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纠纷3例分析

时间:2019-05-13 06:4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吸氧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纠纷3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吸氧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纠纷3例分析》。

第一篇:吸氧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纠纷3例分析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医疗纠纷

【中图分类号】13919.4;r722.

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7—9297(2003)01—0013—0

3案例

【例1】某男,1997年8月11日生。因孕30周”、出生

体重1700 g,转新生儿科护理。检见哭声尚响亮、婉转,呼

节律不均匀,面色红嫩,全身皮肤薄、嫩,无皮疹及出血

点,眼睑无浮肿,鼻道通畅,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腹平软,四肢活动自如,有吮吸动作,拥抱反射可引出。次日,儿母

诉患儿不会吃奶,有时面色发青。查:早产儿貌,阴囊轻度

水肿,双大腿硬肿,新生儿反射能引出。予保暖,试哺乳,必

要时鼻饲母乳,补充维生素k1和液量热卡,间断吸氧。第5日间断吸氧下面色尚红润,双下肢硬肿逐步减轻,面部躯

干中度黄染,停吸氧。第6日家长诉患儿有时面色发青。

给开放式头罩吸氧,鼻饲退黄汤。第9日皮肤黄染轻度,家

长拒绝停吸氧气。第12日停吸氧。第13日起低流量、间

断、头罩下吸氧。共住院3周、吸氧20天。出院时吃奶好,精神好,四肢活动自如,面色红润,无黄染,体重亦增加。出

生后2个半月“瞳孔一大一小”,cr示颅内未见异常,b超

示双晶体后纤维增生症。10个月诊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陈旧性虹膜炎。1年后b超双眼视网膜全脱。晶体轻混,晶体后大片白色机化膜。

【例2】某男,1998年12月15日生。因孕30周、出

生体重1500 g,于出生后1小时20分钟转至某儿童医院入

培育箱,检见明显缺氧指征(精神差,易激惹,呼吸稍促,口

周微青紫,轻度吸气三凹征),予头罩吸氧,2天后查血氧饱

① 参阅<条例>第49条第1款第1,2项。

和度96%,后改氧帐吸氧24小时,累计吸氧时间93小时。

出生7个月发现眼睛有问题,检查确诊双眼视网膜病变。

【例3】某男,2000年8月25日生。因孕30周”、出生

体重1500 g,转某儿童医院。出生之日起连续吸氧1周,暖

箱保温护理25天。病历记载,血氧分析示患儿有呼吸性碱

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钙、低血糖,2周后仍有间断

吸氧情况。生后5个半月,检见患儿右眼角膜白色混浊,结

膜无明显充血,双眼球水平震颤,散瞳后查及双眼晶体混

浊,不能查及眼底,考虑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后经上海某医

院检查确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超声波提示双眼视网膜全

脱离光带4~6 1tiiti,双眼晶体后纤维增殖。行左眼开窗式

玻切手术,效果甚微。家属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医院赔礼

道歉,赔偿各项损失100万元。理由是医院使其吸氧过量、氧中毒,未能及时检查、防治和告知,现双目失明不适,终将

致眼部停止发育、视神经萎缩、容貌毁损等极严重后果,严

重影响生活、学习等,被告的侵权行为已致使其身体、精神

损害,将造成终生痛苦,亲人遭受巨大痛苦折磨,希望被告

能建立早产儿慎重用氧、监测和检查制度,避免其他孩子遭

到不幸。

讨论

一、关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原

称晶体后纤维增殖症,1942年由terry首先描述,1951年

campbell发现与患儿大量吸氧有关,1984年正式定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指该病的所有阶段及其后遗症,而原

