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管理之我见(何鹏)
安全管理之我见
2007年以来,我们作业一公司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干部队伍的“壮大”,企业的安全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用工制度的改革,大量的农民工人来人去,广济工补充到企业队伍中,人员流动大;作业一、三公司的整合,两种管理模式的“碰撞”,也带来了诸多“不安全”的因素,这些都给我们公司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在日常安全管理上表现为“三大顽症”:
1、组织纪律观念不强。我们看到某些工作岗位的职工不规范戴安全 帽(或不系帽带)的现象,平时的安全检查,对这些行为也给予指出,甚至罚款,但一段时间后,这部分人还是“旧病复发”。这部分人并不是不知道如何规范戴帽,更不是不知道规范戴帽的安全性,而是心里存有侥幸、麻痹大意、图方便的思想。
2、工作作风华而不实。有些小队干部作风飘浮,对上级的决会议精 神、工作要求,只管传达,很少抓落实,对公司依赖性较强,发挥自身能动性较差。主要表现在上级安全部门查出的问题,你公司提出具体整改方案后我才去做;公司下发各类预案,小队也不编制小队的相应预案;从来不主动组织班组长进行岗位安全检查和整改,形成了“等、靠、要”的习惯。
3、违章查处力度不够。
① 无所作为。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又缺少办法、缺少创意、难以作为。
防止员工在操作中只凭“经验”或麻痹大意违章作业
归根到底,就是“安全”在员工心中的地位不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安全基本知识和技术,不能及时发现身边的事故隐患。行为还表现在,工作时不自觉佩戴好劳保用品、机器设备带病运转、设备传动部分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检修设备时不挂警示牌、出现“三违”现象等等。这些“三违”现象的出现,致使事故频频发生。
我想,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只要采取“三大良方”,对症下药就可根治“三大顽症”。
1、安全教育是增强员工安全与自我保护意识,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⑴、现场的安全教育培训要分层次进行:
①对安全知识不知者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②对知而无能者进行安全技能教育;
③对既知又能而不为者,进行安全态度教育。
⑵、对现场施工人员要进行划分,管理者(基层队干部)、技术管理人员、一般施工人员、新工人和特种作业人员,分别明确其受教育内容。
在做好基层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教育的同时,还必须抓好职工的全员安全教育,做到有计划、全方位、系统地教育,包括新入厂职工、临工、民工的三级安全教育,特殊工种教育,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教育,复工、换工种安全教育工作,全员安全继续教育等。因为,工人是接触机器和环境的最基本分子,若没有他们在安全方面自觉遵章守纪,即使企业领导怎么重视安全,安全管理人员怎么管理,事故也照样会发生。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好坏,直接与各级领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密切关系。企业干部不具有安全思想意识,不重视安全就处理不好安全与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的关系;企业干部不懂得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知识就不能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就不能提出和采取有效预防事故的措施,就会因发生事故给国家、社会、企业自身带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损失,给工人及家属带来痛苦。因此对干部的安全教育是必要的,同时也是“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的安全管理原则的要求。
⑶、施工过程中,相关的事故案例教育是必备良药。通过实际事故案例分析和介绍,了解事故发生的条件、过程和现实后果,认识事故发生规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防治同类事故的反复发生具有现实意义。
2、安全奖惩是让员工主动履行安全职责,做好质量安全标准化的重要保障。
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可采取“罚个人、奖集体”模式。具体做法:班组级:处罚个人违章违纪的,奖励表现突出的班组;小队级:处罚盯岗干部 “不履职、不作为”的,奖励表现突出的小队班子。表扬遵章守纪者,处理违章违纪者。
让员工主动履行岗位安全职责,积极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清楚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怎么做,使员工在安全工作方面化被动为主动,真正做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质的转变,实现公司与施工作业人员双赢的局面,加强员工团队合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员工是否重视安全, 首先要看企业领导是否重视安全。如果领导认为纯粹以罚能代管、以包能代管,不用抓安全的基础工作,则员工就绝不会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形成了“要我安全”的风气。相反,如果领导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主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方面的方针、政策;
意识到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是安全工作的“本”,形成人人关心安全的氛围,员工就会被潜移默化,全体员工就会自觉参与安全工作。职工通过年复一年的一系列安全教育和活动,安全素质就能慢慢提高,就能自觉在安全方面遵章守纪,形成“我要安全”的局面。
3、安全纪律是落实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安全执行力的重要基础。随着公司的整合,作业队伍更多了,管理也更复杂了,怎样才能在保持以往成绩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把安全工作做好,在不断总结和学习过程中,设立了领导问责制与领导承包制。做好事情的关键是领导,尤其是小队干部是我们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对那些“不作为、不履职”者用安全纪律来处理。如,公司规定值班干部上盯岗的直接下岗,今年就有两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尝到苦果。把安全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从思想上时刻重视,组织上充实加强,制度上有所规定,工作上抓得切实经常。只要这样,就一定会取得安全生产主动权,收到好的效果。
注重把握重点要害部位、岗位危险点源,坚决打击“习惯性违章”,一贯坚持对事不对人,对违反公司安全管理规定的人决不讲情面,在安全生产上也始终坚持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对那些屡教不改者,也给予了经济处罚,其目的就是树立安全生产的严肃性,不能把安全当儿戏。
