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的法律纠纷防范(5篇)

时间:2019-05-13 04:3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旅游消费的法律纠纷防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旅游消费的法律纠纷防范》。

第一篇:旅游消费的法律纠纷防范

宁夏君元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合伙人律师任立华

旅游消费的法律纠纷防范

(刊发于中卫日报法制版2010.12.09)

案情速递:

林某和王女士8月份新婚后,决定在8月底去四川九寨沟进行蜜月旅行。为了方便出行,他们到当地旅行社报名,随团出游。但是,旅行中途,旅行社因为组团人数未达到预期人数,临时调整了路线和运输方式,将原本的单飞双卧游,变成了汽车游。为此,林某夫妇蜜月旅行的实际旅游时间被大大压缩,二人非常生气,在找到当地消协投诉时却被告知因没有合同,无法确定旅行方式,所以旅行社的违约事实无法认定。

律师建议:

根据我国有关法规规定,旅行社安排旅游者旅游时,应当与旅游者订立书面旅游合同。合同对旅游内容、费用、退团、合同变更以及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都有明确规定。旅游者应对合同的条款仔细阅读,对于一些容易引发纠纷的事项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如:购物的地点和次数;住宿、交通工具的标准,餐饮的次数和标准等等。合同、发票或收据都是重要证据。游客在交纳费用后,应要求旅行社开具发票,并妥善保存。一旦发生纠纷,可作为凭证。旅游价格并非越低越好。报名签约时应明白团费价格构成,自费旅游项目的内容和价格应在合同中明示。旅行社和导游都不得强迫旅游者购物,购物活动(包括地点和次数)应在合同中明示,行程计划安排之外的购物活动,旅

游者有权拒绝参加。

需要提醒消费者,在旅游途中出现服务质量问题,可与旅行社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在完成行程后到出游报名所在地的市、区(县)旅游质监部门投诉。旅游质监部门经调查核实后,根据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投诉时效为90天。旅游者也可以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篇:购买集资房的法律纠纷防范

宁夏君元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合伙人律师任立华

购买集资房的法律纠纷防范

(刊发于中卫日报法制版 2010.12.15)

案例速递:

宁夏某集团公司为员工解决住房问题,自行购地建房,作为对本部门职工的一种福利。但是,该集团公司的单位职工在楼房未盖成前就已将集资房指标和集资房对外进行转让,并与买受人签署所谓的《房屋转让协议书》。但是,没想到由于该集资房的土地因土地、房屋等证件长期不能办理,致使中途停工,建房逾期太长,购房人便起诉要求退款。

律师建议:

购买此类房屋要注意,只有产权明晰的集资房方可上市出售和购买。根据1999年实施的《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管理暂行办法》等的相关规定可知,已取得合法产权证书,即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权证或房地产权证的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可依法进入二级市场交易。因此,判断集资房能否买卖的最直接也是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看该集资房是否具备合法的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

同时,集资房“指标”不能随意买卖。有些时候,买卖双方在取得房屋产权前所签的虽是《房屋转让协议》,但买卖的却是集资房“指标”,当然这并不是买卖双方在签订《房屋转让协议》时的初衷,买受人希望购买的是将来竣工验收的集资房,但因为单位建造集资房的目的在于解决本单位职工的住房问题,致使这种带有身份关系依附性的资格是无法通过合同来随意转让的。因此,若双方发生纠纷诉至法院,该纠纷就不是房屋所有权转让纠纷,而是集资建房资格转让协议纠纷。协议有可能会被以违反《合同法》第97条第一款第(一)项“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规定,而判定无效。这对买受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买受人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另外,在集资房买卖前还需注意以下问题:(1)集资房占有范围内的土地性质是国有土地或是集体所有的土地,该国有土地使用权是出让或是划拨取得。划拨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在转让时需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并补交土地出让金;(2)出让方是否享有完全产权,若是按房改政策购买部分产权的,须补足房价款过渡为全产权住房后方可交易;(3)集资房是否属于共有,出让是否征得了共有权人的书面同意;(4)集资房是否设置了抵押,转让是否已经抵押权人书面同意。

