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亚达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技术中心情况总结
福建亚达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技术中心情况总结
一、实力优势
集团公司企业技术中心自2007年批准成立,以产品研发为中心,倡导技术创新,在技术研发,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狠下工夫,现在公司笋制品及绿色有机农产品系列、生产工艺研发日益齐全、产品迈向多元化。亚达集团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专家、专业技术人员26人,具有高、中级职称的20人。
集团历来重视科研开发,依托技术中心继续深化与省农业区划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大学、武夷学院的合作,通过引进国际新设备,新产品,新工艺,开展与省内外高校(院)产、学、研合作,完善自主科研与检测检验设施设备及人才储备力量,实施生物工程、食品工程、化学分析工程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加快资源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与转化,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开发(引进)一代、投产一代、成功一代、一代的良性循环局面。
董事长詹有代高度重视技术中心建设,连续三年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超过企业年销售收入的1%,近三年在科研方面已累计投资2300多万元。技术中心现拥有专业检测中心,相关科研设备、仪器齐全。
二、建设及现况
福建亚达集团有限公司的南平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12年获得南平市委市政府颁发的“海峡绿色腹地产业创业创新团队”、南平市科技局颁发的2013年“南平市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单位”,中心拥有200多平方米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办公场所,配备微机50多台套,内部实现了网络互联信息化。聘请了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省农业区划所等有关院校的专家、教授16名,在食品工程、食品加工工艺、植物研究、食品开发方面均有丰富的经验。
中心是隶属企业的一个独立机构,所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优势。中心主任有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詹有代担任,副总经理张禾担任副主任。主任为项目总负责,负责目标制定,协调中心人员开展工作;副主任协助主任制定目标,日常管理。和主任直接负责每个项目与课题的全面工作。为使中心更好规范化运作,根据需要和要求建立有效组织机构。中心下设专家委员会,根据科研计划设立各课题开发组。
中心注重加强体制与机制创新,完善企业内部考核体系与激励体系建设,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集团于2008年1月就制定了《研发中心管理制度》,公司在技术创新奖励方面专门作出详细规定,员工通过创新改善项目,使公司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提高效率、节能降耗降成本、改善工作环境、减轻劳动强度以及新产品立项以外的工艺改进、设备改造等方面取得较大效益的,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奖励激励,采取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员工在工作岗位开展创新活动,建立起核心人才的薪酬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核心人才的创新动力。
中心贯彻集团 “实业吸引人、感情留住人、政策激励人、岗位造就人、培训提高人”的人才工作思路,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充实壮大科技人员队伍,从培养人才入手,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重视对科技带头人和拔尖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良性体制环境,健全人才公平竞争的制度规范和保障、激励机制,不拘一格选人才。为留住人才,集团制定了如下的创新激励制度一是职位晋升制度;二是培训制度,公司每年组织专家与培训师对员工进行相关专业与管理的培训,提高科技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三是科技奖励制度;四是企业文化激励制度。公司在凝聚人才方面的理念和措施取得显著的成效。
三、工作及成效
集团制定并实施企业科技创新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自主品牌战略,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创新战略体系,始终坚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坚持“以市场为中心”的研发策略;始终坚持以我为主,以外为辅;应用为主,基础为辅;产品工艺,齐头并进。公司坚持自主创新,集团与福建省农业区划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大学、武夷学院等科研院校加强了科研合作,以技术开发为基础,以成果转化和产品开发为重点,提高成果转化率。
中心先后科研项目立项l7项,其中外部科研机构、院校和企业合作10项,自主研发7项,己投产科研项目12项。
2007年5月,与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福建省食用菌加工专业分中心科研”项目的合作。项目的研究开发目标和任务是:
1、采用水分活性度控制法,综合控制含水量和含糖、盐指标,优选参数和配方,加工不同风味的2-3种即食食用菌产品;
2、食用菌活性物质提取,研发通过生物提取技术酶解和离子法相结合的香菇多糖提取技新工艺,分离获得食用菌活性多糖;
3、食用菌基地安全栽培,建立食用菌安全生产体系,包括菌种、生产设备、堆肥方法、生产环境等质量控制体系,解决由于原料、环境和栽培过程造成的食用菌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和产品质量问题,为食用菌加工质量提供保证。该成果已成果投入生产加工。
福建农林大学“优质笋制品加工产业化开发科研”项目的合作,项目的研发开发目标和任务是:在笋制品干制过程中,改变不断吸入鲜新空气,排除 高温废气的传统模式,以定量气体进行成分调节,降低氧气量,在节约能耗的同时,以物理方法取代化学方法抑制氧气和褐变,提高制品质量。通过对笋制品中水分活性影响因素的分析,通过对水分活性的最优控制来实现对即食笋和玉兰片工艺优选,在保证优质期的同时适度提高含水量,合作项目也已处于成果转化阶段。
