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木乃县小麦生长气象条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吉木乃县小麦生长气象条件分析
作者:胥执强 李艳红 张洁薇
来源:《海峡科学》2010年第09期
[摘要]根据小麦生长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吉木乃县小麦生长期气象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品质产量的影响,为小麦生长发育、优质高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小麦 生长 气象条件
吉木乃县位于新疆西北部,属大陆性北温带寒冷气候区,热能资源较充分,主要种植区海拔600~1000m,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小麦喜阴凉、多日照的种植气候条件。吉木乃县小麦种植历史悠久,是阿勒泰乃至全疆优质小麦的产区之一,以优良的品质享誉全疆,具含水量低、皮薄质硬、出粉量大、面筋含量高、蓬化度强的优点,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蛋白质含量达14%~20%,面筋含量达30%~33%。据研究资料表明,吉木乃县小麦的种植条件与世界最优质的硬红小麦区加拿大西部相似。
本文根据小麦生长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吉木乃县小麦生长期气象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品质产量的影响,为小麦生长发育、优质高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主要利用吉木乃县气象局1971年~200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和吉木乃县农业局部分农田观测资料,采用农业气候分析方法,分析吉木乃县气候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品质产量的利弊影响。
第二篇:2016关于小麦生长情况调查报告
2016关于小麦生长情况调查报告
按照总队下发的3月份市县队调查信息报送要点要求,我队就“小麦生长情况”,于2016年3月27日对县农牧局相关科室进行了走访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小麦苗情总体情况
根据农牧局技术站同志介绍,由于我县各级干部群众重视小麦生产,政策技术落实到位,小麦播期比较集中,机耕机播和良种面积大,小麦播种质量高,出苗整齐、均匀,没有冻害死苗现象发生,并且去年冬季气温较高,属于“暖冬”,有利于小麦生长。目前我县小麦苗情群体充足,个体健壮,壮苗面积大,一、二类苗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亩茎数和有效茎都比去年多,小麦苗情总体情况较好。
二、气候条件影响
从市气象局关于农业气象信息了解到,市上一周(3月17日—3月23日),市除广平和邱县出现0.3毫米降水外,其它各地无降水。各地周平均气温为12.2~13.5℃,比常年同期偏高4~6℃,全市周平均气温为12.9℃,比常年同期值偏高4.7℃。各地周日照时数为37~57小时,比常年同期偏多2~20小时。
市本周(3月24日—3月30日)各地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4~6℃,日照充足,光温条件明显利于冬小麦返青后快速生长,冬小麦苗情转化较好、发育进程加快,同时,光温条件对设施农业生产有利。据近期土壤墒情监测结果表明,我市部分地区存在轻中度旱情,不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
根据市气象台预报,预计未来一周市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没有明显的降水天气,气温逐步回升。
根据以上情况,部分麦田旱情开始显露,特别是年前没有浇冻水和今年没有浇返青水的麦田目前出现轻度旱情。
因此,应该及时查墒,根据群体、苗情和墒情进行追肥和灌溉,加强冬小麦分类田间管理,苗情过旺的麦田可适当推迟春季追肥浇水时间,及时中耕除草,墒情适宜地区可适当推迟追肥浇水时间,避免麦苗生长过旺,促进根系下扎;对群体偏大或生长过旺田块宜采取控旺保稳等措施,控制旺长,防止生育后期倒伏;弱苗地块适时趁墒追施氮磷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和稳健生长;墒情较差地区要及时灌溉,确保冬小麦返青和拔节的水分需求。
三、小麦病虫草害情况
根据农牧局植保站同志介绍,小麦进入返青期后,田间杂草将恢复生长。县麦田阔叶杂草以播娘蒿、荠菜、麦瓶草为主,麦家公、猪殃殃在个别地块点片发生。
1、据农牧局植保站第二期病虫情报(3月14日)介绍:近期调查,一般每平方米5-15株,平均12.6株,严重地块达82株;麦田禾本科杂草以节节麦,雀麦为主,发生面积进一步扩大,一般发生田平均2.8株/方平米,最高每平方米达到55株。
2、另据县农牧局植保站第一期病虫情报(3月13日)《2016年上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介绍:根据县植保站2016年3月上旬对全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越冬基数调查结果,结合历史资料和2016年病虫害发生情况、去冬天气实况和今春天气预报综合分析,预计我市2016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偏重发生态势。预计今年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个别病虫大发生,预计发生面积58.5万亩次。其中麦蚜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面积23万亩次;小麦吸浆虫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预计发生18万亩左右,较上年略有增加;小麦红蜘蛛中等、局部偏重发生、麦叶蜂中等偏轻发生,分别发生8万亩以上;地下害虫中等发生,蛴螬、金针虫有加重发生趋势,预计发生5万亩;一代棉铃虫中偏轻发生,预计发生3.5万亩;小麦纹枯病、叶锈病、白粉病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小麦根腐病中等偏轻发生;小麦丛矮病、全蚀病偏轻发生;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如果条件适宜有加重发生流行的可能;麦田禾本科恶性杂草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为8万亩。预报主要依据:
①根据基数调查结果显示,虫害基数高于去年,病害基数偏高。3月初调查,小麦吸浆虫平均每样方2.8头,最高每样方33头;小麦红蜘蛛平均每尺单行1.8头;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在小麦、玉米和花生田调查,每平米分别为0.15头、0.25头和0.8头,均略高于上年,个别地块有加重发生趋势;小麦纹枯病今春病田率23%,略高于上年,病株率6.5%,高于上年的5.8%;小麦赤霉病、小麦条锈病近年成为常发性病害,一旦小麦养花期间阴雨时间长,凝露雾霾天气多,田间湿度大,赤霉病在我县又流行发生的风险。
②生态条件利于病虫发生:当前全县小麦苗情总体“群体合理充足,个体敦实健壮”。具体表现为:一是苗情均匀一致,一、二类苗占到90%。二是群体合理充足。三是个体敦实健壮,3月初调查我县主体麦田单株分蘖3.5-4个,单株次生根4-5条,麦田叶蘖同伸对应,根蘖比例合理,无缺位现象。但部分麦田群体偏大,墒情充足对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生有利。另外,随着秸秆还田面积的加大,加重了麦田地下害虫的发生。③气象条件对病虫害发生有利。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偏少,利于虫害的越冬。预计今年春季(3~5月)我县总降水量一般为75~85毫米,与常年同期(76~89毫米)相比,基本持平,部分地区接近常年;季平均气温预计为14.5~16.6℃,比常年同期值(13.9~15.5℃)略偏高。春季气候条件对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无不利影响。
3、我县今年鼠害中偏轻发生,据县农牧局植保站在麦田、花生田、调查的情况为:麦田一般每公顷有效鼠洞0.45穴,花生田一般每公顷有效鼠洞2.3—2.5穴。
四、其他情况
1、据农牧局技术站和土肥站同志介绍,由于我县去年冬季气温较高,雨雪少,墒情好,小麦带绿过冬,没有冻害发生,致使返青生育期加快,预计今年春季麦田病虫草害会早发、重发,对于浇过冻水的高产麦田,容易造成春季无效分蘖增多,形成旺长,群体偏大,有潜在倒伏的隐患。
2、据农牧局生产科同志估计,目前我县小麦浇水追肥面积占小麦总面积的50%以上。
第三篇:小麦的生长过程学生作品
【2011-12-31完成】
这是我所教的2011年秋季学期七年级学生学完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后完成的综合作业。此处是我从6个班近300份作品中挑选出的12篇优秀作品。虽然其中有许多错误之处,但这些作品反映了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基本理解。通过此次作业,可以起到锻炼学生总结概括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收集和整合资料的能力。此次综合作业题目要求如下:
初夏,田野里麦浪滚滚,每个沉甸甸的麦穗上都结着饱满的子粒。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一株小麦所积累的干物质的质量,比原来种到土里的种子的质量增加了几十倍或上百倍。这些增加的干物质,90%-95%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请你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述一下小麦在从小长大的过程中,是如何积累这么多的有机物的。如果课本知识不能满足你的需要,你可以自己去查找资料。(也可选用你所熟悉的其它植物)
此次综合作业对学生发展的启示:
1、锻炼学生阅读课本并概括知识的能力。要较好的完成这次作业,学生必须认真的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对书本知识进行内化、提炼出与植物生长密切相关的东西。从而达到系统阅读、认真概括总结的目的。
2、锻炼学生课外收集生物学资料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课外书籍、互联网等媒介,收集大量与小麦或其它植物生长发育有关的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适当的整合,完成此次作业。使学生通过课外时间了 解生物学知识。
3、实现生物学与语文的整合,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次作业的质量根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有着直接关系。
4、此次作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此次综合作业对我的生物教学的启示:
1、相信学生的知识、经历、能力和水平。在布置此次作业前,我内心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到底布置吗?学生能完成吗?对教学质量有负面影响吗?……这些问题不停的在我的脑海里显现。最后鼓足勇气去做这件事情,发现我担心的那些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了。一周后当我看到一塔塔学生作品时,我的心灵有些震撼。这些还是我叫的学生吗?平时课堂提问一问三不知,但他们的作品多有可圈可点之处。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确实震撼了我,给了我一个意外。