第三篇:法律纠纷防范方案

一、方案目的

1.减少法律发生的可能性,减少因此给公司带来的时间、财力和信誉损失。2.加强合同管理,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司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二、纠纷的类型

1.纠纷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劳资纠纷、工程质量纠纷、施工安全纠纷、工程款结算纠纷等。

2.纠纷按发生地分类,可分为公司内部纠纷、外部纠纷等。3.纠纷按与合同的关系分类,可分为合同内纠纷、一般法律纠纷等。

三、防范纠纷的责任单位和人员

法律纠纷的防范由法务部经理负责主持部署各项工作,各项目中的法务人员和其他经办人员负责参与防范措施的具体实施,财务部、技术部、工程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实施协助。

四、防范措施

(一)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

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养其防范纠纷的意识,使其了解和掌握正确化解小范围、较低程度的矛盾、争议的方法和流程。

(二)规范合同的条款内容为规范合同内容。防范合同纠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项目或合同应由专人负责到底,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遗漏。

2.签订合同时应确保合同条款清晰、明确、具体、全面,不存在歧义和有待确认的项次等。为了确保合同的全面、到位,合同条款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与项目执行相关的一般性条款,如标的物、数量、质量、期限、技术支持、价格、运输和交货方式等。

(2)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3)价格、日期等详细的计算方式等。(4)编制和签订合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

3.在透彻了解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双方不存在异议。4.对法律、法规及合同未提及的部分,双方应达成补充协议,以便对特定内容做出明确解释或规范。

5.项目经办人员应加强合同管理意识,严格按合同规定的办理,在必要时提出变更和索赔申请。(1)合同签订前发现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条款,应在签约时在相应条款中进行修正。(2)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确保所有行动均围绕合同约定进行。

(三)防微杜渐、化解矛盾

1.以相关的法律法规、签订的合同文本为依据,以公平、公正、合理、兼顾合同双方利益为原则,通过协商及时处理合同双方产生的摩擦,防止演化成为难以解决的纠纷、诉讼等。

2.理智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利用安抚与缓解冲突的技巧化解矛盾双方的抵制心态。3.以调查事情经过、收集证据、分析起因、先从管理者找原因、寻找相关管理规定为依据的逻辑顺序,对产生矛盾冲突的双方进行调解、疏导。

4.对能够确定责任的事故,在以大局为重、果断处理的同时,应适当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缓解利益方之间的冲突。

5.通过完善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确保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和良性发展,控制、减少由于制度存在漏洞带来的分歧等。

6.针对容易出现纠纷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对客观、公正、积极协商解决纠纷、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防碍工作秩序、引起纠纷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处罚等。

第四篇:论社区法律纠纷的特点及防范

论社区法律纠纷的特点及防范

内容提要:社区法律纠纷包括邻里纠纷、物业服务纠纷、社区管理纠纷等类型。其特点可概括为“小、多、繁、难、杂”五个字。防范社区法律纠纷的发生可采取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聘请“社区法律顾问”、开展法律宣传活动、提高人民调解员耐心细心热心的素质、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整合集聚社区内的法律人才资源等措施。关键词:社区 法律纠纷 防范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建设和谐社区。笔者在义务担任几个社区法律顾问期间深深体会到社区法律纠纷必须通过多渠道防范。

