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作文立意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作文立意能力
摘要: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中学生作文的必备环节,但如何使文章立意高远,却是大多数中学生难以解决好的问题。为此我结合实例浅谈自己的几点要求:立意要正确,立意要深刻,立意要新颖,立意要集中。
关键字:立意 正确 深刻 新颖 集中
俗话说:“做文如做人”。人重在有灵魂,文重在有思想。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又叫立意。也就是要根据命题要求对自己所占有的相关材料进行分析,从中开发、挖掘那些最有积极意义的思想观点。一篇文章的立意与作者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人格修养和生活经验、思想方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它是文章的灵魂,决定整篇文章的命运。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做到立意高远呢?这是许多中学生作文时很难把握好的问题。所以需要我们认真斟酌,仔细推敲。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这么几点要求。
一、立意要正确
立意有积极与消极、健康与病态、高尚与庸俗之分。中学生作文在这方面的常见病有①观念陈旧甚至迂腐,以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成为错误的观念。②心态扭曲,以丑为美。例如:有的学生赞美友谊以帮助群殴为依据。或写与同学竞争,由开始的自卑变为后来的打击、报复,最后因报复得逞而流露成功后的喜悦之情等。③情感迷茫。全文只是失落悲观情绪的展示,看不到健康心态指导下的行为转变。因此文章的主题需要展示观念正确、情感健康的自我。要做到这一点,需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选择能彰显真、善、美的内容。真的、善的、美的事物和观念是健康思想最直接的载体。如果真假不辨,善恶不明,美丑不分,自然就不是健康的思想。文章要体现真善美,并非假恶丑的内容不能入文,只是必须表明自己的正确立场。其次,培养乐观、积极、进取的态度。再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即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观看世界,反对封建迷信。正确的人生观就是指要以无私奉献为荣,以自私索取为耻的人生价值观念。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对是与非、主与次等进行判断的内心标准。
二、立意要深刻
立意正确也可能平淡浅显,我们要揭示事物的本质,挖掘出蕴藏在材料中的深层含义,才会使文章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比如《皇帝的新装》原型本来是西班牙的一个民间故事。其新装的特点是:凡私生子都看不见。就其立意看只不过批判了一下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而经安徒生改编后,文章的主旨直接将矛头指向封建统治者,使作品具有了更深刻的社会认识价值。
三、立意要新颖
文章立意贵在创新,要尽可能写出别人未曾说过的认识,即要善于从“人人心中有”的题材中提炼出“人人笔下无”的主题。其方法有:
1、大题小做,立意显真情。
“大题”的“大”指文题的立意高远,“小做”中的“小”指选取的事例小,角度小。即善于从生活的琐事中挖掘出意义高远的情感、哲理或精神。要写大的主题选择的内容不一定是大事。只要我们善于透过表面看事物的本质,就可以写出好文章。有时,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声轻语,一个微笑都可能有着丰富的内涵。“大题小做”往往可以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我的一个初二学生的习作中曾有这样一段:“‘啪’,饭桌上正吃得投入的我被惊了一下,抬头一看,原来是母亲夹菜时不小心掉了一条胡萝卜丝,正掉在自己的大腿上。母亲没有说什么。可我心想:‘哈哈,你也有栽在我手里的时候,平时老跟我说:‘粒粒皆辛苦’,今天看你怎么办。’母亲一声不响,慢慢的伸出筷子,不动声色的夹起那条萝卜丝,我心里说道:‘怎么?要消灭证据?像我平时那样?可是我已经看到你喽。’只见她慢慢夹起,慢慢的送进口里,嚼嚼,咽了。‘啊?’我一惊,赶紧把碗搂在胸前,低下头,微微张开手,把藏在手心里的萝卜丝偷偷塞进嘴里。”由于作者善于观察,感悟生活深刻,从小小的生活细节中,就显出母亲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所以,要做到从小入手,以小见大,就必须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感受生活,还要善于开掘自己的内心世界。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生存是有价值的,自己的思想是高尚的,那么,他的写作源泉就不可能是枯竭的。并且也只有体现自己真情流露的文章,才是独特的,感人的,成功的。
2、角度标新,立意见新颖。
写作文要学会多向思考,即对事物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思考,选取与众不同的角度去写作。而不是将思维停留在大家都习以为常的某个角度上。应心鹜八极,思接千载,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拓展自己的写作思路。例如我初三的一个学生在一篇以“老鹰将自己羽翼刚满的幼儿一个一个扔下山崖,以锻炼其飞翔”为材料的作文中,他避开大多数同学选择的大谈母爱之伟大或教育之有方。而以《感谢你遗弃了我》为标题,以幼鹰的口吻讲述了自己艰难而困惑的成长体验。角度非常独特,这同只会顺着作文话题去写的学生相比就是一种敢于创新的表现,也是他的文章出彩的原因。
3、反面着笔,立意求深刻。
