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文化体制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同德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各位领导:
根据同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召开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的通知》(同人大办
[2011]22号)文件要求,现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简要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布署
为扎实做好文化体制改革这一涉及面广、政治性、政策性强的工作,繁荣我县文化事业,切实推进“文化兴县”进程,县委、县政府把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及时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以宣传部长和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宣传、人事、编办、文化、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在充分调研、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精心安排部署,明确各部门的责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建立了严格的责任追究制。2006年制定了《同德县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各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目标,分三个阶段制定了详细计划,做好各部门间的统一协调工作,2007年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工作。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牵扯到人事、编制、人员安置等方面。因此,我县把深入宣传政策、领会改革精神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工作狠抓落实。宣传部门、文化主管部门,严格按照领导小组的安排,通过动员大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青海省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
案》等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把握改革要义,明确改革方向的同时,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解疑释惑,宣传政策,引导干部职工把思想统一到文化体制改革上来,让他们明白“为什么改”和“怎么改”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在改革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宣传到位,政策解释得当,创造了较好的舆论氛围,在改革过程中打消了参加改革单位干部职工的顾虑,消除了个别职工对改革的抵触情绪。参加改革各单位制定的实施方案不仅符合县情、单位实情,而且赢得了参加改革单位职工的人心,从而做到了在改革中“人心不散、单位不乱”,确保了各项改革工作有序、稳步推进。
(三)以改革为动力,发展文化产业。
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县以发展壮大以演出为主的文化产业,培养民族文艺人才,把握民族资源“富矿”为主要目标,着力解决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一是确定文化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其下属原县文艺演出队更名为同德县宗日文化传播公司,并为其核定临时工编制12名,工资由县财政负担。二是确定电影公司为文化企业单位,县政府每年补贴免费放映电影资金和员工三金补贴各三万元,一方面解决了企业员工承担“2131”工程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为其企业化经营,自我发展,市场运作开辟了通道。三是明确了广播电视管理站实行事业体制,无级别管理的新机制。按照改革实施方案健全了岗位目标责任制,定岗定责,确定了新闻采编、财务、有线广播电视转播台值机及“村村通”维修岗位,明确了所有职工的职责,使人员结构更加合理,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广播电视业的业务工作及管理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四)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
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我县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要求,政府及主管部门逐步将工作重心由行业工作的管理转向抓好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按照“宏观调控、微观放权”的原则,在加强对文化发展方向、总量、结构、质量宏观调控,推进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同时转换传统的管理体制,按照政事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的要求,加快文化事业及产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核心的用人制度为目标,坚持公开平等、民主公正、竞争择优的聘用原则。结合本县实际,根据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按照《同德县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确定的岗位和人员编制,制定了《同德县文化系统领导干部竞聘办法》、《同德县文化系统职工竞聘办法》。通过公开报名、资格审定、公示报名情况、竞聘人员演讲答辩、竞聘小组确定任用考察对象、组织考察、竞聘小组讨论并确定拟任人选、组织部门任命等严格的竞聘程序,聘任了广播电视管理站正副站长、文化馆馆长、电影流动放映管理站站长,同时文化主管部门和文化系统各单位负责人签定了任期目标责任书。各文化系统单位其它岗位和人员由单位负责人提名,报文化主管部门考察同意后,由单位负责人聘用,签定了聘用合同。通过以上措施,较好地实现了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管理系统向管理社会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理顺了文化管理体制,增强了文化事业充满活力、富于竞争、自我约束能力,拓展了文化企业自我发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能力,较