2、教育教学质量≠考试成绩。我之所以敢于向学生布置这种看似一片作文的生物作业,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门学科是生物学。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长期在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心里或口里称为“副课”,升学考试不考或只值几十分,学校教学管理和考核中几乎被忽略。这种处境虽然让语文、数学、外语等自认为“主课”的老师不屑一顾,但这也给了我一个比较宽松的教学环境。考试成绩好坏不大引起领导、学生和家长的关注。使我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实施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我在思考,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现实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难道初中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高分考入好高 中吗?我们自审视考试成绩的同时应该适度关注以下那些不能通过考试和分数衡量的教育教学目标,如学生的快乐、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比考试成绩更加宽广的多,给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施展才华的地方比靠高分要多的多。积极的尝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能我们的工作现在看不到明显的效果,甚至是不合乎时下潮流的,但我们可以为教育教学方式的最终转变提前做好准备。不要让我们把学生折磨成考试和创造高分的机器的同时也把自己改造成操作机器的人。定下心来,思考一下我们的工作,作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将是我的追求目标。
3、布置形式多样的生物作业,尽量让学生在新鲜、快乐中学习生物学。生物作业是学生理解巩固生物学知识的重要载体。生物学知识并非是会作几道题就算掌握的。做题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全部。我们的学生天天在做题,每门功课的作业都是做题,学生在题海中游的时间长了必然会渴望岸上的风光。绝倒多少学生打心底里不重视生物学等“副课”,这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让我们的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兴趣。但事实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对生物产生兴趣。即使没有兴趣,至少不要让他们讨厌这门学科。怎么办?适当的改变作业形式值得尝试。在今后的生物学教学中,我打算逐步减少学生的书面习题作业,代之以课外小实验、实验报告、小论文、小短文等形式的作业,作业时间尽量留长一点。有些通过习题理解巩固的知识其实随着学生阅历的增长就迎刃而解。最简单的例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不会算1+1=?但不等于一直不会。在我这些 年的生物教学中也由类似的感觉。初一第一学期上生态系统是学生一头雾水,到了初二在提到这个问题时小菜一碟。
4、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亲其师,信其道。和我们的学生搞好关系,至少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姓名,平时适当的与他们聊聊天、了解一下他们的困难,而不是紧紧的盯着他们的成绩。只要你和这个学生的关系好了,他就是不想学好你教的这门学科也感觉见到你都感觉不好意思。
此次作业中暴露出的问题: 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待改进。反映在作业中的下列情况,一是不做作业或不交作业,二是下载抄袭网上原文(作业中出现多篇雷同),三是部分学生书写混乱。
2、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作品仅仅是课本知识的堆砌或是从课外资料上大段的摘抄。
教师知道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写作型作业的指导需进一步加强。
2、对学生作业情况需及时监控检查,鼓励和督促学生积极思考,注重完成作业的过程。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是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
3、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急需改进。应积极尝试写作型作业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探索优秀作品的交流方法,发挥优秀作品对其他学生的积极带动作用。学生作品的修改评价也是以后值得注意的问题。
4、积极尝试生物学写作型作业与语文作文的整合。
小麦的生长过程
七(12)刘赟
当看到麦浪滚滚,每个沉甸甸的麦穗上都结着饱满的籽粒时,我就想到了小麦的成长过程,想到了小麦是如何努力地长大的。
首先,小麦的种子从大地的怀抱里吸取营养,比如水分、无机盐。小麦的胚芽吃完自己的胚乳以后,努力突破种皮,就长出了幼叶。幼叶茁壮成长,变得嫩绿,接着随着太阳伯伯的灿烂的光芒,幼嫩的根从地下深处吸收了水、无机盐,开始了光合作用,水和无机盐通过茎,进入叶肉,使得茎向上生长,幼叶有了水和无机盐的滋润,也变的绿油油的。
叶绿体勤劳地用它的叶绿素吸收光能,然后又转化成了稳定的化学能。
当小麦的幼体茁壮成长以后,就长出了优秀的叶子。
接着,可爱的蜜蜂们传粉,让小麦受到了花粉,然后结出了新一代。
而新一代吸收了营养储存了起来,达到一定数量后,就是淀粉。这些淀粉就是小麦里的有机物。
小麦成长记
七(12)王海
我是一棵快乐的小麦,每天沐浴着阳光,到初夏,我就会为农民伯伯献上饱满的籽粒。我的成长史是这样的:
播种
在每年9月份下旬,人们就会陆续地播种了,播下后,我在土里吸收养分,继而就生出了嫩绿的小芽,我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成长
我把制造的有机物除了为自己所用以外,还通过食物链,进入其它生物体内,参与构建其它生物体,并为其它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当大雪覆盖大地时,我就卷缩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取暖过冬。
收获
初夏,田野里麦浪滚滚,每个沉甸甸的麦穗都结着饱满的籽粒,等我们黄了以后,农民伯伯就把我们割掉打下种子,晒干以后储存起来,作为粮食。
小麦的一生生长
七(13)
陈瑞
