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合社发展初期难题分析探讨(含五篇)

时间:2019-05-13 04:2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合社发展初期难题分析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合社发展初期难题分析探讨》。

第一篇:农合社发展初期难题分析探讨

嘉宾:******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于法林

**莒县立德养鸭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张力丹

**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执行院长 李中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已经快两年了,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得可以说是如火如荼,而同时,合作社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也难免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合作社自身也

有很多比较迫切的需求。今天,我们请到长期从事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实践的李中华副教授和两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请他们一起来谈谈合作社当前发展所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

主持人:三位好。我们都知道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发展比较迅速,但合作社的水平也可以说参差不齐,李院长长期在各地的农民合作社搞调研,对于合作社发展的现状,能不能先谈谈您的总体感受?

李中华:我觉得合作社发展的总体形势还是比较喜人的,但同时也的确存在不少问题。我觉得这里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合作社反映比较多的,是政策、管理方面的一些客观环境问题,比如门槛太高,注册手续太繁琐等等。但我觉得不少合作社自身也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

主持人:这种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李中华:主要有两种情形比较突出:一是有一些合作社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搭政策的便车。比如我遇到过一个合作社,社员就只有5个人,我问他们是不是都投资了,入股了,他们都说没有。原来他们都是一个企业的职工,因为合作社可以享受减税免税,可以申请项目资金,所以企业老板就找了几个职工凑数,把公司翻牌成了合作社,实际上内部运作完全还是企业的那一套,没有理事会监事会,也没有什么利润返还。二是有的地方发展合作社过于盲目,什么都不会就办起合作社来了。我去过一个村,因为村支书听说合作社好,于是马上号召村民来办,揭牌那天,敲锣打鼓的也很热闹,等过了一个月,我想去看看时,当地却告诉我,这个合作社快黄了,因为合作社的产品没市场,没销路,弄点蔬菜也卖不出去,虽然还挂着名,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了,这样的合作社在各地也有不少。

主持人:两位理事长有这样的感受吗?

于法林:现在确实有一些合作社,就是为了套取国家优惠政策才成立的。有的合作社只是负责按市场价收购社员的产品,但没有什么利润返还,只是帮助社员解决了销路问题而已,实际上还是“公司+农户”或者“大户+小户”的形式。也有的合作社,一成立,什么都还没做呢,就急着要扶持政策、要项目资金,我觉得,政策不是要来的,是干出来的。

张力丹:现在好像大家都觉得成立合作社是好事,都急着成立合作社,其实有的人还根本不明白合作社是怎么回事呢。像我们合作社是搞养殖的,本来就是免税的行业,可有的加工企业听说我们能免税,也就跟着成立合作社要免税。

主持人:的确,现在合作社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合作社应该先发展起来再规范,如果一开始门槛就太高,会不利于合作社发展,李院长您怎么看?

李中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认为合作社还是应该从开始就把基础打好,相关部门要有一整套的评估、监管机制,来鉴定一个合作社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合作社。我觉得这种把关把严了决不是束缚合作社,而是促使合作社走向规范化正规化。当然一开始门槛太高肯定也不行,这就是一个适度的问题,具体怎么把握要看情况而定。

主持人:刚才说的是合作社自身要注意的问题,而对于一些比较规范的合作社来说,它们的发展又主要面临哪些困难呢?两位理事长能不能结合自己的合作社来谈谈?

于法林:我们这个合作社最困难的时候是去年3月份,那时感觉办不下去了。主要有两方面的困难:一是不懂的东西太多,什么财会、管理、理事会监事会的运作,我们都不太懂。二是缺资金。当时合作社还没见效益,很难让大家相信我们,把钱拿出来往合作社里入股。当时我们也想过贷款,但第一社员不愿意给合作社作担保,第二我们那时厂子、基地、设备什么的都没有,银行也很难相信我们。

张力丹:我觉得比较大的问题是农民没有多少钱往合作社里来投,现在贷款也不好贷,像我们这里农民要贷款都需要有事业单位的人给作担保,都是农民,哪认识啥事业单位的人啊!前一段时间办惠农卡,我们合作社想替社员担保办卡,银行也不同意。其实我觉得银行应该更相信我们合作社的担保,因为我们对社员知根知底。如果我们社员个人能申请到贷款,我们合作社也就不缺资金了,现在鸭苗、饲料什么的都是由合作社统一给社员购买发放,因为社员没钱,所以都是合作社先垫付,每年都要先垫几百万元。