好地调动了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完善保障措施、加强依法行政。
为保证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效并向纵深发展,我县坚持以政府扶持为主,自主创新为核心,根据省、州相关政策规定,制定了落聘人员的安置办法,建立企、事业单位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文化体制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改进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手段,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完善行政许可,规范文化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规范程序、减少环节,增强透明度,提高公信力,为文化体制改革保驾护航,确保了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近几年文化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群体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三年来,在县影剧院和射箭场分别连续举办了弹唱比赛暨民歌对唱赛。二是在县射箭场利用春节等节假日举办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射箭比赛。三是是三年来县宗日文化传播公司完成送戏下乡演出累计48场。同时,为确保“两节”期间文化市场的繁荣与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协同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对音像、图书、网吧、娱乐等文化经营单位进行了三次全面整顿和检查。
(2)文化市场整治活动取得显著成效。近三年来,配合州“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对我县城关地区20家音像书店、手机图铃下载店等文化娱乐经营单位和场所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检查。三年来共查获非法出版物839盘(本),其中非法影像制品774盘,非法图书刊物65本。通过这些专项检查,同时我局协调各成员单位,加大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力度,通过整治,进一步规范了我县文化娱乐场所的经营行为,为全县维稳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3)认真实施各种项目,促进农牧区文化事业发展。至目前,“农牧家书屋工程”覆盖了73个行政村,覆盖面为
100%,同时实施了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同德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项目,争取了总投资为120万,建筑面积810平方米的巴沟乡、秀麻乡、河北乡3个乡镇文化站,至目前除巴沟乡乡镇文化站以外均已开工。
(4)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通过省级验收。2010年3月16日,第三次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通过省级验收,现进入资料整理阶段。石藏寺和宗日文化遗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已上报省上相关单位,通过省上审查,已上报国家有关部门。
(5)认真做好电影下乡、广播电视服务工作。一是县流动电影流动放映管理站,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送电影下乡,近三年来,累计放电影812场,观众达50000余人次。二是广播电视管理站共播报同德县新闻350条,播出政风行风走进直播间4次,向省省州台电视台报送新闻147条,同时“村村通”地面卫星接收设备1200套。
第二篇:关于雅安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关于雅安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雅安市是四川省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之一,雅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积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要求,全面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破除了文化发展障碍,理顺了文化发展体制机制,全市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现就将我市文化体制改革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进展情况
(一)电影公司改制工作。相继完成了名山县、天全县、宝兴县、石棉县和雅安市电影公司改制工作,撤销了原有机构,干部职工通过分流、移交社保等方式进行了妥善安置。芦山县电影公司改制工作已于2011年5月正式启动,雨城区、荥经县、汉源县电影公司改制工作正在抓紧推进,力争今年底前全面完成改制工作。
(二)雅安川剧团改制工作。2010年启动了雅安川剧团改制工作,撤销了原有机构,干部职工通过分流等方式进行了妥善安置,目前改制工作已全面完成。
(三)新华书店改制工作。全市新华书店系统于2003年通过改革,正式加入省新华书店集团,原事业单位国有身份职工,全部转变为与集团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人,建立起市场化运行机制。
二、有线广电网络资源整合工作进展情况
按照全省有线电视网络资源整合统一部署,顺利完成了摸底调查、资产评估等工作。2010年底,全市八个县(区)和市分公司正式宣布成立,全市有线广电网络资源整合工作基本完成。
三、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进展情况
2006年原雅安市文化新闻出版(版权)局与雅安市广电局合并后,2006年4月,原雅安市文化稽查大队和雅安市广播电视行政执法支队的行政执法职能进行归并,成立雅安市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稽查大队,实现了市级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2011年4月1日,经中共雅安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设立雅安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6月8日雅安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正式挂牌。各县(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正在有序推进。截止目前,名山县、宝兴县、荥经县、天全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机构编制已批,正在办理有关手续,其余各县机构编制尚未下达。
