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本分其实不简单
做好本分其实不简单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徐赐成最近读了《致加西亚的信》。
书中讲述的是一个简单的小故事:1895年,西班牙占领了古巴并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致使美国在古巴的利益受到直接威胁。1898年,作为美国在古巴军事存在标志的,停泊在古巴哈瓦那海湾的“玛恩”号军舰被西班牙军队击沉,美国决定对西作战。战争的关键在于美国必须与古巴国内反抗军领袖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协同作战。但是没有人知道加西亚将军究竟在古巴从林的什么地方。于是,总统找来了一名叫罗文的上尉军官,交给他一封致加西亚将军的信,要求他把信送给加西亚。接受任务后,罗文马上出发,秘密潜入古巴,历尽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凭着机智和勇敢,最终完成了任务并带回来大量宝贵的军事情报,为美西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名军人,罗文深知只身潜入敌占区的危险,而且他并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能找到加西亚将军,甚至不知道加西亚将军究竟长什么模样,他没有问任何问题,没有提任何要求(例如,如果不幸遇难,家属是否能得到抚恤等),没有任何犹豫(这么危险的事为什么就要我去,而不要其它人去呢?),他只是毅然地、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执行任务的进程中,并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里,他所表现出的团结、忠诚、敬业、自信、勤奋、荣誉的精神,正是他取得成功的真谛所在。而许多人却由于缺少了罗文的精神,最终走向了反面。他们往往急功近利,忘却了很多重要的东西。其实,就罗文的事情来说,远比不上我们的张骞、苏武、班超等,可我们只是把他们视为历史,熟视无睹,司空见惯了。就像人们再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候,似乎并不包括我们自己的感觉一样。说实话,《致加西亚的信》确实在我的内心产生了很大触动,于是,我把这种触动记下来,作为自我的一种勉励。
1.团结――集体战斗力的源泉。
古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朝时,京城田氏三兄弟田真、田庆和田广,一直和睦相处,庭院中有棵紫荆树,也长得花繁叶茂,但后来他们闹别扭,要分家,紫荆一夜之间就枯萎了,兄弟三人大为震惊、大受感动,于是兄弟决定不再
分家,和好如初,紫荆花也随之盛开如故。晋代陆机作诗说:“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唐代李白感慨道:“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而在柏杨先生的著作《丑陋的中国人》中有一句名言:“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就变成了一条虫。”一语道出了我们中国人的弊病:不团结。为什么不团结呢?因为中国人都聪明,讲究个人的利益和个人的主张,由于聪明,一人一个主意,都要按自己的想法办,如果听从了别人的主张,怕被别人误认为自己傻。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单打独斗独来独往,妄自尊大,不讲群体配合,不讲大局,只追求个人利益的中国人的特性。这种说法未免绝对,但矫枉过正有时则是需要的。在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的问题上,麦金莱总统、阿瑟·瓦格纳上校、安德鲁·罗文中尉在高效履行各自职责的过程中,他们默契的配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瓦格纳上校不仅仅是把任务教给了罗文,也为罗文完成这项任务作了充分的外交上的准备,而这些并没有讲出来,这是他的职责所在,也是上下团结一心的最完美的表现。
2.忠诚――做人做事的基石。
“忠”为尽职、尽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整体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诚”为坦率、守约,言必行、行必果,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荀子讲:“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这里的“义立”,就是对“义”的坚守,即“忠”;这里的“信立”,就是对“信”的坚守,即“诚”。“义”与“信”两者合起来就是忠诚。忠诚,主要是指对事业、集体、原则及其代表者――领导人的忠诚。只有忠诚,才会有创造、尽责的需要,才会有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罗文在送信的路途中,历经磨难,环境变迁,只有责任不变,这正是他忠诚于自己的国家、上司的最真实的表现。
3.敬业――一个人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精神和行为准则。