于法林:我们现在规模做大了,产品有点跟不上,想扩大基地,也是缺资金,为了申请贷款,我们跑过好几家银行,感觉他们对合作社还是不大放心,只有今年1月份,我们申请到了县农信社扶持畜牧业发展的20万元贴息贷款,这也是因为我们的规模比较大了,有基地厂房,所以

银行才对我们比较放心,但是20万元对我们的需要来说,还很不够呢。

主持人:似乎资金问题是合作社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李院长对此有什么建议吗。

李中华:合作社对资金的需求的确比较迫切,但这也不能完全指望银行贷款来解决。我觉得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政府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比如可以拿出一部分钱来,建立一个担保体系,为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二是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信用合作,争取能够自己融资,解决贷款难问题。三是考虑合作社之间的联合,现在很多合作社规模很小,实际上还是相当于农户的单打独斗,如果成立联合社,力量会更强一些,也可以通过联保等方式向银行申请贷款。四是银行可以考虑为合作社建立档案,对一些比较规范、信用程度比较好的合作社,适当降低贷款的门槛,当然这个工作光靠一个部门可能做不到,需要农业部门、信用社等一起配合。

主持人:于理事长刚才说到除了贷款,合作社还存在人才方面的问题,大多数社员对合作社的运作还是不太懂吗?

于法林:是的,我们也希望能够多得到一些这些方面的培训。政府部门现在有一些种植养殖方面的专家下乡讲课,但关于合作社方面的培训很少。

张力丹:我们的培训还是不够,许多农民对合作社还不理解,观念转变不过来,不知道加入合作社到底有什么好处。

李中华:我们也经常接到很多合作社的电话,跟我们咨询各种问题,说明我们的培训还是跟不上。这种培训不能是一次两次就结束了,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循序渐进的系统培训,包括合作社的理念啊,运行方式啊,还有市场、法律、商标等大大小小的各种知识,都要教给农民。

主持人:听说**合作社今年新招聘了几个大学生是吧?听说许多大学生是不愿意去合作社工作的,您在招聘时有没有遇到过困难?

于法林:是的,我们招聘了6个大学生,负责市场销售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我们原来的农民社员是干不了的,文化素质达不到,很难出去跟客户谈判、协商。刚开始大学生听说我们是养鸡的农民,都不愿意来,后来实地考察之后,发现我们规模比较大,也很规范,发展前景很好,这才愿意加入我们的。

李中华:为合作社补充人才,除了加强培训,也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大学生到合作社去工作。比如有一些地方在探索把大学生“村官”变成“社官”,我觉得这很好,合作社正是缺人的时候,只要把相关的政策制定好,大学生去合作社应该还是双赢的事。另外像我们大学生有支援西部的,那是不是也可以让他们去支援各地合作社?这些都可以考虑。

第二篇:农合社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现将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情况介绍如下,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推动和促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让其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方面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一)数量与规模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于20世纪末,且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由农民专业协会演变形成的,但总体数量较少,规模较小。2003年以来,尤其是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以来,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环境不断改善,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农民创办合作社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据县农委的普查统计,截止2009年2月末,我县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6个,其中:种植业36合作社个、养殖业合作社5个、农机合作社1个、食用菌合作社4个。4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当中,**县祥驰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凤山五味子生产合作社为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县华隆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46个合作社共有成员2219人,资产总额971.9万元。

(二)行业分布及分类

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布于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其中:种植业合作社的比重为78.2%;养殖业合作社的比重为10.8%;农机服务合作社的比重为2%;其他为9%,这与我县种植业、养殖业在农业总收入的比例相关。

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类型看,按牵头人划分:由农村能人和专业大户领办的39个。依托涉农部门、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的6个,其他形式创办的1个。由农村能人和专业大户领办的合作组织据主体地位,比例为84.7%;由涉农部门、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的合作社所占比例为13%。从合作社与成员结合的紧密程度看,较为紧密的专业合作社是主要形式,约占80%。

(三)基本特点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上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在机制和运行方式上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全县4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形式、行业各不相同,但有许多共性,表现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些基本特点。

一是在合作方式上,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二是在经营内容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专业合作社能够围绕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为成员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