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
按照《关于雅安市事业单位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制管理的实施意见》(雅人发[2005]31号)精神,全面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电视台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完成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和绩效工资制,激发内部潜力和发展活力,提高服务水平。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雅安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阻碍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基本清除,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文化大繁荣大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雅安市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体制机制理清后,下一步将重点发展文化产业。雅安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一城两园三平台”产业发展思路。为打造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整合全市优势文化资源,我市正筹备成立雅安市文旅集团,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发挥国有资本在文化产业中的导向作用,推进我市文化资源向产业资本转变,做大做强我市文化产业。
二〇一一年六月七日
第三篇:2016工作进展报告
长凝镇2016 公共卫生工作情况汇报
2016年在区卫计局领导的统一部署、安排下、在镇党委和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协调努力下顺利有序的完成了本的公共卫生工作任务,虽然工作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来年我们全体职工会一起携手将我院公共卫生工作再创新高。
通过全院职工多年来的共同努力,我镇医疗及公共卫生工作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现就2016的公共卫生工作情况做出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院位于榆次区东南19.7公里长凝镇西长凝村榆邢公路旁,现辖26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2016年初摸底在户人口14810人,常住人口11848人。全镇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7家,其中包括卫生院,村卫生室26所。村乡两级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
二、组织管理情况:
(一)加强领导,落实目标责任。我镇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及长凝镇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中心,下设项目技术指导考评小组及村卫生计生服务管理站。各项目实施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加强了项目领导和组织管理。制定了《2016年长凝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长凝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和《长凝镇卫生计生服务管理考核方案》等相关内容,并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纳入各村卫生计生服务站综合目标考核内容,明确镇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中心、村卫生计生服务管理站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执行机构,对全镇居民免费提供十三项服务工作,确定镇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中心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指导机构,负责对全镇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培训、监督考核。初步建立了乡、村二级项目管理机构,形成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网络。为我乡的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实施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
(二)搞好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为全面了解掌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及上级相关的要求,我镇多次组织培训对所有参与到该项工作中的管理者、业务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全方位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规范。采取全方位、多层次、滚动式的轮训,让广大村级卫生人员掌握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内容、目标、任务,工作规范和要求,为我镇顺利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确保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保质保量全面落实。
(三)加强项目管理,严格绩效考核。一是镇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中心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成立了项目技术指导组,认真做好对项目工作的综合业务指导,开展了对村卫生计生服务管理站不低于每季度1次的技术服务指导;二是建立了乡、村两级督查制度和考核制度。加强了项目落实情况的监控。三是建立了资金预拨和绩效考核相结合的资金管理制度。
三、资金管理情况:
根据国家、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我镇制定了《长凝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及时、足额拨付项目资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实行了严格地考核和管理,切实做到专款、专用、专账管理,确保项目资金发挥最大使用效益。建立了和项目工作相匹配的资金考核分配制度,保证村级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所需的各项资金。
