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成为新动力,专业结合新双学
创新成为新动力,专业结合新双学——记08中队海商法3团支部双
学活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为了培育同学们的创新精神,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增强青年团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响应共青团委员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号召,3月22日下午,08中队海商法三班团支部以“法律创新学术沙龙”为主题开展了双学活动。伴着书香与清茗,置身于三月书屋的清雅环境中,同学们以“法律创新学术沙龙”为主要讨论方向举行了双学活动。通过热烈讨论,大家不约而同将焦点集中在专业论文的写作交流方面,并且提出在选题及构思方面的困惑。最终,同学们通过共同探讨,找到了这个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法律方面的学术创新主要体现在论文中,如何能够发表一篇合格的、有新意的论文将是同学们今后学习研究的重点。同时,团支书还组织同学们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并以座谈会形式分小组展开了热烈讨论。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创新的了解和体会,大家都认识到作为法律人,同学们应当在学习和工作中以饱满的激情勇于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对创新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知道了在当今社会中创新的重要性,让大家更好的有了自主创新意识。同时,同学们明确了以后学习的方法和方向,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充满了动力。明天,创新会成为海商法三团支部前进的鼓舞和力量。
法学院
2010年3月23日
第二篇:新领导动力
新领导动力:团队学习
2001/9/25
作者:何文堂/群仁管理顾问公司副总经理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的竞争中,团队的学习能力是组织竞争的一项优势,在组织必须激发团队不间断的学习与分享,才能累积团队中的知识,建立组织中特有的管理模式。要达成团队知识管理的架构,领导者首要面对的挑战是,如何将组织中的知识从个人化发展为团体化,由隐性内化的转化为显性外化的知识,而且是藉由团队中成员的主动投入。若能激发团队成员的学习意愿,必可在知识管理的架构中事半功倍,组织若不能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则知识的基础将面临落后,更易在人员的流动中逐渐式微。
奇异公司前总裁杰克‧威尔许在领导奇异期间,非常鼓励公司中跨越组织的疆界,做到跨事业部的学习分享成果及创意点子。奇异公司中的医疗系统部门中服务人员,为了能监控所卖出的显像扫瞄机,而研发出透过计算机联机方式,来达到监控仪器设备运作状况目的。最后更发展到可以在线上找出问题和修复故障状况。由于这项功能,时常可以在客户尚未发现设备问题时,他们已将它修复完整了。
在一次的学习训练中,医疗系统部门发表自己的做法及成果,立即吸引其它部门的高度兴趣。经再深度的学习及经验分享后,引发飞机引擎、汽车、工业系统及发电系统等其它部门,着手建立自己的监控系统,成功的使他们可以监看奇异生产的大量产品的运作状况,包括飞航中的喷射引擎、在客户发电厂中发动的涡轮机,除了确保机器设备的持续的正常运作,也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当然也替顾客节省很多因为设备故障而产生的损失。
奇异公司前总裁杰克‧威尔许曾说:「如果我不再学习新事物,开始回忆过去而不是展望未来,那么我一定会离开。」在团队的学习中,领导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除了要领导团队外,也必须带领团队共同学习。威尔许为了建立组织的学习分享文化,设定了奖励制度,特别针对在团队合作上有贡献,以及能主动分享想法及见解的员工,加以奖励,促使团队保持学习的动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团队成长与创新的源头活水。能让团队不间断的学习,就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在您的组织中如何激发团队的学习?是否建立何种团队学习的机制?如读书会或运用教育训练促成团队学习。是否有知识分享的架构?建立知识分享的平台?而您自己是如何看待学习的?您自己是否也保持不间断学习的动力?