与省农业区划研究所的“蜂斗菜留种扩繁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合作项目入选作为福建省“星火科技项目”,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掌叶蜂斗菜的相关技术研究,仅限于栽培技术和提取物药理功效等方面,留种扩繁技术研究未见报道,因此该项目研究将填补国内外空白。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开展掌叶蜂斗菜留种技术研究,并首次提出掌叶蜂斗菜的最佳留种技术,也是在国内首次开展掌叶蜂斗菜扩繁技术研究,并首次提出掌叶蜂斗菜种苗室内控温扩繁技术。通过种苗室内控温扩繁技术,解决长期制约掌叶蜂斗菜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实现定时定量稳定供苗,为扩大掌叶蜂斗菜种植面积,满足企业订单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目前亚达集团的国外订单需求量,需扩大种植面积2500亩。预计年新增产量5000吨,年新增产值5000万元,农民纯收入年增长500万元,出口创汇年增320万美元,企业利润年增700万元。种苗室内控温扩繁技术,将为农民提供质量较高且方便快捷的种苗来源,可有效提高单产水平,节约育苗时间,减轻农民劳动负荷。与常规种植相比,预计单产水平提高3-5%,出苗率提高10%以上,每亩降低劳动力成本20%以上。有利于发展冬季农业,增加农民就业,并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其他的多项科研项目如水果甜玉米种植加工技术、笋壳综合开发利用、柿子叶保鲜加工技术、水煮山野菜加工工艺、国内销售产品开发、生姜加工工艺等科
研项目己通过试验、试产并投入批量生产,2013年新产品销售收入15000多万元,创税近百万元。为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内销售产品开发科研项目从2007年立项,现己成功开发出“笋系列产品”:酸菜笋丝、美味笋片、海带笋丝等产品,产品销往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为公司实现做大做强国内销售的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司已获授权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包括食品脱毛机、高效食品脱毛机、减震真空包装机、带销固定的高温杀菌炉、高效率高温杀菌炉、装设山露的罐箱、高温杀菌炉、能清理铁质的食品脱毛机、高密封的罐箱、食品选别台等10项,生产工艺的改进与应用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品质,“亚达1号蜂斗菜品种认定”获得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认定,高PH值保鲜笋加工工艺进入专利受理阶段,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良好反响,也得到了更广泛的重视。
四、发展目标规划
1、继续健全的相关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激发了科技攻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所有专业技术人员以个人业绩为参数予以定位,确定其待遇,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对成绩突出、工作优异的员工予以重奖,使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2、加大力度引进有关科技专家、教授,提高待遇,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中心各方面综合能力,为做好产品开发研究,技术项目改进,推动公司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后盾,公司计划至2016年专职研发人员增加到40人,外聘专家20人,具有高、中级职称的26人。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性,使企业由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发生战略性转变,集团计划投入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将逐年得到提高,公司还力争在近两年中实现新产品(工艺、服务)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 30%。下一步重点一是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吸收新技术、新成果,积极开发适销对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促使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继续实施名牌战略。二是要继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篇:亚玻公司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
目录
一、淮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
1、企业基本情况
2、企业技术中心的基本情况
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
1、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
2、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明细
3、新产品销售和利润
三、附件及证明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2、企业财务报告
3、技术中心高级专家及外部专家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
一、公司基本情况
1、企业经营管理基本情况
江苏亚玻新材料有限公司是由浙江美妙科技有限公司、服务到家快捷酒店联合投资一家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创新新型企业。公司注册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 元。现有总资产 万元,资产负责率 %,银行信用等级,2013年销售 万元,实现税利 万元,其中利润 万元。公司占地面积 万平方米,职工 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人,目前公司已形成年产md-01、md-02、md-03、md-05人体健康秤100万台,md-06、md-08厨房秤300万台、普通中空玻璃50万平米、low-e中空玻璃40万平米生产能力。公司开发主导产品人体健康秤、厨房秤等十多个品种,产品属于高科技新品,生产工艺、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年产销量均居国内前茅,产品质量达到国外同类先进或领先水平。
