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水电施工企业人事工作管理理念的思考
对水电施工企业人事工作管理理念的思考
摘要:“人才问题是一个战略问题”,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也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发展、竞争的主动权。作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的水电施工企业,人才的大量流失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劲。如何留住人才对企业来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管理课题。
关键词:人事管理;以人为本;福利待遇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的发展观为我们企业人事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水电施工企业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任务十分紧迫。要留住人才,做大做强施工企业,贯彻“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理念已经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
一、人事管理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理念重要性和必要性
企业管理状况的好坏,最直接、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在于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依赖于企业的人文环境和管理体制。“以人为本” 的理念从一个全新视角来介入企业人事管理,包括人才培育与成长、选聘与任用、团队建设等诸多问题。建立“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追求的是企业、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三者之间的共同和谐。
贯彻“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是企业聚拢人才,实现企业持久发展的可靠保障。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加大,企业竞争日益加剧,人才竞争十分活跃。大多水电施工企业开拓国外市场,人才流动更为频繁,严峻的形势使水电施工企业面临艰巨挑战。为此,施工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必须在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上下功夫,改变以往人事管理模式,抓紧探索员工培养与开发新思路,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环境,才能使人才有用武之地。
贯彻“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是员工树立爱企如家意识的催化剂。“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基于对员工人格的尊重,企业应当将尊重每一个人做为其最高的经营宗旨,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一视同仁。“士为知己者死”是一句有名的古训,只有对员工尊重,才能提高员工对企业、对管理者的满意度。只有“满意的员工”才能减少牢骚,努力工作,爱企如家,乐于奉献。
贯彻“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是激发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手段。现代的人事管理,绝不是让员工消极、被动的适应企业,更重要的是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更大程度的调动每位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物的资
源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员工的服务,再精良的服务设施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企业素质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员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贯彻“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是促进企业实现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其本质就是一种情感管理和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就是要求把全体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使员工的潜在才能得以充分挖掘和发挥,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即员工和企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贯彻“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是创新人事管理体制的重要基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成为一种核心理念。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充分运用激励措施、清晰地规划职业生涯、科学准确的进行职务分析,彻底解决好人与组织的关系问题。
二、对水电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探讨
(一)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从全国来看,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国家社会统计部门对1999年国内500家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统计,各类科技人才流失率达到69.7%,且人才流失中八成以上为年龄都在40岁以下。人才流失问题十分严重,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用人机制不活,双向竞争尚未彻底形成水电施工企业用人体制大都采用任命制,很少按照群众意愿来聘任干部,个别能力低口碑差的人员反倒能得到重用和提拔,这种“伯乐相马”式的行政任命容易造成用人失误,无疑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2.激励机制低效,缺乏有效激励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双管齐下才能发挥巨大作用。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的推荐没有彻底体现出公平、公开、公正,存在着主要领导“一言堂”的现象,“官本位”现象比较普遍。
3.工资与福利待遇不佳
据有关资料显示,近70%的人认为水电施工企业工资待遇不高。水电施工人员远离亲人,身处深山峡谷,环境艰苦,开支成本过高,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说,劳动付出不成比例。
4.能力发挥不足,发展前景不佳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在国企里不受重用,这对企业造成了人才闲置和浪费,这个现象的根源在于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其次,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不足。近年来,水电建设竞争激烈、建设工期紧,承担施工的企业普遍注重进度、形象、效益,对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重视不足。
(二)企业人事管理不力分析