一、社区法律纠纷的类型及特点

社区法律纠纷大约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邻里纠纷。邻里纠纷处理不当容易激化,酿成恶性事件,影响公民的生产、生活,且易形成积怨,影响社会稳定。容易引发邻里纠纷的事件有:噪音扰民、乱扔垃圾(包括高空掷物)、车辆纠纷(包括小区停车、碰撞等)、相邻设施纠纷(包括空调滴水、楼层渗水等)、宠物扰民、邻里乱搭盖,等等。如不动产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堵塞一方所有的或使用的建筑物范围内历史形成的必经通道,致使他人无法正常通行、家居装修时的噪音、饲养宠物过程中的鸡鸣狗叫、夜半唱歌或弹琴,都会引发噪音侵权纠纷,空调安装位置不当,导致热气喷入邻居家中或是空调外机的滴水淌入他人屋内,也都会因影响他人正常的生活起居和休息权利而产生相邻权纠纷。2、物业服务纠纷。据中国人民大学一个社区管理的课题组,对北京70个居民小区的调查结果显示,业主与物业公司发生严重纠纷,占到他们调查总数的80%左右,这种高比例的情况,在上海和广州也极为突出。1[①]物业公司自身定位也不准确。很多物业公司不叫“物业服务公司”,而叫“物业管理公司”,“在很多社区,物业公司都摆出一副管理者的面孔,对居民们指手划脚,引起居民的不满。” 浏览芜湖市政府网市民心声专栏,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反映物业服务纠纷的帖子。3、社区管理纠纷。一是管理体制上的纠纷。当前,我国社区建设实行以民政部门为主的区、街、居三级管理体系,政府机关往往把社区居委会当成是政府的延伸。在制度惯例上,街道居委会具有社区公共管理的身份,但事实上,这些组织和居民不仅缺少利益相关,甚至还具有利益冲突。这些组织和居民之间不存在契约关系,就是说,它们和产权人利益无法运用选择性合约将其一致起来。居委会“准行政组织”的地位及其运作机制,难以适应居民自治意识增强、希望扩大基层民主的需要,难以发挥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为此,一些地方将原来的居委会改作社工办,以承担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另外再由居民民主选举居委会。这样,在管理体制上,一些社区是形成“四驾马车”共管的局面,即社工办、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共同对社区进行管理,但是他们职能交叉,分工不明确,有时也会引起纠纷。二是计划生育管理的纠纷,旧有的街道社区管理模式主要是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起作用,户口归属于街道的居民只能服从街道的管理,居民对于计划生育的管理不敢多言,而今,居委会对此已没有约束力,而上级政府机关仍然要将计划生育方面的工作任务压给居委会,居委会与居民常常为此发生纠纷。三是流动人口管理纠纷,新的住宅小区不断建立,形成各种新型社区关系,以往的街道社区模式已不适应这种新发展了。人们的流动性增大,对单位的依附性越来越小。这此流动人口对于社区管理往往不愿服从,由此也时而发生纠纷。四是盖章证明引起的纠纷。现在孩子上学、参加暑期实践什么的都要来社区盖个章,居民养宠物办犬证,要社区盖章,居民养鸽子,也要社区盖章。不盖章,居民有意见,盖章有时却需要承担责任。

