇率上升→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汇率下降→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2、进出口对汇率的影响

进口大于出口,外币需求增加,本币贬值 出口大于进口,本币需求增加,本币增值 汇率变动与进出口变动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3、汇率与资本流动层次的关系

短期资本(热钱)对汇率变动比较敏感。长期资本对汇率变动影响不大。

第三节

利用外资

注:此处外资不仅是外国货币资本,还包括外国的专利权、商标、工艺技术等资本。

一、出口信贷

这是一种国际信贷方式,是国家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的出口,加强国际竞争能力,以对本国的出口给予利息补贴并提供信贷担保的方法。

出口信贷主要包括两种: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

鼓励刺激本国企业出口产品。买方的买价中包含利息在内的其它费用。

二、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指向独立的第三方银行贷款,和商品的买卖无直接联系。出口信贷必须购买指定的商品。

按期限长短可以分为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如果贷款金额过大,则需要由多家银行组成一个团队即辛迪加贷款,可以减小各贷款银行的经营风险。但对贷款人来说费用较高。

三、“三来一补”

“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等补偿贸易的简称。

补偿贸易指外商提供提供技术、设备、专利作为投资,在项目投产后,用项目生产的产品或其他产品来偿还本息。

优点:可以先用先进设备,增加就业。

四、外商投资(FIE)

包括:外商独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开发

第四节

外汇管理

一、外汇管理的含义

1、外汇管理

是一国政府为维护本国经济的发展、金融的稳定和对外交往的正常进行而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所实施的一种限制性的政策措施,又称外汇管制。

外汇管理既是一国对本国对外经济的干预,也反映了两国之间的关系。

2、外汇管理制度的种类

㈠ 全面管理: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进行管理,不实行浮动汇率制度。㈡ 部分管理:对经常项目不进行管理;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一般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㈢ 基本不管理:对经常性项目和资本项目都不进行管理,实行自由汇率制度。

思考: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外汇管理制度应考虑的客观条件。

二、我国外汇管理制度

1、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变迁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实行全面的管理制度,80年代后逐步放开,目前以处于部分管理的状态。

2、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目标

目标是基本不管理。中介目标,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这也是进入WTO的要求。

3、保税区的管理

三、外债管理

1、外债定义

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已拨付尚未清偿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直接从国外筹借并以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我国有关法规规定)

思考:两个定义的区别。

2、外债管理内容

外债管理包括建立债务管理制度、检查外债使用情况、及时反映外债信息等外债管理的体制:

集中统一的外债管理体制

分散协调的外债管理体制

3、我国外债管理体制

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

第四篇:教案《唐朝的对外关系》

教案

学校日期:

课题:年级:主讲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唐朝对外海路交通路线、大都会和市舶使;唐朝和朝鲜的交往;唐和日本的往来以及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唐和印度的友好往来及其玄奘对唐印交往的重大作用。

2、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分析唐和亚洲、欧洲等国的来往出现的历史条件,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

(2)通过联系世界史讲唐与朝鲜、日本、印度、波斯等国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中外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重难点

1、重点:唐朝对外交往的条件,唐和朝鲜、日本的交往

2、难点:唐对外交往的条件和对各国的影响。

三、主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时数

1、教学方法:提问法、讲解法

2、教学时数: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在上课前老师要问大家几个问题。

(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和服吗?和服与中国哪一个朝代的服饰相似?

(众答:略)

出示和服图片

对,和服与中国唐朝的服饰很相似。它是日本人根据中国唐装改装来的。除此之外,日本国的建筑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生活习俗以及道德都与中国很相似。为何日本文化与唐朝文化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呢?唐朝的对外关系又如何呢?想知道答案就和老师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吧!