“敬业”在我国古代典籍《礼记·学记》中就以“敬业乐群”明确提了出来。宋朝哲学家朱熹说,“敬业” 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只有敬重所做的每一项工作,为之忘我的工作才能获得工作上的成功。罗文在接受任务后,他一边做准备,一边考虑这项任务的艰巨性,理解其责任之重大,进而在心中升腾起一种庄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产生了一种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就是一种“爱岗”精神。敬业必须从爱岗做起。就是说,不论做什么工作,不论职务大小,都要立足本职工作,严肃认真,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一丝不苟。
例如战后的日本,全国都处于废墟之中,百废待举。为了兴办教育,全国节衣缩食,从并不宽裕的财政中拨出专用资金,拿出最好的食物和校舍。因为达不到相应的目标,很多分管教育的官员纷纷以死谢罪。其实,能够取得那样的成果已经是不错的了,但他们却认为是自己没有将事情做好、愧对民众。极度的敬业和自责,使他们选择死亡。经过全国上下几十年的努力,现时日本的教育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更是为世人瞩目,成为仅排在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他们认为:“世上无难事,只怕工作狂。”一个争当工作狂的民族,无怪乎能在各方面取得与其他世界强国相抗衡的实力。
4.自信――成功的第一秘诀。
只有自己首先相信自己,别人才会相信你。当罗文被委以重任时,他只是冷静地接受任务,仔细地思考行程,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把信送给加西亚将军,完成总统先生交给他的神圣使命。接受任务时,他没有提过一个疑问,以坚定的自信,赢得了上司和总统的信任。自信的源泉来自对自我的全面认识,关键是对自己能力的认识。随着自信的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也随之得到相应提高。有实力,人也会更加有自信,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才会在各自的领域获得更好的成就。韩国人凭借着极端的自信、极端的自尊,敢于在科技、经济、文化、体育与美、日、欧叫板,并且赢得了世人的尊敬。我们必须明白,我们拥有一切,不比别人缺少什么。我们曾失去了自我,应该把失去的自我寻找会来。只要目的高尚,就不怕前进路上的困难,不要害怕任何力量。
5.责任――压力和动力――精神能源。
人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责任。只有每个人各安其位,各负其责,整个机体才会正常运转,共同的目标才能实现。在现实中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人格上的差别。对喜欢做和必须做的事情都一样努力的人,做任何事成功的机会都会大大增加。因此,无论身在何种位置,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因为工作意味着责任,责任意味着人存在的价值。
6.勤奋――所有高尚品质的外在体现。
马其顿说:“具有伟大的梦想,出以坚决的信心,施以努力的奋斗,才有惊人的成就。”要想有惊人的成就,就必须施以努力的奋斗。贝奈尔说:“汲取了所有的愚钝,终必成为睿智之人。” 施以最多的勤奋,就必成就天才。完成每一项工作,面对每一个困难,法宝只有一个――勤奋。罗文在送信的过程中,是随时准备奉献自己生命的,这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所需要的勤奋。
7.荣誉――人性的光芒。
荣誉和忠诚同在的,只有对共同的目标有着强烈的荣誉感,方能分享和感受奋斗和付出所带来的无上荣耀。只有真正付出过,才能感觉到其中的荣誉来之不易,才会更加珍惜集体的名声和荣誉,也才会为了集体的荣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罗文在明确自己的任务后,“一种军人的崇高荣誉感充满了我的胸膛,已经无法容纳任何犹豫和疑问”。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荣誉感,才会真正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乐趣。荣誉和忠诚是人性盛开的花朵,是人性燃烧的光芒。
如今为什么像罗文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呢?我想,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大家不想做事情,不想把事情做好,而是思想上存有“瓶颈”。比如说,主管给他的任务有一个,他的疑问却有十几个,“我忙,没空”“人少,没办法做到”“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不要太理想化了”“我的下属理念太差,我也没办法”“让某某做可能会更好”等等堂而皇之的理由。而他提出这些问题不外乎有以下几种目的:(1)摆困难,让你降低要求;(2)摆完困难,让你觉得让别人做会更好,那么他就可以偷闲了;(3)有言在先,万一事情没办妥,不能完全怪他,你会体谅他的;(4)希望你帮他解决困难。
或许有人要问:难道上司给我们下达任务的时候我们只能说:“没问题”?其他的什么都不能问吗?当然不是,假如主管让你到A城市送材料,而你不知如何到达A城市,顺便问一下主管A城市在哪里,如何搭车,省得到处找到处问,如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何乐而不为呢,可是如果连主管也不知道怎么办呢,一切就得自己解决。如果你不能帮助主管解决一些难题的话,那要你何用?