三是在组织管理上,实行自愿结合,民主办社。专业合作社由农民自愿组成,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专业合作社内部实行民主管理,重大事项由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四是在办社宗旨上,对内以服务为宗旨,对外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专业合作社对其成员开展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资供应,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对外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参与市场竞争,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

五是在盈余分配上,让社员得到实惠。专业合作社无偿、低偿为社员开展技术培训、技术辅导、信息发布,甚至无偿提供良种等;帮助社员进行产品销售,或者按不低于市场价统一收购后销售;加工、销售环节产生的盈余按交易量实行二次分配,给社员带来实惠。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我县全面实现小康的步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难和销售农产品难的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产品加工、运销、服务业的发展,使农民能够部分分享流通、加工环节的利益,增加了农民收入。祥顺镇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均纯收入7360元,比200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802元。

第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改变了农村一家一户小生产的经营方式,组织带领千家万户共同闯市场,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改变了农民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增强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县生态养猪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前,农户养猪疫病难防、销路难寻,市场竞争力差,养猪效益不高。2008年9月,**县生态养猪合作社成立后,合作社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引种、统一防疫、统一饲料供应、统一培训、统一销售,大大提高了该社成员养猪的市场竞争力和养猪效益。2008年该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达到8200元,增幅达32%。

第三,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情况,以共同利益为基础,把农民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共同从事产、加、销等经营活动,有效促进了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第四,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品牌的创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在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县祥驰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注册了绿色水稻“祥驰”牌商标,实行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统一供种,统一应用水稻富硒技术,统一使用生物有机肥,农家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品牌销售,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三、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看,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量较少,规模较小

据县农委的普查统计,截止2009年2月末,我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6个,46个合作社共有成员2219人,每个合作社平均拥有成员48人,每个合作社平均拥有资产21万元(数据未经核实)。不仅数量较少,而且规模较小。究其原因,一是我县的合作社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二是在合作社的效益和优势未能得到充分体现之前,暂时不宜盲目扩大规模。因此我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和规模的提高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另外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数量达到5人以上就符合办社条件,规模较小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门槛低、经营灵活的优势,也是合作社发展初期的普遍现象。

2、合作层次低,覆盖面小,辐射带动能力差

目前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合作内容上主要是以地域内生产资料的采购和农产品销售为主,农业生产资料的跨区采购和农产品的跨区销售相对较少,从事的农产品加工多为初级加工,给农户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并且覆盖的领域狭小,多数是种植业,因此,合作社对本村及周边农户的影响和带动能力较差,影响了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意愿。

3、运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

当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营不规范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大多数合作社的成员甚至理事长不清楚何谓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也缺乏深刻的理解,合作社的运营往往停留在简单模仿的层次上。有的合作社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各种规章制度,但缺乏对章程和规章制度的充分协商、论证。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权制度的设立、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不能按照合作社的要求落实到位,严重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4、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足,指导和管理缺乏有效手段

目前的情况是工商部门只负责登记发照,合作社的管理和指导以农委为主,相关部门配合。由于各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职能不具体,造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指导和管理上的不到位,甚至缺位。出现了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现象。由于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管理措施不到位,使得一些合作社钻政策的空子,不是在办合作社为社员增加收入,而是在利用合作社的招牌为个人谋私利。

5、效果不明显,农民入社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多数合作社规模小,运营差,在增加合作社农民收入上不明显,使得没入社的农民入社积极性不高,多数处在观望状态,造成合作社发展一度滞缓。