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注重的是对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政策、规定的贯彻、运用,强调的是政策性和原则性,不太关心企业业务的发展状况,而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则强调的是人才资源的规划与开发、薪酬制度设计、绩效评价、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
1.绩效考评体系不完善
由于目前企业职位分类线条过粗,制定的考核标准各不相同,考核标准不规范、未量化,实际考评难以操作,考评结果精度不高,考评工作客观上流于形式。其次,考评结果与职务晋升相脱节。导致“大锅饭”在企业内部盛行,不能真正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
2.薪酬分配和福利政策凸显弊端
薪酬分配是施工企业的一件大事,关系到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忠诚感的树立,分配欠合理会挫伤积极性。薪酬分配和福利政策大多都是采取行政措施进行实施,员工的福利待遇缺乏有效监督,随意和变相截留各种奖金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3.员工内部流动不畅,人才难尽其用
这是水电施工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在用工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一般仍采取组织安排的做法,走上工作岗位后,基本上是一“上”定终身,即使个别员工经过自学成才或自培,也难以如愿。二是项目施工流动性大,一个项目结束后部分员工暂时失业,如要及时上岗,需要花费很大的气力。
4.人事管理工作缺乏创新机制
现在的人事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仍停滞在传统管理的模式之上,尚未使用先进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
5.情感管理较薄弱,对待员工的工作方式方法生硬,不能做到一视同仁,缺乏阳光政策,缺乏民主作风
三、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的思路与对策
水电施工具有施工环境的艰苦性、工作地点的流动性等特点,贯彻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需要做很多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转变领导的思想观念,真正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提高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优厚的福利待遇是稳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所在。群众利益无小事,彻底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如资助家庭困难员工子女大学费用等举措,切实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创造安定团结的生产环境。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手段将人才开发、激励与绩效考核、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有效结合,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企业可以设立自学成才奖励办法和奖励基金等优惠措施,鼓励员工自学成才,帮助员工实现“终身学习”。扩大激励覆盖面,做实绩效考评,从而为员工发展和晋升提供重要依据。水电施工大多在深山峡谷,施工工地环境艰苦,员工的休闲娱乐方式单一,为加快了施工进度,影响了员工的正常休假休息,应最大限度保障员工的休息休假权利。
四、水电集团公司各单位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践和探索
1.加大继续教育力度,培养扎根企业人才
水电四局充分利用培训的重要途径、结合企业长远规划,一方面弥补人才流失缺口,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加强人才储备。每年通过择优考试在全局优秀青年职工和职工子女中选拔一批人员到西安理工大学、三峡大学学习水工、机械、电气等工程急需的专业,稳定人才队伍。
2.落实“三留人”政策,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水电四局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吸引大专院校毕业生,一次性发给安家费,对到项目点报到的大学生在住房安排、生活学习工作单位调动等方面给予优惠;实施专业总工程师、专业工程师制度,对于被聘为“专总”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依据绩效考核兑现津贴;每年召开科技大会,表彰全局的优秀技术干部;帮助员工在岗位成材,在万家寨、三峡、小湾等工地举办学历教育培训班,对取得“全国一级建造师”的专业技术人才给予奖励;工程局和五分局采取竞争上岗机制,对国外项目、机关部门
人员进行招聘,激发员工积极进取;五分局对部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岗位轮换举措,从多个方面开发复合性人才。
3.在国际人才选拔使用上敢于打破常规,大胆使用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工作摆上战略位置,为做大做强国际工程,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敢于破格提拔使用,在巴基斯坦帕特菲特渠道项目,孟加拉满格拉特电厂场地项目、乌兹别克咸海拯救工程等项目的班子成员中大多数由30岁左右的年轻人组成。
4.激励机制和情感温暖双管齐下
水电十三局采取鼓励人才干好事业,实行激励机制,以业绩论英雄,按贡献取报酬,较早推行项目班子任期薪金制,项目骨干人员与一般人员收入拉开差距,使工程骨干尽可能有较高的经济收入;真诚关心,对在国外工作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实行优惠政策,为其家人、配偶探亲提供方便,作好家属安抚工作。
5.试行人才市场定价机制,诚聘社会人才
水电七局采取了市场化的选人方式,实行“一局两制”,高薪聘用紧缺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是对传统管理方式的变革。“以人为本”是企业聚拢人才的科学管理体系和发展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采取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管理措施,水电施工企业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第二篇:水电施工企业引入绩效考核管理的思考
水电施工企业引入绩效考核管理的思考
水电施工企业发展的态势与绩效考核的选择
我国水电施工企业既面临历史机遇又面临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把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方向。虽然我国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的空间也十分广阔,但由于受到环保、移民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电发展受到了较大程度的阻滞,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2008年、2009年全国核准的水电容量分别仅有234万千瓦、724万千瓦和737万千瓦,2009年年底仅有6725万千瓦。同时,随着水电施工设备的日益先进和管理方法的不断改进等,使工程建设周期大为缩短,在水电建设市场上呈现出更加严峻“憎多粥少”的局面,导致水电工程建筑承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迫逐渐缩小。
