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课时学会储蓄
第三课时学会储蓄
一、启发谈话,揭示出本课的话题:勤劳节俭
同学们,现在家庭生活都比较富裕,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苗,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这时我们还需要不需要劳动和节俭?《学会储蓄》
二、交流收获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初步学习了解储蓄和理财的一些知识。(师板书课题:储蓄和理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要初步学会有关储蓄的知识,而且还要了解怎样理财,如何把闲置的资金进行合理投资,以收取最大的效益。另外,我们要注意倾听、积极思考、互帮互助,大家共同进步,好吗?
2、课前老师要求你们调查储蓄的有关知识,你们调查了吗?调查的请举手。那谁来说说?谁还想说说?有没有不同的吗?(在这里,因为课前已有了一定的准备,可以有意识的让学困生回答,再让成绩好的学生作补充。)
二、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1、填写存款单,计算利息。
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可见你们课前调查做得深入细致,了解到不少有关储蓄方面的信息,那你们有没有自己到银行存过款,(有的请举手,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谁知道到银行存款首先要做什么?(要填写存款单。)同学们手中都有存款单,先想想哪些栏目需要填写?哪些不需要填?请把你们观察的结果在组内小声的交流一下。师:谁来说说?师出示存款凭条,学生说,教师指。有没有不同意见?
2、现在你们想不想独立填写存款单?大家请看屏幕合肥市五里墩街道张爱国大爷准备 2005年12月29日 到银行去存1000元钱,整存整取2年,请你们帮张大爷填张存款凭条?让学生试填写存款凭条。(师这时提醒学生:谁有困难需要老师帮助的请举手示意。)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填的?你们同意吗和他填的一样的请举手?(如有不举手,就让他介绍一下自己出现的问题在哪里,在反馈交流中,暴露出学困生会出现的问题。)师最后评价:填写存款单一般是从上到下填写,要准确清楚不能有涂改。
3、刚才同学们为张大爷填好了存款单,现在请再帮张大爷算算到期应得到多少远的利息?可用计算器计算。在作业本上列式解答。(师让学困生上黑板板书写完后,再把自己的算法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同学们同意吗?做一样的请举手。1000×2.70%×2×80%=43.2(元
2、参谋投资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能够填写存款单和计算利息了,现在想请你们来帮助小东的爸爸,请看屏幕:他有5000元人民币,有可能三年以后再用,请帮他想想,他可以选择哪些储蓄方式,并说出理由是什么?
(1)每人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看一看有哪些不同的方法?(在这个环节中每个成员都要说,通过同学的互相说,使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对怎样存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体现了同学间的互帮互助,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交流反馈师:你们讨论的真热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其他组有补充吗?有没有不同的解法?(通过刚才的交流,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每一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想法,在这里说一说的难度系数已不是很大,所以在这里我想安排学困生来回答,一方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另外通过让其他同学来补充,加强对学生关注和倾听能力的培养。)
(3)估一估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现在请你们根据屏幕上的利率,估一估如果小东的爸爸购买三年期国债或整存整取三年期储蓄,哪一种收益大?为什么?你们同意吗?