6、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较差

特别是能够领办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尤其缺乏。

四、对策建议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即是广大农民的共同愿望和迫切需要,又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人员培训,提高其参与合作社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新闻媒体的作用,利用板报、墙报、公开板、宣传栏等工具,通过科技下乡等活动,向农民宣传普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知识、释讲《农民专业合作法》,增强农民的合作意识,使更多的农民了解、支持、参加合作社。通过举办培训班、专家讲课、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等形式,进行合作知识、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及法律等方面的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村能人,鼓励、引导和扶持他们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2、规范内部运作,夯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础。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产权明晰、管理民主、服务全面、分配公平的内部治理结构,是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明晰产权。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对社员的出资方式、出资额以及出资所占比例,经全体出资成员签名、盖章进行重新确认,以明晰合作社的产权结构,保障成员的合法权益。二是规范完善章程。合作社要对章程重新进行完善,①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必须出资,并且是从事与合作社业务有关的农户、企业、事业单位或团体。②成员个人所占股金比例最多不能超过总股金额的20%。③实行一人一票制。④主要按照社员的交易量(额)返还合作社盈余。三是民主管理。合作社必须按照“成员大会决策、理事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的民主管理机制运行。四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合作社必须建立规范健全的财务管理、生产销售管理、社员管理、盈余分配、议事规则、社务公开、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财会人员要持证上岗,合作社必须独立建账核算,在银行开设账户;建立社务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并实行财务公开,接受社员监督。五是强化对社员的服务。合作社与成员在农业生产资料采购供应、市场信息、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产品营销等方面要有稳定的服务关系。合作社要建立统一的生产质量标准和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3、推动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县政府应重点培养2—3个要章程规范、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利益联结紧密、运行效率高、作用发挥好的合作社作为示范点,各乡镇也要重点培养1—2个规范合作社作为示范点,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其他合作社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推动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4、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支持扶持力度,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1)搞好登记服务。县工商局和农委要联手搞好合作社的登记和备案工作,共同做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证、指导服务及监管工作,防止一些农民只办照、不办社,甚至办假社的情形出现;(2)产业政策倾斜。各涉农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基地建设、农产品市场营销及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等项目,要给予优先扶持;(3)财政扶持。财政部门要安排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作用发挥好,农民得实惠的专业合作社在财政支农资金中对其开展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扶持。(4)金融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低息贷款,农村信用社要专门安排一定额度的贷款,解决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所需资金。(5)税收优惠政策。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税务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等生产资料免征增值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办实体无需纳税申报。工商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登记不得收取费用,不得以违反证照管理规定进行经济处罚。

5、加强组织领导,搞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县政府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主管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农委、工商、科协等及相关部门参加,抽调专职人员,成立专门组织具体负责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日常指导和管理服务工作。从合作社领取营业执照开始全程对合作社的运行进行指导、监督、检查,随时纠正运行当中存在的违章违规问题,确保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使合作社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第三篇:工商局扶持农合社发展调研报告

工商局扶持农合社发展调研报告

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分工不断细化,农产品市场激烈的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时而生,根据《农业专业合作社罚》“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XX年以来**县工商局为构建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引导产业大户、经济能人、科技带头人以及村组干部组建茶叶、蚕桑、药材、养殖、植保、机防机耕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了“百社带万家”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初步凸现了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与潜能,推动了农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到XX年2月底,在**工商局及各乡镇工商分局(所)干部职工的引导下,全县已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19个,其中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7个、农业技术合作社5个、药材生产合作社2个、养殖合作社2个、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2个、生态农庄合作社1个。半年实现产值营业额5000多万元,社员人均增收800多元。正在筹建的茶叶专业合作社有15个、农业技术合作社有5个、药材专业合作社有3个、养殖专业合作社有3个。目前,合作组织涉及10个乡镇59个会员村2563名会员,网络农户近8600户,覆盖茶叶、药材、水稻等主要作物面积4。3万亩。出资金额达297万元,每个合作社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章程,并且都成立了理事、监事会和成员大会,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基本完善。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方式

我县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组建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自愿结社”。相当一部分农户由于家庭主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外出,造成劳动力短缺,特别在生产大忙季节尤为突出,经机耕和植保机防为代表的专业合作社,能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合作组织便应运而生;二是能人拉动。部分农村“土专家”、致富能人和科技示范户,由于其农业科技素质较好,在茶叶、药材等产业生产、经营上有丰富的经验,已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在他们的带领下,农户自发组织加入协会,交纳股金,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联合体;三是村干带动。为发展产业,提高村整体农产品生产能务,在村领导的倡议下,农户联合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共同生产和经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因需而生”。一些村组为了争取国家项目开发、山区扶贫而组建的专业合作社。

三、农民合作社的主要成效。

**县工商局跳出工商干工商,围绕新农村建设创新发展思路,自去年下半年来探索了“百社带万家”活动,让“百社带万家”工程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通过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社,帮扶“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鼓励农民通过联合与合作的方式,创办专业合作社。他们要求各个工商分局所要根据辖区实际确定3—5家各具特色经济组织从来专业合作社为农民增收。他们确定要在3年内帮助成立100个各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让这100个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做到帮扶一个、发家一片、致富一方。

