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3 03:0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

第一篇: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

【政策汇编】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字体:大 中 小 】【2010-11-09】 【作者:/来源:】 【阅读:20 次】 【关闭】

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

产业发展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依托。要以市场为导向、高新技术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强资金、人才、技术支持,不断推动产业集聚,形成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以市场为导向,注重科技进步,运用工业化理念,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农业“五新”推广应用,深化闽台农业合作,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努力保持粮食生产能力和自给比例不降低。完善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提高种粮补贴标准,确保补贴款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完善粮食安全应急用种储备制度。全面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大力推广粮食关键增产技术和优质高产品种,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优化粮食区域布局,积极推进粮食规模经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推进水稻种植保险。巩固和发展省际省内粮食产销协作,稳定粮食供给。巩固完善合理稳定的政府粮食储备体系,加快储备粮库建设,确保粮食储备安全。推广现代化储粮技术,强化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节粮减损措施。

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优化提升园艺业、林竹业、畜牧业、水产业等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水产品、畜禽、茶叶、笋竹、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苗木、烟叶、中药材等特色产品。园艺业要重点发展茶叶、水果、花卉、蔬菜、食用菌等特色园艺产品,建设一批种苗繁育基地和园艺生产基地,促进地道中药材产业发展;林业要发展速生丰产林、丰产竹林、珍贵树种、名特优经济林和生物质能源、油茶等基地,重点建设林木良种基地,发展壮大森林旅游业;畜牧业要加强品种改良,支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稳定生猪生产,突出发展家禽业、草食型畜禽生产和地方特色畜禽品种;水产业要拓展浅海湾外和内陆大水面养殖,建设生态型养殖基地。积极发展形式多样的休闲观光农业。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延伸农业产业链。继续实施“强龙带动”工程,扶持发展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大企业、大集团。积极推广“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积极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扶持发展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农产品和品牌农业重点企业。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创新等能力。建立以省级为中心、市级为骨干、县级为依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强从生产源头到餐桌消费的农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加强对农药生产、使用的监控,严禁生产、使用剧毒农药,提高农产品安全应急防御能力。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和产地等标识认

证制度,推行种植、养殖基地备案制度,加强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大力开发和鼓励使用低污染、无污染的农业生物技术产品。

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扶持发展一批农家店、大型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农资服务网络。加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新型交易方式。加快推进基层供销社改革和社有企业改制,鼓励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业。继续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农村信息化工程和“通信信息化助建新农村”项目建设。支持发展农村综合性服务组织、专业服务队。

二、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加快发展与提升水平并举,产业集聚与布局优化互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协同推进,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我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积极对接台湾先进制造业,推进与中央直属企业高位嫁接,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把福建建设成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着力总量提升和技术提升,大力发展先进临港重化工业,培育发展高技术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攻克和掌握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突出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信息网络和海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和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强两岸技术标准对接,鼓励企业形成技术标准联盟,加快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标准,形成产业技术标准优势。深化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建设一批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配套能力。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加强产业政策引导,规范市场准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坚持自主研发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深化内涵与拓展外延相结合,着力引导发展一批关联性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和骨干项目,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电子信息产业要以福厦沿海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发挥信息产业园区的载体作用,加快建设福州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壮大福州(马尾)显示器件、福清显示器、厦门和漳州半导体照明、泉州微波通信、莆田液晶显示等国家级产业园区,培育厦门翔安光电产业园、泉州光伏产业园、漳州光电产业园等一批新兴特色产业园。大力发展计算机及网络、数字视听、移动通信以及新型元器件、集成电路等主导产品,不断提升信息产品技术档次和附加值,促进产业由加工制造为主向集研发、生产、服务、应用为一体转变。

