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粤府[2004]126号

时间:2019-05-13 06:4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粤府[2004]126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粤府[2004]126号》。

第一篇: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粤府[2004]126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做好 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粤府〔 2004 〕 126 号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大力推进外源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吸收外资工作上新台阶,促进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现就进一步优化广东投资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优化广东投资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投资环境建设,不断完善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积极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吸收外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前,我省扩大吸收外资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的实施和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的全面启动,我省扩大吸收外资面临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目前我省投资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吸收外资工作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随着国内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进一步形成,我省吸收外资区位优势逐步弱化;山区和东西两翼吸收外资的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外商投资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不断增大;能源供求矛盾比较突出等。根据新的形势,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是做好吸收外资工作的关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吸收外资工作对加速我省工业化进程,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优化投资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把握本世纪头20年重

1要战略机遇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增创投资环境新优势,努力营造低成本、高效率和诚实、守信、安全、文明的投资环境,不断增强我省吸收外资的后劲,努力开创我省吸收外资工作新局面。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招商引资激励机制

省政府决定成立省外资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省直和中央驻粤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加强对全省吸收外资和改善投资环境工作的协调领导,分析研究全省吸收外资工作,制定重点吸收外资项目规划,及时协调解决优化投资环境、吸收外资工作遇到的重大问题。各地也要成立相应的协调机构。要把年度完成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预期目标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由省外经贸部门会同发展改革、经贸、组织、人事等部门,制订全省吸收外资工作的考核办法。各地也要制订相应的考核办法,切实把招商引资的责任落到实处。

强化招商引资激励机制,省财政从2005年至2007年每年安排招商引资资金,用于组织招商活动,建设海外工作站,奖励各市吸收跨国公司到广东设立总部和研发机构以及奖励吸收外资工作的先进集体与先进工作者。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外经贸厅制定。

三、加强分类指导,加快山区和东西两翼吸收外资的步伐

珠江三角洲要重点引进资金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项目、服务业项目和龙头项目,提升产业层次,延长产业链,推动企业集群,形成富有特色的区域经济体,提高带动和辐射能力。中心城市要大力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山区和东西两翼要充分发挥腹地广阔、资源丰富、生产成本较低等优势,挖掘招商引资的潜力,抓好环境招商、资源招商和优惠政策招商,积极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引导外资投向石化、造纸、医药、电子、环保、旅游、“三高”农业、海洋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海洋经济以及资源加工型、农产品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鼓励珠三角与山区及东西两翼联合开发土地资源,由珠三角在山区兴办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园区,通过多种形式联合开发山区现有工业园区,具体实施办法由省经贸委牵头会同省国土资源厅等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四、创新引资方式,加强引资载体建设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实行“走出去”招商和“引进来”招商相结合、园区招商和企业招商相结合、主动招商和以商引商相结合、自行招商和委托招商相结合、传统招商与网上招商相结合等多种招商方式。积极构建政府监管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招商网络,大力推行委托招商、代理招商,探索新的招商模式。加强粤港澳三地政府相关部门、中介组织、商会之间的协作,共同搭建新的招商平台,联合推介大珠三角,形成企业集群效应和产业聚集效应。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在目前清理各类开发园区的基础上,加强各类开发园区的建设,明确园区定位,使园区从综合园区向专业园区发展,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园区招商引资主要载体作用。要从管理体制、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扶持各地办好一批重点园区,使之成为全省招商引资的示范区。重点园区具体名单由省外经贸厅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报省政府审定。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招商引资硬环境

各地要进一步加快交通、通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招商引资硬环境。一是按照电力先行的原则,加快推进电源、电网等项目的建设,切实加强电力供应工作,到2006年初步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状况,到2007年基本解决电力供应不足问题。二是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确保2004年底全省所有地级市通高速公路,2005年与各相邻省区通高速公路;切实做好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和出省主通道建设的各项工作;大力发展内河水运,重点建设珠三角骨干航道网。三是全面启动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尤其要抓紧已纳入十大工程、十大民心工程的重大水利设施项目的建设。四是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工贸易、进出口集中的地区同步发展物流中心,不断满足外商投资企业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

六、加快“大通关”建设,提高口岸整体通关效能

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广州港、深港西部通道、珠海港等主骨干口岸及查验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支持东西两翼和山区口岸的新建、改扩建和迁建工程,提高全省口岸通关能力。进一步深化口岸通关作业改革,实

现“提前报关、提前报检、提前报验”。大力推进口岸联网和口岸查验监管手段现代化建设,加强口岸管理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外经贸、税务、工商、海关、边检、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部门联网,逐步实现口岸信息资源共享。不断完善加工贸易深加工跨关区结转新模式,加快推进加工贸易企业与海关、外经贸部门之间的联网监管工作。

七、加强收费管理,减轻企业负担

进一步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的管理。一是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清理收费项目。二是努力降低企业营商成本,规范电价、路桥通行费以及各种管理费收费标准和办法。从2005年起,对所有涉及企业的收费项目,均按照“收费从低”的原则,有上下限标准的一律按下限征收。改革和调整堤围防护费、使用流动人员调配费的收费办法和标准,具体由省物价部门牵头会同省水利、劳动保障、财政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深化电价改革,理顺趸售县电价,逐步实现以地级以上市为单位的各类用电城乡同网同价。三是规范中介机构收费行为,加强对中介机构收费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四是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以及执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经营单位应在收费场所公布收费项目、标准、范围、依据等内容,供社会各方面监督。五是建立收费投诉监察机制,加大对涉及企业收费的监督和检查力度。