(板书)第五课唐朝的对外关系

同学们,回顾前面几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上都高度发达。特别是开元盛世时,唐朝的繁荣达到顶峰。那么,同学们来总结一下唐朝对外交往所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众答略

你们总结的都很哈,老师带着大家来综合一下。

(板书)

一、唐朝对外交往的条件

1、国家的安定统一。隋唐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时期。特别是唐朝时期,疆土的辽阔(结合唐朝地图讲解),政治的清明、军事的强大等使得唐朝安定统一。

2、经济文化的繁荣。经济方面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如制瓷业、造纸业、纺织业以及长安等大都市的商业发达。文化方面唐诗、舞曲、绘画、书法、医学等也高度发达。

3、开明的对外交往政策.。唐朝的对外交往开放到可以让外国人来中国学习、经商、考科举。

第五篇:学案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学案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一、两汉时期的对外交往 1.与朝鲜的关系

两汉时期朝鲜半岛南部的曾多次派人赴汉,先

后会见汉武帝和

,加强了双方的联系。当

时,中国与朝鲜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2.与日本、越南的关系

(1)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

”。东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使者“

”金印。通过不断交往,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丰富了倭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三韩 汉光武帝 使译通于汉 汉委 奴国王

(2)两汉时期,中越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

切。3.丝绸之路

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珍

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

路”。汉武帝以后,开辟了与

地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贸易往来,这就是

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张骞 南海诸国 印度

4.与西亚、欧洲的往来

(1)公元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甘英

行至

,未能到达大秦。

(2)《后汉书》记载,166年,安敦王朝派

出的使者,终于到达东汉。这是正史中关于中国

同欧洲国家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波斯湾 大秦

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如何?

答案(1)先陆路为主,后海路为主。西汉开辟了

陆地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加强

了与西亚等地的交往,唐代的陆路、海路商业通

道都很发达。宋元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的主要

通道已以海路为主。

(2)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加强友好交

往为主。

(3)外贸伴随着经济文化交流。西亚不少商人带

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的科技也伴随着外贸外传。

(4)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回族的形成就是中外

民族融合的结果。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1.和新罗的往来

(1)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

(2)唐朝的长安和沿海城市设有“

”、“

”,接待新罗商旅。

(3)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

(4)新罗与唐朝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5)新罗在、、、风俗等方面,都

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新罗坊 新罗馆 姓氏 服饰 节令

2.和日本的交往

(1)隋朝时,中日互派使臣。唐朝时,日本十多

次派出遣唐使。

(2)日本的,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

动的,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

(3)日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唐长安城的样式。

(4)日本的各级学校教授。

(5)日本同唐朝的贸易往来频繁。

(6)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有日本的 和中国的 等。大化改新 儒学 吉备真备 鉴真

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1)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①隋唐时,中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有往来,彼

此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

②以

为纽带,中国和天竺的交往大大加强。

③在中印文化交流中,高僧

起了重要

作用。

(2)与中亚、西亚:中亚一些国家同隋唐往来密

切,一再遣使前来,带来名马、异药等特产。其

中与波斯的交往尤为密切。大食与中国通使持续

了一个半世纪。中国造纸术在唐朝时传到大食。佛教 玄奘 义净

(3)与欧洲:唐朝和东罗马有使节往还,东罗马

的医术、杂技传入中国。唐朝的、大量

运往欧洲。

(4)和非洲:唐朝时和非洲也有来往,中国史书

上有这方面的记载。丝绸 瓷器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案(1)通过官方和民间贸易。汉唐时期,“丝

绸之路”水陆并举,明朝郑和下西洋等。

(2)官方派遣使节或留学生。唐朝时,日本派遣

13批“遣唐使”来中国;大食与中国通使达一个

半世纪;唐朝和东罗马有使节来往;日、朝都曾

向中国大量派遣留学生。

(3)宗教传播。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

内地。唐朝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等。

(4)战争。隋炀帝对高丽的战争;成吉思汗的远

征;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康熙帝时

期的两次雅克萨之战。

三、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 1.明朝

(1)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七次航

海,出使西洋,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

区,最远到达

东海岸地区。

(2)华侨开发南洋: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

人迁徙到南洋定居,成为华侨。华侨对南洋的开

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3)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中国东南沿海的奸

