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小学
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一)白银市平川区黄峤乡教管中心双铺小学魏晓红
根据这几年小学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我觉得小学作文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低年级着重训练连词成句的能力。任何文章都是由词和句组成的。只有把每句话写得清楚明白,整篇文章才可能清楚明白。在构成表达能力的各项基本功中,语句通顺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基本功。低年级的表达训练,一定要在语句通顺上下扎实的功夫。
低年级作文训练的基本形式主要是造句和写话。造句和写话的要求应该非常明确就是要做到语句通顺。如果写一句话,这句话要通;如果写两句话,每个句子要通,两个句子要连得起来。如果句子还不能写通,就急于求“好”,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
我校的写话练习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先练习写一句话,再逐步提高要求,练习写连贯的几句话。练习的方式有看图写话、用学过的词语造句等。我记得很清楚,在我上师范最后一年见习,看斯霞的教学录像时,这位名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的,她对小朋友说:“我们已经学习了‘看见’这个词,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看见的东西或情况。于是小朋友说开了:
“我看见教室里有老师。”
“我看见老师在黑板上写字”
“我看见幼儿园要修好了。”
„„
斯霞说他们说的很好,他们说的话中,好多字会写了,现在把它们写下来。不会的字加拼音。写好了一句话,末尾还要圈上一个圈,就是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孩子们听明白了,就兴致勃勃地写了下来,写完了,斯霞老师还请几个小朋友站起来念给大家听。这个教学录像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影响,直到现在我还是记忆犹新。
训练连词成句的能力,我觉得主要是要训练学生的语感,训练学生对语句“通”和“不通”敏锐的感觉。从一年级开始,就要训练学生的耳朵,一听就能分辨出句子通不通,句与句是不是连得起来。还要养成把句子写通的好习惯,下笔前先想好该怎么写;写完后读一读,自己听一听句子通不通,如果不通就把它改通。
第二篇:连续性应急预案
XXX商业银行XX支行 业务连续性应急预案
为保证商行迅速有效地处臵因信息系统服务异常导致的商行运营中断事件,最大程度地降低或消除因运营中断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使我行突发性运营中断事件应急处臵工作的实施步骤更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参照《XX市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应急预案》,结合我行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机构、负责人
设立XX市商业银行XX支行业务连续性应急处臵领导小组,指挥决策XX支行范围内突发性运营中断事件。
XX支行突发运营中断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二、领导小组职责:
及时向市行突发运营中断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汇报辖内运营中断事件及事件级别。
1、研究决策辖内运营中断事件的应急处臵。
2、统一指挥辖内运营中断事件的应急处臵。
3、收集、整理有关情况并及时上报。
4、按照市行领导小组的要求组织召集会议。
5、收集、保管关于事后移交有关档案。
6、组织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
三、应急处臵程序
对辖内营业网点发生的突发运营中断事件,支行领导小组应及时汇总上报市行领导小组。
1、信息报告
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在5-10分钟内,相关执行、保障部门要立即报告至管理部门,同时上报至主管行长,必要时直接上报至管理机构。应急处臵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2、先期处臵
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支行或部门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臵,控制事态。
3、应急响应
对于先期处臵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特别重大事件,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总部相应机构组织开展处臵工作。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臵工作。
4、应急结束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臵工作结束,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应经请示后方可结束应急行动。
四、业务应急处臵
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小组应优先考虑组织技术力量对系统进行抢修,尽可能在客户可以容忍的时间内恢复运营,在可容忍时间内难以修复的,领导小组应上报市行领导小组批准,启动相应的应急处臵预案。
网点内操作终端发生突发事件,且难以修复的,由领导小组协调,将发生突发事件的终端所承办的业务转移到网点内其他操作终端办理业务,或到其他网点办理业务。
五、事件类型
本预案所乘重要业务运营中断事件是指因下述原因导致信息系统服务异常、重要业务停止运营的事件。主要包括:
1、信息技术故障:信息系统技术故障、配套设施故障;
2、外部服务中断:第三方无法合作或提供服务等;
3、人为破坏:黑客攻击、恐怖袭击等;
4、自然灾害:火灾、雷击、海啸、地震、重大疫情等。
六、工作原则
1、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保护客户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秩序;
2、坚持预防为主,建立预防预警机制,将日常管理与应急处臵有效结合;
3、坚持以人为本,重点保障人员安全;实施差异化管理,保障重要业务有序恢复;兼顾业务连续性管理成本与效益;
4、坚持联动协作,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应对运营中断事件的整体有效机制。
七、应急预案措施
(一)事件预警
各支行、保障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早恢复。
(二)预警级别划分和发布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三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
1、Ⅰ级(特别重大)运营中断事件
(1)、商行重要信息系统服务中断,或重要数据损毁、丢失、泄露,造成经济秩序混乱或重大经济损失、影响金融稳定,或对公众利益、社会秩序、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事件;
(2)、在业务服务时段导致商行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达3个小时(含)以上的事件;