面对更多挑战,水电施工企业必须顺应时世、转变思路,才能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和营利能力的提高。绩效考核作为整个企业激励体制的基础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 ,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绩效考核。正如 “世界第一经理人”、通用电气(GE)前CEO 杰克?韦尔奇所说的: “如果说 ,在我奉行的价值观里 ,要找出一个真正(对企业经营成功)有推动力的 ,那就是有鉴别力的(绩效)考评(即绩效考核)”。绩效就是利润。企业管理高层最关注“绩效”,资本市场最关注“绩效”,员工则最期待公平的 “绩效”。因此 ,积极有效地实施卓有成效的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管理方式与措施。
绩效考核的实施路径
理念更新:绩效考核与企业战略导向融合是绩效考核制胜的基础
水电企业实施绩效考核首先要更新观念,将绩效考核与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管理结合。使企业目标内化为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将是启动绩效考核的制胜基础。而传统的绩效考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通常与组织战略、组织文化、管理者的承诺和支持等相脱离,但这些组织中的背景因素对于成功地实施绩效管理影响越来越大,因此绩效管理必须能够衔接组织战略和企业日常管理工作。[3]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经济已经由资本经济进入到知识经济 ,水电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也应当顺应“资金资本”向“人力资本”的转变。而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企业员工的管理 ,也就是当下很时兴的“人力资源管理”。因为水电施工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必须通过 “人” 这一载体的最终贯彻和执行。正如美国绩效技术专家、绩效改善思潮领导人迪恩?R?斯彼德对绩效考评(考核)的作用所分析的那样:绩效考评促进有效的管理 ,绩效考评非常有助于指导工作行为、集中人们的注意力、澄清工作期望、增强工作责任感、改善企业执行力等等。
首先,在理念上将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企业发展战略融合,并成为水电施工企业的宗旨和战略导向,才能高效率的统领绩效考核的发展方向和进程,并促进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下长足发展。
其次,在绩效考核与企业战略导向融合的方法上可以借鉴国际上通用的目标管理法(MBO)、平衡记分卡法(BSC)、关键绩效指标法(KPI)、标杆管理法(Benchmarking)等。
第三,在实施步骤上,绩效考核指标可以通过对水电施工企业的经营战略目
标的层层分解而建立 ,并将企业经营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团队(班组)直至员工的岗位职责 ,明确绩效责任主体。
流程管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总体规划——科学制定绩效考核体系和标准
水电施工企业实施绩效管理、进行绩效考核,必须秉持企业的发展战略、立足于企业实际情况并结合市场的通行标准,制定明确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水电施工企业的主要特点:第一、管理的多层次性。从企业最高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需要经历多个层次关系:最高管理者 →公司领导 →职能部门 /项目部→项目部各部门→作业班组→普通员工。第二、工作类型的多样性。例如:就管理岗位而言,可以分为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设备管理等;就工作内容,可以分为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机械操作岗位、手工劳动岗位等。第三、人员流动性大。水电施工项目周期长、人员流动性快。
水电施工企业绩效考核应当结合以上行业特点,在制定考核标准之前择取合宜的绩效考核方法。目前绩效考核的方法很多,每种方法各具特点。作为水电施工企业,要找到一种适合本行业特点的考核方法,考核体系和过程应尽可能标准化,最大努力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并应尽可能采用全方位考核,全面体现员工的绩效。360度绩效考核法是对被考核人全方位的评估方式。是指从与被考核者发生工作关系的多方主体那里获得被考核者的信息,以此对被考核者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绩效评估的过程。这些信息的来源包括:来自上级监督者的自上而下的反馈(上级);来自下属的自下而上的反馈(下属);来自平级同事的反馈(同事);来自企业内部的支持部门和供应部门的反馈(支持者);来自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客户的反馈(服务对象),以及来自本人的反馈。[5]360 度考核的优势在于对被考核者的评价来源于多角度 ,避免了单一视角考核的片面评价,利于实现多角度反馈和沟通。被评估者可从这些不同的反馈中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长处、不足,及时修正。一方面,使自己的发展与企业战略相契合,另一方面,使自己的职场之路通畅。尽管对“360度绩效评估制度”的优劣在学界争论不一,但水电施工企业绩效考核可以吸收“360度绩效评估制度”的合理内核,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绩效考核体系和标准。
水电施工企业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从管理层到基层管理者应当把握SMART原则,即在工作任务安排中,制定具有明确性、可衡量性、可实现性、相关联性及有时限五个特征的绩效目标,从而消除企业员工对分解到自己的工作任务的困惑。判断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否得当可以借鉴成功企业和成功人士的经验,例如通用电气(GE)前 CEO 杰克 ?韦尔奇指出 ,任何一种好的评价(考核)体系都应当具有的共同特征:① 简单而明了。②评价的标准应该是一致的 ,与员工个人的行为直接相关。③ 应当保证,经理们对员工的考评(考核)每年至少有一次 ,最好是两次。采取正式的、面对面会谈的形式。④最后 ,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应当包括关于职业发展的内容。[6]
分布实施——把握实施步骤的几个要点
尽管绩效考核时下流行,但不能忽略绩效考核的“双刃剑”现象,如果绩效考核实施不得当,还可能产生负效应,激化管理者与被考核者的矛盾、影响企业的运行。绩效考核中需要特别注意如下几个要点:
注重被考核者的全程参与。企业尊重员工才能促进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共同实现,提高绩效考核效率。绩效考核的对象是被考核者,考核体系的实际效果依赖于考核对象的工作业绩和配合。被考核者的全程参与是使员工接受绩效考核的有效途径。虽然水电施工企业人员流动快、分布散乱,但是注重绩效考核从制定到实施的全员参与至关重要。企业的被考核对象或派代表应当全程参与考核制度、指标体系、实施方式的设计、评估。被考核者与管理者一起讨论、修正绩效计划,发挥员工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一致性的看法,这个过程就是使管理者和被考核者达成一种认同、共识,作出一种公开承诺。实质就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内化为个人目标。将大大裨益于绩效考核体系和标准的后期执行。应当避免考核目标、考核方式、考核指标未经员工认可、员工不知情的情况下强加于企业员工。在绩效考核实施一段时间后再邀请企业员工或代表参与评估,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和标准。被考核者对绩效考核的目标、考核方式、考核结果广泛认可,才能使制定的绩效考核体系运行通常、标准得到切实执行,才能使绩效考核由被动考核变为自动考核。
注重绩效考核体系和标准的事前宣传和培训。水电企业在绩效考核方案推动之初,应当广泛宣传考核体系和考核标准,特别是施工企业经常人员变动,深入宣传使员工消除对绩效考核是“整人”的思想敌意,树立起绩效考核是推动企业和个人双赢的科学方法的观念,在全面实施绩效考核前争取尽可能多数的员工的认可乃至于认同。有效切实的宣传培训是推动绩效考核的基础。