装备制造产业要着力提升工程机械、电工电器、飞机维修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轻纺装备、建材装备、船舶装备、港口机械等产业装备,推动基础装备、基础部件及基础工艺提升发展。突出东南汽车、金龙客车等品牌优势,深化与国内外大型汽车集团的战略合作,扩大生产规模;开发自主知识产权轿车及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关键零部件,加快福州青口汽车城和厦门海峡两岸汽车产业合作基地等建设。加快建设厦门湾、闽江口、湄洲湾、三都澳、东山湾

等船舶产业集中区,加大大型船舶、特种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的开发力度,发展适合台湾海峡航运要求的客货滚装船,鼓励发展游艇制造业。推动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来闽落户,做大做强厦门、泉州飞机维修基地,推动龙岩、泉州、三明、南平、福安、福清等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促进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精密铸锻件、电工器材、数控机床、中小型电机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形成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特色装备制造基地。

石油化工产业要按照“基地化、大型化、集约化”的原则,在石化基地规划范围和环境容量许可条件下,加强石化项目环评论证,引导炼化及轻油裂解等龙头项目合理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湄洲湾石化基地和东山湾古雷石化基地。重点推进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二期、中化(泉州)炼油、漳州腾龙芳烃对二甲苯(PX)、翔鹭石化精对苯二甲酸(PTA)、福建联合石化乙烯扩建和三都澳溪南半岛工业园区、福州江阴石化专区、泉港“台湾石化专区”等相关项目的建设和前期工作,进一步延伸和完善石化产业链,带动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以及新型化工材料、新型纺织原料等产业发展。

培育发展高技术产业。以福州、厦门国家级和莆田、泉州、漳州、三明、南平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载体,组织实施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集成电路产业要着力提高集成电路设计能力和水平,带动集成电路制造、封装、测试业的发展。光电产业要加快推进厦门火炬高新区建设国家“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和福州、泉州、漳州、莆田等光电产业化项目建设,发展光伏电子、平板显示器件、半导体照明芯片及封装、新型传感器件、光通信器件和特种光学镜头等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要培育发展基因工程药物、酶制剂、现代中药、特色化学原料药、高端医疗器械、新型药物制剂、疫苗等产业,加快福州、三明、南平、永春等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新材料产业要重点推进电子、特种功能、纳米、高性能金属、稀土深加工和环境友好材料等开发应用,建设光电子硅材料、高分子功能材料等项目。环保产业要加强福州、龙岩等重点环保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环保设备、产品及环境自动监测仪器设备,开发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培育壮大环保产业集群。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技术装备更新、工艺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培育国内外知名品牌,提升产业集聚水平。纺织服装鞋业要突出品牌创建、研发设计及新型材料开发应用,加快建成集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为一体的服装产业基地。林产工业要提升制浆造纸、林产化工、人造板、木竹制品等发展水平,大力推进林浆纸和林板一体化,加快莆田秀屿木材贸易加工区建设,推动形成林产业集群。食品工业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方便食品、功能食品、休闲食品和果蔬饮料等,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工艺美术行业要围绕石雕、玉雕、木雕和珠宝玉石、陶瓷、树脂、藤铁工艺品等重点产业,加快德化陶瓷、莆田木雕、仙游古典家具、泉州树脂、惠安石雕、华安石雕、厦门漆线雕等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冶金工业要积极推动省内骨干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和与国内外大企业合作,积极稳妥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支持发展高强度钢材、复合金属材料、功能材料等,推动铜、铝、钨、钼、铅、锌、不锈钢、稀土等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建筑业要加快结构调整,做大做强总承包企业,做专做精专业企业。建材工业要提升石材、建筑陶瓷和水暖器材等优势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市场占有率。

三、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不断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加快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充实消费性服务业,加强闽台服务业合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外包服务业、金融业、会展业、商务服务业、旅游业等,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促进闽台及区域周边省市产业结构互动升级。