第三篇:校园文化学校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河北省阳原县实验小学
一所学校不仅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还应在教育实践中努力积淀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它变成一种教育资源,把它变成一种促进学校创新发展的动力。一所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学校所有成员认同、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才能更好地塑造师生的理想人格,有力地推动学校健康发展。
一、环境文化:滋养师生心灵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能铸造人的宽厚仁慈,流水能滋养人的聪慧灵动,同样,优美的校园也能塑造师生美好的心灵。在环境建设中,要创设一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教育境界,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壁开口说话,传情达意,为师生提供一个具有品位的学习、工作环境,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工作效率。我校处在一个居民区包围着的环境中,发展空间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学校一班人从实际出发,深入挖掘校园环境中的文化内涵。
一是打造廊道文化,展示师生精神风貌。我们在教学楼内一楼设置了历史文化长廊。这条凝聚着学校几十位老师智慧的历史文化长廊,囊括了中华民族五千年长河中重大历史事件,并融入了泥河湾文化的乡土特色。漫步在长廊之下,一种中华民族的历史凝重感油然而生。在二楼设置了各级领导对学校的殷切关怀和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的“七彩校园长廊”。在三楼设置的“师生绘画作品长廊”体现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果,名师与高徒,相映生辉。
二是完善校园文化阵地,以高品位文化育德怡情。近几年来,我们先后建
成了“少先队科技活动室”、“红领巾广播站”、“三图、五旗教育墙”、“荣誉壁”、“法制教育宣传栏”、“学校管理显示栏”、“常规管理成绩显示栏”、“学生素质教育书画作品栏”等阵地,吸引众多学生参与活动,接受了教育。围墙、喷绘图匾、绿树、鲜花,构成迷人的风景。教室里的国旗、名人名言和过道上的名人画像、文明导语牌等成为“无声之教”的活教材,使学生的精神、品德、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
三是打造人文景观,展示学校办学特色。我们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绿茵草坪上,汉白玉的石碑上鲜红的“乐园”两个大字,厚重之中透示着活泼,朴实中折射着典雅,充分展示了学校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的办学宗旨。学校为了挖掘传统文化特色,利用保留下来的文庙石碑,建立了文庙纪念遗址。肃立碑前,仿佛感受到实验小学走过的近百年沧桑,更被今天的实验小学一步步走向繁荣感动着。走在学校的每一条廊道,到处是醒目的标语、优美的画框,就连冷冰冰的暖气管上也缠绕着五颜六色的塑料花链,每一个细节,无不凝聚着管理者独具的匠心。这一切,都足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愫,起到怡情励志的作用。
在教学楼的底层墙壁上,悬挂着近年来该校所取得部分荣誉:张家口市群众最满意五星学校、张家口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张家口市绿色学校、河北省德育示范校......一块块牌匾,凝结着实验小学一班人的甘苦,又仿佛是风雨征途中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二、管理文化:促进师生发展
学校的制度文化是国家政策法规及社会道德在学校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体现的学校管理风格,是全体教职员工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它能把学校的价值外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学校核心价值。
一是强化规范管理。制度建设是规范管理的必需,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我们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内化为师生的思想,渗透到师生的言谈举止中,才能保障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井然有序。我们以张家口市教育局《中小学管理规定》为准绳,努力促进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学生的座位排列是个社会热点问题,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分一个靠前的位次,甚至向教师送礼。这些现象,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彻底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实行了分座位权力上收的做法。在校长和所有学生家长的监督下,所有新生按个头大小站队,依次排座位,并实行前三排、中三排和后几排之间每两周前后轮换制度。这项措施,得到了学生家长、教育局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二是突出人文管理。规范管理的目的主要是追求秩序和效益,但这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最高的境界是实现人的发展。因此在管理中,不仅要注重制度的精细与完善,还要注重人的丰富与完善,不仅要注重管理的结果和效益,还要关注、呵护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在经营学校的制度文化时,应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与规范管理手段相结合,使刚性的气度闪耀着人文的光辉。我们组织开展了教师专业提升活动,一改以往的做法,进行讲座是我校的领导和骨干教师,通过活动体现了学校的领导、骨干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也开辟了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新篇章,更给学校的管理有了新启示:管理的强制、指令、督导可以变成亲近、自主和研讨,以此引导教师自主实践、自我成长。
三是追求创新管理。学校的管理还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形势、新观念、新潮流。我们为了加强学生管理,开展了“小主人在行动”活动,引导学生做学校、家庭、学习、活动的小主人,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师教学,树立小主人志向,学习小主人本领,做出
小主人的贡献,创建和谐文明的校园。学生积极融入学校常规管理之中,从环境卫生、行为举止,到处可以看到他们的参与和影响的痕迹。学校每天有300多名小学生上岗参与“小主人在行动”活动,从上学、值日、课间活动、上操、放学、集队等等,都由学生自主管理,展示了学生的刻苦精神、竞争意识,丰富了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内容。