当前社区法律纠纷的特点可用五个字概括:即:“小、多、繁、难、杂”。所谓“小”,是指社区法律纠纷绝大多数属于小的纠纷。如邻里纠纷,很多是小矛盾,属于“鸡毛蒜皮”的纠纷。所谓“多”,一是社区法律纠纷发生的多,二是纠纷涉及的人数多。从各地反映受理调处的纠纷来看,社区法律纠纷所涉及的范围在扩大,人数在上升。所谓“繁”,指社区法律纠纷的主体呈多元化。过去以单一的自然人之间的纠纷居多,而现在纠纷的主体不仅涉及到企业、团体,甚至涉及到行政机关。特别是一些群体性纠纷,当事人往往把单位的不满转移到对行政机关的对立上来,造成围堵机关大门的情况,影响正常的工作。所谓 “难”,是指纠纷的调处难度加大。纠纷调处难度加大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矛盾纠纷当事人对一般的劝说和教育不当一回事,而对一些非当事人的“顺耳”之言则不加分析地言听计从,更有人无事喜欢挑逗、帮倒忙,故意激化矛盾纠纷。二是诸多的实质性问题是基层难以解决的,往往需要上级机关出面协调。三是调处矛盾纠纷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因为处理一起矛盾纠纷往往会涉及到好几个单位的切身利益,如果得不到诸多单位的密切配合,调处工作将寸步难行,难以起到良好的调处效果。所谓“杂”,是指社区法律纠纷产生的原因复杂。社区法律纠纷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发展加快,管理力度加大,而少数居民的个人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与之不相适应,从而产生了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2)、某些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办事拖拉,不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而迫使居民群众采取过激行为,以求问题得到尽快解决。(3)人民调解的作用空间萎缩。严格意义上的人民调解是最符合社区本质的矛盾调处方式,对社区建设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如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能力、自助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但现实是人民调解的作用空间似乎有缩小的趋势。首先,居委会明显的行政色彩使人民调解的首要主体本身缺乏“空间”性质,即使在居委会改组为议事层和执行层之后,也未能有大的改变。就此而言,群众参与调解的意愿和机会都明显缺乏。其次,随着居住格局的改变,生活的私密性加强和交往频率的下降,使“熟人”的关系在社区中变得日渐稀少,邻里间相互联系趋于减弱,对别人私事的了解和兴趣都在减少,参与调解的意愿和接受调解的意愿都在下降。再次,道德在社会生活中作为规范的作用下降。人民调解许多时候都是以道德来要求纠纷当事人,即使在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但近年来,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有所下降,道德的约束力视为个人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人民调解呈现出向司法调解靠拢的趋势。最后,社区纠纷涉及利益的情况增多,涉及的金额增大,人民调解的协议缺乏强制性。1[②](4)依法调处社区纠纷时缺乏明细的法律依据。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出台一部调整社区法律关系的法律。社区纠纷调处的一个根本方向是依法治理,而法律要成为纷繁复杂的生活纠纷调处的依据,遇到矛盾时处理起来就相对容易见效,常常只需简单调解就可以解决。而缺乏法律规定或者规定不详细的,则调解难,调处也难,利益上很难定量。这种现象在小到养鸽扰邻,大到工地纠纷中都有存在。(5)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转型期大量社区矛盾都同利益分割或利益冲突有关,社区调处工作的部分内容就是对利益冲突作出个别的、微观的、局部的调整。问题是整个社会利益调整机制不完善而不断引发纠纷,社区调处不堪负担,且也难以完全化解。1[③](6)法律进社区工作受到制约。首先,物质和资金投入不足。一些社区普法教育和法律服务的硬件设施不齐全,法律工作的办公经费也严重不足。其次,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社区内缺乏法律人才而请律师,司法工作人员提供服务,而这些人员因工作繁忙,时间有限,不可能为社区法律工作进行超前的调查研究和提供经常化的法律服务,大量细致艰苦和经常化的工作只能靠社区内的法律人才来完成;另一方面社区内的一些法律专业人才,如法律专业的自学爱好者,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落榜人员等,他们经过自学,已获得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完全能胜任社区的一般法律工作,但这些人才却在被闲置和浪费。再次,宣传教育氛围不浓烈,方式方法单一。有些社区只是靠单一的板报宣传和一年只有一两次的法律咨询活动,这种条件下社区居民因得不到系统的法律知识和普法浓烈氛围的熏染而无法尽快提高法律素质。复次,超前性、针对不强。社区的法律工作主要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因此,超前调查研究必不可少。有些社区法律工作人员对本社区的家庭内分布之间,居民之间所存在的民事纠纷渊源及隐患不了解;对最近可能出现的容易引起家庭矛盾和民事纠纷的法律事实不掌握;对社区居民在社会民事、经济交往中实际法律需求不清楚,很难有针对地开展普法宣传和纠纷预防工作。1[④]第五,纠纷的内容复杂化。随着人们文化素质和法律水平的提高,无原则纠纷和无理取闹的现象少了,所产生的法律纠纷,绝大部分是趋向自我保护和维护自身权益的实质性问题,使法律纠纷由简单趋向复杂。