现代物流业要依托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区、货物集散地、交通枢纽和港口资源,加快建设厦门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福州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和泉州、漳州、莆田、宁德、龙岩、三明、南平等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以及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加快专业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在产业集群所在地或中心城市建设一批原材料和产品批发市场。引导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发展一批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为一体的物流企业。依托临港工业、台资外资企业集中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运输、商贸企业,推进物流一体化运作,合作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及石油、煤炭等一批专业配送中心。加快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主要港区、福州和厦门国际机场、国际海运集装箱中转站等物流节点的多式联运物流设施建设,加快发展“铁公海空”多式联运,推进“电子口岸”和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国际货物中转能力,建设连结海峡两岸的现代物流中心。

信息服务业要重点发展软件与系统集成、数字媒体内容、动漫游戏、设计创意、数据加工等数字内容服务业,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动漫网络游戏、网络安全、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及系统集成等;加快信息技术服务推广应用,完善和提升信息传输网络,加快发展网络增值服务;支持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软件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基地建设和行业优势骨干企业发展;加强基础测绘设施建设,发展地理信息产业。

外包服务业要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离岸服务外包企业和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专业企业,吸引台湾企业乃至世界跨国公司服务外包转移。依托福州、厦门国家级软件园和泉州等有条件的软件开发基地以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动漫创意产业,大力推进服务外包骨干企业建设,积极打造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对台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形成较为完整的国际服务业外包产业链。

金融业要重点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引进境内外特别是台湾战略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和跨地区发展,支持条件较好的农村信用社引进台湾金融机构改组成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加强闽台港金融机构合作,推动设立台、港资银行,支持在闽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到台设立分支机构或参股台湾金融企业,探索开展三地银行间离岸借贷、汇兑结算业务。支持发展各类保险机构,积极发展城乡财产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探索组建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推动综合经营。支持利用产业投资基金、信托、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引导省内外资金包括台湾资金投资福建重大项目。加强政策支持,促进信用担保机构发展。

商务服务业要结合宜居创业环境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发展管理咨询、研究设计、营销策划、资产评估、工程咨询、投资顾问、法律、会计、广告、包装等商务服务,积极引进、培育一批能承接国际业务的优秀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会展业要进一步提升“9·8”投洽会、“6·18”项交会、“5·18”海交会以及台交会、茶博会、花博会、林博会、旅博会、文博会、艺博会、海博会、鞋博会、机博会等影响力,进一步整合区域会展资源,加快培育新的全国性、国际化的会展品牌,重点发展面向台湾及海外的会展业。

丰富消费性服务业。进一步发展主要面向消费者的服务业,扩大服务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商贸服务业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改造提升百货、批发市场、餐饮住宿等传统流通业态;进一步完善社区商贸服务网络,合理布局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网点,改造提升现有商业、服务业网点和设施;加快农村商贸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房地产业要加强和改进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引导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保障制度;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规范发展房地产中介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业要合理布局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网点,整合和改造现有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业,建立完善老年服务体系。

打造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优化旅游发展布局,打造蓝色滨海旅游带和绿色生态旅游带,构筑闽东北(福州、莆田、宁德)、闽西南(厦门、泉州、漳州、龙岩)、闽西北(南平、三明)三大旅游协作区,提升福州、厦门、泉州、漳州、三明、武夷山、永安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旅游功能。以滨海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文化旅游为重点,积极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效益的旅游精品,进一步提升武夷山、鼓浪屿、泰宁世界地质公园、莆田妈祖文化等比较完善的品牌,拓展完善福建土楼、古田会址、漳州滨海火山、宁德白水洋、福鼎太姥山、连城冠豸山等基本成熟的品牌,重点培育福州三坊七巷、昙石山文化、泉州海丝文化和平潭岛、东山岛等正在崛起的品牌。支持泰宁申报“中国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和宁德白水洋、太姥山、白云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推动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厦门鼓浪屿和福州“三坊七巷”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丰富我省世界级旅游品牌。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加快构建大武夷、福建土楼旅游区,着力推介海峡之旅、闽都之旅、红色之旅、朝觐之旅、大武夷之旅、福建土楼之旅、海上丝路之旅、滨海休闲之旅、闽中戴云山地生态之旅、闽东北亲水之旅等旅游线路。强化海西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宣传,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完善旅游营销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深度开发国内外重点客源市场。促进大陆居民经金马澎赴台湾本岛旅游,吸引更多的台湾游客来闽旅游。积极开发岛屿旅游业,着力发展休闲度假等深度旅游,开发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建设一批国际性的旅游度假胜地。办好海峡旅游博览会、中国武夷山旅游节、中国丹霞文化旅游节、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泉州海丝文化旅游节、福建土楼旅游文化节、白水洋文化旅游节、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中国世界客属祭祖大典等节庆活动,全面提升海西旅游影响力。