八、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

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和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在清理行政许可项目的基础上,抓紧清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法规和规章,以及不符合《行政许可法》的收费和年检项目。凡是违法设定、越权实施行政许可,或者不依法履行对行政许可监督职责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大力推行集中审批和服务制度,进一步完善“窗口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办事全程式代理服务”、“并联审批”等审批服务方式。全面落实行政许可公开制度,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包括许可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材料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都要在审批中心窗口或部门办公场所公示;行政机关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和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记录等要公开,并建立公众查阅制度,为公众提供查阅场所。

简化外商投资审批程序。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将外商投资(含增资,下同)1亿美元以下鼓励类、允许类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各地级以上市,由各地级以上市外经贸部门按粤府〔2002〕11号文规定,继续实行合并办理,并负责发放外商投资项目确认书。对3000万美元以上1亿美元以下的基础设施和采掘业外商投资项目,由省发展改革委核准,省外经贸厅审批合同、章程;实行此办法的基础设施和采掘业项目,目录由省外经贸厅会省发展改革委制定,并由省发展改革委公布。限制类外商投资项目仍按现行规定办理。

加快用地审批速度。对企业用地申请,凡符合用地条件的,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用地审核;对使用存量国有建设用地的,要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用地审批,并及时办理土地登记,发放土地使用证。对全省重点建设项目、高新技术项目、重大外资项目等用地,要实行专人跟踪制度,加快办理速度。

九、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积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中长期规划。由省人事厅、劳动保障厅、教育厅按照职能分工,分别组织对全省人才资源现状和需求进行一次普查,制定全省人力资源中长期规划,每年面向全社会发布《广东省企业人才需求专业目录》,满足外资企业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加大教育投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在进一步巩固基础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职业技术院校、高级技工学校。加大对山区和东西两翼劳动力培训的力度。积极推动外商投资企业加强与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的合作,构建外商投资企业与院校合作交流的平台,形成稳定的人才供应渠道。

加强劳动力招聘工作。根据外商投资企业的用工需求状况,积极帮助外资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要引导企业逐步提高外来工的各项待遇,改善外来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依法维护外来工的合法权益。

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地方涉外经

贸法规,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机关对企业进行检查,应遵循统筹安排、保证质量、注重实效、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为原则,大力推行合并检查、联合检查的办法,切实保障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土地市场、产权市场、资本市场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个人信用评估制度,形成全社会守信用的监督约束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贩私、骗税骗汇、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切实搞好文化、娱乐、体育、医疗、教育等设施建设,积极在出入境、居留、子女就读等方面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便利,为外来投资者创造安全、安心的投资环境。加强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处理中心建设,健全外商投诉处理机制,集中受理企业投诉事项,统一交有关部门限时办理。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功能,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快推行外商投资企业网上申报、年检、备案、咨询和投诉,大力开展“在线服务”,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外经贸政策信息服务。不断完善“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原材料网上交易会网站”、“广东招商广场网站”、“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投诉网站”等网站,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在线咨询、洽谈、采购、信息等服务,推动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延长产业链,不断增资扩产。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和省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九日

第二篇:2014年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通知

X发„2014‟13 号

中共XX镇委员会

XX镇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

通 知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镇属事业单位:

为了全面贯彻落县委、县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布署,为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优化投资环境建设,加快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结合我镇实际,现就优化我镇投资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解决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思路决定出路。一个地方的发展,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是前提,要加快永兴的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树立“只求所在,不求所有”,“让你发财促我发展”和“让小利得大利,让近利得远利”的观念,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招商引资工作抓好,促进我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领导

调整充实招商引资队伍,负责落实镇委、镇政府招商引资重要决策和工作部署,研究解决招商引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对外招商工作机构,并在现有机关行政、事业编制中抽专人作为招商人员,招商办负责处理镇招商引资日常工作。

三、进一步投资环境,营造招商引资工作良好氛围

(一)营造良好的投资硬环境。通过多种渠道,加快我镇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城镇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硬环境。

(二)进一步优化软环境建设。

服务就是生产力。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各村、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对优化投资环境和招商引资工作负总责、亲自抓,并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对各村、单位和部门的年终考核。

对入驻我镇的企业(项目)需在建设过程中办理的各种手续,由相应的行业主管部门全程代办,并实行限进办结制。加强与外来投资者的联系和沟通交流,帮助解决投资者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进一步优化投资政策环境。

除了继续执行好近年来我区出台的促进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外,从我镇的区位条件、发展基础、承载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和返乡创业的政策环境。

对入驻我镇的投资项目,其建设用地除必须征用和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外,可以采取置换、在现有土地承包期内长期租用一次性支付租金和其他流转方式取得建设用地,在镇政府领导下

由项目入驻地所在村社负责办理土地流转手续。

注册在我镇的工业企业,企业占地指标由镇负责协调解决,只收企业占地指标成本费,其生产、管理用房的审批可以享受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

对入驻(含返乡创业)我镇的种植业农业企业(业主),土地流转在50亩以上、100亩以上业主可将租用土地原则上按10%经置换后用于建设生产、管理用房,镇只收土地置换成本费,其生产、管理用房的审批,享受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土地流转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扶持。

四、进一步完善招商工作新机制,开创工作新局面。

(一)完善招商项目策划机制。围绕全镇的生产力结构布局、战略目标和产业、资源等状况,以及投资市场的需求,由招商办牵头,做好招商项目的策划包装工作,镇属各单位和机关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做好各自领域的项目策划。每年由镇招商办统筹、协调,滚动包装全镇的招商引资项目。

(二)完善招商引资宣传机制。充分利用现有传媒工具和手段,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宣传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区位条件、资源优势、投资环境及招商项目;广泛宣传外来投资者的成功经验和招商引资先进事迹;对影响投资环境的人和事进行曝光;镇招商办要及时将招商项目、优惠政策、各部门制定的诚信服务承诺制度等情况收集、整理社会各界对我镇招商引资的意见、建议。