我,是一颗小麦种子,被农民伯伯种在田地中,我在这里开始了我的一生。
当我吃完了胚乳里的营养成份后,我身体中有一股力量要发出。果然,我的胚根首先冲出了种皮的包裹,接下来我的身体中不断有无机盐和水分的注入,这让我变得强大起来,我的各个部分都离开了种皮的束缚。我开始往地面上冲,当第一缕阳光照在我身上时,我快乐极了。我努力地向地面上生长,我的根又向下不停的找着水份和无机盐,我打开了气孔,水份因蒸腾作用都除去以后,二氧化碳涌入我的气孔,在我的叶绿体中,变化成了有机物。有机物让我更加强壮。对了,在制造有机物时,光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我十分喜爱阳光,是它还有水让我强壮。
夏天来了,我抽穗了,开花了。我知道我的花期很短,果然几十分钟就谢了。传粉受精后,麦穗上结出了许多籽粒,一个个很饱满,我可高兴了。
一株小麦的自述
七(13)秦玮婕
我是一颗小麦种子,和众多兄弟姐妹一起被农民伯伯播种到田地里,开始了我漫长的生命旅程„„
农历八月份,我被播种到田野里,过了十几天,我破土而出,开始了崭新的生命。我与生俱来就会进行光合作用,在我还是种子的时候,主要靠的是胚乳里储存的有机物进行生命活动。种子萌发后,胚乳就不存在了。当我长出绿叶时,就能进行光合作用。从此,我就靠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所以我得不停地进行光合作用(除过夜间等无光的情况),但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剩余的有机物就积累了下来。
光合作用有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叶绿体吸收光能,一部分分解成水和氧气,另一部分生成ATP。暗反应阶段:绿叶吸收二氧化碳,首先与我体内的五碳化合物结合,很快形成三碳化合物,在接受光反应的能量及一些有关催化剂被还原,形成糖类。
我在田里和春风玩耍着,突然,雨姐姐也来了,淘气的小雨点飞向我们,我口渴极了,连忙大口大口地喝到了水。夏天到了,在雨姐姐的照顾下,我变成了金黄色,等待着农民伯伯来收获,结束了我的一生。
一株小麦的自述
七(13)杨永丽
我是一株土生土长的小麦,自从我出生以来,我就一直与土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可以点缀土地,使它变得更美丽,而土壤则提供给我生存的营养„„
这一年,我被种在土地里,每天和脏泥脏土在一起,我心里很不满意,我必定是人类的粮食,怎么能和土在一起生活?我多么想离开这其貌不扬的土地,去一个美丽的草丛处,可我知道,离开这片土地不久,我就会命丧黄泉。
我拼命地吸收水分,我想尽自己所能多存一些养分,然后快速去我梦想的美丽的那片圣地,重新让自己变得美丽。可不久之后,我有发现自己的身体上长出了许多不美观的细毛,让自己的根部大量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等。又一段时间过后,我长出了嫩芽,尖尖的享受着阳光的抚摸,渐渐茁壮地成长。我又长出了新叶,渐渐成熟,当冷雨天时,我与风雨战争,天气炎热时,我与太阳相顶立,不论我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屈服。
我虽然只是一株小小的小麦,但我可以让人们填饱肚子。当我吸收阳光,有了有机物制造果实时,我笑得最灿烂。
我是一棵小麦
七(14)姜娜
我是一棵小麦种子,一棵生长在田野里的小麦。大地是我的母亲,我每天都在吮吸着她的乳汁;天空是我的被子,为我遮风挡雨,让我健康成长;野花野草是我的好朋友,在它们的陪伴下我更健康、快乐。
我是一个小麦种子,虽然不大但许多悉心的生物学专家会用我们来做实验。
我是一个小麦种子,我是有勤奋的人培育而成的。人们把种子放在土壤里,大约十几天左右我就可以生根发芽。在发育过程中,细胞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的形态结构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我还有胚乳。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种皮使幼嫩的胚得到了保护。胚乳中储存有营养物质。当我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根向下生长,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植株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茎向上生长,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日复一日,在阳光照耀下我长成了一棵沉甸甸的小麦,等着人们来收割。
我的成长历程
七(14)高璞瑛
我是一粒小麦种子,我和兄弟姐妹们被装进了袋子里,我们多么渴望外面的世界。机会终于来了,深秋,农民伯伯把我命中进了土壤里。我长了脚和帽子。我的脚——根开始拼命延长,并且不断吸取营养物质。我的帽子——茎在不断成长。我吃完了自己的胚乳。我开始吸取水分和无机盐。胚根首先从中籽粒伸出发育成幼根。而就在这时,有许多种子因为缺乏营养物质而死亡了。幼苗长出地面后就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共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第二阶段是暗反应阶段,暗反应是在没有光的情况下进行的,而这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共同完成光和作用的过程。
于是,我在光下制造了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释放出氧气。
夏天到了,我已经长出一串金灿灿的麦穗。农民伯伯来了,看见一片金灿灿的麦穗,高兴的笑了。
我是一株小麦
七(14)肖腾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大家好,我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株小麦。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动植物种类现对较少。
入冬——沉睡
深秋初冬,田野里一片白茫茫,过了几天,我便被农民伯伯中入地下,我在冰雪覆盖的泥土里努力吸收水分,终于突破种皮,扎下我那幼小的根,发出了生的信号。过了几天,我再醒来时,一使劲抖动穿了,突然眼前一亮,喔!我终于破土而出了„„
春来——成长