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坚持陆海联动,加快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海洋科技,有效利用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优化海洋开发布局,推进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海洋新兴产业等加快发展,加强闽台海洋经济合作,增强海洋经济实力,使海洋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围绕三都澳、罗源湾、兴化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等港湾的开放开发,合理布局发展临港工业,建设以石化、船舶、冶金、电力等为重点的临港工业集中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积极推广名优新品种和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等生态养殖模式,建设一批生态养殖和水产品加工基地。加强闽台远洋渔业合作,建设现代化远洋捕捞船队,积极拓展远洋和深海渔业。提升水产品精深加工和保鲜水平,建设一批国家级水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强化以物流服务为核心的港口竞争优势,以港口物流现代化提升海洋运输业。培育发展集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历史文化和都市体验为一体的滨海旅游业。加快培育海洋药品和保健食品、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开发利

用、海洋科技与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形成若干以港湾为依托的临港经济密集区。

有效利用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实施闽江口、福清湾、平海湾、泉州湾、九龙江口等海洋生态保护恢复工程,加强海洋保护规划,建立一批红树林、珍稀物种栖息地、重要渔业品种和滨海湿地生态保护区。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和恢复。严格实行伏季休渔制度。继续推进增殖放流、封岛栽培、人工鱼礁建设,营造海洋牧场。合理开发海域资源,分类开发与保护岛屿资源。探索建立完善两岸海洋生物资源管护协作机制,共同保护海峡海洋资源。

积极发展海洋科技。坚持科技兴海,优化海洋科技资源配置。加强海洋科技中试基地及开发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厦门国家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加快海洋生物育种、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活性物质提取、海洋药物等高新技术研发,培育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海洋环境动态监测及环境保护、海域使用管理等高新技术,促进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环境相协调。充分发挥海洋科研、学科优势,培育海洋科技人才,建立高水平的科技兴海示范基地。

优化海洋开发布局。加强统筹规划,按照海岸、海岛、近海、远洋的层次,加快推进海岸带的合理开发,建设以重点港湾为依托,高起点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临港工业基地。以平潭岛、东山岛、三都澳、南日岛等近岸海域海洋牧场为重点,建设一批生态型海洋渔业基地。积极利用湾外浅海资源,拓展海洋开发空间。培育一批海洋经济强县(市),壮大一批海洋龙头企业。

第二篇:构建核心竞争力

论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的起源及特征

1.1 核心竞争力的起源

“核心竞争力”又叫“核心能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199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

(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的。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他把一家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好比一棵大树,核心产品(核心零部件)是树干,业务单位是树枝,树叶、花朵和果实则是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而支撑着所有这一切的正是企业内部能力的不同组合。具体地讲,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营销手段的能力,是企业的宝贵的战略资源。

1.2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不仅能提供顾客看重的价值,也为企业带来较为长期的超额利润。

(2)延展性。核心竞争力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不仅是当前的而且包括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往往是通过核心竞争力在新领域的积极运用得以实现,从而可为企业不断创造新的利润点。因此,核心竞争力更是一种“通用”的技术专长,而不是对应于某一两种产品本身;核心的胜利意义远超出单个产品的胜利。