还有,我们一直都在推崇罗文——将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却忽略了两个重要人物:派罗文去送信的人——美国总统麦金莱和推荐罗文的人——情报局长阿瑟.瓦格纳上校。千里马不多,伯乐更少,如果没有阿瑟·瓦格纳和麦金莱的信任,慧眼识英才,也不可能派罗文去送信。因此,《致加西亚的信》也从侧面反映了用人的重要性。
第二篇:网络简历其实不简单
求职中,个性突出,特征鲜明的求职者容易在竞争中取胜。简历也是一样,个性突出,特征鲜明,个性化的简历会从众多简历中折射出光芒,吸引招聘官的目光。在网络招聘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简历越来越多的得到求职者的青睐,那么网络简历与招聘会上所用的简历有何不同呢?
简历重点要突出
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开始使用网络来投简历,那么网络简历的内容方面是否有特殊的需求呢?
资深职业顾问郝健表示:很多求职者都会用一些简历模板来填写简历,那么这样就会涉及到一个简历千篇一律的问题。实际上在准备简历最重要的就是简历内容的重点与针对性:
重点:就是指最重要的内容,比如叙述你前一份工作的经历,最重要的就是要强调你在这个岗位上的业绩,而不是对岗位职责的简单阐述。
针对性:简单而言就是针对不同职位准备的简历,其中突出的重点不同。现在各大招聘网站都有对应服务。比如说智联,可以为求职者保存6份不同的简历以供使用。
内容润色是良方简历造假不提倡
如何看待一个班50个人,36个都是班长的现象?
对于社会上的这类现象,郝健表示,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都希望能吸引企业的注意,所以简历的内容可能稍微有所夸大,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实际上60%的企业招聘主管看到简历,特别是学生简历的时候,看的都是求职者的社会实践。简历针对不同职位的需求,适当地强调一点,这是一种润色,是可以允许的。当然,过度的夸大,是很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反感的。
职位需求要看清
有相当一部分求职者会抱怨网络求职的效果不好,但是很少有求职者会想到造成这种结果很大程度上是自身的原因。
智联招聘职业顾问刘祥谦先生表示,目前很多求职者在浏览职位信息的时候不够细致。比如说,现在很多企业为了防御病毒,不欢迎带附件的简历,他们会在职位信息里明确简历应粘贴在邮件正文中;而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希望求职者在企业网站填写简历以方便纳入人才库。那么如果不看清职位描述的信息,很可能不知不觉就失去了一个机会,所以看清职位需求很重要。
“广撒网”不可取
“海选”这个词每个人都不陌生,而最近在求职者中最流行的词汇就是“海投”。“海投”是指求职者不管职位的要求,疯投简历的一种现象,也是求职者盲目性的一种表现。
对此,刘祥谦表示,根据去年智联的一个调查,大约25%的求职者会盲目的投很多简历。他认为“广撒网”可能会严重的打击求职者的自信心,如果求职者无目的的发送简历而没收到反馈,很容易导致求职者自我否定的心理。所以说虽然互联网给求职者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我们在投递简历的时候,还是应该有针对性地发送简历。
简历是一个信息传递的工具,是协助简历的主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武器,只要能切实有效地帮助求职者实现求职的阶段性目标的简历就是一份成功的简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要遵循网络简历的一般原则,并能独树一帜,找到心仪的工作指日可待。
第三篇:坚持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坚持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曾经听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几个小孩都很想成为智者的学生,智者没有马上答应他们,而是给了他们一人一个烛台,要求他们保持光亮。结果一天两天过去了,智者没有来,三天四天过去了,智者还是没有来,大部分小孩已不再擦试那烛台。有一天,智者突然到来,大家的烛台都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只有一个被大家叫做“呆孩子”的孩子,仍然每天擦试,结果这个呆小孩成了智者的学生。
看来,获得机会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那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没有成功呢?原来是大家都没有实实在在地坚持去做。人的一生,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谁都不能很肯定地说自己将会做什么工作。对于我们来说,做什么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得出色、做得持久。做一件事情对我们来说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一个健康的心态,只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甚至不具备都行),去做一件事情并不是太难。但是,要想做得出色、做得持久,就绝非一件简单、容易的事了。