春天来了,田野里绿浪阵阵,我和伙伴们在明媚的春光下努力得进行着光合作用,为的是快快长大。
早上,太阳出来不久,阳光不是很强烈,这正是我们进行光合作用的好时间,我们的气孔在早上慢慢张开,空气通过气孔,为 制造有机物提供了二氧化碳。我们需要的水都由根从泥土中吸收,然后我们在利用光提供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化成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已备夜晚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的消耗。就这样,我们为了生的信念日积月累有机物。我们比原来种到土里时的质量要增加几十倍或上百倍。我们也随着积累有机物的增多变得高大起来。
初夏——成熟 初夏,田野里麦浪滚滚,每个沉甸甸的麦穗上都结着饱满的籽粒,我们成熟了,等待生命的结束。
小麦成长记
七(11)
高璞玉
我是一粒种子,我的名字叫小麦。都怪老爸老妈给我取了一个这么难听的名字。“我们一族,长大的过程是„„”老妈又发唠叨神功了。我在这神功加催眠曲下眼皮上下打鼓。怎么办,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我逃,我眯着眼睛正兴高采烈地笑,结构报应来了,我掉进了黑漆漆的土里。平时娇生惯养的我,在这突如其来的困难里,竟吓得哇哇大哭。我停止了哭啼,我知道哭是没有用的。我好想看见阳光,好想看见爸爸妈妈,此时我才知道,老妈的“催眠曲”多么重要,我擦干了眼泪,打算自己探索成长奥秘。
我打算做些记录,我该怎样成长呢?不过外面这层皮裹得我够难受的。我稍稍喝了些水发现裹在身上的皮渐渐裂开。我欢呼起来,我开始成长了。我觉得更渴了,喝了许多水,后来不知不觉中有一个尖尖的东西向下生长,痒死我了。嘿!我又长大了,我吃了些东西,正在睡觉忽然又有一个尖尖的芽向上生长„„就这样,我冲出了土地,看到了光明。我也通过打听做好了记录:种皮裂开,长出胚根胚芽,子叶出土,长出真叶,子叶萎缩。我现在要进行光合作用了,怎么样,不知道吧?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有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我也一天天在长大,等我拥有了好多个兄弟姐妹后,小麦成长记也结束了。
假如我是一棵小麦
七(11)卞文广
假如我是一棵小麦,我被农民种到了地里,农民给我撒肥。让我可以从土壤中吸收到充分的养分。
但是,只有养分是不够的,还要有水。我渐渐地在湿润的土壤中发芽,长出来了根,根上的根毛来吸收水分。
渐渐地,我变成了一个小麦苗,叶子还是绿的,我顶开了土,叶片伸展了出来,渐渐地成长起来。
我的叶片越长越大,吸收着阳光。我的根也越来越深,深深地扎进了泥土,正在大量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我的茎秆不断长高,上头长出了嫩绿的麦穗。
刚开始麦穗是嫩绿的,还很嫩。但最后到了夏季,天气越来越干燥,根所吸收的水分越来越少。我头上的麦穗渐渐干了,茎也渐渐干了。农民收麦子的时间很快就到来了。到农民收割麦子的时候,我的根、茎、叶、果实都会枯萎。
农民们用收割机割下我的茎秆,收获我的种子。麦子的成长过程也就完成了。
小麦的生长
七(9)
马爽
在田野里你放眼望去,那全是我和我的家人,我们是一体的。一场大雨把我从梦里惊醒,一个信念萌发了,我一定要长得像“海”那样广阔。我汲取了大量的水,身体臃肿不堪,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钻出了土壤,露出了子叶和根须。
每天太阳都是直射向我,我努力向上生长,不停地生长。我要超过我的同伴,即使我心生的身躯被小鸟或石跞割得伤痕累累,但我没有屈服,没有放弃。
渐渐的,我的身高也逐渐达到我想要的程度,看来持久以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但我还是没有松懈,我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智能光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我体内的有机物中。进行了无数次的光合作用,因而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这样不仅是为自己生长所需,而且为生物圈中其它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我体内的各个器官都在帮助我生长。果真,在夏末的时候,我长成了一片“海”,麦浪滚滚,风吹过还散发着香味,这就是我勤奋努力的结果。
小麦生长足迹
七(9)
潘佩榕
当春天来临时,植物体内的活动转为旺盛,树木纷纷发芽,绿叶一片片地扩展开来,种子也冲破外壳,开始它们的新生活。
我是一棵小麦,当秋天来临时,农民伯伯将我种在地下,在具备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等环境条件下,我开始萌发。我的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与此同时,胚轴的细胞也相应生长和伸长,把胚芽或胚芽连同子叶一起推出土面,形成茎和叶。子叶随胚芽一起伸出土面,展开后变为绿色,进行光合作用。待胚芽的幼叶张开行使光合作用后,子叶也就枯萎脱落。此时,我就成为幼苗。
在春天的时候我的芽展开,随即又开始形成新芽。再后来,我的高度增加,根和叶片也同时生长。当幼叶逐渐由芽内伸出展开时,边缘生长停止,整个叶片进行近似平均的居间生长。居间生长伴随着内部组织的分化成熟而成为成熟叶。我的茎叶广布的同时,根也在土壤中扩展。经过生育期长达300多天的生长,我就长成一棵成熟的小麦。
第四篇:小麦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分析范文
小麦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分析
摘 要:为全面禁止焚烧秸秆,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秸秆综合利用,2014年小麦收获期间颍州区程集镇普遍开展了小麦秸秆还田工作,焚烧小麦秸秆现象得到根本遏制,但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墒情、玉米出苗和病虫草害发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该文主要分析了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墒情、玉米出苗及病虫草害发生的影响。
