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湾农业现状分析[推荐]
台湾农业现状分析
摘要:
当前台湾农业发展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面对台湾农业的成功,本文从其农业发展现状着手,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总结出近几年有利于台湾农业发展的几个方面的因素,并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台湾农业;现状;分析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总面积为36188平方公里。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给岛上的河流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为台湾农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一.台湾农业发展现状
台湾农业自1945年起,经历了粮食发展阶段、支持工业建设阶段、农工并重
1阶段、迈向自由化调整阶段和发展三生农业阶段等5个阶段,目前其农业现代化
发展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台湾农耕面积占全岛土地面积的1/4,全岛现有人口2300余万,其中农业人口400多万。2012年全省GDP为5215.58亿(约14.04兆新台币),农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2。其中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及林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1%、37%、31%、1%左右3。
1.种植业现状
台湾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一年二至三熟,米质好,产量高,占粮食总产量的六成以上,素有我国“海上粮仓”的美称。主要经济作物有蔗糖、茶、蔬菜、水果、花卉等。其中蔬菜的种植品种接近百种,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花卉产值也相当可观1,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花卉蔬菜现已成为台湾农业重要的产业部分。台湾素有“水果王国”美称,水果种类繁多。目前,水果种植面积为23万公顷,主要有香蕉、菠萝、柑桔、芒果、柚子、柿子、释迦等。
2.畜牧业发展现状
台湾农业人口人均耕地为3.75亩,农民收入高,城乡差距小,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较大。台湾的畜牧业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南部地区,以养猪业和养禽业是为核心,发展方向为:优质、安全、休闲、生态。其中养猪业占畜牧业产值的59%,占大农业的23%,养禽业占畜牧业产值的33%,占大农业的13%5。
3.渔业发展现状
台湾滩涂面积12万公顷,且处于寒、暖洋流交汇之处,是南北回游性鱼类必经之地,为台湾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台湾渔业在农林渔牧业总产值中约占31%,水产品出口占农产品总值的四成左右。台湾的渔业结构,分为远洋1
55台湾,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访问日期:2013-12-6.辽宁农经考察团,考察台湾农业的几点印象与启示[J].农业经济,2012,(1).33-34.姜雪忠,张玉兰,姚建琴.值得借鉴的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经验[J].江苏农村经济2008(1).68-70 张强,顾传学.台湾畜牧业发展概况及启示[J].今日畜牧兽医, 2013(6).1-4.吴瑞荣.赴台湾渔业考察报告[J].中国渔业经济, 2002(2).45-46 台湾,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访问日期:2013-12-6.吴瑞荣.赴台湾渔业考察报告[J].中国渔业经济, 2002(2).45-46
渔业、近海渔业、沿岸渔业和养殖渔业四部分。其中远洋渔业产量占渔业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每年交易的鱼产品均在12亿元以上。随着近几年海洋资源的匮乏,养殖环境6的恶化,淡海水养殖逐渐被观光休闲渔业所取代5。
4.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台湾休闲农业始于1980年,在台北市木栅区指南山上,由53户茶农建立了全台湾第一个观光农园。经过20多年的发展,2004年台湾休闲农业全年接待游客约4913万人次,平均每个农场年接待游客约4.5万人次6,台湾休闲农业的主要项目有:以教学体验、风味餐饮、乡村旅游、生态体验、果园采摘和农作体验以及民宿、蔬菜采收、农业展览、民俗技艺体验、林牧渔场体验、农村酒庄和市民农园等内容。2004年全年营业额收入超过45亿元。
二.台湾农业现状分析
60多年来,虽然台湾农业的产出在不断增长,但其占生产总值的比率不断下降。从1952年到2005年,按不变价格计算,台湾农业总产值增长近35倍,但同期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减少了0.42%,年均下降0.56%7 8 9。2004年,台湾农户每户收入22万元,其中非农收入17万元,农业收入5万元7。由于台湾社会的城镇化、工业化进度加快,以及存在的城乡收入差距,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由原来从事的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非农收入占农户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加。即便如此,2002年,台湾省人均耕地资源量为0.57亩,当年台湾土地综合产出率,即第一产业增加值按耕地面积平均,亩均426美元;农业劳动综合生产率,即平均每个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创造的增加值,达到7627美元。此两项指标,台湾同北京农业相比,分别高出0.33倍和3.4倍10。
台湾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6 亩,但其不仅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的自给有余,而且达到了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目标,其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1.台湾农协会
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运行十分规范、涉及农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民组织。台湾农会于1900年起配合行政区域设置,在协助政府推行农业施政上,充分表现中间关键枢纽的角色。2007年台湾农会编列了1500亿元新台币并自行雇用17000余员工,办理农业推广、供销、信用及保险等业务,比“农业委员会”的预算和人员还多。在地方上已成为农民不可或缺的在知识上、生产上、生活上、销售上极为密切的组织或团体,替台湾农业建立了极为稳固的基础,同时也为台湾农业发展提供了最具体的贡献。
农会深入基层农村,以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知识技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生产收益、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为宗旨(农会法第一条),是一具有政治性(保障农民权益)、教育性(教育农民知识技能)、经济性(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社会性(改善农民生活)等四大功能之农民组织。
分布在全岛的市、县、乡的农会,主要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协调农产品供6
8李飞.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其对大陆的启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3).台湾《农业统计年报(2005)》,“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编印,2006.台湾《农业统计年报(1997)》,“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编印,1998.9台湾《农业统计年报(2004)》,“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编印,2005.10
10文化.当代台湾农业概述[J].古今农业, 2004(4).17-24 文化.当代台湾农业概述[J].古今农业, 2004(4).17-2
4求关系、组织各种展示活动、进行营销咨询、协调政府为农业提供的补贴分配等。这些农民组织担负起了农民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责任,建立了从种到销全过程的产业链条,这种产业链不仅帮助农民提升了农业经营的竞争力,而且也使农民收益得到了保障。高度的组织化程度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台湾农业经的全面发展。
2.精细化的农业生产
人多地少、地势不平坦等因素的制约,是的台湾无法如同美国澳洲那样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因此,精细化的农业生产是台湾农民最主要的生产方式。温暖潮湿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便利的灌溉条件,恰好满足了花卉蔬菜等园艺作物生产的环境需求,使得土地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在农会的协调帮助下,蔬菜和花卉产业迅速发展,花卉生产包括切花、兰花、球根、盆花、种籽、苗圃几类,其中以切花和兰花为主,近年来由于台湾努力提高其品质 积极研发新品种,拓展国际市场,花卉外销增长迅速。
3.休闲农业的兴起
台湾休闲农业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结合了农业产销、技工和游憩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业企业,是农业经营新型态,具有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功能。主要可以概括为: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示范与教育功能。
