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法律纠纷
企业法律纠纷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双方当事人对事件或问题所发生的争执。法律纠纷是多种多样的,如产权纠纷、债务纠纷、商标纠纷,环境污染纠纷以及涉外经济纠纷等。
法律纠纷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客观上的原因,义务的一方不能履行义务;另一种是由于当事人一方故意不按规定办事,当事人一方或双方都有履行不适当行为。
对于企业法律纠纷,需要及时解决,否则会影响生产,破坏经济秩序,不仅争议双方会受到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国家利益。
处理企业法律纠纷,必须懂得解决纠纷的渠道和方法,还要通晓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解决法律纠纷的渠道有四条:
1、协商解决。
2、调解解决。
3、仲裁解决。
4、诉讼解决。
协商解决
是指争议发生后,由双方当事人本着客观分析原因、正确对待自己和对方,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进行磋商,双方都做出一定的让步,在彼此都认为可以接受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
协商解决的好处是:毋需经过仲裁和司法诉讼程序,省去仲裁和诉讼的麻烦及费用,而且不伤和气,灵活性也较大,有利于双方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当事人双方遇到争议后,一般都愿先进行友好协商,宁愿做出一定的让步,分担一点损失,使争议得到友好解决,而不愿进行仲裁或到法院去进行诉讼。
调解解决 调解是另一种解决争端的常用方式。
调解是在第三者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用说服动员的方式,使双方当事人之间达到相互谅解而解决其纠纷的一种方法。调解有以下几种:
人民调解。指城乡群众性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所进行的民间一般民事纠纷和轻微刑事案件的调解。
行政执法机关的调解。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管理机关有一定调解合同纠纷的权力。
法院调解。指人民法院受理民事经济案件,在审理过程中所进行的调解。
在调解过程中,通过向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讲解宣传有关法律、法令、政策,促使当事人自愿协商,相互谅解达成协议。其协议内容都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政策,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调整必须贯彻自愿原则,调解是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得压制和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人员的意见,调解,只有双方当事人同意并就其纠纷的具体解决办法取得一致意见,才能成立。
仲裁解决
应该看到,通过调解解决纠纷是有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双方的要求相差甚远很难达成和解。比如,争议所涉及的金额巨大,双方都不做出太大的让步;或者一方故意毁约,根本没有协商解决问题的诚意;或者双方各执一端,相持不下,虽经反复调解,仍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等。遇到这些情况,就必须采取其他方式解决,仲裁就是其中的一种。
根据有关规定或者当事人之间的协议,由一定的机构以第三者的身份,对双方发生的争议,在事实上做出判断,在权利义务上做出裁决,称为仲裁。
诉讼解决
是指发生经济争议以后,当事人一方到法院去起诉,请法院来解决纠纷。
第二篇:法律纠纷管理制度
法律纠纷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集团公司及属下各经营公司诉讼、仲裁与非诉法律纠纷管理工作,使法律纠纷得到正确、及时处理,有效维护集团公司及属下各经营公司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法律纠纷系指因集团公司或其属下各经营公司经营或管理行为产生,以集团公司或其属下经营公司为一方当事人或第三人,通过管辖人民法院、仲裁机构裁判或通过当事人之间及中立第三方协商、和解、调解解决的纷争。公司所涉纠纷主要包括:民商事纠纷、劳动争议。
第三条 法律纠纷依照法律业务环节归口管理,法定代表人授权和具体被委托人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纠纷起因人或起因部门(单位)开展初始工作并逐级汇报的制度。
第四条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或其属下各经营公司。
第二章
法律纠纷的类型及解决途径
第五条 民商事纠纷发生于平等主体之间,一般因公司经营行为产生,具体可分为:合同纠纷(含公司与劳务外包服务单位的纠纷)、交通事故(含车厢内服务事故)纠纷、股权转让/并购纠纷、与企业经济活动相关的其他纠纷。可选择以下途径之一解决:
(一)当事人之间和解或中立第三方调解解决;民商事纠纷通过当事人之间和解或中立第三方调解解决的,应签订书面和解或调解协议;