一件事情、一个问题往往具有两面性或多重性。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解决办法。而有些事情从正面写可能难以激起读者兴趣,从反面着笔,反弹琵琶,却能显出新意,使情节变得曲折,主题新颖而深刻。例如我曾出过一篇以“关注”为话题的作文题。一个同学却拟题为《不要这样关注我》只看标题就给人一种新奇之感,勾起读者好奇。别人都赞美“关注”,渴望被“关注”,宣扬被关注的幸福、美好体验,她为何不要关注?原来她写了自己一次放学回到家后看到的一幕:父母正在自己的房间中搜查早恋的“证据”,以关注“我”的成长。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反感。从而发出了“不要这样关注我”的呐喊。文章立意新颖深刻,都是因为她善于反面着笔,反弹琵琶的结果。但反弹琵琶必须注意不能诡辩,不应钻牛角尖,它必须以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先进的思想为基础。虽表面上看违背人之常情、人之常理,却能“逆理”而“成章”。
四、立意要集中
立意要集中,指文章所确定的中心要鲜明,不含糊,不遮掩。要重点突出,不零散,无斜杈。否则就会出现部分或全部偏离主题的现象。比如我曾安排过一篇以“有家真好”为题的作文题。其中有这样一段提示语:“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于是,有的同学在一篇作文中分别写了自己家庭中的故事,学校里的故事,以及发生在校外的社会上的故事,从而反映学校、集体、祖国都是自己的家。自己觉得内容挺丰满,扣题挺紧密。其实却犯了主题不集中的错误。有的甚至出现部分偏题。这时,无论故事多么精彩,语言多么优美,也成了一篇失败的文章。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功能上说阅读是对信息的吸收,写作是对信息的反馈,二者相辅相成。从能力构成上说,写作占有语文学习四分之一的分量。而在中考试卷卷面及分值上,写作几乎占据了语文的半壁江山。所以我们无论从哪一方面都要重视做文。而写作不仅是使语文知识应用的过程,也是社会生活认识的反映,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写照。一个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必定是一个高尚的人,而一篇有高远主题思想的文必定是一篇高水平的文。所以作文重在立意,立意需要巧妙构思和广泛的积累。希望广大中学生能在这一方面不断进步。
浅谈中学生作文语言的创新方法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培养学生写作的重要一环。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语言的表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毛泽东曾经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的。”可见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确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过,在考场上,我们掌握一些有关的语言技巧,也许你的文章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一、运用修辞添魅力
修辞是一项富于实效性的语言表达方式,用得好,可以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贫瘠为丰满,化粗略为细腻的效果。运用比喻,语言就会更加形象生动;运用拟人,文字会更加亲切活泼;运用排比,语句会更能韵律和谐;运用夸张,内容会更显得幽默、、、、、、这样,文章能平添几分与众不同的笔触。
如一位同学在《关心》一文中,是这样描写地球的:
在远古时代,地球就像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绿荫如盖的大地,是她美丽的肌肤;浩瀚无垠的大海,是她美丽的衣裳;交错分布在她周身的江河湖泊,是她奔腾不息的血管。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自己对地球的热爱,对环境的关心。作文时,我们应尽量发挥自身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的特点,学会把修辞手法恰到好处地引入文中。
二、善用名言增文采
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经历了历代时空的检验,具有鲜明的表达效果。我们恰当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画龙点睛”的效果。
如写勤奋之类的文章时,可以引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谈思想时,可以引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句;要颂扬人物品质,可以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形容。在《春》一文中便有这样的话: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在这里,朱自清先生古为今用,生动地描绘出了春风拂面的柔和、飘逸和清新之感。如一位同学在《赏菊》一文中,是这样结尾的:这时,我再也忍不住,念出陈毅将军的《秋菊》来: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作者语引用陈毅将军的《秋菊》一诗,深化了文章中心。把秋菊“傲然挺立在风霜之中坚强不屈的精神”,表现得更为深刻,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审美情趣。
三、巧用幽默出生气
看电影,大家喜欢诙谐有趣的;同学中,会调侃的最有人缘。写作文也是这个道理。许多佳作,往往写得意到笔随,甚至在稍稍闪出的那么一点点不正经时,文章却顿然有了生气。
一位同学在《老师,你好》一文中,是这样描写老师的: 我班的化学老师干瘦,就如一个试管,实在标志的很。他虽然年逾古稀,但头发比FeSO4还黑,眼睛含有丰富的H2O,看上去像孩子般天真。大伙送他一个雅号:“老顽童”。
