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员工招聘的途径和方法探析
复 旦 大 学 网 络 学 院 题目:
结 业 论 文企业员工招聘的途径和方法探析专业:人力资源 班级:三 级 徐汇班 学号:2011 08 13 036 学 生 姓 名:施陈凤
论文完成日期2011年8月
企业员工招聘的途径和方法探析
摘要:员工招聘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常性和基础性工作,其中员工招聘的途径和方法将直接影响到所招收员工的素质和企业的经营效益。本文从企业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两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现代企业全额员工招聘具体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企业 员工 招聘
现代企业员工招聘是为一定的工作岗位选拔出合格人才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是把优秀、合格的人员引进企业,并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的过程,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新员工的素质直接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企业员工的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员工招聘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应聘,使企业有更大的人员选择余地。企业人力资源部能否招聘、甄选与录用到高质量的合格员工,是关系整个企业员工队伍素质高低的关键。其中员工招聘的途径和方法将直接影响到所招收员工的素质与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内部招聘
当企业某一岗位或职位发生空缺时,首先应考虑从现有员工中调剂解决,或是在企业内按照有关标准考核提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提供激励因素和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同时,通过内部招聘,企业比较容易对员工进行全面了解,所需要的培训较之外部人员少,能节约部分培训费用,省时、省力、省资金。并且,被提升的员工熟悉工作环境,可以迅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实现人与事的更好结合,有利于企业和员工自身的发展。但其缺点是不利于引入新思想,同时,大量从企业内部提升管理人员还会导致人际关系复杂,人际矛盾加剧,经营思想保守、墨守成规等不利后果,并由此产生不公正现象和庇护关系。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有效,员工的工作作风良好,企业不想改变
目前的状况时,就可以选用内部招聘的方式来招聘员工;相反,如果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低,风气又不好,企业想要改变目前的不良状况时,就可以考虑选用外部招聘的方式。
企业内部招聘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员工的提升和内部职位的调动两种方式。
1.1 企业内部员工的提升
提升内部员工是填补企业内部空缺的最好办法,提升不仅可以将有管理才能的员工放在更合适的位置上,更重要的是对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能产生激励作用。但是,企业内部员工的提升是否能真正起到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作用,还取决于企业内部提升工作是否做得完善。如果提升工作没有做好,不仅不能产生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反而会起反作用。有效地内部提升有赖于企业企业的内部技术规划和内部提升政策,有赖于通过对员工提供教育和培训来帮助管理者确认并开发内部员工的晋升潜力。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掌握好企业内部员工提升的方法,克服主观片面性,真正做到任人唯贤。要使内部提升计划取得成功,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考察员工是否具有提升的资格,确定提升候选人。确定提升候选人是搞好提升工作的基础。考察一个员工是否具有提升资格,必须严格按照“才、职相称的原则”。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个人才能。考察提升候选人首先要考察他的知识面;其次要考察候选人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还要考察提升候选人的管理能力。
②个人品德。即考察提升候选人是否达到德才兼备的标准。因为管理人员在其管理范围内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其行为举止,道德风范都时刻收到员工的注意和仿效。
③个人的工作表现。考察提升候选人的工作表现是对提升候选人原担任的职位、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考察工作表现特别要注意候选人工作的努力程度。④个人的工作年限。工作年限是指提升候选人在企业原职位上的工作时间即工作资历。资历之所以是考虑的条件,是因为任何工作经验的积累都需要一定的工作年限作保障。工作资历一般是提升员工是要考虑的因素,但并不意味着提升必须论资排辈。
2)测试提升候选人。在企业内部招聘员工时,必须对候选人进行一些测试,以考察他的管理能力,即测定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领导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等,以便于确定他是否真正具备晋升的潜力。提升候选人在个人才能、品德、工作表现和工作年限等方面各有优点,在测试中反映出不同的能力,为了避免片面性,必须使每一位提升候选人都具有综合可比性。
3)确定提升人选。确定提升人选是在测试的基础上,利用测试得来的分数,将非量化的事实转化为可定量比较的事实,做到各尽所能,人尽其用。
1.2 企业内部职位的调动
内部职位的调动是指企业将员工从原来的岗位调往同一层次的空缺岗位去
工作。企业内部职位的调动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