(4)论证现在请同学们动笔算算,这两种储蓄方式的收益究竟相差多少元?学生介绍完后师再问有没有不同的解法?算法1、5000×3.24%×
3=486(元)5000×3.24%×3×80%=388.8(元)486-388.8=97.2(元)算法2、5000×3.24%×3×20%=97.2(元)师:既然国债的收益较大,那在实际存款中,我们是不是把家里省余的钱都去买国债呢?那你们知道国债和整存整取各自有什么优点吗?(这里让学生充分的说)
(5)小结: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所以我们在实际存钱时,不一定看收益的大小,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哪一种适合就选哪种。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师:同学们,春节快到了,在春节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会收到一些(压岁钱),那谁来说说以往你的压岁钱是怎么用的?假如今年我将收到1000元的压岁钱,请你来安排一下?(在这里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学会节俭,怎样合理的运用钱,并注意让学生评价学生.例如:你们觉得他的方法好吗?对不合益的安排,师要让学生来评价。)
四、自我评价师:那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想对老师、同学或自己说些什么?也请没有发言的同学课后把你心里想说的话写出来教给老师,好吗?最后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知识,而且很多同学在课堂上也能主动发言了,老师很高兴。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发现问题,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另外老师还留了两个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能力任选一题练习,下次上课时我们再来交流。(因为我认为叫学生发言毕竟是少数,有些内心腼腆的学生不能大胆的表露心声所以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通过同学的自评、互
评和对老师的评价,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促进全面发展,特
别对学困生起到一种激励作用;也有利于老师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反思。)
五、课后作业 请利用双休日在家长带领下到附近的银行进行一次存款活动。
第二篇:学会储蓄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银行和储蓄的基本知识,培养初步的金融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能力。
具体要求
(一)知识要求
1、识记以下知识
银行的基本含义。
我国银行的分类及各类银行的主要职能。
我国主要信用工具及其主要用途。
我国对公民存款储蓄采取的政策和原则
我国现有主要债券的种类及作用。
商业保险的作用及购买保险的一般程序。
2.理解以下知识:
银行在国家领导和组织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储蓄在国家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要求
通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
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从银行的产生过程得出结论: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进一步总结出银行的含义: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银行和储蓄的基本知识,培养初步的金融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能力
第三篇:Unit10第三课时
探沂中学八年级上英语目标导学案
课题Unit10 Period 3 Section B 1a-2c 主备人: 任课教师 : 时间: 【学习目标】
1 本课的2个单词与5个短语
2 运用本单元词汇和句型谈论自己的新年愿望
3学习运用(一般将来时)描绘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表达奋斗的想法 【学习重点】各种愿望的表达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学习任务一 free talk 2 dictation 一 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二:学习1a,写出下列短语
学会弹奏一种乐器 组建足球队 取得好成绩 吃更健康的食品 进行大量锻炼 二 合作共建
学习1b对话,谈论自己将来的意向
1、个人迅速朗读对话,并理解意思
2、两人一组练习对话,组内展示
3、用1a中的短语,模仿1b编对话,并在组内交流
又如: 听起来无聊 觉得身体好 Task 3.听力训练 完成2a、2b
1、听录音,在你听到的短语前划对号。 三.系统总结
思考归纳谈论自己的新年愿望及实现方法的常用句型 四诊断评价 句型转换
1、We are going to play football next saturday.(提问) you going to next saturday.2、She is going to write articles this weekend.(提问) She going to this weekend
3、The students are going to the party tonight(改为否定句).4、I`m going to get good grades.(改为一般疑问句).5、I want to get a lot of exenise.(改为一般疑问句).
(三)当堂检测 课后反思
第四篇:英语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
Unit1My name’s Gina
学习音标: ∕eI∕eight∕eIt∕ 八name∕neIm∕名字
∕aI∕nice∕naIs∕好的five∕faIv∕五nine∕naIn∕九 ∕ɔI∕boy∕bɔI∕男孩
∕əu∕hello∕hə´əu∕zero∕´zi: rəu∕零
第五篇:早 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课时目标:
1、继续理解“梅花”和“鲁迅”之间的关系。
2、继续练习口述“三味书屋”的陈设。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自由朗读课文,理清层次以及作者得写作顺序。
2、指名回答。
二、体会文章写的作用
1、浏览课文内容,划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
2、小组交流。(1)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2)小组内说说:文中为什么要写梅花?
3、班级交流。(1)指名读有关梅花的句子。(2)梅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早、香、冰清玉洁、暖)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结合图片整体读;(3)交流文人墨客写下的许多关于梅花的诗篇(坚强、冰清玉洁、不畏严寒);(4)你想对梅花说些什么吗?
4、自由读所划句子,体会它的作用。(1)人们说鲁迅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学生用笔写话。(2)学生小组交流
三、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1、自由读第3节前半部分,找出描写的事物与相应的位置。
2、指名回答。
3、根据投影练习介绍。现在咱们来到了“三味书屋”,就缺少一名介绍员,谁愿意担当此重任?在介绍之前先练习一下,注意自己的语气。
4、指名到台前作介绍。
5、学生评价。
四、布置作业搜集有关梅花的文章或诗词,摘抄在读书笔记上。板书13 早三味书屋梅花鲁迅
时时早 事事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