一是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促进了种植业产业的发展,特别在茶叶、蚕桑、药材、等主导产业建设上,农户因单家独户生产,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生产、统一经营和统一管理因而生产往往有很大的盲目性,组织化程度低,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合作社建成后,农民能根据市场需求规模组织生产,规模经营,有的还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市场风险明显降低,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杨柳镇“兴合”茶叶专业合作社在短时间内就完善了登记程序和条件,取得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成为全省首家依法登记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如今,随着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茶叶产、供、销逐步实现一体化,整体生产能力得到增强,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杨柳镇河南畈村9位农民在工商部门的发动下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后,农民收入大大提高,吸引了全村300多户农民加入,带动了全村的整体致富。该村群众全部入社,所有的田地全部种茶。去年该社农民茶叶收入达6000元,大大超过了种粮村的人平收入。

陶河乡组建的宏业药材合作社网络全乡重点药材专业户,通过合作社有组织的规模生产和销售,药农年创效益2290万元,比合作组织建设前增加15。2%,同时药材规模不断发展,每年以3000亩的递增速度扩大药材种植面积;东冲河村组建的生态农庄合作社,以会员入股的形式发展猕猴桃生产,其面积已达120余亩。通过协会在生产环节上全程技术指导,规模生产,统一收购、包装和销售,其产品供不应求,为仅促进了本村猕猴桃产业快速发展,还带动了黄家垸、东夹铺等村猕猴桃基地的发展。

**县孔坊乡是鄂东北重要的蚕桑基地,该地群众种桑技术好、积极性高,蚕茧产量远近闻名。去年,全乡共有2600户农民种桑养蚕,有近10支贩运队伍奔赴全国各地,蚕茧总销量130多万公斤,产值近1300万元,辐射并带动了一大批本地村民增收致富。当地工商部门因势利导,引导成立了孔坊乡丝光、锦绣2家蚕桑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技术、标准和包装,当地花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二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合作社的组建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使生产成本明显降低,效益增加。如金铺镇由134户会员组成的农业生产服务合作社,通过合作社集中采用“旱育”、集中充分秧、集中抛秧,仅此一项不仅为农户节省投资24380元,合作社还有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确实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方咀乡植保机防合作社社员年向合作社每亩茶园上交80元投资基金,便可使自家茶园享受全年病虫害免费服务,根据会员实际测算,此举可为农户节省农药投资70元,节省投资超过60%以上;东冲河村农户原生产的猕猴桃因缺少统一规划和组织,生产的猕猴桃常常卖不出去,或低价抛售,现在经过协会统一组织,与农户签订了收购价格不低于3元/公斤的订单合同,较好地保护了农户的利益,提高了农民种桃积极性。

三是减少投工,降低劳动强度。

合作社的组建减少了人员投工,降低了劳动强度。如杨柳芭茅街村组建的水稻生产合作社,从水稻的播种、育秧到机插、病虫防治,包括后期收割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农户不下田便可在家坐收谷子,可谓省心、省时、省工,降低了劳动强度。

四是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杨柳镇兴合茶叶合作社成立后,专门请专家给该村土壤检测,并请化肥厂给该村量身配置了适合茶叶种植的配方专业肥,使该村茶叶产量增加20%;金铺镇龙潭河村农业合作社运作不到一年时间,水稻旱育抛栽技术便在全村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应用面积达235亩。陶河严坳村4组XX年仅徐正元一户试种1亩柴胡新品种,在合作社的组织和推动下,仅一年时间全组都种植了柴胡药材,面积发展到84亩,亩创效益5300元,不仅加快了药材新品种推广,还给农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南河、方咀、孔坊等乡镇的植保合作社,采用“五统一分”运作模式,不仅提高了防治效率,而且还促进生物高效农药的推广和使用,加快了农业无害化生产的发展步伐。

工商帮助成立专业合作社的成立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争取上面扶持资金320多万元,为6000多农民签来订单3700万元。其中参加茶叶、药材、蚕茧合作社的农民根本不愁销路。**云雾茶专业合作社的“屏峰”牌茶叶因味道香醇而广受消费者青睐,被评为“全省十大名茶”,获陆羽杯金奖;宏发中药材吸引5600户药材种植户入社,带动约1.1万亩的药材种植面积,实现产值XX余万元。