这段文字以漫画的笔调勾画出了化学老师的形象,风趣中跳荡着一丝叛逆,幽默中蕴含一缕真情,巧妙地扑捉住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了作者对老师难以抑制的喜爱之情,其鲜明的语言个性可见一斑。
另外,还可以通过反语或褒贬义词的活用来产生幽默感,达到一种讽刺效果。在这一点上,鲁迅先生的作品可谓是巧妙绝伦的了。例如:《拿来主义》中“算是一种国粹”、“发扬国光”。《藤野先生》中的“实在是标致极了”等等,都淋漓尽致的嘲讽,使人发笑,思之回昧无穷,朱自清《背影》中的:“哦,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一句,作者巧用反语,悔恨自己太笨,不能体会父亲的深情。朴实的语言中饱含着父子间深厚而真挚的爱。宋代诗人黄庭坚说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确,文章有幽默式的语言写生活,诉真情,引人入胜。
四、活用歌词求情趣。
生活中,一些俗语,顺口溜、歌词等,都极富生活情趣,尤其歌曲,早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各种各样的歌曲也不时地飘荡在我们的耳畔,我们灵活地把它引进到作文里,会显得很有意思。如写母子亲情的文章,开篇可以由《常回家看见>>引出;写见义勇为的事迹,结尾时不妨来一曲气势磅礴的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的文字既新颖独特,又含蓄地表露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曾有一位同学在《同桌的你》一文中,就引用歌词开头的: “今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 你是否还惦记,曾经爱哭的你,„„”在这`优美的旋律中,我的脑海中不禁闪出了那个:鹅蛋般的脸蛋,束着两马尾辫,一身白裙”的她。
这段文字引用<同桌的你>这首歌曲开头,既符合题意,又顺其自然,更增添文章情趣.另有一位同学在<我心中的歌>一文中,引用歌词结尾,也是别具一格: 关上计算机,我的脑中一片空白,忽然,心中响起<真心英雄>动人的曲调来.不经历风雨,.怎么风彩虹„”聋鲲这个聋哑人从奋斗到成功似乎给了我力量,使我拿起笔,又埋头做起了刚才还懒得翻的练习册.这首<真心英雄>给予了小作者巨大的力量,激励他奋发向前.文章引用歌曲深化主题、水到渠成.可见,作文中引用一些歌词,不但可使文章语言流畅,充满情趣,还可使文章突出中心.五、恰用广告语表奇意.时下,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广告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了.诸如报刊,电视,广播以及街道墙壁,公共汽车等等,到处都有广告.这些广告语有的幽默诙谐:有的妙趣横生,有的充满哲理.我们恰到好处的把它们引进文章中,能收到出奇不意的效果.如写有关汽车的说明文时,可用日本丰田汽车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引出文章.写歌颂社会风尚的文章可引用广州神州公司<亚运征联>广告“激励中华浩然正气,奉献神州赤子爱心.”写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类的文章时,可用海尔电器广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懈努力,不断追求,创造精彩未来”等广告语结尾„这样的文字不但新颖别致,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趣味性各可读性.有一位同学在<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文章中这样开头的: 保护地球,关爱家园.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听到这样的公益广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技术的不断更新.环境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浸染以及太空垃圾的浸染„也接踵而来,它们直接威胁着我们人类以生存的空间—-地球
作者引用了我们众所周知的一则公益广告开头,既符合中心,又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多留意周围的一些广告妙语,适当地把它们用到我们的文章中来.要做到文章语言推陈也出新,生动活泼,我们平时一定要留心生活,并多读书,多看报,多练笔,多积累一些词汇.作文时还要积极尝试,大胆使用一些个性鲜明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子等.掌握了这些技法,我相信你会写出充满情趣,充满生活气息的好文章来.对生活微笑
你是星空下的精灵,点燃了生活,使生活多姿多彩。尽管有寒风吹过,但有你,生活总是温暖。没错,就是你——微笑。
微笑是迎风傲雪的梅花,苦寒不怕;微笑是乘风破浪的水手,风雨兼程;微笑是粉身碎骨的石灰,即使烈火焚烧,也要“只留清白在人间”。微笑,我想为你唱支歌,为你唱一支赞歌,我要歌颂你的乐观,我要歌颂你的坚强,正是因为有你,生活才总是温暖的。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这点痛算什么?当风雨来临的时候,水手们依然微笑,任大风大浪肆虐,微笑让水手们坚定。风雨中,黑云翻滚,那刺眼的闪电将黑幕击穿,显出了它狰狞的面孔,可怕的眼神,充满裂痕的面庞,还有那罪恶的大嘴,好像要把整个大海吞没,把水手当做美餐。可是水手们并没有害怕,他们有最强大的武器——微笑。纵使整个世界沉没,微笑依然升起在东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喜欢冰天雪地里的梅花,淡淡的花香,蝉翼般的花瓣。在花的世界里,是它用微笑唱响了生命的乐章,是它用微笑装点了阴霾的世界。生命的大路,并不平坦,荆棘丛生,稍有不慎便会跌倒。而此时,你最需要的是微笑。当冰雪袭击我们时,我们没有失去微笑;当藏独分子阻挠我们时,我们没有失去微笑;当地震挑战我们时,我们也没有放弃微笑。微笑是一种品质,为生活迎得尊敬;微笑是一种智慧,为生活创造幸福;微笑是一种力量,为生活提供动力。
生活在富贵乡中的我们,何时才能从温室中走出来,呼吸一下大自然的灵气?面对困难,我们丧气;面对失败,我们回避。我们何时才能长大?我们何时才能微笑的歌唱生活的歌谣?