海尔总裁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我们普通人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大多日子都是在做一些小事,且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谈,也许鸡毛蒜皮,时间长了人都会累,都会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都喜欢自由,喜欢家,因为在家觉得轻松自在不受束缚,于是我们越是抱怨,越是觉得累,最后发现抱怨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该怎么干还得怎么干。然而这就是工作,我们的工作就是由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构成的,因此我们的工作就是认真做好每一件简单的事。所以,找准自己的位置,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从简单的做起,越简单越好,但要出色的完成。如果连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好,又何谈复杂的工作?人的认识都是从简单到复杂,当你对许多单件的简单工作都能顺利完成时,内心也充满了自信和满足,心情也愉悦起来,复杂工作也会变得轻而易举;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位,就已经很不简单了,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如果连小事都做不好或不屑做,又怎么能做好大事、做重要的工作?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关键在于细节。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差异并不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
细节并不是想做就能做得到的。做一份工作时间久了,难免产生职业懈怠,觉得工作没有激情,往往容易忽略细节,这就需要以“用心做事”的全新观念来调动我们的工作热情,变“要我做事”为“我要做事”,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用她的亲身实践说明了“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的人生哲理。
所以不论做什么事情,要想取得好的结果,不仅要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要有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精神,踏踏实实专心做,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正所谓“坚持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第四篇:端正入党动机,做好本分工作
端正入党动机,做好本分工作
我通过参加了“江西财经大学第44期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学习,使我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有了较大的收获。特别是对入党的动机,更加明确。
老师向我们分析了各种入党动机,有些同学认为当党员光荣,入了党个人和家庭都光彩,在亲戚朋友面前也好看;有的是看到周围一些同学都提出了申请,自己随大流而要求入党的;也有的认为入了党容易受重用、提拔快或者大学毕业后可以分配个好工作;也有极少数人要求入党是妄图到党内来改造我们党,等等。这些想法,是一种客观大量的存在。要求入党的同学,都应当认真解剖一下自己的思想,分析自己究竟是抱着什么样的动机申请入党的。
“当一名共产党员的确是光荣的,尤其是一名学生党员,更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在上党校之前,我都是坚信这个名言。但是却会错了意思。上完这节课的我已经清醒的认识到,共产党员的称号之所以光荣,就在于他们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能够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个人的一切。也就是说,共产党员的光荣的与责任、奉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一个人要求入党,只是为了荣耀,为了脸面好看,而不准备为祖国和人民艰苦工作,那是同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不相称的。以我原来的动机,是绝对不能入党的,绝对没有资格当一名中国共产党。
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与我们党的性质,纲领,宗旨,任务相一致的。我们的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所以只有树立共产党主义理想,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伟大事业,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而入党。只有端正入党动机,才能产生正确的争取入党的行动。在学习中,生活中,就能自觉地按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只有端正入党的动机,才能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