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不实,只有深入实际、身体力行,立足本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在抓工作的落实上下功夫。在实践中,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既准备好成功的收获,同时也准备好挫折之后的无悔之行。坚决克服不良现象,在“加快”和“率先”中当模范才会做好。
第二篇:何鹏盗窃案材料
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盗窃公司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是盗窃罪。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司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司财物的行为。从这一规定和有关的刑法理论上看,盗窃行为也是具有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一般特点。但更重要的是,构成盗窃罪的行为,客观方面一般表现为以秘密窃取的方法将公司财物转移到自己的控制之下,并非法占有,强调的是行为具有秘密性的特点。窃取的秘密性是行为人采用自认为不使他人发觉的方法占有他人财物。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是意图秘密窃取,即使客观上已被他人发觉或者注视,也不影响盗窃性质的认定。从本案看,{何0X}利用取款机的失控,持卡连续取款215次,并且是在两天之内,在多处银行营业网点的7台取款机上取款,其非法占有的意图十分明显。在取款过程当中,其故意变换取款地点,多次取款,而且在取款结束后,将钱送往陆良县马街镇家中藏匿。特别是在返回昆明的途中,打电话通知其母到农业银行陆良县支行对信用卡挂失,将该卡丢弃在下水道中。最后,还将部分赃款以他人名义存入银行供自己挥霍。从{何0X}的这些行为可以看出,{何0X}在主观上具有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即主观上具有秘密窃取的目的,行为上也采取了掩盖犯罪行为的秘密方式。另外,当一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后果严重,达到了犯罪构成的条件,那么这种行为就要从犯罪的角度来考虑,而不是考虑按民事行为对待。{何0X}两天盗窃的现金共计人民币429700元,数额巨大,给被害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社会危害性严重。因此,{何0X}的行为应认定为盗窃罪。综上所述,云南省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2002)曲刑初字第66号刑事判决书和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02)云高刑终字第1397号刑事裁定书,是正确的。一审判案理由
云南省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何0X}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银行电子计算系统出现故障,自动柜员机丧失识别能力之机,使用仅有人民币10元的储蓄卡,从自动柜员机里窃取了银行的人民币429700元,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且盗窃数额特别巨大。从本案情况看,被告人{何0X}恶意占有银行429700元的主观故意是明显的,其理由是:在第一天取钱4400元后,他已明知银行机械系统发生故障,但仍在第二天连续不断地取钱425300元,并将款交给其母藏匿,同时叫其母将金穗卡挂失。从客观方面看虽然其取款的每笔交易均会在银行留下记录,表面上看不属于秘密窃取的方式,但从其挂失并抛弃储蓄卡这一情形看,其主观目的是造成一种银行资金损失不是其行为所致,也就是将公开的记录转变为秘密的窃取的过程,其行为方式实质上就是属于秘密窃取。被告人{何0X}及其辩护人的辩解和辩护意见不能成立。二审情况
3.二审判案理由
上诉人{何0X}无视国法,趁银行计算机系统出故意之机,套取巨额现金占为己有,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使用储蓄卡非法套取巨额现金又虚假挂失的行为,其行为具有秘密窃取的性质,已触犯了国家刑律,构成盗窃罪,且数额特别巨大,应依法惩处。上诉人{何0X}提出其行为不构成犯罪,原判定罪错误的上诉理由,与事实不符,不予采纳。
1)其一,从主观上分析,何鹏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故意和目的。何鹏虽然经过查询发现其储蓄卡中有巨额存款,但他明显能够认识到该巨款不属于其本人所有。何鹏的亲属和朋友不可能给他存入这么大数额的钱,他对于该巨款不属于其所有的认识不存在错误。随后,通过前几次试探性的取款,何鹏开始多达200多次的取款,表明了其占有该巨款的主观故意,并且,取款之后,何鹏又将钱款转移到家中隐藏,通过抛弃储蓄卡、让其母亲将该卡挂失的方法,达到非法占有所取钱款的目的。其二,从客观方面看,何鹏实施了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首先,何鹏从储蓄卡中取得的巨款不属于其本人所有;其次,现有证据虽然显示该巨款在何鹏的储蓄卡中,但这只是银行计算机系统的错误,并且银行的电子化系统中的财物与现实中的财物在表现形式上也是不同的,何鹏并没有对该巨款形成实际的控制和支配;再次,何鹏实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实质上是秘密窃取行为,即正如原审判决多言,虽然何鹏取款的每笔交易均会在银行留下记录,表面看不属于秘密窃取的方式,但从其挂失并抛弃储蓄卡这一情形看,其主观目的是造成一种银行的资金损失,不是其所致,也就是将公开的记录转变为秘密的窃取过程,所以其行为方式实质上就是秘
密窃取。其三,何鹏窃取他人的财物数额巨大,达到了盗窃罪的定罪标准。
2)何鹏的行为是民事上的不当得利的行为,还是犯罪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的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是不当得利,是受民法调整的民事行为。可见,不当得利是民事行为的一种。该行为应具备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没有合法根据,二是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两特征缺一不可。在本案中,何鹏的行为具有没有合法根据和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两种基本特征,看上去似乎是不当得利的民事行为。但是,从刑法上看又是另外一回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盗窃公司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是盗窃罪。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司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司财物的行为。从这一规定和有关的刑法理论上看,盗窃行为也是具有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一般特点。但更重要的是,构成盗窃罪的行为,客观方面一般表现为以秘密窃取的方法将公司财物转移到自己的控制之下,并非法占有,强调的是行为具有秘密性的特点。窃取的秘密性是行为人采用自认为不使他人发觉的方法占有他人财物。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是意图秘密窃取,即使客观上已被他人发觉或者注视,也不影响盗窃性质的认定。从本案看,何鹏利用取款机的失控,持卡连续取款215次,并且是在两天之内,在多处银行营业网点的7台取款机上取款,其非法占有的意图十分明显。在取款过程当中,其故意变换取款地点,多次取款,而且在取款结束后,将钱送往陆良县马街镇家中藏匿。特别是在返回昆明的途中,打电话通知其母到农业银行陆良县支行对信用卡挂失,将该卡丢弃在下水道中。最后,还将部分赃款以他人名义存入银行供自己挥霍。从何鹏的这些行为可以看出,何鹏在主观上具有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即主观上具有秘密窃取的目的,行为上也采取了掩盖犯罪行为的秘密方式。另外,当一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后果严重,达到了犯罪构成的条件,那么这种行为就要从犯罪的角度来考虑,而不是考虑按民事行为对待。何鹏两天盗窃的现金共计人民币429700元,数额巨大,给被害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社会危害性严重。因此,何鹏的行为应认定为盗窃罪。综上所述,云南省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2002)曲刑初字第66号刑事判决书和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02)云高刑终字第1397号刑事裁定书,是正确的。(裁判文书)