放歌生活,微笑是使者;放歌生活,微笑是路标;放歌生活,让我们用微笑装饰生活!【点评】:本文是一曲唱给微笑的赞歌,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开篇直抒胸臆,尽情讴歌,然后用“微笑,我想为你唱支歌,为你唱一支赞歌,我要歌颂你的乐观,我要歌颂你的坚强,正是因为有你,生活才总是温暖的”总领全文,提纲挈领。中间部分分别从水手微笑面对风浪,梅花微笑面对苦寒,人民微笑面对人祸天灾等方面展开论述,语言优美,感情充沛。结尾再次以排比的手法讴歌微笑,首尾呼应,结构圆满。
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
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也许生活中有许多波折,但那也是人生中的一道风景。如果大海失去了波折,就没有奔腾的气魄;如果沙漠失去了波折,就没有起伏的壮阔。那么,就让我们把坎坷和挫折作为一支歌,微笑着去歌唱生活的歌谣。
微笑,对自己微笑,也对别人微笑;对坎坷挫折微笑,也对生活微笑。当发生误解时,微笑是最好的“调节剂”;当发生摩擦时,微笑是最好的“润滑油”。“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当冰冷的心田与微笑相遇时,我们可以听到善念的种子破土而出的声音;当封冻的心灵与微笑相遇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尘封的情感复苏的欣喜。微笑犹如一个奇妙的音符,只要有它,无论是平凡无奇的事物,还是扰人心绪的烦恼,都会变成一首清丽的歌,唱出对生活的热爱,唱出对生命的尊重。
胸怀大志的李白在仕途不顺时,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他面对挫折时爽朗的笑声,一直从唐朝流传至今;博学多才的苏轼在屡遭贬谪时,写下了“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的佳句,每一个字中都藏着对生活的微笑。我们要学会微笑着去唱响生活的歌谣。
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无论你是伫立在成功的顶峰,还是徘徊在失败的低谷,无论你是在为爱陶醉,还是为恨伤怀。微笑着用坚强唱响生活的歌谣。北京奥运会的第二天,因沉重的压力,她失手了,只拿了第五名。此后的四天里,她努力调整心态,最终获得女子50米步枪金牌,然而人们记住杜丽不单单是因为她的胜利,更是她的坚强,她的生活态度,她用微笑着唱响了生活的歌谣。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微笑的人并非没有痛苦,他们只是把痛苦锤炼成绚丽的诗行:微笑的人并非没有挫折,他们只是把挫折当作前进的起点。伊辛巴耶娃,微笑着用信念唱响生活的歌谣。她从小喜欢体操,梦想能成为世界冠军。但随着个子长高,她不得不落寞地离开了体操队,但心里的梦依然燃烧着。她开始将梦想寄托在身高越高优势越大的撑杆跳高上,未来实现这一梦想,她一直努力着。今天的伊辛巴耶娃不仅获得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而且多次刷新了女子撑杆跳高的世界纪录。
微笑吧!微笑着去唱响生活的歌谣!把每次的失败都归结为一次尝试,不去自卑;把每一次的成功都想象成一种幸运,不去自傲。微笑着去面对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独,去战胜忧伤。
【点评】:文章内容充实,富于诗情和哲理。从李白到苏轼,从杜丽到伊辛巴耶娃都一一提及,他们身上都体现了“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的主题。语句流畅,语言优美,阐述较为深刻。不足之处是文章的结构衔接不够自然,段落间缺乏必要的过渡。
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
两个在沙漠前行的人,饥渴难耐,他们仅有半瓶水。一个人高兴的说;“我们还有半瓶水”,而另一个人却失望地说;“我们只有半瓶水”。不同的心境,影响了对生活的看法。但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才能挖掘无穷的潜力。
微笑着唱响生活歌谣,他们以苦为乐,之气民族发展的立柱。
一个西北,一个海南,身处异地,却都有相同的信念。埋头钻研,亲身实践,只为新中国有新的武器发展。无怨无悔,躬临田地,只为种出花生大的大米。一个脸上略有沧桑,也许是西北风沙对他的奖赏,一个面部黝黑,是太阳都不舍将温暖抛开。艰苦的日子,辛苦的劳动,他们终有微笑,用小提琴拉起生活的歌谣。
伟哉!邓稼先,艰苦的日子,你用微笑唱响大西北狂风的歌谣!袁隆平,微笑着唱着稻田蛙里的生活歌谣。在旋律奏响时,人生价值已被挖掘。微笑唱响生活歌谣,他们不畏困难,树人生丰碑。李丽,用微笑向社会传递着自己的名片。她没有畏惧困难,而是勇敢地挑战命运,将生命潜力挖掘。霍金,用能动的手指掌控着人生命运,挑战命运,终成《时间简史》。
李丽,霍金虽身有残疾,但微笑着生活,不畏困难,唱响人生之歌谣。倘若没有微笑,李丽是何人,将无人知晓,霍金也只是轮椅的“思想者”罢了。微笑着唱响生活歌谣,他们逆境不屈,筑诗家之伟作。
被贬黄州,却仍微笑,于是酝酿了《赤壁赋》,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淡然中彰显洒脱,“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在微笑生活中,他成就一代美诗名。“对影成三人”的他微笑着,“仰头大笑出门去”,他不屑一顾的名利权势,我志不得施展,但我可微笑着唱生活歌谣。在歌唱的韵律中,“诗仙”成就。苏轼,李白微笑着面对逆境,唱响生活歌谣,在举世皆浊的时代,将人生价值体现。
我们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必须在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时,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这样才能挖掘自身的潜力,绽放金色的光芒。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挖掘无尽的潜力!