(三)完善招商引资沟通、谈判机制。一是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方式,既要巩固、完善传统的招商方式,如: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引荐,又要克服坐等招商的陋习,利用捕捉到的商机和招商信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与投资人的交流、沟通、谈判,积极开展上门招商。二是加强与县发改委、县招商局、县经济合作局的横向

交流、沟通,了解国家的产业政策、国内外投资市场的需求、招商信息和各工业园区的投资趋势、招商方式、招商政策等相关情况。三是加强对招商人的业务培训,利用短训、自学、上挂、外派、实践等各种方式培训招商人员,通过培训,让招商人员对招商礼仪、礼节、融资方式、引资项目的可研、谈判方式、谈判内容、谈判技巧、合同起草、合同签订、项目立项、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招商引资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所了解和掌握。

中共XX镇委员会 XX镇人民政府

2014年3月21日

抄送:县经合局。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意见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更加有效地吸引外来投资、推动全民创业,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现就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提出如下意见:

一、精简审批事项、理顺项目入区程序。

凡没有法律、法规和省政府规章依据的行政许可项目,一律予以取消。凡经省市政府清理取消的非行政许可的审批事项和前臵条件,一律停止执行。对不使用政府性资金的企业投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在享受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范围内,按照“能放则放”、“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由经济发展局负责进区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备案)。

招商服务局在项目前期洽谈过程中,首先要详细了解项目的基本情况,按照渭南高新区的产业政策和城市规划,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广泛征求环保、规划、土地、计划、建设、公安消防等方面专家的意见,凡通过专家论证会的项目,经主管领导主持召开由各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项目入区协调会议,就项目入区的审批、规划定点、用地、环保、安全、消防、建设等方面形成会议纪要,各职能部门按会议纪要给予快速办理各项相关手续,以便于项目的及早开工建设。项目入区从立项到开工前,由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牵头、招商服务局负责为投资者“协办、带办、督办”投资项目的各种手续。(协办:由招商服务局协助企业办理各种手续;带办:由招商服务局指定专人带领企业办理各种手续;督办:由招商服务局督促各部门高效细致地办理各项相关手续。)

二、缩短审批时效。

健全“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工作机制,清理审批事项,减化审批程序,认真落实全程代办、限时送达服务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各职能部门对于项目的有关手续办理,基本上要按即办件处理,国家鼓励类企业投资项目的备案,原则上作为即办件。项目初审符合要求的先办手续,后补齐所需资料。企业设立手续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基本建设项目许可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单位所缺相关资料,由招商服务局负责催要补齐。

三、明确收费标准,简化收费手续

行政机关向企业的各项行政事业收费,应当以法律、法规、国务院及其财政、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和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为依据,其它文件不得作为收费依据。建立收费公示制度,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其依据由经济发展局会同财政局统一公示,未公示项目一律不得收费。对新入区项目实行“扎口”收费管理,实行一站式交费,即由一个部门统一“扎口”收费,然后按规定分解到有关部门。具体由财政局、经济发展局根据项目建设情况及收费标准,核定费用总额(除土地款),仅财政局一处负责收款。每年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组织一次集中清理,在三年内要实现无费区管理。

四、加强中介组织管理。

各部门在办理行政审批时,一律不得强制申请人接受没有法定依据的中介服务,不得以任何名义从中介组织获取费用或提成。进一步开放中介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对企业涉及消防、供电、供水、环保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设备采购等要引入竞争机制,由投资者以招标或其他有效方式自主选择设计、施工安装单位。要加强监管,坚决制止变相的垄断行为,对利用职权搞行业垄断谋取私利的行为要坚决查处。

五、严控检查和培训。

坚持入区企业封闭式管理制度。明确每月1—25日为“无例行检查日”。在此期间,除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的专项检查、依法需开展的检查外,各部门不得对企业进行例行检查。各部门在规定时间内需要检查的,需经管委会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入区检查。另外,由经济发展局制定企业联合年检年审制度,集中时间,固定地点,统一组织,避免多头入企检查。严禁强制企业参加各种培训(各级党校调训干部除外)、学术研讨、技术考核、检查评比和学会、协会、研究会等。

六、加强综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恶意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

充分发挥“企业110”的快速处臵、综合执法局快速出击的优势,及时处理和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恶意干扰和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严肃处理典型个案,产生震慑作用,使一些无故寻衅滋事的苗头得到有效遏制。

深入抓好“严打”整治工作,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照法律、法规及政策,保护外资民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加大力度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良好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秩序。建设安全、文明、法治的投资环境。

七、规范执法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执法部门在执行公务活动中要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接受群众监督,主动将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办事期限以及对违法行政行为的举报投诉方式向社会公布,杜绝“暗箱操作”,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

执法部门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执法检查,应当以法律、法规或规章为依据,遵循统筹安排、保证质量、注重效率、避免重复的原则,能够合并的应当合并,可以联合实施的应联合实施。同一执法部门对同一企业的执法检查每年一般不得超过一次,对企业进行税务检查和产品质量抽查,每年一般不得超过两次;进行执法检查前,应当制作检查通知书,包括检查依据、事项、期限及检查人员和负责人的姓名等。执法检查后,应及时提出客观、公正的检查报告,并向上级行政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报告或备案。严禁执法机关利用检查之机向企业敲诈勒索,严禁以任何形式将检查费用转嫁企业,谋取不正当利益。

