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上杭举办创新发展论坛
为深入贯彻落实龙岩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动县域经济发展,11月11日,上杭县举办创新发展论坛。据了解,此次论坛的举办,旨在谋划2012年全县工作思路、目标、举措,对于开阔发展视野、创新发展思路、更新发展观念、提升发展水平,在更广层面探讨上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论坛会上,18个部门、乡镇分别结合部门、乡镇实际,就如何在组织工作、网络管理、商贸流通业、工业、农业、矿业、铜产业、城市建设、产业品牌建设、小城镇建设、城乡水务一体化等方面创新发展作了交流发言,并提出了很好的创新发展思路。上杭县要求各部门、各乡镇要针对在这次创新发展论坛中提出的好思路、好办法,加快进行成果转化,推动上杭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通讯员 唐育华)Bdscc.cn 深圳小姐 YSXY
第二篇:如何通过科技带动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如何依靠科技和体制机制创新
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国家发改委农林司司长高俊才曾经说过,发展镇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必由之路,发展镇域经济既有利于加快城镇化,又有利于建设新农村,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作为街道党工委书记,我结合近年来本街道镇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和探索,谈一下我对如何依靠科技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几点看法。
一、正确选择镇域经济发展道路
镇域经济从行政区和经济区来看,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方面,镇域经济是指镇级行政区范围内的区域经济,他受到行政区划边界的影响和制约;广义方面,它是以镇(街道)为中心形成的开放经济系统,是镇域范围内各种要素和产业有机构成的经济综合体,这种概念下,镇域的边界是模糊的。一个乡镇(街道)要在镇域经济发展上破题,显然,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是第一位的,我们++区XX街道,地处**市的商业核心圈,坐拥**市火车站、联运汽车站以及小商品城、茶叶市场等商贸中心,人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集中,因此我们更愿意选择广义的镇域经济概念,以科学的产业规划、高品质的城市建设、灵活务实的服务机制打造一个经济发展的“资源洼地”,推动镇域经济做大、做强、做出特色。
二、依靠科技进步推动镇域经济提档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经济出现了一段时间的蓬勃发展,涌现出了很多经济强镇,但也有一些乡镇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昙花一现的问
题,究其原因,就是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过低、可持续性不强、体制机制过于落后,因此镇域经济的发展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加大科技引领力度、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一是科学编制镇域经济发展规划,确保资源优化分配、结构布局合理。近年来,我们++区XX街道的城市发展规划一直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格按照2006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部出台的《小城镇建设技术政策》,在现有城乡格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将强项做强、将精品做精,逐步向高质、高端、高效化推进。按照南居、北商、东游、西产、中贸的思路,形成了“六区七街”的产业结构布局。六区即:中央休闲商务区、火车站南广场商业片区、休闲旅游居住区、文化产业区、现代工业园区、现代物流园区;七街即:青年路IT科技街、五道庙商业步行街、健康西街五金机电商业街、文化工艺品商城街、中华茶文化特色街、盛和步行街、丁家老过道大众餐饮街。其中,中华茶文化特色街已经成为街道的一张名片,仅茶叶的年交易额就能达到4.2亿元,每年的“**市茶·萝卜文化节”也能吸引大批客商参展、洽谈,随着北方茶都、中华茶博城的建设,辖区的产业聚集度、产业知名度和产业影响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二是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科技含量,推动可持续发展。在转方式、调结构中,镇域经济是一个基础单元。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是镇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大力引进高科技项目,以达到减排、增产的目的。我们在 “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引进了“低碳社区”这个概念,每个项目都采用“6+2”节能体系,即采取6项强制标准项目: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技术、供热分户计量及温控装置、社区环境及公共建筑部分应用节能照明系统、墙体应用新型保温材
料和人行道或广场应用节能环保地砖、社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5%、地源热泵技术和太阳能光伏一体化、雨水收集利用两项自选项目。这些技术的采用,不但降低了小区能耗,更提升了小区的档次,有效地推动了休闲旅游居住区的华丽转身。三是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招商引资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环境,在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以科技进步优化经济环境十分重要。我们可以看到那些配套设施完善、信息化程度高、服务能力强的地区对投资者具有十分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在镇域经济建设上我们本着把提高社区的科技含量和成熟度作为重要的一环来抓,努力为广大群众和投资者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