1)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需要。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需要对原先设置的部门进行调整与重新组合或设立新的部门,这种变化必然会涉及到职位的调动问题。
2)对员工培养的需要。为了增强员工的适应能力,企业通常会使用流动培训的方式来训练他们。另外,将要提升至管理层的人选,也会被安排在各部门间轮流实习,以便对企业各部门的运作有更清晰的认识,使其更胜任领导岗位的工作。
3)员工对现任岗位不适应。某些员工通过培训入职后,其所掌握的技能仍与岗位工作要求不相适应,或是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远远超过其岗位要求,这时,管理者则应对其进行职位调动,为其选择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使“人在其位,位得其人”。
4)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某些员工经过长期的同一岗位的工作,对原工作岗位失去兴趣,为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需要重新安排该员工到他感兴趣的工作岗位上去。
5)人际关系问题。如果员工在原工作部门产生了较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不利于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则应对这些员工进行调动,为其创造新的工作环境。企业内部员工的提升与调动可以使得所有人员都有一个平等竞争得机会,这对于挖掘企业员工的潜力,不断激发他们的工作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节约企业劳动力,促进企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然,如果一家企业总是“闭关自守”,所有管理职位的选拔和岗位流动都是在企业内部循环往复的进行,其结果必然会使企业的经营理念保守单一,管理缺乏活力和创新,人际关系复杂,最后导致服务质量因缺乏横向比较和创新而下降。因此,在进行员工招聘工作时应适当兼顾企业内外来源平衡,把企业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这两条途径有机的结合起来。企业外部招聘
企业外部招聘是管理者通过对企业人事资料的检索,查明和确认在职员工中确实无人能胜任和填补职位空缺时,而从社会中招聘和选择员工。
2.1 企业外部招聘的途径
企业外部招聘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
1)职业介绍机构与人才交流市场。企业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和人才交流市场招聘员工,其优点是:应聘者面广,中间环节少,人员选用耗时较短;并且可以避免裙带关系的形成。缺点是:在招聘过程中,应聘人员的素质高低不齐;招聘时间短,对他们的情况了解不够全面;有些职介机构鱼龙混杂。因此,运用这种招聘方式时,要选择信誉较高的机构,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应聘者的情况。
2)猎头公司。猎头公司是指一些专门为企业招聘高级人才或特殊人才的职业
招聘机构。当企业需要雇用对基层有重大影响的高的专业人员或当企业需要多样化经营、开拓新的市场或与其他企业合资经营时,就会委托猎头公司代为其选择人才。猎头公司以其专业优势准确把握关键的职位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关键品质,科学评价应聘的人选,从而快捷、有效地完成招聘,而且被聘用的人员不需进一步的培训就可以马上上岗并发挥重大作用,为企业管理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种招聘方式所需费用较高。
3)校园招聘。大中专院校和职业学校是企业招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通过三年或四年的系统学习,基本掌握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并初步具备了企业服务与管理的技能,具有专业知识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快、个人素质较高等特点,并且学生在校期间也接受了一定时间的专业训练和专业实习,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企业只需进行短时间的培训,就可以上岗工作,并能够很快适应工作需要。应届毕业生年轻、求知欲旺、成才快,录用他们是保证企业员工队伍稳定和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4)公开招聘。公开招聘是指企业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因特网和海报张贴等多种途径向社会公开宣布招聘计划,为社会人员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从而择优录取合格人员的招聘方式。通过公开招聘所吸引的应聘者层次不齐,筛选工作量大,所以不适合急于填补某一关键岗位人员的招聘需要。
2.2 企业外部招聘的程序
企业外部招聘的程序通常分为准备筹划、宣传报名、全面考核和择优录取四个阶段。
1)准备筹划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企业需要确定招收计划;根据招收量和重要程度确定招收组织;拟定招收方案;确定区域、范围、标准和报名时间等;按规定向劳动管理部门报批并办理有关手续。
2)宣传报名阶段。这一阶段只要有两项工作,一是发布招收信息,使求职者获得企业招收的信息,并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因此,企业应选择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影响力大的而费用在企业承受力之内的宣传媒介。二是受理报名,通过求职者填写有关求职登记表,了解求职者的基本情况,并通过目测、交谈,判断其是否符合本企业员工的报名资格,为接下来的全面考核奠定基础。
3)全面考核阶段。这一阶段是员工招收工作的关键。全面考核,就是根据企业的招收标准,对求职者进行现实表现的考核和职业适应性的考察。现实表现考核主要是了解求职者过去的工作表现。职业适应性考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报名时的初试,二是笔试,三是面试,四是体检。