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宗旨,并逐步优化公司的产品体系。先后与 大学、大学、大学、大学、多家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同时注重引进、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建立起高素质的科研开发队伍,公司每年从产品销售收入提取不少于3%的经费用于研究开发,并建立了产品开发的信息网络,聘请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教授担任公司顾问,为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引进、开发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同时与省内外全国性学术机构、行业主管部门挂钩,收集行业和新产品信息,使企业能灵敏地捕捉到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产品的结构,走在同行业的前列。
2、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江苏亚玻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规模较大的人体健康秤、厨房秤生产企业之一。其行业地位优势明显,特别是企业技术中心在新产品的开发,新工艺改造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目前公司所生产的各个产品均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每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在 以上,打造出一个全省最大人体健康秤、厨房秤系列产品生产企业,经过多年技术改进,各产品单耗及质量均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提高行业生产水平,取得了可观经济和社会效益。公司技术水平目前处于国内领先,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同时公司以优质和完善的售后服务获得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赞誉,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创汇作出贡献。
3、企业在本产业领域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和竞争能力。
随着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赋予了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主体地位,承担起促进行业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在更加深入、更具活力的改革开放体制环境下,企业技术中心是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带来的必然产物作用,公司领导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工作,深刻理解和认识到技术创新对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把技术业的技术创新工作,作为公司的长远发展的目标,制定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规划,成立了以总经理为主任委员的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下设技术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对技术创新工作的投入,提高技术创新人员待遇,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不断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制定了企业技术中心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并把技术中心经费支出纳入财务预算且逐年有增,以满足技术开发工作的需要。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技术中心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公司人才培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培养造就了一支优秀的科技队伍,依托公司和地方,创新思维,实现超越;努力拓展员工培训渠道,积极探索实践员工培训形式;支持走岗位成才之路,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人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方针,积极开展各类培训班,加大资质培训力度,努力搭建资质建设平台。
公司是专业从事人体健康秤、厨房秤的生产企业。公司本着以创新开发型电子秤、发展高技术含量电子秤为重点,实施以核心产品为依托的资本扩张战略,建成以人体健康秤、厨房秤为主要核心业务、以low-e中空玻璃为辅助产业。2013年公司开发的新型工艺新产品项目,年产人体健康秤100万台、厨房秤300万台,项目投入生产,产品畅销国内外,深受国内外客户的欢迎。
2013年企业技术中心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技术中心主持开发的新产品:md-01、md-02、md-03、md-05人体健康秤,md-06、md-08厨房秤、low-e中空玻璃产品,均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为公司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13年技术创新为公司增加收入 万元,利润 万元。另外我们还和 大学、大学、大学、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借助高校得天独厚的科研条件为公司更好的服务。
二、企业技术中心的基本情况
1、企业技术中心的发展规划及近中期目标
公司技术中心成立于2011年12月,成立了技术中心领导小组,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确立了技术中心工作章程,明确了技术中心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制定了完备的相关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的有关要求开展技术工作,明确了公司技术中心的近期及中长期工作目标,发展规划,确保企业技术中心健康快速发展,公司每年按销售收入不少于3%提取递增研发经费,保证科技人员的活动经费及购置仪器设备所需资金,不断培养长大高素质高技术高水平科研人才,增添科研仪器设备,并多方面聘请技术、信息、行业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教授担任公司顾问,为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引进、开发进行指导和技术咨询。每年主持开发的新产品不少于8项。
近期目标:2014年争取通过淮安市企业技术中心认证。中期目标:2016年争取通过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认证。
2、目前企业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包括各项制度建立、组织建设、研发经费的保障、激励机制、创新环境、产学研合作
(一)、目前企业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