学校的党课,使我对端正入党动机的重要性有了更具体更深入的了解。首先,正确的动机,是正确行动的精神力量。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有持久不衰的动力,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极作出贡献;才能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摆正党和人民的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关系,逐步培养和树立起甘愿“吃亏”、不怕“吃苦”、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够正确对待争取入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当周围的同学比自己先入党的时候,不会沮丧和急躁,而是加倍努力;当接受考验的时间较长时,不会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找出不足,迎头赶上;当自己要求入党的行动没有被正确理解,甚至受到一些人的曲解、误会时,也能正确对待;当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不动摇自己的信念,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我要主动靠拢党组织,经常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经常反思自己,不断省视自己的入党动机。坚持“吾日三省吾身”认真地进行自我修养。端正入党动机,是最终检验标准,就是实现从思想上入党,做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党员。在思想上真正达到共产党员的标准。那么,我在思想上,就要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的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作为一名积极要求入党的我来说,离正确的入党动机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端正入党动机,这一目标虽大,但是,我还是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我要尽我最大的能力帮助我周围需要帮助的人,使他们和我一样快乐!我要做好自己在院学生会数码部的工作,更好地为学院服务。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向学院要荣誉。牺牲了个人利益也不能抱怨。无条件为学院服务。我还要自觉坚持以党员为标准,努力实现思想上入党。在思想上,行为上,脚踏实地,扎扎实实,一步一个的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严格的要求自己,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完成党的各项活动任务。院党校的学习,使我真正认识到正确的入党动机对决定自己的人生目的以及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的重要意义。只有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是唯一正确的入党动机。人生目的像轮船航行的灯塔,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变化和发展方向。一个人如果树立了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而学习、工作、生活的人生目的,那么,他的人生就会朝着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作为学生,我们要树立起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人生目的,而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掌握专业技能,凡事多为别人着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只有这样,在我们步入社会的时候才会正确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同时,应该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发挥积极分子的范作用和带头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其他人,进而争取早日入党。
第五篇:简单英语不简单
简单英语不简单 吴澧 @ 2007-2-22 1:13 阅读(188)无评论 推荐值(0)引用通告 分类: 未归类 【博主说明】 本博客(http://blog.sina.com.cn/m/woodlee)每周四更新,欢迎各位星期五上班时来玩。另外,这里还有教育、文学、影视、崇洋、爱国、女男和杂拌七个专辑 可供浏览。
To speak English like a Hollywood star? Well, to speak like an everyman is more than good enough.上月最后一个周四的教育话题里,兄弟说学英语要敢于开金口,哪怕讲的是呛你死英语,也比不开口要好。牛博网有网友评论,“指手画脚,用一千词汇搞定!chinglish 我还嫌麻烦,发音不标准人家都听不懂,麻烦。”呵呵,说得好,他说出了学英语的另一诀窍:不必追求“高级”,要敢于用简单的英语开金口。
读书的时候,外教说英国农民只用七百个单词就能应付日常需要,动词主要就用 make 啊 do 啊 give 啊 take 啊等二、三十个“万能动词”。兄弟我在老家也是农民嘛,来兴趣了,说俺试试。