4)择优录用阶段。择优录用就是把多种考核和测验结果结合起来,综合评定,严格挑选出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人员,确定录用名单。最后办理录用手续,洽谈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签订劳动合同,使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务关系协议具有法律效应。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招聘者应认识到,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既是招聘企业挑选应聘者,也是应聘者挑选招聘企业的过程。这种双向选择的权力对招聘与应聘双方都应该是平等的。因此,在招收外部员工时,企业管理者应如实
向求职者介绍企业的实际情况,以招收到真正乐于在本企业工作的员工。同时,应把招聘员工过程看成是树立企业形象的公关过程。招聘者的态度要和蔼、真诚,要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气氛,给应聘者留下亲切友好的感觉。这样,无论应聘者是否被录用,都会对企业留下良好的印象。
总之,企业员工的招收与录用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应善于通过内、外员工的招收与录用,吸引并留住优秀的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并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廖钦仁.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实务[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
[2] 徐文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 吴本.企业服务与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4] 蒋丁新.企业管理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第二篇:论企业员工培训方法和途径的调试
论企业员工培训方法和途径
工商管理 专业2008 级别 1 班 李家伟 摘要: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和现代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企业员工培训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解决提高企业员工培训实效性的难题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实际问题入手,找出传统培训方法的弊端和不足,为构建新的企业员工培训原则及改进员工培训方法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员工培训 渗透式培训 隐形式培训
企业员工培训的途径和方法,是指培训主体(通常是企业)为了实现培训目标而采取的作用于企业员工的各种方式、形式、手段和程序等的总和。它是实现企业员工培训目标的中介和桥梁,是整个员工培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员工培训实效性的关键之一。企业员工培训途径、方法的综合把握和有效调试,对提高员工培训的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一、目前我国企业员工培训方法存在的问题
企业员工培训是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工作需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而实施的培养和训练。随着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企业员工培训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要环节,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很重要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尤其是一些大企业的员工培训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约束,目前企业的员工培训方法在很多方面已经和时代不相吻合,主要存在着如下弊端。
1、观念落后,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将员工培训看作单纯的投入,所以尽可能地减少培训人数和费用。这是一种典型的短视行为,只看到了短期的投入,而没有看到员工培训为企业长远发展所培养、积攒的人力资本。这种陈旧的观念和思想很难与社会同步,需要及时更新。
2、只重技能,不重素质。企业员工培训的内容很多,一般由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组成。我国企业的员工培训主要停留在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对于员工在其他方面的培训则做得不够。如对企业文化的传承、企业内聚力的加强、员工工作热情的激发等方面认识不足,导致我国企业员工的培训只注重技能培训而忽视素质培训。其结果是虽然员工技能得到长足的提高,但缺乏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优良的职业精神,导致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企业的培训投入无法得到回报。
3、不成体系,方法老套。一份权威机构对我国企业的培训调查报告显示,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仅有42%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部门。很多企业一提到员工培训,就是来场讲座或是外派学习一周等形式,很少考虑自身需要,只是为培训而培训。另外,企业培训的对象是成年人,成年人的逻辑记忆力较强而机械记忆力较弱,因此许多企业在员工培训时采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成年人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联系过去的经验、未来的情景和实践活动则可以带来较好的培训效果。