总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通过农民合作组织的建设就是希望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民和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户和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真正达到建一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帮群众的目的。

第四篇:工商局扶持农合社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搭建强村富民服务平台

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分工不断细化,农产品市场激烈的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时而生,根据《农业专业合作社罚》“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2007年以来**县工商局为构建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引导产业大户、经济能人、科技带头人以及村组干部组建茶叶、蚕桑、药材、养殖、植保、机防机耕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了“百社带万家”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初步凸现了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与潜能,推动了农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到2008年2月底,在**工商局及各乡镇工商分局(所)干部职工的引导下,全县已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19个,其中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7个、农业技术合作社5个、药材生产合作社2个、养殖合作社2个、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2个、生态农庄合作社1个。半年实现产值营业额5000多万元,社员人均增收800多元。正在筹建的茶叶专业合作社有15个、农业技术合作社有5个、药材专业合作社有3个、养殖专业合作社有3个。目前,合作组织涉及10个乡镇59个会员村2563名会员,网络农户近8600户,覆盖茶叶、药材、水稻等主要作物面积4。3万亩。出资金额达297万元,每个合作社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章程,并且都成立了理事、监事会和成员大会,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基本完善。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方式

我县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组建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自愿结社”。相当一部分农户由于家庭主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外出,造成劳动力短缺,特别在生产大忙季节尤为突出,经机耕和植保机防为代表的专业合作社,能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合作组织便应运而生;二是能人拉动。部分农村“土专家”、致富能人和科技示范户,由于其农业科技素质较好,在茶叶、药材等产业生产、经营上有丰富的经验,已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在他们的带领下,农户自发组织加入协会,交纳股金,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联合体;三是村干带动。为发展产业,提高村整体农产品生产能务,在村领导的倡议下,农户联合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共同生产和经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因需而生”。一些村组为了争取国家项目开发、山区扶贫而组建的专业合作社。

三、农民合作社的主要成效。

**县工商局跳出工商干工商,围绕新农村建设创新发展思路,自去年下半年来探索了“百社带万家”活动,让“百社带万家”工程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通过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社,帮扶“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鼓励农民通过联合与合作的方式,创办专业合作社。他们要求各个工商分局所要根据辖区实际确定3—5家各具特色经济组织从来专业合作社为农民增收。他们确定要在3年内帮助成立100个各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让这100个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做到帮扶一个、发家一片、致富一方。

一是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促进了种植业产业的发展,特别在茶叶、蚕桑、药材、等主导产业建设上,农户因单家独户生产,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生产、统一经营和统一管理因而生产往往有很大的盲目性,组织化程度低,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合作社建成后,农民能根据市场需求规模组织生产,规模经营,有的还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市场风险明显降低,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杨柳镇“兴合”茶叶专业合作社在短时间内就完善了登记程序和条件,取得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成为全省首家依法登记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如今,随着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茶叶产、供、销逐步实现一体化,整体生产能力得到增强,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杨柳镇河南畈村9位农民在工商部门的发动下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后,农民收入大大提高,吸引了全村300多户农民加入,带动了全村的整体致富。该村群众全部入社,所有的田地全部种茶。去年该社农民茶叶收入达6000元,大大超过了种粮村的人平收入。

陶河乡组建的宏业药材合作社网络全乡重点药材专业户,通过合作社有组织的规模生产和销售,药农年创效益2290万元,比合作组织建设前增加15。2%,同时药材规模不断发展,每年以3000亩的递增速度扩大药材种植面积;东冲河村组建的生态农庄合作社,以会员入股的形式发展猕猴桃生产,其面积已达120余亩。通过协会在生产环节上全程技术指导,规模生产,统一收购、包装和销售,其产品供不应求,为仅促进了本村猕猴桃产业快速发展,还带动了黄家垸、东夹铺等村猕猴桃基地的发展。

**县孔坊乡是鄂东北重要的蚕桑基地,该地群众种桑技术好、积极性高,蚕茧产

第五篇:我区新农合四大难题案例分析

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下半年实施以来取得显著成效,已基本形成了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和医疗服务供需状况的新农合制度框架及运行机制,广大参合农民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然而这个制度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在部分县进行了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通过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