注重考核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签于水电施工企业分布散乱、周期长,为避免平时遗漏数据,应当加强日常的数据收集工作 ,使绩效考核真正做到有根有据,保证考核体系的客观性、真实性。此外,加强对数据多角度的统计、分析,以帮助员工改进工作方法、培训员工并完善指标体系。例如:数据分析表明考核结果较好,但实际工作果效并不好,就应当反思考核标准和权重是否合理,是否应当改进指标体系直至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及时反馈沟通。水电施工企业绩效考核的进程是一个“科学规划、逐步实施、沟通反馈、修正完善”的过程。特别是对初次实施绩效考核的企业,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阻力、怀疑、困惑。绩效管理者一定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关注绩效考核的实施效应并与被考核者及时沟通。经过一段时间考核以后,可以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对象,便于企业员工全面了解自己在各方面的表现、评估情况,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工作中改进,保持自己的优点并继续发扬。在反馈中对绩效考核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取得大多数人对考核方式的支持,从而完善考核标准和模式。绩效考核结果宜采取公开机制,(对于一些特殊工作性质的可以区别对待、公开权限适当限制),便于增强员工对绩效考核公平性、客观性的了解并认同绩效考核方式。
不能忽略的方面——人的能动因素
水电施工企业绩效考核若要取得良好的执行效果,绝不能忽视——人的因素。当下绩效考核蔚然成风,各类企业不同形式的绩效管理体系和考核制度纷纷建立,但是仍有不少的企业实施绩效考核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尽管原因各异,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略了人的因素。众所周知,“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积极的因素”。党的十七大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指导方针。我们在引入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时,既要紧密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又要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分步骤地稳步推进。因为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标准、机构设置等客观因素可以称之为“硬因素”,与人有关的主观因素可以称之为“软因素”。只重视组织机构设置的完整,只注重制度建设,只注重指标选取、考核方法、过程的科学性,而忽视人的因素,绩效考核势必事倍功半。
如果利用好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软因素,无疑于撬动起绩效考核体系的“润滑
剂”效用。因为,必须注意的是,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从监督与控制方式向激励与开发方式转变。这种趋向对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除了必须提高自己的各项专业素质,更要注重个人品德的提高、职业操守的提升、修养的培育、沟通能力的完善、亲和力的增强。
绩效考核的制定——执行——反馈等环节,人力资源管理者如果处置方式不当,会不同程度引起负面效应。例如,在考核标准的制定上不注重员工的参与,可能引发员工抵触。在考核结果反馈上不能有效倾听协调、秉持公平、化解矛盾、说服激励,可能使绩效考核的执行力大打折扣。特别是在反馈的沟通中,人力资源管理者既要鼓励员工的成就,又要指出员工的不足,并说服激励以达成共识,协助员工制定改进绩效的计划和方案。
总之,水电施工企业引入绩效考核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既要切合本企业实际,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又要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周密实施,还必须动员企业的广大员工的参与和理解,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将绩效考核的制度、标准等技术层面的硬因素与人力资源管理者具体操作的执行层面的软因素如职业道德、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技巧等高度结合起来。此外,要塑造先进企业文化,以更新员工的理念,让广大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支持绩效考核,方能达到促进企业效率提升和企业不断发展及员工收入水平增加等目的。(大唐刘家峡水电厂陈超美 中国电力新闻网2011-07-13)
第三篇: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的“窗口”,生产和管理的基点,经济效益的源泉。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项目的运作质量,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当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近些年来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就加强工程项目管理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共同探讨。
一、要把选准项目经理,建好项目管理层,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龙头”
近几年来,我公司每年承建的大小工程项目都在200个以上。在工程项目规模、含金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有的原本微利的项目的效益却获得较高,有的本应盈利的反而亏损,看来关键取决于项目管理,取决于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层的素质。因此,要把选准项目经理,建好项目管理层,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龙头”来抓。
首先,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量德而用。《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经营管理者的三大素质条件和一条原则,就是我们选聘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的主要依据。
其次,要实行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项目经理应从受过正规培训、具有项目经理资格证书的人员中选拔。要制定项目经理任用制度,健全项目经理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险,遏制不良现象。同时要加强项目经理后备人选的培养和作风建设,让他们有机会在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助理或见习项目经理岗位上锻炼,并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业务素质。
第三,要坚持精干高效,结构合理、“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原则,做到对项目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弹性化,对项目部管理层人员要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的要求,在各项目之间合理组合和有效流动,实行派遣与聘用相结合的机制,根据项目大小和管理人员性格、特长、管理技能等因素合理组合。防止项目经理自由组阁,形成独立“王国”,保证项目部管理层整体合力的有效发挥。
二、要把项目评估、合同签订,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
