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中学生古诗词能力培养浅谈

时间:2019-05-13 03:5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课中学生古诗词能力培养浅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课中学生古诗词能力培养浅谈》。

第一篇:语文课中学生古诗词能力培养浅谈

语文课中学生古诗词能力培养浅谈 湖北省 枣阳市 刘升镇 榆树小学 李国锋

语文教材中编入的古诗词是文学的精华,更深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古诗词,正是培养他们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弘扬我们古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中国古诗词的教学精髓在于让学生心领神会,明其意,感其情,动情处应有共鸣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才是真正的融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中去,古诗词的教学必须要从根本的基础入手,让学生从基础的文学知识学起,让学生从一点一滴的情感感受开始,与古诗词产生感情的共鸣,与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让学生融入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去,融入到作者的人生中去,甚至融入到作者的时代中去。学生的理解能力的上升是阶梯式的,学生的一切的知识都有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当他们的知识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们自然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去理解古诗词。而我们的教学大多数走入到一个照猫画虎的尴尬境地,我们想象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大超过我们自己,我们把我们的所有能查阅的一切有关古诗词的知识都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这样学生不能真正心领神会,而机械的记忆又不能代替理解,这样对我们教师来说更不能称为古诗词的教学,古诗词的教育应该本着让学生去体会古诗的精神,从而体会作者写作的心理背景和时代

背景。时代背景和个人的心理背景是古诗词的精神所在,也是作者写作的源泉,我们必须要理解这一点,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习古诗词。

我们教育的宗旨是让学生学习知识的精神所在,在与知识的精神的交流中,让学生自然的进入到知识中去,而不是让学生去机械记忆,或者是让学生机械理解。机械的东西只有在生产中可以出现,这是流水线式的过程。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新知识和创造新的知识,机械的流水线式的教学过程,只能是知识的重复再现,那样学的知识是死知识,甚至把知识学死了,没有发展知识。这不但是我们教育者的悲哀,更可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悲哀,这样我们的文化将永远守着我们前辈的璀璨遗产没有进步。我们的文化就失去活力,教育的落后导致我们民族文化的萎缩的结果,是我们一天两天看不到的,但现实的后果是必然的,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古诗词的教学更不同于其他的教学,古诗词的学习必须有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生活感情的积累的过程,基础知识是学习古诗的基础动力,生活感情是学习古诗的导向,他决定了古诗词学习的方向性,古诗词的学习应是带有创造性的学习,我们学习古诗必须体会古诗词的思想感情,我们拥有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历程,才会有古诗词思想感情的基础,这样我们等于拥有了古诗词的生命,同时我们也给了古诗词新时代的新生命力。我们与古诗词融为一体,这样古诗词才是我们的古诗词。

既然这样,我们应怎样进行古诗词教学呢?以本人微薄的教学经验看来,在学习古诗词之前我们应尽量让学生多多的去查阅一些与作者人生相关的内容,并且要多多了解一些与这首诗词相关的时代背景,从而了解与这首古诗词思想感情相关的作者的思想历程。这样学生不但知道了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而且知道了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思想感情。当然还有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知识的教育必须是日积月累和大量的阅读同时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要陷入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境地,基础知识的教学更不能急欲求成。在必要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加上大量的阅读,那么基础知识就是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但不会成为我们教师教学的难点,也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我这样说并不等于忽视基础知识的教育,必要的记忆是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少的。

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中国古诗词的教育一直在探索着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仅以此篇抛砖引玉,来促进我的语文教学。

第二篇:谈语文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语文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50401)福建平潭县北厝镇华光学校魏贤芳

创新是人类智慧的核心与归宿;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笔者就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谈几点做法。

一、唤起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思考中想创造。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思考中想创造。