(3)独特性。核心信念具有很强的稳固性和持续性,这种持续的稳固可以使组织在统一的基本信念下协调运行,在同行业解决同样的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独特的企业个性和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独有的,是基于企业独特的、文化、技能等产生的,具有稀有性。

(4)不可模仿性。核心竞争力不仅要有价值和稀有,而且必须具有不可模仿性。核心竞争力是其他企业所不具备或者一时具备不了的独特优势和能力,是企业的价值核心,它根植于良好的企业文化。这种不可模仿性的原因既可能是由于企业占有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5)不可替代性。即使企业具备上述四个条件的能力,但如果竞争者能够找到替代能力,还是不能构成核心竞争力。一种能力是否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般认为,核心竞争力能够适用于各种市场,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并能对消费者利益做出重大贡献,它很难被竞争对手效仿,即使效仿,也是公司最擅长的。随着经济迅猛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消费趋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由数量和质量消费型发展到品牌和文化消费型。消费者不再仅仅重视商品的质量优劣与价格的高低,而是对商品的售后服务、商品品牌的知名度、购物的环境等比较关注,也就是说消费者更注重商品核心功能以外的富有文化内涵的附加功能。由此决定了企业间的竞争必然是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直接目的就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百年企业。比如说海尔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 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集团发展之迅速并长期保持着长盛不衰的状态,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是售后服务相当好,消费者信得过,是同行业不可比拟的。它的品牌名言“真诚到永远”,也给消费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仅通过产品含量高、性能优、价位低廉,企业制度完善、拥有充足的高科技企业员工,它只是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企业的技术、流程、制度是可以借鉴的,人员是具有流动性的,因此很难成为企业独有的持久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重点培育那种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流不掉、无法模仿、无法复制、极为稀缺的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即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们才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 企业文化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企业要有自己的文化,因为企业文化能让企业拥有个性,惟有这样,企业才能建立衡量一切事物对错好坏的标准体系,并保证企业沿着正确的路走下去。一旦把企业文化的个性转化为产品的个性,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就提高了。所以,文化是形成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文化管理比战略管理都重要。比如沃尔沃的核心竞争力是安全,宝马的核心竞争力是豪华,TOYOTA的核心竞争力则是实用。在沃而沃看来,产品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它的企业文化首先就是要强调安全性;宝马的产品文化则侧重追求舒适和地位。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发挥的作用极其大。

(1)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比较注重的是人的因素,强调“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位员工,任何事都以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为尺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企业的,科技含量的增高,员工不断的接受新的知识与技能,工作热情高涨,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持续而稳定的发展。

(2)凝聚作用。企业文化追求一种企业整体的优势和卓越良好的集体感受,把激励的与落实到树立企业的整体共同价值观念上,着力塑造优秀的群体意识,因此必然有益于消解企业职工个体目标之间的差异,引导他们向同一目标迈进,从而在企业中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3)引导作用。企业文化可以显现出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引导企业去适应健康的、先进的、有发展前途的需求。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将全体员工的思想、行为统一到企业发展的目标上来,使他们朝着企业的发展目标努力工作。企业最终的竞争力取决于它在一系列价值中如何进行价值选择。

(4)约束作用。整洁有序的企业环境、规范的管理制度是硬的约束、有形的约束,企业精神、理念和价值观等是软的约束、无形的约束。企业文化建设要达成的目标就是使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地成为员工内心信念,表现为员工的行为习惯,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有形约束和无形约束的统一。当员工的行为违背企业的信念时,其心理会有一种内疚感,并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

(5)塑造形象作用。海尔集团在我国企业中发展得比较好,有持续的竞争力。不但是产品质量优,售后服务好,更重要的是海尔集团的精神与文化,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竖立了一个信得过的品牌。因此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但能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更大的广度和深度上吸引顾客,而且能使企业更有效、更圆满地实现自己的综合目标。良好的企业形象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任何企业(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围绕产品竞争力做文章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产品竞争力是由技术竞争力所决定的,所以说技术是第一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又是由制度竞争力所决定的,制度高于技术,制度又是第一竞争力。认识到此还远未结束,这是因为,制