休闲农业突破传统农业的范围,是以当地自然、文史资源,以特有的农村生产、景观,融合旅游、餐饮等综合经营,为人们提供休闲服务。所以,休闲农业是综合利用当地资源,由农业延伸至服务业的新产业。在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速的前提下,对寻求农业出路的一些大县来说,就必须整合全县资源,合理规划,从而发展县域经济。此外,台湾农业主管部门还推动“一乡镇一休闲农渔区”和利用占全台面积1/2以上的森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筹建步道,与民宿、观光农园结合,进一步推进农业转型。
而对于休闲农业这种综合了农业和旅游业的新型产业,网络媒体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网站,主要内容有:新闻发布、景点介绍、游区地图、旅游线路推荐、住宿餐饮服务、留言系统,乃至网上定房、定门票服务。其次,重视分工合作,强调同一地区的联合。台湾有相当一部分休闲农业已经实现了企业化,或是不同服务领域的合作分工,实现了观光、住宿、餐饮和娱乐的综合。很明显,这比起许多所谓旅游农业中的小而全,家家户户开展雷同的服务活动,有很大的进步,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增加效用。第三,产品经营多样化,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相结合。休闲农业能够提供的产品,除了实物的产品,还有奇观、氛围、风景和主题等“情境消费”的产品。这也是休闲农业吸引众多游客眼球之处。
4.政策的调整
台湾自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由于自然灾害和入世冲击,对农业主要造成了一下三种影响:
(1).农业发展萎靡,经济地位弱化。
台湾加入WTO后,开始兑现入世承诺。从农业方面来看,主要有三点:1.降低关税。入会后调降1021项农产品的关税。2.放松管制进口和限制进口地区。对包括稻米、砂糖、红豆、花生、鸡肉、小麦粉及各种鱼类等在内的农产品以及22项实行管制进口的水果进行开放。对苹果、凤梨、香蕉、柑桔等16项水果及全鸭、火鸡肉等产品取消进口地区限制3.削减农产品价格补贴。
(2).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
入世以来,由于受进口农产品冲击,台湾农产品价格总体上呈波动下滑态势。其中又以传统农产品价格下降幅度为大,高价值农产品经过品质及市场调整有一定回升。
(3).农民收入水平下降,城乡差距扩大
截止2005年台湾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7121元新台币,约合5376美元。其总量是相当高的,但问题有二:其一是所得绝对量持续下降;其二是与城市居民收入相比,差距进一步扩大。90年代初,台湾一度以发展现代农业、增进农民福利为目标,致力于缩小工农收入的差距。1995年和1996年,农民和非农民收入比率达到历史上最小差距的,76.2:100,此后随着农民收入增幅下降,二者差距再度拉大。2005年已扩大到71.4:100,退回到,1992年的水平11。
为挽救日益不景气的台湾农业,近年来,民进党当局采取了一些政策调整措施,试图激发农业的活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调整农地政策
2003年,台湾修订《农业发展条例》,放宽农地管理,促进农地流动,规定农民在农地上兴建农业设施免予申请建筑执照,允许企业法人申请耕地变更使用。2004年又出台了“耕地转移许可准则”,进一步放宽了农地使用范围。这些农地政策调整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农地流动,以满足工商业和休闲农业发展的需要。
(2).调整农业产业政策。
近年来,台湾调整的方向是应对“入世”需要,以发展高科技农业,推动农业产业整合。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1.把粮食生产作为基础产业,健全稻米安全体系,确保稻米种植面积在35万公顷左右;2.加速发展花卉、水果,建设花卉专业区、花卉物流行销中心,实施水果产销调节计划;3.控制养猪业污染,强化畜牧业自主调节功能;4.发展远洋渔业和水产养殖业;5.加快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精致农业和有机农业建设;6.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运销体系,建成花卉、水果、蔬菜、家禽、肉品、渔产等)大类全球资讯网。
综上所述,台湾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台湾政府对农业进行全方位的支持,不但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二、三产业,特别是技术培训与服务都有相关的配套政策给予资金上的扶持,对拉动台湾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近年来尽管出台了一系列农业的扶持政策,但是与台湾相比差距甚远,特别是我国的农业救助还受资金的限制,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出台扶持农业的相关政策,以拉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稳步发展。
注:货币单位:元(特殊注明的除外)
11单玉丽.台湾农业救助的政策措施与前景分析[J].亚太经济, 2005(2).
第二篇:台湾农业
引 言
农业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衣食来源。农业作为提供食物、衣料的生产部门,无论对于经济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的国家都具有决定性意义。农业在两岸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谋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两岸的共同目标。在当今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积极促进两岸的农业技术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特别是加强大陆对台湾先进农业实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使两岸农业生产要素实现有效的结合,不仅对提升两岸农业发展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也会为两岸经济的共同繁荣注入活力。大陆目前经济发展迅猛,市场潜力巨大,政策环境越来越宽松和优越,这些都为台湾的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第一章 台湾农业概述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坐落在东经119º18´03〞,北纬20º45´25〞至25º56´30〞的区域内。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的福建省相望。台湾2/3以上是高山和丘陵,平原不到1/3,农业总耕种地面积为89万公顷,约占土地面积的1/4,其中水田47.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53.6%;旱地面积41.3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6.4%。另有林地面积18.6万公顷。畜牧用地1.4万公顷,渔场养殖面积7.6公顷。台湾实行土地私有化,全岛无农业税,农业用电用水优惠。水稻实行全程机械作业,农业新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水平高,台湾水果和种苗享誉全球。
台湾的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不高,仅占4%左右,但是,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达到400多万人。台湾农业农户总数超过80万户,占总人口数的18.97%。农业就业人口近95万人,占就业总人口的10.48%;
台湾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与林业四大部门。50余年来台湾农业生产结构已逐渐由种植业为主的单一传统农业,逐渐转变为农林牧渔综合发展的多元化农业与商业性农业。①
1.1台湾农业的发展现状
(1)种植业发展现状。台湾的主要农作物为稻、麦、豆、薯、花生等。水稻一直是台湾的主要农作物。历史上,台湾有“米仓”之称。稻谷一年两熟、三熟。台湾盛产的“蓬莱米”名闻遐迩,不仅香软可口,米白如雪,颗粒饱满,而且产量高。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六成以上,但随着经济发展,食物消费结构发生 ①引自百度百科 台湾农业 变化,人们对食米需求减少,其产量一路下滑。
经济作物中甘蔗、香茅草、烟草、茶占重要地位,其中甘蔗最为重要。台湾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糖出产地,制糖业发达,素有“糖库”之称。槟榔的产值更是名列台湾五大单项农产品之列。台湾气候适合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生产,品种繁多,四季不断。主要有香蕉、凤梨、龙眼、芒果、番石榴、荔枝、柑橘、连雾、柚子等。其中香蕉、凤梨、柑橘被称为“台湾三果”,产量高,品质优。台湾的蔬菜和花卉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两个农业产业。台湾花卉生产包括切花、兰花、球根、盆花、种籽、苗圃几类。其中以切花和兰花为主。近年来由于台湾努力提高其品质,积极研发新品种,拓展国际市场,花卉外销增长迅速。
总之,由于台湾一直努力调降稻米、杂粮、蔗糖等的生产,逐年减少其种植面积,鼓励农民休耕,致使种植业产值有所下降,在农业总产值中占的比重下跌。