二、社区法律纠纷的防范措施

如何防范社区法律纠纷的发生呢?我们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是一个共同体,不管业主还是物业公司,都应该在社区里寻找共同体的感觉,这是社区文化最核心的东西。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社区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社区文化的受益者,社区文化的感召力、生命力最终取决于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1[⑤]因此社区文化活动在内容上,要充分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结合,做到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又广纳现代文明成果;既重视乡土文化又不排除外来文化;既有“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又有“下里巴人”的通俗文化。在形式上要提倡多样化,防止单一化。努力做到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环境美化、思想教育、科技普及、艺术培训、网络咨询等等包罗万有;歌舞音乐、说唱弹奏、琴棋书画、体育竞技等等形式多样。总之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为载体,以提高和升华居民群众的精神境界为目标,想群众之所想,应群众之所需,得群众之所盼,使社区文化得到居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参与。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增强居民的凝聚力,从而减少社区法律纠纷。

2、聘请“社区法律顾问”。“社区法律顾问”是受聘于社区居委会的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为社区居委会全体成员提供法律服务的法律执业人员。其职能包括“解答法律咨询,依法调处疑难民间纠纷,代理诉讼事务;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帮助基层进行民主法制建设”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单位人”,已有相当一部分变成了“社区人”。1[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涉及到个人权益保护方面的问题,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来加以解决,基层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也需要运用法律的手段来加以规范。社区可以制作“便民服务卡”,居民只要有难事,打一个电话,“社区法律顾问”就可上门,为其解决疑难问题。

3、开展法律宣传活动。一是设立法律图书室,保证了社区居民的学法需要。法律图书的来源可通过购买以及居民赠送等途径解决。二是建立法制宣传栏。通过宣传栏定期或不定期对居民群众急需了解的法律法规、国家政策进行宣传,把最新法律信息和知识及时送给居民,努力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培养居民的法律素质,使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学到法律知识。三是成立社区普法学校加强法治培训教育。社区人员复杂,要有针对性地在社区居民、青少年和流动人口中开展法制教育。可以在社区成立社区普法学校,加强社区居民的普法教育。重点宣传学习《宪法》、《刑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婚姻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残疾人保障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管理规定》以及其它与社区建设及居民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1[⑦]四是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可以通过举办“纳凉晚会”、猜灯谜、表演节目、以案说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法律;可以组织各支法律服务队伍与结对社区联合开展 “三个一”活动,即由社区法律工作者(或志愿者)帮助社区居民读一本法律书,听一次法制课,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自觉学法守法意识;可以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以增强了社区居民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可以在法律宣传“跟贴”上搞特色,社区法律服务站,在新形势下,寻求新途径,探索新方法,结合社区情况,利用社区资源如共青团、妇联、计划生育、民政、再就业等各个职能部门搞活动,法律宣传就“跟”上去,社区举办各种培训班,法律宣传就“贴”上去;1[⑧]还可以利用居民消夏活动,利用板报、宣传栏、晨练和晚上休闲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来占领社区阵地,使社区的每一个环境和空间体现出法律氛围。

4、提高人民调解员耐心、细心、热心的素质。在形形色色的民事纠纷中,面对各种想法的当事人,人民调解员必须耐心地听取当事人的自诉;必须细心地捕捉当事人在叙述过程中的重要事实及关键所在;必须具备热心为群众化解纠纷的精神。可采取以下几个办法:一是建立了入住人员登记册制度;二是建立居民调解需求登记簿制度;三是健全三级调解网络制度,保证信息畅通;四是公布调解热线电话;五是早、晚巡查谈心、上门访问和回访形成制度。

5、改革社区服务机制,强化社区服务功能。一是改革目前政府包办社区公共服务的模式。政府不应直接包揽社区公共服务,政府对社区公共服务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制定社区公共服务政策和规划,提供社区服务资金和设施资助,指导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制定公共服务标准和对社区公共服务的生产进行监督等。二是改变社区居委会直接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做法,交由第三方来提供,社区的工作重点要通过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建立适应居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要求的社区服务体系。三是建立社区服务资金筹集及运行机制。政府在社区福利性和公益性服务提供上要尽责,在社会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要加大政府投入,并通过各种途径动员社会捐助和海外资金支持。四是组建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立专业化服务、互助性服务和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社区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同时,可以结合网络化管理,提高社会化服务的内涵和外延,扶持社区缺口服务的民间中介组织,可以通过推进行业化管理,积极促成民间社团、基金会、民办公益性企业、服务类中介组织等四类民间中介组织发挥作用,让公民、公民性的社区组织以主体姿态、以自助自治的方式组织起来参与社区管理。1[⑨]