对何鹏应按盗窃罪论处。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秘密窃取是指行为人采取自以为不使财物所有者、保管者发觉的方法,暗中将公私财物取走。包括取得财物时没有被发觉,暗中进行,也包括自以为没有被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的发觉。它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是排除他人对财物的支配,建立新的支配关系的过程。本案中,何鹏的行为是与这吻合的:(1)何鹏在客观上已实施窃取行为。尽管他输入卡号对银行来说并不是秘密,甚至银行完全可以通过卡号查询到是谁所为。但是,何鹏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以及后来让其母挂失其持有的金穗卡,都是为了不被银行发觉,其也自以为这样不会被银行发觉。对何鹏来说,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秘密地、暗中进行。(2)虽然多出款系银行电子计算系统出现故障、自动柜员机丧失识别能力所致。但这并不等于银行放弃或者丧失了对款的所有权或保管权。法律也并没有规定出现此类情况,即丧失所有人或保管人所有或保管财产的合法性。同时,它不同于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赠与。赠与的最大特征是赠与人的意思表示真实,该赠什么、赠多少,明确、具体,不存在瑕疵。只要是合法性还存在,即具有不可侵犯性,仍为我国刑法所保护。何鹏并不能因此获取对款的合法所有权,任意支取。(3)何鹏的行为在于排除银行对款的支配,由自己支配该款。何鹏通过222次取款,并将款藏匿家中,明显表明:款已脱离银行控制,银行对款的支配关系消失,相反,无权控制和支配的何鹏却获得对款的控制与支配。3)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占有的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一般是指动产而言。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所谓窃取,是指行为人违反被害人的意志,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或第三者(包括单位)占有。盗窃罪故意的内容包括:
行为人明确地意识到其盗窃行为的对象是他人所有或占有的财物(1)行为人明确地意识到其盗窃行为的对象是他人所有或占有的财物。行为人只要依据一般的认识能力和社会常识,推知该物为他人所有或占有即可。至于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是谁,并不要求行为人有明确、具体的预见或认识
盗窃罪最显著的特征表现为其客观方面,即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和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虽然刑法典对此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在199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罪的司法解释中已经明确认可。由于秘密窃取行为是盗窃罪客观方面的本质特征,也是盗窃罪区别其它财产犯罪的重要标志,所以,正确理解秘密窃取行为,就成了把握盗窃罪的关键。
从本案情况看,何鹏恶意占有银行429700元的主观故意是明显的;从客观方面看,虽然其取款的每笔交易均会在银行留下记录,表面看不属于秘密窃取的方式,但从其挂失并抛弃储蓄卡这一情形看,其主观目的是造成一种银行的资金损失,不是其行为所致,也就是将公开的记录转变为秘密的窃取过程,所以其行为方式实质上就是秘密窃取
周道鸾教授基本赞同原审法院对本案法律性质的司法认定,即何鹏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这是因为:其一,从主观上分析,何鹏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故意和目的。何鹏虽然经过查询发现其储蓄卡中有巨额存款,但他明显能够认识到该巨款不属于其本人所有。何鹏的亲属和朋友不可能给他存入这么大数额的钱,他对于该巨款不属于其所有的认识不存在错误。随后,通过前几次试探性的取款,何鹏开始多达200多次的取款,表明了其占有该巨款的主观故意,并且,取款之后,何鹏又将钱款转移到家中隐藏,通过抛弃储蓄卡、让其母亲将该卡挂失的方法,达到非法占有所取钱款的目的。其二,从客观方面看,何鹏实施了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首先,何鹏从储蓄卡中取得的巨款不属于其本人所有;其次,现有证据虽然显示该巨款在何鹏的储蓄卡中,但这只是银行计算机系统的错误,并且银行的电子化系统中的财物与现实中的财物在表现形式上也是不同的,何鹏并没有对该巨款形成实际的控制和支配;再次,何鹏实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实质上是秘密窃取行为,即正如原审判决多言,虽然何鹏取款的每笔交易均会在银行留下记录,表面看不属于秘密窃取的方式,但从其挂失并抛弃储蓄卡这一情形看,其主观目的是造成一种银行的资金损失,不是其所致,也就是将公开的记录转变为秘密的窃取过程,所以其行为方式实质上就是秘密窃取。其三,何鹏窃取他人的财物数额巨大,达到了盗窃罪的定罪标准。另外,本案中何鹏盗窃的资金属于金融机构的经营资金,按照1998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的规定,即“盗窃金融机构”,是指盗窃金融机构的经营资金、有价证券和客户的资金等,如储户的存款、债券、其他款物,企业的结算资金、股票,不包括盗窃金融机构的办公用品、交通工具等财物的行为,何鹏的行为属于盗窃金融机构。
所谓秘密窃取之密秘应为犯罪分子本身之认识,如定性为所有人、保管人或他人不知道之情况下窃取显然是不合理的,譬如一犯罪分子意图入室盗窃,进入室内时,见有一老太太在睡觉,便将屋中财物盗窃走,而此时老太太确知道有人进来而装睡,此行为如果我们按照上述第一种、第二种观点来定性,显然难以定性为盗窃,如此行为不能定盗窃,显然定抢劫是更不合理的,其一是因为犯罪人没有抢劫之故意,其二其没有采取暴力或威协之手段,而我们根据“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这一刑法原则,对此行为便无法定性,这显然是不符合我国刑法立此罪名之目的的。
目前我国理论界出现“公开”盗窃一说,那么何为“公开”盗窃呢?很显然,是相对“秘密”窃取而言的。它是指在他人知晓的情况下,以非暴力或和平的手段,违反持有人意思,或未得持有人同意,而取走其持有物。针对“公开”盗窃一说在我国理论界也纵说不一,有的赞成此说,有的则持否定态度。持否定态度的人认为“公开”盗窃是德日刑法中出现的,因为德日刑法中无抢夺罪,从而有“公开”盗窃一说,我国刑法中
明文规定了抢夺罪,所以“公开”盗窃一说根本不符合我国刑法对盗窃罪立法之目的。本人认为公开盗窃一说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国虽然规定了抢夺罪,但其与公开盗窃一说并不相冲突,下面我们对“公开”盗窃、抢夺、抢劫、侵占作一比较:
所谓抢夺是指乘人不备,出其不意,迅速施以暴力,使他人无暇抗拒,而强加夺取。抢夺罪是行为人出于“取得意图”,而是以暴力掠取财物的财产权。所谓抢劫是指以暴力或威胁方法强行抢劫他人财物的行为,其侵犯的是双重客体。而侵占是指将合法保管的他人财物拒为已有,拒不交出的行为,其前提是财物必为其合法占有。有了以上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公开”盗窃与抢夺、抢劫、侵占虽有相似之处,既都是公然的,但细分析其本质是截然不同的。在司法实践中我可以看到大公量“公开”盗窃的案例存在,试举以下两例并加以分析:
某某雇一三轮车拉货,三轮车在前面走,某某在后面跟,三轮车夫趁某人未注意,拉货而跑,此种行为如何定性。我们不能定其抢劫,因为行为人没有采取暴力或威胁之手段,我们也不能定其为抢夺,因没有对物之暴力存在,那么能否定其为侵占,显然也不能,因为三轮车夫所带走之物并非其合法占有。那么我们纵观刑法再无其它罪可定之。如我们采用“公开”盗窃一说,很显然此行为便轻松的纳入盗窃罪之行列。再举一例某甲准备去某乙家进行盗窃,刚进入某乙家发现某乙有病瘫痪在床,于是某甲就肆无忌惮的翻箱倒柜,在一个隐蔽的地方找到了15000元并从容的走出某乙家。我们对此案例也进行一下分析,类似上例,首先,我们可以看出某甲的行为不是抢劫行为,某甲没有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手段获得财物,而是以和平的手段获得的,因此不构成抢劫罪。其次某甲的行为也不构成抢夺罪,因为某甲并不是夺取某乙的财物。当然定侵占更不可能,因为某甲并不合法占有财物,最终我们用“公开”盗窃理论可以将甲的行为认定为盗窃罪。
类似上述案例我们还能举出很多,可见“公开”盗窃理论是存在一定的依据的。但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并未对此理论予以承认,这给我们法律工作者在处理类似问题时带来很多困难,“公开”盗窃一说羁待法律予以认可。当然立法者也可以再度增加新罪名,但本人认为这种必要性是不大的,立法者立法时固然有其立法目的,但从法理角度讲,法律的制定最终更应符合客观目的。我们国家是成文法国家,成文法有其优越性,有稳定性和确定性,但其也有弊端,既“滞后性”,因为立法者不可能考虑到现在或将来人们所有的行为,尤其随着经济的发展更是如此。我们应该运用更灵活的方式来弥补成文法的不足,既然我们能够从法理角度来解决此问题,那何必再用其它形式呢。
因此本人认为不管秘密窃取也好,“公开”盗窃也好,均可将其归入“盗窃”罪之行列,这更有利于惩罚犯罪,符合我国刑法之立法目的。
一、秘密窃取行为中秘密的含义
这里的秘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秘密,而是有其特定含义的。首先,所谓的秘密并不是对任何人的秘密,而只是针对窃取的当时财物的控制人而言的。其次,所谓秘密只不过是行为人主观上的自我认识,也就是说行为人自认为财产控制人不知道或者没有发觉其窃取财物的行为,对秘密窃取的成立并无影响。基于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与客观事实的关系,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行为人在盗窃财物时自认为财物控制人没有发现其不法占有行为,而事实上财物控制人真的没有发现,此类行为是最典型的秘密窃取行为。第二,行为人在盗窃财物时自以为财物控制人没有发现其不法占有行为,而事实上控制者已经发现了行为人的行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掩耳盗铃”行为。此类行为仍为秘密窃取,控制者的发现对行为人的秘密窃取没有影响。第三,行为人在盗窃财物时自认为财物控制人已经发现了其不法占有行为,而事实上
控制者并没有发现其不法行为,此类行为尽管控制者没有发现,但是已不再是秘密窃取行为。第四,行为人在盗窃走财物时自认为控制者发现了其不法占有行为,而事实上控制者真的发现了其不法占有行为,此类行为当然已不再是秘密窃取,如果行为人没有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此种行为是较典型的抢夺行为,应认定为抢夺罪。在前面两条所谈到的秘密性,必须贯穿于行为人盗窃财物的全过程。如果在秘密窃取的过程中,行为人的行为被财物控制人发觉,行为人马上公开夺取或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这已经超出了秘密窃取的范围,应认定为抢夺罪或抢劫罪。但是,这种秘密性只需保持到行为人对财物取得了控制权,即使被控制人发觉而持物逃走,也不能否定秘密窃取行为的成立。但是有一点是应当值得注意的: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了转化型犯罪,即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证据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行为人取得财物的行为是秘密窃取,但因其取得财物后而采取了行为的暴力性,刑法上采取了另外的评价标准,定其为抢劫罪。这是一种罪的转化规定。
何鹏案”虽然在外在形态上与“许霆案”非常接近,但是在本质上不是一样的,主要包括以下不同:
1.性质上不同
本案与许霆案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许霆案的性质倾向于盗窃,而本案性质倾向于侵占罪。许霆提款卡中并没有显示出过多的余额,其利用已经明知的金融卡错误秘密窃取不属于自己的财产,因此属于金融盗窃。但是何鹏提款的金融卡上显示的余额是明示的,根据银行与储户之间的协议,可以推断出这些钱虽然可能不属于自己,但是何鹏却是合法的占有它们,根据储户协议的占有不应该是非法占有,因此不存在盗窃的可能性。但是何鹏知道或应该知道这些钱不是自己的,而且数额较大,虽然没有拒不退还的情节,但是按照高铭宣教授的意见,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只要具有数额较大即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何鹏构成侵占罪。
2.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上不同
何鹏主观恶性要远远小于许霆,这是因为,第一,何鹏取款时的形式完全符合正常程序,并没有透支和明知款项不足等非正常提款,从民法角度说,也是因为合同一方——银行的错误,得到的不当得利而已;第二,在银行追究责任的时候,何鹏迅速将所取金钱交还有关部门,并依法缴纳利息,并没有像许霆一样逃避、隐藏、拒缴等。因此在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上,何鹏小于许霆。
二、“何鹏案”判决中事实认定方面存在问题
根据何鹏案认定的事实,银行方面并没有说明银行卡出错的原因,也没有向法庭递交何鹏借记卡的明确账务信息。众所周之,银行卡金额的增减异常可能存在几个原因:可能是银行工作人员存在工作疏漏;可能是电子账务程序出现问题;可能是有人向该账目中存去一定金额;可能是他人转账过程中存在疏漏。因此在何鹏案讨论过程中,如果是后两种情况的话,应属于不告不理的侵占罪范畴,银行并不能代替当事人进行诉讼,这种情况下何鹏的行为只能属于民法上取得不当得利的行为,刑法不能对其制裁。但是对于这样的重要证据,银行却迟迟不能提交法院,没有答应当事人再三的证据提取要求,因此,本案的事实认定方面存在重大问题,理应重审。
三、储户合同应该是何鹏的抗辩理由
根据借记卡主与银行的储户合同规定,账面金额应以其显示为准,储户与提款机之间的交易被认作是与银行之间的直接交易。因此,当何鹏发现自己卡中余额猛增之时,在法律上应该认定这笔钱是属于何鹏本人所有,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卡中金钱的真正主人可以通过主张不当得利请求当事人弥补。借记卡属于电子账务,卡上的钱应该被认为是卡主的直接占有,所有权是属于个人而并非银行所有,卡中账务转移是金钱作为不动产的转移,即以到账为交付,至于转移金钱的原因行为属于债权行为,不在物权行为的考虑范畴以内。因此,储户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其实已经将储户和银行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规定的非常明确,存在于何鹏账上的金钱在就应该被视为是何鹏所有,即使出现问题,也应该由主张不当得利的形式来弥补损失,又因为出错方是银行,因此何鹏不应该承担相应的利息等费用,更何谈承担因此产生的刑事责任呢。
四、何鹏案中司法独立与民意的关系