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生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成才故事,就是最好例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思考是创新的基础。教师在设定让学生思考对象及目标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表现手法把握住适当尺寸,使学生在思考后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教《“你们想错了”》一文,着重围绕这段课文:“方志敏淡淡地说:‘哼!不要做出这种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也没有。要从我这里发洋财,你们想错了!’”问学生这段有几句话,然后让学生思考:难看样子是怎样的,“他们错在哪里”“为什么想错了”等几个疑问,萌发学生求知欲望,并进行讨论,从而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探索,创新也正是从这里起步。还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使全体学生在思考中唤起创新意识,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发现中敢创造。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之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创新情感为动力。要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还要有对真理执著追求的勇气。语文课中应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发现中敢创造。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关键在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宜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知识和发现问题的氛围。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都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如教学《青蛙的眼睛》一文后可设计如下:

1、人们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用它()。

2、人们还从()得到启示,发明了(),用它()。

3、我觉得还可以从()得到启示,来发明(),用它来()。这作业题很具有强烈的创新成分,使学生在加深课文内容理解学习句式中培养创新素质。应当指出,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解是否属于创新,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别人是否提出过,而在于这一问题及解决对于这个学生来说是否新颖,能否综合运用知识从不同角度去思维,去解决问题。

三、提高创新能力——让学生会创造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就是以多向、逆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富有创造的科学态度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学生学习语文正确方法就是挖掘潜力,进行“再创造”,也就是说由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出来。联想是由此物想到某一点相关的彼物的心理过程,它把分散的彼物不连贯的思想片断联接在一起思维链条上。联想往往是发明创造的开端。因而我常利用教材学联想。如教学《落花生》一文中,要求学生深入挖掘,大胆联想,结合现实,开展评说。然后要求学生写“读《落花生》所想到的”,要求学生根据对课文理解,联系自己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举一个实例来说明什么样人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最后开放课堂搞创新。结合一年一度科技月活动,要求学生结合现实事,寻找联想物动

手搞创新,学写小设想等。总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四、体验创新乐趣——让学生在想象中丰富创新内涵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孪生兄弟,想象力丰富的人创新精神也强。我教《荷花》第四自然段时,指导学生看图,抓住文中有关词、句、段、标点符号,开拓学生思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如问:“小朋友想想看,‘我’变成一朵荷花,蜻蜓飞过来会跟我讲些什么?”一个学生说:“蜻蜓飞过来说,‘荷花姐,您的清香把我吸引住,我飞行时看到回归后的香港一派繁荣景象,还看到金黄色的菜花向我微微点头„„’”。又问:“小鱼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了什么好梦?”一个学生说;“小鱼游过对我说:‘荷花姐,您好!晚上我梦见大家把您围住,看您跳舞,那优美的舞姿使我永远也忘不了!’”又一个学生说:“小鱼游过来找荷花姐一起去澳门欢庆澳门回归,期盼台湾和平统一,早日回到祖**亲怀抱!”我又提出:“大家看好梦后边是什么标点符号?”一个学生说:“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别的东西。如柳树公公,蝴蝶阿姨,小虾弟弟等等,来跟荷花姐姐讲话。”这些回答是通过一定的想象才能得出。学生也在想象中体会创新的内涵。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中我们坚持:一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我们决不暗示;二凡是学生能发现的我们决不替代,决不直接给予结论。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常常设计这样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要满腔热情地去赞扬同学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竭尽全力地去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和激励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用自己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情感体验,让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活动常常体验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接班人。让我们从语文课堂教学中做起。

第三篇:如何培养中学生演讲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演讲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声语”和“文语”交流能力。演讲,是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中,凭借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进行交流的艺术活动。演讲,是现代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演讲能力的提升是提升交流效益的有效途径。演讲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语文综合素质高低的直接体现。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演讲能力,是中学生人生发展的需要,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中学语文教师的直接责任。在具体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培养中学生演讲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实在在地努力:

一、实实在在地在演讲前努力准备好演讲稿

演讲,是演讲者进行的一种有充分准备的传递信息的实践活动。充分准备,就是指演讲者根据所要演讲的内容所进行的事先演讲策划,即把讲什么主题、讲些什么内容、先讲什么、后讲什么等内容写成演讲文字稿,并事先熟悉地掌握之。中学生初学演讲,准备好演讲稿尤其重要,它是演讲成败的关键。教师指导中学生准备演讲稿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努力做到所说具体实在,切忌空洞无实;一定要引导学生做到所说有理有据,事实充分,切忌卖弄口才;一定要引导学生做到所说语言简洁、铿锵、修辞得当,切忌句子冗长无力、修辞不当;一定引导学生做到所说语言雅而不俗、俗而亦雅,切忌俗而失雅。演讲稿一是要适宜讲,准备好了,演讲时才能够从容不迫、左右逢源、有条不紊、矢矢中的、不放空炮,为演讲的成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实实在在地在演讲过程中努力做到“双语”适当得体