4、流于表面,缺乏激励。大部分企业对于员工培训效果的考核都处在一个基本的层次上。即只是注重当时培训的现场状况,只对培训的组织、培训讲师的表现等最表面的东西进行考评,而对于培训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甚至对公司整体绩效的影响不去考评。外派培训则更为简单,只看培训者有没有培训的合格证书,只是流于表面,不重视培训的内涵。另外,企业对员工培训后也不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缺少相应的激励制度,没有为培训合格的员工提供一个晋升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相应激励制度的缺失难免会导致员工懒于参加培训、企业轻视培训的现象。
二、构建企业员工培训新途径、新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飞速发展,企业员工培训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对员工培训方法途径进行探索和创新。构建新的企业员工培训途径和方法需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符合企业员工培训目的和任务的原则。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要达到培训目的,必须选用正确的方法。构建有效的方法必须符合企业员工培训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所以,为了能达到企业员工培训目的和顺利完成任务,正确的培训内容是最基本的要求,关键还要具有有效的培训途径和方法。这就需要把途径和方法与企业员工培训的目的和任务很好地结合起来,防止出现采用“我讲你听”的单向培训方法,或者是那些只讲大理论的简单说教法,并且还要避免其他呆板、效率低下的方法出现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
2、符合员工自身特点及个体差异性和动态性的原则。由于企业培训的对象是员工,所以在探索、构建有效的培训途径和方法时,必须充分结合员工的需要、兴趣、动机、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特征。为顺利实现培训目的和完成培训任务,还要依据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以及不同层次员工的心理特点,运用不同的培训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3、注意不同培训方法的局限性和适应性原则。每一种途径和方法都有其条件和背景支撑,都存在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构建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要根据不同员工自身的特点、不同员工所处的环境、不同企业的文化氛围以及不断发展的社会现状等情况加以选择,并注意发挥各种途径的独特优势,做到扬长避短。
三、完善企业员工培训的方法与途径
针对目前国内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中所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之处,企业员工培训工作要根据企业培训的新目标、新内容,总结其他企业的培训经验,建立符合自身特色和时代特征并符合规律性、富有实效性的系统方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注意运用渗透式培训方法。不断加强渗透式培训,是今后企业员工培训方法发展的一个趋势。企业应借鉴国内外先进大公司的有益做法并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具体渗透方法。首先是寓员工培训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可通过企业愿景、战略目标、企业价值观等的宣传,引导员工从中获得良好的企业氛围熏陶,提高综合素质,摆正价值取向,选择正确的、和企业发展一致的职业生涯。其次,寓员工培训于开放模式之中。开放型的培训模式应该是“面向世界、面向社会、走出企业、多方参与、内外开放、齐抓共管”的模式。“面向世界、面向社会、走出企业”。
2、注意运用隐型培训的方法。我国企业的员工培训比较侧重于显型方法,即能让员工明显感到培训意图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对员工进行正面系统的理论培训,而且容易对培训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但光靠显型方法是不够的,应结合企业实际,借鉴运用隐型培训方法,使员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隐型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种有趣的活动,可以是一次随机的聊天,也可以是某种学习、工作方式或心理环境设计,还可以是一种文化氛围的营造等。这些方法不受地域和环境的限制,能延伸培训的时间和空间,对员工思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隐型培训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无法完成系统的理论培训,难以对培训过程、培训对象进行准确科学的评价等。应该把显型培训方法和隐型培训方法有机结合,使两者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3、注意运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由于员工所受的教育不同、职业内涵不同、社会影响不同,他们的思想和技能水平存在不同层次,其价值取向也有所不同,因此员工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员工培训必须针对员工的不同职业、不同层次和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培训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正确认识员工的层次性、差异性,是实施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的前提。