四、项目工作执行情况:
(一)、居民建档:
根据区卫计局下达的工作任务我镇针对本辖区村民开展居民入户建档,到现在完成78.9%的电子建档。各村卫生计生服务站管理人员通过进行宣传免费体检、入户、电话通知、广播宣传等方式开展体检工作,保证全镇人民享受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截止到11月20日长凝镇建档户数5205户,纸质建档人数为13730人,累计电子建档人数为10851人,更新档案6078人次,18岁以上人群档案更新率为51.29%,2016年电子建档率为78.9%。
(二)、老年保健工作:
长凝镇地处丘陵地带,占地面积329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四分之一,且山路崎岖难行,交通不便,有的地方没有电话、没有移动信号,尤其是下过雪的山路行走都是困难,考虑到村民出行的安全问题,科主任带领大家由村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人员配合冒着风雪徒步挨村入户为村民进行体检工作。
针对本辖区60-64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与居民建档保持一致性,通过下乡集中体检、入户体检等形式按规范开展工作,全乡镇60-64岁老年人摸底在户人数968人,完成体检524人,完成率54.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在户人口1754人,常住人数1262人,本接受体检人数为1326人,内含八项(血常规、尿常规、末梢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血脂、腹部B超)辅助检查人数为1326人,接受生活能力自理评估人数1326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100%。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725人次,完成率60.2%。老年人高血压352人,2型糖尿病32人,在今年6月份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健康知识讲座,共培训人数为50人,并且取得了一致的好评,之后又将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体检健康档案全部录入电脑,并且进行了核对工作,为2017年新的工作打好基础。
(三)、高血压病管理:
35岁首诊测血压人数14608人,高危人群登记人数5096人(排除高血压、糖尿病人数);高危人群干预数为626人;高血压2016年通过体检新发现人数为221人,累计登记人数为1745人,健康管理人数1644人,规范管理人数为1382人,按规范提供体检人数为1382人,提供辅助检查(血糖、血脂、心电图)人数为1262人,完成6428人次随访,规范管理率为84.06%
(四)、糖尿病管理:
2016年糖尿病登记人数483人,新发现糖尿病人数为55人,健康管理人数434人,规范管理人数388人,按规范提供体检的人数为388人,提供辅助检查(血糖、血脂、尿常规)人数为388人,完成1793人次的随访,规范管理率为89.4%。
(五)、健康教育工作:
2016年提供印刷资料种类38种,自制印刷25种,提供印刷资料数量27821份,播放影像资料种类44种,播放影像资料503次,设置宣传栏(包括村)28个,宣传栏更新241次(镇卫生计生管理服务中心16次、村卫生计生服务管理站225次),健康知识讲座171次(镇12次、村级159次),公众咨询9次,个体化健康咨询人数5317人(卫生院4204人次、村级1113人次)。
(六)、重性精神疾病工作:
2016年实际管理人数为57人,其中失访0人,死亡0人,对确诊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工作,累计随访235次,同时对患者进行了体检工作,实际参加体检人数为33人(包括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糖、心电图检查),现规律服药人数为16人,间断服药人数为9人,不服药人数为28人。
(七)、传染病管理工作:
今年发现并上报传染病20例,其中疑似肺结核2例、其它感染性腹泻4例、腮腺炎1例、水痘13例,无迟报漏报。
其中以西长凝小学水痘病例为首,西长凝小学为午休寄宿制学校,发现集体传染病后,在区疾控中心指导下,我院积极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学校消杀、健康教育、追踪随访发病患儿,无一例重病例,全部病愈。
利用3.24结核病日开展结核病宣传工作,让村民提高结核病的知晓率和及时就诊率,今年我镇共发现结核病3例并且能按DOST策略进行治疗管理。
艾滋病工作,本通过下乡体检、检查、督导工作对本辖区的居民开展艾滋病宣传工作,并告知流动人口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正确使用安全套。发放宣传单286份、宣传折页500份,接受90多人次咨询,大大提高本乡镇居民的知晓率,正确面对艾滋病。
今年到各学校传染病督导2次,告知校长、老师及学生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勤洗手、勤换衣、勤通风,早发现、早知道、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
(八)、计划免疫工作:
1、截止2016年11月底,全镇新出生儿童80人,新增目标儿童建卡80人、建证80人,建卡及时率100%。2、2016年11月份完成了小学无证无记录儿童含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应种34人,实种34人,接种率100%。在接种过程中未发生异常反应。
3、接种前严格查验接种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接种针次及接种禁忌,并如实记录,及时报告接种信息。4、2016年安全注射覆盖率100%,无预防接种事故发生。同时建立健全工作环节,认真核对卡、证、册三方面接种信息,完善网报及纸质资料。
5、生物制品管理及冷链运转:2016年1-11月份共冷链运转10次,按上级要求正确存放管理,认真填写出入库登记。每月对疫苗及注射器进行自查,发现过期破损疫苗按要求处理。
6、充分利用4.25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进行预防接种知识宣传,采取了板报、宣传单、宣传标语等方法,对前来咨询的群众进行防病知识的讲解,提高了群众对计划免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群众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九)、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对本辖区的供水安全、学校卫生、职业病、非法行医进行每月一次巡查工作,并记录在案,全年共开展巡查400余次。未发现安全隐患。通过例会形式重点就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从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登记、卫生监督协管巡查登记、卫生监督协管被监督单位基本信息汇总、现场检查记录、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巡查登记、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职业卫生现场检查记录、医疗机构现场检查记录、学校托幼机构现场检查记录、农村家宴集体聚餐申报及现场卫生检查、食物中毒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了集中培训,通过培训为卫生监督协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全年对各村饮用水、学校饮用水卫生进行巡查及学校卫生监督。定期对全乡中小学校进行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控等学校卫生工作进行巡查,并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