度无非是物化了的理念的存在形式,没有正确的理念就没有科学的制度,因此,理念高于制度,理念才是第一竞争力。总之,理念决定制度,制度决定技术,技术决定产品。拥有正确的、不断创新的理念,企业才具有最强的竞争力。IBM咨询公司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表明,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文化是世界500强的共同特征。它们出类拔萃的关键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其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则植根于它们独特的企业文化之中。

附图模型揭示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联系,指出模型的外层组成元素指企业文化的功能,模型内因元素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其中,企业文化功能分别为指导力、推动力、改善力、导向力、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润滑力、开发力与感应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由诸多因素组成,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三个层面组成的要素,它们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1)第一层面为基础层。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深厚基础和必要的保障。包含:理念、价值观、形象、创新、特色、人才和信息等着力点。

(2)第二层面为载体层。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发挥“平台效应”和起到“支撑”作用。包括结构、机制、规模、战略、品牌、关系和制度等着力点。

(3)第三层面为转换层,是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实化和物化。包括服务、质量、营销、技术和能力等着力点。

综上,核心能力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它和核心能力是一种互补关系。国内大部分学者重视技术、流程等核心能力的硬件部分的培养,企业文化等软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事实上,企业文化是维持企业核心能力持久性因素,它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要想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在行业间与企业间占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必须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使其企业处于久胜不衰的状态,成为百年企业。1 侯贵松,王璐璐。企业未来的十大管理实践[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孙玉娟。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2)3 谢茂华,曾江化。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4 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第三篇:立足长远,进一步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立足长远,进一步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 六论“推动江苏邮政可持续发展”

本报评论员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发展特色邮政事业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构建涵盖江苏邮政各层次、各专业、各工种、各岗位的人才体系。”在全省邮政工作座谈会上,张荣林总经理提出,要进一步构建以“四支队伍”为基础的人才支撑体系,为发展特色邮政事业,推动江苏邮政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古今中外无数事例都印证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最终决定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发展的不是物质资源,而是人才资源。构建人才支撑体系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所有人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帮助每个人都能成才、成事,在促进企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构建人才支撑体系,既是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江苏邮政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资源总量有了较大增长,人才素质明显提高。实践证明,人才资源是江苏邮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邮政正经历着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驾驭现代邮政企业发展方向,需要全面、智慧型人才;开拓新的市场,向金融保险、文化传媒、电子商务等领域进军,需要行业领军型人才;进行技术革新、流程再造、服务升级,需要专业型人才。这些都对邮政的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构建人才支撑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人才结构优化是指从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和任务出发,认识和把握人才群体结构的变化规律,建立一个较为理想的人才群体结构,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转型时期的邮政企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为此,我们应谋长虑远,紧扣发展方式转变的实际需求,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体系。当前迫切需要建设以“四支队伍”为基础的人才结构体系,即懂经营、会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能够满足邮政发展需要的市场营销人才队伍,具有较高经营管理能力的基础骨干人才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队伍。

构建人才支撑体系,需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公司化运营后的邮政企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要实现由原体制下的干部角色向具备战略意识与卓越市场视角的“职业经理人”角色转变。为此,我们要紧密围绕邮政发展战略,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专业培训与跨界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现各梯次人才在理论素养、创新性和战略决策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要尤其突出“以用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基层管理者和部门领导要敢于将潜在人才放在关键岗位使用,并向人力资源部门推荐。通过为员工创造真刀真枪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磨砺人才、成就人才。

构建人才支撑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人才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否正确“选人、育人、用人”的关键。我们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建立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符合邮政各梯次人才特点的选拔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要针对邮政行业特点、不同职位和职业要求,制定分类、分层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和人才选拔办法,为各类人才的选拔使用、绩效考核打好基础。要在科学评价人才的基础上,建立与市场接轨的人才激励制度,不断提升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构建人才支撑体系,既是企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工作,更是每一名企业管理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当前,江苏邮政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我们唯有融入市场,立足长远,努力构建一个具有江苏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人才支撑体系,才能为中国特色邮政事业增添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第四篇:产业竞争力理论分析

