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安县安场镇合作医疗规范管理
正安县安场镇合作医疗规范管理
责任书
为规范管理我镇各村卫生室在合作医疗诊疗中的行为,按照县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的一卡管理的精神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度本责任书。
一、村级卫生人员熟悉合作医疗相关政策,正确宣传 正确引导群众就医。
二、村级卫生室本着方便群众,效益与服务同步的原则,合理控制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
农民身体健康,在接诊参合病人时,要认真落实以
下工作:
1:严格掌握检查指针,力求最廉价的辅助检查,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合理检查,合理治疗。
2:严格审核患者的参合证,惠农卡证号,是否相合。3:门诊日志与诊疗人次必须相符,登记表必须祥填组、户及家庭成员性别、出生日期。合医证号,、户口人数、就诊时间、临床表现、诊断、合计金额、自付金额、补偿金额,并要有患者签字及手摸印。
4:村卫生室做到账户余额与台账余额相符。
三、村级卫生室有下列行为的。合医经办机构有权拒绝
支付医疗费用,已经支付的,有权予以追回。情节
严重的报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批准可撤销其定点村医疗机构资格。
1、违反合作医疗用药规范,检查项目和物价部门收费
标准等有关规定的。
2、应由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计入合作医疗结算的。
3、未按病人实际病情提供医疗服务而据此收取费用并
申请合作医疗费用结算的。
4、分解门诊人次,弄虚作假,视套取合作医疗资金行
为。
第二篇:创新场镇管理
创新场镇管理构建和谐石河——石河镇创新场镇管理的情况调查及哲学思考石河镇位于大竹县北部,国道210线和达渝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全镇幅员面积64.6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人,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6个村民小组。场镇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万余人。近几年,我镇分别跻身省试点小集镇、省特色文化乡镇、市综合经济实力强镇、市工业强镇行列,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XX年撤区并乡建镇以来,我镇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参加全市文明场镇竞赛活动为契机,紧密围绕“提高居民素质和场镇文明水平”的创建目标,坚持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强化基础,注重建设,扎实推进,有力提升了石河文明形象。今年3月以来,我们按照县委王伟书记关于“创造山前片区场镇管理模式”的指示,大胆实践、艰辛探索,总结出一套场镇管理的——初步模式概括地讲,我镇的场镇管理是“20字模式”,即承包管理、领导包片、居民自治、合理布局、强化督查。承包管理。镇人民政府把管理的全部责任和任务承包给场镇管理办公室,双方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政府给费用、提要求、要效果,按《石河镇场镇秩序管理办法》跟踪检查,履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及相关信息及时反溃承包方自主分解任务,与相关人员签订《垃圾清扫协议》、《主要街道保洁协议》、《垃圾清运协议》,分别对清扫范围、时间、质量等作出明确要求。此举减轻了政府的压力,极大地调动了场管办的积极性,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得到明显提高。领导包片。场镇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只有党政领导亲自抓,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在工作中,我们做到了“三到位”,一是认识到位。我们于4月1日及时召开了党委会,及时传达王书记讲话,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一致认为,创新管理是促进石河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石河形象的有效途径,更是构建和谐石河的基础工程。二是组织到位。专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相关党委委员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对场管工作实行统一协调和监督,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责任。三是领导到位。在集中整治的攻坚破难阶段,党委委员分组包干,逐摊逐店取缔撑杆搭棚;巩固提高阶段,把11条街道的管理责任全部分解到各党委成员,四个小组挂包四片,全面落实各单位和住户“门前三包”责任。居民自治。领导是关键、部门要协同、群众要参与、整治才见效。场管工作中,我们通过倡导的方法,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先后召开了机关干部、街道居民、个体户代表大会,采取流动宣传车、发放资料等形式,反复宣传优化管理的目的意义,适时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在集中整治的行动中,骨干力量就是镇上居民,他们既是事件当事人,又是整治行为人,极具影响力和感召力。同时请居民代表一同参加,发挥其人格魅力,现场做好疏导说服工作。通过发放《达州市市民文明公约》、《达州市市民文明规范》和《公民道德宣传牌》等形式,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强化养成教育。由于充分相信居民,依靠居民,尊重居民。把场管根本要求同解决居民关心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反映了他们的利益和愿望,居民易于参与、乐于参与,创新管理就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赢得了全体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合理布局。我们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配套建设”的方针,加强场镇建设与管理,努力做到“四归”:——农贸归市。引资修建了占地6000平方米的鑫海市场,并投入了使用,对原在大街上买卖蔬菜水果、副食的小商小贩全部归位到市场内,现在的鑫海市场生意兴隆,交易活跃。对新生街和繁荣街自发形成的服装百货和木材市场规范管理,正着手改建原石河农贸市场为综合市场,待竣工后将这两条街的经营户全部归位进去。周边乡镇的流动商贩只许逢场天到政通街人行道摆临时摊,不得影响镇容镇貌。——停车归点。拟在原道班房规划修建石河汽车站,正在立项和手续办理过程中。目前,在石清路和石河路的交叉口设置了临时停车点,制作了交通标志牌,并在其他主要街道划定了临时停车地段。——广告归栏。为了有效杜绝乱贴乱挂,在石清路和政通街与石河路交叉口设置了广告张帖栏,工商所和场管办暗中查访,严厉处罚,有效规范了“广告人”手脚。——文化归区。石河老街相对冷清,却见证了石河的发展变化。长期以来,影剧院、老年文化中心和图书阅览室,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我们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又赋予其时代特色,着力引导3家网吧、茶馆、书店向此集聚,着力建设“文化一条街”。强化督查。为了建立场管和整治的长效机制,由镇党委两名副书记和人大、政协领导组成督查组,督促场管办和相关部门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督促党委其他成员挂片区域整改情况,适时向党委办公会通报。同时组建了场管巡查队,由党委委员、武装部长任队长,场管办人员发挥主力作用,轮回巡查,及时通报治理。由于党政重视、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石河场镇管理起点高、开局好、势头旺,取得了——初步成效镇容镇貌不断改观。近年来全镇共投资3000多万元,修建4条街道(政通街、小北街、红星左街、红星右街),建成区街道已有11条,计4.52公里。新建、改建、扩建场镇住房3万余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达12.3平方米。场镇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增加256%。干、支街道硬化率达100%,路面平整;各类建筑按规划实施,注重建筑格局,讲究建筑艺术,违章建筑基本得到治理;临街房舍门面整洁,乱贴、乱挂、乱写、乱画现象得到遏止;场镇“五化”全部达标,去年投入80万元,高规格安装了166盏路灯。道路清扫保洁率和垃圾清运率达100%。垃圾日产日清,规划修建垃圾清运填埋场;乱摆摊、乱设点、乱堆放、乱停乱靠现象明显减少,市场秩序、街路秩序、交通秩序明显好转。文明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精心设计各种载体,引导社会新风尚。在全镇广泛开展了“正党风、美家风、良民风、促发展”主题教育,围绕重大节庆举办各类文艺活动,在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以职业道德