四是拓展发展空间。我校作为省、市、县三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性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是我校的一大优势。我们科学规划校园网,利用近五年的时间实现了光纤到校园,网络进教室,班班多媒体,室室有终端,网络、电话、广播、监控、视频等系统全线运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生拓展视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各教室实现了VOD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资源、学校网站链接、FTP文件传送等功能。师生在教室就可进行实例展示、资源浏览与使用、分析评价和网上交流。网络资源、远程教育资源使原有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改变,方便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部门之间的资料、信息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教师对生活、工作的反思,体现了现代人文精神和科技含量,使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走进了师生的生活,真正做到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活动文化:彰显学生个性
学校文化建设不是停留在墙上、嘴上,而应是做的,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提升的。我们把时代精神与学校实际、办学传统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从中挖掘提炼富有学校个性的文化亮点,不断做亮做精,努力形成富有生命力的学校品牌文化。
一是开展书香校园活动。为了引领学生走进书海,让每一位学生在校园里享受书香人生,我们十分重视书香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为了方便学生图书的借
阅,学校利用“HX2000”图书管理系统,把所有的图书进行了电子录入,并将图书目录发到每一个班级和办公室。同时,在教学班设立“红领巾图书银行”,书架上陈列着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儿童文学作品、经典名著,吸引了孩子们在课间的集聚交流、静心阅读,为学生个人书籍的交流搭建平台。图书阅览工作实现了“查询在班、阅览在班、借阅在班”,保证了学生课外阅读激情常驻、常读常新。2011年3月,学校被张家口市教育工委、张家口市教育局确定为“张家口市首批书香校园”。
二是开展校园艺术活动。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的艺术教育,先后成立了演唱、演奏、舞蹈、书画等10个艺术小组,200多名学生参加艺术小组活动。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举办校园艺术节,更是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学校的艺术活动将学校教育延伸到了家庭和社会,形成了大时空的教育网络,打破了班级授课制整齐划一的局限,突出了少年儿童的自主性和活动性。丰富、健康的艺术活动充实了学生的课外时空,提高了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素养,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位。
三是毕业典礼感恩教育活动。每年的七月,我们都为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举办毕业典礼。毕业典礼中邀请县教科局领导和学生家长代表参加,典礼隆重而庄严。学生发言依依不舍,师长发言情深意重,全场上下人人饱含热泪,这既是为学生的温馨的送行,也是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感恩教育课。莘莘学子将要奔赴新的学习环境,留下是勤奋学习的背影,带走的是我们教给学生回报母校、回报社会的校园文化理念。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创新发展的新动力,是学校创新发展的新资源。作为校长,应成为学校环境文化的设计者,管理文化的践行者,活动文化的构建者。在学校的管理和改革中,突出重点,确立核心理念,精心谋划,竭力实
施,以自身的品格、修养、风范影响广大师生,以自己的文化理想和文化情怀,细致关心每一位师生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提升学校品位,打造学校品牌,形成学校独有的办学特色。
学校地址:河北省阳原县西城镇东大街24号
邮政编码:
075800
第四篇:创新产学研结合新体系调研报告
产学研合作是建立以企业为中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新的增长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我区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为了不断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我局一方面深入园区,对区内企业进行了需求情况调查,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目前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企业需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如技术、人才、项目等);三是企业需要科技部门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带着课题主动拜访市内各高等院校科研处和科研院所,积极寻求结合点,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请来与我区企业家面对面共商合作事宜。为使座谈会真正取得实效,让专家学者们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我们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向专家学者们出了七个方面的提纲供参考,分别是:①如何围绕我区支柱产业抓项目;②如何围绕推进科技创新抓项目;③如何围绕做强实力板快,提高工业园区的发展水平;④我区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的发展与定位;⑤高校与我区合作,建科研成果转化基地;⑥校企合作成功典型例子,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好的做法、建议;⑦清华科技园、北大科技园、浙大科技园、南大科技园建园的经验,本园有哪些好的做法、政策,如何吸引企业入驻园区。到目前为止我区已分别与南大、师大、财大等八所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区内25家企业与高等院校有46个项目的合作。