名只说明本病的晚期改变,不能较全面地概括疾病的实质。

引起rop和决定其后果的诸种因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

· 14 ·

是早产儿和婴儿出生时视网膜不成熟程度是主要因素。高

浓度吸氧也是主要因素,当然其他情况如呼吸窘迫、呼吸暂

停、心动过缓、心脏病、感染、缺氧、血内碳酸过多、酸中毒、贫血及需要输血也是致病因素之一。一般认为,出生时体

重越轻,婴儿越虚弱,发生rop的危险性越高_2j。rop多

见于产后10天内接受高浓度氧气治疗的早产儿,这主要是

视网膜血管新生过程受到扰乱的结果,双眼常同时受累,但

范围及程度可不相等_3 j。本病多发生在视网膜周边部,新

生血管形成,伴大量纤维组织增殖,视网膜、玻璃体可以有

出血,晶状体后全为纤维增殖,并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或

继发青光眼,最终眼球萎缩。减少或间歇供氧,反复检查眼

底可及时发现或避免本病的发生。

二、关于吸氧与rop的因果关系及其鉴定

据国内文献报道,早产儿中rop患病率2.2%,而有吸

史的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rop患病率为29.2%,临床观

察未发现正常体重的早产儿或无吸氧史的低体重出生儿发

生rop,说明低出生体重、吸氧与rop确有明显关系。早

产、低出生体重及给氧是发生rop的已知因素i4 j。目前国

内外观点较一致的是,一方面,通过对rop的多个危险因

素分析中发现只有早产低体

重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并且

rop的严重程度与胎龄和出生体重成反比关系,说明早产

低体重是与rop密切相关的发病因素,因为早产低体重会

影响出生后视网膜的发育。有学者发现即使从未吸氧的早

产低体重儿也会发生rop。另一方面,早产低体重儿由于

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生后给予一定

量的氧气吸人才能提高血氧浓度,减少脑缺氧,维持生命。

大多数学者认为rop的发生与吸氧关系密切,氧气吸人能

否引起rop主要取决于吸氧浓度和吸氧时间。关于吸氧

浓度,有一种学说认为未发育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对氧极为

敏感,高浓度氧气使视网膜血管收缩,引起视网膜缺氧,由

于缺氧而产生血管新生因子,刺激视网膜发生新生血管,以

后纤维新生血管的增殖与收缩,引起视网膜脱离。有人认

为高浓度氧可使视网膜的血管发生扩张、弯曲、渗出和出

血,最后形成瘢痕。由于瘢痕组织的收缩,推移晶体向前,前房变浅,角膜浑浊,损害视力,严重者引起晶状体和视网

膜脱离,因此吸氧时必须严格限制氧气的浓度。关于吸氧

时间,目前教科书均把长时间吸氧作为引起rop的因素之

一,而对时间长短未作解释,但也有学者认为rop的产生

是与“相对缺氧”有关,即高浓度给氧后迅速停止应用氧气,从而造成组织相对缺氧,而与吸氧时间无关,其毒理作用是

在相对缺氧状态下,氧自由基团和同期相应的氧化代谢产

物形成过快,而早产低体重儿的抗氧化系统存在缺陷,使得

组织内抗氧化防御机制无法同步解毒,从而造成组织损害,引起rop。应当看到,尽管在现代化的婴儿室对高危婴儿

给予先进的技术和仔细的护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仍继续

发生。单就吸氧与本病而言,既不是充分的也不是必需的致病因素,而且对于氧气的安全标准我国仍未确定。理论

上,过低的氧供应也可由于视网膜组织的缺氧而引起同样的增殖性病变 j。所以,目前认为,rop的发生与多种因

素有关,但早产儿低体重是其根本原因,这一点已不容置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年第10卷(第1期)

疑,长时间高浓度吸氧是最危险的诱发因素_5.6 j。

理论上讲,早产低体重与吸氧(持续血氧浓度过高)均

是导致rop的主要高危因素。对于早产低体重儿(小于37

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 g)应当密切观察,认识到有发生视

网膜病变的可能。采取吸氧措施前,必须注意吸氧指征;采

取吸氧措施后应严密控制吸氧浓度,检测血氧饱和度,防止

血氧浓度过高,同时注意吸氧时间不能过长,指征消失后即

应停止吸氧,因为氧疗的并发症多见于高浓度吸氧者【7l。

注意早产儿的吸氧护理,发生青紫或有呼吸困难者应及时

供氧,氧浓度不超过40%i8 j,青紫等消失即停吸。如出现

面色青紫,可间歇给氧(鼻导管吸氧或玻璃头罩吸氧)。氧

浓度以30%-40%为宜,给氧流量不宜大,必要时可连续吸

氧,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哺乳时易发生青紫的早产儿,可

先给氧数分钟后再哺喂。因为氧中毒还可表现为中枢神经

系统损害,如表现为患儿抽搐和癫痫样发作,低出生体重儿

和部分足月儿可有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引起视网膜局部

缺血和失明。本文例1曾两次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市

级结论为二级技术事故,省级结论为不构成医疗事故。例

2和例3的当事人双方,由于某种原因均未能申请医疗事

故技术鉴定。某司法鉴定机构认为例1患儿转科时存在缺

氧,有吸氧指征;有阵发性面色青紫,宜间歇给氧;供氧时应

避免血氧浓度过高及缺氧,监测血氧饱和度并保持于89%

3%(或氧分压60-70mmhg)。被告医院对其供氧期间

未行血氧浓度、血氧分压的监测,也未进行必要的眼底检

查,说明对本病未能充分认识和引起足够重视,故存在明显

不当。对于例2和例3,某司法鉴定机构鉴定时认为,患儿

具有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基础,属于视网膜病变的高发

人群。但作为已被确诊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被告医院未

能举证证明如何控制血氧浓度、如何确保吸氧时间不是过

长或吸氧指征消失即停止吸氧,故在吸氧出现一过性浓度

过高的情况下,存在易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可能。

笔者认为,早产低体重儿是否吸氧决定于其病情程度,吸氧过程中的氧浓度应注意逐步过渡且能够得到有效的控

制,吸氧时间决定于其缺氧体征的严密观察和相关指标的及时检测。医院方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必须有损害事实、违法行为或技术上的失误、损害事实与违法行为之间必须

有因果关系及主观上存在过错。因果关系是一个哲学概

念,简单地说,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称为原因,而由该现象

引起的某一现象则称为结果。客观现象之间这种引起与被

引起的关系就是事物的因果关系。理论上,因果关系很容

易被理解,然而在现实中因果关系并不只是“一因一果”或

一因多果”那么简单明确,在时却是“多因一果”或“多因多

果”,相当复杂。前者容易理解。后者“多因一果”可以看成数个“一因一果”,“多因多果”也可以看成数个“一因多果”

或数个“多因一果”的特殊形式。但在分析“多因”的因果关

系时,就应注意区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

原因、原因和条件之不同。直接原因不需要与其他因素结

合就可以直接引起损害事实的发生;间接原因则只有在另

外的原因参与下才可能发生损害结果。直接原因也可能有

数个(即“多因”),这时就必须对多个原因分清主次,才能准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年第10卷(第1期)

确、公正、合情、合理地确定各自的责任。原因是结果得以

产生的内在动因,而条件只能对结果起到促进作用。原因

是行为人的行为足以引起并足以使损害结果发生,条件则

是行为人的行为不足以引起而仅是可以促进损害结果的发

生。医疗纠纷中的过错,主要指医疗行为的过失(因为故意

造成损害后果的医疗行为不再属于狭义的医疗纠纷范畴。

而过失则包括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两种)。一般地,早产儿

10日以内吸高浓度氧是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显

然,处理此类医疗纠纷的关键便浓缩为“如确实存在医疗过

失,则医疗过失对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的参与度鉴定问题”。

此时,“多因”中的“早产”与“吸氧”谁主谁次,参与度又分别

是多少便成为争论焦点?当然,这应视具体情况不同而分

别予以评定。

三、关于伤残程度鉴定标准和鉴定时机、鉴定时效问题

本文3例患儿均为双目失明,但评残结果却有差异,例

1评为一级残,例2评为三级残。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是

两者适用标准不同,前者是gb/t1 6180—1996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标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后者是