演讲过程,是演讲者表现交流的主体过程,是演讲效益大小的关键。演讲者应将演讲活动的最主要的精力集中用在整个演讲过程中。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演讲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演讲过程的具体指导之上。演讲是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中,凭借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进行交流的艺术活动。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和培养时,亦应在“双语”的运用艺术上狠下功夫。

笔者认为,演讲者的有声语言包括语言的音质、语质、语调、语速等;态势语言,即有形语言,包括衣着打扮、举手投足、头动面颜、眼神表现等。演讲者所进行的活动是特殊的艺术活动,其对“双语”的运用艺术,笔者从实践中体会到如下两点:

1、演讲者要注意态势语言适当得体,运用得恰到好处。第一是衣着形象要表现得气度不凡,给听众制造一种对演讲者良好的印象,收到夺人的效果。第二是肢体语言要适当得体,运用得惟妙惟肖。演讲者登台亮相制造了良好的气度形象后,在尚未开讲的短暂时段里,最先映入听众眼里的态势,则是面部语言,面部语言是与人交往的第一通行证,是吸引听众的第一硬招。面部表现最具魔力的是深情而又自然的微笑,给听众一种亲切、和气、自信、真诚的良好感觉。这两手是演讲者的基础功夫。

2、演讲者在开讲后,必须注意“双语”配合得体,运用恰到好处。演讲者开讲后,即须全力调动“双语”相互配合表现,为交流表现服务。这时,演讲者则须紧据演讲具体内容,注意有声语言和有形态势语言进行艺术搭配,须选择声质、语质、语调、语速,配以手势、头势、面势、眼势,进行艺术交流表现。教师应启示指导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声质的意义在于表现演讲者的个性特征;语质的意义在于表现听众对演讲者信任的依据;语调的意义在于调节语言情感;语速的意义则是决定演讲交流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以上是指有声语言。手势的意义在于吸引听众注意力,手势选用要具开放型而且多少要适当,态势忌重复,过多会分散听众注意力,重复会使听众生厌;头势的意义在于表现演讲者的稳重程度,头势选用一定要慎重精当;面势的意义在于通听众心灵之路,面势选用必须自然庄雅,切忌做作,装腔作势;眼势的意义在于向听众传递情感,其选用定要诚恳信实。以上是说有形的态势语言。“双语”配合定要精当恰当。另外,中学语文教师在辅导和培养中学生演讲能力的过程中,还要指导学生的演讲要内容实在,切勿空洞,做到讲话有明确目标,结构严谨、内容深刻、表情丰富,还要指导学生在演讲过程中必须注意控场、调节气氛,及时掌握听众情绪,充分调动讲者和听者的情感互动。一句话,培养和增强中学生的演讲能力,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注意“双语”得当配合,方能达到理实双赢的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听力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听力能力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认为在培养学生听力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清楚的了解高考听力试题的特点,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学生在听力学习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抓住关键,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一.高考英语听力试题的特点:

1.从形式上看,听力部分分为两节,第一节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对话(每段对话有一小题),从题中所给的3个答案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仅读一遍。第二节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2—4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3个答案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读两遍。

2.从内容上看,听力测试的10段材料题材内容各异,涉及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政治教育,科普知识等方面,其语言口语特征鲜明,以英、美音为主且难度略低于阅读材料,体现在生词少,无复杂句式等。

3.从题型设计上看,题型一般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主旨题:一段材料的主题或大意。