关键词:小麦秸秆;玉米;生长;影响
中图分类号 S1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6-53-02 小麦秸秆还田对玉米出苗的影响
阜阳市颖州区程集镇小麦秸秆还田的方式有3种:第1种方式是秸秆粉碎后旋耕还田;第2种方式是秸秆粉碎后均匀地撒在地面上还田;第3种方式是麦秸不粉碎留在玉米背行。玉米播种的方式有4种:第1种方式是秸秆粉碎后旋耕机播,使用旋耕播种一体机作业,行距60cm,株距25~28cm,每667m2种植4 000~4 500株;第2种方式是秸秆粉碎覆盖地面机械直播,行距60cm,株距25~28cm,每667m2种植4 000~4 500株;使用2腿或3腿播种机播种;第3种方式是小麦秸秆不粉碎留在背行,玉米使用2腿播种机宽窄行机械直播,宽行80~90cm,窄行40cm,株距23~25cm;第4种方式是麦秸机械打捆或人工清理出田后板茬机械直播,行距60cm,株距25~28cm,每667m2种植4 000~4 500株。
6月14日颖州区降了一场中雨,雨量分布达到28mm,玉米播种期墒情充足,但由于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的影响,造成出苗率有所下降。6月26日,对上述玉米4种播种方式进行了出苗情况调查,每种播种类型调查3块玉米田,每块玉米田调查5点,每点调查双行20株,共100株,调查结果如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不还田板茬机械直播的玉米田块出苗率达到98%,出苗很齐;秸秆粉不粉碎留在背行机械直播的田块出苗率达到97.66%,出苗较齐,与不还田板茬机械直播的玉米田块出苗率相差很小,仅为0.34个百分点;秸秆粉碎灭茬后机械直播的田块出苗率也达到了97%,出苗也较齐,与不还田板茬机械直播的玉米田块出苗率相差也很小,仅为1个百分点,但个别种子被秸秆包围,没有充分同土壤接触,没有发芽出苗;而秸秆粉碎后旋耕机播的田块出苗率仅有91%,比板茬机械直播的田块低了7个百分点,出苗不齐,由于秸秆吸收部分水分,加上粉碎秸秆造成土壤悬空,一些种子不能同土壤充分接触,土壤易跑墒,出苗不齐。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墒情的影响
在6月18日播种期、7月20日拔节期和8月5日授粉期,分别对玉米4种播种方式的田块挖取土样,送到区土肥站进行烘干进行土壤墒情调查,每种播种类型调查3块地,共调查12块玉米田,调查结果如表2。从表2可以看出,小麦秸秆不粉碎覆盖玉米背行具有明显的保墒作用,在播种期、拔节期和授粉期的相对含水量比粉碎旋耕的分别高7.3、10.09和4.71个百分点,比不还田板茬机械直播分别高1.64、6.21和2.3个百分点;小麦秸秆粉碎覆盖地面机械直播的田块也有较好的保墒作用,在播种期、拔节期和授粉期的相对含水量比粉碎旋耕的分别高6.29、7.76和3.76个百分点,比不还田板茬机械直播的田块分别高0.63、3.88和1.35个百分点;而小麦秸秆粉碎旋耕机播的田块跑墒明显,土壤含水量最低。小麦秸秆还田对玉米病虫草害的影响
在6月30日、7月10日、9月6日,分别对玉米4种播种方式田块的杂草、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进行了调查,每种播种类型调查3块地,共调查12块玉米田,调查结果如表3。从表3可以看出,小麦秸秆还田的玉米田块的杂草发生量普遍低于不还田板茬机械直播的田块,尤其以不粉碎留背行机械直播田块的杂草发生率最低,仅为12株/m2,比不还田板茬机械直播的田块低24株,粉碎覆盖地面机械直播和粉碎旋耕机械播种的田块分别为28株/m2和32株/m2,分别比不还田板茬机械直播的田块低8株/m2和4株/m2;小麦秸秆还田的玉米田块的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的危害株率普遍高于不还田板茬机械直播的田块,尤其以不粉碎留背行机械直播的田块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的发生最重,分别为4.6%、5.8%和7.2%,分别比不还田板茬机械直播的田块高2.3、3.6和4.1个百分点;粉碎覆盖地面机械直播的田块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的发生也较重,分别比不还田板茬机械直播的田块高1.4、3.1和3.4个百分点;粉碎旋耕机械直播的田块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的发生比不还田板茬机械直播的田块也有所加重,分别高0.3、0.8和0.5个百分点。结论
(1)小麦秸秆粉碎后旋耕还田的玉米田块,出苗率明显降低,而小麦秸秆粉碎后均匀覆盖地面机械直播和小麦秸秆不粉碎留在背行宽窄行机械直播的玉米田块的出苗率略有降低。
(2)小麦秸秆粉碎后旋耕还田的玉米田块土壤含水量明显降低,而小麦秸秆粉碎后均匀覆盖地面机械直播和小麦秸秆不粉碎留在背行宽窄行机械直播的玉米田块的土壤含水量则明显提高。
(3)小麦秸秆还田的玉米田块的杂草发生量明显降低,而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的发生量则明显提高。
(责编:张宏民)
第五篇:罗非鱼的生长环境与气象灾害
罗非鱼的气候适宜性及气象灾害防御
目录
一、罗非鱼的生长环境
(一)、罗非鱼的生物学特性
1、罗非鱼的生活习性
2、罗非鱼的食性与生长
(二)、罗非鱼的生存空间与高要市气候
二、罗非鱼的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1低温冷害、霜(冰)冻 2 高温热害 台风、暴雨、低气压
三、罗非鱼的养殖管理要点 1.鱼种选择要正确 池塘条件适宜 放养密度适当 4.合理搭配品种 5.注意排灌水 6.定期开增氧机 7.病害预防 罗非鱼的生长环境
罗非鱼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鲡鱼科(Cichlidae),俗称非洲鲫鱼,它原产非洲,属热带性鱼类。具有生长快、群体产量高、食性杂、病害少、适应性强等特点。高要市属亚热带气候,大部分时间适宜罗非鱼的生长,罗非鱼在高要市的养殖已经有一定历史,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早在2008年1月高要市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罗非鱼之乡”称号,罗非鱼作为高要市水产特色品牌,已成为养殖户的重要经济来源。
(一)、罗非鱼的生物学特性
1、罗非鱼的生活习性