为主线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教育,以及家庭美德教育和以普法为重点的法制教育,场镇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不断提高,社会正义感不断增强。各类治安案件明显减少,无重特大案发生,社会丑恶现象得到遏止,呈现出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祥和、富于活力的良好局面。镇域经济持续发展。场镇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进一步发挥了城镇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推动了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年国内生产总值195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80元。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科教兴镇,推动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着力打造“苎麻之乡”,~年被国标委批准为国家级苎麻生产示范基地。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全镇以麻纺业为主的企业完全实现了体制改革,目前运转正常。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效明显,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石河中学高考上线人数连续5年居全县农村高完中前列。宣传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场内及附近村组安装了闭路有线电视,具有特色的民间吹打乐“三进省城、四上达州”表演,其队伍不断壮大、技艺不断提高,~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特色文化乡镇”,今年又被表彰为全省示范性宣传文化中心。在场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中,石河镇按县委、县政府的指示,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社会生活的各类矛盾和差异,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结合,注重矛盾的转化,不断克服形而上学的弊端不断探索场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努力把握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适时进行工作中心的调整和转移,使场镇及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态势,促进了全镇物质、精神和政治三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全面发展与和谐进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经过总结提炼,创新场镇管理模式也给了我们——深刻启示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辨证统一,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来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构成人类文明的两大要素,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转化,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的构建中,物质文明是基础,精神文明是主导。在推动人类文明日趋昌盛的进程中,物质文明始终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必须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遥同时,在精神文明被忽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还没有彻底克服的情况下,必须把握矛盾的发展趋势,认清矛盾主次地位的转化,不仅在理论上,而且更多地在实际措施上,把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确定为解决矛盾的主攻方向。在理论认识上,在县委政府的指导下,镇党委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所提供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在实际措施上,着力培育四种机制。一是领导机制。镇上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各村(居)委、各单位也相应建立了领导小组。各级有领导亲自抓,有关人员具体抓,形成了统一领导、各司其职、互相支持的工作网络和运转格局。二是运作机制。近几年,先后制发了《关于开展文明场镇竞赛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文明场镇竞赛活动的实施办法》,精心组织文明城镇创建竞赛活动,对活动内容、形式、程序做了明确规定,使各类创建竞赛活动逐步规范化、科学化。三是激励机制。镇机关各村(居)和单位都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各级创先争优活动,纳入政绩考核,和经济建设同步检查督促,同步评比表彰,并对创建竞赛活动的优胜都规定了明确的表彰措施。四是约束机制。对场镇管理任务完成欠佳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实行惩戒;场镇管理的效果与挂片领导的工资福利挂钩;镇内文明单位的考核、复查、必须经镇党委、政府加注意见,然后按程序报批;对出现问题的文明单位,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又不断完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四种机制,促进了场镇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坚持“硬件”和“软件”的辨证统一,切实加强“硬件”建设,努力搞好场镇管理。镇党委政府认为,在一个时期内着力抓好场镇精神文明的“硬件”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内在的客观要求,是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实际措施;只有把“硬件”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营造整洁优美的环境改,为培养、陶治人创造良好的条件。镇上制发的《关于开展文明场镇竞赛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文明场镇竞赛活动实施办法》中,把“场镇建设”、“环境卫生建设”和“创新场镇管理模式”作为竞赛活动的主要内容,并且从定性和定量的结合上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具体行动中,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任务分解到单位、居委会、落实到具体责任,并且层层落实规划,层层落实责任人,一级抓一级,确保场镇建设和管理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本着“人民场镇人民建,建好场镇为人民”的原则,在经费上实行上级财政支持一点,各单位筹一点,建设单位和个人出一点的办法,尽可能保证创优管理的需要;街道路面、公共厕所、路灯配置等都引入竞争机制,努力加快建设步伐。在着力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石河镇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风气的养成教育,使“硬件”和“软件”相互作用,相映成辉,让人们的思想情操进一步升华,从而促进场镇文明。坚持内容和形式的辨证统一,全面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努力探索场镇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形式。一是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印发学习资料、街头宣传等形式,在场镇开展文明知识、道德规范的普及教育和文明风气的养成教育,并利用标语牌、宣传栏等形式强化宣传,逐步形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态势。二是选择、创造和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载体”。近年来,石河镇开展了卫生单位、综治模范单位等系列创建活动和“三风一促”主题教育;三是把握内容与形式相互统一的原理,注重各类活动自身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始终把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视作参加文明场镇竞赛活动的“龙头”,反复强调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不断提高文明单位的质量和水平。到~年,全镇共有各级文明单位20个(其中市级9个、县级11个)。坚持政府行为和群众行动的辨证统一,强化政府行为,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镇党委政府组织
相关人员到崇州市街子镇和宣汉县胡家镇参观学习,认真借鉴和推广两镇经验,在强化政府行为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党政领导机关统一规划。各级党政“一把手”都是三个文明建设的负责人,坚持对三个文明建设的目标同时规划,分工同时明确,任务同时下达,检查考核同时进行。石河镇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个性任务纳入了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了奋斗目标,制定了工作细则,确定了工作人员,筹集了资金,把精神文明当做实实在在的事业来看待,做到了认识、工作、措施、资金、人员“五到位”,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硬件”逐步完善。二是由党政领导机关统一组织。石河镇的精神文明建设、场镇管理,都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村(居)和单位,依赖领导机关的权威和行政约束力,对群众进行有效的组织指挥和引导。创建活动竞赛活动实施规范化领导,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三是协调,由党政领导机关出面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权利、义务,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四是督查,成立常设的场管督查组,及时推广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与此同时,他们十分重视政府行为和群众活动的结合,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参与中得到提高。