4、注意科学化的培训方法。科学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本质,员工培训方法科学化更是企业员工培训的本质。企业员工培训发展与改革的一个趋向是致力于培训方法的科学化。首先,表现在培训决策过程上。传统的企业培训从“本本”出发,沿袭常规不变的教条;而当今时代的员工培训从目标设计到具体实施都经过科学的评估和实验过程,是经过反复论证筛选的结果。其次,表现在培训的手段上普遍使用各种较先进的科技来辅助培训,用计算机来处理分析有关资料。再次,表现在培训观念更新和实践领域的通俗化。当今时代的企业员工培训注重科学研究,对培训实践和实验进行理性概括,启发员工对自身存在问题的思考,促进员工职业观念的更新,帮助员工协调相互间的关系,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克服自身缺陷,并反过来促进企业培训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院(IHRI)编委会: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M].北
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 陈维政: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李小勇:100个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 郑远强: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操作技能.[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第三篇:员工招聘途径以及其优缺点
员工招聘途径以及其优缺点
员工招聘途径以及其优缺点
一、校园定向招聘:一般而言,校园招聘的计划性比较强,招聘新人的数量、专业往往是结合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或者阶段性的人才发展战略要求而定。因此,进入校园招聘的通常是大中型企业,他们通常会在几个大类专业中挑选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如零售行业快速扩张的国美和苏宁在前期实施的“千人工程”,主要集中招聘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类等毕业生。校园招聘能够极大的提高公司在高校圈的知名度,为公司储备人才提供人才库,为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奠定基础,而且校园招聘的费用低廉,对知名企业而言有时甚至是免费入场。校园招聘虽然能够吸引众多的潜在人才,但是这类人员的职业化水平(态度、专业技能、行为习惯等)不高,流失率较高,需要企业投入较多的精力进行系统完整的培训。所以,这类潜在的人才进入企业后,通常要接受比较完整的培训,再安排到生产经营的一线作为储备干部接受工作训练。通过这样一个过程,那些能够积极融入企业、满足要求的人才会脱颖而出。
二、媒体广告招聘:当前,媒体广告主要有专业的人才招聘报纸,如《前程无忧》,各地主流媒体上的招聘专版或者副刊等。由于报纸仍然是普通大众,包括求职者了解信息的重要平台,所以这种形式的广告在当地的覆盖面比较广,目标受众接受的概率非常高,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在当地的知名度,而且可以有效宣传公司的业务,有一举多得之功效。但是这种招聘渠道会吸引到很多的不合格的应聘者,增加了人力资源部门筛选简历的工作量和难度,延长招聘的周期,另外该渠道的费用比较高,特别是选择“抢眼”版位和版式费用会更高。通常,公司采用这种方式招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
三、网络招聘:这是伴随网络日益普及的趋势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媒体招聘形式,招聘信息可以定时定向投放,发布后也可以管理,其费用相对比较低廉,理论上可以覆盖到全球。通过在知名的人才网上发布招聘的信息,如各地人才市场网站、公司的网站,可以快捷、海量的接受到求职者的信息,而且各网站提供的格式简历和格式邮件可以降低简历筛选的难度,加快处理简历的速度。这种形式对于白领阶层尤其实用,基本上是“找工作,一键搞定”。但是,这种渠道不能控制应聘者的质量和数量,海量的信息,包括各种垃圾邮件、病毒邮件等会加大招聘工作的压力,在信息化不充分的地区效果差。这种形式可以在常年招聘较多的单位采纳。
另外,随着各大人才网站简历库的丰富完善,HR们可以利用网站提
供的“网才”服务在简历库中搜寻我们要找的人。这种方式有些类似于猎头。
四、现场招聘会:这是传统的人才招聘方式,费用适中。HR们不仅可以与求职者直接面对面交流(相当于初试),而且可以直观展示企业实力和风采。这种方式总体上效率比较高,可以快速淘汰不合格人员,控制应聘者的数量和质量。现场招聘通常会与媒体广告同步推出,并且有一定的时效性。其局限性在于往往受到展会主办方宣传推广力度的影响,求职者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有效保证。这种方式通常用于招聘一般型人才。
五、猎头公司招聘:猎头是一种由专业咨询公司利用其储备人才库、关系网络,在短期内快速、主动、定向寻找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的招聘方式。目前,因为猎头主要面向的对象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企业需要的特殊人才,其具体操作基本上是由企业高管直接负责,因此这种方式看起来比较神秘。正规的猎头公司收费比较高,通常为被猎成功人员年薪的20~30%。
六、企业内部招聘:内部招聘在规模以上企业比较常见,这种方式的特点是费用极少,能极大提高员工士气,申请者对公司相当了解,适应公司的文化和管理,能较快进入工作状态;而且可以在内部培养出一人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其局限性也比较明显,就是人员供给的数量有限,易近亲繁殖,形成派系,组织决策时缺乏差异化的建议,不利于管理创新和变革。通常这种方式用于那些对人员忠诚度比较高,重要且应熟悉企业情况的岗位。内部招聘也用于内部人才的晋升、调动、轮岗。
七、员工推荐:员工推荐在国内外公司应用得比较广,特别是需求不是太大的专业人士和中小型企业。其特点是招聘成本小,应聘人员与现有员工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相似性,基本素质较为可靠,可以快速找到与现有人员素质技能相近的员工。这种方式对于难以通过人才市场招聘的专业人才尤为使用,因为专业员工之间的关系网络是最直接有效的联系渠道。但是这种方式的选择面比较窄,往往难以招到能力出众、特别优异的人才。
八、行业、专业网站及论坛、特定人群(MBA、专业人士、校友、网络发烧友)组织的网站、聊天室(群、组)等是伴随网络普及、网络市场日益细分而产生的新型、非主流的招聘渠道。其优点有些类似人才网站招聘,快速简捷,其更胜一筹的是可以通过网络与对方及时、深入、甚至是视频的互动沟通。因此,我们很可能在这里挖掘到梦寐以求的“千里马”。