某省高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

标准(试行)》。同一损害情形,如适用我国目前统一使用的ga35—9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道路交通事

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1992年5月1日实施),则属于二级

残。换句话说,同一损伤后果,虽然标准的适用范围有所差

别,但在我国的审判实践中可以被评为不同的伤残等级。

显然,例1不属于工伤或职业病,也不属于交通事故,但苦

于没有全国统一的评残标准;例2适用该省高级法院审判

委员会通过的评残标准,可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范围局

限,尤其在涉外或跨地区案件审理中难于平衡。例3自事

件发生后1年以上,不足2年进行司法鉴定;例

1、例2均在事件发生3年之后进行司法鉴定,鉴定时主要考虑患儿已

无治疗矫正的可能。但在审判实践中,存在着“公正与效

率”的两难选择,存在着鉴定时机与诉讼时效、鉴定时效的衔接和争论,因此亟待研究和解决司法鉴定的时机和鉴定

时效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

四、医疗过错责任及医疗风险的分担与预防

笔者认为,就本文而言,摆在医患双方面前的“两难”是

在保证早产儿生命及视力之前提下如何告知。早产儿吸氧

特征的监测、吸氧浓度的掌握、吸氧风险及告知义务等责任

如何在医患之间进行合理分担。显然.一般情况下,如果医

院方将其他气体当作氧气使用(有的误用一氧化氮)、吸氧

速度过快、氧气浓度过高、监测措施不力、吸氧体征掌握不

严等,均不能否定医院方可能存在直接的或主要的责任。

反之,患儿缺氧相对更为严重,而医院在有关措施中又不能

证明存在过错的,则很难认定为医院方的过错。司法实践

中,既不能肯定又不能否定、既不能排除又不能认定医院方

存在明确责任的情形相对较多,理论上随着“举证责任倒

置”的法律原则的确立,医院方的“难言”便少有说处,患方

有时总以“概率”虽小但却在自己身上发生而埋怨医院一

方。此时,政府的职能如何发挥,保险市场的规律性如何把

握和发挥良性作用【9 j似乎更有研究与探讨之价值。

· 15 ·

医疗风险客观存在,对于医患双方来说,都有“两难”选

择的问题,如何分散风险、化解矛盾,值得管理者和广大社

会工作者们深入研究。但就本文而言,每一个婴儿必须接

受任何对于维持生命和神经机能所必需的方法进行治疗。

而目前对氧中毒患儿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因此关键在于预

防。原则上以预防早产和与早产相伴随的问题来解决。特

别是要认识其危害性。首先是正确控制给氧的浓度、压力

和时间。除非绝对必需,对早产儿尽量不用高浓度氧气进

行治疗;在任何情况下,氧气浓度以不超过30% ~40% 为

宜,要有效控制供氧浓度,且使用时间要短,浓度更替要

“缓”(笔者特别强调后者)。关键是密切注意早产儿给氧的体征和注意吸氧的方式、方法,面色青紫伴呼吸困难严重的应给予吸氧,吸氧方法可经气管插管加压呼吸吸氧,或用面

罩间歇吸氧l4j。持续给氧最好不超过3天,氧的浓度以

30%-40%为宜,以免给氧过多破坏红细胞而加重黄疸。

对于体重1000 g以下的早产儿,如给氧浓度高达50% ~

60%时则易发生晶体后纤维增生症而导致失明l11]。面罩

给氧法,儿科常用,但氧流量大,常需4-5升/分,患儿应保

持安静,如患儿烦躁不安,头部左右摇动时,效果常不满意。

氧帐或头罩给氧法,由于氧帐不便观察病情及护理病儿,已

不常应用。婴幼儿或不合作的患儿可采用有机玻璃头罩,缺点是消耗氧量大,不易正确掌握给氧浓度,但可用测氧仪

经常监测给氧浓度。为及早发现和处理肺性氧中毒,应对

患儿进行呼吸监护,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及进行血气监测。

吸氧治疗的早产儿是否应当进行眼底检查,早产儿早期(1

2天内)服用维生素e等是否可减少或避免视网膜病变的发

生,临床对此尚有争论(前者涉及扩瞳、麻醉),本文不再赘

述。

参考文献

[1]李风鸣主编 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42

[2]【美】wald0 e.nelson等主编,张国成等主译.尼尔逊儿科学(下

册)第1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922~923

[3]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赵普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眼科新进展,1999,19(6):416-417

[5]杨勇,赵刚.早产儿视网膜病与早产低体重和吸氧的关系.新生

儿科杂志,2000,15(1):41-43

[6]杨勇,赵刚.早产儿视网膜病及其与早产低体重和吸氧的关系.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2):759~760

[7]耿正惠,卢爱妮主编.妇产科护理学(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材).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98

[8]杨志寅主编.执业助理医师手册.第1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758

[9]王平荣.医疗保险及其制度保障.见: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党建

理论卷).2002

[10]樊寻梅主编.实用儿科急诊医学.第1版.北京出版社,1993.