第三篇:创新场镇管理
构建和谐石河石河镇的情况调查及哲学思考石河镇位于大竹县北部,国道210线和达渝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全镇幅员面积64.6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人,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6个村民小组。场镇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万余人。近几年,我镇分别跻身省试点小集镇、省特色文化乡镇、市综合经济实力强镇、市工业强镇行列,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XX年撤区并乡建镇以来,我镇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参加全市文明场镇竞赛活动为契机,紧密围绕提高居民素质和场镇文明水平的创建目标,坚持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强化基础,注重建设,扎实推进,有力提升了石河文明形象。今年3月以来,我们按照县委王伟书记关于创造山前片区场镇管理模式的指示,大胆实践、艰辛探索,总结出一套场镇管理的初步模式概括地讲,我镇的场镇管理是20字模式,即承包管理、领导包片、居民自治、合理布局、强化督查。承包管理。镇人民政府把管理的全部责任和任务承包给场镇管理办公室,双方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政府给费用、提要求、要效果,按(石河镇场镇秩序管理办法)跟踪检查,履行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及相关信息及时反溃承包方自主分解任务,与相关人员签订(垃圾清扫协议)、(主要街道保洁协议)、(垃圾清运协议),分别对清扫范围、时间、质量等作出明确要求。此举减轻了政府的压力,极大地调动了场管办的积极性,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得到明显提高。领导包片。场镇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只有党政领导亲自抓,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在工作中,我们做到了三到位,一是认识到位。我们于4月1日及时召开了党委会,及时传达王书记讲话,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一致认为,创新管理是促进石河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石河形象的有效途径,更是构建和谐石河的基础工程。
二是组织到位。专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相关党委委员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对场管工作实行统一协调和监督,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责任。三是领导到位。在集中整治的攻坚破难阶段,党委委员分组包干,逐摊逐店取缔撑杆搭棚;巩固提高阶段,把11条街道的管理责任全部分解到各党委成员,四个小组挂包四片,全面落实各单位和住户门前三包责任。居民自治。领导是关键、部门要协同、群众要参与、整治才见效。场管工作中,我们通过倡导的方法,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先后召开了机关干部、街道居民、个体户代表大会,采取流动宣传车、发放资料等形式,反复宣传优化管理的目的意义,适时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在集中整治的行动中,骨干力量就是镇上居民,他们既是事件当事人,又是整治行为人,极具影响力和感召力。同时请居民代表一同参加,发挥其人格魅力,现场做好疏导说服工作。通过发放(达州市市民文明公约)、(达州市市民文明规范)和(公民道德宣传牌)等形式,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强化养成教育。由于充分相信居民,依靠居民,尊重居民。把场管根本要求同解决居民关心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反映了他们的利益和愿望,居民易于参与、乐于参与,创新管理就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赢得了全体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合理布局。我们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配套建设的方针,加强场镇建设与管理,努力做到四归:农贸归市。引资修建了占地6000平方米的鑫海市场,并投入了使用,对原在大街上买卖蔬菜水果、副食的小商小贩全部归位到市场内,现在的鑫海市场生意兴隆,交易活跃。对新生街和繁荣街自发形成的服装百货和木材市场规范管理,正着手改建原石河农贸市场为综合市场,待竣工后将这两条街的经营户全部归位进去。周边乡镇的流动商贩只许逢场天到政通街人行道摆临时摊,不得影响镇容镇貌。停车归点。拟在原道班房规划修建石河汽车站,正在立项和手续办理过程中。目前,在石清路和石河路的交叉口设置了临时停车点,制作了交通标志牌,并在其他主要街道划定了临时停车地段。广告归栏。为了有效杜绝乱贴乱挂,在石清路和政通街与石河路交叉口设置了广告张帖栏,工商所和场管办暗中查访,严厉处罚,有效规范了广告人手脚。文化归区。石河老街相对冷清,却见证了石河的发展变化。长期以来,影剧院、老年文化中心和图书阅览室,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我们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又赋予其时代特色,着力引导3家网吧、茶馆、书店向此集聚,着力建设文化一条街。强化督查。为了建立场管和整治的长效机制,由镇党委两名副书记和人大、政协领导组成督查组,督促场管办和相关部门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督促党委其他成员挂片区域整改情况,适时向党委办公会通报。同时组建了场管巡查队,由党委委员、武装部长任队长,场管办人员发挥主力作用,轮回巡查,及时通报治理。由于党政重视、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石河场镇管理起点高、开局好、势头旺,取得了初步成效镇容镇貌不断改观。近年来全镇共投资3000多万元,修建4条街道(政通街、小北街、红星左街、红星右街),建成区街道已有11条,计4.52公里。新建、改建、扩建场镇住房3万余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达12.3平方米。场镇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增加256%。干、支街道硬化率达100%,路面平整;各类建筑按规划实施,注重建筑格局,讲究建筑艺术,违章建筑基本得到治理;临街房舍门面整洁,乱贴、乱挂、乱写、乱画现象得到遏止;场镇五化全部达标,去年投入80万元,高规格安装了166盏路灯。道路清扫保洁率和垃圾清运率达100%。垃圾日产日清,规划修建垃圾清运填埋场;乱摆摊、乱设点、乱堆放、乱停乱靠现象明显减少,市场秩序、街路秩序、交通秩序明显好转。文明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精心设计各种载体,引导社会新风尚。在全镇广泛开展了正党风、美家风、良民风、促发展主题教育,围绕重大节庆举办各类文艺活动,在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以职业道德
为主线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教育,以及家庭美德教育和以普法为重点的法制教育,场镇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不断提高,社会正义感不断增强。各类治安案件明显减少,无重特大案发生,社会丑恶现象得到遏止,呈现出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祥和、富于活力的良好局面。镇域经济持续发展。场镇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进一步发挥了城镇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推动了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年国内生产总值195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80元。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科教兴镇,推动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着力打造苎麻之乡,~年被国标委批准为国家级苎麻生产示范基地。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全镇以麻纺业为主的企业完全实现了体制改革,目前运转正常。