九、招聘告示:这是招聘媒体形成以前广泛采用的招聘方式,目前在中小企业、服务行业、劳动力招聘
时采用的还是比较多。通常情况下招聘成本不高,招聘告示张贴于店面门口、店面周边或者人流量大的场所等。这种方式的特点是简单易行,满足文化层次不高、经济条件不好的人员求职。其缺点一是影响公司形象,二是有违“禁止胡乱张贴广告、告示”之大趋势。
十、现实中间还有广播招聘、电视招聘、借助某项活动推广物色人选等不同方式。如中央台举办的《绝对挑战》知名企业招聘栏目、湖南电视台举办的《超级女声》节目,前十名优胜者通常会被唱片公司签约,这些都是企业才市营销得重要方式。
第四篇: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途径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途径
一、企业文化建设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是企业文明程度和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知识形态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其核心内容体现为企业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行为规范,并渗透于企业运作的各个领域。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竞争法宝。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一个没有信念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为此,应从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讲究经营之道,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优化企业内外环境,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物质文化建设(表层文化),包括生产资料文化、产品文化、环境文化,如:品牌、服装、场地环境等。
行为文化建设(中层文化),主要是对企业的人、财、物、事的各种动的和静的状态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规定,如:行为、公关、服务等。
理念文化建设(深层文化),包括变革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市场观念、服务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战略观念,还有民主意识、思维方式、经营管理思想,具体表现在劳动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方式方面。
三、企业文化建设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
1.基本建设思路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的文化,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大家建设大家的文化。发动大家参与的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要坚持“大家的文化大家
1建”的基本建设思路,企业领导带头、管理人员带头,动员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坚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进行,保持企业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上下左右齐心协力,进一步营造共同建设企业文化的浓厚氛围。
2.指导思想
把“科学发展观”和“企业发展战略”作为两大指导思想,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核心,以培育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为灵魂,以提高素质、塑造形象为关键,以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实行强有力的领导为基础,总体规划,抓好起步,全面推进,使企业文化注入、渗透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去,推动企业全面系统发展。通过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倡导和推行先进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打造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员工队伍,努力创新经营思想、管理模式、激励机制和服务体系,构建内强素质、外塑形象、适应市场变化、促进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体系,全面实现企业向科学管理、文化管理的转变,实现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目标,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企业全面进步。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1.确定理念识别
(1)确定全体职工的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企业的命脉,关系企业的兴衰。现代企业不仅要实现物质价值,还要实现文化价值,要充分认识企业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更是人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伦理智慧的竞争。企业的最终目标是服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
(2)确立企业精神和理念