实行项目评估、项目经理负责制是堵塞项目效益流失的第一道关口。当前不少施工企业对项目评估、测算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有的评估、测算的权限不明确,方法不科学;有的评估、测算滞后,激励、约束不到位,缺乏动态跟踪考核,造成项目管理失控,项目盈亏到竣工时算总帐。
为解决好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提高认识。在思想上切实把项目评估、测算作为加强项目管理的基础,堵塞效益流失的第一道关口来认识,自觉地搞好评估和测算。二要加强评估、测算的组织领导,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有科学的评估、测算指标体系。三要依法签订承包经营合同,上缴风险保证金、委派主办会计。四要认真进行项目运行中的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
帮助项目经理及时纠正经营管理偏差,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三、要把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
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在各项目之间,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项目经理部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建立劳动力整体优化、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项目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对劳动力的分配和流向做出总体安排,保证劳动力与项目需求的总体平衡,并定期跟踪检查,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整,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四、要把加强外带劳务管理,作为向项目管理要效益的重要途径
外部劳务工的使用与管理是施工企业适度规模扩张和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特点,在用工高峰期适当补充外部劳务工,做到养在社会、用在企业,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施工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同企业周边地区的社会劳动力市场接上轨,同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保持经常的联系,使之成为劳动力资源的“蓄水池”和供应基地。当前部分施工企业对外部劳务工的使用与管理,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如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违心地使用有“关系”的劳务队伍,使用一些无资质、低资质、低素质的劳务队伍,一旦出了问题,责任和损失全由企业承担,造成项目亏损。有的项目经理对劳务队伍重包轻管,以包代管,安全质量事故频发,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丢失了市场。因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外部劳务工的管理:
1.规范使用制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使用,合理有序,考核业绩,注重实力”的方针,坚持劳务使用“基地化、弹性化”的制度和关键、重点岗位禁用外部劳务的制度。必须同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对临时选聘的技术工人和其他人员,也要纳入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不得单独对个人签订用工协议。
2.严格资质审查与分包。做到资质审查“两严”、分包“三必须”。“两严”,即:严格遵循分包评价程序;严查综合实力(设备、技术、资金、业绩等)。“三必须”,即:必须签订和履行规范合法的经济合同;必须保证重难点和高技术含量工程以自有队伍为骨干;必须杜绝整体分包和层层转包。
3.加强动态管理。突出“两个原则”,抓好“三个重点”。“两个原则”,即:坚持“谁用工谁负责”和“教育、使用、管理并举”的原则。“三个重点”,即:抓好现场代表、技术监督人员选派工作,实行分包工程施工全过程“旁站”制度,确保分包工程安全、质量和工期监管有效;抓好分包工程物资采供和验工计价等管理工作,堵塞效益流失渠道;抓好外部劳务制度化管理,适时进行政策传统、形势任务、安全质量、遵纪守法和工艺技术教育,以良好的政治、技术、管理素质和精神风貌,维护施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五、要把深化责任成本管理,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多年来,不少施工企业一直未能摆脱效益低、积累少、资金紧张的困扰,症结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是存在粗放经营、重干轻管、先干后算、干而不算等问题。因此,应当注重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成本意识。一是要树立“企业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项目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要树立集约经营,精耕细作和挖潜增效的观念;三是要树立责任、成本、效益意识,营造企业整体重视,项目部全员参与,施工生产全过程控制成本费用的良好氛围。
2.建立健全项目责任成本集约化管理体系。体系应包括责任、策划、控制、核算和分析评价五方面内容。一要明确成本费用发生的项目部门、分队(班组)和岗位应负的成本效益责任,使成本与经济活动紧密挂钩;二要分时段对成本发生进行预测、决策、计划、预算等方面的策划,制定成本费用管理标准;三要综合运用强制或弹性纠偏手段,围绕增效及时发现和解决偏离管理标准的问题;四要认真加工和处理成本会计信息,以期改善管理、降本增效;五要按期进行成本偏差和效益责任的分析评价,严格业绩考核和奖惩兑现。
3.堵住“四个漏洞”,实行“六项制度”。即:堵住工程分包、材料采供、设备购管和非生产性开支等效益流失渠道。实行工程二次预算分割制、材料采供质价对比招标制、购置设备开支计划审批制、管理费用开支定额制、主办会计委派制和项目经理对资金回收清欠终身负责制,杜绝项目资金沉淀和挪用。
六、要把激励约束机制,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保证
施工企业要想保证项目生产经营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必须发挥好企业管理层调控和服务的两大职能,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调控机制。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实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制度。要在管理办法可行、组织制度健全、任务责任明确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在建、竣工、分包项目的审计,对规模大、工期长的项目实行和终结审计,以及项目经理调离和项目部解体审计,重点是做好经营责任与效果、经营活动合法性和财经纪律等重大问题的审计工作。
2.全面推行项目考核制度。要根据项目经营承包合同书,做好项目和终结考核工作。对实现经营目标和超额盈利的,要严考核、硬兑现,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对出现项目亏损、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经营越权行为等责任问题的,要给予相应的经济、行政或法律的处罚。真正形成企业与项目之间的经济责任监督与执行关系,以保证项目高质量、高效益地运行。
3.搞好项目管理过程中党的组织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项目部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坚持和维护党的集体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重要工作情况通报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的制度,项目经理不搞个人说了算。坚持依靠职工群众管理好工程项目的方针,推行“厂务公开”,增强项目部经营管理的透明度,切实发挥职工民主监督的作用。