(3)、业务服务时段以外,故障或事件救治未果、可能产生上述两类事件的事件。
2、Ⅱ级(重大)
(1)、商行重要信息系统服务中断,或重要数据损毁、丢失、泄露,对商行或客户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事件;
(2)、在业务服务时段导致商行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达1个小时(含)以上的事件;
(3)、业务服务时段以外,故障或事件救治未果、可能产生上述两类事件的事件。
3、Ⅲ级(较大)
(1)、商行重要信息系统服务中断,或重要数据损毁、丢失、泄露,对商行或客户利益造成较大损害的事件;
(2)、在业务服务时段导致商行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达半个小时(含)以上的事件;
(3)、业务服务时段以外,故障或事件救治未果、可能产生上述两类事件的事件。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时间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构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
八、后期处臵
1、调查与评估
突发事件地要对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处理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
2、处臵总结
对处臵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修订有关防范手段及应急预案,并提出修改意见。
3、表彰与处罚
对在处臵重大突发事件工作中表现突出、贡献巨大的人员,可按有关规定给予适当奖励与表彰;对参与处臵工作不负责任、办事不利、扯皮推诿,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员和机构应给予相应处罚并追究其责任。
九、附则
1、本预案由XX支行突发运营中断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XX支行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三日
第三篇:美术教育的连续性
当今的美术教育已经成为各级学校课程设置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在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以及欣赏水平、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的美术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的改革较为完善,但是对美术教育的连续性似乎关注不够,影响了美术教育的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来探讨美术教育的发展规律。
1. 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深化,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副科地位略有改变,现代人们意识到艺术审美与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交流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表达情感,还能提高和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艺术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知道,美术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扩展的,其发展的潜力是无限的。这就决定了美术教育不仅是技法的教育,还是一个开发智力和本能的工程。过去的美术教育是不全面的,往往是只培养了模仿能力,而忽视了创造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在学习掌握技法的同时,还要增加美术史、美术批评等方面的内容,扩充完善教学内容。
2. 美术教育各阶段的联系
普通的美术教育,人们常常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相提并论,这说明我国实施普及美术教育的主要领域是中小学。其实,普通美术教育是相对专业美术教育而言的,它包括全部的非专业美术教育。
普通的美术教育是由三个阶段组成,即由幼儿园、中小学、高等非专业学校。由于这三个阶段的美术教育长期以来教育宗旨不一样,导致教学内容的巨大差距和不连贯,这种割裂状态已不符合现代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的需要。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连续的、由简到繁的教育过程。应加强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3.师资的培养
现代的教育思想对于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专业人才的质量又影响到美术教育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首先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务必使每个学段都开好美术教育这门课,才能完善美术教育的过程。
4.教材的系统化
系统的教育过程就需要系统的教材,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而我们现在的教材却是不连贯的,需要完善、系统。因为再好的教法也需要教材,各地自编的教材比比皆是,这很难形成完善的美术教育。
以上一管之见,略有偏颇。美术教育过程的连续性,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非常现实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来研究、探索。
第四篇:非连续性文本教师版
(教师版)【2017年江苏卷】 秋兴 [宋]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释]迮:狭窄。
[诗作解析]一说起“秋兴”,人们一般马上会想起杜甫忧国忧民的组诗,著名的《秋兴八首》。陆游写过的《秋兴》有十几首,也多为忧国之作。“白发萧萧欲满头”这一首约写于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前后,诗人57岁左右。“秋兴”既是季节之秋,秋天情思;也是人生之秋,人生感怀。
首联“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首联概写现实情状。首句对“白发”这一典型意象做简捷的描写,清晰地表述出自己人过中年,迅速衰老的情状。次句诉说自己愤然辞官归家,已经过去了三个秋天。故山故园依旧,而时间和年华就这样一个秋天,又一个秋天地悄然流逝。平静的诗句,难静的情怀。
颔联“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颔联忧怀国危体衰。当此秋高时节,国事拥塞心头。买醉解忧。登上高阁,凭栏北望,光复无望,现有的半壁河山,也日削月割,不断沦丧,日渐狭迮。醉因忧国,醉不忘国的爱国诗人,怎能不心如刀割?回看自己,已过中年,疾病侵入,更觉得日月飞逝,分外无情。
颈联“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颈联抒写失落忧愁。诗人45岁时曾在大散关一带亲临抗金前线,八个月的军旅生活,他一生难忘。眼见历经百战的铠甲闲挂壁上,一如自己以身许国的壮志;耳边还不时响起当年军营五更时凄厉的号角,也只能平添国势衰微、报国无门的忧愁。国事身事,情何以堪!