商勾结倭寇,共同抢掠分赃,倭患愈演愈烈。戚

继光率戚家军,在九战九捷,并与

配合,重创倭寇。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

本肃清。红海沿岸 非洲 台州 俞大猷

(4)

殖民者租占澳门。

(5)明末,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2.清朝前期

(1)郑成功收复台湾:①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

兰殖民者。②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2)雅克萨自卫反击战:①明清之际,俄国强占

了我国的雅克萨和

等地。②1685年和1686

年,康熙帝两次组织自卫反击战。③1689年,中

俄签订《

》,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

题。葡萄牙 荷兰 尼布楚 尼布楚条约

明清时期,中外关系有哪些新变化?

(1)欧洲殖民者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主要

有葡萄牙、荷兰、沙俄等。

(2)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徐光

启翻译了西方的科学著作,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

(3)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

易,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的发展。考能提升

主题: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典例】(2008·上海单科)下图是发现于高昌古

城(位于今新疆吐鲁蕃地区)的一幅珍贵壁画

“圣枝图”。有人认为:“这幅壁画是公元5世纪

左右景教(基督教)传入高昌的历史见证。”观

察此画,回答问题。圣枝图

(1)请你从壁画中找出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

(2)这种观点有哪些史实依据?

(3)如果要进一步证实这一观点,你该怎么做?

方法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第(1)问要从图片中提取信息来论证设问观点。

第(2)、(3)问要从两汉史实和现实工作、学习中探讨、论证观点。

答案(1)壁画中人物的相貌、服饰,壁画中的场

景等。

(2)丝绸之路已经开通,东西方之间能够进行经

济、文化等交流,或从西汉到5世纪时期,匈奴活

跃在西域及欧亚广袤草原上,促进了东西方之间

的经济、文化交流,佛教就是通过西域流传到中

原的。

(3)关于景教传播的文献记载、该地区的其他考

古资料、专家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等。考向预测

考向一

发达的中国古代对外交通

【示例1】下图是一张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路

线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与该图对应 的朝代是

()

A.西汉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地图信息,调动所学知

识判断问题的能力。地图关键信息“天竺”、“大食”“新罗”,这些是唐朝时期对周边国家

的称,故应选B。

答案

B 考向二

古代中国的对外友好交往

【示例2】2007年2月,印度天竺那烂陀举行玄奘纪

念堂落成典礼,中印两国领导人应邀出席。印

度举行这一盛大庆典是因为

()

A.玄奘长期生活于天竺那烂陀

B.天竺那烂陀是佛教的诞生地 C.唐代高僧玄奘曾去该地取经

D.玄奘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题干提供两个现象,一是那烂陀举行玄奘纪念堂

落成典礼,二是中印两国领导人应邀参加。能够

同时解释这两个现象的原因,只能是D项。A、B、C均只能满足第一个现象,与第二个现象无关,故

应排除。

答案

D

一、选择题

1.《后汉·东夷传》载:辰韩“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为徒,有似秦语。”上

述材料表明

A.张骞通西域传播了先进文化

B.辰韩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C.秦朝语言中有外来词汇

D.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

息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从辰韩的语言称谓皆与

秦相似这一信息可判断辰韩深受中国文化影响。B 2.秦汉时期,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中

华文明都可以传播到的地区是

A.巴尔干半岛

B.印度半岛

C.地中海东岸

D.非洲沿岸

解析

秦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从长安

())

(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最南端的一条

通往印度,其余两条通往安息、大秦和大宛、康

居。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因此B

项符合题意。B 3.“舍生取义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的这

两句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打通丝绸之路

B.法显到天竺研究佛学

C.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D.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唐风”“奈良”等词,由此