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效明显,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石河中学高考上线人数连续5年居全县农村高完中前列。宣传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场内及附近村组安装了闭路有线电视,具有特色的民间吹打乐三进省城、四上达州表演,其队伍不断壮大、技艺不断提高,~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特色文化乡镇,今年又被表彰为全省示范性宣传文化中心。在场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中,石河镇按县委、县政府的指示,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社会生活的各类矛盾和差异,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结合,注重矛盾的转化,不断克服形而上学的弊端不断探索场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努力把握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适时进行工作中心的调整和转移,使场镇及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态势,促进了全镇物质、精神和政治三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全面发展与和谐进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经过总结提炼,模式也给了我们深刻启示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辨证统一,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来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构成人类文明的两大要素,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转化,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的构建中,物质文明是基础,精神文明是主导。在推动人类文明日趋昌盛的进程中,物质文明始终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必须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遥同时,在精神文明被忽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还没有彻底克服的情况下,必须把握矛盾的发展趋势,认清矛盾主次地位的转化,不仅在理论上,而且更多地在实际措施上,把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确定为解决矛盾的主攻方向。在理论认识上,在县委政府的指导下,镇党委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所提供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在实际措施上,着力培育四种机制。
一是领导机制。镇上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各村(居)委、各单位也相应建立了领导小组。各级有领导亲自抓,有关人员具体抓,形成了统一领导、各司其职、互相支持的工作网络和运转格局。二是运作机制。近几年,先后制发了(关于开展文明场镇竞赛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文明场镇竞赛活动的实施办法),精心组织文明城镇创建竞赛活动,对活动内容、形式、程序做了明确规定,使各类创建竞赛活动逐步规范化、科学化。
三是激励机制。镇机关各村(居)和单位都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各级创先争优活动,纳入政绩考核,和经济建设同步检查督促,同步评比表彰,并对创建竞赛活动的优胜都规定了明确的表彰措施。
四是约束机制。对场镇管理任务完成欠佳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实行惩戒;场镇管理的效果与挂片领导的工资福利挂钩;镇内文明单位的考核、复查、必须经镇党委、政府加注意见,然后按程序报批;对出现问题的文明单位,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又不断完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四种机制,促进了场镇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坚持硬件和软件的辨证统一,切实加强硬件建设,努力搞好场镇管理。镇党委政府认为,在一个时期内着力抓好场镇精神文明的硬件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内在的客观要求,是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实际措施;只有把硬件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营造整洁优美的环境改,为培养、陶治人创造良好的条件。镇上制发的(关于开展文明场镇竞赛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文明场镇竞赛活动实施办法)中,把场镇建设、环境卫生建设和模式作为竞赛活动的主要内容,并且从定性和定量的结合上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具体行动中,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任务分解到单位、居委会、落实到具体责任,并且层层落实规划,层层落实责任人,一级抓一级,确保场镇建设和管理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本着人民场镇人民建,建好场镇为人民的原则,在经费上实行上级财政支持一点,各单位筹一点,建设单位和个人出一点的办法,尽可能保证创优管理的需要;街道路面、公共厕所、路灯配置等都引入竞争机制,努力加快建设步伐。在着力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石河镇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风气的养成教育,使硬件和软件相互作用,相映成辉,让人们的思想情操进一步升华,从而促进场镇文明。坚持内容和形式的辨证统一,全面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努力探索场镇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形式。一是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印发学习资料、街头宣传等形式,在场镇开展文明知识、道德规范的普及教育和文明风气的养成教育,并利用标语牌、宣传栏等形式强化宣传,逐步形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态势。
二是选择、创造和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载体。近年来,石河镇开展了卫生单位、综治模范单位等系列创建活动和三风一促主题教育;三是把握内容与形式相互统一的原理,注重各类活动自身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始终把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视作参加文明场镇竞赛活动的龙头,反复强调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不断提高文明单位的质量和水平。到~年,全镇共有各级文明单位20个(其中市级9个、县级11个)。坚持政府行为和群众行动的辨证统一,强化政府行为,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镇党委政府组织
第四篇:龙场中学关于开展“学规范、正师风树形象”
龙场中学关于开展“学规范、正师风|树形象”
师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大力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水平,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纠建并举、重在教育,重在规范,重在自律的原则,以“以德立教、为人师表”为主题,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精心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生机活力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师队伍,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要求
(一)规范从教行为。进一步学习贯彻《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从教行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切实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端正师德师风。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进一步弘扬热爱教育、团结合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思想作风,勤奋学习、严谨治学、实事求是、联系实际的学风。关爱学生、诲人不倦、勇于创新、善于教改的教风,努力锻造良好的师德风尚。
(三)优化教育形象。以“做人民满意教师、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总要求,努力构建文明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工作水平,创树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的良好教育形象。