培育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内涵的企业精神和理念,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内在潜力,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内容。遵循时代性、先进性、激励性、效益性等原则,培育有个性的企业精神和理念,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3)确立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愿景和使命
以企业发展的目标、目的和发展方向来反映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目的和根本追求。
2.确立视觉识别
统一标识、服装、旗帜、广告语、信笺、工号牌、印刷品等,规范员工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实施配套管理,以此在社会上建立起企业的高度信任感和良好信誉。在企业发展中还要以务实的态度不断完善企业视觉识别各要素,做到改进→否定→再改进→再确定。
3.确立行为识别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是对外经营、社会责任等内容。要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将企业确立的精神、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实践中,指导企业和员工行为。
4.以人为本,树立精干高效的队伍形象,打造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实质是“人的文化”,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建设企业文化就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把着眼点放在人上,以达到凝聚人心,树立共同理想,规范行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形象扩大社会知名度等目的。
5.内外并举,塑造品质超群的产品形象,打造物质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塑造企业形象相统一,教育员工要爱护企业的品牌声誉,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在社会上叫得响、打得硬、占先机,展企业精华。要做到在经营过程中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的统一;做到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所有员工行为及企业活动的规范化、协调化;做到视觉信息传递的各种形式相统一,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6.目标激励,塑造严明和谐的管理形象,打造制度文化
企业管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战略、结构、制度是硬性管理;技能、人员、作风、目标是软性管理。强化管理,要坚持把人放在企业的中心地位,在管理中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确立员工主人翁地位,使之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尽其责任和义务。要搞好强化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创新、市场开拓、实现优质服务等的有机结合,还要修订并完善职业道德准则,强化纪律约束机制,使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提倡团队精神,成员之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有效发挥团队作用。
7.寓教于文,塑造优美整洁的环境形象,打造行为文化
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因此,要认真分析企业文化发育的环境因素,使有形的和无形的各种有利因素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采取强化措施,做到绿化、净化、美化并举,划分区域,责任明确,做到治理整顿并长期保持卫生环境。要开展各种游艺文体活动,做到大型活动制度化,即:体育活动(趣味运动)会等;小型活动经常化,即:利用司庆、文体活动等形式丰富员工文化生活,赋予各种活动以生命力,强化视觉效应。
五.企业文化的运作与管理
1.企业文化运作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当代企业管理理论,在于把企业价值观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全过程,用文化的手段、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力量,去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文化运作包括:
(1)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其激励方式有:目标激励、参与激励、强化激励、领导者言行激励。
(2)纪律约束机制。要有明确的规范,落实上不走样,将企业理念贯穿到制度、纪律与行为规范中。
(3)凝聚机制。确立广大职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确立企业目标,确立企业人际关系。
2.企业文化管理
在企业文化管理过程中,要处理好借鉴与创新的关系,把握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化,要用文化手段管理文化,坚持以文化引导人、培育人,要处理好虚与实、无形与有形的关系,坚持内外双修、软硬管理相结合。
六.总结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场长期的运动,也是企业最深邃的变革。整个文化建设实施过程,是企业成员自我反省、自我超越的过程,是对自身思想深处价值观的检讨过程,也是对自身习惯性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反思、改进过程。
行胜于言!思想的跳跃是为了行动的飞跃。文化只有和行动统一起来才有意义,企业文化理念的落地生根远远重于其表述形式。一个企业的文化之所以伟大,不在于这个企业提出了多少漂亮的口号,而在于这个企业是否长期坚持了一些基本的价值观,把他们渗透到整个企业当中,形成企业成员共同的心理契约,从而自然而然地规范成员的言行。只有行动,企业文化才能落到实处;只有行动,企业文化才会焕发勃勃生机;只有行动,企业文化才有永恒的生命力!