判断此历史事件发生在唐朝,且与日本东京有

关,故选C项。C 4.唐玄宗派使者出使新罗时说:“新罗号为君子国,颇知书礼,有类中华,以卿学术,善以讲论,故选

使充此。”这反映出

①新罗文化比较发达

②新罗与唐朝关系密切

③中国文化对其影响大

④唐政府重视对外交往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不仅要明确材料的含义,还要判断材料

反映的史实。其中“有类中华”反映③,“颇知书

礼”“善以讲论”反映①,“选使充此”反映②④。D 5.通过下图两枚同时期铸造的钱币(仿制图),说明

唐朝与日本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贸易频繁

②中国文字对日

本文字的创造作出了贡献

③中国制钱对日本影响

较大

④中国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解答本题既要看到表面信息,也要看到深

层次信息,直接信息可从钱币的文字、形状上得

出,即②③;由间接信息可得出贸易往来和相互

影响,即①④。

答案

D)(6.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交往历史悠久。上网搜索古

代中非交往史实,键入的有效“关键词”是

()

①杜环

②郑和下西洋

③吉备真备

④非洲黑

人陶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吉备真备是唐朝时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献的 人物,与非洲无关,故应排除含③的选项,只能

选B。B 7.在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市有这样一副题联:“继张

(骞)班(超)立功异域,开哥(伦布)麦(哲伦)

探险先河”。此联称颂的杰出人物和事迹是

()

A.“玄奘西游”

B.马可·波罗来华

C.郑和下西洋

D.成吉思汗西征

解析

从题干中的“印度尼西亚”“立功异域”“探险”

等词可判断C项正确。C 8.2008年9月19日,“中国改革开放与日本”论坛在 北京举行,讨论今后中日经济合作发展的前景。

历史上中日两国很早就有密切联系。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日本特产檀弓、果下马输入中国

B.汉武帝时朝鲜半岛国家通过日本“使译通于汉”

C.东汉光武帝赐给日本“汉委奴国王”金印

D.两汉时期,日本“嫁娶以礼”,语言、称谓与

汉相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和再认再现历史知

识能力。A、B、D三项史实叙述错误,檀弓等是朝

鲜特产,“使译通于汉”是日本通过朝鲜半岛而

进行的,“嫁娶以礼”的是朝鲜。C 9.秦汉时期,中国与东亚国家政治关系非常密切。下

列史实中能说明这一关系的是

A.秦朝时朝鲜半岛北部的辰韩被称为“秦韩”

B.汉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使译通于汉”

C.1784年日本出土了“汉委奴国王”金印

D.中日两国流传的徐福东渡的故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

A、B两项叙述错误,因为称“秦韩”应是两汉时

期,“使译通于汉”应是汉武帝时。D项徐福东渡故

事是民间交往。C 10.女性的裙子,在初唐流行高腰束胸、宽摆拖地的)(样式。这种裙式,至今还影响着朝鲜、韩国的女子

裙装风格;中晚唐时,流行多层广袖上衣,外面围

上宏大拖地的厚重裙子,日本著名的宫廷和服“十

二单”就是从此款礼服演变而来的。可见唐文化对

这些国家影响之深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本的服饰、风俗等深受隋唐文化影响

B.朝鲜半岛上的辰韩服饰与唐服相似

C.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唐朝服饰传到罗马帝国

D.《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唐服在天竺流行的状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材

料中没有提到罗马和天竺的情况,只是提到唐朝

服饰对日韩服饰的部分风格产生很大影响,而不

是相似,所以应该选A。A 11.下列各项中,反映了唐政府对外开放成果的史实

的有

()

①海陆商路发达

②铁犁牛耕技术开始在越南

推广

③赐“汉委奴国王”印

④波斯人开设

“波斯店”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和再认再现历史知

识的能力。①④是唐代史实,符合题意;②③是

汉代史实。D 12.对外交通由汉唐的陆路为主转为宋元的海路为

主,其主要原因是

()