通过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使全体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和教育观,增强从事教育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依法执教、以德修己、以德执教、以德育人的思想观念,增强工作中的服务和服从意识,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严谨治学、教书育人、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崇高师德风尚,健全师德建设工作长效机制,及时解决影响教育形象的一些突出问题,提高学校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优化行风,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三、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高悟、赵以红,副组长:张兴龙、杨胜贵、张居友、蒙声斌、王茂宽、刘政、达世娟。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达世娟担任。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公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师德建设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形成领导亲自抓、部门协同抓、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2、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种会议、校刊、校园网、新闻媒体等宣传形式开展师德教育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师德先进典型、弘扬高尚师德。通过组织师德报告会、征文、读书竞赛等活动,使广大教职工得到教育和熏陶,努力形成人人重师德、讲师德、守师德的良好氛围。
3、发挥先锋作用。在师德建设中充分发挥党员、团员和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表率作用,以他们的实际行动感召身边的教职工,促进师德建设。
4、健全监评机制。学校成立由党支部、学校行政、工会、教师代表参加的师德建设监评小组,及时掌握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定期对师德建设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真正把师德建设放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定期总结分析和检查实施意见的落实情况,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扎实工作,确保师德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5、加强师德考评。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机制,每年组织一次师德综合考评,对师德高尚、业绩卓著的教职工进行一次表彰和奖励,对师德优秀的教师在晋级、评聘、职称评审等方面予以优先,充分发挥师德典型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四、具体工作和步骤
师德建设活动从今年3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结束。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织动员,全面启动阶段(2009年3月10日前)
1、健全师德建设活动领导机构。学校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实行责任追究制,层层落实责任。学校校长总负责,支部书记作为师德建设活动的具体负责人。领导小组要定期制定各阶段师德建设活动的计划和措施,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召开动员大会,引起高度重视。在我校师德建设动员大会上宣读龙场中学《关于师德建设的实施方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龙场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考评细则》。并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师德修养计划。接受家长、学生、同行、社会共同监督。
3、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分析反馈信息。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讨论学校师德建设的重点,完善学校师德建设制度。
第二阶段:加强学习,形成共识阶段(2009年4月11---2009年4月30日)
1、全体教师要继续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学习关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树立以德治教的道德意识。
2、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全国师德标兵先进事迹,组织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研讨进一步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掘我校典型教师的事迹和先进经验,扩大我校典型教师的影响力和示范性。
3、案例教育。把师德案例教育作为加强师德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组织广大教职工从工作、学习中搜集正、反师德案例,通过深入剖析和广泛讨论并在全校进行大会交流,提高师德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
4、自查自纠。学校领导带头,教师人人参与。开展批评自我批抨。重点查找以下问题:一是法制观念淡薄,体罚或变相体罚、侮辱伤害学生问题;二是只讲待遇,不讲奉献,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的问题;三是对学习困难学生和犯错误学生采取以罚代教及语言暴力问题;四是不注重师生之间情感及心灵沟通,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原因分析,每人写出自查报告,接受全体教师评议。
第三阶段:精心组织,全面落实阶段(2009年8月1日---2009年9月30日)
1、在学生中开展“我最喜欢的老师”问卷调查活动;召开学生、家长、教师座谈会。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需要,从而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以适应新时期学生的需要。
2、组织教师参加专业业务考试。
3、开好民主生活会。学校领导班子要通过剖析本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通过民主评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形成讲团结,求共进的领导班子。各教研组组织全组教师开好民主生活会,即组织教师开展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广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其基本要求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畅所欲言。
4.撰写师德师风教育分析材料。全体教师针对师德存在问题进行剖析,要求每位教师在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对照《教师行为规范》等法规,总结自己思想政治素质、教师职业理想和教师道德等方面的情况,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撰写分析材料要深入剖析思想根源。
5.对全校师生进行师德考核,评选“十佳青年教师”和师德建设标兵,并进行总结表彰;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由学校领导做戒勉谈话。
第四阶段:认真总结,巩固成果阶段(2007年10月3日---年11月30日)
1、落实《龙场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考评细则》,成立师德考评领导小组。通过自评、教师评议小组评分、学校考核小组评价确定每一位教师的师德等级。
2、以学校为单位,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将评价结果存入教师本人档案,作为教师聘任、晋职、晋级、培养、流动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3、采取将教师评价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师德考核基本合格的教师由学校领导做戒勉谈话;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作待岗处理。对在师德建设年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年级组,进行总结表彰。
4、总结出我校师德建设的经验,推广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以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激励、导向、示范作用,掀起树形象、学榜样、找差距、做贡献的热潮。坚持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巩固师德建设成果。
四.重点解决的问题
这次活动重点要解决以下八个方面问题:
(一)在依法执教方面,重点解决法制观念弱化、执法意识淡薄和执教行为不规范等问题。