第四篇: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的“窗口”,生产和管理的基点,经济效益的源泉。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项目的运作质量,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当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近些年来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就加强工程项目管理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共同探讨。
一、要把选准项目经理,建好项目管理层,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龙头”
近几年来,我公司每年承建的大小工程项目都在200个以上。在工程项目规模、含金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有的原本微利的项目的效益却获得较高,有的本应盈利的反而亏损,看来关键取决于项目管理,取决于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层的素质。因此,要把选准项目经理,建好项目管理层,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龙头”来抓。
首先,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量德而用。《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经营管理者的三大素质条件和一条原则,就是我们选聘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的主要依据。
其次,要实行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项目经理应从受过正规培训、具有项目经理资格证书的人员中选拔。要制定项目经理任用制度,健全项目经理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险,遏制不良现象。同时要加强项目经理后备人选的培养和作风建设,让他们有机会在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助理或见习项目经理岗位上锻炼,并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业务素质。
第三,要坚持精干高效,结构合理、“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原则,做到对项目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弹性化,对项目部管理层人员要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的要求,在各项目之间合理组合和有效流动,实行派遣与聘用相结合的机制,根据项目大小和管理人员性格、特长、管理技能等因素合理组合。防止项目经理自由组阁,形成独立“王国”,保证项目部管理层整体合力的有效发挥。
二、要把项目评估、合同签订,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
实行项目评估、项目经理负责制是堵塞项目效益流失的第一道关口。当前不少施工企业对项目评估、测算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有的评估、测算的权限不明确,方法不科学;有的评估、测算滞后,激励、约束不到位,缺乏动态跟踪考核,造成项目管理失控,项目盈亏到竣工时算总帐。
为解决好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提高认识。在思想上切实把项目评估、测算作为加强项目管理的基础,堵塞效益流失的第一道关口来认识,自觉地搞好评估和测算。二要加强评估、测算的组织领导,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有科学的评估、测算指标体系。三要依法签订承包经营合同,上缴风险保证金、委派主办会计。四要认真进行项目运行中的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帮助项目经理及时纠正经营管理偏差,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三、要把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
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在各项目之间,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项目经理部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建立劳动力整体优化、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项目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对劳动力的分配和流向做出总体安排,保证劳动力与项目需求的总体平衡,并定期跟踪检查,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整,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四、要把加强外带劳务管理,作为向项目管理要效益的重要途径
外部劳务工的使用与管理是施工企业适度规模扩张和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特点,在用工高峰期适当补充外部劳务工,做到养在社会、用在企业,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施工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同企业周边地区的社会劳动力市场接上轨,同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保持经常的联系,使之成为劳动力资源的“蓄水池”和供应基地。当前部分施工企业对外部劳务工的使用与管理,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如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违心地使用有“关系”的劳务队伍,使用一些无资质、低资质、低素质的劳务队伍,一旦出了问题,责任和损失全由企业承担,造成项目亏损。有的项目经理对劳务队伍重包轻管,以包代管,安全质量事故频发,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丢失了市场。因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外部劳务工的管理:
1.规范使用制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使用,合理有序,考核业绩,注重实力”的方针,坚持劳务使用“基地化、弹性化”的制度和关键、重点岗位禁用外部劳务的制度。必须同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对临时选聘的技术工人和其他人员,也要纳入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不得单独对个人签订用工协议。
2.严格资质审查与分包。做到资质审查“两严”、分包“三必须”。“两严”,即:严格遵循分包评价程序;严查综合实力(设备、技术、资金、业绩等)。“三必须”,即:必须签订和履行规范合法的经济合同;必须保证重难点和高技术含量工程以自有队伍为骨干;必须杜绝整体分包和层层转包。