八、严禁以罚代管。

行政执法机关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查处,应以教育为先、督导整改为主,严禁以罚代管。对首次发生违规行为的企业,非主观故意、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原则上只要能接受教育,并按照行政执法机关提出的整改措施及时纠正的,不予行政处罚;情节较重确须处罚的,在自由裁量权限内一般应下限标准执行。

九、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也是投资软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在全体工作人员中牢固树立“一切为投资者服务、一切为项目建设服务”的理念,在项目入区观念上“敬商”,形象上“亲商”,行动上“重商”,恪守“亲商、诚信、发展、双赢”的原则,不断完善和改进招商引资服务,落实服务公示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为投资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强化项目跟踪落实,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服务,真正做到以诚招商、以信安商、以法护商,为招商引资的良性循环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要严肃追究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人的责任,并视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一)要充满激情地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激情是一种最佳的工作状态,是一种拼命的工作精神,是一种能感染人的活力,是一种对渭南高新区未来发展充满希望的豪情。招商引资就是把别人的生产积极性转化到我们的经济发展上来,这就要求我们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充满激情,全身心地去工作。要熟知我区的基本情况,把我们的需求与对方的投资愿望相对接,坚定信心,自我加压,以锲而不舍的韧劲,靠上去、盯着办,时刻保持昂扬的斗志。要用发展的眼光向客商做耐心细致的引导工作,既热情又尊重,以自己的真诚打动商家。

(二)、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把招商引资的声势造大。

一个地区良好的声誉是招商引资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常说,渭南天华物宝、人杰地灵;三秦要到、八省通衢;三贤故里等等,但是,去年我们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推介渭南,进行招商,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或者知之甚少渭南这个地方,我们用了很大的精力去说服别人,介绍我们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等等,用真情去感染别人、影响别人,结果只有少数客商愿到渭南来考察。由此看来,我们自我宣传推介远远不够。一个客商不知道渭南,怎能了解渭南,不了解渭南何谈投资渭南。因此,必须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三)、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努力提高招商实效。

招商引资不是“等、靠、要”,要主动出击,“走出去”、“请进来”,实现我区优势资源与客商的投资愿望对接。因此要继续坚持招商引资为中心的工作主题不变,坚持全员招商和专业招商相结合的基本思路不变,在全区上下形成每个部门有责任、人人身上有担子的招商引资工作氛围。

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西安地区为招商主攻方向,以精细化工、机构电子、食品医药为招商重点产业,实施大招商、大项目、大带动战略。突出专业招商、定向招商和上门招商,大力推行以企招商、产业链招商、网上招商等有效方式,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着力抓好陕西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化工产业园项目、陕西三鑫集团年产200万米纺织品生产等项目信息的跟踪落实工作,促进项目尽快入区。

努力拓宽招商渠道,增设驻外办事机构,完成昆山、深圳、西安等地招商窗口的建立工作,加强联络渭南籍在外工作人员,扩充招商顾问队伍,积极拓宽招商信息网络通道,充分抓住并利用各种商机,举办渭南高新区投资环境暨项目建设推介会。

积极推进贸易伙伴、委托代理招商。要把中介服务和专业化运作招商有机结合起来,聘请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财团高层及友好人士担任招商引资顾问,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

强化招商引资目标任务钢性考核,提高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在部门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中的分值比例,实行招商业绩与部门年终考评、经费挂钩。对超额完成任务的部门加分重奖,对完不成任务或一点成绩没有的要扣分,直至给予一票否决。

(四)要加大投入。

招商引资的前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项目前期、园区建设、“走出去、请进来”等等都需要资金,也可以说,招商引资没钱是寸步难行。要支持有明确的引资方向的人员走出去,花钱是暂时的,效益是长远的。

第四篇:有关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意见

中共淄川区委文件 川发〔2018〕7号 中共淄川区委 淄川区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2018年2月14日)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多渠道吸引外来投资,推动全区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根据《中共淄博市委 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淄发〔2017〕21号),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招商引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重点产业招商方向和目标。紧紧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体系优化,聚焦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三大现代服务业,坚持“招大引强”,积极引进外来投资1亿元或实际到账外资1000万美元或年纳税总额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产业招商项目以及世界500强企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不设投资额下限),力争“十三五”末,全区重点产业招商项目外来投资占全部外来投资的比重达到60%左右,“十三五”期间实际到位外来投资累计突破350亿元。(牵头单位:区商务局;

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承担招商引资任务的区直部门)二、强化重点产业招商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定期研究招商引资工作,区政府每季度召开一次招商引资工作调度会议。区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切实履行对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整体规划、协调联络、调度检查、督促推进和考核等职责。各镇、街道、开发区要强化对重点产业招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推进,在梳理本辖区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基础上,编制重点产业招商指导目录,高端策划重点产业招商项目,统筹产业项目布局及产业政策支持,引导重点产业集聚发展。要把重点产业招商项目落地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认真落实“一个重点产业、一名大班子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的“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完善项目洽谈、签约、落地推进责任体系,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承担招商引资任务的部门、单位在做好本系统的产业招商工作的同时,指导业务范围内全区层面的产业招商工作。不承担招商引资任务的部门、单位也要关注、支持招商引资工作,每季度引荐不少于2条有价值的招商线索和信息。区政府每月对重点产业招商情况进行调度、通报。(牵头单位:区商务局、区发改局;