(十)、孕产妇及儿童保健服务
做好孕产妇保健工作,推行住院分娩,做好孕产妇系统化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妇幼保健工作的基础,今年全年孕产妇数75人,早孕建册数48人、孕产妇健康系统管理率60%、住院分娩人数75人、住院分娩补助率100%、产后访视人数74人、产后访视率93%,高危孕妇人数52人,筛查率65%,孕产妇死亡0人。免费发放叶酸67人,叶酸服用依从人数61人,叶酸服用依从率62%。
(十一)、儿童管理:
做好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加强儿童生长发育的检测,疾病的预防,提高了全镇儿童健康。全年0-3岁儿童健康管理人数210人,健康管理率97%、0-3儿童系统管理人数202人,系统健康管理率93%、新生儿出生数 80人、新生儿访视率94%、双胎0人,0-5岁儿童死亡1人,出生缺陷1人,体弱儿管理人数58人,其中轻度贫血1人,中度贫血9人,佝偻病13人,肌张力及大运动落后12人,溶血性黄疸1人,肛周脓肿2人,其他疾病20人,儿童中医药管理人数183人,并对这些儿童进行中医管理,确保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十二)、脑卒中、冠心病、肿瘤、死亡管理: 全年脑卒中上报人数24人、冠心病上报人数12人、肿瘤上报人数26人、死亡人数为105人。
(十三)、食源性疾病管理工作:
制定方案、加强领导管理及队伍培训、制定工作流程,本未发现食源性疾病。
(十四)、家庭医生签约:
我镇与区级医联体支援团队相结合,入村入户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今年共计签约1326户,3519人次,其中以南合流村、壁达村为试点,以现场签约的模式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结合医联体义诊形式开展各项健康服务,其中高血压病816人,糖尿病172人,65岁老年人520人,0-6岁儿童125人,孕产妇13人,残疾人15人,重性精神病8人,贫困17人,计生特殊家庭5户。
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中,结合慢性病患者个人健康体检、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慢性病个体化健康教育活动、慢性病患者就诊服务等统一印制长凝镇卫生计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服务手册。并在工作中已经开始使用,现阶段采取纸质加手册的形式开展该项工作,暂时加重了村级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人员工作量,计划通过一年试用于2017年后半年取消纸质记录。在手册使用过程中便于档案的活用;便于村级卫计人员的服务量统计;便于群众对村级卫计人员服务的质量监督;便于以家庭为单位的慢性病患者各项服务的统一管理。
(十五)、卫生计生融合:
按榆次区卫计局56号文件要求,我镇于2016年7月8日召开了全镇卫生计生服务融合动员大会,成立了长凝镇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中心及村卫生计生服务管理站,由镇政府发文对卫生计生融合工作进行了统一安排,制定长凝镇卫生计生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关于榆次区长凝镇乡村两级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实施“网格化管理”,对村级卫生、计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分工进行了明确的安排,在后半年各项工作执行过程中相互配合,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卫生计生服务工作的融合,加强了卫计服务工作的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质量及群众对公共卫生工作、计生工作的满意度。
(十六)、关于村级督导及考核工作的问题: 我院公共卫生科采取每季度对辖区26个行政村进行督导工作,每半年进行入户、入村考核,查看各项工作的真实性及满意度,每季度按工作量进行基本公共卫生工作补助。年终考核后按实际的工作数量、质量、满意度进行足额发放,并对不足250人的行政村及工作量全年不满4800元的行政村进行补助发放。
以上是全年工作进展报告。
今年我院接受了晋中市疾控部门对我辖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取得圆满成效,并受到上级领导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认可。
不足之处:
1.在考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整改,对村级督导及考核机制不完善,导致村级公卫工作有所懈怠。
2.村级卫生服务人员的基本医疗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卫生院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需进一步强化。
3.公共卫生工作的扎实性不够,需进一步夯实。今后工作计划: 1.针对乡、村两级卫生计生服务人员进行全方位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及水平。
2.制定更加合适的绩效考核方案,充分体现做什么挣什么钱,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奖勤罚懒的原则。促进工作积极性。
3.以夯实公共卫生工作的真实性、满意度为目的,合理部署各项工作的安排、督导、考核、整改、落实。争取今后的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长凝镇卫生院 2017年1月1日
第四篇:2011年文化工作进展情况1206
2011年文化工作进展情况和