2)事实细节题: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等。

3)判断推理题:包括事件发生地,谈话者之间的关系,说话者的态度等。

4)简单测算题:包括时间测算和价格测算等。

二.学生听力学习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了几年英语的学生

听不懂英语,抓不住瞬息而逝的声音所表达的内容,有的学生到了高三年级,还照样听不懂教师用英语讲课。由此可见,再英语课堂上,听力技能的培养常常忽视了。

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听力技能的培养。我们知

道,听力的过程就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听力技能的提高既依赖于培养,又能促进各种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且由听力所构想的形象能帮助学生增强对词汇和语言结构的记忆。

要解决学生“听不懂”,我认识到它实际上涉及到在听力技能培

养中究竟如何考虑坚持训练有浅入深,循序渐进等问题,为此,我想就平时教学所得,将几年来进行的听力训练几种形式连缀成文如下:

1.模仿形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和读音习惯

英国著名语音学家D.JOHINS曾谈到良好的听力训练在外国学习英语启蒙阶段对克服语音困难起到重要的作用。真是这样,在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听来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掌握正确的意群、连读、弱读、同化音和自然节奏。要学生模仿播放的声音和口音就是为了听懂它们,并识别一些语言特征。在出学阶段,为了减轻学生压力,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如通过拉长语段间、句与句间的停顿来放慢速度,但仍然保持语段内,句内的正常速度。在整个听音过程中,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可结合拼写,建立音形 关系,配合朗读,让学生知道自己缺什么,由于学生十分注意教师是否在捕捉听能练习中的错

误,听从他们每次在10—15分钟的听读练习中都很认真。用听带动读,迫使他们“规范行动”养成良好的听音、读音习惯。例如:上届所任的两个班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的英语,95%能够听懂,并且老师故意读错的音也能指出。

2.复述形训练----让学生具备一定听的能力

听的能力的训练同其他语音能力训练一样,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 征,我主要是从辨音和结构识别的技能着手,从易到难,即使播放短文,也一定做到由简入繁,控制好词和语法现象的出现,录音放二至三遍,使学生对所听语言材料获得初步印象,然后我按顺序将材料中的关键词组、句法抄写在黑板上,有时利用挂图,让学生边看、边讲,再之,我有时根据录音,巧妙地暗示或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以听的内容,触景生情。听懂、理解和消化则取决于听者对某一事物的熟悉程度。在交际过程中处于领会地位,因而一方面要侧重快速识别语言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要掌握较多的词汇量、较丰富的语法知识,因为听是输入信息,不能控制对方输出信息,表达思想时使用的语言知识,说处于表达地位,因而要侧重快速复现语言材料能力的训练,检查学生是否听懂,不仅限于一般的问答形式,应采用复述,用听带动讲,使学生产生要把听的内容告诉别人的欲望。

3.定向型训练----让学生牢固掌握语言知识这种听力技能训练,要求学生做多项选择题和是非练习,我有时

结合提问,用一般和特殊问句收到了好的效果,也较为有趣,因为学生不做出积极的反应,教师通过一一答的形式,也能更清楚地了解学

生是否真的听懂了,我还经常做听写,对语法、问的搭配学习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因为学习对语言的材料能听懂并记录下来是需要一定的语言基础的,我们在各种活动中突出听能训练,强调“听力理解”把“听懂”放在首要地位。我往往把不完整的短文印发给学生,同时再附上一组任意排列的短语、词汇,学生反复听录音,录音在短文缺漏处稍作停顿,学生从表中选择问语补充,使名意完整,直至录音放完。在此辅以简单扼要的讲解,适当抽出语句,采取缩短或扩展,以帮助学生揭示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以及组织、储存语句的规律,这样训练,学生在听音时自始至终精力集中。随着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逐步采用,听力为学生吸取各种知识的途径之一在语言学习中的比例也应有响应的提高。听英语录音或唱片(泰坦尼克号主题曲,奥运歌曲等),在课堂上学生还要听教师和同学的讲课、讨论等,所以学生要真正全面学好英语,就一定要注意听力技能在整个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要尽力创造各种有处于听能提高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更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各种听力技能,提高初级阶段外语教学的质量。