第五篇:浅析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浅析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黄斌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企业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
【论文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同企业更要建设不同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一、科学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让员工们认识到企业是自己的企业,这就是好的企业文化产生出来的积极作用。企业文化就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它规划了员工基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并渐渐将其演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规则。而且这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还能在新老主管交替、新老员工交替过程中具有延续性和保持性,这样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真正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而生的客观现象。早在企业这一经济组织形态诞生之时,就存在企业文化。但是,人们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研究,则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并倡导企业文化理论的是美国的管理学者。70年代起,美国经济长期陷于停滞状态,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这一严峻的挑战引起美国各界的震惊和深刻反思。经过多方面的比较研究,美国学者发现成功的企业管理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企业注重管理的硬件方面,强调理性的科学管理。日本企业则不但重视“硬"管理,更注重“软”管理,即注重企业中的文化因素,注重为全体职工共有的价值观念,注重强化职工对本企业的向心力,注重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比较的结果使美国学者认识到,文化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的成功与否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美国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引起日本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强烈反响,并相继波及其他国家,由此兴起一股世界范围的企业文化热潮。目前,企业文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得到长足发展,企业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已成为现代管理从物质的、制度的层面向文化层面发展的趋势,被称为自古典管理以来管理理论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中国西电集团这几年文化建设,用“责任之道”启示我们: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了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文化中所包容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企业职工中。在这种企业文化面前,职工会自觉地按照企业的共同价值及行为准则去从事工作、学习、生活,发自内心地为企业创造财富,这种作用是无法去度量和计算的。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又好又快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1.盲目效仿,形式化严重。一些企业看到别的企业搞企业文化发展了,就跟着效仿,误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特色环境,在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决策层缺乏统一认识的情况下,盲目导入CI系统。虽然外观统一色调、统一标识,服装款式协调一致,但对企业的理
念不能真正达成共识,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
2.概念模糊,文体化泛滥。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把内部开展的文体活动当成企业文化,热衷于活动的轰轰烈烈,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还有的企业把以前开展的一些文体活动都归纳为企业文化,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并没有搞明白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3.言行不一,空泛化至上。在一些企业,门口、走廊到处是标语口号,职工每天唱厂歌,而管理思想另行一套。有的企业总讲“以人为本”,但采取什么办法手段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起到凝聚、激励员工的作用,领导者却没有深刻的研究和实践。4.观念守旧,僵硬化继承。主要是对企业文化认识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制定和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职工的文明礼貌、道德风范、企业的知名度等,把企业文化看成一旦形成就长此永久不变的信条。
以上四种误区有着一定的共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1.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2.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成为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优势是:可以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加强职工的自我控制;能激励职工工作激情,提高生产效率,成为创业动力;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产生极大的协同力;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增大企业影响。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制造更多的精品,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企业文化必须得到企业全员的认同。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职工形成统一的理念,并且贯彻落实。通过在职培训等形式,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职工人人参与在其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