(二)当事人之间事前明确约定了仲裁机构的,或纠纷发生后当事人之间达成仲裁书面协议的,应按约定提交仲裁;仲裁机构的选择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真实存在的;
(三)依照纠纷性质及管辖权限,提交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第六条 劳动争议发生于劳资双方之间,一般因劳动报酬、劳保、福利待遇问题或劳动关系异动产生。可采用以下途径解决:
(一)劳资(包括劳务外包服务单位)双方和解或由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工会)调解解决;劳动争议通过劳资双方和解或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工会)调解解决的,应签订书面和解或调解协议,但劳动争议和解或内部调解协议不具备强制执行性;
-及处理情况;
(九)根据纠纷性质及处理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及公司管理决策层提出法律建议。第九条 各经营公司办公室设专(兼)职法律业务管理员,法律业务管理员为各经营公司法律纠纷管理的事务机构和承办部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岗位职责开展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根据本制度及公司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范围内法律纠纷管理制度和机制;
(二)管理本单位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非重大疑难的交通/服务事故纠纷(包括车主为集团,实际用车方为本单位的事故类纠纷)、劳动争议及其他民商事纠纷,审查纠纷处理过程中的来往法律文件;受公司委托,代理诉讼、仲裁或其他维权活动;
(四)依照本制度及公司的授权,独立开展纠纷调查、处理工作;开展工作时,有权要求纠纷所涉单位和部门配合,并不受干涉;
(五)对管理范围内的案件进行登录、统计、整卷、归档;
(六)对上报集团处理的重大疑难纠纷处理工作提出处理建议并进行组织、协调和申报;
(七)说明纠纷处理需外聘律师或律师团队的理由,并对集团法律室选聘律师工作进行监督;
(八)每月向本单位管理决策层及集团法律室报送本月纠纷发生情况、处理情况;
(九)根据纠纷性质及处理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本单位管理决策层提出法律建议。第十条 集团法律室与各经营公司专(兼)职法律业务管理员之间属业务垂直管理关系,具体管理方法,由集团公司另行规定。集团法律室法务人员与各经营公司专(兼)职法律业务管理员统称为公司法务人员。
第十一条 纠纷起因部门(单位)发现公司的利益可能或正在受到损害,应当采取诉讼或其他维权方式来解决时,有责任向所在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反映有关情况,需要采取紧急处置措施的,部门、单位的负责人还应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部门、单位负责人应及时告知公司法务人员,并呈报公司领导。
在公司的经营、商务或其他活动中,被其他法人、组织或个人起诉或申请而被动参与(包括可能涉及)诉讼、仲裁的,当事人、有关负责人和所在部门、单位应及时向公司法务人员说明案情并提供全部材料,保证应诉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十二条 各单位负责人及案件起因人与起因部门负责人负有配合、协助公司法务人员
-诉或第三人)”及“各经营公司纠纷处理流程(被诉或第三人)”办理。
第二十四条 属于集团公司的法律事务,相应纠纷办理费用由集团公司承担;属于各经营公司的法律事务,相应办理费用由各经营公司承担。
第二十五条 纠纷起因部门(单位)为纠纷处理的经办责任人。经办责任人应当根据本制度规定的职责开展工作,准备纠纷相关的证明事实材料,填报相关表单,负责跟进纠纷处理的全部过程,配合纠纷处理工作。准备的材料主要包括:
(一)关于有关该纠纷事务的报告和公司领导的批示;
(二)当事各方主体情况资料(我方作为原告时,包括但不限于:各方主体营业执照/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对方当事人主要资产/财产情况说明);
(三)关于纠纷事项的证据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协议、书面函件、实物、数据电文、视听资料、鉴定结论)。
第二十六条 受指派或受委托承办纠纷处理事务的公司法务人员为承办责任人。承办责任人根据经办责任人提供的证明事实材料对纠纷事项初步分析后,对法律事务的有关事实进行全面调查、收集补充资料。承办责任人应将根据上述事实证据材料形成的初步分析意见及时反馈给经办责任人,并可要求经办责任人进一步说明情况、提供证据,同时应依据法律事务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调查。
第二十八条 承办责任人及聘用的专职律师对法律事务进行处理的同时,应就法律事务的事实和法律适用形成书面文件,如诉状、答辩状、代理词、法律意见书、报告等。
第三十条 承办责任人以及外聘律师代理诉讼或仲裁案件时,承办责任人应制作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领取营业执照复印件,在授权范围内从事代理诉讼活动,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案情,并负责向有关部门通报案件进展和办理情况。