第五篇:语文课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是新世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课程标准和课改实验的目标所在。在这些素质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精神。因为创新是21世纪的“通行证”,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所在。小而言之,它关系到一个人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大而言之,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一个人创新素质的形成必须从小抓起。正因为如此,新的课程标准及其教材内容,都突出体现了这一点。那么,教师作为新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在教学活动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尤为重要。笔者是一名小学课改实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从这方面做了如下尝试和体验,拙言述出,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形成创新能力的起步事实证明,聪明的人发现问题,普通的人等待问题,愚蠢的人没有问题。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则是引发寻求解决办法、激发创新思维的启蒙。这就启示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想把每个学生培养成聪明而有创新的人,首先应该引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的起步点。发问来自观察,观察引起思考,思考引发问题。新教材在这些方面的内容和特点都很突出。

如: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中最基本的特点是图文并茂,色彩斑斓,外观上让人耳目一新,直观上使人通过图案会不由自主引起遐想与发问;其次,新材料中设置了许多综合实践类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思考,并去发问,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再次,新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既有宇宙星空、天文方面的,也有大海湖泊、地质方面的;既有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的城市风味的内容,也有弥漫着乡土乡情、幽静舒适的田园生活的内容。这样,会使小学生渴望了解更多的知识,从而从各方面尽力去探索,去思考;也会使城市孩子对乡间生活充满好奇和企盼,使农村孩子对城市生活充满向往和憧憬,他们面对教材,自然而然会去发问。还有,新教材留有广阔的“空白”余地,如在有些“语文天地”中安排了让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和发现的等,这些都给师生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思考空间,体现了教材在学生思维上的开放性。倘若能抓住这些特点,合理使用,把握好其内涵与外延,就会有好的收获。我在教学《特别的作业》一文时,引出课题后,鼓励学生针对课题提问题,学生便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特别”是什么意思?特别的作业是什么?谁布置了特别的作业?同学们完成得怎么样?特别的作业“特别”在哪儿?是不是特别的人才能做特别的作业……,学生的问题潮水般涌来,尽管有些问题天真得让人发笑,但千万注意,孩子们的思维往往是从这些天真幼稚、甚至可笑的地方得到引发,而后才能循序渐进,更大胆地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新问题,过去那种动辄否定,只许一种答案的做法,不知扼杀了多少创新的“头脑”,牛顿当年问大人“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不也令人觉得好笑吗?而恰恰是在这好笑之问的引发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诸如此类的发问现象,体现了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应该说这就是教学的成功,它已调动起了学生动脑去想,去思考的兴致,这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效果,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学生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后,便会张开思维与想象的翅膀,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寻求的过程,在常规性的思考中,常常会引发出超常的想法,这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和追求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时候,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并发现学生独特的新颖的方法,帮助促进其在独特和新颖中去创新。

2.1根据画面展开想象。想像是人根据原有的知识基础,重新组织加工而创造出的新的形象、新的思路、新的方案。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例如: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看图说话,首先借助课件出示画面,画面上一只小白兔在给玩具布熊缝衣袖。让学生对照画面进行想象,说出一段话。有的说:小白兔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它从垃圾推中捡到一只破布熊,准备缝制好以后,作为献给妈妈的生日礼物,它懂得变废为宝,懂得节俭。有的说,小白兔玩耍时,不小心将玩具熊的衣服撕破了,它正在一针一线地缝呢!还有的说它在帮她的朋友缝呢!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不对,小白兔的布熊玩具在班上玩具大赛中引人注目,许多小朋友争着、抢着玩它,不小心撕破了布熊的身体,小白兔正为它做手术呢……,相比之下,这个学生说的具有独创性,想像力比一般人宽广而丰富,这时,老师给了欣赏性的鼓励,并让其他学生共同评论,结果便出现了更富创意的想象。一次次成功的想像激发着学生乐于创新的欲望,为创新能力做着有益的铺垫。