(2)畜牧业发展现状。畜产总值在台湾农业生产总值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近年来一直保持在3成左右。台湾畜牧业大致可分为家畜业与家禽业两大类。家畜以养猪业、养牛业为主,近年来,养猪业趋向地区集中化及大型化,产值在畜牧业中所占比重一直较高,排位第一;家禽业以鸡、鸭、火鸡、鹅的饲养为主。养鸡业和养鸭业都向专业化大规模经营方向发展,但是从其总体上来看,近年来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养鹅业更是发展缓慢。蛋品业中的鸡蛋业近年来发展较好,蛋品业积极追求更安全卫生的产品,推广优良蛋品,以满足消费者对消费品品质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渔业发展现状。台湾四面环海,大洋怀抱,海域广阔,台湾海峡近地区有众多河流注入,携带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饵料充足,是鱼类产卵、繁殖、回游的理想场所。台湾海域的鱼类品种繁多,至少有500种以上,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就有100种,主要有金枪鱼、鲣鱼、虱目鱼、鲻鱼、鲨鱼、沙丁鱼、鲳鱼、乌鱼、旗鱼等。②台湾渔业分为远洋渔业、近海渔业、沿岸渔业和养殖渔业。60年来,台湾渔业产值总体呈上涨趋势。随着渔业的发展,渔业内部生产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逐渐由近海和沿岸渔业为主过渡到以远洋渔业为主的生产结构。远洋渔业的产值比重已由1965年的35.6%上升到2003年的61.2%;而近海 ② 以上所引文出自 袁成毅 钱志坤«1949年以前的台湾»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和沿岸渔业的产值比重则同期由50.1%至16.1%。目前,台湾地区共有26395艘各型渔船及鱼筏在近海海域、远洋海域作业。实际养殖鱼塘面积亦有35134公顷。远洋渔业产值占有最大比值,其兴衰对台湾渔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由于陆上水土资源使用压力渐长,预计养殖渔业将逐渐萎缩;近年来台湾当局对近海和沿岸资源的保护,估计近海渔业的发展仍有一定的潜力。
(4)林业发展现状。台湾森林覆盖面积为2,102,400公顷,覆盖率达58.53%。台湾森林分布因海拔高度不同变化很大,其中阔叶林1,120,400公顷,针叶林 438,500公顷,针阔混合林391,200公顷,竹林152,300公顷。林木种类多达4000种,樟树、杉树、榕树、松树、桉树、楠树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中樟树分布广,被称为世界最大的樟树带,所产樟树、樟脑曾居世界首位,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70%,最多时年产量500万公斤以上。台湾的经济林以木材及其副产品生产为目的,注重经济效益;保安林以环境保护为目的,注重生态效益。林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台湾农业生产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是种植业、林业产值比重下跌,渔业、畜牧业产值比重上涨。造成台湾农业生产结构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台湾当局政策的导向;其二为台湾人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其三是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台湾农业受到岛外市场的影响和冲击。
1.2台湾农业的基本特点
(1)农业生产结构较合理。在林业方面注重可持续发展,严格控制森林的采伐。种植业内部结构中水果、蔬菜占重要地位,体现农业生产适应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优质水果蔬菜的迫切需要。
(2)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台湾在农业方面非常注重技术的更新,注重科学技术的运用。
4(3)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较高。台湾以农会为代表的农民组织遍及各乡镇,绝大多数农民是农会或渔会会员。与农会组织相配套的农业共同运销班、农业合作社③、农事经营班等产销经营组织,在农业生产组织、农产品运输、金融信贷、市场交易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4)农业信息化建设。台湾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始于1998年,建立了全台湾“农业产销班资讯网”。同年还建成“台湾网络商品城”,“农渔会资讯共用中心”“农业全球资讯网”及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等。④
1.3 台湾农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内部因素的制约和外部市场的冲击,台湾农业发展受到了很多的挑战,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着台湾农业的健康发展。
(1)农地面积狭小。农地面积狭小一直是制约台湾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规模过小不仅降低了先进技术的利用效率,或者根本无法利用高效率的大型技术设备。也使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受到限制。不利于现代农业的机械化、专业化和企业化,因而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2)城乡贫富差距使农村就业人口持续减少。随着台湾经济的起飞,台湾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移投入非农工作,农村劳动力老化及妇孺化,导致农村劳动力成本提高,这又是制约台湾农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公布的《2002年家庭收支调查报告》显示,2002年每一农户所得70.3万元,而同年非农户所得 89.6万元,农户收入不及非农户收入的80%,而且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农户所得中仅有20.49来自农业所得。所以说,农村就业人口的流失的一大原因就是农户与非农户之间过大的收入差距。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台湾农业冲击巨大。台湾于2002年1月正式加入
③ 合作社:“自愿联合起来的人们通过联合所有与民主控制的企业来满足他们共同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的需求与抱负的自治联合体,他们按企业所需资本公平出资,公正地分担风险、分享利益,并主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 ④ 引用关于启动台渝农业合作的建议 WTO,由于由于岛内市场进一步开放,给台湾自产农产品带来双重压力。即一方面进口农产品快速增长,增加了岛内市场供给;另一方面由于自产农产品不断遭受国际市场技术壁垒的封杀,出口量减少,又进一步扩大了岛内农产品市场供应量,由于供大于求,直接影响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台湾岛内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虽然近几年来,台湾农业受入世影响比预期要小,主要是当局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 ,如《调整产业或防范措施》《农产品价格稳定措施》等救助计划,但是由于这些计划和措施有违 WTO自由贸易原则,易引起贸易摩擦,加上这些计划的实施耗资巨大,使其财政赤字雪上加霜(仅2005年一年,台当局在这两个计划上耗费的资金就达1000亿新台币),因而不可能持续实施。
几项因素综合,台湾农业土地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具优势,如稻谷、大豆、高粱、玉米及温带水果如苹果、水蜜桃等。此外,农业发展面临的另一个约束是岛内市场狭小,发展对外贸易、保证农产品出口顺畅,是台湾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二章 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及对策
2.1 两岸农产品贸易互惠与竞争并存
由于生态资源与自然环境、科技水平、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两岸农产品有差异性。而语言相通、地理相近,农产品贸易具有一定的互补优势与潜力。两岸都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为水果和水产品,都不具有竞争力的是小麦。若从总体上看,大陆家禽、毛猪及制品以及蔬菜的竞争力大于台湾,一旦放开两岸农产品贸易,有可能对台湾农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从长期来看,两岸小麦、稻米和玉米都不具有竞争力,互相构不成竞争关系,而水产品和水果则将在第三方市场构成竞争关系。台湾水产品生产和出口竞争力略强于大陆,特别是淡水养殖技术水平和生产设备都领先于大陆,但台湾因为水产品的大量养殖已造成淡水资源减少和地层下陷,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越来越高。台湾水产品生产和出口竞争力略强于大陆,特别是淡水养殖技术和生产设备都领先于大陆,但其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越来越高;而随着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加强,大陆的养殖技术进步很快,加上大陆有丰富的劳动力和广阔的水域,大陆的水产品生产和出口竞争力大大提升。海峡两岸在水果生产上都有较强竞争力,台湾优势在于先进的园艺技术和设备,从而具有较强的质量竞争力,但台湾地域狭小,气候条件单一,仅能生产和出口热带、亚热带水果,一些温带水果需要进口。大陆的优势在于地域广阔,农业劳动力便宜,从而在水果生产和出口上具有很强的价格竞争力,但长期单纯追求产量增长所造成的水果质量问题,使大陆明显的价格优势无法转变为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近年来一些在台湾生产已不再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逐渐转移到大陆投资生产再出口到国际市场,使台湾农产品传统出口市场逐渐为大陆所替代,由此两岸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产生了新的竞争关系。据统计,此外,在两岸 履行入世承诺开放市场后,随着台商大陆农业投资进一步转向内销市场占领型,以及大陆扩大台湾农产品进口政策的出台,我们有理由相信,两岸合作不仅 “ 双赢”,而且潜力很大。
2.2台湾农产品大陆营销的优势
(1)大陆开设绿色通道。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05年第83号公告,允许产自台湾地区进人大陆销售的水果种类由原来的 12种(菠萝、香蕉、番荔枝、木瓜、杨桃、芒果、番石榴、莲雾、槟榔、橘、柚、枣)增加到 18种,新增加的 6种水果是椰子、枇杷、梅、李、柿子和桃,获准进入大陆市场。为了帮助台湾农产品顺利进入大陆市场销售,国家质检总局宣布采取六大措施,使台湾农产品在口岸的检验检疫更加有效、便捷。⑤