347——348

[11]陈淑坚主编.妇产科护理学(卫生部规范教材).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100

(收稿:2002—06—24,修回:2002—10—14)

第二篇:1《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出台范文

新生儿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

近10余年来,随着我国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的普遍建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经抢救存活率明显提高,一些曾在发达国家出现的问题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等在我国的发病有上升趋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以下称ROP)是发生在早产儿的眼部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失明,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早产、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有密切关系,用氧是抢救的重要措施,又是致病的常见原因。胎龄、体重愈小,发生率愈高。随着我国新生儿抢救水平的提高,使原来不能成活的早产儿存活下来,ROP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在发达国家,ROP是小儿致盲的主要眼疾,最早出现在矫正胎龄(孕周+出生后周数)32周,阈值病变大约出现在矫正胎龄37周,早期筛查和治疗可以阻止病变的发展。为解决这一严重影响早产儿生存质量的问题,做好ROP的防治工作,尽量减少ROP的发生,中华医学会特制定《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供临床应用。

早产儿治疗用氧(要用氧气浓度监测仪)

一、给氧指征

临床上有呼吸窘迫的表现,在吸入空气时,动脉氧分压(PaO2)<50 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TcSO2)<85%者。治疗的目标是维持PaO2 50~80mmHg,或TcSO2 90%~95%。

二、氧疗及呼吸支持方式

1.头罩吸氧或改良鼻导管吸氧:用于有轻度呼吸窘迫的患儿。给氧浓度视病情需要而定,开始时可试用40%左右的氧,10~20分钟后根据PaO2或TcSO2调整。如需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40%)才能维持PaO2稳定时,应考虑采用辅助呼吸。

2.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氧(nCPAP):早期应用可减少机械通气的需求。压力2~6cmH2O,流量3~5L/min。要应用装有空气、氧气混合器的CPAP装置,以便调整氧浓度,避免纯氧吸入。

3.机械通气:当临床上表现重度呼吸窘迫,吸入氧浓度(FiO2)>0.5时,PaO2<50mmHg、PCO2 >60mmHg或有其他机械通气指征时需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氧疗指征,对临床上无紫绀、无呼吸窘迫、PaO2或TcSO2正常者不必吸氧。对早产儿呼吸暂停主要针对病因治疗,必要时间断吸氧。

2.在氧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FiO2、PaO2或TcSO2。在不同的呼吸支持水平,都应以最低的氧浓度维持PaO2 50~80 mmHg,TcSO2 90~95%。在机械通气时,当患儿病情好转、血气改善后,及时降低FiO2。调整氧浓度应逐步进行,以免波动过大。

3.如患儿对氧浓度需求高,长时间吸氧仍无改善,应积极查找病因,重新调整治疗方案,给以相应治疗。

4.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用氧时,一定要告知家长早产儿血管不成熟的特点、早产儿用氧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危害性。

5.凡是经过氧疗,符合眼科筛查标准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34周时进行眼科ROP筛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6.进行新生儿、早产儿氧疗必须具备相应的监测条件,如氧浓度测定仪,血气分析仪或经皮氧饱和度测定仪等,如不具备氧疗监测条件,应转到具备条件的医院治疗。

第三篇:客运公司与旅客交通事故纠纷案例分析

客运公司与旅客交通事故纠纷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

2006年3月16日13时20分,北方远征客运有限公司经营的一辆长途客车在高速公路行驶途中,一名男性乘客张某来到司机身边要求停车,说要下车“方便”。司机告诉该男子,高速公路不准停车,车上有厕所,厕所里有坐便器。如果要停也得等到前面的休息场所,要不了一刻钟就会到那儿。该男子听后就回到座位上。客车继续沿着高速公路向前行驶。大约过了3到5分钟,该男子突然从后面的座位上起来,与司机抢夺方向盘,大客车随即失去控制,翻入几米的深沟中,车上3名乘客当场死亡,40多名乘客受伤。

事后,公安部门认定:本次交通事故属意外事故,张某是此次事故的责任人。但是经精神病司法鉴定委员会对张某进行鉴定,结论为:张某为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动机是病理性的,对此丧失辨认能力。车上乘客中,有一名叫李玲的女乘客当场死亡。

本案死者李玲的丈夫赵明,儿子赵阳,母亲韩彩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302条为根据,将北方远征客运有限公司作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请求是,李玲购买车票乘坐北方远征客运有限公司客车,与客运公司形成客运合同关系,根据合同法第302条规定,客运公司有义务将乘客安全运送至目的地。现客运公司没有将乘客安全运至目的地,属于违法合同约定的违约行为,因此根据该法客运公司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损失。北方远征客运有限公司辨称,李玲的死亡非客运公司所为,是乘客张某的行为所致,原告应向责任人张某主张权利;而且本案经公安部门认定是意外事件,因此李玲的死亡与客运公司没有因果关系,客运公司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另外,我国《道路运输条例》21条规定,运输过程中旅客伤亡,当事人对赔偿数额有约定的,依照约定,没有约定的,参照国家有关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和铁路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的规定办理,本案只应赔偿原告死亡赔偿金4万元。案件焦点

1、受害人亲属是否有权依据合同法规定要求客运公司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2、本案如果赔偿是否有限额赔偿问题;

3、客运公司履行赔偿责任后对第三人是否有权追偿。分析与结论

本案是一起交通事故,但是该交通事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①受害人是乘客,与交通运输者之间存在运输合同关系;②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是由于一个精神病人抢夺司机的方向盘,最终酿成事故。其争议焦点是:由于该交通事故的发生不是客运公司的过错造成的,而是由于一个精神病乘客的原因造成的,客运公司是否能够免责呢?针对该案,分析如下:

1.受害人亲属是否有权依据合同法规定要求客运公司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首先,本案中与客运公司之间存在交通运输合同的主体是受害人李玲,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该交通运输合同对客运公司和李玲之间具有约束力。但是,李玲在车祸中已经身亡。不过,李玲的近亲属能够代替李玲进行索赔,以获得权利救济。李玲的亲属在本案中主体适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其次,本案中涉及的法律责任既是违约责任,也是侵权责任,权利人可以自主选择以何种方式进行索赔。《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可见,李玲的近亲属有权选择侵权之诉提起索赔。

最后,《合同法》第302条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从该条文的内容来看,承运人需要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赔偿责任,这一责任在性质上属于无过错责任,即承运人不需要对旅客的伤亡具有过错责任,或者说,不管有没有过错,只要在运输过程中旅客发生了伤亡的后果,承运人都需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是,该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也有一定的免责事由,从《合同法》第302条的规定来看,主要有如下几项:①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②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在本案中,旅客李玲伤亡后果的发生,既不是旅客李玲自身的健康原因造成的,也不是李玲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从目的解释的角度出发,可以认为《合同法》第302条但书中所谓的“旅客”是指遭受人身伤害的旅客本人。因此,从《合同法》第302条的规定来看,该条文支持李玲家属的赔偿请求。