①北方战乱

②经济重心南移

③指南针应用

于航海

④阿拉伯帝国阻隔交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北方战乱较

多,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再加上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因此宋元时期对外交往以海

路为主。D 13.梁启超曾感叹说: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

布„„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出现“郑和之

后,竟无第二之郑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受传统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制约

B.中国再没有出现明成祖式的开明君主

C.伟大的航海家可遇不可求

D.中国造船工业比西方落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航海)

事业不能延续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和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郑和航海不计经济效

益,缺乏生命力;闭关锁国使航海事业每况愈下。

西方受资本原始积累驱动,航海事业蒸蒸日上。A

二、非选择题

14.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之一是大开放,我国成功实

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食于651年遣使和唐朝通好。大食商

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大食商人不少定居在唐

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受到唐政府尊重。

„„唐朝时,造纸等技术通过大食传到西方,唐

也从天竺学会了熬糖法等先进技术。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用书》 材料二

„„1683年台湾郑氏降清,次年七月,康 熙帝曾决定废止海禁,开海贸易。„„与西方国家 的海上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康熙帝又 在1716年实行禁海,对海外贸易规定禁条,严加限 制。„„实行海禁后,海上一片荒凉。西方国家的 贸易商船,清朝“听其自来,不许往贩。”每年来华 商船不过几艘。„„

广东普宁县蓝鼎元著《论南洋事宜书》,论

述闽广形势说:“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

海谋生,十居五六„„南海未禁之先,闽广

家给人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 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

蹙„„今禁南海,百害无利,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

材料三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鲁迅《看镜有感》(1)材料一中反映的唐朝对外政策是什么?有何重

大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清朝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实行这

种政策的社会根源是什么?这一政策对我国有什么

影响?

(3)结合鲁迅的话,说一说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变

化和你的认识。

答案

(1)政策:对外开放(或兼收并蓄)。影响:这种政策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增进了唐朝与各国的联系和交往;提高了唐朝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2)政策:海禁(或闭关锁国)。社会根源:封建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影响:阻碍了中外正常贸易

和交往,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于国计民生与

社会安定;造成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

界发展潮流。

(3)变化:由对外开放、互相取长补短到闭关锁国、害怕接受外来事物。认识: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挨打,对外开放才能富民强国。15.(2008·全国文综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

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

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

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

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

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

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

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

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

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时的英国国内背景。(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

答案

(1)不同之处:①两广总督译文: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朝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②英方信函认为马戛尔尼使团出使中国可增进邦交,扩大贸易。

原因: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就是出于这种心态。

(2)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其目标。

(3)乾隆拒绝了英方的各项要求,维护了领土主权;盲目自大,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返回

下载政治对外关系考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治对外关系考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考研政治考点

    2014考研政治考点:十八大相关知识点考查题型 【同学们应掌握的选择题知识点1:“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

    2018政治新增考点

    马原 1.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主体、客体和中介 实践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担负着设定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

    政治考点[精选5篇]

    1. 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民主和对敌专政的统一 2.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权,国家职权反映了国家性质 3. 我国对内职能:①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

    政治必看考点

    2013成人高考《政治》考试必看考点精选 1.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

    2014政治中考考点

    2014中考政治总复习资料:考前要背的100个考点 一、法律常识部分: 1.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3.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

    2014政治中考考点

    2014中考政治总复习资料:重点难点归纳 初二部分:加强法制观念 (一)青少年需要树立的法制观念。 1.宪法至上的观念。 2.遵纪守法,尊重社会道德的观念。 3.珍惜权利,正确行使权力,......

    政治政党关系

    政治关系之我见 政治文明是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其形成和发展受社会政治环境、 历史传统、民族性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文明包括政治理念......

    中国对外发展贸易考点总结

    对外开放政策:含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基础上,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前提下,根据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利用国际分工的好处,积极发展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