(2)运输距离短,周转时间少。台湾土地少,市场有限,发展空间受各方面制约。祖国大陆土地辽阔,市场发展很快,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台湾和祖国大陆近在咫尺,运输距离短,周转时间少,对时令水果和蔬菜销售具有较大优势。
(3)大陆各项惠台农业的政策措施,为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祖国大陆于2005年上半年首先对台湾 18种水果产品开放市场,并对其中特种产品给予零关税优惠,以此帮助台湾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在未来两岸农业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发展过程中,大陆将逐步扩大对台湾农产品的开放范围和开放程度,从而不断推动两岸农业的合作双赢。
(4)开放两岸“三通”。大陆是距离岛内最近的台湾水果消费市场,两岸直航可以大大缩短航程和运输时间,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实现两岸间互利互惠的贸易双赢。⑥
⑤⑥由于红 荣生 对台湾水果“零关税”进入大陆市场的思考 整理出来
由蔡秀玲 陈萍 海峡两岸直接三通与区域产业整合研究 整理出来 2.3台湾农产品大陆营销存在的问题
(1)传统营销模式中间环节多、供应链长。从流通环节来看,台湾农产品营销大陆的供应链仍然采取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模式,这样会增加运输中转次数、运输时间、运输费用以及农产品损坏的可能性。各项成本的增加最终使得台湾农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难以满足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另外,物流时间的增加难以保证农产品到达最终消费者时的新鲜程度。
(2)营销成本过高。主要原因有:农产品本身具有易腐性、易受损性等特点; 台湾社会生产分工的精细化和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以及受收入水平影响,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要求也比较高。
(3)农产品价位高。零关税后的台湾水果价格已经回落了15%-20%,但由于台湾当局一再为“三通”设限,所以空运台湾水果都要绕道香港,而海运则要绕道日本。台湾水果到大陆的运费比到日本、韩国高出近四成,使得台湾水果在大陆价位普遍偏高。
2.4台湾农产品大陆营销的对策
(1)建立电子商务交易⑦平台。从大陆的具体国情来看,网上交易市场既有现阶段发展的必要性,又拥有长远发展的巨大潜力。由于传统营销模式中间环节多、供应链长。通过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电子商务平台,来促进供需信息沟通、达成网上交易、完成网上支付、可以极大地提高交易效率并降低交易费用。这个平台包括 B2B和 B2C两个部分。B2B模式主要用来解决台湾供应商同大陆批发商之间的供求信息发布、搜寻和匹配的功能.而B2C则提供大陆个人消费者网上定购农产品的渠道。
⑦电子商务:将系统和主要商业运作过程结合起来,因特网技术是简单易行的传递不同商业价值的、安全、灵活和完整的商业途径。(2)定位大陆高端消费市场。台湾水果外观独特,营养价值高,把其定位于礼品的行列,扩大其销路,增加其附加值。不仅靠外部的包装,更应当积极发展名特优新产品,以特取胜,以优取胜。
(3)畅通销售渠道。大陆将陆续采取更多的措施,拓宽台湾农产品的销售通路。在大陆各地主要的农产品集散地、超市连锁店设置台湾农产品批发销售中心、展示中心,销售专柜等。发挥地理区位优势,支持福州、厦门、泉州等地打造台湾农产品集散中心。畅通的销售渠道能让台湾农民真正获益,让大陆的广大消费者“一饱口福”。
(4)建立台湾地区农产品行销制度。为切实扩大台湾地区农产品在大陆市场的销售,大陆有关部门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台湾地区农产品行销制度,建立与两岸农产品贸易配套的资讯交流体系及完善的两岸经贸法规,加快台湾地区农产品在祖国大陆的集散中心和转运中心的建设。建立台湾地区农产品进口“绿色检验通道”,缩短农产品的滞留时间,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使台湾地区农产品的内在品质能在祖国大陆市场得到充分体现。第三章 两岸农业合作比较分析:以赣台农业合作为例
经过多年的市场培养,台湾在农业生产技术、品种培育及市场经营方面已经相当成熟,但同时存在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长期积累起来的农业资本、科技人才需要到岛外寻求发展机会。江西是农业大省,2003年农业人口31,927,962人,占总人口的比重75.05%,全省耕地面积2106.18千公顷,占全省农用地的27.25%,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30%,是全国的粮食大省,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较台湾农业而言,江西在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农产品市场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是江西的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程度低,耕作方式落后,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不够、复种指数低,市场营销观念落后,管理水平低,市场资讯不足,缺乏广泛的市场网络,运输、保鲜手段原始,产业化程度低,加工滞后,缺乏名牌。江西与台湾在农产品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通过两地合作,优势互补,可以从根本上加强两地农业的内在素质,提升国际竞争力。
3.1江西农业的比较优势
3.1.1江西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土壤学专家赵其国认为:第一,江西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对较小,是我国13个粮食生产省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个从未间断调出粮食的省份之一;第二,江西的生态环境好,土壤资源洁净,污染小,非常适合发展生态农业;第三,江西生物气候资源潜力大,光、热、水资源特别丰富,能满足各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第四,江西的低丘红壤旱地后备资源丰富,11 生产潜力巨大。荒地资源大多数为宜农、宜林、宜牧荒地,这些条件和优势都是江西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3.1.2江西土地总面积、人均土地和后备土地资源数量均居华东六省一市之首 1996年全省有未利用地1330328.2公顷。根据未利用地适宜评估结果,未利用地中适宜耕地118400公顷,适宜园地149670公顷,适宜林地468860公顷。同时,全省还有中低产田、低产园、低产林和低产水面413公顷,其中中低产田面积218公顷,粮食增产潜力500万吨以上。3.1.3江西省气候适合农业发展
江西省气候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湿润特色,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四季变化分明,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特别是“坚持把江西经济大厦建立在现代农业基础上”的发展战略,为发挥农用地资源优势提供了有利环境。3.1.4地理位置优势
江西是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三个三角区毗邻的省份,随着赣粤高速公路的开通,“天”字形高速公路框架基本形成,江西将全面打通东到上海、浙江、福建,南下广东,西达湖南,北通湖北、安徽的高速通道。目前,南昌到上海只需要7个小时,到广州只需要8个小时,到武汉只需要4个小时,到杭州、长沙只需要5个小时。由此,江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极佳的8小时半径。8小时以内是推动人流、物流繁荣的最佳时空距离,在8小时经济发展半径以内,江西可以更便捷的接受长珠闽的经济辐射,发挥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建成经济发达地区的产品输出基地和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3.1.5政府支持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技术的进步、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土地利用的动态优化。全省国民经济正持续健康的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增强抵抗自然灾害能力,更替土地质量与用途,以及恢复良好的土地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利的经济条件。同时,江西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把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 12 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节地挖潜、保护耕地、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2赣台农业合作的意见和建议
3.2.1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借鉴台湾农会的成功做法,把农户以利益共同体的方式组织起来,逐步形成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农村合作经济。
农会在台湾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借鉴台湾农会的成功经验,江西应根据本省省情,走“公司+农户”的道路。所谓“公司+农户”,就是指公司与农户之间通过签定合同的形式建立固定供销关系的经营模式。以实体公司为龙头,联系一定的农户,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公司有偿向农户提供生产资料、资金和技术,农户按公司的生产计划和技术范围进行生产,产品由公司按合同价格收购、销售。“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核心是用合同连接农户,将生产者和加工者、销售者、经营者结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⑧ 3.2.2逐步完善农村运销体系