难题一:据调查,目前新农合制度设计的“农民每人每年交纳20元钱”的筹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部分县筹资成本较高,筹资方式也很不规模。采用最多的筹资方式是到农民家上门收取,人力、时间和费用成本都很大,往往还要采取行政手段,如果方法不当、把握不好,就有可能出现与新农合制度“自愿参加”原则相背离的现象。

经验:铜仁市探索“定时间、定地点、定金额”筹资新方式

铜仁是一个地区所在地,2003年被列为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铜仁市探索出“三定”筹资方式,即定筹资时间、定送缴地点、定缴费金额,变基层干部上门收取为参合农民主动送缴。

定筹资时间是指每年年底确定下一参合农民筹资方案及缴纳基金时段,一段为20天,各村再确定1-3天本村农民主动送缴的日期并通知到户。定送缴地点是指在缴纳资金时段内,乡镇财政服务大厅设立缴费窗口,专门办理农民参合业务。同时各村分别确定1-2个农民缴费主代办点,并在村民小组组长家设立分点,做到窗口与代办点、主点与分点相结合。定缴费金额是以户为单位,每一参合农民年缴纳参合金10元,其中贫困户及重点优抚、救助对象的参合资金全部免缴。

效果:采取“三定”筹资方式后,筹资时间缩短,建立了稳定、长效、良性的农民缴费机制,筹资成本降低,参合率升高,被基层干部和群众接受认可。以滑石乡为例,启动第一年,筹资工作动用所有乡村干部,耗时3个月,直接成本达3.1万元。筹资第二年、第三年,用时分别为30天、15天,直接成本分别为1.8万元、1.5万元。2008年开始采取“三定”筹资方式,每村只定一天时间,全乡只用一周左右,直接成本降至0.8万元,而农民的参合率由三年前的79.3%上升到95.6%。

难题二:新农合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大病统筹,集中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但当前存在筹资水平不高、保障水平偏低的问题,同时由于住院和患大病的农民毕竟是少数,如果将政府增加的补助全部纳入大病统筹基金,大部分农民不能受益,可能会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如何调整补偿方案,在大病统筹为主和农民普遍受益之间寻找平衡点是一直困扰相关部门的一个难题。

经验:沿河取消县乡医疗机构起付线 扩大农民受益面

为扩大农民受益面,针对边远贫困、农民交通不便的县情,沿河县取消了参合农民在县、乡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补偿的起付线。同时将高血压、肺心病、类风湿关节炎等8种常见慢性病门诊费用纳入大病补偿范围,每年给予700元左右的补偿。

对于残疾人、五保户、特困人口的费用补偿比例提高了10个百分点,同时将封顶线提高到了3.5万元。

为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该县还放宽了基本用药报销范围,把县、乡、村级基本药品分别增加到1400、1060、1000和300种。并将中药纳入基本用药范围,对应用中医药、藏医药服务的补偿比例提高5%。为解决大额费用导致家庭贫困的问题,从2008年起该县每年设立大额度住院费用二次补助基金,对经过正常补偿后自付费用仍在5000元以上的大额度住院费用给予二次补助。

效果:该县通过不断调整新农合制度,目前已形成了统一的统筹补偿方案,最大限度提高了农牧民受益面和受益程度。2008年全省农牧民受益面为65%,住院费用补偿比为34%,农民最高获得补偿住院费2.8万元。农民两周患病未就诊率从2003年的53%下降到2008年的31.7%,两周患病就诊率从13.1%提高到20.6%,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比例平均由2002年的57%下降到2008年的29%。

难题三:部分县在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过程中暴露出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陈旧、人才缺乏、管理不足等缺陷,与农民普遍参合及快速增长的就医需要之间的矛盾。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低的问题不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农民就近得到适宜、价廉、质优的医疗服务,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整体功能的发挥。

经验:德江县“双万支农”工程有效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

“ 双万名 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核心内容,是在落实国家“ 万名 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

程”任务的同时,又组织二级综合医院对口支援中心卫生院。

“双万支农”工程要求下乡人员采取坐诊、巡诊等方式,为农民送医送药。并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开展技术培训、疑难病症会诊等方式对受援医疗机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为农村培养一支自己的医疗队。此外还尽力帮助受援单位完善硬件设施,改善就医条件。除医院下派人员支援县、乡