虽然罗非鱼不同品种的形态特性有所差别,但其生活习性、生长特性和繁殖习性基本相似。罗非鱼属于暖水性中小型鱼类,在水温16~40℃的水中均能生存;最适生长温度为25~32℃,当水温升高到42℃以上时,呼吸加快,长时间浮于水面;当水温下降至14℃时,鱼群则躲藏在水底,少游动,不摄食;当水温下降至12℃时,就会逐渐死亡。繁殖最低温度为18~20℃,最高为38℃,最适繁殖水温为24~32℃。为了扩大罗非鱼的养殖区域,抗寒性一直是品种选育的主要指标。罗非鱼为底层鱼类,但其活动随养殖水体的温度有所变动。在池塘中,上午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趋向于池水的中、上层;中午在水的表层觅食,如有惊动,立即下沉到池底;下午随水温下降,鱼群则在中、下层活动;夜间至次日黎明静止于水底,较少活动。鱼苗阶段(体长1~1.5厘米)喜集群在岸边浅水区游动,随着鱼体长大,便分散在池中。成鱼遇到敌害或拉网操作时,首先跳跃,随后潜入软泥中,仅嘴端露于泥外,静止不动,这给捕捞带来一定困难,因而在品种选育时,起捕率也是重要指标。
罗非鱼对水体溶解氧具有较强的敏感性,通常当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至2毫克/升时则开始出现浮头现象,但对低氧的适应能力较强,其窒息点为0.07~0.28毫克/升,故有“浮得早、浮不死”之说,因而在水质较差、密度高的池塘中也能较好地生长和繁殖。
2、罗非鱼的食性与生长
罗非鱼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食性随着成长过程而不断发生变化。罗非鱼有发达的胃,可分泌胃酸,消化能力较强,能消化其他鱼类不易消化的一些藻类,食性广、食量大。
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罗非鱼消化道大部分是有机碎屑及其他植物性饵料,其次是浮游植物,再者是浮游动物和少量的底栖动物,如水蚯蚓和摇蚊幼虫等。因此,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除了投喂配合饲料、饼粕和植物等饲料外,还应适当施肥培养肥水,增加天然饵料供应量,以提高养殖效率。
3、生长特性
养殖罗非鱼的生长受环境因子如水质、温度、饵料、放养密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与其他鱼类相比,罗非鱼生长速度较快,生长季节一般日增重可达1克以上。罗非鱼从幼鱼生长到成鱼的过程中,其生长曲线呈“S”形,幼鱼时体长增加较快,体重增加相对较慢;当体长生长到一定长度时,体重的增加相对于体长的增长要快。罗非鱼的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一般28℃左右生长最快。在16℃以下、32℃以上生长缓慢或停滞。
(二)、罗非鱼的生存空间与高要市气候
高要市地处广东省中部偏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丰富的气候资源,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水资源丰富,是养好罗非鱼的重要基础。鱼类属于变温动物,它的生长繁殖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尤其是温、光、水、风等气候因子非常重要,而环境温度又是影响鱼类生存最重要的气候因子, 当罗非鱼在水温20~30 ℃时,新陈代谢旺盛,食量大,动能好、生长快;水温在15 ℃以下或32 ℃以上时,出现动能差、停食等现象。而光照可使水中浮游植物产生光合作用而制造氧气,使水中溶氧量增加, 一般情况下,光照时间长,水体溶氧量高。受光合作用影响,晴天下午(15~17时)水体溶氧量最高,上层池水溶氧量呈饱和状态;子夜到日出前(黎明前)是溶氧量最低的时间, 此时的水体溶氧量最低,高产塘此时一般有浮头现象。降水可使淡水流入池塘,对水源困难的水产养殖场以及旱情严重的季节意义特别重大。降水还可增加水体交换,改善水质条件、增加水体溶氧以促进养殖对象快速生长。此外,降水还可使养殖水的盐度、水温、溶氧量发生变化,适量的降水有利于改善水质。在平均风力为2~4级,有利于水面形成波浪,增加水中溶氧,还可将溶氧向下层传递,从而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由罗非鱼的生长对高要市气候环境在时间上的适应性(图1)可知,每年的4月上旬~7月初和8月下旬~11月上旬是罗非鱼最适宜生长时段,3月上旬末~4月初、7月初~8月中旬、11月中旬~12月中旬为适宜生长时段,12月下旬~次年2月底为不适宜生长时段。
如果按罗非鱼的苗期稳定通过18 ℃、成鱼期稳定通过15 ℃作为养殖的气候环境,那么罗非鱼在高要市可供养殖的时段为3月底~12月中旬。7~8月虽然温度较高,但仍在适宜范围内,且持续时间较短,只要水深保持在1.5 m以上,对罗非鱼的正常生长无影响。由于罗非鱼属热带鱼类,耐寒性较差,因此冬季受北方冷气团影响,温度较低,对罗非鱼的生长影响较大。
罗非鱼的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罗非鱼养殖是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进行的,不利的气象条件不但会影响罗非鱼养殖的产量和质量,还会给罗非鱼养殖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罗非鱼对低温十分敏感,耐寒性较差。每年冬季的1~2月如果没有保护设施的情况下在我市越冬是比较困难的;而每年7~8月是我市的高温时节,连续性的高温会使水中的细菌含量高、密度大,导致生存环境恶化,使罗非鱼容易产生病害而影响产量和质量;暴风雨或台风来临前出现的低气压,造成水中的氧含量少,会引致鱼类出现浮头现象。
罗非鱼养殖的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冷害、霜(冰)冻、高温热害、台风、暴雨、低气压等6种灾害。
1、低温冷害、霜(冰)冻
温度条件对水产养殖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水生生物跟陆生生物一样,有自身一定的适温范围,如果出现超出其适应能力的环境温度范围,就会对其机体造成损害。
防御措施:影响罗非鱼养殖的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冬春季,根据罗非鱼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放养时段十分重要,如果按罗非鱼的苗期稳定通过18℃、成鱼期稳定通过15℃作为适宜养殖的气候环境,那么罗非鱼在高要市可供养殖的时段为3月底~12月中旬。也就是说在3月下旬开始放养鱼苗较为合适。但每年的气候条件不同,需要密切关注气象部门的最新天气预报,最终确定合适的罗非鱼放养时机。如果要养殖越冬的种鱼,则需要搭盖保温棚和购置增温设备,使水温保持在15℃以上为宜。