9月份,我区举办了科技成果对接洽谈会,邀请了2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参加,会上有八家企业分别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同时省科技厅、市科技局将在昌东工业区共建**市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基地创建目的:整合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形成以科技成果转化集群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促进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功能定位: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成果转化,创业服务,集科研开发、产学研为一体。建设内容:科技交流、科技培训、科技研发、成果展示、科技孵化、引进先进技术(中介平台服务)等六项。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小型企业做大做强,为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强新的动力,今年5月,我区成立了全省唯一一家县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区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中心以孵化企业、孵化技术、孵化人才为功能定位,以科技创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主导,以科技中介服务为手段,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构建了一个民营科技企业落户、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型服务平台。为充分发挥创业服务中心的作用,切实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服务,我局正与南大、师大商谈,将在创业服务中心内设立南大科研室、师大科研室,针对性地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为加速创业服务中心的发展,我们还与深圳清华技术转移中心、深圳力合创投有限公司接洽,希望与之合作挂牌成立深圳清华大学技术转移服务基地,服务基地的主要职能是信息技术对接、技术转移嫁接等,充分运用他们的影响力,为我区传输更多的科技信息,整合科技资源,为我区有条件的企业融资、上市提供帮助。
总体而言,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通过专家咨询、技术转让、共建技术中心、共同研究开发、人才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推动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区产学研合作呈现四个特点:
1、产学研合作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
2、产学研合作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产学研合作促进了人才智力的交流;
4、产学研合作加大了技术开发投入力度。
尽管如此,我区的产学研合作仍然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1、产学研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一些企业的科技意识不强,对技术商品的经济价值认识不足,导致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向我区企业转移率较低;
2、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因目标不同而存在着影响合作的“分力”,如高校的科研是以知识成果为导向;而企业的研发是以产品适销为主的技术需求;
3、产学研合作中企业的主体地位难以到位,如我区大部分中小企业,创新人才匮乏,创新的活力、动力、实力明显不足。
二、建议
产学研的基点在于结合,难点在于如何使产、学、研三者真正达到“无缝链接”。目前我区企业吸纳技术的动力和能力不强、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需要切实加强、科技中介服务能力薄弱、相关政策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等仍是制约产学研结合的障碍。为做好此项工作,建议:
1、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互利双赢。产学研结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通力合作。
①加快我区科研基础条件建设。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企业设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认定的,给予一定的建设启动资金,并优先支持研发的科研项目。
②支持我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发的科技项目优先给予重点扶持。
③在区科技三项经费中,拿出三分之一的资金,设立区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集中围绕我区支柱产业中的重点高新技术领域,每年重点扶持3-5项的高新技术重大产业化项目。
④启动区创新型试点企业培育工作,在我区优选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通过其试点、示范,带动全区企业创新,在全区形成一个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2、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人才兴,企业兴,企业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而科技创新的根本是人才,要发挥政府在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调查发现,我区企业最紧缺的人才主要有三类,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工人。
①成立区高层次科技人才选拔培养工作领导小组。
②在区科技计划体系中设立科技带头人培养计划、设立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计划、设立**区高层次科技人才库。
③完善和落实好现有的《**区引进人才若干意见》。
3、积极探索合作新机制。建立合作各方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形成风险共担,成果共享,合作共赢的运行机制。
第五篇:创新正在成为环保产业核心动力专题
创新正在成为环保产业核心动力
技术创新使企业更具竞争优势,模式创新更具发展前景
2017年12月26日作者:崔煜晨来源:中国环境报
在市场环境不断优化的情况下,技术和服务创新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将更多地催生环保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资料图片
●在市场环境不断优化的情况下,技术和服务创新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将更多地催生环保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随着产业的发展升级,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表现为技术竞争、人才竞争、服务竞争。