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区直各部门、单位)三、建设运营好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区级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争取上级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根据区级财力情况和产业发展情况,抓好基金投资运作,适时扩大基金规模和种类,总规模逐步达到10亿元以上。切实加大对重点产业招商项目股权投资或融资支持力度,引导外来投资重点投向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现代服务业,增强重点产业招商的成功率。(牵头单位:区财政局;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金融办,各镇、街道、开发区)四、对重点产业发展进行投资补助。对新引进的外来投资1亿元或实际到账外资1000万美元或年纳税总额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产业招商项目及世界500强企业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不设投资额下限),经认定,自开工之日起3年内,内资项目按照实际到位外来投资额(扣除土地政策支持部分,下同)的5%给予补助,外资项目按照实际到账外资的6%给予补助,单个项目补助资金累计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

5年内上缴税收地方留成部分超过政府前期对项目投入部分,给予100%补助。

对现有年纳税总额500万元以上企业增加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经认定,自开工之日起3年内给予支持。其中,对年纳税总额500万元—5000万元的企业,税收地方留成比上年增长15%以上部分,补助50%;

对年纳税总额5000万元(含)以上的企业,税收地方留成比上年增长10%以上部分,补助30%。(牵头单位:区财政局、区商务局;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国土资源分局,各镇、街道、开发区)五、对重点产业招商项目引荐人进行资金补助。对引荐并实质性促成重点产业招商项目落户我区的引荐人(指符合规定的企业、社会组织等法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项目投资利益相关方及自然人除外,项目资金为非财政性直接投资),内资项目以外来投资形成固定资产的5‰作为引荐补助资金;

外资项目以实际到账外资的6‰作为引荐补助资金。对引荐世界500强企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引荐人,每个项目落户一次性给予50万元人民币引荐补助资金。每个投资项目的引荐补助资金不超过300万元人民币。区域内企业作为引荐人的,经确定符合条件后,不愿享受本条规定补助的,可按照被引进企业第一个财政上交区级财政收入的60%给予补助。内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到项目投资总额的1/3以上,外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达到投资总额的1/3以上,引荐人可申请引荐补助资金的50%,剩余补助资金于项目竣工达产后一次性兑付。(牵头单位:区商务局;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各镇、街道、开发区)六、强化重点产业招商项目服务保障。重点产业招商项目享受重大项目在项目审批、要素保障、规费减免等方面的政策,由区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一配发“重点产业招商项目服务保障卡”,为重点产业招商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全程跟踪服务制度,督促相关部门提高效率,限时办结相关手续。同时,将重点产业招商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土地出让区级留成部分,专项用于支持重点产业招商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对重点产业招商项目的企业高管和经组织人事部门认定的人才,根据企业和个人贡献,按照有关规定采取一定激励措施。

在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时,对集约用地的重点产业招商项目给予倾斜。对符合《山东省优先发展产业和农、林、牧、渔业产业产品初加工工业项目目录》,且用地集约的工业类招商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对利用存量工业房产发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电子商务、工业设计、工程咨询、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产业招商项目,可在5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他项权)使用土地,执行服务业用电、用气、用水、用热与工业同价政策。(牵头单位:区商务局;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国土资源分局、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七、实行招商引资项目异地落户政策。按照全区产业布局和规划,统筹协调重点产业招商项目落地,引导产业集聚和错位发展,鼓励各镇、街道和开发区打破行政地域界限,把优质项目推荐到更具优势的区域。属镇(街道、开发区)新引进的重点产业招商项目,放在其它镇(街道、开发区)建设的,经区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认定,自项目开工建设之日起三年内,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投入,可作为双方的招商引资完成数。经财政、发改部门认定,自企业投产并实现纳税之日起五年内,项目所形成各类税收的区级留成部分引入方和落地方按8:2分配。(牵头单位:区商务局;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各镇、街道、开发区)八、强化考核激励。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考核激励机制,由区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区发改、经信、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严格审定招商引资工作实绩,区政府年终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对招商引资考核得分前5名的镇(街道、开发区),依次补助50万元、40万元、30万元、20万元、10万元;

与上相比,名次提升幅度前3名的,再分别补助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同一镇、街道、开发区不重复补助。对部门引进重大产业项目成效突出的,视情给予10万元以上补助,补助资金用于补充招商引资工作经费。

对当年未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并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领导班子成员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连续两年未完成任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下不得提拔重用;

连续两年未完成任务且均列镇(街道、开发区)后两位,区有关部门后五位的,对其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进行组织调整。

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的分值比重达到10%以上,其中,实际到位外来投资占7%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占3%以上。同时,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不承担招商引资任务的部门、单位引进重点产业招商项目的,根据项目规模大小等情况,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商务局、区财政局)九、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招商机构和人员力量,完善投资促进机制,建立驻外招商联络机构,聘请专业人士或中介机构作为招商代理,积极开展专业化精准招商。同时,坚持在招商一线培养、锻炼、考察、使用干部。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干部,在各类评先树优中优先推荐,在干部提拔任用上优先使用。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容错纠错制度,鼓励招商干部探索创新,创造性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编办、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各镇、街道、开发区)十、强化政策实施保障。发改、经信、科技、财政、人社、住建、交通、林业、商务、文旅、环保、工商、安监、国土、规划、消防及供水、供热、供电、供气等相关部门,要全力为项目引进、落地、建设、生产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研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或办法,对重点产业招商项目的备案、认定、资金申报、公示、财政拨付程序等事项进行明确规定,确保各项政策兑现落实到位。涉及补助政策兑现所需资金由区与镇办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分担。对外来投资10亿元(1亿美元)以上或年纳税总额超过5000万元以及其他对全区新旧动能转换起到明显推动作用的重大招商项目,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按照“一事一议”原则,在以上政策基础上,制定特殊优惠政策予以支持。(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住建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林业局、区商务局、区文旅新局、区环保分局、区工商局、区安监局、区国土资源分局、区规划分局、区消防大队,供水、供热、供电、供气等相关部门,各镇、街道、开发区)本意见中的政策暂不适用于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三大现代服务业中的房地产项目。无明确扶持政策的,由区政府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研究确定。对过去作出承诺、不违反法律法规的优惠政策一律兑现,过去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政策,以本意见为准。