2012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文化厅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会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加强新闻出版工作的要求,围绕服务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再干150天等重大部署,努力推动我市新闻出版事业新发展和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在更高起点上建设创业创新又富又美的新漳州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成效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在文化综合执法改革方面,成立了漳州市文化综合执法支队,确定为副处级参公单位,10个编制。目前,云霄、漳浦、长泰、芗城、南靖等县也已批复成立文化综合执法大队。在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方面,积极推进“三班”整合为福建省艺术职业学院漳州分校工作。经市编办批准,漳州戏曲班已正式更名为漳州艺校。三班合一的具体方案已初步完成。在院团改革方面,对市直剧团及剧场进行调研,完成全市文艺院团的总体改革方案,芗剧、木偶剧团和三个剧场的具体改革方案正在征求意见。目前南靖县已成立传习研究展示中心,龙海市也初步同意将
芗剧团划转给文化馆。此外,市文化与出版局与市广电局的机构合并工作也在推进中。
二是着力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全市目前共投入5465万元进一步夯实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市一级建设方面,抓住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碧湖生态园的有利契机,加快规划建设市级三馆。目前,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已列入碧湖生态园规划中,并初步完成图书馆、博物馆的概念设计。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暨闽南革命历史纪念馆已经于7月1日奠基,现已开工。各县文化部门也抓住“十二五”发展机遇,把文化建设挤进政府公共设施建设的盘子里。芗城区向区政府争取126.8万元,投入建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芗城支中心和广场文化示范点。东山县文博中心已基本完成装修布馆工作。南靖县图书馆改造工程全部完工重新投入使用,博物馆、文化馆搬迁及布馆基本完成。龙海文博中心正在筹划搬迁投入使用。总投资2500万元的长泰县文博馆(文庙)建设工程今年元月开工。文化站改造建设项目方面,去年的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工程项目顺利进行中。配送给20个乡镇文化站第一批设备器材和图书已经全部到位。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方面,省财政拨款的167万资金已全部到位,170个农家书屋的选书、配书工作已完成,于12月初对外开放。
三是积极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围绕庆祝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国庆、花博会等,全市文化部门组织开展了群众性文
化活动近200场次,其中建党90周年大庆的文化活动达87场次,参与群众达5万多人次。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歌咏大会暨第十一届水仙花合唱节、红歌赛等多项活动,全市约2万多人参加了庆七一纪念活动。市直及各县(市、区)还举办了各种美术书法大赛、书画展、摄影展,开展“颂党恩文化下乡”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节日氛围,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漳州市“读书节”暨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中,举办漳州市优秀出版物展和书刊音像精品展销等活动,并对“漳州市十佳藏书家庭”进行了表彰。11月花博会开幕前夕,我局与市委宣传部联合承办的花博会大型明星演唱会,现场观众1万多,约20万观众观看了现场直播。全市文化部门继续推进公益性文化单位免费开放,为百姓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市图书馆继续举办芝山讲坛和少儿国学诵读班,市画院举办了13次的画展,市博物馆、纪念馆坚持免费常年开放。
四是努力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认真开展“海丝”、闽系红砖建筑、南岛语族申遗点的普查和筛选申报等前期工作,并从中筛选出一批突出体现漳州“海丝”贸易特色的重要史迹73处,邀请省文物局领导和专家实地考察调研并按专家意见进行整治和筛选,形成申遗文本向省文物局申报。全市还完成了漳诏高速公路(沈海复线)的文物考古调查,完成了璞山岩寺第一期考古发掘工作,完成了海西高速公路
网漳州联络线南靖至龙海高速公路的调查报告。7月底,我局与市边防支队联合,破获一起漳浦杏仔村特大水下文物盗捞案,查没的盗捞水下文物共722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全市共有传统舞蹈傩舞(浦南古傩)、传统戏剧潮剧、传统医药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艺及传统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等四个项目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完成全市10个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的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集,全市共录入三级以上的的珍贵文物3464件。
五是致力创作优秀精神文化产品。2月份,市木偶剧团参加文化部举办的“2011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4月份,还参加由省文化厅举办“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首届福建大剧院艺术节”展演。市芗剧团排演了五个文明小戏《卖肉粽和卖豆浆》、《留下拐杖》、《一把雨伞》、《称婆婆》、《寻歌》,将在全市民间职业剧团推广加演。市艺术馆组织创作了20个节目参加福建省音乐舞蹈节比赛。为迎接省25届戏剧会演,市戏研所还组织创作《李商隐》、《黄道周》、《九龙珠》等九个剧本参加省第25届戏剧会演剧本评选,获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一个的好成绩。
六是全力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以网吧市场和打击知识产权为重点,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共出动检查人员5039多人次,组织9次联合检查及7个专项整治行动,检查了6342家次文化经营单位或个人,其中检查出版物市场、店档摊点
3476家次,印刷企业1221家次,网吧1500家次,娱乐场所145家次,立案查处及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105家违规经营单位。共查获非法出版物38500件,取缔出版物店档、游商、地摊等198处,责令整改违规经营单位173家,取缔非法网站12个,删除网吧非法单机游戏4400多个、非法信息1000余条,有力地维护我市的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在网吧市场管理方面,召开全市网吧业主及工商、公安、电信等联合会议,把打击黑网吧工作延伸到乡村基层。市网吧协会印发了1万多份彩色宣传画,动员村文化协管员、老人协会等社会各界形成合力,一起举报黑网吧、打击黑网吧。目前全市共查处黑网吧32家,查扣电脑138台。在扫黄打非工作方面,按照《漳州市2011年“扫黄打非”工作方案》的统一部署,有计划、有步骤、有侧重地开展十六项“扫黄打非”行动。扫黄打非进基层方面,编印了《漳州市扫黄打非进基层资料选编》一书,分发到全市所有行政村,做到每村都签定“扫黄打非”工作进基层责任书,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大案要案查处方面,芗城区查处了一万多片非法出版物,其中淫秽色情出版物5000多片,龙海市查处了2000多册的六合彩非法出版物,目前,两个案件均已移交司法机关办理。