【点评】:本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开篇用一则小故事引出中心论点“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才能挖掘无穷的潜力”。接着分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他们支起民族发展立柱”,“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树人生丰碑”;“ 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筑诗家之伟作”。并运用邓稼先,袁隆平,李丽,霍金,苏轼,李白的事例进行论证。文章层次清晰,论证充分,事例丰富,语言优美,灵活的运用诗句,文字流畅,长短句相结合。总之,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
人生之舟在生活的大海上航行,没有哪一只小船不与风浪碰撞。睿智的水手不会因船身的伤痕而哀叹,一味感叹生活的磨难,而是微笑着唱生活的歌谣,继续远行。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不是对生活痛楚的麻木,而是一种心态,一种生活之旅中的风度。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是一味的抱怨、悲伤,埋怨生活的坎坷、不公,而是用微笑唱响生活的歌谣,用乐观豁达的心胸拥抱生活。
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就是要用豁达的胸怀对待生活的挫折。少年时代就拥有远大抱负的东坡,在仕途上屡遭挫折,身怀绝世无双的才华,却贬到黄州,一个生活和文化都异常荒芜的地方,这对东坡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可他没有向生活低头,而是用豁达的胸怀来接受命运的戏弄将一次次的挫折只当成对自己的休假,随时整装待发。穿越千年的风尘,我们似乎看到一个身着粗衣,脚着芒鞋,手执竹杖的人,穿雨越林,且行且吟。
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就是要为匆匆奔波的脚步、忙碌的心灵减压。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奔波的脚步也在不断的加快,可在着匆忙的奔波中心灵却越来越疲惫,这就需要为脚步减压。也许你常常为生活的平常而自卑,也许你正在为贫困的生活而哀伤,种种的不如可能使你的心灵中充满了沮丧„„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微笑为自己减压,微笑会告诉我们:平凡有平凡的价值,贫穷也并不可怕,人生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称心的答案。学会用微笑面对生活,坦然对待一切。
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就要坦然面对生活。坦然是物我两忘后的一种超脱,坦然是尔虞我诈后外的一份闲适,坦然还是快乐和美丽的活头源水。浓抹是美,淡妆也是美。美丽的生活就是微笑的果实。用微笑面对一切,生活的歌谣将永远在你身旁回荡。
风再大也不怕,雨再大也不怕,微笑着去唱响生活的歌谣,为自己赢得每一天的晴天丽日。【点评】:
《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是一篇比较好写的作文,审题立意比较清晰,本文是从如何去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立意,从四方面入手来写,从中不难看出作者的乐观与豁达。文章语言不错,在行文中注意了遣词造句,可以说对平时积累的素材进行了不错的运用,写出了多处有新意、有亮点的句子,值得肯定和表扬。
第二篇:浅谈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扎根生活沃土 走出作文困境
——浅谈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永吉十中常卓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最难的,因为它毕竟是一种创造。正因为其创造性,也就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作文困难,每到上作文课的时候,学生总是非常的头疼,甚至惊呼道:“又上作文呀。”真是谈“文”色变。原因何在?我认为:一是讲得多,练得少,而且练得不得法;二是学生缺少写作的材料,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在校时间特别多,没有时间接触生活,不观察生活,结果正应了那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这就确切地告诉我们,作文能力的培养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必须扎根于生活的沃土之中。
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所感都是有限的。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法国雕刻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呢?
一、在学校生活中观察,寻找写作素材
中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生最熟悉的是老师和同学,他们对学校生活非常熟悉,对校园环境也了如指掌。但是,如果老师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不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维,学生也难以用语言表达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之情,难以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有时,我有意让学生注意观察从上课铃响到上课开始之间同学们的动作、表情等,上课后引导同学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情景。并把自己观察到的情景记下来。例如,同学们写《瞧,我们班的同学》时,学生从班级的同学中搜寻有特点的同学,比如:学习标兵、体育之星、搞笑之星等等,在课上我先组织学生进行评选,并且说明当选的理由,学生在评选中积极性很高,这都和学生的平时的观察是离不开的。《我的初中生活》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上初中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初中生活更是有话可说,而且感受颇深,学生写作文时可真称得上是“为有源头活水来”。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并且及时进行记录。记录后学生就积累了许多写作的素材,学生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加以引导、训练。如:常带学生外出观察事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可按观察所得,有条理的写下来。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持之以恒,学生在生活中就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对于今后的作文来讲很有帮助。
二、在家庭生活中寻找、积累作文素材
中学生除了上学外,其余的时间一般在家里度过。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当然也是学生作文的无尽源泉。可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学生生活面窄,造成了学生作文内容干瘪,没什么可写;另一方面作文走入了严重的误区:作文抛弃了实实在在的生活,而且端起架子去胡编生活。这样一来,把本来最有创造力、生命力的作文陷入了说假话、说空话的绝境。难怪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内容,这都和学生的生活常识缺乏有联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要让学生练习写人的文章,1