中共淄川区委办公室 2018年2月14日印发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优化浦东台商投资环境的调研

关于进一步优化浦东台商投资环境的调研

转载日期:2012-7-17 23:21:00 来源:互联网

随着两岸金融合作框架协议和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相继签署,大陆与台湾地区经贸合作“双向、直接、机制化”的大趋势进一步明朗。尽管有观点认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政治意义要大于经济意义,早期收获至少要等到明年才可能在台湾地区生效,但其政策效应早已为人们所关注。再加上台湾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化的力度进一步增强,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向大陆转移的进程仍处于加速状态,台商对大陆投资仍然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因此,在大陆相关重点地区,相继再现重视台资、甚至为招揽台商而激烈角逐的新的竞争格局。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浦东开发较好地承接了一轮台湾产业的外移,并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使这一地区成为继珠江三角洲之后,又一个台商投资的热点。面对新的两岸经贸发展趋势,结合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与“两个中心建设”国家战略的有利机遇,如何继续确保浦东在对台经贸合作中的“高地”优势,提高“龙头”地位,成为当前新区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为此,新区政协、新区台办,以及浦东台湾经济研究中心,先后到苏南地区、“海西地区”考察,多次与区内外相关经贸主管部门、开发公司座谈,走访台资企业,就如何落实区委关于对台经贸工作的部署,进一步优化浦东的台商投资环境,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浦东目前台商投资的主要状况

截止目前,浦东台资项目累计数已经超过1500多个,占全市1/5,实际运作的台资项目1045个,占全市1/4。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19个,其中5000万美元到1亿美元的项目有13个,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20个,台商投资总额近120亿美元。台商在浦东的投资有以下特点:

第一,投资领域广泛。台商在浦东的投资领域,涉及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房地产开发、商业连锁、航运物流、医疗卫生、农业、人才中介、物业管理、汽车租赁、外贸进出口,以及工业加工制造等台商在大陆投资的绝大多数行业。

第二,大企业较多。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张江所形成的“半导体产业链”,积聚了日月光、中芯、宏力、威盛、凌阳等一大批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大企业,由此吸引了200多家有台商背景的半导体设备安装、研发设计、物流等关联企业;昌硕项目和宏达电子等项目,成为该园区电子制造业的龙头企业;远东集团、台达电子、威盛集团、日月光集团等台湾知名工业企业,在浦东的项目都在1亿美元以上;鸿海集团、长荣集团、震旦集团、远东集团、东森集团、宏达集团等已经或正在浦东设立企业总部,国泰金控、中信金控、威盛集团等多家大企业有意投资总部楼。

第三,金融机构最为集中。目前在中国大陆设立的台资金融机构有26家,其中15家在浦东新区。一方面反映了台商看好“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另一方面,也说明浦东在未来的两岸金融合作中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中信银行、台湾银行都于年初在浦东设立代表处,台湾第一大券商元大证券也在年初搬到浦东。最近,国泰世华银行、土地银行正在办理升格报批手续,有望在年内开展业务。可见,浦东未来在吸引台湾以金融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方面,仍然有广阔空间。

第四,高新技术领域投资比重最高。浦东台资项目中,以集成电路产业、电子元器件、计算机软硬件的生产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额高达73亿美元,占台资总额的61%,第二位的房地产业,投资额为13亿美元,也仅占台资总额的11%。

第五,台资企业总体发展情况较好。据统计,全市现有台资项目累计数为7800多家,实际运作的项目数4000多个,企业存活率为53%。浦东新区现有台资项目累计数为1500多个,实际运作的项目数为1045个,企业存活率为70%,远高于全市比率。去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浦东台资企业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但政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帮助企业度难关,台资企业也主动在危机中找机遇,所以未出现企业连续倒闭关门的现象。

台商在浦东的投资,缘于浦东开发开放的政策效应,廉洁高效规范的法制环境,以及上海的人才优势和区位优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台资已经成为浦东众多外资中的重要一员,成为浦东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重要桥梁和渠道。同时,台商在长三角乃至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布局中,浦东越来越成为“辐射源”;在日益密切的两岸经贸关系中,浦东的“桥头堡”功能也日趋显现。

二、浦东与重点地区台商投资环境比较

目前,苏州市的台资项目数与投资总额和上海市基本接近,其中昆山市台资项目数有2000多家,投资额超过240亿美元,两项指标都比浦东高出1倍。但苏南地区台商投资结构相对单一,偏重于工业制造,现代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明显弱于浦东。由于台资在当地经济所占比重较高,台资在苏南地区受到高度重视。昆山市的台商协会甚至被戏称为昆山市的“第五套班子”。福建省具有吸引台资的天然优势,但当地政府认为以前对台资重视程度不够,在上一轮的台湾产业转移中失去了一些机会。目前,“海西地区”以厦门、福州为核心,结合闽北与闽西地区,正抓住“海西经济区”的政策优势和平潭岛的开发,“对台商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台资发展势头迅猛。

各地新一轮对台资的角逐,核心内容是如何主动承接台湾的资本转移,通过强化与台湾的经济合作,提升本地产业层次,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成果,以实现与国际经济更加紧密的结合。为此,各地区竞相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和产业配套措施以吸引台商。这种竞争目前已经在三大区域展开: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福州和厦门为中心的“海西地区”,以及以重庆为中心的“成渝经济区”。对浦东形成直接冲击的,主要是长三角的苏南地区、“海西地区”的福厦经济带,并且区域内部的竞争也呈现白热化的状态。