医疗机构外,还安排受援单位免费进修学习、观摩手术操作、学习管理规章。

在政策措施方面,为调动医务人员下乡的积极性,德江规定对所有下乡人员的工资、补贴、奖金等待遇不变并给予适当下乡补助;对卫生下乡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医务人员,优先晋升职称、优先聘用职务、优先选派进修、优先推荐入党、优先提拔重用。而对于没有下过乡或下乡时间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则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效果:在2007年8个新农合定点乡镇卫生院住院的2万余人次中,选择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只占18.9%。2008年实施“双万支农”工程,德江县共派出医务人员近60人,诊治病人7千人次,培训基层卫生技术人员6500人次,赠送药品器械价值100多万元。到2008年,乡镇卫生院年门诊总人次比上年提高了20.9%,75%以上的参合农民在乡镇及以下医疗机构就诊,在乡镇卫生院住院的病人数占住院病人总数的40%。“双万支农”工程基本达到了“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培养一批人才、服务一方群众”的目标。

难题四:与城镇医保一样,农村医保也存在医疗机构的大处方、贵处方问题,如何控制参合农民医药费用的不合理上涨、减少定点医疗机构违反合作医疗用药事件成为目前新农合看病贵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验:松桃县多管齐下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

松桃县不但对参合农民医疗费用支出行实总量控制,而且对一次性医用卫生材料、抗菌药物使用等都进行规范,有效降低了农民住院及门诊费用。

松桃县规定,参合农民次均住院费用增长幅度与上相比、与未参合患者次均住院费用相比都不得超过5%。同时门诊平均处方值、次均费用与上相比、与未参合患者相比增长幅度也不得超过5%。

针对定点医疗机构部分一次性医用卫生材料定价较混乱的情况,松桃县对最常用的12种规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实行最高限价,如发现定点医疗机构高于限价标准的,超过部分由其自行承担并扣减考核分和保证金。对于抗菌药物严格控制多联用药,抗菌药占药品费用比例不得超过31%。同时对抗菌药实行一、二、三线及目录外用药分类管理,三线抗菌药只有副主 任 医师以上才有资格使用,目录外用药使用前必须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对于贵重药物,必须在使用其它剂型相同药物效果不佳的前提下才能使用,每人次住院使用量一般控制在总药费的12%以内,未按规定使用或超过规定标准以上部分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

效果:2008年上半年松桃县次均住院费用为2165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06%,而住院医疗费用有效费用率上升到89.16%,上升了近11个百分点。同时参合农民的次均门诊费下降、门诊有效费用率上升。

松桃县定点医疗机构违反合作医疗用药事件也逐渐减少,两个月时间内违反一次性医用卫生材料最高限价规定的事件从127起下降到12起。粉针剂类贵重药品费用占药品总费用比例也由2007年4月的2.38%下降到9月份的0.69%。

下载农合社发展初期难题分析探讨(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合社发展初期难题分析探讨(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现代农业 破解三农难题

    [摘要]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探讨、科学规划,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农村土地托管、......

    农合社助农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供销社实现助农增收,立足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8号文件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了解新形势下供销合作社如何构......

    破解三农难题实现统筹发展

    破解三农难题 实现统筹发展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22:05 作者:李文勇平原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全县44万人口中38万是农民,因此,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

    农合行发展的几点建议

    农合行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下,今年的贷款利率有了大幅的上浮。再加上今年纺织业的不景气,对我们合行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在目前的经济的大背景下,......

    新农合满意度调查分析

    新农合意见征询暨满意度调查分析 按照新农合管理办公室的通知要求,我院于2014年7月14日组织人员对门诊就诊病人、部分住院病人或家属进行了新农合意见征询暨满意度调查,共发放......

    统筹发展:新思路破解“三农”难题.(推荐5篇)

    统筹发展:新思路破解“三农”难题 热点不断,政府重视 &nbsp盘点2003年的“三农”问题,可用“热点不断、高度重视”来概括。 &nbsp早在春天,非典来袭,让人们看到了农村公共卫生......

    农合提交材料

    十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提交材料规范 【88】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登记申请提交材料规范 1、《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备案)申请书》。 2、全体设立人签名、盖章的设立大会纪要。......

    农合自查报告

    长角坝镇卫生院医疗服务专项整顿 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管理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业行为,提高补偿效益和加大监管力度等日常工作,切实把这项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