2、高温热害
当夏天出现高温天气时,超过了罗非鱼承受的温度上限,就会给罗非鱼造成高温热害。高要市的高温对罗非鱼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水体中的细菌迅速繁殖,使罗非鱼致病而受害。
防御措施:当出现高温天气时,① 有条件的要定期注水,搞好水质调节控制,一般每7―10天左右加换新水一次,每次换水10―20厘米,使池塘水位保持在1.5米左右,在持续高温季节时可适当增加换水次数。6―9月水温高,水质变化快,加之投喂施肥量较大,鱼类排泄强,极易污染水质,故应加强水质调节,水质调节是培养良好水质条件的根本途径。② 科学投喂,确保水质相对稳定。6―9月罗非鱼生长最为旺盛,饲料投入较多,对水质影响很大,应把握科学投喂的原则,稳定好水质,以免造成危害。在投喂时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类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因为罗非鱼是目前淡水高密度养殖或“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所以养殖时需要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但在投喂中如不把握科学方法,不但会浪费饲料,而且还会败坏水质,诱发各种病害,所以饵料投喂要科学。③ 要视天气、水温及鱼类摄食情况,适当开增氧机增氧。④ 严防病害,做好水质日常维护。6―9月份既是罗非鱼最佳生长季节,同时也是最易感染病害的时期,一旦鱼病发生,传染极快,污染水质,造成损失。在罗非鱼的养殖中,定期防病是培养良好水质条件的保证。一般使用生石灰防病较合适,因为它可以调节水体的pH值,杀灭水体中的有害病菌,并可使底泥释放出无机盐,增加水体的肥度。
3、台风、暴雨、低气压
台风天气,通常是大风伴随暴雨、低气压的同时出现,大风容易摧毁养殖设施,造成损失;暴雨,容易造成塘水漫顶跑鱼,池塘漏水或决堤;暴雨会通过改变水源、水的肥沃度、水质等水域生态环境来间接影响水产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低气压会致水中的含氧量减少,使鱼类出现浮头现象。
防御措施:① 台风来临前要对养殖设施实行加固维护;② 强暴雨时要加强巡视、提防池水漫顶或决堤;③ 台风或暴风雨来临前,往往会出现低气压,这时应采取增加水中溶氧量的措施,比如撒洒增氧剂、开启增氧机进行增氧等措施。
罗非鱼的养殖管理要点
1、鱼种选择要正确:雄性生长快,但如有雌性罗非鱼在鱼塘内,雄性罗非鱼会因筑巢和照顾鱼苗而影响生长;还会造成子代繁殖过多,从而影响养殖计划。因此,鱼种选择要以雄性率高为主,生长快而且大、起肉率高、起捕率高等特点为辅。
2、池塘条件适宜:对养殖罗非鱼的鱼塘规格要求不严格,面
积可大可小,甚至小型水库也可以养殖,罗非鱼是网箱养殖品种的优良选择;水深要求也不严格,一般水源条件要求水源稳定、充足、清洁、卫生,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无任何污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同时要求注、排水方便。但是,对于需要过冬的罗非鱼池塘,要求水深1.7米以上。
3、放养密度适当:鱼苗阶段放养密度5000~20000尾/亩,成鱼阶段放养密度1000~2500尾/亩,通常为了保证较大规格上市,放养密度为1000~1500尾/亩。罗非鱼主要是用作鱼肉片加工,一般条重400克以上的可以上市,600克以上的价格有所提高,800克以上的价格比400克以上的普遍高2元/公斤,所以建议养殖大规格成鱼出售。
4、合理搭配品种:每亩混养品种,在放养罗非鱼花入塘后3~4个月才放7~10厘米的乌鳢苗50~100尾,目的是控制罗非鱼繁殖的子代;鳙鱼放养30~50尾;本地塘虱300~800尾;鲩鱼1020尾;黑鲩1~2尾。罗非鱼种阶段不要混养过大规格的其它鱼种,防止与罗非鱼争夺饲料。条重100克以上的罗非鱼形成抢食习惯,其它大规格鱼种对其影响逐渐降低。
5、注意排灌水:加水入塘和排水时,要特别注意严防进入其它野杂罗非鱼,做好密网阻拦措施。
定期注水,搞好水质调节控制。6―9月水温高,水质变化快,加之投喂施肥量较大,鱼类排泄强,极易污染水质,故应加强水质调节。水质调节是培养良好水质条件的根本途径。
6、定期开增氧机:
罗非鱼一般不会因浮头死亡,但也要注意开增氧机,目的是使鱼塘水上下层循环,防止罗非鱼浮头或暗浮,减少罗非鱼额外的营养消耗。在天气晴朗时,中午开机0.5~1小时,清晨时再开增氧机,为防止浮头和泛池,溶氧应经常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一般每7―10天左右加换新水一次,每次换水10―20厘米,使池塘水位保持在1.5米左右,在持续高温季节时可适当增加换水次数。在养殖期间,还要视天气、水温及鱼类摄食情况,适当开增氧机增氧,在天气变化、气压低,水中溶氧低于3毫克/升鱼类浮头时,要加大开机频率和开机时间。在缺氧比较严重时也可采用药物增氧,一般可用生石灰定期调节水质,一般每半月按每亩用生石灰15―2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一次。在发生浮头时,亦可选用增氧剂等相关药物予以增氧。同时,应及时清除池塘或饲料台上的残饵、污物,防止水质污染。
7、病害预防:罗非鱼病害少,鱼苗阶段主要是防止寄生虫,6―
9月份既
为罗非鱼最佳生长季节,同时也是最易感染病害的时期,一旦鱼病发生,传染极快,污染水质,造成损失。在罗非鱼的养殖中,定期防病是培养良好水质条件的保证。一般使用生石灰防病较合适,因为它可以调节水体的pH值,杀灭水体中的有害病菌,并可使底泥释放出无机盐,增加水体的肥度。首先要定期消毒,池塘养殖时每10―15天施生石灰按每亩15―2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每月1―2次调节池水pH值至微碱性,用生物制剂改善池塘微生物结构,改良水质。同时要适时开机增氧,当溶氧低,鱼有轻度浮头时即开增氧机,使池水中pH值保持在7.0―8.0之间,透明度在25―30厘米之间。网箱养殖时,可以通过药物挂袋或投喂药饵的办法,进行定期消毒防病,改善水质条件。发现浮头预兆,应停止施肥并控制投饵量,并立即采取增氧措施。发现池中有死鱼,应及时捞出,检查死因,对症治疗,同时对病鱼要作远离深埋处理,以免败坏水质,诱发鱼病或使鱼病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