大力发展“合同农业”。所谓“合同农业”,也称订单农业或契约农业,是指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按照与客户签定的合同组织安排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农民按照合同组织生产,大大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发展“合同农业”,是解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矛盾的主要出路。
大力发展台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江西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对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有积极作用。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实现规模经济,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开拓市场、引导 ⑧ 引自林善浪 张国 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报告第250页 生产、加工转化、销售服务的作用,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积极推进品牌战略,以农业产业化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3.2.3加快提高农产品质量
台湾十分注重品种的改良,每隔一段时间便有新品种面世,以提高产量和质量,满足消费者不同时期的需求。在农作物品种选育上,培养出许多新的水稻品种、甘蔗品种、果树、蔬菜品种等。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两省乡镇、县市的直接交流,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高新技术项目,并邀请台湾农业专家指导和传授技术,采用培训班,现场指导等形式进行培训。3.2.4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从现代农业和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看,农业正在向生态农业、园林农业、旅游农业的方向发展,还将为人们旅游、度假和业余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为人类的身心健康创造更好的条件。
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是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⑨
台湾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很快,积累了许多经验,值得借鉴。休闲观光农业在台湾是很成功的,在江西的前景也很看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环境又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台资农业企业对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较大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有力地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缓解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压力,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有利于拓宽农业发展新领域和扩大 ⑨ 引自百度 休闲农业 农业企业经营范围,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美化乡村环境,提升农村文化和产业层次,推进新农村建设。⑩ 3.2.5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赣台农业合作不光是台商与江西当地农民之间的事情,它必须在江西各级政府的组织和领导下进行。政府的职能包括:(1)公共品供给职能。改进农村基础设施,支持农业科技与教育事业;(2)产权保护职能。维护农村经济产权,如金融契约和产品合同;(3)保护资源和环境;(4)市场安定和管理,防止行政权利垄断与市场盲目混乱;(5)收入与分配职能。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调控地区、行业、层的收入差距。
政府的调控可采取如下办法:大力发展农村金融组织,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和综合补偿,为龙头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减少税负;设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救助基金,帮助农民和企业防范、化解生产风险;合理调控农产品生产布局、总量和规模;帮助农民调整结构,促进农民发展湖区三水产业,发展丘陵地、山区特色经济,以此增加农民收入,由政府出面对部分农产品和企业进行市场推介等等。总之,政府在赣台农业合作中的职责,就是要保证赣台农业合作目标的实现。
⑩ 引自何唏 加强赣台农业合作 加快江西新农村建设步伐
结束语
农业是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在海峡两岸的关系中也出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台湾在科学技术上有优势,而在劳动力,土地方面没有优势。因此,两岸优势互补,现在,台商来大陆投资的农业规模和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两岸的交往也逐年增加。两岸的农业合作与交流也越来越密切。进一步加强两岸农业合作,最大限度的保障两岸农民的利益,推动两岸农业的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双赢。
参考文献
【1】袁成毅,钱志坤.1949年以前的台湾[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01 【2】黄景贵,李仁君.两岸产业发展与经营管理比较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06 【3】陶益清.农产品市场营销基础知识[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01 【4】林善浪,张国.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01 【5】黄绍臻.海峡经济区的战略构想[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6】蔡秀玲,陈萍.海峡两岸直接三通与区域产业整合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7】李岳云,董宏宇.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竞争与农业投资合作[J].中国农村经济.2003(7)【8】于红,荣生.对台湾水果“零关税”进入大陆市场的思考[J].中国职工教育.2006-12 【9】赵一夫,爱荣.台湾农产品出口大陆的潜力分析[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6-02 【10】何唏.加强赣台农业合作 加快江西新农村建设步伐[J].两岸经贸.2007-03 【11】陆云.从经贸关系看两岸农业合作前景[J].台湾农业探索.2003(1)【12】百度 休闲农业
【13】Anderson,Kym.1995,Lobbying Incentives and Patten of Protection in Rich and Poor Coutries,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Vol.42,No.2.【14】Michel D.Intriligator,Ronald G..Bodkn,Cheng Hsiao,Econometric Economics 【15】Jonathan Coleman,M.Elton Thigtpen.An Econometric Model of the World Cotton and Non-Cellulosic Fibers Markets.World Bank staff commodity woking paper,ISSN
致 谢
经过半年的努力,我的论文《台湾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问题研究》总算完成了,在高兴之余,我要感谢以下这些人的帮助:
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导师杨缨老师,他帮助我选题、定题,给了我很多建议,并且在我思路感到困惑时给我及时的帮助,认真指导我论文的写作直至最终顺利完稿;要感谢在两岸农产品贸易研究这方面的前辈们,看他们的文章,读他们的研究,让我领略的到了许多他们在两岸农产品贸易研究方面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颇有收益;最后,我要感谢班主任杨鸿雁老师和我的同学,对她们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衷心地感谢。感谢抚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18
第三篇:台湾旅游热及现状分析
台湾旅游热及现状分析
摘要:2008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政策实施后,陆客赴台旅游一度掀起热潮,但近年来却持续遇冷。本文回顾了台湾旅游热潮,剖析了其中原因,接着说明台湾旅游遇冷的近况,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笔者希望通过台湾旅游能增进两岸人民的了解、交流与和平。
关键字:台湾旅游;遇冷;原因;措施 正文:
一、台湾旅游热的一度风靡
2008年5月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后,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于2008年7月18日正式实施。当年7月,陆客团队游正式启动。2011年,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启动。随后几年,大陆居民赴台游览人数一路猛增。台湾《旺报》上月曾报道,2015年大陆游客赴台总数约415万人次,其中自由行占130万人次,大陆继续成为台湾入境最大的观光团和自由行来源地。