咱老中以食为天,先试吃的。炒菜前烧点涮锅水,水开了怎么讲?外教说:The water is done。
啊?就这么当的一下?好,那下油炒菜,炒好了呢?外教说:The vegetable is done。
又是当的一下?这么说我也会了。
肉炖烂了?The meat is done。
饭煮熟了?The rice is done。
这么当来当去的,容易是容易,可是听着烦不烦哪?外教说,你可以换说法啊,比如,肉炖烂了,你也可以说 The meat is ready。
从此破掉个大迷思(myth)。讲英语并不需要梳妆打扮、花枝招展的,咱乡巴大佬尽可以赤条条直来直去。
有人可能会以为,练简单英语似乎是因为火候还不到。其实,真能掌握简单英语,水平已经不低了。简单英语大量使用短语动词,而中国学生通常觉得短语动词很 混乱。Get up 是起床,但 get down 不是躺下,常见意思是吃药(还有别的意思),躺下是 lie down ;而 get down to 却又成了认真做什么事。又如,believe you 是相信你讲的话,believe in you 却是相信你这个人。所以,女朋友解释了她与前任男友的关系后,你一定要狠狠地紧接一句:I believe you and I believe IN you!这类“混乱”,只有多读多听再加多讲才能克服。
还有个问题是简单英语因为简单,其意义常与上下文有很大关系,不熟悉的人,有 时也会混淆。比如,你说 The meal is done, let's eat,这表示饭做好了,吃吧。待到吃饱了肚子,你说 That's enough, now the meal is done,同样的话,这时却表示饭吃完了。
但也正因为与上下文有很大关系,形成一串意义链,出现无数组合复杂性,语言就变得有趣起来。
去年,美国作家们推荐过去二十五年来最好的小说,选出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逊的《宠女》(Beloved)作头牌。这本书1987年出版后,并没有得到 当年的全美图书奖。于是四十八名黑人作家和教授联合向普利策奖项推荐,第二年的普利策奖真的给了莫里逊。虽说莫里逊后来又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这一连串事 情的“政治正确”味道太重,而本人对“政治正确”历来有保留。不过《宠女》这本书读来还是很有趣。
莫里逊的一大本事,就是用美国南方 下层民众、特别是黑人的词汇量有限的英语,讲述很复杂的故事。《宠女》中的美国南方,还在黑奴时代。一位似乎对黑人不错、把庄园命名为“甜蜜的家”的白人 加纳向邻居夸口,说他手下的黑人干活像个男人。他说:只要你自己像男人,就能教得黑人像男人。邻居说:不管怎样,我不会让那些黑人靠近我老婆。加纳 说:Neither would I。他停了一下,又重复一遍:Neither would I。作者写道,然后两个人就扭成一团,打起来了。
呵呵,在这里不妨停一下,想想看,为什么加纳重复一遍后,两个男人要打起来。
如果加纳只说一遍,那是通常理解:我也不会让那些黑人靠近我的老婆。但加纳故意停顿一会儿(中国说书人会咳嗽一声),再重复一次,那就意味着要人仔细听,听听我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就不再是通常含义,只能理解为我也不会让那些黑人靠近你的老婆。那邻居老婆和加纳是什么关系,要他担这个丈夫的心?占邻居便宜嘛,两人就打起来了。
很简单一句话,最常用三个词,仅是重复一次,就从客气话变成了恶毒侮辱。
其实,英语的文字游戏,通常都是在常用词上玩出来的。因为常用,造句能力强,所以玩得出更多花样。朝鲜的金正太阳当年准备接班时,《时代》杂志有篇报 道,题为 The Son Also Rises。英语里 sun 和 son 谐音,这像是借海明威的小说 The Sun Also Rises 跟小金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其实海明威的书名来自《圣经·传道书》,“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原意指人生劳碌之无益,《时代》杂志 的讥刺很隐晦。
说到这类游戏,高手中的高手是莎翁。比如,《哈姆雷特》中王子第一次出场,那个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说:这是我的儿子。然 后问,为什么你看上去情绪低落,头上吊着乌云?哈姆雷特答道:I am too much in the sun。朱生豪译出了字面意义:“我已经在太阳里晒得太久了”。但是,利用谐音,这句话也可以听作“我做你儿子已经做得太久了”,尽管在舞台上,僭王称哈 姆雷特“儿子”,才是几分钟前的事。这是很强烈的抗议,用的是最常见的单词。
哈姆雷特死后,继任的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要给他举行军人 葬礼。福丁布拉斯说:The soldiers' music and the rite of war / Speak loudly for him。表面上,这可以听作为让音乐奏得响一些,向死去的王子致敬。但 speak for 有代言、代表的意思,军乐军礼可以代表哈姆雷特的人生?剧本前面说过,福丁布拉斯召集亡命之徒,只想起兵复仇,他是一介武夫,只有这点认识。观众却知道哈 姆雷特是哲学王子,他们就听出这是莎翁的冷嘲了。难怪哈姆雷特临死前说,如果死神不是催得那样急,他希望他能告诉我们„„难怪他要求他的朋友霍拉旭不要自 杀,把他的故事传下去。而莎翁的暗讽,靠的就是万能动词 speak。
不妨和中文比较一下。中国文人在诗词、谜语、酒令等复杂的文字 和格律里玩语言游戏。《镜花缘》是集大成,《红楼梦》里也不少。但中国文人几乎不在简单对话里玩。待到现在的作家不再有那点古典水平,语言游戏就几乎从我 们的作品里消失了。倒是上了网络,方才见得明显,跟世界各民族一样,中国人里爱玩语言游戏的好手,也是一把一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