(二)在爱岗敬业方面,重点解决不注重知识更新,不善于探索新方法,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认真备课,不认真批改作业和只教书、不育人等问题。
(三)在热爱学生方面,重点解决对学生不理解、不尊重、不信任及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问题。
(四)在严谨治学方面,重点解决不刻苦钻研业务,不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在科研中弄虚作假等问题。
(五)在团结协作方面,重点解决不尊重同事、不关心集体、不主动合作等问题。
(六)在尊重家长方面,重点解决不愿与家长联系沟通,不主动、不及时和指责、埋怨家长等问题。
(七)在廉洁从教方面,重点解决私自从事带有盈利性质的教学活动,向学生推销资料、乱收费、乱补课及要求家长办私事,接受学生家长馈赠、宴请等问题。
(八)在为人师表方面,重点解决不遵守社会公德,参与赌博,带酒上课,上课期间接打电话,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及衣着不规范,举止不文明等问题。五.总结表彰阶段(2010年元月至3月底)
内容 : 对活动开展情况,包括活动过程、解决的重点问题、取得的主要经验和存在不足等进行全面深刻总结;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活动结束后,学校将推荐评优评模,树立师德典型。
要求:每个教师活动的总结与心得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并在会上作演讲。在各项评优评模活动中,要将师德建设情况作为重要条件。未有资料上交又没有演讲实行“一票否决”。
六.活动要求
(一)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主要负责人要把这项活动作为今年队伍建设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认识上提高,行动上落实。要充分发挥教育工会、共青团、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要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校报、墙报、宣传橱窗等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为活动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要健全制度,确保实效。要加强监督,强化督导。采取面上检查和个别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分阶段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组织得力、效果显著的个人进行表扬,对简单应付、流于形式的个人给予批评。广泛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将严格查处,确保活动取得成效。
龙场初级中学党支部
2009年3月1日
第五篇:道路货运站(场)运营管理规范
道路货运站(场)运营管理规范
前 言
本规范的内容共有10章,包括:总则、术语、运营基本条件、运营行为一般规范、招租行为规范、信息服务、标志标识、环保与卫生、监督管理、附则等。
本规范牵头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牵头单位:安徽省公路运输管理局 参加单位:长安大学
山西省交通运输管理局 河北省道路运输管理局 黑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 湖北省物流发展局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局 贵州省道路运输管理局 辽宁省道路运输管理局
主要起草人:
目
次 总 则.................................................................................................1 2 术 语.................................................................................................1 3 运营基本条件..................................................................................2 4 运营行为一般规范..........................................................................4 5 招租行为规范................................................................................11 6 信息服务.........................................................................................13 7 标志标识.........................................................................................14 8 环保与卫生.....................................................................................15 9 监督管理.........................................................................................16 10 附 则.............................................................................................17 总 则
1.1为完善道路货运站(场)管理体系,规范道路货运站(场)经营行为,维护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秩序,提高道路货运站(场)服务质量,保护道路货运站(场)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货物运输产业升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等,制定本规范。
1.2从事经营性道路货运站(场)运营的,应当遵守本规范。
1.3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根据各自职责划分,依据本规范对道路货运站(场)运营实施监督管理。术 语
2.1道路货运站(场)
本规范所称道路货运站(场)(以下简称“货运站”),是指为道路货物运输提供停车、仓储、配载、装卸、维修、中转、信息服务等服务活动的经营场所及其完成相应作业所需的设施设备及组织体系,主要包括普通货运站、零担货运站、集装箱中转站、货运交易市场、物流中心等。2.2货运站运营
本规范所称货运站运营,是指货运站经营活动及相关管理活动的总称。
2.3货运站经营者
货运站经营者是指拥有货运站经营权的经济组织或个人。2.4招租经营
本规范所称招租运营,是指货运站通过招商方式引入经营者经营部分货运站业务的货运站经营方式。2.5进站经营者
进站经营者是指通过招商方式,在货运站经营有关业务的经济组织或个人。2.6经营性货运站
经营性货运站是指为社会提供相关公共服务、具有商业性质的货运站。如未加专门限定,本规范所指的货运站均为经营性货运站。2.7非经营性货运站
非经营性货运站是指仅为其所有者提供服务的货运站。运营基本条件
3.1场地条件
3.1.1货运站应拥有与其经营期限相适应的合法完备的用地手续。
3.1.2货运站选址应符合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对外交通联系便利并具备货运站经营所需的供水、供电、通信、排污等外部条件,建设程序合法。3.1.3货运站的用地面积应满足货运站经营业务范围及经营规模的需要。
3.2设施设备条件
3.2.1货运站应具有与其经营业务及经营规模相适应,并经有关部门组织的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的房屋及建(构)筑物,其使用功能应能满足货运站运营管理的要求。
3.2.2货运站应具有与其经营业务及经营规模相适应,质量合格的相关设备,如运输、搬运装卸、通信、计量、检测设备等。受理包装货物的货运站必须配备合格的货物安全监测设施设备。
3.2.3货运站应具备公共服务场所所要求的安全、消防、环保等相关设施设备。3.3人员条件
3.3.1货运站应具有与其经营规模、经营类别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3.3.2货运站特定岗位从业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证,货运站经理人应取得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发的从业资格证。3.4制度条件
货运站应具有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公司章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业务操作流程、各种应急预案等,确保经营过程安全、有序。运营行为一般规范
4.1人员管理
4.1.1货运站应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4.1.2货运站应核查所聘用的从业人员的资质,发现其资质与所承担工作不符的,应及时予以调整或清退。
4.1.3货运站应与所聘用的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向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劳动条件。
4.1.4货运站应对从业人员应当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及在职教育。4.2货物受理
4.2.1货运站应按照货运站许可的经营范围,并结合货运站的相关条件,在能够确保安全完好的前提下受理货物,填写货物受理相关单证,不得拒绝货主或其代理人通常、合理的要求。
4.2.2货物受理时应明确货物运输、保管、搬运装卸等条件,货运站签认后视同对托运人的承诺,应严格按照承诺执行。
4.2.3货运站对所有受理货物进行核验,确保其真实性,不得受理或组织运输法律、行政法规禁运的货物。如发现托运违禁货物或进站车辆已装运违禁货物,货运站应及时向有关机关举报。