那么,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众多的大陆游客前去旅游观光呢?台湾旅游热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1.台湾对内地最大的旅游吸引力恐怕还是割不断的“一衣带水”、“血浓亲情”。早在一、二百万年前,台湾就与中国大陆连在一起,后因地壳变动,才形成了台湾海峡。就地质构造来说,台湾也是大陆架的一部分,它与内地相隔最近处仅130km。然而尽管地理上近在咫尺,两岸亲人沟通起来却似乎远隔天涯。其中原因与台湾在解放战争后的政治情势,以及台湾当局的相关政策有着重要联系。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两岸没能完全实现“三通”,这也使得两岸亲人间的思念之情,惜昔之心愈发浓烈。因此,到台湾去探望亲人,畅叙思情,成为很多旅游者特别是经历过那个动荡年代的老人的心愿。
2.两岸隔绝已久,一朝开放,赴台旅游大热,正符合旅游心理学中旅游文化方面的动机需要。大陆游客都想亲眼目睹一下,我们小学课本中描绘的美丽的日月潭、壮阔的阿里山以及宝岛台湾丰富的物产。这种眼见为实的旅游心理让很多大陆游客在旅游中流连忘返,感到不虚此行。
3.历史学界的不少专家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菁华保留最完整的地方是在台湾。尽管两岸关系曾有中断,但台湾一直没有改变中华民族文化的本质属性。几千年来,台湾人民一直以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来规范自己思想,约束自己行动,处理家庭、社会人际关系。绝大多数节庆,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都与内地相同。而且他们还保留了内地已经不太常见的普渡、送灶神等节庆,通过严格的仪式祈祷上天保佑。台湾还特别讲究风水,凡婚丧嫁娶、出门远行„ „,都要应时应节以趋利避害,将中国“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传统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台湾还流行茶道,并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了出自唐朝的茶文化礼俗,塑造了东方典型的传统人文形象。而温泉道更是台湾尊崇古代道家、重视养生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些与内地共通之中又有继承发扬并蕴藏个性的文化景观,对内地热爱传统又追求时尚的中青年白领、文化旅游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4.台湾众多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形成了特点各异精彩纷呈的旅游景点。山水旅游有淡水、阳明山、阿里山、日月潭等;休闲旅游有太鲁阁公园、花莲露营、等;历史人文旅游有士林官邸、民俗村、原住民部落等;美食之旅有深坑臭豆腐、宜兰葱油饼、台湾夜市;娱乐休闲有台北小巨蛋演唱会,垦丁夏日沙滩音乐节、宜兰童玩节;购物之旅有台北101、西门町、各大商场超市。台湾拥有如此种类丰富的旅游资源,让很多大陆游客游应接不暇、大呼过瘾。
综上所述,台湾旅游热,有两岸各种交流日趋密切的大环境,也受其多样化的旅游景点吸引,再加上两岸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使得大陆游客去台湾旅游的热情持续高涨。
二、台湾旅游热遇冷现状
国家旅游局发布《2016年国庆假日旅游市场信息》报告。数据显示,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5.93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2.8%,累计旅游收入达人民币482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4%。该信息也第一时间受到台湾媒体及旅游业者关注,大陆旅游市场强劲的成长势头让今年以来持续走低的台湾旅游市场更显焦躁。台媒最为关注的信息是,港澳台不再作为长假出境游的首选,、其中,赴台湾游客7915人次,同比下降227.71%。针对大陆游客赴台游趋冷,旅游业者认为,估计明年会较今年再减2到3成。未来4年都会保持“低水位”,且一年比一年低,永远有业者在“倒闭边缘”。
《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大陆旅行社。记者通过电话询问神舟国旅赴台旅游人数是否有所减少时,对方一名工作人员首先表示:“这是由于最近台湾地震造成的,有游客因为担心安全问题暂缓了赴台游。”记者再次追问赴台游参团人数下降比例,工作人员透露,确实比过年前略有下降,这可能也跟春节假期结束有关,但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今年春节期间赴台旅行的胡女士则在采访中向《环球时报》记者抱怨,当前台湾社会的氛围有些过于政治化,让她的观感体验大打折扣。胡女士介绍说,台湾人民还是一如既往地热情有礼,但或是因为“大选”刚结束,几乎人人都聊政治,聊国民党,聊蔡英文。“旅途中接触很多司机,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司机对于台湾政治的关注,在南部高雄,出租车司机一路上给我们介绍,尽管他很热情,可是聊天中你总会有种挥之不去的异样感,因为司机经常会这样表述‘你们中国’怎样怎样。”
陆客的减少不仅让台湾旅游业者担忧,也引来一些媒体的猜测。台湾媒体人李孟洲24日在《中国时报》上撰文称,入台陆客人数下滑20%可能与大陆方面的“宏观调控”有关,这个幅度刚好能发挥一石二鸟的效果,一方面能让台湾社会有感,特别是能对即将全面执政的民进党,发出警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还能保住台湾旅游市场的基本温度,不至沦为萧条。“赴台游人数的变化,是一个市场行为,主要取决于旅行社和游客的意愿。”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24日在记者会上对大陆游客减少一事做出回应。他同时表示,我们希望大陆赴台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能够得到维护,大陆游客的正常权益能够得到重视和保障。下一步将根据两岸关系形势发展和两岸旅游市场需求变化来视情进行处理。
三、重兴台湾旅游风采的建议
1.从价格因素看,台湾游的价格因素使台湾对大多数内地居民的旅游吸引力打了折扣。换句话说,由于台湾旅游产品的价格弹性较大,旅游者在面临多个区域旅游产品选择时,不一定忠诚于赴台观光。因此降低内地居民的赴台费用不失为吸引陆客的好方法。
2.从安全因素来看,一直伴随台湾游的是陆客在台的伤亡事故不断的新闻,这些年来,台湾旅游不安全在不少大陆人眼里已成印象。因此确保陆客在台的安全,增强陆客的赴台信心,才能重兴台湾旅游风采。
2.从两岸文化交流的大环境看,同为炎黄子孙,中华文化不仅表现我们整个民族的外在风貌,也是我们内在的精神灵魂,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受到中华文化模式的制约。只有两岸同宗同源的文化认同感,使两岸文化交流内涵与层次更加深化,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才能有力地促进两岸旅游业的发展。
3.从政治层面看,两岸共同反对“台独”、认可和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更需稳固。有了政治大环境上改善,两岸的其他交流才可以顺利进行,这是两岸活动的一切前提。旅游活动是政治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对政治影响的敏感度很高,政治安定了旅游业才可能顺利发展,大陆游客赴台旅游才能成为两岸交流活动的亮点。
综上所述,如果台湾当局能做出积极安排,为两岸旅游互动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不仅能降低旅游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内地居民的赴台费用,还能增强内地居民的赴台信心,从而进一步提高台湾的旅游吸引力。陆客赴台旅游是两岸民众和旅游业界的共同愿望,它不仅能满足内地居民的旅游需求,提升台湾经济的发展,更有益于增进两岸的了解、交流与和平,这也是开放内地居民赴台旅游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冯
斌.大陆游客赴台湾旅游热分析[J].[2] 胡幸福.三十年台湾旅游研究述评[J].1001-5957(2009)05-0051-04 [3] 刘 焱.台湾对内地居民的旅游吸引力之透析[J].1008-6080(2006)05-0528-04
第四篇:台湾农业经验
一、台湾农业的主要特点:台湾地区地狭人稠,境内三分之二为山地丘陵,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有耕地1290万亩,农户78万户,农业人口400多万,占总人口的19%。台湾农业总产值为4000亿元新台币,占经济生产总值的3.3%。台湾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精致农业发展较快,主要呈现六方面特点:
(一)基础设施十分完善。台湾农田经过三次大规模整治,基础设施齐全,田间三面见光,排灌沟渠配套,水泥铺设的硬底化机耕路四通八达,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台湾的农田沟、渠、路等基础设施以及田间地头的道路硬化等,全部由各级财政投入,田内部分由土地所有人承担。农业生产基本形成了“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生产格局,如台南的兰花、嘉义的香草、池上的大米等。
(二)科技水平处于领先。台湾建有世界重要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亚蔬-世界蔬菜中心。农业科技发达,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新技术研发、品种改良、农业设施、农业机械等方面在国际上都处于较领先地位。科技让台湾成为国际蝴蝶兰种苗输出基地,享有“蝴蝶兰王国”美名。
(三)质量安全监管严格。台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十分严格,建有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齐全的农产品安全标准。管理部门职责明确,检测体系健全,由农业委员会、卫生署、标准检验局三个部门承担农产品进入市场前的检验、市场销售农产品的检验、进口农产品的检验。严格实行农产品追溯和市场准入制度。
(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台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已有20多年历史,已成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结合的成功典范,主要有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休闲牧场、教育农园等几种类型。