可以写父母,可以写其他的亲人,还可写老师、同学等。要让学生练习写事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写各种家务劳动或家庭趣事等。如”:母爱”为话题进行写作时,我让学生从家庭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如:你回到家之后穿上的拖鞋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上学之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吃饭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家后细心观察,从中有很大的收获。第二天,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说了很多他们以前没有发现的细节,正是由于细心的观察,学生才能用心感悟到了父母对他们的爱,也同样在他们心中深深的爱着他们的亲人,正是在爱的触动下写出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文字。并且都说自己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既教育了学生又积累了写作素材。除了这些,我还要求学生在日记中记录家庭生活中的小事,并且利用合适的时机进行交流,并说说自己对此事的感受,这样就积累了更多的写作素材。
三、在社会生活中思考,丰富写作源泉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也是人生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一个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不妨在社会生活中开阔学生视野。从而创设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的作文情境。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文素材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学生才会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帮助学生真正深入生活、了解生活,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捕捉生活中的丰富素材,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内容。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积累素材,获取作文的知识。我们在写作地震中的感受时的作文时,首先把收集来的影视资料进行整理,并且播放,学生的视觉受到了冲击,思想都受到了震撼。在写作时能够恰当的把所积累到的资料运用到作文当中。学生在本次作文中尝到了积累的甜头,而且开阔了视野,对于今后的作文材料积累来讲更是事半功倍。
鲁迅说过:“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叶圣陶认为观察是“基本要项”;老舍主张“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在作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且要善于观察生活,会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缺乏生活经验是学生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正好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生活视野,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可以把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事物“搬”到课堂上来,我鼓励学生看电视,特别是《生活》,《人与自然》、《走进科学》一类的节目,关注新闻节目,学生能够从中有很多的收获。及时把收获记录在日记本上。同时也要细心观察社会上的现象,并且在同学和老师之间进行交流,说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这样就积累了写作的材料。留心观察生活,无论大事、小事都把它积累起来,写作时就不会觉得胸中无物可写了。因而,观察是学习写作、准备写作、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又扎实又宽阔的途径。
我们要释放蒙盖学生大脑和眼睛的外部束缚,细心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再现生活,使学生认识到生活本身就藏有取之不尽,用之不谒的作文灵感与素材。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写作文“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断的涌出真实的水来”那么,源头在哪呢 ?“源头"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是多彩多姿,美不胜收的,它为我们提供了广博的感受和直接的经验,让我们扎根生活的沃土,走出作文的困境。
第三篇:浅谈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离不开老师的辅导,更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学习,学生还必需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有了浓厚的兴趣,他才有学习的积极性,才有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我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培养学生写作的。
一、注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我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每周在班上进行各种形式的小作文竟赛,如;日记、片断、小作、大作等。对于评选出来的优秀习作,张贴到教室的习作园地,供本班学生欣赏,再把它投放到学校的文学社,供全校学生欣赏。对于写得特别好的优作推荐到名气更大的刊物发表。不过教师要创条件让所有学生参与竟争,每天把交上来的作品及时批改,给每个学生打个等级,及时发下去,好的及时当众表杨,一周结束进行小结,学期结束,对优胜组,优胜个人及进步快的学生给予奖励。这样以来及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注重写作的基础——背诵、阅读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诵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多读,才能培养语感,才能熟悉语法,才能掌握写作技巧。因此,对于古典诗词、名家名篇、精彩文段、警言佳句、歇后语等,我都要求学生熟读能背。号召学生博览群书,开阔眼界,为写作打好基础
三、注重培养学生词句的积累
要想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必须要有过硬的基本功——那就是平时要积累丰富的词句。我要求学生不但要读要背,还要建立词语摘抄本,从日常语文学习和课外阅读中,将那些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准确的优美词语分类记在词语本里。例如,把表达愉快心情的词语放在一起,把描写动作的词语放在一起,把景物描写的词语放在一起„„
怎样积累词语呢?
1、从课本中积累。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选出来的。用词都非常准确,生动。例如,《骆驼祥子》一文,有许多是描写炙热天气的词语。《春》一文就有许多描写春天景物的词语。如果你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这些词语积攒起来,那么在以后写作中就必然会感到有有话可写,有词可用,写出来的文章也不再那样枯燥乏味了。
2、从课外读物中积累,学生可以从报刊、杂志、故事会.......等。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
3、从平时生活实践中积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在各种场合,接触到各类人物,他们的语言、动作、形态特点,各有不同,只要我们随时留心观察并收集,时间一长,自己就会感到词语越来越丰富。
4、从运用中积累。我们积累词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因此,我们不但要摘抄词语,还要多读、多背,多记,平时,更要有意识地运用已掌握的词语,这样才能达到巩固的目的。
四.注重培养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作文写作如缺乏素材必然难为无米之炊,或写出的作文空洞乏味。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具体做法是:1.和学生交流思想,明确作文写作的重要性和积累素材的意义,激发学生积累素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2.教会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素材。指导学生不仅要阅读课本的名著,而且要养成主动阅读作文佳作和选读报刊杂志的习惯,选读报刊杂志中的美文,了解自然、社会、人生、美德,从间接经验的获得中积累素材。3.要求学生每天语文课前背诵一句名言,或一首名诗,或一条成语,并要求学生简略讲评。4.指导学生每周写一到二个片断,引导学生去积累佳作美文中的好词句,并引导学生学会初步的欣赏品味,为以后的作文创作打下基础。