七是主动打造文化交流平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全市共举办各种层次的对外对台文化交流12批次,邀请台湾方面人士约330多人赴漳进行文化交流。较大型文化
交流方面,5月江丙坤夫人带领台湾雅乐合唱团赴漳州,与我市百花合唱团共同举办“两岸一家亲”合唱音乐会,受到了我市广大群众的欢迎。9月6日至12日,市芗剧团应邀赴台湾宜兰县,进行了为期七天的文化交流,并公演了三场,受到了台湾戏迷的热烈欢迎。11月份,市木偶剧团应邀赴香港、澳门,潮剧团赴香港、印尼等地演出,进一步提升了漳州传统文化在台、港、澳和东南亚的知名度。6月,我市组织传统特色的芗剧、锦歌、木偶、剪纸等参加在厦门举办的海峡论坛特色庙会民俗表演。10月底,台湾木偶界赴漳州进行文化交流,在漳州公演三天,台湾木偶界后起之秀拜漳州木偶大师庄陈华为师,并举行了拜师仪式,两岸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此外,各地关帝文化节、开漳圣王文化节、蜜柚节等各种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也广泛邀请台、港、澳嘉宾参与。
八是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有所加快。海峡印刷工业园区已有印刷企业9家进驻,纳入了省新闻出版局的“十二五”重点扶持项目;投资8000万,占地54亩的福建永润海峡文化创业园已开工。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长泰县龙人古琴文化村的5000平方米斫琴房已接近封顶,8000平方米的龙人书院已开工建设。长泰的翰文院已经建成。公布17个第二批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及第六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产业交流方面,2月份,台南市政府组团参加“首届漳州小吃文化节”。7月份,我局组织了
漳州布袋木偶艺术精品、“克拉克瓷器”、漳窑米黄色瓷器、漳州漳浦剪纸、漳州木版年画等文化创意精品参加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并获最佳组织奖、最佳展览展示奖。10月底,我市还组织一批文化创意产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文博会。
2012年主要工作思路
2012年,我局将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漳州市贯彻实施意见要求,狠抓落实,努力推进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主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重点:
一是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文化工作中,要致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努力建设和谐文化。要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并以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发展我市的文化与出版事业。从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更加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文化环境等方面,以及创作更好更多的精神
文化产品,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人们时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和熏陶。
二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推动全市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转企改制,培育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积极稳妥推进文艺院团改革,实行分类指导、逐个研究、一团一策、整合重组的方针,该划转的,要划转一批剧团,该保留为事业单位,要保留;该并到事业单位的,要根据地方实际合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方面,抓紧做好两团三场的改革工作,力争将芗剧团和木偶团划转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承担芗剧、木偶戏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功能。还要做好人民剧场、侨芗剧团、向阳剧团的转企改制和合并等工作。不断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指导各县文艺院团改革。另外,还要进一步强化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
三是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建设,继续抓好民生工程建设。主动做好筹建市博物馆的前期工作,千方百计筹建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民俗文化展示馆、漳州市(布袋)木偶国际艺术中心和一批县(市、区)文化重点项目。继续做好红军进漳纪念馆的建设,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继续实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争取2012年完成全市农家书屋建设任务。继续实施文化站改建扩建工程,督促未完工乡镇抓好
建设进度。继续做好全市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工作,促进漳州、厦门、泉州同城化基本文化权益共享共用。
四是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不断强化文化市场管理。继续开展扫黄打非行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打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专项行动、报刊记者站专项治理、进一步推进网络购物领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动、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等等,保护知识产权,净化新闻出版市场。加强扫黄打非宣传。加强我市的著作权申报、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版权产业的进展和突破。积极推进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企业软件正版化。要以继续管好网吧为重点,五管齐下,扎实推进“黑网吧”整治工作。