产业竞争力理论分析——波特钻石模型理论分析

(一)产业竞争力概念

一般认为,产业竞争力是一国某一产业整体的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一特定产业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产业竞争力的内涵较之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都更为复杂。本文认为产业竞争力就是在国际自由贸易的前提下,本国的某一产业依靠自身资源、环境等优势,以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更高质量、更高生产效率地提供产品并获得持续利润的能力。

(二)波特钻石模型理论分析

1992年,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钻石模型”理论。他通过对1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分析后得出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简称PDM)。钻石模型是由四个各自独立但又相互影响的决定因素和两个外生的影响因素构成的一个体系。模型内的四个决定因素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的战略和结构以及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他认为这四项要素形成的“钻石体系”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产业或产业环节能够成功的决定因素,两个外生影响因素分别为政府和机遇。钻石模型是一个动态的体系,每个因素都会相互作用影响到其它因素的表现。

波特钻石模型

1.生产要素条件:该国生产要素的地位,例如熟练的劳工或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必备的竞争要素。

2.需求条件:国内市场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本质。国内市场需求的细分有助于企业形成有效的竞争策略,发挥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的作用。大型的国内市场会鼓励企业大规模投资,因而有助于提高那些具有规模经济和学习经济特点的产业竞争优势。

3.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该国是否具备这项产业的支援产业与相关产业,以及这些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

4.企业战略和结构:支配企业如何创建、组织与管理国内的条件,以及该国的国内竞争性质。

5.机遇:机会是外在因素,不受模型内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有很多,比如说科学技术的发明突破,汇率的变化,政府的重大决策,战争等。

6.政府行为:政府合适的角色应当是市场竞争的催化剂与挑战者,政府应鼓励或者推动公司提高其效率,以达到较高的竞争水平。政府的作用就是为产业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环境。

第五篇: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完善人才支撑体系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完善人才支撑体系

企业发展人为先。在以竞争为主旋律的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竞争在日益加剧,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人才工作是关键。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人才领先推动技术领先,变人才优势为发展优势,为企业科学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为宗旨,贯彻“培养为主、有序引进、以诚待才、激励盘活”的人才建设方针,这样才能逐步形成企业自主创新培育人才,人尽其才服务企业的双赢局面。

一、因地造才,不拘一格培育人才。

传统上,对人才的认识有着较高的要求。我公司是人力密集型的服务企业,工作流程中的科技含量相对比较低,因此,对人才的要求也不能完全停留在传统观念上,必须用创新的观念认识人才。我们认为思想品德好,能在岗位上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的可用之人就是企业的人才。这一观念的提出,不仅引导员工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也使人才的门槛降低到“跳起来就够得着”的高度,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员工积极上进、争当人才的热情,以此为基础,公司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和用人机制,使一批有学历、有知识、有特长的人才脱颖而出。

1、开展岗位职称评定制,建立有利于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为人才设计长远职称生涯,是人才建设的重点。对符合职称评定条件的员工每年一次开展职称考核,考核合格者授予中级、高级或特

级服务员职称,每月给予相应职称补贴,特级服务员可以享受到中层管理人员的待遇。这一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带动了周边员工加强学习,争评职称的工作热情。

2、创新管理人员任职制,让更多人才有更大发展空间。

激励人才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要让人才了解企业的发展远景和其个人在企业的发展前景。开展管理人员任职制,打破了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陈旧模式,切实体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公平、公正的干部任用原则,为人才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加快了人才的晋升和管理人才的交替过程。