2.本案如果赔偿是否有限额赔偿问题。

本案中,客运公司认为,本案经公安部门认定是意外事件,因此李玲的死亡与客运公司没有因果关系,客运公司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另外,我国《道路运输条例》21条规定,运输过程中旅客伤亡,当事人对赔偿数额有约定的,依照约定,没有约定的,参照国家有关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和铁路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的规定办理,本案只应赔偿原告死亡赔偿金4万元。可见,客运公司认为按照《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赔偿限额是4万元。这里所说的“国家有关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和铁路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的规定”,包括国家有关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的规定和国家有关铁路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的规定。如1993年11月20日国务院批准,1993年12月17日交通部令第6号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规定》,1994年8月1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81号),1994年8月30日铁路部以铁运[1994]81号文件发布的《铁路旅客运输损害赔偿规定》。这两个行政法规分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对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铁路旅客运输中旅客人身伤亡、行李毁损灭失的赔偿限额作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规定》规定,承运人在每次海上旅客运输中的赔偿责任限额,按照下列规定执行:①旅客人身伤亡的,每名旅客不超过40000元人民币;②旅客自带行李灭失或者损坏的,每名旅客不超过800元人民币;③旅客车辆包括该车辆所载行李灭失或者损坏的,每一车辆不超过3200元人民币;④本款第(二)项、第(三)项以外的旅客其他行李灭失或者损坏的,每千克不超过20元人民币。还规定,海上旅客运输的旅客人身伤亡赔偿责任限额,按照4万元人民币乘以船舶证书规定的载客定额计算赔偿限额,但是最高不超过2100万元人民币。《铁路旅客运输损害赔偿规定》规定,铁路运输企业依照本规定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对每名旅客人身伤亡的赔偿责任限额为人民币40000元,自带行李损失的赔偿责任限额为人民币800元。还规定,铁路运输企业依照本规定给付赔偿金,不影响旅客按照国家有关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规定获取保险金,旅客身体部分伤害的赔付标准暂比照《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办理。

《道路运输条例》于2004年7月1日生效,该案发生在2006年,能够适用《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尽管限额赔偿对于乘客权益保护来说是相当不利的,但是在行政法规已经有所规定的情况下,只能如此适用法律。当然,《道路运输条例》所规定的限额赔偿,是否违反了上位法的规定(如《民法通则》、《合同法》、包括现在的《侵权责任法》),还有待探讨。毕竟,《民法通则》、《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属于法律,而《道路运输条例》属于行政法规,《民法通则》、《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的效力层级要高于《道路运输条例》,如果上位法中规定的是全额赔偿,而下位法中规定的是限额赔偿,显然根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法律原理,下位法中规定的限额赔偿是无效的。至于有观点认为《道路运输条例》属于特别法,因此特别法优先适用的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区分是针对同级别的规范性文件而言的,而不是上下级别的规范性文件。当然,我国司法实践中一般是按照《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来审理交通运输中的人身伤亡案件的,其目的是降低交通运输企业的风险,同时鼓励乘客通过购买保险的方法来获得安全保障。

3.客运公司履行赔偿责任后对第三人是否有权追偿。本案中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精神病人原因造成的,本案中的精神病人张斌为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动机是病理性的,对此丧失辨认能力,对事故的发生应负责。张某的监护人或者其他亲属应该认真看管张某,而不宜任期自由活动,否则会对其他社会主体的权益构成妨碍。客运公司在承担了相关费用后,依法取得了向张某的追偿权,可以要求张某及其监护人为自己的损失承担责任。当然,如果张某并无能力承担赔偿责任,那么客运公司可以通过保险等其他渠道来维护自身权益。附录

本案适用法律如下:

1、《合同法》第122条: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2、《合同法》第302条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4、《道路运输条例》第21条规定:“客运经营者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旅客人身伤亡,行李毁损、灭失,当事人对赔偿数额有约定的,依照其约定;没有约定的,参照国家有关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和铁路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的规定办理。”

第四篇:急诊科护理纠纷及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护理纠纷可发生于护理活动的任何时候,急诊科所发生的纠纷大多数与护理过失无关,由于种种因素却未能被有效避免。急诊科现有护理人员12人,护龄不满三年的7人。每天接待输液患者100人次左右,平均抢救重症患者3人以上。通过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防范措施与对策:

一、常见护理纠纷及安全隐患

1、输液室、注射室常见的隐患有:

查对制度方面:治疗前、中、后查对未全部贯穿于工作中,普遍能做到操作前查,中、后查对未完全落实,埋下了安全隐患;个别输液瓶上出现双姓名,多发生于接液体后未仔细查对,将已经退回药房的他人的药液被再次发出,以现有处方写上姓名,却粗心大意未划去原有姓名;

护患沟通方面:治疗护理中不懂得关心人,“不会说话”,进行操作时,没有给予充分解释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就勉强地进行,或个别护士缺乏耐心解释或解释不当,原本合理的事也让患者产生疑惑;

操作技术方面:个别年轻护士操作技术欠熟练,容易引起病人不满,也可能影响病人对整个科室护理水平的总体评价,病人一旦出现其它不如意的事情,一次静脉穿刺不成功也会成为导致护患关系紧张的“导火索”。

2、急诊抢救工作中常见的纠纷隐患有:

病人进入急救室后因分诊可能产生纠纷:医护人员在集中精力抢救一个危重病人时怠慢了其它急诊病人;复合外伤或复杂病情一时难以确认,使收留科室难以很快确定时,病人或家属会情绪急躁地认为在拖延时间,或由于病人、家属主诉病情不准确造成预检分诊不准确而看错科室,当换科室重新诊治时,引发不满而发生纠纷;