6、整合集聚社区内的法律人才资源。号召和动员社区内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热爱公益事业的在职和离退休的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公证员和大中专院校的法律专业教授、学生积极参与法律服务活动,把社区内具有法律专业的人才集聚起来,用义务奉献、精神鼓励和物资鼓励三结合的激励机制建立社区普法教育和法律服务的组织网络。建立一支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以社区为依托,为居民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发挥他们就近、人员情况熟悉的特点,适时开展法律咨询和服务,随时解决社区居民遇到的法律问题,用身边的人解决身边的事。注释:

1[①]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11日 1[②]智识:《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社区调处及其工作体系》,智识学术网2005-04-07 1[③] 智识:《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社区调处及其工作体系》,智识学术网2005-04-07 1[④]许如燕:《法律进社区的瓶颈》,厦门市思明区政府网2005-12-06 1[⑤]陈雪根:《新建社区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2005年1月1日中华工商时报 1[⑥]王美体 润文献 刘新福:《法律服务进社区 居民维权有人管》,青岛市市北区司法局网2003年2月13日

1[⑦] 《兴隆台区“法律进社区”工作情况汇报》,辽宁盘锦_依法治市网2006-3-10 1[⑧] 《搞好法律服务 构建和谐社区》,辽宁盘锦_依法治市网2006-3-10 1[⑨]杨婉:《构建和谐社区的思考 》,新华网福建频道2006-04-25

第五篇:法律纠纷管理制度

法律纠纷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集团公司及属下各经营公司诉讼、仲裁与非诉法律纠纷管理工作,使法律纠纷得到正确、及时处理,有效维护集团公司及属下各经营公司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法律纠纷系指因集团公司或其属下各经营公司经营或管理行为产生,以集团公司或其属下经营公司为一方当事人或第三人,通过管辖人民法院、仲裁机构裁判或通过当事人之间及中立第三方协商、和解、调解解决的纷争。公司所涉纠纷主要包括:民商事纠纷、劳动争议。

第三条 法律纠纷依照法律业务环节归口管理,法定代表人授权和具体被委托人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纠纷起因人或起因部门(单位)开展初始工作并逐级汇报的制度。

第四条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或其属下各经营公司。

第二章

法律纠纷的类型及解决途径

第五条 民商事纠纷发生于平等主体之间,一般因公司经营行为产生,具体可分为:合同纠纷(含公司与劳务外包服务单位的纠纷)、交通事故(含车厢内服务事故)纠纷、股权转让/并购纠纷、与企业经济活动相关的其他纠纷。可选择以下途径之一解决:

(一)当事人之间和解或中立第三方调解解决;民商事纠纷通过当事人之间和解或中立第三方调解解决的,应签订书面和解或调解协议;

(二)当事人之间事前明确约定了仲裁机构的,或纠纷发生后当事人之间达成仲裁书面协议的,应按约定提交仲裁;仲裁机构的选择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真实存在的;

(三)依照纠纷性质及管辖权限,提交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第六条 劳动争议发生于劳资双方之间,一般因劳动报酬、劳保、福利待遇问题或劳动关系异动产生。可采用以下途径解决:

(一)劳资(包括劳务外包服务单位)双方和解或由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工会)调解解决;劳动争议通过劳资双方和解或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工会)调解解决的,应签订书面和解或调解协议,但劳动争议和解或内部调解协议不具备强制执行性;

-及处理情况;

(九)根据纠纷性质及处理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及公司管理决策层提出法律建议。第九条 各经营公司办公室设专(兼)职法律业务管理员,法律业务管理员为各经营公司法律纠纷管理的事务机构和承办部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岗位职责开展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根据本制度及公司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范围内法律纠纷管理制度和机制;

(二)管理本单位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非重大疑难的交通/服务事故纠纷(包括车主为集团,实际用车方为本单位的事故类纠纷)、劳动争议及其他民商事纠纷,审查纠纷处理过程中的来往法律文件;受公司委托,代理诉讼、仲裁或其他维权活动;