司法独立不仅是针对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独立,在现今社会,尤其是网络发达的今天,司法独立更多的要面对民意,这就向我们提出一个重要课题,司法的独立性被民意左右是进步还是倒退呢?与会学着有两种观点:其一是司法应该独立于民意,从理论上说,法官应该以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去审理案件,不应该受到舆论的影响;其二是司法应该最大限度的考虑民意,法律首先应该是亲民的法律,如果一个判决很多人都认为有问题,那么可能就真的是存在一定问题。
不可否认,在许霆案中,舆论在改判过程中居功甚伟,从无期判决到被判处五年,不难看出舆论的巨大影响力。但是两个判决虽然在结果上相差甚远,但是在案件性质上却没有任何改变——都是盗窃金融机构罪。因此,我们看到了民意对司法独立性这种折中的影响力。在何鹏案的漫漫申诉之路上,舆论与民意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司法机关将要怎么样去面对这种民意,这种案件改判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还需要进一步考察。
但是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舆论代表民意,现在司法界越来越重视民意,不仅立法而且司法上也越来越人性化、透明化,使更多的疑难案件进入到了公众讨论的范畴中来,这无疑是进步的,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的体现
第三篇:安全管理之我见
安全管理之我见
施工单位要做好安全控制,使承建的工程不出事故,不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作为我项目施工安质管理人员,针对我项目工程实际,对这个问题谈一下看法。
我施工项目施工规模大、交叉作业多、大型机械多、现场施工人员多并集中,同时又属于地下工程,施工作业危险性增大,安全管理控制工作成为了我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我认为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好以下几点:
1、加强安全教育,让进场的每一名施工人员及职工更多地掌握安全知识。造成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责任者对安全知识和意识的缺乏。因此,要加强安全教育,并选择定时不定时的针对性的普及安全知识,让每一位施工人员充分了解本工作的安全隐患存在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避免,并依靠群众,大力开展自学、互帮活动,以提高全体施工者的安全意识,共同创作施工安全生产。
2、生产与安全密不可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是生产进度的重要保证条件,一切与施工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都必须对安全重视起来,并参与其安全管理工作。现场的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发现安全隐患不能置之不理,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确保现场安全生产稳定进行。
3、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我国的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针对我项目生产特点,对生产因素采取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
施工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贯彻“预防为主”,要端正对施工生产中不安全因素的认识,端正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态度,选准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时机。在安排与布置生产内容时,针对施工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明确责任,尽快、坚决地消除事故隐患;
4、安全管理涉及到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涉及从开工到施工交付使用的全部过程,涉及全部生产时间和一切变化着的生产因素。因此,生产活动中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安全管理,要随生产的变化而改善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第四篇:安全管理之我见
安全管理之我见
目前从上到下对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尤其是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安全是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抓好安全就是效益、抓好安全企业就能健康发展、抓好安全稳定职工队伍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期以来,我矿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创立了符合我矿安全生产需要的一整套管理模式,它在安全生产管理当中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我认为要进一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再创安全生产长周期无事故的辉煌,当前安全管理中的一些小的细节也不容忽视。尽管各个方面都互有联系,今分几点阐述自己的见解。
一、以人为本,从两层意义上抓安全。
安全生产提倡以人为本,保障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最终目的。
然而,以人为本的另一个体现也在于,安全生产的管理主体也是以人为主。纵观安全事故,不外乎三个重要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其中所占比例最重的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以抓好安全要以人为本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管理者在安全管理中把如何抓好人的行为列为重中之重。行业中经常说的“安全来不得半点马虎”,就是对人的行为的警示。大到单位负责人,再到一般干部,甚至到一般职工,惟在安全方面不容迁就,不容说情,因为安全生产没有后悔药,从抓人来体现安全生产的严肃性非常重要。
二、制度和责任制等落实是关键
随着安全生产正规化、制度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各项责任制及规程等日趋完善。然而,在检查中时有发现,一方面:部分单位对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却仍然是“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企业实施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的指导性文件和依据,是长期工作中的经验总结,有这样的经验在我们身边,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学习、宣传和贯彻呢?显然责任制的出台,制度的能否落实,管理方案的实施等显得非常重要。然而,企业绞尽脑汁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个别部门不是通过有效的途径让职工心领神会,而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便万事大吉了。因此在检查中,有的员工甚至管理人员对自身职责和制度一概不知或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同时,也有与安全生产有关