三、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乡镇一级政府的决策制定和审批权限有限,在自主推动镇域经济发展方面难度较大。所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权限内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调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既要扮演监管者又要扮演执行者。也就是说,在服务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乡镇(街道)政府既要把自己当做区域经济的一枚“棋子”,服从整体的发展规划和思路,又要把自己当做一个“棋手”,充分发挥经济建设的自主性和自身职能,在权限范围内,对辖区经济运行进行全面监管。XX街道在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中,紧紧把握区委、区政府的发展思路,以“三区”建设为契机、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着力点,狠抓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体验经济等新兴产业,切实提高了街道经济的产业附加值,同时,全面、细致、有利的监管确保了辖区经济运行有序、发展环境稳定。二是做好沟通协调。在镇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乡镇政府不能作为旁观者出现。要积极
与企业、商户进行沟通,同时协调经济运行主体与上级监管部门,保证各项手续办理的便捷、快速,真正将意向投资转化为实际项目,让在建项目尽快形成实际效益。我们在推动辖区重点项目建设方面,采取“五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有效推动了项目建设提质加速。三是工作机制灵活务实。在推进经济活动中,要做到引进投资上提前介入、服务项目上向后延伸,将引进标准上调、把工作重心下移,确保经济运行实时掌握、项目细节全面了解,同时,大力推行现场工作法,将办公桌搬到经济运行的一线去,并主动请上级领导到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四是机构设置优化组合。我们今年将招商办和经贸办合并成立经济发展办公室,切实做到了经济工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杜绝了各科室之间推诿扯皮现象的出现。同时,为了实现镇域经济工作一盘棋、一体化,街道组织村居干部和街道机关干部进行上挂下派、交流任用,使上下交流更顺畅,工作执行更有力、政策落实更到位。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如何增强镇域经济的集约化和辐射性,将镇域经济做大做强,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创新体制机制,为推动镇域经济向集约、集群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推动办域经济发展
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推动办域经济发展
——***办事处典型事迹
**镇***办事处地处**北岸,县城西南城乡结合部。***国道和***国道、**铁路贯穿境内。**大道接引**高速出口过境。人口、商贸、资讯流量密集。按照县委、县政府“实施二次创业、实现二次腾飞”总体目标,***办事处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机关作风建设和绩效管理良性互动、共同提升,为办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探索形成了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争先创优为导向、以效能建设为核心、以全面考评为动力、以长效管理为基础的机关作风建设模式。在工作中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领导重视是我办机关作风建设取得较好成效的关键。办事处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把其列入办事处工作重点之中,创造性地把办事环境作为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考评的主要评估标准,注重经济、环境和作风效能建设三者统筹考虑、相互促进和共同提升。长期以来,办事处每月都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和目标绩效管理工作,一是每周一、周三、周五组织机关干部进行作风纪律学习,认真深入学习市县镇有关干部管理、促进作风转变有关文件、各项民政、农业惠农政策;二是在办村干部会上强调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并要求村组干部给办事处机关干部量化打分,作为考评参考;三是每月月末对干部一月来的工作、纪律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打分,形成了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管理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强化各项制度,狠抓作风建设。
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实施目标绩效考评,是提升机关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基层党委、政府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机关作风就是办事环境,就是发展环境。近年来,我们抓机关作风建设主要从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着手,定位不断调整,目标不断提升,思路不断创新。经办事处研究,年初制定完善了《机关干部便民服务承诺》《机关首问负责制度》《机关值班制度》《干部责任追究制》《办事处干部“十要十不准”》《机关干部工作承诺》《微机室管理制度》《过错失误登记积分责任追究制》《财务管理制度》等十多项制度规定,用这些制度来约束、修正干部言行,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干部良好形象,促进办村科学发展。
三、致力争先创优,确立工作目标。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实施目标绩效考评,目的是为了评出实绩、评出方向、评出动力,推动各项工作的争先创优。我们从一开始就把作风建设和绩效考评的“风向标”拨正定准,强调狠抓机关作风建设、实施绩效考评的着眼点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点是优化投资环境,要求办村“瞄准最佳、争先创优”,并提出了创建全镇最佳办事环境“六个最”(办事态度最热情、办事程序最简化、办事方式最快捷、办事水平最高、办事成本最低廉、办事成效最显著)的要求。鲜明的工作导向,极大地调动了机关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激发出机关工作的动力和活力,办村干部以创业的激情抢抓机遇,以创新的理念破解难题,形成了敢于争先、善于创优的生动局面。对上级安排的事务,力争在第一时间给予处理并上报信息;对待办事群众热情接待、细致服务,对待信访群众不推不诿、正面回答,各项工作争创一流、争做第一。办村坚决响应县镇的号召,顾全大局,服从指挥,主动沟通,相互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推动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办村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办事处党委连续几年被镇委、镇政府评为“先进办事处党委”、“综合工作先进办事处”。2010办事处党委被**镇委评为“先进办事处党委”,2011被**镇委评为“综合工作考核先进办事处”、“党建工作先进办事处”荣誉称号。多年来,机关支部涌现出一批批爱岗敬业先锋和优秀共产党员,这些荣誉都是办事处党委、办事处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开拓进取、创先争优、积极工作的成果。