尾联“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尾联表达无奈感慨。国忧身愁,郁结难消。可是又有什么用处?又到哪里去施展自己的抱负呢?索性全都放下吧,明天早点儿起来,到烟雨迷蒙的富春江垂钓吧,累了倦了,就挑选一棵秋叶正红的枫树系住小船。烟雨迷蒙能向何方?还是系住自己砰砰跳动的心吧。
这首秋天的诗,坚定的报国信念中交织着迷惘忧愁。烟雨系舟,也是谈何容易。陆游两岁时遭逢“靖康国难”,他是一位高产诗人,存世诗词9300多首,大半都是光复报国的诗篇,临终写下《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愿,深深植入每个中国人的心田。在这个背景下读这首《秋兴》,会有更深的体悟。[古诗今译] 秋兴
头上差不多全是萧疏的白发,回到故乡已经过了三个清秋。高阁凭栏醉望疆土更趋狭窄,中年疾病侵体更觉时光迅遒。百战铠甲闲置空怀报国壮志,五更画角声传只能催生深愁。明天烟雨清晨会到桐江岸边,姑且选占一株丹枫系住钓舟。[题目解答] 1.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答:①诗人酒后独倚高楼,想到宋军在前线节节败退,领土不断丧失。因为国家残败、偏安一隅、疆域渐狭而生发的怀国之愁。②诗人深夜无眠,画角声传。因为边关不宁,战火不息而生发的**之愁。③诗人已过中年,体衰多病,时光易逝,迫近晚年。因为时不我待,壮志难酬而生发的人生之愁。④诗人虽胸怀平戎韬略,又身经经沙场历练,却屡遭谗毁。因为无从施展,报国无门而生发的际遇之愁。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尾联发挥想象,虚写景象,借景传情。诗人想象清晨来到烟雨迷蒙的桐江垂钓,把钓舟系在秋叶正红的枫树上。借想像的这种虚拟景象,表达自己面对江山破碎,自己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情和归隐之意。同时“烟雨桐江江”和“丹枫系舟”还有着对国事时情和人生归宿的隐喻意义。
【2017年天津卷】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注释]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诗作解析]《太湖恬亭》是王安石游览太湖恬亭所的一首七言律诗,诗如亭名,抒发了恬静闲适的情怀。
首联“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首联写恬亭所处的环境。恬亭靠近溪流,亭子的栏杆探到水面上,周边是浓浓的的绿阴围绕。溪岸沿着地势高低错落,一直深入到清脆的山峦。环境如此幽静,溪流、绿阴和翠微,切割了红尘;一时间,人心也超脱了俗世的羁绊。
颔联“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颔联写恬亭日落的景象。在这静谧的环境里,黄昏到来了。由恬亭西望,断桥桥头,殷红的夕阳缓缓下坠;幽暗的树影包涵映现在水中,归禽相互依偎,偶或有一两声啾鸣。天地间一片肃穆,诗人独立恬亭,他的心也同样肃穆吧。
颈联“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颈联写恬亭闲处的感受。绿阴环绕的恬亭适宜静思,西坠的落日引来沉思,诗人不能不想到人生的意义,想到生命的归宿。清闲悠游,心无牵累,劳形案牍全可抛掉;岑寂环境,人事心机,世间诡诈尽皆忘却。这感悟是如此清晰。
尾联“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尾联写恬亭萌生的期待。诗人多想就这样远离世事,陶然忘机吧,但这无非是“菰菜莼羹一梦”罢了。那就期待徘徊流连到深夜,然后在西斜秋月、习习秋风中,驾着一叶钓船回归好了。回归哪里?是住处、家乡、田园还是官场呢?