4.2.4货运站应参照《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JT/T618)、《汽车快件货物运输操作规程》(JT/T620)等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规范其站内的运输及搬
运装卸行为。
4.2.5货运站有权拒绝受理包装不符合要求的货物。
4.2.6除依法设立的危险货物存储场地外,货运站不得存放、包装、搬运、装卸危险货物;取得危险货物储运许可依法受理危险货物的货运站,应当独立设置危险货物受理、储存及作业区域,不得将危险货物与普通货物混放。
4.2.7鼓励货运站使用新技术,对受理货物按照《汽车运输货物条码编码规则》(JT/T648)的规定进行货物条码的编制和使用。4.3车辆管理
4.3.1货运站应分别在货运站的进出口设置检查点并配置必要的设施设备,审核进出车辆的行驶证、营运证以及驾驶员的驾驶证、从业资格证的真实性,禁止资质不合格的车辆及驾驶员进出站。没有危险货物经营资质的货运站严禁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进站。
4.3.2货运站应进行科学的站内交通组织,维护站内交通秩序,确保站内车辆行驶和停放的安全,严禁占用消防通道及紧急疏散通道停放车辆。
4.3.3依法经营危险货物的货运站,应单独设置危险货物专用车辆停车场,并应配备专人负责管理。
4.3.4货运站应按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配置车辆安全检测设施设备,对出站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并予以登记,防止未经安全检查的车辆出站,保证运输安全。4.3.5货运站应设立超限源头治理工作岗位并配备必要的计量设施设备,明确工
作职责,不得允许超限车辆出站。为此应建立相关责任追究制度。
4.3.6货运站应对超限进站车辆进行登记,并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通报相关信息,未经卸载禁止出站。
4.3.7货运站应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源头超限治理工作提供支持,不得有阻挠、推诿或其它干扰源头超限治理的行为。
4.3.8货运站应建立健全车辆进出、装载、配载登记、统计制度和档案,并按规定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送相关信息。
4.3.9鼓励货运站对公司化运营企业的运输车辆优先提供服务,并能根据服务的数量给与优惠折扣。4.4安全管理
4.4.1货运站安全运营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4.4.2货运站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投入必要的资金,完善安全生产条件、改进安全生产技术、配备合格的安全设施设备,并保证安全设施设备运转良好。
4.4.3货运站应健全安全责任人制度,明确安全运营目标,并将目标分解落实至执行层面。
4.4.4货运站应制定货物安全、车辆安全和操作安全等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督促检查从货物进站受理到装车出站全程的安全运营工作。
4.4.5货运站对运营过程中进入站内的流动人员应进行相应的监管,对发生不良
行为的,应予以记录并及时向有关机构报告。
4.4.6货运站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取得公安消防部门的消防验收合格证明。
4.4.7货运站应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技术规范建设责任范围内的公共安全视频系统,不得擅自改变视频系统的设备、设施的位置和用途。货运站场经营者应每月定期检查视频系统的前端设备、信号传输和网络传输线路和存储设备等运行情况,确保有效运行。
4.4.8货运站应在运营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导向、疏散、提示、警告、限制、禁止等安全标志,并定期对各类安全标志进行检查和维修,保证完好。
4.4.9货运站应制定完善的安全运营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报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备案;每年至少进行2次应急培训和演练。
4.4.10如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防战备应急、抢险救灾、交通拥挤等情况,货运站应无条件执行应急指挥机关的命令。
4.4.11货运站应加强场内治安管理、杜绝“黄、赌、毒”现象,发现场内的违法、违章经营活动须立即采取措施制止,并报告有关管理部门。
4.4.12货运站应做好安全宣传与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向从业人员及社会公众宣传货运站安全运营的有关法律规定和安全知识,创造货运站安全运营的人文环境。4.4.13货运站应按规定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安全运营事故。
4.5质量保证
4.5.1货运站应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保障体系。4.5.2货运站应按照顾客至上的理念,制定文明服务、礼貌待客的行为规范,为客户提供良好服务。
4.5.3货运站内应设立公告栏,公布交通、工商、税务部门以及货运站投诉监督电话,服务承诺以及安全、卫生等各项管理制度。
4.5.4货运站应制定各项业务活动及管理工作的质量标准,并进行公告。4.5.5货运站应制定完善的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及考核方法,并认真贯彻落实。4.5.6货运站应当建立货运站服务质量投诉受理制度,及时受理投诉、举报并进行调查,以事实为依据,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处理,将处理结果及时书面告知投诉人。对整个过程应有完整的文字记录,并归档保存。处理无果的,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取证,实事求是,不隐瞒、不护短。
4.5.7货运站在接受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或其指定机构的质量信誉考核时,应提供真实可靠的考核材料。
4.5.8货运站应从设施设备、技术保障等方面积极支持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的运输组织形式。
4.5.9货运站可根据自身的地位和作用、承担的社会管理义务,申请政府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如投资、贷款、税收优惠、土地征用等。
4.5.10鼓励货运站争先创优,建设成为标准示范站,以引导其他货运站的发展。
4.5.11鼓励货运站进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树立货运站服务品牌及形象。4.6经营秩序
4.6.1货运站营运过程中运用的名义、商标、品牌、各种资质认证标志、标识标牌等,应真实可靠而且不至于误导客户。
4.6.2货运站应按照平等自愿、诚实守信、遵守法律、不损害公共利益的原则开展各项业务。
4.6.3货运站应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市场登记证》、《税务登记证》等有关证照集中、规范悬挂于办公场所明显位置。
4.6.4货运站应在其经营场所公布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范围和收费标准执行,在货运站管理办公室等场所公示监督电话和收费项目、收费标准。
4.6.5货运站应使用规范、合法的经营票据及单证。
4.6.6货运站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通过购买保险、收取赔偿保证金、建立站内风险基金等方式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4.6.7货运站工作人员应佩戴统一、明显的标志,有条件的可统一着装。4.6.8鼓励大型货运站根据站内的运输交易数据发布运价指数。4.7变更管理
4.7.1拟整体改变或局部改变货运站用途的,应于预计变更日起提前60日向道路
运输管理机构提交变更申请,阐述变更理由及其法规制度依据;变更申请获准后,应于预计变更日起提前30日向社会公告。
4.7.2需要扩大经营范围的,应当经原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许可;拟减少货运站服务功能或变更名称或地址的,应于预计变更日起提前60日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并向社会公告。
4.7.3货运站经营者应按照许可事项进行货运站规划、建设与经营,如需扩大或缩小经营场地的,应当经原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许可。
4.7.4货运站投资人转让投资(股权、股份、合伙份额及其他形式的投资)或经营权的,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报原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并向社会公告。4.7.5货运站合并(被其他经营主体兼并或兼并其他经营主体或与其他经营主体合并)的,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报原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并向社会公告。4.7.6货运站拟暂停或终止经营的,应当提前60日向原许可机关申请,并向社会公告。货运站经营者应当在终止经营后10日内,将相关许可证件交回原发放机关。
4.7.7非经营性货运站设施设备用于经营性服务的,应取得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许可。招租行为规范
5.1进入管理
5.1.1货运站采用招租经营方式的,应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批准后方可实施。