(一)浦东的优势

与苏南地区、“海西地区”相比,浦东的优势主要有4方面:

一是制度优势 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对于上海加大与台湾经贸合作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浦东是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核心区,产业发展定位与正在进行中的新一轮台湾产业外移匹配度很高。在先进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具有吸引台资的先发优势。综合配套试点也是浦东重要的制度优势。当然,苏南地区历来重视台商,并且当地政府对台招商引资有着不同寻常的敢闯敢试精神。“海西地区”也有国家赋予的“对台经贸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这些同样不可忽视。

二是综合成本优势 依托上海,浦东新区在融资成本、物流成本、信息成本、技术成本、产权交易成本、人才成本等方面,有着上述其他任何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尤其是台湾金融企业在浦东逐步开展业务后,对于台湾产业投资的带动和影响还会进一步体现。在新一轮的对台招商引资中,浦东应充分发挥和运用好这一优势,以缓解台商对直接商务成本过高的顾虑。

三是产业综合配套优势 产业集聚度高、产业链相对完整,这是浦东在吸引台湾先进制造业方面的一大优势。同时,浦东还可以利用与苏南地区的产业配套关系,留住先进制造业的高端部分。

四是城市名牌与区位优势 浦东作为大陆改革开放的窗口,大陆经济最发达地区的无形资产优势,也为广大台商所看重。台湾大企业西进大陆,浦东成为他们重要的跳板和平台。一些工业制造企业内迁后,把研发机构、总部、联系窗口仍然留在浦东。台胞愿意选择浦东生活、创业,常住台胞初步预估为50000以上。民间的对台经贸活动日益频繁,浦东各类企业的非公职人员前往台湾从事商务活动每年都在1000人次以上,占全市的1/3,占整个中国大陆这一数字的近1/6。当然,我们也看到,苏南地区近年来利用其台资企业集中的优势,先后创立了 “电博会”、“金秋论坛”等涉台交流品牌,为两岸官方的高层和企业界所高度关注。“海西地区”则利用对台的人文和地理优势,多次主办和承办两岸最高规格的交流活动,如“海峡论坛”、“两岸投资高峰会”、“两岸商品交易会”等。当地政府还十分重视营造重视和关心台商的社会氛围。对此,浦东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以反思和重视。

从整体竞争态势上看,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综合城市功能要明显强于海西区,苏南在加工产业的整体配套体系和产业层次上要高于成渝经济区。浦东目前尽管在吸引台资方面具备一些优势,但也要注意这些优势的逐步弱化。

(二)浦东面临的挑战

一是制度创新动力不足 比如,金融合作和资本管理方面,“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年19号)和市政府实施意见(沪府发2009年25号),鼓励上海研究制定促进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政策措施、研究建立人民币跨境业务的支付与清算体系、扩大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但目前对台金融方面,除了中央已经赋予的政策外,上海和浦东自行争取突破的内容很少。福建省却利用“海西政策”,以平潭岛开发作为突破口,已争取中央原则同意在“海西区”开展对台离岸金融业务试点、新台币结算于清算业务的试点。随着针对台商的金融试点业务在“海西地区”的逐步增多,台资金融机构注册地点有可能向海西转移。尽管他们的业务开展可能还要依托上海和浦东,但是台商会把金融机构的大陆总部和法人机构设在“海西”,而把分支机构设在浦东。近一年多来,陆家嘴地区的台资金融机构负责人前往厦门、福州出差的频率越来越高,对此我们也应引起足够重视。而上海仅争取到世博会期间小额台币兑换业务,且目前业务量十分有限。

再比如,第一家台商独资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在厦门设立,长三角地区第一所台商子弟学校设立在昆山。这些都不是在台胞最为集中的上海和浦东地区得到率先突破。因此,浦东在“两个中心建设”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框架下进行制度创新,以扩大对台经贸合作,还有许多可以发掘的潜力。

二是要素成本上升过快 尤其是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所形成的过高商务成本,企业短期内难以承受,加上缺少相应的政策补偿机制,从而严重制约了吸引台资工作。新区经贸部门对项目无法落地或协调难度剧增不无感慨。目前,浦东的平均土地成本是昆山的3-4倍,是福州市的6-7倍。而且,各地在消减土地成本给台商造成压力所采取的措施,也比浦东显得更加灵活多样。由于土地资源和商务成本的影响,台资制造业将继续逐步转移和内迁,相关的服务机能,如物流、融资服务等,也可能出现外移趋势。比如,2002年落户浦东的台湾第一商业银行上海代表处,于今年初迁往长宁区。原因是该行的客户大多在苏州地区,而且不少台商就住在本市古北地区。

三是人才优势未充分发挥 浦东应该是各类人才创业的首选地。但企业中层管理人才的流动性过高,企业留不住人才,成为不少台资企业的困扰。一些台商反映,上海和浦东现有的人才政策更加关注高端人才的引进,而企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中层管理人员的引进,由于政府没有特殊政策,住房、户口等需要企业自行解决,因而中层管理人才没有归属感,流动性大。

四是创新机能向周边扩散 未来,随着台资生产型企业向上海周边地区进一步转移,上海与长三角其它重要城市之间快速交通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台商有可能把研发等创新团队向杭州、苏州、南京城市等转移,以降低运营成本,更好地服务生产一线。