(五)农民组织功能齐全。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的农民组织,服务涉及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领域。根据农会法,农会分为乡镇农会、县(市)农会、省农会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农政部门的指导。农会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大学毕业以上文化程度,能为农民提供金融、科技、营销等方面的服务。金融服务是农会最大的盈利项目,近10年来占农会总盈余的98%以上。
(六)政策保障力度较大。台湾农业有关法律法规健全,对基础设施投入、农田休耕、农业推广经费来源、农业保险等都有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农业生产补助力度较大,政府对农业机械、各级农会兴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设施设备给予50%以上补助,高的可达80%,并免征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率为5%。实行农产品保护价收购。以
高于成本20%的价格向农民收购稻谷,为了解决稻米生产过剩问题,农民如果将稻田改种玉米、高梁、大豆等其它作物,可得到每公顷1000公斤的稻米补贴,休耕田则可得到1500公斤的稻米补贴。对60岁以上老年农民每户发放每月6000元福利津贴,每年约73万户农渔民受益。
二、台湾农业的几点启示:
(一)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台湾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向农村延伸,农村城镇化率达80%以上,农村与城市已基本融为一体。要借鉴台湾对农田基础设施整治的成功经验,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运作机制,整合各级财力,分期、分片对农田基础设施进行集中整治,按照产业发展要求,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二)健全育繁推农业技术体系。台湾农业科学研究、农技推广、农民培训体系健全有效,职责分明。建立了科研、教育、推广相结合的多元化技术推广体系,包括经费充分保障的“农委会”下属的农业改良场(所)推广体系(“农委会”每年都拨付专项推广预算)和农会自上而下农事推广体系(《农会法》规定农会收入的60%以上必须用在农业技术推广)外,还有大学的农业推广体系。要借鉴台湾科研与推广相结合的模式,加强良种育繁推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大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选育,鼓励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扩大优质良种覆盖。
(三)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借鉴台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农产品安全标准。加快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加强重点县(市)产地检测站建设,严把农产品质量准出准入关,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依法严格处理生产销售农残超标农产品行为。同时,制订激励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质量体系认证。
(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近年来,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很快,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6万多家,但仍然存在规模小、带动能力弱、服务功能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要学习台湾农民组织的运作经验,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升质量;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中的作用和,提升其服务功能,除参与技术服务、产品营销外,也可以参与村镇银行建设、信用担保等金融服务,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各级政府财
政扶农的主要载体,确立其农村市场经济主体地位。
(五)拓展农业休闲观光功能。我省农业旅游资源丰富,要借鉴台湾“农委会”专门颁布休闲农业的管理办法,鼓励农民举办各种类型的休闲观光农业,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的做法。同时,台湾畜牧业在休闲观光农业中的作用值得借鉴。我省观光农业中畜牧业内容较少,可以因地制宜发展。
(六)注重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据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韩选棠教授介绍,过去台湾新家园建设也以道路硬化为主,近几年借鉴欧洲等地农村建设,注重保持水土流失,推行绿房子建设,农村道路已进行重新设计改造,变灰化为绿化,硬化为软化。在新农村建设标准中修改有关道路硬化标准,提倡房前屋后和农田道路砂石化,道路两旁绿化和农田生态,池塘、溪流尽可能用石砌。注重发展循环农业,对畜牧场排泄物经过沼气工程化处理后,再辅之以农艺净化措施,在畜牧场附近种植相应牧草、花果等进行循环有机处理。
中国台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做法,取得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值得我们在进行农业开发时借鉴和思考: 一是台湾相关管理部门参与规划和行动,负责对休闲观光农业其管理、咨询、提供补助经费和贷款,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台湾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二是台湾休闲观光农业的崛起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当人们的收入不仅可以满足所需的生活消费,而且有一定的剩余时,人们才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如休憩旅游的文化娱乐享受。三是休闲观光农业的客源市场主要在城市,城市郊区应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据调查,台湾前往休闲观光农业区的游人绝大多数是那些不熟悉农业、农村的城市居民。每到周末或节假日,相当多的城市居民到乡村、田园去度假,到观光农业区去交流。因此,休闲观光农业的目标市场在城市。四是做好休闲观光农业规划,包括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和休闲观光农业区的建设规划。台湾相关管理部门防止休闲观光农业区偏离农业本质而趋向纯粹娱乐以及为了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制订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和《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并把这些规划列入全面的综合规划之中。休闲观光农业区的规划包括:现代化的农村社区、保持地区传统文化的文物区、体验农作生产的农园及游憩设施区等。五是休闲观光农业具有多元化内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应与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旅游农业、绿色农业、设施农业以及开发乡村文化结合起来。
第五篇:台湾家庭教育现状
台灣父母做得好嗎?
放學後的台灣,每個家庭中的孩子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有二成的孩子,每天在安親班或補習班的時間,超過三小時以上,父母,真的有時間了解孩子嗎?
今年七月,《讀者文摘》做了一份亞洲八國的父母評比大調查,結果台灣的父母表現被評為八國之末。受訪青少年評為最低分的父母。評比刊出後,引起諸多討論。
台灣父母真的有那麼差嗎?《天下雜誌》此次的「家庭教育大調查」顯示,其實台灣父母花在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少,但是相處的品質和方法有待提升。
為了了解家庭教育的總體面貌,《天下雜誌》調查家中有國小學生的父母,國小四~六年級的學生,以及學校老師,分別探詢他們對目前家庭生活與家庭教育的看法。
放學後的生活:補習
家庭教育,從放學後的生活開始。檢視孩子放學後的行程,或多或少可窺見家庭生活的樣貌。
調查顯示,近七成國小中高年級的孩子,課後會上安親班或補習班。待在那裡的時間,每天平均以一到三小時居多。但仍有近二成的小朋友,每天在安親班或補習班的時間,超過三小時以上。
這群「教改世代」的國小學生,補習的「行程」看起來並不輕鬆。三成七只補一科,有近兩成的學生補了四種以上的課程。
週末假日也不能放過,近五成的孩子,週末假日也要補習,補習科目多為一到兩科。近五成的家長,每月花在補習班/安親班的支出,平均在六千元以上。如果以目前平均每個家庭每月可支配所得約七到八萬來比較,將近一半的家庭,光是給孩子安親補習的支出,就佔了近十分之一以上。教改這十年內,補習班數量成長近六倍,補習的年齡愈來愈低。「沒辦法,大家都不要孩子輸在起跑點,所以起跑點只好一直往前移。」台北市家長協會會長包崇敏說。
你問孩子,他們喜歡上安親班或補習班嗎?超過五成的孩子說:不喜歡。
家庭相處,時間充裕,內涵貧乏
單就時間來看,父母和孩子都還算滿意彼此相處的量。近六成的家長,每天和孩子相處時間有四小時以上;超過五成的父母,每天和家人共進早餐;超過七成的家庭,會一起共進晚餐。
超過六成的家長認為,和子女相處的時間是足夠的;將近七成五的小朋友也認為和爸爸媽媽相處的時間是足夠的。
進一步探究親子相處時間的品質,會發現許多弔詭的現象。超過七成的父母說,每天,或常常和孩子聊天。但是孩子的回應卻不同。只有不到7%的孩子,每天和父親聊天談心。超過76%的孩子,「偶爾」、「從不或很少」跟父親聊天談心。也只有近20%的孩子,每天和媽媽聊天談心。每天和爸爸媽媽說話的時間,半小時以內居多。
而聊天的話題,都是以「學校課業」和「學校生活」為主。可是孩子們最想和父母聊的,卻是「心情和情緒」。
親子共處時,最常從事的活動是什麼呢?