2.2根据对语言文字阅读后的独特理解,培养思维的发散性,通过想象培养创新能力。新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内容新颖,具有创新的内涵,容易形成多元化理解,易于思维发散性的培养,但重要的还在于教师要能够认知并把握其内涵,合理使用教材,发挥其作用。我在教学中尝试了“巧设问题、诱导想像,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教学《雨铃铛》一文中,在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春雨声音的拟声词(沙沙、叮铃铛啷)后,我便问:雨声都是这样的吗?举出你的例子来。于是学生七嘴八舌,争着说出各个季节不同的雨,不同的地声音,并给不同季节的雨安上了形象生动的名字,思维活动由春雨发散到了一年四季,从课本语言文字中走进了生活与大自然,想象的空间便被展开了。又如教学完《乌鸦喝水》一文后设问:谁能帮乌鸦想出别的喝水办法吗?于是便出现了很多“新招”,如用吸管吸水,打掉瓶子的上半截喝水;把瓶子倾斜着来喝;把瓶中水倒在海绵上,然后挤出海绵中的水来喝。学生的奇思妙想可谓丰富多彩,他们在极力帮乌鸦想办法,思维处于积极的运作状态,从各个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地进行思考、想像,求异思维促使学生的新思维、新想法源源不断地冒出来。这正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体现啊!

2.3借助情境教学,发展想像力。恰当合理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使学生的想像力向广度和深度方向发展。教学《春天的手》一文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组学习后,我用课件出示“春暖花开、燕归来,微风吹拂柳飘逸,孩童呼唤春天到”的画面,同时配上《春天在哪里》的歌曲,音乐与画面创设出的浓浓春意使学生喜爱春天的情感已溢于言表,许多孩子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唱了起来,这时我与学生一起自发地跟着音乐高声朗读课文,在体验情感中体会了、锻炼了感情朗读,然后闭眼想像,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说了起来:小河哗哗笑了,叫醒了青蛙,叫来了燕子,叫红了桃花,叫绿了柳树,叫黄了菜花;农民走进了田地,插秧苗,拖拉机耕着地,麦苗点头、鞠躬……。孩子们穿上毛衣放风筝,老爷爷、老婆婆在墙角晒太阳,乐得合不拢嘴……,学生的话匣子打开,想像更合情合理了。透析这些现象可以看出:这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已经超出了语文范畴,与自然、美术、音乐等学科形成了整合,想像的空间扩大了,创新的可能也增大。

3.进行实践体验,是创新能力的源泉许多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才能有创新。有位哲人说过:“你听过了就忘记了,你看过了就记住了,你做过了就领悟了”。新课标倡导并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加强自我体验和语言的实践。根据这一原则,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某种行为进行操作尝试,通过切身的实践体验,感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或原理,从而引发新的想像,升华为创新意识。例如教学《两件宝》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双手和大脑进行对话;教学《大熊猫》时,让学生当“动物世界”栏目节目主持人,介绍大熊猫;教学《小小的船》时,设置活动,假若你是杨利伟叔叔,坐上“神州六号”(小小的船)升入太空你会看到什么,给大家讲讲;教学《小鱼的梦》时,让学生当海底潜水员,邀游海底去一趟,你会看见什么?教学《啄木鸟》一文后让学生以啄木鸟的口气给森林王国写一封信,以大树的口气给人类写一封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些活动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成为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也是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过程,更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的源泉。

下载语文课中学生古诗词能力培养浅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课中学生古诗词能力培养浅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花溪民族中学: 赵红 【内容提要】阅读是人类谋求发展的第一需要,是人们终生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语文教学中最基......

    浅谈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扎根生活沃土 走出作文困境 ——浅谈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永吉十中常卓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最难的,因为它毕竟是一种创造。正因为其创造性,也就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浅谈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离不开老师的辅导,更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学习,学生还必需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

    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计算机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计算机能力 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被纳入中学必修课程之中。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起初对计算机挺喜欢,但随着时间推移和......

    如何培养中学生解题能力解读

    2015年教学论文·数学科 如何培养中学生解题能力 摘要:数学解题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一般是指综合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逻辑思维规律,整体发挥数学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水......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音乐开篇激趣。 每堂课刚开始几分钟,学生思想分散,情绪不稳,往往需要组织课堂纪律,使班内安静下来,如果先让学生听一首歌或一段音乐,音乐会以它独有的魅力......

    中学生古诗词

    1.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培养小学语文课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面对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和地位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