(二)、技术中心各项制度建立及组织建设公司技术中心采用项目负责制,由公司总经理负责技术中心的建设和进行技术创新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建立鼓励竞争的激励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的原则,鼓励加强与科研所及社会科技力量的多种形式的合作。形成了从新产品市场开发、新产品开发、生产工艺研究、工程设备放大、工程流程设计、市场营销开拓及技术服务的比较完善的研发体系;加强技术中心管理,正确合理使用科技经费,实行专款专用,独立核算,保证科技人员的活动经费及购置仪器设备所需资金。
(三)研发经费的保障
研发经费主要来源公司每年按销售收入不少于3%提取,另外争取国家省、市、县等各级政府部门的科技拨款。
(四)激励机制
(1)公司每年按销售收入不少于的3%提取技术创新奖金,设立创新基金,在年底开员工大会,进行发创新奖金。(2)凡得到创新奖金的员工,增加员工基本工资待遇。(3)公司在提拔中层领导时,将优先考虑,并进行进修学习。(4)在公司宣传窗进行表彰宣传。
(五)创新环境
(1)在技术中心添加先进的仪器设备,及相关的书籍资料。(2)聘请技术、信息、行业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教授担任公司顾问,为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引进、开发进行指导和技术咨询。
(六)产学研合作
公司与 大学,大学、大学,大学、大学等多家知名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科研生产联合体。同时注重引进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建立起高素质的科研开发队伍。同时与省内外全国性学术机构、行业主管部门挂钩,收集行业和新产品信息。
本公司建立技术中心,水、电、汽均可利用原生产基础设施。中试、小试部分原材料与生产所用原材料相同,可以通用,企业基础设施条件良好。
3、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开发及试验的基本条件
(一)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开发
技术中心成立之初就加盟了大批业界专家和精英,技术实力强大,中心人员中最低学历为中专以上,其中具备本科学历 人,大专学历 多人,部门领导和顾问均为业界专家。
公司技术中心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最典型的就是和上 大学,大学、大学联合创办高新技术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电子秤系列产品,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寻找新的增长点打下基础。
(二)试验的基础条件
建立技术中心的功能主要是将科技成果通过小试、中试放大,尽快地形成工业化生产,转化为生产力,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公司的技术中心开发条件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
技术中心总投资达 多万元,其中包括拥有研究开发用仪器设备,检测设备 多台套。图书室拥有 万元的科研项目图书。下表是技术中心主要仪器、设备清单
主要仪器、设备表:
4、企业技术中心的研究开发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原创性创新、自主开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产学研合作、企业间技术合作等 公司依照“企业生存靠市场,市场开拓靠产品,产品开发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的办厂宗旨,注重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上做文章。首先是加强了市场开拓,大胆吸收先进的市场经营理念,公司以生产经营电子秤系列产品为主。二是继续加快新产品开发的进程,围绕公司以生产高科技电子秤系列产品为主的特点,通过对产品工艺技术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先后与大学、大学、大学、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同时注重引进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建立起高素质的科研开发队伍。公司每年从产品销售收入中提取不少于3%的经费用于研究开发,并建立了产品开发的信息网络,聘请技术、信息、行业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教授担任公司顾问,为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引进、开发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同时与省内全国性学术机构、行业主管部门挂钩,收集行业和新产品信息,使企业能灵敏地捕捉到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走在同行业的前列。
5、企业技术中心信息化建设。
企业技术中心信息化建设是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其建设水平是企业整体办公自动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为加强这一方面的管理,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公司成立了企业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技术中心信息化建设管理办公室作为日常办公机构,具体的工作任务是: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信息化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中心的各种信息的技术标准;推进企业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整合;负责企业内部网、数据交换中心、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更新、维护,不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信息化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化应用技能。为保证装置的正常、安全、高效运行,大部分生产装置和部分辅助设施采用集散控制系统进行控制。
6、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带头人及创新团队的情况,以及人才培养情况。
技术中心拥有职工总数 人,其中:高级工程师以上 人,工程师 人,专业技术人员 人,管理人员 人。
中心负责人: 张红星 江苏亚玻公司总经理,从事电子秤系列工程研开发工作多年。
公司已形成了以产品开发、工艺技术应用、生产装备改造等方面以老带新的技术队伍,在技术中心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公司将进一步大力引进和培养技术人才,满足技术中心开发项目的需要。每年聘请技术、信息、行业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教授进行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同时以各种主式大力引进科技人才