四、注重学习,提升效能
按照市县镇关于干部作风建设要求,不断深入学习县镇有关作风建设文件精神,按照精神要求实施到工作行动中来,使学习和工作两促进、两不误。在**镇委的总体部署下,我办在学习上做到了:机关干部工作笔记、民情日志、学习笔记“三本”齐全、记录完善、内容翔实,并且机关干部相互进行检查
评价改进;每名干部写**字左右心得体会*篇,制定整改措施;对学习不到位的干部,在检查评比后,要求立即改进,加深学习。通过半年来学习,干部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思想与时俱进,能积极服从镇办领导的安排,认真扎实落实工作,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快速进展。
五、求真务实,抓好目标绩效管理。
实施干部职工目标责任考核是一项难题,必须要与客观实际、不同的管理对象相适应。科学、管用的考评出动力、出生产力。我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建立健全了工作完成情况考评、机关干部考勤考评和综合评议“三位一体”的考核评比体系。
一是在考评方法上采用“三个结合”,坚持考核组工作实绩与考量作风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终考评相结合、领导评价与村组评议相结合,保证了作风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持久性成效。
二是在考评实施上注重“三个环节”。
1、考评工作安排。综合考评采取日常考核、年终集中考评和综合评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日常考核、集中考评和综合评议分别占整个考核得分的15%、55%和30%。建立考核组对干部工作情况和遵守纪律考勤情况进行客观评议和考核打分。综合评议由办事处领导评鉴和村组评议构成。
2、考评等次确定。汇总考核组集中考评、领导评鉴和村
组评议三个方面的分值,按比例从三个小组中产生考核位次。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次。我们把绩效考评列最后1名的个人确定为提醒谈话对象,进一步体现考评的钢性,从而推动工作开展。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将干部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扬长避短、克难奋进、更好更快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建章立制,进一步提升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形成了日常工作高效率,中心工作上台阶,重点工作出成果,创新工作有亮点的良好氛围。展现了***“求实、为民、拼搏、奉献”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作风建设为契机,以思路的创新,效率的提升,目标的突破、效能的超越为重点,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努力把我办事处机关作风建设和绩效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更高层次,促进办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四篇:创新人才工作 推动经济发展
创新人才工作
推动经济发展
——霍邱县人才工作综述
霍邱县辖32个乡镇,425个行政村,总人口162.7万人。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1亿元、财政收入17.57亿元。截至去年底,全县共有各类人才约68000人,其中:党政人才2200人,事业单位人才16300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含个体工商户)16400人,高技能人才1100人,农村实用人才31000人,社会工作人才560人。近年来,霍邱县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细化措施,不断夯实人才工作基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及时调整充实了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由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健全人才工作机构。成立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协调指导全县人才工作日常事务的开展。健全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完善县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积极为县内外人才就业创业搭建平台。全县32个乡镇均成立了人才劳动服务站,确保了基层人才工作正常开展。制定人才发展规划、计划。根据省、市人才工作目标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我县人才发展十年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确立了全县人才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主要措施和阶段性工作任务,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同时,将人才工作纳入目标考评内容,确保人才工作有序有效推进。建立人才资源库。根据人才对象的范
科技有限公司引来了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7名高层次人才。实践证明,依托项目引进人才,既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又能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三、强化培训,不断提高人才技能水平。创新培训模式。坚持党政人才实行党校培训与挂职学习相结合,专业技术人才实行理论学习与专业进修相结合,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实行集中授课与外出考察相结合,农村实用人才实行基地培训与送技术下乡相结合,努力做到人人都有培训机会,人人都能学有所长。创新培训渠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强化人才培训。实施大规模培训干部计划,将乡科级干部作为干部培训的重点。2010年,抓住与合肥市结对合作的机遇,积极争取合肥市为我县举办城镇建设与土地臵换、工业与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和教师培训等专题培训班;去年以来,我县又安排近70名干部前往合肥市直单位和有关县区挂职,学习经验,开拓视野,提升水平。依托县委党校,认真实施“村大工程”、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阳光工程”,对村干部、农业科技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效果明显。创新培训内容。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实际,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优选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优化环境,不断营造人才工作氛围。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在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先后3期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实行县委全委会提名推荐乡镇党政正职人选制度,制定实施了《中共霍邱县委常委会关于讨论任用县委管理干部实行票决制的实施办法(试行)》,先后票决近百名科级领导干部,树立了正确用人导向,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