(四)依照本制度及公司的授权,独立开展纠纷调查、处理工作;开展工作时,有权要求纠纷所涉单位和部门配合,并不受干涉;

(五)对管理范围内的案件进行登录、统计、整卷、归档;

(六)对上报集团处理的重大疑难纠纷处理工作提出处理建议并进行组织、协调和申报;

(七)说明纠纷处理需外聘律师或律师团队的理由,并对集团法律室选聘律师工作进行监督;

(八)每月向本单位管理决策层及集团法律室报送本月纠纷发生情况、处理情况;

(九)根据纠纷性质及处理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本单位管理决策层提出法律建议。第十条 集团法律室与各经营公司专(兼)职法律业务管理员之间属业务垂直管理关系,具体管理方法,由集团公司另行规定。集团法律室法务人员与各经营公司专(兼)职法律业务管理员统称为公司法务人员。

第十一条 纠纷起因部门(单位)发现公司的利益可能或正在受到损害,应当采取诉讼或其他维权方式来解决时,有责任向所在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反映有关情况,需要采取紧急处置措施的,部门、单位的负责人还应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部门、单位负责人应及时告知公司法务人员,并呈报公司领导。

在公司的经营、商务或其他活动中,被其他法人、组织或个人起诉或申请而被动参与(包括可能涉及)诉讼、仲裁的,当事人、有关负责人和所在部门、单位应及时向公司法务人员说明案情并提供全部材料,保证应诉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十二条 各单位负责人及案件起因人与起因部门负责人负有配合、协助公司法务人员

-诉或第三人)”及“各经营公司纠纷处理流程(被诉或第三人)”办理。

第二十四条 属于集团公司的法律事务,相应纠纷办理费用由集团公司承担;属于各经营公司的法律事务,相应办理费用由各经营公司承担。

第二十五条 纠纷起因部门(单位)为纠纷处理的经办责任人。经办责任人应当根据本制度规定的职责开展工作,准备纠纷相关的证明事实材料,填报相关表单,负责跟进纠纷处理的全部过程,配合纠纷处理工作。准备的材料主要包括:

(一)关于有关该纠纷事务的报告和公司领导的批示;

(二)当事各方主体情况资料(我方作为原告时,包括但不限于:各方主体营业执照/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对方当事人主要资产/财产情况说明);

(三)关于纠纷事项的证据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协议、书面函件、实物、数据电文、视听资料、鉴定结论)。

第二十六条 受指派或受委托承办纠纷处理事务的公司法务人员为承办责任人。承办责任人根据经办责任人提供的证明事实材料对纠纷事项初步分析后,对法律事务的有关事实进行全面调查、收集补充资料。承办责任人应将根据上述事实证据材料形成的初步分析意见及时反馈给经办责任人,并可要求经办责任人进一步说明情况、提供证据,同时应依据法律事务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调查。

第二十八条 承办责任人及聘用的专职律师对法律事务进行处理的同时,应就法律事务的事实和法律适用形成书面文件,如诉状、答辩状、代理词、法律意见书、报告等。

第三十条 承办责任人以及外聘律师代理诉讼或仲裁案件时,承办责任人应制作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领取营业执照复印件,在授权范围内从事代理诉讼活动,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案情,并负责向有关部门通报案件进展和办理情况。

第三十一条 承办责任人通过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申请法人授权委托,申请应注明纠纷基本情况、涉案标的额、申请代理权限范围及授权期间;申请授予和解、调解等特别权限的,还应当注明和解、调解的范围和理由。

第三十二条 在案件审结后,依据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或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承办责任人应继续作好执行阶段的工作,对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生效协议、裁决、判决时,经办责任人应及时向公司负责人汇报,由承办责任人不在法定申请执行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 对公司重大疑难案件,经办法律人员必须在两周内进行总结,提出书面结

-第四十条 责任追究的主要方式包括:行政处分、经济处罚、赔偿损失和承担刑事责任等。责任追究的其他方式包括: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内部待岗等。