3.加强动态管理。突出“两个原则”,抓好“三个重点”。“两个原则”,即:坚持“谁用工谁负责”和“教育、使用、管理并举”的原则。“三个重点”,即:抓好现场代表、技术监督人员选派工作,实行分包工程施工全过程“旁站”制度,确保分包工程安全、质量和工期监管有效;抓好分包工程物资采供和验工计价等管理工作,堵塞效益流失渠道;抓好外部劳务制度化管理,适时进行政策传统、形势任务、安全质量、遵纪守法和工艺技术教育,以良好的政治、技术、管理素质和精神风貌,维护施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五、要把深化责任成本管理,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多年来,不少施工企业一直未能摆脱效益低、积累少、资金紧张的困扰,症结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是存在粗放经营、重干轻管、先干后算、干而不算等问题。因此,应当注重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成本意识。一是要树立“企业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项目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要树立集约经营,精耕细作和挖潜增效的观念;三是要树立责任、成本、效益意识,营造企业整体重视,项目部全员参与,施工生产全过程控制成本费用的良好氛围。
2.建立健全项目责任成本集约化管理体系。体系应包括责任、策划、控制、核算和分析评价五方面内容。一要明确成本费用发生的项目部门、分队(班组)和岗位应负的成本效益责任,使成本与经济活动紧密挂钩;二要分时段对成本发生进行预测、决策、计划、预算等方面的策划,制定成本费用管理标准;三要综合运用强制或弹性纠偏手段,围绕增效及时发现和解决偏离管理标准的问题;四要认真加工和处理成本会计信息,以期改善管理、降本增效;五要按期进行成本偏差和效益责任的分析评价,严格业绩考核和奖惩兑现。
3.堵住“四个漏洞”,实行“六项制度”。即:堵住工程分包、材料采供、设备购管和非生产性开支等效益流失渠道。实行工程二次预算分割制、材料采供质价对比招标制、购置设备开支计划审批制、管理费用开支定额制、主办会计委派制和项目经理对资金回收清欠终身负责制,杜绝项目资金沉淀和挪用。
六、要把激励约束机制,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保证
施工企业要想保证项目生产经营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必须发挥好企业管理层调控和服务的两大职能,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调控机制。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实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制度。要在管理办法可行、组织制度健全、任务责任明确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在建、竣工、分包项目的审计,对规模大、工期长的项目实行和终结审计,以及项目经理调离和项目部解体审计,重点是做好经营责任与效果、经营活动合法性和财经纪律等重大问题的审计工作。
2.全面推行项目考核制度。要根据项目经营承包合同书,做好项目和终结考核工作。对实现经营目标和超额盈利的,要严考核、硬兑现,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对出现项目亏损、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经营越权行为等责任问题的,要给予相应的经济、行政或法律的处罚。真正形成企业与项目之间的经济责任监督与执行关系,以保证项目高质量、高效益地运行。
3.搞好项目管理过程中党的组织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项目部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坚持和维护党的集体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重要工作情况通报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的制度,项目经理不搞个人说了算。坚持依靠职工群众管理好工程项目的方针,推行“厂务公开”,增强项目部经营管理的透明度,切实发挥职工民主监督的作用。
第五篇: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
工程管理]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摘要: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的“窗口”,生产和管理的基点,经济效益的源泉。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项目的运作质量,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当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近些年来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就加强工程项目管理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共同探讨。关键词: 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的“窗口”,生产和管理的基点,经济效益的源泉。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项目的运作质量,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当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近些年来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就加强工程项目管理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共同探讨。
一、要把选准项目经理,建好项目管理层,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龙头”近几年来,我公司每年承建的大小工程项目都在200个以上。在工程项目规模、含金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有的原本微利的项目的效益却获得较高,有的本应盈利的反而亏损,看来关键取决于项目管理,取决于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层的素质。因此,要把选准项目经理,建好项目管理层,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龙头”来抓。首先,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量德而用。《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经营管理者的三大素质条件和一条原则,就是我们选聘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的主要依据。其次,要实行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项目经理应从受过正规培训、具有项目经理资格证书的人员中选拔。要制定项目经理任用制度,健全项目经理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险,遏制不良现象。同时要加强项目经理后备人选的培养和作风建设,让他们有机会在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助理或见习项目经理岗位上锻炼,并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业务素质。第三,要坚持精干高效,结构合理、“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原则,做到对项目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弹性化,对项目部管理层人员要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的要求,在各项目之间合理组合和有效流动,实行派遣与聘用相结合的机制,根据项目大小和管理人员性格、特长、管理技能等因素合理组合。防止项目经理自由组阁,形成独立“王国”,保证项目部管理层整体合力的有效发挥。