3、学习、培训抓住重点,突出亮点。

为切实提高员工的学习积极性,打造学习型企业。日常培训坚持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分批、分级培训,培训后的信息反馈更可以使培训的实效有了切实的体现和进一步巩固。学习、培训工作的持久、深入开展,可以为公司切实打造人才高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注重引进人才,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在人才储备上,公司应该在注重内部培养的同时,及时引进高学历、专业性强的技术骨干和人才。通过招聘广泛汲取专业人才等各种渠道,加强充实公司的人才队伍,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

二、以诚留才,做好人才安置工作。

留住人才是企业保持强劲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人才建设工作的重点。企业煞费苦心培养和引进的人才,因种种原因相继流失,不仅给

企业本身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建立和健全人才安置制度,是完善人才支撑体系的重要环节。

1、积极倡导企业文化,以环境留人。

公司可以倡导 “以人为本、关爱员工”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使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和谐氛围逐步形成。管理的方式也要由粗放型转化为精细型,更注重的是亲善化和人情化管理,使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日益提高,凝聚力不断加强。公司内党、青、团各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也可以吸引人才,如运动会、普通话演讲比赛、个人风采展示等都给人才的展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人才在享受工作快乐的同时,也充分体会到了亲情化的人文环境。

2、为人才精心设计职业生涯,以事业留人。

公司在做好人才促进发展的同时,更注重于以企业的发展带动人才的发展。在人才建设方案中除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引进人才外,重点是围绕企业的发展如何为人才设计长远的职业规划,既让人才看到企业的发展远景,也让人才看到个人在企业大舞台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把企业与人才的同步发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人才感受到这份工作对自己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事业留人的目的。

3、实行薪酬制度创新,以待遇留人。

人才的价值体现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薪酬。为让人才充分体会自身的经济价值,公司对薪酬分配制度作了进一步创新和改革,制定了更加科学、更加切合实际并具有较强激励性的分配制度。对因岗位需要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取消常规的试用期、实习期,直接以高起点、高待遇为人才提供平台,以此来达到提高人才待遇,有效留住人才的目的。

4、加强感情沟通和交流,以情留人。

公司在工作上、待遇上、生活上不断为人才创造物质条件,也在情感上为人才创造精神条件。各部门领导在节假日,特别是春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亲自看望人才,给他们以人情关怀;由公司党总支每月组织召开一次人才座谈会,倾听并及时解决人才生活上的困难,尽量满足他们生活上的要求,让人才安心工作;根据人才探亲路途较远等现实问题,制定探亲休假制度,以进一步营造情感留人的温馨氛围。

三、用好人才,努力推进人才强企。

培育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好人才。公司在人才的使用上,坚持凭工作业绩看人才,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的风气,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素,牢固树立科学用人观,坚持人才创业,人才强企。相信在企业重才爱才体系的催化下,在人才创新创业的促进下,公司将进一步实现人才强企,企、才共赢的和谐发展新局面。

下载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有人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一种学识,它是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综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有人认为,凡是能体现为在市场......

    高校核心竞争力构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核心竞争力培养的路径分析【摘要】: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发展生存的前提,石油大学要想使自己不断成长和发展下去,就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努力获取对于......

    构建科技支撑体系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构建科技支撑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是我市研究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体措施的重要阶段,市政协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协......

    构建安全文化支撑体系 推进矿井安全持续发展

    构建安全文化支撑体系 推进矿井安全持续发展南桐矿业公司鱼田堡煤矿,于1958年建矿,核定生产能力39万吨,现有员工1400余人,矿井开采深度已达-600米水平,是全国及世界有名的高瓦斯......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比较研究1导言 1.1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1.2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3研究内容和逻辑框架 1.4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有关概念的界定 2产业集群研究理论综述 2.1产业......

    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提升

    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提升 程丽霞杨洁1(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吉林长春 130012)[内容摘要]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它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近年来引起了经济理论界的......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构建

    浅谈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构建摘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在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必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

    浅议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论文浅议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人才需求多样化市场竞争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学生应加强专业学习,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努力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