1的各类文件等,在如何传达和贯彻上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负责人锁进抽屉,为应付检查,做一个无用的记录,而实际呢?根本没有让所属的职工从质上去领会。有的职工说过根本没有看到也没有听到什么制度、规程、文件。请问这样的管理能行吗?另一常常出现的问题是:制度订的严,执行起来难。不同行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执行难的问题。但安全管理中的执行难却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对照现有的考核标准,提出整改的落实不下去,因此这里再提出:落实是关键。否则这些制度、考核都是行同虚设,一文不值。
三、通过检查促安全
安全检查是单位管理人员或矿部及职能部门检验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检查的形式多种多样,日常检查、集中检查、重点检查、全面检查等,不论哪种形式都是为了通过检查查找和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以便于及时纠正和整改,最终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当然处理的方式各有不同)然而时下有些安全检查却偏离了轨道,远离了初衷。检查不能做做表面文章。几人或几十人组成检查组,注重排场,却流于形式,不能深入下去,走到为止,甚至根本走不到生产现场。这样的检查不会发现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检查不在于形式,必须沉下身、沉下心,决不能用“以罚代管”的方法,因为这种管理方法容易使职工产生逆反心理,加大管理的难度,要依照事情的性质,原因确定如何处罚,主要看你发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有的检查组做老好人。由于很多检查往往与考核“挂钩”,就为某些“老好人”提供了滋生源。他们在检查中,怕得罪人,甘做老好人,对发现和查出的问题不说,不提,甚至掩盖和篡改事实,落得个皆大欢喜。这样导致了很多隐患重复存在,为事故埋下了祸根。不论到什么时候 “老好人”永远查不出问题、抓不到违章。一位著名的法学家曾经说过,“一次不公正的执法远比一次犯罪更严重,犯罪只是污染水流,而不公正的执法则是犯罪的源泉”。为什么所谓的 “老好人”这么多呢?是怕得罪人,怕受孤立,怕受打击的普遍心态的存在。作个顺水人情,捞个民主评议的资本,己之不正,何以正人?对任何人的“三违”,必须一视同仁,不搞亲疏,应该让其真的丢面子、少票子、让位子,同时对包庇“三违”、纵容“三违”的从重处罚,这样才能引导全体职工自觉遵守操作规程,对“三
2违”现象有鲜明的判断标准。当然,管理层应该为敢于管理、敢抓“三违”的人员撑腰,对漫骂、讥讽、侮辱、报复纠正“三违”者进行坚决制止、严肃处理。这样,全体职工才能对安全管理心服口服,才能自觉遵章守纪,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大造狠反“三违”的声势,当然我们更要完善制度,也让“老好人”无栖身地。实现由“口号”向实际行动的转变。再有受检单位或区队有抵触现象。被检查的单位与检查人员存在抵触情绪。总认为自己的安全工作做得很好了,不愿意接受检查,看不到问题,即使有人善意的提出了问题,却听不进建议。有的竟然隐瞒情况,表面上顺利通过,却后患无穷。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你作为单位的管理人员,也要检查下面的班组和个人安全生产情况,请问,你在检查中遇到这样的抵触情况,将如何处理呢?首先要看到问题,别人帮我们看到了问题,我们应该感谢他们,他们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再有不能为检查而检查。安全检查后,下达了隐患通知单,也下发了整改指令,便没事了。隐患整改了没有得不到落实,是否落实了防范措施没有下文,不了了之。还有检查人员资质高低不一。不论是生产管理人员还是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他们都充当着检查人员的角色,然而有的人员安全业务素质比较低,法律法规及行业安全规程一概不懂,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管理人员如何管理,这样的检查人员能检查什么?同样这样的检查结果也可想而知。正所谓“管什么、懂什么”。
四、克服“安全是哪个人或哪个部门的事”的错误思想。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不是一句空话。安全生产不是哪个人或哪个单位自己的事情,实现安全生产也不是某个人或单位能够完成的。安全要求全员参与,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管理,所谓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职工当中尤其是在一些干部当中经常流露出的-------“不该咱事,是安全科的事”,这已经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了。俗话说“真情流露”,既然已经流露出这样的话,那在这些人心中“安全”的分额已经大打折扣了。
五、预防为主是主题。
防患于未然是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和永恒的主题。尽管亡羊补牢很重要,但我们不提倡亡羊补牢的安全管理。咱可以回忆一下,在不发生事故时,很难查出不安全因素,出了事故后,处处都是不安全隐患;没发生事故时,就是指出存在的问题,也不一定能接受,出了事故后,似乎到处都是隐患。因此必须树立科学的安全理念及安全管理方式的创新。过去我们提的是“零事故”,我想提出的是以“零违章”确保“零事故”。“零违章”就是使安全工作的关口前移,将追求“零事故”的
3行动体现在“零违章”上,把长期以来我们脑海中的“事后惩戒”转变为“事前疏导”,将被动防范转变为预防优先,这不就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吗?违章是事故的前奏,零违章就是从源头遏制事故隐患,只有强化源头,强化监护措施,强化预案制度,才能从源头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六、别总把责任推给职工。
生产单位出了事故,或差点出事故,分析和处理时,经常是说“职工素质低,违章操作”,车间管理人员却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或是上面领导把车间管理人员的责任卸的一干二净。职工确实有存在素质低下、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操作的现象,但是车间管理人员担负管理、培训、教育、监控、监护等职责,既然在这个位置、享受这个待遇,就不能在有问题时,把责任卸载的一干二净,这样的结果就是在无形中淡化车间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见解,我想通过这些问题的剖析,能够解决一些潜在的问题,文中如有不当之处,也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第五篇:安全管理之我见
安全管理之我见
张国兴
(本钢冶金渣公司,117000)
摘 要: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本文从企业、车间、班组层层分析,探讨各级组织之间的安全管理,强调领导与职工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使其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链条。
关键词:安全管理、企业、全员参与。
作者简介:张国兴,1981年4月22日,男,本科,助理工程师,fatfo@163.com,联系电话:***。