二、要把项目评估、合同签订,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 实行项目评估、项目经理负责制是堵塞项目效益流失的第一道关口。当前不少施工企业对项目评估、测算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有的评估、测算的权限不明确,方法不科学;有的评估、测算滞后,激励、约束不到位,缺乏动态跟踪考核,造成项目管理失控,项目盈亏到竣工时算总帐。为解决好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提高认识。在思想上切实把项目评估、测算作为加强项目管理的基础,堵塞效益流失的第一道关口来认识,自觉地搞好评估和测算。二要加强评估、测算的组织领导,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有科学的评估、测算指标体系。三要依法签订承包经营合同,上缴风险保证金、委派主办会计。四要认真进行项目运行中的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帮助项目经理及时纠正经营管理偏差,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三、要把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 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在各项目之间,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项目经理部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建立劳动力整体优化、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项目
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对劳动力的分配和流向做出总体安排,保证劳动力与项目需求的总体平衡,并定期跟踪检查,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整,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四、要把加强外带劳务管理,作为向项目管理要效益的重要途径 外部劳务工的使用与管理是施工企业适度规模扩张和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特点,在用工高峰期适当补充外部劳务工,做到养在社会、用在企业,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施工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同企业周边地区的社会劳动力市场接上轨,同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保持经常的联系,使之成为劳动力资源的“蓄水池”和供应基地。当前部分施工企业对外部劳务工的使用与管理,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如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违心地使用有“关系”的劳务队伍,使用一些无资质、低资质、低素质的劳务队伍,一旦出了问题,责任和损失全由企业承担,造成项目亏损。有的项目经理对劳务队伍重包轻管,以包代管,安全质量事故频发,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丢失了市场。因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外部劳务工的管理: 1.规范使用制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使用,合理有序,考核业绩,注重实力”的方针,坚持劳务使用“基地化、弹性化”的制度和关键、重点岗位禁用外部劳务的制度。必须同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对临时选聘的技术工人和其他人员,也要纳入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不得单独对个人签订用工协议。2.严格资质审查与分包。做到资质审查“两严”、分包“三必须”。“两严”,即:严格遵循分包评价程序;严查综合实力(设备、技术、资金、业绩等)。“三必须”,即:必须签订和履行规范合法的经济合同;必须保证重难点和高技术含量工程以自有队伍为骨干;必须杜绝整体分包和层层转包。3.加强动态管理。突出“两个原则”,抓好“三个重点”。“两个原则”,即:坚持“谁用工谁负责”和“教育、使用、管理并举”的原则。“三个重点”,即:抓好现场代表、技术监督人员选派工作,实行分包工程施工全过程“旁站”制度,确保分包工程安全、质量和工期监管有效;抓好分包工程物资采供和验工计价等管理工作,堵塞效益流失渠道;抓好外部劳务制度化管理,适时进行政策传统、形势任务、安全质量、遵纪守法和工艺技术教育,以良好的政治、技术、管理素质和精神风貌,维护施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五、要把深化责任成本管理,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多年来,不少施工企业一直未能摆脱效益低、积累少、资金紧张的困扰,症结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是存在粗放经营、重干轻管、先干后算、干而不算等问题。因此,应当注重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成本意识。一是要树立“企业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项目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要树立集约经营,精耕细作和挖潜增效的观念;三是要树立责任、成本、效益意识,营造企业整体重视,项目部全员参与,施工生产全过程控制成本费用的良好氛围。2.建立健全项目责任成本集约化管理体系。体系应包括责任、策划、控制、核算和分析评价五方面内容。一要明确成本费用发生的项目部门、分队(班组)和岗位应负的成本效益责任,使成本与经济活动紧密挂钩;二要分时段对成本发生进行预测、决策、计划、预算等方面的策划,制定成本费用管理标准;三要综合运用强制或弹性纠偏手段,围绕增效及时发现和解决偏离管理标准的问题;四要认真加工和处理成本会计信息,以期改善管理、降本增效;五要按期进行成本偏差和效益责任的分析评价,严格业绩考核和奖惩兑现。3.堵住“四个漏洞”,实行“六项制度”。即:堵住工程分包、材料采供、设备购管和非生产性开支等效益流失渠道。实行工程二次预算分割制、材料采供质价对比招标制、购置设备开支计划审批制、管理费用开支定额制、主办会计委派制和项目经理对资金回收清欠终身负责制,杜绝项目资金沉淀和挪用。
六、要把激励约束机制,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保证 施工企业要想
保证项目生产经营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必须发挥好企业管理层调控和服务的两大职能,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调控机制。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实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制度。要在管理办法可行、组织制度健全、任务责任明确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在建、竣工、分包项目的审计,对规模大、工期长的项目实行和终结审计,以及项目经理调离和项目部解体审计,重点是做好经营责任与效果、经营活动合法性和财经纪律等重大问题的审计工作。2.全面推行项目考核制度。要根据项目经营承包合同书,做好项目和终结考核工作。对实现经营目标和超额盈利的,要严考核、硬兑现,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对出现项目亏损、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经营越权行为等责任问题的,要给予相应的经济、行政或法律的处罚。真正形成企业与项目之间的经济责任监督与执行关系,以保证项目高质量、高效益地运行。3.搞好项目管理过程中党的组织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项目部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坚持和维护党的集体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重要工作情况通报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的制度,项目经理不搞个人说了算。坚持依靠职工群众管理好工程项目的方针,推行“厂务公开”,增强项目部经营管理的透明度,切实发挥职工民主监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