第三十一条 承办责任人通过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申请法人授权委托,申请应注明纠纷基本情况、涉案标的额、申请代理权限范围及授权期间;申请授予和解、调解等特别权限的,还应当注明和解、调解的范围和理由。
第三十二条 在案件审结后,依据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或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承办责任人应继续作好执行阶段的工作,对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生效协议、裁决、判决时,经办责任人应及时向公司负责人汇报,由承办责任人不在法定申请执行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 对公司重大疑难案件,经办法律人员必须在两周内进行总结,提出书面结
-第四十条 责任追究的主要方式包括:行政处分、经济处罚、赔偿损失和承担刑事责任等。责任追究的其他方式包括: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内部待岗等。
给予行政处分的,可以同时处以经济处罚。不够行政处分的,可以单处经济处罚或者单独适用责任追究的其他方式。经济处罚与损失赔偿不应同时施用。
经济处罚标准为:根据情节轻重,每次罚款100-5000元;经济损失赔偿标准为:根据情节轻重,赔偿直接经济损失的1%-10%,但最低不得低于500元。
单处或者并处经济处罚的,除被处罚人能以现金一次性支付罚款的以外,应从其工资中扣除,但每次扣除总额不得超过被处罚人当月应发工资的20%。
第四十一条 相关责任人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须由相关责任人按过错大小承担损失赔偿责任。
损失赔偿采用支付赔偿金的方式进行。应承担赔偿责任的相关责任人除其能以现金一次性支付损失赔偿金或与公司达成其他约定的以外,公司在以自有资金承担赔偿金后,可以采用每月从该责任人的工资、奖金等收入中直接扣除一定数额的方式,使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每次扣除总额不得超过责任人当月应发工资的20%。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相关责任人未全部支付其赔偿金的,在解除或终止其与公司的劳动合同之前,未支付的赔偿金应与劳动合同解除时其个人帐户上的其他费用一起结算,未能支付的,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之前,就其应该承担的损失赔偿责任,与其签订赔偿协议书或由其本人提供合法的担保。
第四十二条 相关人员在诉讼与非诉讼工作中出现刑法规定情节,涉嫌构成犯罪的,由集团法律室配合,协调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责任追究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做出,并应当送交被追究责任当事人及其所在单位。
第四十四条 公司鼓励员工检举、举报和揭发违反本制度、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第四十五条 对查证属实的检举、举报和揭发,公司将根据涉案标的大小,对检举、举报和揭发人员给予精神奖励或相应的物质奖励。
第四十六条 对在法律纠纷管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单位或个人,公司给予表彰或奖励:
(一)发现重大缺陷,避免重大经济损失者;
(二)挽回重大经济损失者。
--8
第三篇:学校法律纠纷
1、学校法律纠纷的关注点有:学校招生中的法律纠纷;教师聘任中的法律纠纷;教学管理中的法律纠纷;学生教育中的法律纠纷;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纠纷。
2、我的身边发生的最多的是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纠纷。
3、遇到这类纠纷,就学校、教师而言,可以从事发前防微杜渐和事发后妥善处理两个方面来处理这类问题。
首先,班主任、学校领导尽可能第一时间到现场,查清事发原因,理清各自责任,及时通知并安抚家长等,沉着冷静,及时救治,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要讲究策略。比如:耐心倾听,以退为进;迂回斡旋,消除误解;换位思考,达成谅解;以礼相待,以理服人。
其次,教育部于2002年8月21日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该《办法》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做出了具体规范。处理学校意外事故的一般程序是:当事人之间直接协商,协商未果可申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调解,调解失败向法院起诉。
学校要尽到学生在校的安全教育义务和监管职责,加强安全教育。同时,学校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上,作为校方领导,班主任老师要提高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加强法制知识学习,依靠法律武器,使学校的权益得到最大的保障。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通过多种途径,各种方式,向社会、家长、师生介绍事故经过、责任、处理过程,宣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法律法规,正确引导舆论,最大程度消弭负面影响。