病人家属对急救结果不满意时可能产生纠纷:对突发外伤及疾病造成的危重患者虽经尽力抢救而死亡,由于家属无法接受突发的冷酷现实,拒绝撤离抢救而引发纠纷;由于医护人员整日工作处于紧张、忙碌状态,当患者或家属有疑问不能得到及时的满意答复时,认为医护人员麻木、冷漠而引发纠纷;

病人或其家属因抢救记录不完整可能产生纠纷:有时因医生所开医嘱或写记录时,暂时遗漏了抢救过程中执行过医嘱或抢救程序;或护士在紧急抢救患者过程中,执行了医生的口头医嘱;或忙碌中执行了医嘱,但过后处理医嘱时遗漏签字;或抢救记录书写不完善,患者或家属误认为漏了治疗或延误治疗,而引发纠纷等等。

二、预防护理纠纷及安全隐患的对策

1、强化服务意识针对近些年来急诊护理队伍年轻化,新护士服务意识薄弱,缺乏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技巧,在急诊工作中易引起护患紧张的特点,重点加强对新进科护士的传、帮、带,采取以老带新、以岗代训、新老护士结对子等形式,一名老护士至少要帮助一至两名新护士;同时,利用护理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和处理护患关系的技巧,使所有护士认清服务态度在急诊科工作中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做到处处为病人着想。经常提醒全科护士进行“换位”思考,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从病人及其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努力体会病人及家属就诊时焦急的心理和迫切得到诊治的心情,从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2、严格落实制度针对个别护士制度意识不强、查对不严格,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落实不彻底,护理文书记录不严密等现象,不断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尤其是对个别护士进行重点帮教,增强落实制度的自觉性。不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特别是查对、护理文书书写情况,并与平时的工作考核挂钩,激发大家严格按照制度完成每一项护理操作。为确保急救物品、器材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切实做到“四定、三及时”,即定位放置、定人保管、定数量、定期消毒,及时检查、及时补充、及时维修,以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3、加强经常性管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预防管理思想,注重搞好平时的护理管理,使每个环节达到管理标准。经常分析在医疗活动中与护理相关纠纷产生的原因,探究其根源,制订可行的防范对策,并以纠纷实例举一反三,对大家反复教育,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出现;合理安排班次,对双休日及晚间急诊室患者增多这种情况,安排老护士及护士长带班,增加工作力度,把隐患降低至最低点;

4、提升业务技能严格按照护理部培训计划,结合本科室护理特点,进一步细化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搞好护理知识学习和护士操作技能培训,使全科护士熟悉重点疾病抢救程序,并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经常组织业务理论学习及业务培训,重点加强新护士20项护理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培训,掌握各种急救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整体护理水平;针对门诊病人流动性大、不确定性强、接触时间短、语言交流要求高等特点,加强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能力的学习,增强预防各种护患纠纷的能力。

三、小结

通过以上对策,护理纠纷明显减少。全体护士树立一种“护理纠纷预防为主”的意识,防患于未然。而且一旦发生,护患双方均应保持冷静和克制,切忌冲动和过激行为,以免矛盾激化,妨碍问题解决。护理人员更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诚恳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善于示弱,以取得

谅解。及时报告相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以达到最终解决纠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岭梅,曹应萍,盛雯.护理学杂志,2002,17(5)

2、史瑞芬.护理人际学.护士进修杂志,2003,5(392)

第五篇:小区规划变更纠纷原因分析与规制

小区规划变更纠纷原因分析与规制

案例一:

上海市闵行区九歌花园小区的三期工程动工后,业主在规划图纸上发现小区整体规划将有很大变化,一条宽6米的公共道路分割了小区,将来社会车辆也可鱼贯而行,业主对优质生活环境的预期随之落空。从三期的建造情况看,多处规划作了变更,小区将因此变得面目全非,原来的纯住宅变成了住宅和商务混用,一条新增加的公共道路更将完整的小区“劈”成两半。小区9幢楼的一墙之隔处一条宽约6米的碎石路,已具雏型,这条路从龙茗路开头,通到16幢楼处拐弯通向“静安新城”的12区,将九歌花园硬生生地分成了两半。两边都用围墙隔开,各开出一道门。小区被一分为二,业主原本购买的中央景观房因此变成了临街房。位于小区整体规划中心位置的9号楼属于绿化景观房,按照原规划,9幢楼和16幢楼对面是一片直通漕宝路、带有水线柱廊的绿化景观带。高价购买的景观房不仅无景可观,中央位置的房子也降格成了临街房。另外,开发商建造的会所至今未开放,小区内的高尔夫训练场也不见踪影,百米水景也只有区区几米。从开发商原楼书可以看到,九歌花园为占地1.5公顷的带状花园,规划绿化率高达52%。按照图示,小区东邻龙茗路,南接漕宝路,属于一个独立的整体,中间仅一条贯通小区南北的通道,现在新辟社会道路的位置。与开发商屡次交涉无果之后,小区部分业主将开发商上海静安新成置业有限公司告上法庭。闵行区法院判定,认为楼书所载平面图对小区总体平面布局作了清楚的标示,应视作双方对小区平面布局所作的约定。且双方在预售合同中约定“不得擅自变更已经约定的小区平面布局,确需变更的应当征得原告书面同意。”因此,开发商虽将规划报批,但行为已构成违约,应按约定进行赔偿