给予行政处分的,可以同时处以经济处罚。不够行政处分的,可以单处经济处罚或者单独适用责任追究的其他方式。经济处罚与损失赔偿不应同时施用。

经济处罚标准为:根据情节轻重,每次罚款100-5000元;经济损失赔偿标准为:根据情节轻重,赔偿直接经济损失的1%-10%,但最低不得低于500元。

单处或者并处经济处罚的,除被处罚人能以现金一次性支付罚款的以外,应从其工资中扣除,但每次扣除总额不得超过被处罚人当月应发工资的20%。

第四十一条 相关责任人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须由相关责任人按过错大小承担损失赔偿责任。

损失赔偿采用支付赔偿金的方式进行。应承担赔偿责任的相关责任人除其能以现金一次性支付损失赔偿金或与公司达成其他约定的以外,公司在以自有资金承担赔偿金后,可以采用每月从该责任人的工资、奖金等收入中直接扣除一定数额的方式,使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每次扣除总额不得超过责任人当月应发工资的20%。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相关责任人未全部支付其赔偿金的,在解除或终止其与公司的劳动合同之前,未支付的赔偿金应与劳动合同解除时其个人帐户上的其他费用一起结算,未能支付的,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之前,就其应该承担的损失赔偿责任,与其签订赔偿协议书或由其本人提供合法的担保。

第四十二条 相关人员在诉讼与非诉讼工作中出现刑法规定情节,涉嫌构成犯罪的,由集团法律室配合,协调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责任追究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做出,并应当送交被追究责任当事人及其所在单位。

第四十四条 公司鼓励员工检举、举报和揭发违反本制度、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第四十五条 对查证属实的检举、举报和揭发,公司将根据涉案标的大小,对检举、举报和揭发人员给予精神奖励或相应的物质奖励。

第四十六条 对在法律纠纷管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或个人,公司给予表彰或奖励:

(一)发现重大缺陷,避免重大经济损失者;

(二)挽回重大经济损失者。

--8

下载旅游消费的法律纠纷防范(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旅游消费的法律纠纷防范(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法律纠纷

    1、学校法律纠纷的关注点有:学校招生中的法律纠纷;教师聘任中的法律纠纷;教学管理中的法律纠纷;学生教育中的法律纠纷;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纠纷。 2、我的身边发生的最多的是学......

    企业法律纠纷

    企业法律纠纷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双方当事人对事件或问题所发生的争执。法律纠纷是多种多样的,如产权纠纷、债务纠纷、商标纠纷,环境污染纠纷以及涉外经济纠纷等。 法律纠纷产生......

    电子商务消费防范论文

    只要是商务,就存在有风险。电子商务所依存的工具是计算机、互联网络、电子数据、各种繁多的认证等。它特殊的运行模式可以使欺诈行为人将其欺诈行为掩盖得天衣无缝,而被侵害者......

    浅谈汽车消费贷款风险防范

    浅谈汽车消费贷款风险防范 汽车消费贷款以其风险低、综合效益高、可持续发展的优点,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但在业务迅速膨胀的同时,不良贷款也在悄然增多,存在着......

    汽车消费信贷风险防范(大全)

    汽车消费信贷风险防范 摘要:汽车消费信贷以其风险低、综合效益高、可持续发展的优点,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然而在其高效益下也各种这样的信贷风险,例如,信用风险......

    大学生旅游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旅游情况调查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电子学号:140321209 姓名:程旭博学号:140321221 姓名:宋立冬 大学生旅游情况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 1999年9月,国务院发布《......

    低价旅游消费心理

    ◆核心提示 江苏到青岛三天自由行只需600元,省内青岛、威海两日游最低400元,面对这样超低价位的团费,你有没有心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旅游业日益成为拉动消费的支柱型产业......

    大学生旅游消费调研

    大学生旅游消费调研 班级:电商1002班组员:佟飞、郑丽晶、李伊桐、郭淑蓉、岳文晓、孟婷 一、目的: 调查大学生在校期间旅游消费情况,了解大学生旅游市场大的开发状况和存在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