五、注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写作要有好的素材,我们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事物,积累素材,到真正写作时哪有素材可用呢?因此,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看到一些事,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例如,某日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无意中看到一个走失的小孩在放声大哭,而一位老奶奶,在问明了小孩的情况后主动帮助他寻找父母„„,这就是很好的素材,如果这样长年累月积累,以后写作就会下笔有神了。
六、注重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初一时,要求学生,从一个片段,一件小事写起,就事写事,看见什么写什么。这样就有事可叙,有话可写,例如,一次你看见两只公鸡在打架,你把它们打架的动作、气势、经过描写出来。既有血有肉,也不拘泥于这样那样的开头和结尾。这样写多了,自然而然,就会一蹴而就了。
七、注重巧设作文题,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
我首先在设置作文题上下功夫,选出一些贴近学生自己生活的题材为作文题目,为了让学生做到说真话,吐真情,我出了“我心中的秘密”“我想对您说”“我爱家乡的祁剧”“与同学春游”“最高兴的事”“最生气的事”“最难忘的经历”„„等作文题,这些都是学生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引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好的题目,就像一根导火线,点燃他们的激情之火,就会让学生写作的热情油然而生,让学生打开情感的闸门,倾泻得痛快淋漓。结果,不少同学向父母、爷爷、奶奶、老师诉说了衷肠,也谈了自己心中的隐私,还有的抒发自己对家乡祁剧的钟情,学生的作文需要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
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作文指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仔细分析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此外,初中生的内心世界是那样的纷繁复杂而又色彩斑斓。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写作的记叙文却难以看出个性的光芒。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使学生懂得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美,时时有美。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就会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只要善于捕捉,就会发现生活中充满着各种情趣。总之,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养成观察生活美的良好习惯与能力。
八、注重评价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
我们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使学生们真切体会到写作的乐趣,为了做好这一点,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式:一是在课堂上阅读优秀作文,这里不一定是学生整篇的文章,还包括优美的段落、出色的句子,或者一个生动传神的词语,老师都要用赞美的语句去表扬和评析。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二是组织学生互相阅读评价自己的文章,从别人的作文里发现自己的短处,别人的长处,分享成功的喜悦,吸取成功的经验。这样以来既帮助了别人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开阔了眼界,也为自己的作文指引前进的方向。
当然平时训练是苦的,就像鲁班学艺一样,然而当学生切实感到作文水平在提升时感觉又是甜蜜的。文章写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靠纸上谈兵式的说教就能提高的,这项工作需要有一个较为长期的积累思考和练习的过程。我相信通过全面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的。
第四篇:如何培养中学生演讲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演讲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声语”和“文语”交流能力。演讲,是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中,凭借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进行交流的艺术活动。演讲,是现代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演讲能力的提升是提升交流效益的有效途径。演讲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语文综合素质高低的直接体现。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演讲能力,是中学生人生发展的需要,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中学语文教师的直接责任。在具体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培养中学生演讲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实在在地努力:
一、实实在在地在演讲前努力准备好演讲稿
演讲,是演讲者进行的一种有充分准备的传递信息的实践活动。充分准备,就是指演讲者根据所要演讲的内容所进行的事先演讲策划,即把讲什么主题、讲些什么内容、先讲什么、后讲什么等内容写成演讲文字稿,并事先熟悉地掌握之。中学生初学演讲,准备好演讲稿尤其重要,它是演讲成败的关键。教师指导中学生准备演讲稿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努力做到所说具体实在,切忌空洞无实;一定要引导学生做到所说有理有据,事实充分,切忌卖弄口才;一定要引导学生做到所说语言简洁、铿锵、修辞得当,切忌句子冗长无力、修辞不当;一定引导学生做到所说语言雅而不俗、俗而亦雅,切忌俗而失雅。演讲稿一是要适宜讲,准备好了,演讲时才能够从容不迫、左右逢源、有条不紊、矢矢中的、不放空炮,为演讲的成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实实在在地在演讲过程中努力做到“双语”适当得体
演讲过程,是演讲者表现交流的主体过程,是演讲效益大小的关键。演讲者应将演讲活动的最主要的精力集中用在整个演讲过程中。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演讲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演讲过程的具体指导之上。演讲是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中,凭借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进行交流的艺术活动。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和培养时,亦应在“双语”的运用艺术上狠下功夫。
笔者认为,演讲者的有声语言包括语言的音质、语质、语调、语速等;态势语言,即有形语言,包括衣着打扮、举手投足、头动面颜、眼神表现等。演讲者所进行的活动是特殊的艺术活动,其对“双语”的运用艺术,笔者从实践中体会到如下两点:
1、演讲者要注意态势语言适当得体,运用得恰到好处。第一是衣着形象要表现得气度不凡,给听众制造一种对演讲者良好的印象,收到夺人的效果。第二是肢体语言要适当得体,运用得惟妙惟肖。演讲者登台亮相制造了良好的气度形象后,在尚未开讲的短暂时段里,最先映入听众眼里的态势,则是面部语言,面部语言是与人交往的第一通行证,是吸引听众的第一硬招。面部表现最具魔力的是深情而又自然的微笑,给听众一种亲切、和气、自信、真诚的良好感觉。这两手是演讲者的基础功夫。