案例二: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近三百户业主已向台州玉宏房地产集团公司支付了房款,购买位于路桥城区最佳地段的世纪大夏房屋,购房合同约定在2008年11月底交房,但该房屋到现在还没有验收,更严重的是,区域规划已经被开发商改的“惨不忍睹”:从业主从路桥区规划处取得的资料可知,该房产取得规划许可证的时间为2005年11月1日,而路桥区规划处提供的图纸是2006年11月1日批准的,《规划许可证》的附图比《规划许可证》整整晚了一年,且图纸下面有(修2)的标记,可知,该大厦的规划至少更改过两次。比较原公示的规划图与现经变更后的图纸可知,原规划的绿化率为35%,现变更后规划的绿化率则减少为7.1%。更让业主可气的是:2008年12月18日,业主们参与区政府组织的协调会上,路桥区规划处代表说规划改过2次,分管城建的付区长说规划先后改过12次。从现场踏勘可见,目前该地段的建筑布局与当初该公司在卖房时所承诺的情形有严重出入,主要是区域内凭空多建了房屋,增加了建筑密度。

为此200多户业主拒绝了收房,曾多次向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投诉,要求恢复原有绿化,但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后这些业主的代表商量决定:2009年2月11日上午,集中全体业主到区政府有关部门再次反映、催促解决,但巧合的是2月11日区人大、政协“两会”召开,政府部门个别领导怕造成不良影响而连累自己,就以他们要游行、破坏两会为借口,在2月9日元宵节那天,让区公安部门调集动用警力,对一些业主严加审问,将业主集会说明非常集会、将业主凑钱聘请律师说成是“非法集资”„„

目前规划变更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和带来的影响

在开发商的开发过程中,购房人对小区的规划变更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一般表现在容积率增大、绿化率减少、公建配套不建造或少建造。造成规划变更的原因无非有两类:一是开发商擅自变更小区的规划,比如说许诺的会所不建造、减少小区的绿地等等;二是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的规划变更,比如说将小区门前的幽静小道变成城市主开道、原来规划的城市绿地建成的高层的商务楼等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毛其智教授直言不讳指出,“开发商违反规划、随意更改规划、增加容积率、占用绿地,这在全国都有普遍性。”有人做过统计,北京80%的小区在开发商预售后,小区的规划或多或少又进行了改动。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买一套商品房往往是倾其财力,外加银行贷款。如果购买的房子与开发商的宣传不一致,严重影响居住环境的品质,所造成开发商与购房人之间的矛盾可想而知,从这个意义上讲,购房人与开发商、与规划部门之间的纠纷与冲突必然是激烈的。关于小区规划变更引发的法律纠纷,是众多房地产纠纷中的一类,它不同于其它房地产方面的纠纷,比如说延期交房纠纷、房屋质量纠纷等,这一类纠纷最为明显的特点往往是处理难度大的群体性纠纷,在引发法律诉讼的同时,也往往涉及到购房人上访、向政府部门请愿等社会性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不安定因素。在台州业主激烈反对开发商变更小区规划一案中,业主就曾多次集会到区政府、区规划局、信访办、市规划局等处,向浙江省政府主管门写上访信等。这一类案件,背后反映的开发商的诚信缺失、规划部门的权力滥用、城市规划的盲目性、开发商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官商勾结等等。

造成小区规划变更之原因分析

1、商品房预售制度给开发商擅自变更小区规划提供的便利

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的商品房预售制度,已经有15年之久,从一定意义上讲,商品房预售制度,已经成为开发商“作恶”的源头。分析我国近年来的商品房销售,先后出现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和市场操作问题。比如各地的预售标准和条件大相径庭,不少房地产开发商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就以预订、预约等方式实施预订、预售等违法行为;少数房地产开发商采取囤积房源、恶意炒作、哄抬房价、炒卖期房等方式,获取不当利益,严重干扰了房地产正常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影响了房地产市场调控;有的开发商在预售过程中实施合同欺诈,虚假交易,利用虚拟合同套取银行贷款、偷逃税款,甚至不少地方出现开发商携巨款潜逃事件等等。就小区的规划方面来讲,开发商预售时往往给购房人一幅精美的宣传册,诱人的小区规划、完善的小区配套让购房人为之心动,但由于诚信的缺失和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相关配套规定的滞后,开发商变更规划就成了以打通政府关结的极小成本来换取“真金白银”,何乐不为呢?

2、规划法律的缺失,导致城市规划的随意性与短期性

上文提到,规划变更一是以开发商的行为为主导,一般是基于开发商的诉求,政府主管部门变更的小区的规划;二是由于政府城市规划的变更,一般是政府相关部门任意变更城市规划而影响到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对于政府城市规划变更之所以如此的容易,从制度层面讲,无非是相关法律的缺失,特别是涉及到利害关系人的程序性法律的苍白。行政规划的拟定,确定过程的民主性、公开性不足,基本上是在行政机关内部封闭运行,忽视利害关系人的参与作用,民意吸纳和公益协调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协商机制。法律明确规定规划制定机关有义务召开听证会但有名无实,,且参与方式限定在提出意见书等范围内;参与时间多设定在行政机关制定出成形的规划方案并预告以后,故提出意见后也往往难以修改;在行政规划的内容、手段和进度上,由于缺乏有效、完整的规划拟定、确定程序的法律规制和内容可行性的论证机制,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比较差,有时,个别领导的意志往往成为规划变更的“依据”。正是由于行政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制度化不够,制定规划的主观随意性和实施规划的虎头蛇尾等,规划的变更现象比较普遍,且随意变更规划的行政机关却难以被追究法律责任。

3、政府利益与开发商利益的“统一性”是小区规划变更具普遍性 小区规划变更往往是政府利益与开发商利益“统一”的结果,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一是开发商变更的规划,往往需要向政府交纳一定的费用。比如说减少小区的绿地,绿化部门和规划部门一般都以此小区减少规划,由于城市绿化率的要求,必须在彼小区或其它地方增加绿化,所以开发商要交纳一定的费用,这一数字对一般人来说,往往也是一笔少则几十万,多则百万、千万的数字。以上述九歌花园为例,开发商将纯住宅改成了部分商务楼,向区政府增加了近亿元的土地出让金,政府也从开发商的收益中分了一大笔羹;二是政府变更小区或小区周围的规划,往往需要开发商配合来共同完成,比如说一些地方政府往往以增加商业配套为由,在已经规划完毕、尚未建造完成的小区周围造一大型商业中心,为了配合中心的建造,小区原规划的土地和建筑必须作相应的变更,而作为交换的条件,开发商会得到土地出让金减少、容积率增大等各种各样的实惠。