五是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充分发挥文化引导功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创作生产,大力实施文化艺术精品工程。创作、排练更多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优秀文化产品。加强对优秀作品、文艺品牌和德艺双馨文艺家的宣传展示。以好“三节”系列文化活动为重点,继续组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节庆文化等群众文化基本文化服务。广泛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送书送戏送讲座进校园、进农村、进军营。还要继续实施文化扶贫、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做大做强海峡两岸花博会、海峡
两岸书画艺术展、海峡两岸歌仔戏、木偶艺术节,继续推进陈元光文化、关帝文化、旅游文化、保生大帝文化、土楼文化、三坪祖师文化、林语堂国际学术交流会等重大文化品牌活动,为文艺精品提供创新和演出平台。
六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认真按照《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科学有效地保护好文化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强力推进“海丝”申遗工作。抓紧早日进行环境整治,力争顺利与泉州捆绑,进入申遗行列。还要继续做好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做好明清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
七是努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认真策划好扶持好文化产业项目,积极招商引资办文化产业。要主动服务好各地文化企业,以真诚的服务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文化企业。坚持以园区为依托,以产业化为方向,引导文化创意产业朝园区集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从分散发展向集群发展转变。重点打造文化旅游、书画美术、印刷复制、动漫软件、文化展会等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建成10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此外,还要持续做好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等党建工作,开展行业争先创优活动和文化志愿者活动,抓好本系统精神文
明、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
第五篇:改革文化投融资体制
改革文化投融资体制
形成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的文化投融资体系。
一是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在继续发展和完善专项资金的同时,借鉴国际经验,设立政府文化发展基金,并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按照“政府出资、专家管理、社会监督、面向全社会、间接资助”的原则,对文化内容创新和当地历史文化传承给予支持。
二是推动文化产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推动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进入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引进文化市场上的战略投资者,投资兼并赣县的文化企业,包括文化旅游,通过市场的作用,实现本地文化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企业规模的壮大和经营效益的提升。
三是发展多元化、社会化的文化投融资机制。如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组合投资等。
拓宽文化投融资渠道,降低放宽投资准入门槛,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经营,在激活国有文化单位存量文化资源实力的同时,大力挖掘释放民营文化资本的增量潜力
建立健全金融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多层次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探索拓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用途,允许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加强文化产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探索设立专业担保公司,运用抵押、质押手段,降低贷款风险。发挥保险职能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面向文化企业的保险市场。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针对文化企业特点,创新信贷模式,改进还款方式,完善文化信贷产品利率定价机制,发展适应文化企业需求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设立专门服务部门,主动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积极开发文化信贷产品,为文化消费提供便利结算服务。
进一步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文化企业利用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资产支持证券等多种工具,拓宽融资手段。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鼓励成长性文化企业通过中小板、创业板融资。支持发展前景好的文化企业通过上市收购、兼并、托管或股权置换等资本运作方式进行融资。
加快完善文化企业投融资中介服务体系。抓紧制定和完善专利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评估、质押、登记、托管、流转和变现的管理办法。简化质押程序,降低质押成本,提高质押效率。积极培育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流转市场,为质押知识产权处置变现提供平台。完善无形资产二级交易市场,保障投资者、债权人和消费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