尽最大努力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积极给师生做好心理辅导及后续教育。意外伤害事件往往是比较孤立的事件,常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但处理时却要应眼于大多数,着眼于教育的效能。应从个别的事件中,让学生找到某种必然性以及值得吸取的经验和教训和处理方法。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譬如组织主题班会,开展主题讨论。
教师注重反思积累,真实记录意外伤害事件处理过程,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为自己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积极参与校方责任险的投保,减轻学校的经济理赔责任。
第四篇:无法律纠纷承诺书
融
资
承
诺
书
本人_ _,身份证号。为 瑞比宝贝体验中心项目发起人,本项目现有店铺投资回报率可达_ _%以上,_ 月收回成本并盈利,预计新成立的 项目,投资回报可达 %, 月收回成本,本人保证本次融资项目所提供的各种资料、证件及信息均真实有效,同时承诺:本人及本企业过去以往无重大法律纠纷、无严重信用逾期记录、无不良法院判决记录,如发现有虚假、伪造、编造数据及资料等与事实不符或因本人恶意隐瞒事实,投资人有权终止本次合作,并就造成的相关损失提起法律诉讼及相应赔偿。
说明人:___________
(盖章有效)
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此页内容请盖章扫描或清晰图片格式)
第五篇:如何书写借条避免法律纠纷
借条相关表述问题
1借条金额表述不清
被告夫妇之子系原告公司的工作人员,2006年3月不幸罹患重病,同年11月去世。期间,为了救治儿子,被告夫妇曾向原告公司借款10万元。当时,被告李某出具了借条,内容系借到原告公司“人民币壹拾×元整”。
被告坚称借条内容是“人民币壹拾伍元整”,是自己到儿子单位宿舍拿东西时,为搭出租车所借。
法院审理后,综合分析李某陈述、医院证词及相关调查情况,认定李某的陈述前后矛盾,违背基本常理,因此不予采信。
2债权人姓名表述不清
章女士与顾先生系朋友。2007年6月6日,顾先生因资金周转的困难,向章女士借款8000元。念在朋友面上,章女士慷慨解囊。顾先生向章女士出具了借条一份“借小林人民币捌仟元正,年底归还。借款人:顾××”。不料,三个月后,顾先生却突发脑溢血故世。此后,章女士便向顾先生的妻子尚女士催讨借款,但未果。为此,章女士诉至法庭,要求尚女士归还借款8000元。
尚女士称借条所载出借人为“小林”,而不是章女士,故应以“小林”的名义提起诉讼。现章女士不具有诉讼主体资格。
章女士为了证明“小林”即是自己的小名“小玲”,要求居委会出具了证明。证明由闵行区江川路街道高华新村第三居民委员会出具,内容为“本小区居民章××,小名叫小玲,特此证明”。
法院认为,由章女士提供的由居委会出具的证明可知,其除本名外,通常外人也称其“小玲”,因上海方言“小林”与“小玲”同音,不排除顾先生在出具借条时对此有明显的区分意识。尚女士虽对借条的内容及签名持有异议,但明确表示对此不申请鉴定,对此,其应承担可能与其不利的法律后果。
3多音字或慎用词问题
(1)书写借条时不应使用多音多义字。黄某借钱30万元,还钱时在原欠条上注明“还欠款25万元”,后因故去世。处理债务纠纷时,债主称还需偿还25万元,黄某家人称已经还了25万元。
法院认为,黄某出具的欠条,在欠条上的注释不明,产生了歧义,其继承人又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已偿还25万元。
从立欠条的目的和交易习惯的角度解释,应该作出对其不利的解释。
据此,法院判决被告黄某的继承人给付原告宋某欠款25万元。
(2)以“收”代“借”。李某向孙某借款7000元,为孙某出具条据一张:“收条,今收到孙某7000元。” 既可理解为“收到孙某的借款人民币7000元整”,“,也可理解为收到孙某的还款人民币7000元整”,李某称为孙某所打收条是孙某欠其7000元,由于孙某给他写的借据丢失,因此他才为孙某写了收条。类似的还有“凭条,今收到某某元”等。
4、不在字间留空的问题。
张某向王某借现金3000元,并向王某出具借条一张:“借到张某现金3000元,2005年8月17日。”后王某持该借条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还款,张某当庭辩称此借条证实王某借其款3000元,要求王某归还现金3000元。后经证实,张某在书写欠条时,把本应写在现金3000元后的借款人名字故意写在“借到”二字后面的空格处,致使欠条出现歧义,以达到不还借款的目的。
5自写借条。丁某向周某借款两万元,周某自己将借条写好,丁某看借款金额无误,遂在借条上签了名字。后周某持丁某所签名欠条起诉丁某归还借款12万元。丁某欲辩无言。后查明,周某在20000元前留了适当空隙,在丁某签名后便在空隙处加了“1”。
借条书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空白过大,主要内容部分与签字盖章之间空间留的太大,容易被持据人添加其他内容。
2、欠款数字大小写书写不清,只有小写,没有大写,小数点位置不准确,数字前头有空格,或大小写不符,都容易被持据人添加数字或者进行修改,由此引发纠纷。
3、不写借款和还款日期,双方一旦发生纠纷,往往事实真相难以查清,也难以认定其诉讼时效的有效和无效。