●未来5年~10年将进入环境大建设的创造阶段,跨界融合与“环保+”将成为环保产业发展的热点方向。
◆中国环境报记者 崔煜晨
“目前环保产业进入发展的转型期,技术创新成为核心动力。”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巡视员冯良近日在2017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表示,企业一方面需加大对重点共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的投入力度,同时注重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的技术合作,加快产学研结合;另一方面也要进行服务模式创新,进一步提高行业供给水平。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秘书长易斌也曾表示,在市场环境不断优化的情况下,技术和服务创新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将更多地催生环保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环保业界也普遍认为,积极进行技术创新,特别是拥有自主研发技术的企业,在行业竞争中更具优势。在此基础上,企业再进行服务模式或商业模式创新,将更具发展前景。
技术创新型企业更能脱颖而出
行业发展从“野蛮生长”回归理性,拥有创新技术的企业更受资本青睐
“环保产业创新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政策、技术、服务等。”易斌介绍说,无论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创新”一词被多次提及,还是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节能产业环保规划》等一系列政策,都表明产业创新的大环境已经到来。
冯良从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认为,在产业发展的初期,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资金、价格的比拼,比的是“野蛮生长”。但随着产业的发展升级,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表现为技术竞争、人才竞争、服务竞争等。因此,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更容易在新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目前,环保行业内已经有不少企业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并且专注这方面的工作。比如,清新环境总裁张根华曾表示,面对大气污染治理的严峻挑战,企业要想长足发展,不能跟随、模仿,而是要引领。要持续地进行技术创新、走自主研发的发展道路,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企业。
那么,企业的技术创新应该怎样开展?冯良建议做好3方面工作:第一,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业技术装备的高端化、成套化、智能化,降低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对外依存度。
第二,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以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城镇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噪声和振动控制、环境大数据等突出短板为重点,提升技术的自主性和适用性,为我国自主环保技术设备的大规模生产和使用提供技术基础。
第三,要推进环保领域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工程应用人才等培养,尽快培养一批素质优良、专业过硬的环保人才团队。
目前,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正在得到市场认可。比如,近年来大量资本涌入环保行业造成冲击之后,最终生存下来的中小型环保企业,多为拥有自主技术的企业。特别是在PPP模式中,最终能够获得生存空间的中小型环保企业,靠的就是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为国企、央企等大型平台公司拿下的项目提供专业服务。
随着最近一段时间业内对资本运作回归理性,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开始迎来发展的春天。特别是在某一细分领域具备独特技术的企业,逐渐受到投资人青睐。
以不久前的一次环保创业大赛为例,记者发现,最终获奖的均为拥有创新技术的企业。
其中,冠军企业江苏昆山美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及废水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研发,决定其成为冠军的是来自天赋资本、青域资本、启明创投、中信建投资本等20余家投资人的投资意向。
“环保+”模式渐成趋势
模式创新受到业界普遍认可,环保要与互联网等行业结合发展
近几年来,环保行业内曾不止一次讨论,如何在中国打造如苏伊士、威立雅这样的全球知名环保企业?最终达成的共识,当然离不开技术创新,而模式创新则更能推动企业做强做大。
业内企业家普遍认为,我国的市场结构、企业特质具有自身特色,与国外企业不在一个跑道之上,不能完全效仿,应该立足我国的环境,认知自身的不足,通过模式创新进行赶超。
比如,两年前,当“互联网、大数据”刚刚盛行之时,环保行业内就结合“互联网+”进行模式创新。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在近日举办的2017(第十一届)固废战略论坛上介绍了固废大循环概念,并将垃圾分类和互联网环卫作为这一循环的入口。
他介绍说,目前公司旗下启迪桑德正尝试运用市场机制,形成一条完整的商业链来解决垃圾分类问题。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的同时,把互联网环卫作为另一入口,收购物流公司、快递公司、物业公司,通过垃圾分类和互联网环卫,把整个城市连通起来。
“未来还要在实施垃圾分类的城市,设置再生资源仓储配送。在垃圾分类回收后,送到就近的再生资源利用场地,为固体废弃物找到去处,再把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连接起来,形成‘垃圾分类+再生资源+互联网’的模式。”文一波表示。
据了解,目前启迪桑德正在安徽蚌埠等城市实践这样的模式,将互联网和环保进行两网融合。而在环保行业内,也有企业家开始倡导“环保+”,在将环保与其他产业连接时,强调用环保的理念去思考其他行业的发展并从中找到结合点。
“环保产业经历了从污染治理到环境修复的基础发展阶段,未来5年~10年将进入环境大建设的创造阶段,跨界融合与‘环保+’将成为环保产业发展的热点方向。”中持股份董事长许国栋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
他认为,环保的跨界融合是未来的主要趋势之一。目前公司正在以城乡生态综合体理念为依据,进行跨界融合的重要探讨和实践。
据了解,这一理念是为了探讨未来的污水处理厂和周边的关系。“我们计划在江苏宜兴开工建设约2000亩地的生态综合体,由污水处理概念厂和现代农业生态景观组成。未来要将中小城市周边的污水处理厂和土地开发利用结合起来,把生态综合体中的整个物质循环关系和盈利模式打造成熟。”许国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