本钢加入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体系的运行为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了一个规范,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安全管理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设备的运行安全、产品的使用安全,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1企业安全管理
1.1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人本管理
企业安全管理的效果如何,在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和广大职工对安全的认识水平和责任感。所以,如何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安全认识水平和责任感是重中之重。
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在管理者,强调最高管理层的重视和参与是安全管理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本钢冶金渣公司,公司领导层进一步明确落实安全责任,加强了班子领导对各车间的检查力度,层层落实,分片承包,不止制定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权利、义务,还要求不断加强执行力,而不使制定的制度成为一纸空文。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根本在职工,如何让职工会安全、要安全、管安全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职工会安全则会规避危险行为,要安全则会进一步完善安全措施,管安全则会纠正危险行为,从而在企业形成一种良好的安全氛围,形成全员管理。为了促使职工会安全、要安全、管安全,冶金渣公司通过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通过绩效考核推动职工向安全靠拢,通过安全奖励调动职工参与安全管理。
1.2企业安全管理要注意风险管理
在管理学中,把风险管理定义为企业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来管理最大范围的风险,从而避免和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个企业从繁荣走向衰落甚至破产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因此,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安全管理要求考虑来自对顾客、职工、组织、社会和环境的风险。对顾客和职工而言,必须考虑人的健康和安全因素;对组织而言,必须考虑有缺陷的产品或重大危害事故可能导致的企业形象或信誉损失、丧失市场、意见、索赔、产品、责任、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等风险;对社会和环境而言,必须考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破坏,导致人类生存危机的风险。
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性和职工的安全感;通过对潜在性的风险进行科学预测和分析,可以事先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可能带来的损失;也可以增强职工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风险管理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使企业经营立于不败之地。1.3 企业安全管理要突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的事故预防不仅要充分依靠安全技术、安全工程设施等手段,更需要安全管理、安全法制、安全教育等安全科学的软技术。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提出的一项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企业安全文化要求在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以外,还应正视观念、态度、品行、道德、伦理、修养等更为基本和深层的人文因素和人文背景。它全面、深刻地影响着人的观念、思维和行为,从而形成客观的物态和环境的安全质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既包括安全宣传、文艺、管理、教育、文化、经济等软件建设,还包括安全科技、安全工程、安全设备、工具等硬件建设,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2车间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这是对国家和集体公共财产负责的基本要求,是对企业正常生产与运营的必要保证。车间安全管理是车间各项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而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和消除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证生产正常有序进行。车间安全管理也是企业安全管理和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衔接部分,她的运转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班组、职工的意识、行为。只有车间安全管理层将企业安全管理理解透彻,才能向班组更好的传达安全管理理念,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只有车间安全管理人员更好的进行安全绩效考核,才能促使班组职工自觉遵守安全规范。只有更好的发挥车间安全管理人员的作用,才能使得安全管理不会层层衰减,反而会有所增强。2.1车间要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必须要进行安全学习,安全学习包括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在集中学习方面,冶金渣公司钢渣车间能够将每周安全教育大会切实的开展下去,强调大会纪律,结合车间生产实际布置安全工作;在自我学习方面,车间要求以班组为单位每周召开安全工作会议,积极讨论安全工作,班前布置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并使之制度化。2.2车间要落实三级教育制度
对新职工和调动岗位职工进行三级教育,即“厂级教育、车间教育和岗位教育”。在车间教育方面,钢渣车间能够结合现场工作情况为职工讲解车间实际情况,使其对工作环境有一个初步印象,懂得规避风 2 险,然后进行考试,考试合格才能准许进入操作岗位;当进入操作岗位后,必须进行岗位教育,在其对所从事工作有个完整印象后,方可从事具体工作。2.3车间要加强特殊工种的安全教育
特殊工种岗位的危险性比较高,钢渣车间非常重视特殊工种职工的教育。对操作者本人及他人与周围设施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如电气、易燃易爆、厂内机动车辆等接触不安全因素较多的工种,车间积极联系公司相关部门参加各种培训,备案备档,并经考试合格,发给安全操作许可证,才准许上岗作业。
3班组安全管理
班组是企业的基层组织,是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据大量事故案例分析,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班组。因此,加强班组安全工作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是杜绝各类事故发生最切实有效的办法。
3.1 目前班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职工安全意识淡薄