4、用易褪色的笔来书写,用圆珠笔或者其他容易褪色的笔来书写借条,当借条因为保存不善时,借条容易受潮或者被水浸湿时,笔迹往往变的模糊不清,为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用化学制剂涂抹留下可乘之机。
5、不认真核对,找别人或者对方代写的借条应该字斟句酌,万不可稀里糊涂的就签字盖章。
6、内容表达不清,有的借条将“买”写成“卖”,“收”写成“付”,“借给”写成“借”等等,都很容易颠倒是非,改变事实真相。
7、名字不全,有名无姓或者有姓无名,都容易给对方留下赖帐的把柄。
8、使用同音同义字,姓名不要用同音同义字或者多义字来代替,否则也容易发生责任不清的纠纷。
9、印章不规范,由他人代笔书写或者代笔签名,而本人只在上面摁一个手印,发生纠纷时很难认定责任。
10、还款时不索回借条,还款时,如对方说一时拿不出借条,应该让其写一张收据保存,只有这样才不会在日后留下纠纷隐患。
完整的借条或欠条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欠款、借款(物)的原因;
2、欠款、借款的准确数额,借物的名称、数量,金额应用大写表示;
3、借款(物)的归还时间、欠款的付清期限应明确;
4、违约责任要写清楚,如利息等;
5、必要时,应当由担保人签字,并写明担保期限、责任。
书写借条和欠条时应注意的事项:
1、字里行间应当紧凑,不能留有多余的空间。
2、最好附带在借条和欠条中体现出借人和借款人的身份证号码,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3、签名应当真实,应当由本人当面书立,防止借款人或欠条书立人用其他人来签名,最后拒绝承认借条。
4、尽量避免使用容易产生分歧的语言,简洁和语义单一的借条才是最标准的借条。
5、借条上应注名还款时间、借条的书写时间。
6、借条上显示借款金额时要同时用大小写,防止持据人添加数字。
7、在借条上应写清楚借款是否约定利息,利息数为多少。
8、借条应妥善保存,不要损坏或者遗失。
9、还款时一定要收回原借条,收回时还应认真进行甄别,防止出现还过款而又被人讨帐的后果。
借条和欠条的区别
一、产生的原因不同。借条主要是因借款而产生的;而欠条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任何能以金钱为给付内容的债都能产生欠条。
二、性质不同。借条反映的是当事人之间借款合同关系,借条本身是借款合同的凭证,每一个借条背后都是一个借款合同;而欠条则是当事人之间的一个结算结果,反映的是当事人之间单纯的债权债务关系。
三、诉讼时效不同。对于注明了还款期限的借条和欠条,诉讼时效均从其注明的还款期限之日起两年。没有注明还款期限时,两者的诉讼时效是有区别的:
四、证明力不同。举证时,借条持有人一般只需向法官简单的陈述借款的事实经过即可;欠条持有人必须向法官陈述欠条形成的事实。如果对方否认,欠条持有人必须进一步举证证明欠条形成的事实,否则法院很可能不予支持其诉求。
追索欠款被判驳
1997年5月,某建筑工程公司与某医院签订一栋大楼的建设工程合同,到1998年11月,经工程结算,医院欠建筑工程公司5.8万元人民币,医院出具了一张欠条,注明:“今欠某建筑工程公司工程款人民币5.8万元。某医院1998年11月。”欠条上未注明还款日期。之后,建筑工程公司一直未向医院催讨所欠工程款。直到2008年3月,建筑公司才提起诉讼要求医院支付上述欠款。法院经审理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催要借款获支持
2003年6月,齐某借款7700元给张某,张某向齐某出具借条一张,注明:“今向齐某借现金7700元。张某2003年6月7日。”借条上未注明还款日期。之后,齐某一直未向张某催要。2008年3月,齐某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判决被告张某还款。张某未提出对时效的抗辩。法院经审理,判决张某向齐某还款7700元。
法官提示
以上两个案例,同样是债权债务纠纷,为何结果迥然不同?差别就在债权凭证上:一是欠条,一是借条。
借条是借、贷双方在设立权利义务关系时,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债权凭证,借款因借贷而产生,有特定的借款事实,由债权人将自己的钱物借给债务人所引起,借条内容基本上是借贷合同的几个要素。欠条形成的原因则很多,可以基于多种事实产生,如买卖、租赁等等。一般是由于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履行债务时,因其自身原因不能按时偿还债务,而向债权人出具其债权凭证。
对于没有注明还款期限的借条,出借人可以随时向借款人要求还款,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之时开始计算,时间为两年。权利人再次主张权利的,诉讼时效中断。但是如果出借人在借款人出具借条的20年内不主张权利,则丧失胜诉权;没有注明还款期限的欠条,出借人也可以随时要求返还,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之日起2年,同样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但是从出具欠条之日起,两年内不主张权利的,丧失胜诉权。
另外,持有人凭借条向法院起诉,因易于识辨和认定当事人之间存在的借款事实,借条持有人一般只需要简单地陈述借款的事实经过即可。但持有人凭欠条向法院起诉,则必须陈述欠条形成所依据的事实,如买卖行为、承包建设等,如果对方否认、抗辩,欠条持有人还须进一步证明欠条形成的事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