三成五的小孩說:看電視。
近四分之一的家長說:做功課。
受訪的家庭中,超過四成的家庭有兩台電視,二成二的家庭有三台以上的電視,可見電視宰制了家庭生活的重心。但是孩子們最希望爸爸媽媽陪伴的活動,前三名是:戶外旅遊、逛街買東西,以及打電動或上網。
台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教育系教授黃迺毓分析,調查顯示,親子相處時間充裕,但是只是「在一起」,卻沒有深度的互動。
長期諮商輔導青少年的作家,前教育部訓委會常委鄭石岩說,將近五成的孩子在安親班時間超過兩小時,很多時間拿來看電視,父母跟孩子講話的時間很少,使得孩子的大腦並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學校老師發現,很多國中小學生可以專注的時間愈來愈少,這跟孩子很少和父母談心、一起做家事,或參與社區聚會,使得腦功能發展受影響,有很大關係。如果把父母分開計算,三成九的父親覺得和小孩相處時間不夠,比例遠高於母親;和孩子聊天談心的頻率、每天和家人共進晚餐的比例,父親的表現都不如母親。孩子最信任的人,也有超過五成選媽媽,只有一成八選擇爸爸。高叔貞強調,調查顯示父職是比較缺乏的,這也是未來學校性別教育應該加強的重點。
八成的家長認為自己是個好爸爸,好媽媽,也有超過八成的孩子認為,跟父母在一起是快樂的。
長期從事親子輔導的彰師大副教授高叔貞觀察,從問卷中,可以發現家長和小孩的吻合度很高,相互滿意度也還不錯。
高叔貞特別注意不快樂的「少數」。調查中,13.4%的父母覺得孩子不快樂,14.42%的孩子,覺得和父母相處不快樂。不快樂的原因,以「爸爸媽媽不了解我」居首。「近15%的比例,如果乘以總人口數,就非常可觀,每個家庭製造出一個不快樂的人,整個社會就要付出多少代價?」高叔貞認為,少數的需求,也凸顯了最需要資源投入與協助的所在。
家庭教育:想要與需要的落差 深入家庭教育的內在,調查中顯示諸多的矛盾和「不得已」。
家長認為,家庭教育最該培養孩子的前三項能力,分別是:養成生活自理的能力、品格與價值觀、與人相處的能力。
但是問家長,他們投入最多時間處理孩子哪些問題?排名第一的,仍舊是課業升學等競爭力。遠遠超過「應當」關照的品格、人際關係等能力。
如果經濟許可,近八成的家長會資助孩子念到「愈高愈好」的學歷。但是超過一半的家長也認為,學歷愈高,不代表人生愈幸福快樂。
小朋友也有同樣的矛盾。他們覺得爸爸媽媽最關心:身體健康和安全,以及課業升學。但是他們最希望和爸爸媽媽分享:心情和情緒。可是最希望爸爸媽媽幫忙解決的問題,還是「課業升學」居首。可見課業成績,已經是國小中高年級學生最主要的焦慮來源。
家長的矛盾,深受同情,卻似乎無解。
同樣身為父母的高叔貞說,多數家長都知道「應該」怎麼做,以及「想要」怎麼做,但是面對實際強調升學、成績的教育環境,學歷至上的社會文化與價值觀,家長也只能認知失調,把精力都放在「需要」的成績上。
可以苛責父母嗎,恐怕也很難。家長和孩子的焦慮,反應的是整體社會價值觀的扭曲和貧乏。
「我真的覺得應該要社會改革,而不只是教改,所有父母那麼焦慮,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安全網真的太小了,今天如果我的小孩沒有在成績上保持領先,他也沒有太多選擇……,這是社會結構的問題,如果父母的焦慮無法解決,沒有辦法讓父母很放心的話,怎麼有可能教改?」精神科醫師、作家王浩威說。雖然超過八成的父母覺得自己是個好爸爸媽媽,但是詢問第一線的觀察者:老師,是否滿意目前學生的家庭教育,卻有超過七成的老師說:不滿意。
老師的不滿、家長的求救
老師們觀察,目前學生的家庭教育,最主要的三大問題,分別是:家長沒有時間、家長價值觀偏差,和家庭經濟和資源不足。
老師認為,孩子最需要父母幫助的是:品格與價值觀、養成生活自理的能力、以及自我情緒管理。而培養上述能力,超過八成老師認為,家庭應該負起最大責任。
但是近七成五的老師說,家長把家庭教育的責任都交給學校老師,一成七的老師說,家長把自己的責任給了安親班和補習班。只有5.5%的老師認為,家長扛起了家庭教育的責任。
鄭石岩觀察,從問卷中可以發現,品格教育,大家都覺得重要,但老師覺得家長要教,家長卻認為是老師的責任,最後反而落空形成三不管地帶。
老師認為,父母最需要改變的是:多點時間和孩子相處、改變親子教養的方法,學習更多相關知識,以及學著讓孩子有生活自理的能力。
老師認為,「時間」是家長最大的困難,但是家長自己卻說,「時間」不是問題,方法和知識才是。
家長調查中,父母在家庭教育上最大的困境,前三名是:無法理解現在小孩的心理、不知道怎麼教、不懂管教方法,另外就是電視及媒體的不良示範和干擾。
台灣的父母,其實是孤立而無後援的一群。近六成的家長認為,台灣的企業或公司,是不鼓勵員工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的。超過八成的家長,不滿意政府對家庭教育提供的支援。
「企業的目的是獲利,目前企業的做法,就是殺雞取卵,榨你十年,然後讓你提前報廢,這當然是家庭生活最大的傷害,」黃迺毓直言。
而政府呢?「應該沒有人在想這個問題」致力於落實「家庭教育法」的黃迺毓說。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再來一次,二成六的家長不願意再選擇生兒育女。如果仔細分析父親和母親的差異,會發現,父親願意的比例,遠高於母親。八成的父親願意生育孩子,但只有六成八的母親說願意。其中或可窺見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分工的傾斜,支援的缺乏,已經讓身兼數職的母親感到耗竭。
「從這份問卷,我看到家長、老師都在求救,」黃迺毓強調,不論品格或價值觀,不是單一家庭或學校可以承擔所有責任。老師在師範體系上四年課,沒有任何一堂跟品格或價值觀有關。遑論父母。美國學者提出「生態理論」,就是把家庭和父母當成內圈,學校、教會和社區,提供「非父母非老師的其他成人」,塑造教育孩子的生態,共同分擔責任。
長期在社區推動親子共讀和共學的黃迺毓希望,建構出社區也成為教養孩子的生態圈,分擔父母的教育責任。
「這部份要單靠父母和老師,實在是強人所難,誰來教父母呢?難道人當了父母之後,就理應被要求、譴責?」黃迺毓強調,「家庭教育法」必須落實,提供給現在的父母以及未來的父母,足夠因應生命階段不同處境的知識和能力。
台灣的父母們真的不差,只是需要幫助!
一位母親的告白:我要怎麼讓孩子快樂? 我本來是一個無所謂的媽媽,因為我自己成長的經驗讓我相信,念書是一輩子的事,不要失去學習的興致,才是關鍵。但是我這樣的態度,卻隨著孩子的成長,逐漸受到挑戰。
我的女兒已經在一所已經比較不強調升學的私立女中念初一。但我不能適應的是,他們每週都有週排行,老師花很多時間排各科成績。每週拿回來成績單給父母看的時候,我才發現自己原來是會被影響的。我曾在家長會時跟老師反映,可否撤銷每週排行的做法,但是過程中才發現,其實我是家長中的少數,我的想法,和社會中的主流脈絡是不同的。
後來我也屈服了,乖乖的為孩子請了家教。因為你作為父母,沒有辦法在小孩考的那麼差之後,告訴她:沒關係,我們只要快樂就好。因為孩子的自尊是在整體環境中培養,她在家庭之外,學校裡老師、同儕的眼光,都會影響她對自己的看法。你必須配合大家玩這個遊戲,不能矇著眼睛說,我們自己快樂就好。
我的孩子也變了,她原本散散的,現在跟我們去餐廳吃飯,都會帶著教科書,我會提醒她,有這個必要嗎?但是孩子也有孩子的壓力。
這就是目前教育環境脈絡裡存在的現實,你怎麼能要求一個家庭,去對抗整個社會、環境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