五是对台资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以政策法规为例,上海市于2008年制定了加强沪台经贸合作的工作意见(又称“35条”),这是本市近几年来唯一的一项有关对台经贸问题的专门文件。而福建省人大几年来颁布的一系列地方性的涉台法规高达40多项,涉及对台经贸、人才引进、对台交流等众多方面,是大陆省级人大中涉台立法最多的。昆山、苏州、南通均于近年出台推进台资转型、推动服务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如昆山市去年实际用于台资企业的技术改造资金、产业转型补贴资金、企业搬迁转移补贴资金等达2亿元人民币,而且确实发挥了一定成效。浦东目前还没有一项专门关于台资的扶持性政策。

三、相关思考与建议

进一步加强对台经贸合作,促进台湾经济与大陆经济进一步融合,不仅事关浦东自身的经济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统一大业。在新的两岸形势下,把握对台经贸发展的新趋势,抢占对台招商引资工作新的制高点,关键是进一步优化台商投资环境。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现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

(一)关于制度创新

深入发掘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优势,积极争取上海市和中央的支持,重点围绕促进台资金融业的发展、吸引台湾先进制造业,积极主动开展制度创新。

第一,推动两岸金融合作。浦东是“上海金融中心”的核心区,客观上已经积聚不少台资金融机构,浦东理应在推动对台金融合作上有更多作为。随着两岸金融合作框架协议和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相继生效,台湾的保险、银行已经先后有企业获准开业,新区应通过努力,帮助台湾金融机构扩大经营范围,帮助证券业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借助台湾券商,推动大陆民营企业到台湾股市发行TDR(可转换债券),争取两岸货币兑换和清算在浦东试点,在浦东试点台资企业发行债券等。浦东作为台资企业的筹资中心、离岸金融中心和自由贸易港区的功能应逐步得到体现。对台金融合作的政策突破,浦东应力争领先于大陆其它任何地区。

第二,吸引台湾先进制造业。2000年,浦东通过引进设立中芯国际和宏力等半导体龙头企业,迅速形成了微电子产业带,从而确立了上海(浦东)在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中的重要地位。目前的关键,在于通过选择具有发展潜力和能够引领两岸高科技产业合作的重大项目,进一步提升浦东在对台产业合作中的地位。目前,引资的重心在于强化以半导体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对光电产业关键零组件及其精密加工设备、LED背光源产业的引进,以构建“半导体—TFT-LCD高端产业”的现代产业高地。这类项目投资量大,又受制于土地成本和土地管理政策,项目落地往往难度极高。浦东新区除了继续运用和完善产业扶持性政策外,在制度创新上也要敢于突破,比如,台资高新技术产业中重点项目土地交易方式和审批方式的突破。

第三,吸引台湾专业人才。进一步推动上海人才政策的完善,为区内重点台资企业提供人才公寓,在户口、子女就学等方面,为这类企业引进所需的中层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便利;扩大台胞就业范围,选择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试点聘请台湾专业人才担任管理者;争取在浦东开展台企高管和“台干”享受本市社保政策的试点工作。

第四,积极引进台湾综合性大型医院。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但受制于医疗管理政策和工作实际,上海仍未能实现突破。建议浦东结合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建设,大胆进行尝试。

(二)关于服务创新

一是完善政府服务台商的工作机制。建议政府制定“浦东吸引台资重要产业指导目录”,以强化对台商投资的引导;建立台资项目储备和跟踪制度,各相关职能部门与开发公司定期汇总台湾重点企业发展情况,落实专人保持与台湾重点企业的联系;由区领导牵头,完善对台资项目和涉台经贸纠纷快速反应和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经济及台资企业动态的跟踪研究,并据此拟定更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政策措施。

二是设立针对台资项目的专门引导资金。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逐步设立以下专门的产业引导资金:

1、探索设立“台资金融楼宇奖励资金”,不仅对落户陆家嘴地区的台湾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租金补贴,还可以对楼宇的业主给予一定奖励,以促进金融机构的进一步积聚,减少机构外移;

2、设立台资高新技术产业引导资金(或台资企业创新引导资金),为符合浦东产业发展方向的台湾高端制造业顺利落户及台资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扶持;

3、设立浦东对台现代农业合作引导资金,运用国台办已将上海郊区列入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的政策,吸引台商对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的投资,并争取引进台湾农业和养殖业研发机构到浦东落户。

(三)关于交流机制

依托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影响力,进一步放大浦东的城市名牌效应,在对台交流上建立机制性平台,打造有一定影响力的交流品牌,提升浦东在台湾的影响力和在两岸关系中的角色地位。

第一,创设品牌型的专业交流论坛。在上海-台北城市论坛的框架下,争取设立可以突出浦东的专业性特点,重点凸显经济发展的论坛,使之成为两岸著名企业和企业家进行交流对话以及寻求合作的定期机制。

第二,积极推动民间方式的结对交流。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台北内湖科学园区”已经结对的基础上,总结进才中学与台北中山女高,洋泾中学与台南一中结对交流的经验,推动陆家嘴经贸贸易区与台北信义计划区开展结对,为两地金融业交流合作搭建机制化平台。

第三,加强与台湾工业研究院的合作。有效借鉴其运行模式,借助浦东雄厚的资金、人才、创新机制,形成具有很强的应用研发、技术推广、企业孵化效应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平台,促进对台经贸合作模式转型。

第四,安排两岸交流专项经费。对重点涉台交流项目进行扶持和资助,对服务对台工作、促进两岸交流做出一定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以形成全社会关心台商、关爱台胞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五,加快筹建浦东同乡会史料陈列室。建议在高桥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立“浦东同乡会史料陈列室”,展示浦东著名人物的历史功绩和艰苦创业精神,促进海峡两岸浦东同乡的交流来往。目前高桥镇已选定专门用房,但受机构、经费的影响一直未启动,希望区财政局、区文广局、区编办等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原文日期:2012-7-17 23:21:02

下载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粤府[2004]126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粤府[2004]126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