解决小区规划变更的主要法律途径

1、完善规划程序性规定,依法进行规划变更

现代行政法治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和要求就是程序正义,通过正当程序的一系列原则和制度来对行政行为的过程加以控制,其要求在制度设计中,应重视公民对行政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要求将公民作为行政行为的主体而不再是客体来对待。因此,在借鉴正当程序的相关理念和制度的基础上,应当对行政规划变更进行更为合理和严格的程序规制。目前,就政府行政机关行政规划变更的程序而言,有以下两个方面亟待解决:一是行政规划变更的公告程序。公布行政规划变更方案,是为了让公众在举行听证会之前对行政规划的变更有足够的了解。公告应当在听证会举行前的一定时间内将行政规划变更的事由登载于政府公报或其他的媒介上,并应当允许公众查询。二是行政规划变更的听证程序。听证(publichearing)是正当程序的基本要求,其本意为申辩、质证。行政法上的听证本质在于政府站在中立的立场上,通过听取利益相互冲突群体的不同意见,从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视角来作出决定。2008年1月1日生效的《城乡规划法》对规划的程序规定有了较大的进步,规定的规划在审批前和实施过程中,应当公示,并要求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利公众的意见,但由于具体的操作程序规定过于简单,不管是公示,还是听证等可以听取公众和利益关系人的程序规定,是比较容易流于形式的,所以完善城市规划制定、实施、修改中的程序规定仍是当务之急。

2、提高政府规划科学性,减少规划变更

由于城市规划未经严谨的科学论证,从大的城市配套到小区建设,都普遍存在“规划短命”情况。由于城市规划的“朝令夕改”,业主购买了房子以后,对今后小区周围环境如何变更根本无法知晓。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专家论证会。对于行政规划涉及的技术性问题, 行政规划的制定机关应当组织专家就有关问题展开论证, 已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二是既要考虑公众的意见,但又不能盲从。对于一般的行政规划, 社会公众和其他行政机关对其内容进行评价, 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提交行政规划的制定机关, 制定机关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接受,对公众的反馈意见,合理的应当采纳,不合理的应当说明理由。三是应当坚决制止以个别领导人意志为转移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盲目工程。这些工程往往不给科学论证,一旦实施后患无穷。以上述台州业主的案例为例,政府主管部门将住宅加高档酒店的物业改成了住宅、酒店和商城,不仅激化的开发商与业主的矛盾,也给今后三种物业模式的正常居住、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3、建立对利害关系人的补偿制度

因行政规划变更而导致利害关系人的损失予以补偿。即便是行政规划的变更是合法和正当的,并符合了公共利益和比例原则的要求,那么对于少数公民因此而受到的“特别牺牲”也应当给予补偿。应当注意的是,政府行为一经法定程序作出,即具有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法律要求相对人对此予以信任和依赖,而规划变更的结果之一便是:使信赖政府的规划行为的人遭受到了特别的、额外的和沉重的负担,也即是说,公共福利的义务重重压在了一部分公民的肩上,而不是像税收那样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这时,政府对因此而遭受损失的人应给予补偿。上述九歌花园的案例中,将三期与前面的两期用一条市政道路一分为二,主要是政府规划的调整,而不是开发商的意志,所以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充分考虑对业主的补偿。从法治角度讲“无救济就无权利”。为行政相对人设置救济途径,能够恢复或补救被违法行政规划侵犯的权益。德国行政规划在救济方面,赋予了行政相对人广泛的权利,包括过渡措施和补救措施请求权以及补偿请求权,这些权利能够有效地防止违法行政规划的发生,减少或消除违法或不适当的行政行为给行政相对人造成的不良影响。

下载吸氧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纠纷3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吸氧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纠纷3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业违章搭建纠纷法律责任分析与处理

    物业管理区域内违章搭建纠纷法律责任 分析与处理物业管理区域内违章搭建纠纷几乎是每个物业管理企业在实践中都能遇到的,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一纠纷的法律责任和......

    公司与员工常见劳动纠纷-案例分析

    1、公司未向保安支付高温补贴的合法性及其法律后果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根据......

    当前农村矛盾纠纷问题分析与化解

    当前农村矛盾纠纷问题分析与化解 建设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不容讳言,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里,“三农”问题仍然是困扰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在很程......

    急诊科护患纠纷原因分析与对策

    急诊科护患纠纷原因分析与对策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一线科室,是危、急、重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科患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患者就诊输液时间相对集......

    关于农村土地纠纷及土地现状的分析与建议

    关于农村土地纠纷及土地现状的分析与建议近年来,土地纠纷上访呈迅速上升态势,占上访案件的80%之多,不容懈怠。针对农村土地纠纷大量产生和恶化的现状,我局对近年来的大量涉及土地......

    儿科留观患者纠纷与差错防范措施分析

    摘 要: 关键词:儿科;留观患者;纠纷与差错 护理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服务的重要地位,在实践中忽视潜在法律问题,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尽快解决影响患者健康的根本问题。随着新的《医......

    新税制下农村土地纠纷的调查与分析

    新税制下农村土地纠纷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共产党唐河县委办公室今年以来,随着国家降低农业税税率政策及种粮直补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及农民增......

    案例业主权利与义务纠纷典型案例分析(5篇范文)

    案例业主权利与义务纠纷典型案例分析 2014-08-01 物业管理资讯 在物管服务关系中,业主既享有物管法规直接规定的权利,还可享有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权利;既负有物管法规直接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