7、企业技术中心近三年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及其经济效益近年技术中心引进了大批高水平技术专业人才,同时积极开展与相关高校及技术交流与合作,公司现有名产品的技术改进革新为自主研发;同时公司即将投产的光人体健康md系列产品其技术水平也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技术中心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保障;由于我公司各产品处于同行业龙头地位,从成立技术中心开始公司开始先后与 大学、大学、大学、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制止定与公司相关产品的质量标准的相关工作,同时制备标准样品供同行业使用。
江苏亚玻新材料有限公司 2014年1月
县、区经贸局或相关主管部门的推荐意见 淮安市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数据表
企业负责人签字: 企业盖章:
县(区)经信委或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18 19 20
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评分表 21 22 23
第三篇:福建亚达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变更经营范围的申请
福建亚达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变更经营范围的申请
松溪县外经贸局:
随着亚达集团业务的拓展、经营品种增加,需要变更原先的经营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对2010年4月13日《公司章程》进行修改,具体修订内容如下:
《公司章程》原第七条:“经营范围:清水笋、罐头、香菇、玉米、生姜、山野生蔬菜及水煮蔬菜系列加工;林木(珍贵林木及林业部门规定需前置审批的除外)种植;果蔬、山茶油、茶叶种植、采集;食用菌加工。”需增加一项“黄粿销售”,修改为:
第七条:“经营范围:清水笋、罐头、香菇、玉米、生姜、山野生蔬菜及水煮蔬菜系列加工;林木(珍贵林木及林业部门规定需前置审批的除外)种植;果蔬、山茶油、茶叶种植、采集;食用菌加工;黄粿销售。”
福建亚达集团有限公司
2013年3月25日
第四篇:福建亚达集团2014年端午放假通知
福建亚达集团有限公司
YADA总字(2014)第11号
关于2014年端午节放假的通知 集团各部门、所属各公司: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通知》,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经集团领导研究决定,现将集团2014年端午节放假安排如下:
一、放假时间为三天,与周末连休,2014年5月31日、6月1日(周日正常休息)、6月2日放假。
二、各部门、各子公司在放假前请进行安全自检,不用的设备切断电源,重要物品妥善保管,注意防火防盗。
三、请各部门提前、妥善安排好相关工作事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祝全体员工度过一个平安愉快的假期!
福建亚达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5月29日
第五篇: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
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
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西药制剂生产企业。公司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现有职工800余名。2002年,公司设立了“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负责公司的创新体系建设、新品研发、工艺革新、设备选购和技术人才培训等工作,先后研发出了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氢溴酸右美沙芬注射液等省高新技术产品5个,企业在2005年获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09年技术中心的科研成果——盐酸伊托必利胶囊的研发及产业化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盐酸阿比多尔颗粒获省名牌产品称号,2010年氯雷伪麻缓释胶囊获省名牌产品称号,同年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江苏省抗流感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7月,公司被淮安市人民政府评选为创新发展先进企业。
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围绕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初制定的目标开展工作,不断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淮安市第四批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中获得通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规划的实施情况
1、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规划的制定企业技术中心根据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结合国家宏观产业调整、医疗保障体制的实施、区域市场形势的变化等客观因素,科学合理制定出的技术创新规划。针对国家新版GMP即将实施,西药生产企业即将开展新一轮重组,普药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的现状,企业技术中心制定了2010企业创新计划:①在完成“江苏省江苏涟水医药科技产业园”一期工程的前提下,加快二期工程的建设进程,并充分利用产业园的装备、人才优势,积极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改进等科研活动;②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新产品2-5个。③积极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④加强技术开发备案和知识产权保护,争取申报发明专利1—2项,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备案2项以上,科技成果成果申报4项;⑤积极开展重大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和信息化项目。