奔走在官场政坛,纠缠于人事纷争的王安石,用《太湖恬亭》这首诗作,为“偷得浮生半日闲”做了很好的诠释。轻松的文笔中有多少沉重。[古诗今译] 太湖恬亭
亭槛靠近溪水周边绿树环立,溪岸高低错落延入青翠山里。断桥那边夕阳西下一人独立,幽暗树影涵映水中归鸟相依。清闲悠游才会觉得心无牵累,岑寂之处谁能知道世有玄机。更期待着夜深时候徘徊流连,在秋风斜月中乘坐钓船回归。[题目解答]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第二联描绘了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那边夕阳西下,树影涵映水中,归鸟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站立在夕阳余晖里,欣赏体味这静谧的景象。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答:清心悠游,领受幽静,诗人得以放下身边俗事,忘却人世心机,呈现出心无挂碍,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心境。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答:“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期待的情景,在运用虚写的艺术手法里,诗作又借景抒情,不但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呈现出处于清幽的环境里,意犹未尽,盼其永恒的心意;而且结句融情,使全诗抒情幻想的韵味更为悠长。
第五篇:非连续性文本的特征和教学探索
非连续性文本的特征和教学探索
王柏年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这样一个目标:“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那么,“非连续性文本”究竟是什么样的文本?它有什么样的特征?我们又该如何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特征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这样表述的: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呢?“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它基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取向有什么区别呢?对于连续性文本,即由句段构成的文本,句子是文本的最小单位(课文中的文学作品或文章),《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对比中稍加分析,不难看出,两者阅读的价值取向完全不同:连续性文本,课程内容主要是理解与运用。用什么来达成这个要求?使用的教材主要是课本,检测或监测学生是否达到国家标准的主要手段是考试。一句话,为了阅读而学习。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体现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它的内容包括新闻报道、说明书、统计图表、信件等日常生活经常会遇到的各种材料,测试要考察的是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和情境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对新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在 现代社会运用广泛,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实用性特征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重要阅读能力 之一。比如,我们买到一种药品,会配有药品说明书,不能读懂这份说明书,轻则贻误病情,重则关乎生命安全;我们出门旅游,读懂手中的地图才不会迷路;在商 场刷卡后,能看懂文字和数据结合的凭证单才能知道自己的消费金额„„这些说明书、地图、凭证单就是非连续性文本的呈现方式。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探索
(一)明确要求,准确把握年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非连续性文本”提出教学目标针对的是第三学段。这是根据我国语文教育现状相对谨慎的提出。和以往比较忽略非连续性文本相比,这已经是历史的进步。至少在小学的高年级,学生必须掌握这一简单的信息整合能力。对此,第三学段的目标是“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显然,“简单”两字的表述,指向的是基础,是一般性的非连续性文本。一般来说,其能力要求是在类别比较、图
文结合理解等比较浅显的认知层面。这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的前提。对过于抽象、意义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是第四学段的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和第三学段只要求“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是两个不同的目标。因此,我们的教学更多限制在信息整合层面,而不需要进行过于复杂的计算和推理。
(二)选好文本,开发课程资源
就全国范围来说,小学语文教材文本形式基本上就一种类型,即清一色的文学作品,选课设计太过单调。以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 出现过一篇真正的非连续性课文。五上的《遨游汉字王国》,除了文字形式打破了以往以句段为标志的安排之外,仍是意义指向。“汉字演变表”和“历代书法作品插图”仍属于欣赏范畴。五下的《信息传递改变我们的生活》,相对更接近。《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中的研究表,列举了李姓调查方面和内容的关联,只不过类别不够清晰。学生对内容的获取仍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我们如何寻找和开发“非连续性文本”?