2、演讲者在开讲后,必须注意“双语”配合得体,运用恰到好处。演讲者开讲后,即须全力调动“双语”相互配合表现,为交流表现服务。这时,演讲者则须紧据演讲具体内容,注意有声语言和有形态势语言进行艺术搭配,须选择声质、语质、语调、语速,配以手势、头势、面势、眼势,进行艺术交流表现。教师应启示指导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声质的意义在于表现演讲者的个性特征;语质的意义在于表现听众对演讲者信任的依据;语调的意义在于调节语言情感;语速的意义则是决定演讲交流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以上是指有声语言。手势的意义在于吸引听众注意力,手势选用要具开放型而且多少要适当,态势忌重复,过多会分散听众注意力,重复会使听众生厌;头势的意义在于表现演讲者的稳重程度,头势选用一定要慎重精当;面势的意义在于通听众心灵之路,面势选用必须自然庄雅,切忌做作,装腔作势;眼势的意义在于向听众传递情感,其选用定要诚恳信实。以上是说有形的态势语言。“双语”配合定要精当恰当。另外,中学语文教师在辅导和培养中学生演讲能力的过程中,还要指导学生的演讲要内容实在,切勿空洞,做到讲话有明确目标,结构严谨、内容深刻、表情丰富,还要指导学生在演讲过程中必须注意控场、调节气氛,及时掌握听众情绪,充分调动讲者和听者的情感互动。一句话,培养和增强中学生的演讲能力,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注意“双语”得当配合,方能达到理实双赢的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听力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听力能力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认为在培养学生听力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清楚的了解高考听力试题的特点,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学生在听力学习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抓住关键,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一.高考英语听力试题的特点:
1.从形式上看,听力部分分为两节,第一节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对话(每段对话有一小题),从题中所给的3个答案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仅读一遍。第二节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2—4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3个答案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读两遍。
2.从内容上看,听力测试的10段材料题材内容各异,涉及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政治教育,科普知识等方面,其语言口语特征鲜明,以英、美音为主且难度略低于阅读材料,体现在生词少,无复杂句式等。
3.从题型设计上看,题型一般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主旨题:一段材料的主题或大意。
2)事实细节题: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等。
3)判断推理题:包括事件发生地,谈话者之间的关系,说话者的态度等。
4)简单测算题:包括时间测算和价格测算等。
二.学生听力学习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了几年英语的学生
听不懂英语,抓不住瞬息而逝的声音所表达的内容,有的学生到了高三年级,还照样听不懂教师用英语讲课。由此可见,再英语课堂上,听力技能的培养常常忽视了。
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听力技能的培养。我们知
道,听力的过程就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听力技能的提高既依赖于培养,又能促进各种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且由听力所构想的形象能帮助学生增强对词汇和语言结构的记忆。
要解决学生“听不懂”,我认识到它实际上涉及到在听力技能培
养中究竟如何考虑坚持训练有浅入深,循序渐进等问题,为此,我想就平时教学所得,将几年来进行的听力训练几种形式连缀成文如下:
1.模仿形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和读音习惯
英国著名语音学家D.JOHINS曾谈到良好的听力训练在外国学习英语启蒙阶段对克服语音困难起到重要的作用。真是这样,在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听来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掌握正确的意群、连读、弱读、同化音和自然节奏。要学生模仿播放的声音和口音就是为了听懂它们,并识别一些语言特征。在出学阶段,为了减轻学生压力,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如通过拉长语段间、句与句间的停顿来放慢速度,但仍然保持语段内,句内的正常速度。在整个听音过程中,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可结合拼写,建立音形 关系,配合朗读,让学生知道自己缺什么,由于学生十分注意教师是否在捕捉听能练习中的错
误,听从他们每次在10—15分钟的听读练习中都很认真。用听带动读,迫使他们“规范行动”养成良好的听音、读音习惯。例如:上届所任的两个班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的英语,95%能够听懂,并且老师故意读错的音也能指出。
2.复述形训练----让学生具备一定听的能力
听的能力的训练同其他语音能力训练一样,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 征,我主要是从辨音和结构识别的技能着手,从易到难,即使播放短文,也一定做到由简入繁,控制好词和语法现象的出现,录音放二至三遍,使学生对所听语言材料获得初步印象,然后我按顺序将材料中的关键词组、句法抄写在黑板上,有时利用挂图,让学生边看、边讲,再之,我有时根据录音,巧妙地暗示或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以听的内容,触景生情。听懂、理解和消化则取决于听者对某一事物的熟悉程度。在交际过程中处于领会地位,因而一方面要侧重快速识别语言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要掌握较多的词汇量、较丰富的语法知识,因为听是输入信息,不能控制对方输出信息,表达思想时使用的语言知识,说处于表达地位,因而要侧重快速复现语言材料能力的训练,检查学生是否听懂,不仅限于一般的问答形式,应采用复述,用听带动讲,使学生产生要把听的内容告诉别人的欲望。
3.定向型训练----让学生牢固掌握语言知识这种听力技能训练,要求学生做多项选择题和是非练习,我有时
结合提问,用一般和特殊问句收到了好的效果,也较为有趣,因为学生不做出积极的反应,教师通过一一答的形式,也能更清楚地了解学
生是否真的听懂了,我还经常做听写,对语法、问的搭配学习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因为学习对语言的材料能听懂并记录下来是需要一定的语言基础的,我们在各种活动中突出听能训练,强调“听力理解”把“听懂”放在首要地位。我往往把不完整的短文印发给学生,同时再附上一组任意排列的短语、词汇,学生反复听录音,录音在短文缺漏处稍作停顿,学生从表中选择问语补充,使名意完整,直至录音放完。在此辅以简单扼要的讲解,适当抽出语句,采取缩短或扩展,以帮助学生揭示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以及组织、储存语句的规律,这样训练,学生在听音时自始至终精力集中。随着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逐步采用,听力为学生吸取各种知识的途径之一在语言学习中的比例也应有响应的提高。听英语录音或唱片(泰坦尼克号主题曲,奥运歌曲等),在课堂上学生还要听教师和同学的讲课、讨论等,所以学生要真正全面学好英语,就一定要注意听力技能在整个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要尽力创造各种有处于听能提高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更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各种听力技能,提高初级阶段外语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