2、企业创新规划的实施情况为了确保创新规划的顺利实施,公司出台了《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办法》,对组织设置、管理模式、投入保障、人才培养、激励措施一一进行了规范,近年来企业先后投入3000多元,用于技术中心科技经费的支出。技术中心现拥有日本岛津产高效液相、气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智能型抑菌圈自动测定仪等先进的检测手段,技术中心与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药物研究所、江苏吴中苏药医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科研单位形成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进行新产品研发。同时技术中心还十分注重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引进,招聘了5名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药学专业人才,并先后选派20多人去中国药科大学进行进修。技术中心与全国著名药物研究专家,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荣久先生紧密合作,历时三年成功开发的国家二类新型抗感冒药盐酸阿比多尔颗粒剂,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流行病研究所等科研单位鉴定,对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有独特疗效,并对高致病禽流感病毒、SARS病毒、乙肝病毒等均有杀灭作用,该产品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1、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情况有效的创新管理体系是提升和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结合企业的实际,围绕提高工作效率,快出研究成果的总体要求,采取扁平化矩阵式管理模式,以保证各类研发活动和质量改进活动快速、高效地开展。技术中心与相关部门之间保持紧密联系,以保证产品研发和质量改进需求准确传递,并使成果尽快得到工业化应用。对于研发和质量改进项目采取任务制和项目责任制,每个研究人员都有短期和长期研究项目。采用矩阵式的研究体系,即项目组成员来自不同的条线,同时项目组还负责研究成果在公司内尽快实现工业化应用。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企业技术中心研究人员项目完成情况和个人能力、品行等各方面综合考评,与晋升、提级、物质奖励相挂钩,极大的调动了研究人员早出成果、多出成果的积极性。
2、技术中心组织建设情况江苏涟水制药技术中心成立于2002年,聘请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家中药GCP中心及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李明权博士担任高级顾问公司质量总监担任主任,下设新品研发、注册申报、检验分析、生产工艺、后勤保障等5个工作组。从生产、质量、设动、物控、技术等部门选配近20人组成了企业中心,并根据项目需要,及时抽调或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充实到技术中心队伍中来。
目前,技术中心各类研发人员有近40人,其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15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20人,外聘专家3人。中心在产品研发、管理革新、技术改造、工业自动化、节能减排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核心专有技术,为企业自身以及行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3、技术中心创新体制建设(1)研发队伍建设人才战略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公司十分重视科技队伍的建设,公司良好的发展前景及所提供的优惠待遇,吸引了各大高校院所的技术人才来企业就职。公司执行副总裁游心涛是华西医科大学药物分析硕士,中国药科大学药讲师,高级工程师。曾任四川省抗生素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华西医科大学讲师,负责公司的生产,研发,质量控制,制度审核和具体的运营公司技术中心在研发队伍的建设中,主要做到如下方面:
①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坚持“任人唯贤”“优胜劣汰”的用人原则,确保德才兼备、专业水平突出的人才被选拔到一定岗位进行培养。选用一批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把他们培养成在专业上能够独挡一面的核心骨干,同时影响和带动其它员工,促进共同进步和提高。创造一个合理、公平的工作环境,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增强人才梯队建设构建研发人员梯队,形成一个老、中、青相结合的具有较强技术开发能力的研发团队。加强年轻人才的培养力度。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为能力素质的培训开发、实际工作中的技术指导、在工作任务中赋予一定的权限体验、锻炼等方式。围绕岗位要求、专业领域培养、提升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等核心能力素质,不断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能力。(2)人才激励为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的科技创新热情,加速科技创新成果的产生,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技术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公司制订了《新品研发及技术创新管理办法》,明确新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使新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从项目立项、经费预算、执行和推进、验收到项目科研成果的评审,责、权、利一一挂钩。在科技人才的待遇上公司实行倾斜政策,科技人员的奖金分配系数比同类进厂人员提高30%;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按工作业绩分档实施学历津贴;对被评为内部技术职称的科技人才每月发放职称津贴;对有突出成绩的科技人员奖励住房,较好调动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安心本职,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公司每年还开展总结评比表彰活动,对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新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活动中成绩突出的个人进行推荐和奖励。(3)知识产权公司在制订创新战略规划时,即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和专利申报工作。近年来,公司在提高企业研发能力的同时,不断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先后出台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专利、管理制度》《技术合同管理制度》等。以争创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等活动为推手,积极参与高附加值产品的标准制订,牢固树立“涟药”品牌形象。目前公司已取得专利9项,有2项发明专利已被受理。(4)技术创新投入制度及执行情况公司一向重视科技技术创新的投入,每年年初都制订科技投入规划,约占销售收入的3。2010年投入约500万元,用于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的支出。科技经费由公司财务部门、技术中心共同管理,实行专款专用,重点用于技术中心的科技投入基础建设、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等方面。