1.挖掘语文教材资源
人教版现行教材,在单元开始有“导语“,在一些文后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大都以篇或段的形式出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或课后指导学生进一步搜集更直观的图标、数据等“非连续性文本”资料,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交流,培养阅读能力。
也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增补。比如写景类文章,像在学习《长城》《颐和园》等文章时,可以增补相应的导览图,和文章介绍的写作顺序相配合,一方面让学生借助导览图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一方面也可以增加阅读的趣味和应用性。再如说明性文章,像在学习《鲸》《太阳》这类文章时,可以配以图表、数据,让学生在鲜明的数据和形象的图表中感受事物的特点。
在综合性学习单元,也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编制独立思考题,引发学生阅读思考。比如五上《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汉字》,增加了这样的思考题:读了这些材料,你发现汉字中有哪些有趣的现象?你知道汉字中还有哪些有趣的现象?
2.整合其他课程资源
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并不陌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他们早已接触。比如,数学和科学学科的文本大都是以图、文字、表格等相结合的形式出现的,我们也可以对这些文本加以改编,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例如人教版六上第七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动物”,为了加深对“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人类应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一人文主题的理解,我们可以借用六上科学“种类繁多的动物”这一章节,在课堂中让学生快速阅读图和两段非连续性文本,并思考: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是什么?读了这些文字,你对人与动物如何相处有什么新的思考?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只是动物王国150多万种动物中的一员,我们应该与其他动物和谐相处。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信息提取的能力。
3.活用生活资源
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被广泛应用,这些资源可以被我们充分利用。说明书、旅游导览图、安装图等都是训练的好材料。例如人教版六下“综合复习”的第八课是《看说明书做台灯》,结合这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带上家里的一份“药
品说明书”,进行这样的训练:药品的名称是什么?这种药主要治疗什么病?如果有一个病人服了这种药有不良反应,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借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渗透方法,指导阅读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的呈现方式不同,这也决定了阅读策略有所区别。我们应在阅读指导中教会学生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整合信息,进行简单的推论。
1.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在非连续文本中文字和统计图表结合是人们常见的文本形式,阅读图表必须注意的事项为:(1)标题。标题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2)分类、图例。统计图表首先要确定统计的类别,如《体质检查统计表》。阅读中,首先要看纵轴“检测项目”、横轴“升降趋势”,这样我们就能迅速得知本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3)读数据。统计图表以数据或箭头反映问题,阅读时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如《体质检查统计表》的阅读中,我们会发现在身高、体重、胸围这三个栏目,这一届学生的指标是上升的,而肺活量、视力、800米跑却是下降的。(4)解析。要重视审读配合图表而出现的解释分析的文字内容,图标和文字结合,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
2.进行信息整合
说明书是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信息如何整合?以《感冒清热胶囊》药品说明书为例。(1)通读,知大意。浏览,知道该说明书的组成部分:性状、成分、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贮藏、保质期。(2)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项目。青霉素过敏的三岁儿童能服用吗?可以服用的话,请告诉服用的方法。根据这一问题,选择条目“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仔细阅读。(3)选择信息进行整合。在两则条目中选取信息针对问题进行整合,回答。
3. 尝试简单推论
在学会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推论。如给学生提供文章《湿 园虫怎么寻找食物》,其文本信息是:实验的材料、实验的现象、实验的结论、湿园虫在纸盒中寻找食物的轨迹图。要求学生作出判断:现在食物放在盒子的右边,湿园虫能在迷宫般的轨道中找到食物。如果放在左边,它还能找到吗?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要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本大意:这篇文章介绍的是湿园虫 如何寻找食物的,由四个小材料组成。接着要找准关键项目:实验的结论“湿园虫会利用触角感觉食物,利用它们来找到叶子”。最后作出自己的准确判断。
(四)评价跟进,检测达标情况
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大都可以通过客观化的试卷加以考察,而对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考察就要复杂得多,尽管如此,语文考试中还是应该适当加入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检测。“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掌握学生学的程度,以便适时改进教学。
当今时代已进入读图时代、媒体时代,信息大量以碎片状呈现,如何有效地整合并利用这些信息,无疑将成为网络时代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非连续性文
本”的引入赋予了修订后的“课标”以时代的气息,也提出了教学实践的新命题。华东师大巢宗祺教授指出:“非连续性文本的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多元的阅读体验,更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