第五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镇域经济发展1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王海鹏
坚持以“解放思想、再创辉煌”大讨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放宽眼界。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创新精神和市场经济的手段干事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选择符合我镇实际的发展模式,因势利导,构建充满活力的块状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同时不断创新镇域经济发展体制,增强发展活力,促进镇域特色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
1、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
依托园区建设打造我镇的工业走廊。积极引导各类加工制造企业向园区集中,围绕山神庙园区自镇区一线打造现代工业走廊。牢固树立“企业发展我发展、企业发展我服务”的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靠创优服务打造“投资洼地”,增强环境吸引力。通过实施园区带动战略,使园区真正成为镇域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良好载体和平台。
2、以招商引资为突破,破解镇域特色经济发展的资金难题招商引资要立足自身优势、创新思路、积极拓宽渠道。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招商战略,实行“筑巢引凤”、“搭船渡河”、“腾笼换鸟”等
1多种形式,增加招商的时效性。
3、以民营经济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镇域特色经济主力军的作用
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抓环境、抓引进、抓培植、抓提高的方针,把市场主体定位于民营,壮大私营企业、培育个体大户,使民营经济成为加快发展镇域经济的主力军。
二、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优化镇域经济发展环境
1、突出城镇建设规划,提升城镇建设水平
坚持“求精不求大”的原则,树立精品意识和适度超前意识,不断加强镇区内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突出抓好城镇的净化、绿化和美化,坚决整治脏、乱、差的问题,全面提高城镇的管理水平,努力为镇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2、把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把城镇建设与工业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发展服务业结合起来,确立自己的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使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互促共进,提升人气、聚集财气,让城镇更加繁荣。
3、积极探索城镇经营的路子
积极运用市场化的手段,盘活城镇土地资产,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不断提升城镇的发展档次,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长久支撑。
三、坚持城乡统筹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延伸镇域经济发展腹
地
1、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改善发展农业的创新环境,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激发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提高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科技含量。
2、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
3、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它不仅是联系农民与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桥”,也是拉长产业链、实现农业外延增值的“路”。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4、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民要富裕必须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外出务工农民的收入,而且可以增加在家务农农民对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占有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搞好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劳务经济的发展。
四、深化城乡体制改革,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1、大力推进有利于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经营制度改革
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流转程序,加快流转速度,因地制宜地探索“散户出租、企业承包”、“集体转包、大户经营”、“带地入社”、“以地入股”等路子。促进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2、推进以农村新型合作组织为重点的农村经营方式改革围绕优势产业,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创办、市场运作”的思路,重组、整合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积极发展生产合作型、加工合作型、销售合作型、科技服务型等不同类型的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