4、合作创新情况多年来,公司与中国药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陕西中医学院等多家医药研发单位合作,建立“联合新药研发中心”,与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筛选中心建立了“联合药物实验室”目前拥有在研项目达10多项,创新项目近10项。为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推动制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公司同南京神州佳美药物研究有限公司、重庆市莱美药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并由我公司独家生产的“氯雷伪麻缓释胶囊Ⅱ”与同类药物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国内临床表明:本制剂稳定、安全、可靠。其药效迅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产品在国内属创,投产上市后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5、企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公司从2002年开始,先后引进了14条国内先进的洗烘灌封生产线,不仅使年产量达到15亿支,而且对生产过程实施了在线监控,有效地提升了产品质量。公司技术中心同时按照药品生产的产品检验和试验规范要求,配置日本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抑菌圈自动测定仪等先进的检测设备,具备了国家药典标准所规定指标的全项检测能力。
为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与国际药品标准接轨。2010年,公司将建设“江苏涟水医药科技产业园”作为企业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工程来推进。产业园征地总面积32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厂区总占地面积127亩,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水针剂25亿支、固体制剂实现年产片剂胶囊剂50亿片,(粒)颗粒剂1亿袋。工程全部投产后将实现年产50亿支水针剂的生产规模。涟水医药科技产业园建成后,将实现产能规模化、技术领先化、质量稳定化、产业完善化的目标,完全满足涟水制药高速发展的需要。
三、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情况
1、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效果公司技术中心重点研发的盐酸伊托必利胶囊是第三代促胃肠动力药,具有选择性高,中枢神经系统分布少、不经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代谢,药物相互作用少,安全性高等特点。本品与其他胃动力药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
①全胃肠道促动力作用:试验显示,伊托必利起效时间较西沙必利快;在促进肠动力方面,其作用也优于西沙必利。临床研究显示,盐酸伊托必利为全胃肠道促动力作用,且作用显著,疗效较西沙必利好。
②副作用轻微:与现有胃动力药相比,无椎体外系副作用,主要副作用为腹泻、头痛、腹痛及泌乳素分泌增加,这些症状在停药后均迅速消失。经临床试用和患者使用,从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显示了本药具有良好的疗效。目前该药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居领先水平,本项目已实现产业化,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研发项目中的氢溴酸右美沙芬,为非成瘾性中枢性镇咳药,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起作用。本品皮下或肌内注射后吸收迅速,镇咳作用平均起效时间为30分钟,本品在体内有三个代谢产物,血浆中3-甲氧吗啡烷的浓度最高,是主要活性成分。用14C标记的氢溴酸右美沙芬给健康成年男子口服后的血药浓度4h达高峰,8h后减半。
产品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咽喉炎、鼻窦炎等)、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结核等引起的咳嗽症状的控制,也可用于胸膜腔穿刺术、支气管造影术及支气管镜检查时引起的咳嗽的治疗。尤其适用于干咳及手术后无法进食的咳嗽患者。具有良好的价格竟争优势。目前本品只有我公司独家生产。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极大地丰富了涟药产品品种,进一步提高公司在高附加值产品领域的竞争能力。
2、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情况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不断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工艺装备和技术,并大力自主研发,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技术。中心针对项目产品“0.1g盐酸阿相比多尔颗粒”在粒度、服用顺应性、释放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和片剂与胶囊剂在服用口感和药物吸收方面的问题,解决了制粒的混合效果、颗粒的粒度与流动性、衣膜附着与均匀、主药含量,以及生产设备的效率等问题,实现了阿比多尔颗粒的批量生产和销售。其研发关键技术如下:①采用湿法制粒工艺;②采用独创颗粒包衣技术;③改进制粒辅料粘合剂配方;④改进高速混合制粒机关键部件材料与结构。
项目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申请号:200710022787.1,200810023376.9),知识产权归本公司所有。产品导入市场后累计产量约达到7000万袋,销售收入约5460万元,利润约1365万元;近期目标年产量达到1亿袋,销售额约达到7800万元,利润约达到1950万元市场占有率提升到15左右。新药阿比多尔颗粒对于防治流感和其它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有独特的治疗效果,对SARS病毒等有显著疗效,已被国家列入抗非典药物。由于本项目产品价格较国外产品适宜,易于广大老百姓接受,对提高我国医药制剂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有重要现实意义。