5.1.2货运站对拟选的进站经营者应进行全面系统的资格审查,将审查结果及其合法有效的相关证明材料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5.1.3货运站与进站经营者应当签订进站经营协议,明确当事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5.2站内管理
5.2.1货运站应综合运用经济、技术、法律、法规、制度等手段对进站经营者进行监督管理,督促进站经营者遵守货运站运营行为一般规范。
5.2.2货运站应为进站经营者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签订的进站协议等对进站经营者进行统一管理。
5.2.3进站经营者应当遵守货运站的经营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接受货运站在进站协议框架下的统一管理。
5.2.4进站经营者聘用的从业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从业资格,并能提交合法有效的证明材料报货运站审核。
5.2.5货运站应参考《道路货物运输服务质量评定》(GB/T20924)、《多式联运服务质量要求》(GB/T24360)、《仓储服务质量要求》(GB/T21071)、《汽车货物运
输质量主要考核指标》(JT/T619)等国家和行业标准对进站经营者进行质量信誉考核,建立信誉档案和考评制度,公示考核结果,定期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送。5.2.6货运站应要求质量信誉考核中存在问题的进站经营者提交整改方案,并根据其整改效果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5.2.7进站经营者对货运站的管理及质量信誉考核提出异议的,可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诉。对处理结果不满的,可向上一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诉。5.2.8货运站应及时受理对进站经营者的投诉、举报,要以事实为依据,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处理,将处理结果及时告知投诉人。
5.2.9货运站应监督进站经营者的业务受理行为,确保进站经营者经营行为符合其经营资质,防止进站经营者超范围经营。对于执意超范围经营的,货运站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5.2.10货运站应监管进站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使之合法、合规、安全、诚信、公平、有序。如确因权能限制达不到监管效果的,货运站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5.3变更管理
5.3.1进站经营者应按照进站经营协议进行经营,如需变更经营范围、规模、功能、名称的,应提前30天向货运站提出申请。
5.3.2进站经营者变更主要负责人或投资人,应在变更后3日内告知货运站。5.3.3进站经营者拟暂停或终止经营的,应当提前30日向货运站申请,并向社会公告。信息服务
6.1信息系统建设
6.1.1货运站应具备符合国家和行业信息化标准的设施、设备和软件,具备收集、交换与发布信息的功能。
6.1.2鼓励货运站信息网络与其他相关公共信息系统(平台)联结。
6.1.3货运站自行开发物流信息系统和软件应符合《道路货物运输交易信息服务系统技术要求》(JT/T481)、《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平台数据交换格式》(JT/T655)等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6.2信息服务
6.2.1货运站应向服务对象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
6.2.2鼓励货运站根据客户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要求,借助运单以及货运站经营有关信息,进行货运市场动态信息(如运输量、货物类别、运输价格等)的收集和发布。
6.2.3鼓励货运站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对车辆、驾驶员、货物、设施设备等相关信息进行管理。6.3行业统计
6.3.1货运站应按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规定建立的统计制度。6.3.2货运站应设置专门的统计岗位,并配备专门的统计人员。
6.3.3货运站统计人员应如实按要求填报有关经营统计资料。标志标识
7.1布局示意
7.1.1货运站内应设置各种功能指示和服务标志标识,正门、主要入口处或咨询处应设有货运站整体布局图。
7.1.2标志标识可采用固定显示牌、临时标牌、电子显示牌和广播、视频系统等形式。
7.2标志标识要求
7.2.1货运站内设置的标志标识应清晰、完整、工作状态正常。
7.2.2货运站应设置站房、信息交易中心、仓库、堆场、停车场地、危险场所、厕所和道路等主要设施明显标识,导向标志的视觉效果不得有其它障碍物阻挡。7.2.3主要道路地面应当标有紧急疏散方向的指示符号,进出通道及停车场应设置地面标线标识,引导货物、车辆安全通行。
7.2.4货运站内车辆导向标识内容、指示方位应当根据外部交通管制及站内营业布局的调整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新,以保证导向标识的准确性及有效性。7.3设置标准
7.3.1货运站内道路和停车场地应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国家标准》(GB5768)设置交通标志、划定交通标线和停车泊位,并悬挂明晰的指示牌。
7.3.2货运站内标识的中文文字应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手册》中规定的标准用字;货运站标识的图形符号采用《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10001)中规定的图形符号;标准中没有的图形符号,可采用便于识别的图形符号。环保与卫生
8.1一般要求
8.1.1货运站应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规定,运营期间应制定有关设施、设备维修养护制度,确保达到环保要求。
8.1.2货运站应对经营业务产生的噪声、振动、废气等污染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使其达到国家和交通运输行业相关环保要求。
8.1.3货运站应做好站内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废气收集、处理与排放工作,确保达到排放标准。
8.1.4货运站绿化面积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8.2公共卫生
8.2.1货运站应按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和工作程序,定期对站内的设施设备等进行消毒。
8.2.2货运站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公共场所疾病卫生管理,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应符合要求;货运站内若提供餐饮服务,则应按照国家相关的食品卫生标准执行和管理。
8.2.3货运站应制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案,对突发的流行传染疾病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8.2.4货运站应保障站内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应由专人负责。8.3节约能源
8.3.1货运站应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保证货运站节约能源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8.3.2货运站应积极推行具有节能效果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和研发,实现可持续发展。监督管理
9.1监督检查
9.1.1货运站应接受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9.1.2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依法对货运站及进站经营者实施监督检查时,货运站应积极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真实的相关资料。
9.1.3货运站出于商业机密或其他原因不便反映有关情况、提供相关资料时,应有相应的法规依据。
9.1.4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根据需要驻站检查的,货运站应提供必要的驻站条件。9.2权利救济
9.2.1货运站有权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的管理行为提出合理合法
(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要求。
9.2.2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于不符合货运站运营管理规范的行为有权根据相应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度进行处罚。货运站或者进站经营者认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附 则
10.1解释机关
本规范由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负责解释。10.2规范的实施
本规范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货运站运营提出的基本要求,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在本规范基础上,结合各地货运站建设与管理的具体情况,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营规范实施细则。10.3施行日期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