职工安全意识淡薄主要集中在两类人身上,一是熟练工人,对于熟练工人来说,工作场所的熟悉性会使得职工放松警惕,先想工作后想安全,不认为会出现突发情况,当发生突发情况时,不能及时应变从而出现安全事故;二是一部分新工人,对工作一腔热血,在加上对工作场所不熟悉,非常容易酿成大祸。反而是熟练工人从事新工作时,发生事故的几率非常低,在从事这些新工作时,熟练工人会依据自身经验思考工作的危险性,规避危险、相互照顾,减小事故发生几率。(2)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国家和上级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违反本单位制定的现场规定、操作规程、操作办法等进行工作,不论是否造成后果,统称为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的危害是隐性的、巨大的。说它是隐性的,是因为当我们经常看到违章作业而没有出现后果,就不会觉得这种违章作业存在危险性,只有当它造成严重后果时,我们才会有相对清醒的认识;说它是巨大的,是因为它具有传承性,当师傅将这种隐性的违章作业教给徒弟时,它的危险性就会进一步扩大。所以如何发现违章作业,如何杜绝违章作业,就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3.2 加强班组安全管理的对策
(1)加强安全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每名职工都有安全意识,而安全意识的高低又决定了他发生事故的几率,如何判定和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我觉得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职工的安全意识,直接反映在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中。而岗位职工的责任心、对危险源的判别能力、操作规程的熟练程度又体现了职工的安全意识程度。因此要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就得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宣传教育手段,增强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并且要切实加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素质、意识,切实保障安全生产。
一是岗位安全意识。这是职工在安全生产过程和结果中的直接反映,也是各个企业和车间、班组最重视的一方面,也是最容易看到问题、发现问题的地方。但我认为这只是职工安全意识的一小部分,有多少案例是在本岗位上发生的,又有多少案例不是在本岗位上发生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岗位安全意识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结合班组工作实际,制定多样化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如安全知识培训、岗位业务技能培训等。
二是危险判断意识。危险判断意识也就是体系中的危险源判别能力,危险判断意识不只是要求职工对本岗位的危险有所判断,还需要对相关环节甚至行经路线的危险有所判断。当职工对危险有所认识时,就会主动规避风险,确保自身安全。危险判断意识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大量的案例为依托,来促使职工发现危险。我们可以在日常培训考核中,拿出存在隐蔽危险性的图片、录像等,让职工同志来查找危险、发现危险,从而让我们对职工的危险判断能力有个直观认识,并且逐步提高职工的危险判断意识。
三是紧急避险意识。紧急避险意识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危险发生时的危害性。紧急避险意识的培养需要我们加大日常安全教育(可以同危险判断意识的培训同时进行),尤其是突发事故的紧急处置方法,只有懂得了紧急处置方法,才能在发生危险时紧急避险。
四是应急处理能力。应急处理能力能够遏制危险发生后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它包括如何扑救初起火灾、伤后紧急处置、中暑中毒紧急处置等。应急处理能力的掌握需要我们在日常培训中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使得我们在发生危险后不盲目处置、施救,从而进一步扩大事态。(2)明确指标,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积极性及自我防护意识。
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制订班组安全生产指标。有了明确的指标,班组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的,全体班组成员才有为之奋斗的目标,并防止在工作中出现盲目性。例如,明确设立全年安全考核指标、资金,采取全年累计制或分月考核制,分班组、分工段考核,然后逐渐强调工序衔接,以经济指标来督促职工完成安全工作,使职工从会安全、要安全向管安全方面转变,全员参与管理。(3)加强班组安全员管理职能,增强班组安全管理力量
班组安全员是最基层的安全工作监督者,肩负着安全生产一线监督的重要任务,在企业安全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安全员也是班组长搞好安全生产的参谋和助手。充分发挥班组安全员的基层监督作用,首先要努力提高和培养班组人员的安全意识;其次是要重视安全教育,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使职工原本粗浅的认识得到深化,模糊认识得到澄清;再次,要坚持组织好并搞活班组的安全活动,经常检查工作场所的安全情况及所有机械设备、工器具和安全用具、用品的完好情况,发现缺陷及时整改。(4)杜绝职工习惯性违章,避免人员责任事故的发生
在班组安全管理中,必须让作业人员充分认识违章作业的危害性,充分认识开展反违章、反事故斗争的必要性、紧迫性和严肃性,充分认识开展反违章、反事故斗争对全面遏制习惯性违章、杜绝各类人员责任事故、防止恶性事故再度发生以及提升班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所起的重要作用。加大反违章、反事故斗争力度,并持之以恒开展下去。
一是各级领导必须认清反习惯性违章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只有领导重视,反习惯性违章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二是要把反习惯性违章与安排生产任务相结合,使之具体化,长期化。比如,在制定生产或施工计划时,相关专业要制定本专业杜绝事故、预防习惯性违章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有关领导要认真审查;在工作中要检查措施的落实情况;工作结束后,对反习惯性违章进行总结,不断巩固反习惯性违章的成果,从而使反习惯性违章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职工优秀的一面,直接从事生产和服务的一线工人,在工作岗位上长期获得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是别人无法比拟的。他们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是真正的专家,往往能提出一些极有价值的问题和建议。工人的智慧和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所以企业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人都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是切身利益所在,是与自己本身和家庭幸福息息相关的大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自觉地参与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