公司技术中心还针对公司水耗较高,废水排放不达标的情况,进行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公司原有的纯化水制备系统,是采用电渗析和树脂交换柱的处理工艺,这种工艺在当时情况下,也能满足生产要求,但是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树脂交换柱中树脂的再生需要耗用大量的酸碱,原有的设备老化,每隔2-3天就要再生一次,排放的含酸碱的废水浓度较高,使得厂内排入盐河的废水超标,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公司对纯化水系统进行改造,同时对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技术改造,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二级反渗透处理工艺、注射用水制备装置、污水处理装置(SBR),实现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反渗透技术是当今最先进、最节能、最有效的分离技术之一。它用足够大的压力把溶液中的溶剂(通常指水)通过反渗透膜分离出来,因和自然渗透方向相反,故称反渗透。根据各种不同材料的逆透压,就可以用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法达到分离、提取、钝化和浓缩的目的。反渗透系统由预处理装置、反渗透装置和后处理装置三部分组成,预处理确保反渗透装置能长期稳定运行,后处理保证处理对象达到最终产水水质标准。2010年公司以来,公司在原纯化水废水治理项目的基础上,又投资1670余万元,62新购了15条先进节能的洗烘灌封联动生产线、台5m3水浴式灭菌柜、条10T/h的全自动二级反渗透制水装置、2台6T/h六效蒸馏水机等,替换了部分落后耗能的设备。这些设备代表了国内药机行业的领先水平。公司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技术和经济力量,通过持续清洁生产改造,将原有的离子交换电渗析制取纯化水工艺改造成技术先进节能的反渗透工艺,实现年产纯化水15万吨,在不增加生产运行成本的情况下,与前年同期相比,每年节约用水近5万吨,年减少CODCr排放量3吨,SS排放量1.5吨,达到了发展清洁生产而带来的企业经济和社会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四、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情况目前,企业技术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依托公司已部署的网络平台,主要从硬件建设、网络建设、安全及制度保障等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完善。
公司与淮安市晨星金蝶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ERP信息化管理系统;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涟水分公司签订“视训365”网络与平台服务协议,通过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企业自主培训体系,不断提高企业经营人员管理人员素质,强化质量意识,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目前公司已实现了产品经、销、存流程化、无纸化办公及远程控制等。
公司在2011年3月前加入了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网,公司药品出厂前,在上市产品最小销售包装上加印贴统一标识的药品电子监管码,对生产药物进行全品种电子监管,贯彻落实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践行科学监管理念、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重要举措,利用现代化手段转变监管方式、全面提高了产品监管效能。公司所有产品从生产出厂、流通、运输、储存直至配送给医疗机构的全过程在药品监管部门的监控之下。实时查询每一盒、每一箱、每一批重点药品生产、经营、库存以及流向情况,遇有问题时可以迅速追溯和召回,并起到信息预警作用,便于终端移动执法。药品监管和稽查人员可以通过移动执法系统,通过上网或通过手机便利地在现场适时稽查。监管网对产品的生产源头、流通消费的全程闭环信息采集,具备了和质检、工商、商务、药监等各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和流程联动的技术功能,为实现对产品的质量追溯、责任追究、问题召回和执法打假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支撑。通过监管网,企业和经销商可以迅速了解产品市场情况,保护知识产权,实现品牌推广,掌握物流信息;消费者可以借助短信、电话、网络以及终端设施等形式查询产品真实性和质量信息;监管执法部门可以及时掌握有关产品假冒违法的信息并迅速采取执法行动,对质量问题进行流程追溯和责任追究,对问题和缺陷产品进行及时准确的召回管理,将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很好地结合起来,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监管部门严格监控药品从生产出厂、流通、运输、储存直到药品消费的全过程实时查询每一盒、每一箱、每一批药品的生产、库存、销售及物流配送具体流向等情况,遇到问题药品时,能迅速追溯问题药品批次、数量、所在地、在线生产数量、尚余库存量等,最大限度的降低召回成本。
五、其他有特色的工作情况。
公司通过有效地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导入卓越绩效模式,规范并持续改进,不断地提升管理水平。公司于1998年在行业内率先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使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同时投资60万元,引进了金蝶K/3成长版12.0管理软件,以金蝶K/3为成长依托,构筑统一的基础平台,通过ERP系统来强化企业的各项基础管理,借助ERP系统的规范流程和科学工具,堵塞管理漏洞,确保产品质量在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并可追溯。牢固的质量管理理念与先进的质量管理手段使公司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基于良好的产品质量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2010年公司在涟水县经济开发区征地320亩,投资3.5亿元,按照国家药品与食品监督管理局2010版GMP标准要求,兴建“江苏涟水医药科技产业园”,使产品质量一举达到欧盟标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市场竟争力,工程将于2012年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