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努力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时间:2019-05-13 07:4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努力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努力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第一篇:试论努力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文章标题:试论努力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我们党执政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建设,始终重视从各方面提高执政能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依靠全党共同努力,有力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同党所担负的重任

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执政能力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特别是在领导社会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成效。我们党要完成执政使命,不仅要善于治国理政,而且要善于引领和推动社会建设。因此,必须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应当站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站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高度,来认识提高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能力的重要性,加强学习、务实创新、增强本领,切实担负起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责任。

二、实现社会和谐,首先党内要和谐

这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和党的先进性决定的。我们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实现和保持党自身的团结和谐,才能团结带领人民为完成党所肩负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而奋斗。我们党是具有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先进性通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来体现,也通过党的形象和表率作用来体现。只有实现和保持党的团结和谐,才能对社会和谐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更好地体现党的先进性。实践也反复证明,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创造力、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一个地方的领导班子是否团结、干部队伍是否和谐,对当地的民心和风气影响极大。群众看干部,干部看班子。如果一个地方的领导班子长期矛盾重重,内耗不止,那里的干部队伍就会离心离德,人心就会涣散,社会的和谐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来认识坚持党的团结统一、实现党内和谐的重大意义,高度自觉地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三、增进党内团结和谐,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根本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也是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的根本保证,必须认真坚持并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把发扬民主作为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前提和基础,贯穿于党的工作的各个方面。建立和完善党内民主的各项制度,制定和落实党内民主的具体措施,积极探索发展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和形式。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领导班子内部议事规则和程序,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推进党务公开,积极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保障党员行使党章赋予的各项权利,同时教育督促党员履行好应尽的义务。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要靠纪律作保证。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党章规定的各项纪律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而首要的、最核心的就是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所有共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提高遵守和执行政治纪律的自觉性,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保证党在思想上、组织上、政治上的巩固和统一。要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防止和克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和各行其是。严格党内生活,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处理好一把手和班子其他成员的关系、党政主要负责人之间的关系、新老班子新老领导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相互之间的团结和谐。一把手对班子的团结负主要责任,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善于团结各方面同志包括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通过领导班子的团结带动整个干部队伍的团结,营造相互信任、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

《试论努力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试论努力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第二篇: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主要观点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我们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对全党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这一要求,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地位决定的。

●增进党内和谐,有利于我们党更好地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和谐社会,有利于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增进党内和谐,关键是要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健全规范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党内管理机制,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按照党性原则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我们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对全党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保证。认真落实这一要求,对于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党的性质、宗旨和地位要求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由我们党自身的性质、宗旨和地位决定的。从党的性质、宗旨、地位的角度深刻认识增进党内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好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从党的性质角度深刻认识增进党内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了广大党员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能够在共同的目标下和谐相处、团结奋斗,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进而成为社会和谐的表率。可以说,党内和谐是我们党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党的先进性归根结底要体现在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实际作用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这种实际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现党内和谐,并为社会和谐树起一面旗帜。

从党的宗旨角度深刻认识增进党内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我们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造福于民的伟大工程,它所涉及的一切工作都同全体人民的利益密切相关,它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由全体人民共享。正因为如此,当前我们党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个集中体现,就是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增进党内和谐与促进社会和谐是有机统一的。

从党的地位角度深刻认识增进党内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不仅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而且在整个社会生活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党同样担负着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责任,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党的地位决定了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导向,只有实现党内和谐,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党内和谐对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我们党要领导全体人民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理想变为现实,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党自身必须是和谐的。我们党明确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不仅是因为党内和谐对社会和谐有着直接的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因为党内和谐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增进党内和谐,有利于党更好地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和谐社会。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就决定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体现造福于民的价值取向。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增进党内和谐。广大党员尤其是基层党员广泛分布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阶层和各个群体,他们不仅同各个方面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而且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广大群众的利益要求和各种愿望有着最直接、最真切的了解和感受。党内越是和谐,就越有利于把各方面群众的利益诉求、意见主张通过广大党员传递到党的各级组织,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反映民情、体现民意;就越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而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增进党内和谐,有利于各级党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我们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力量。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各级党委要有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基层组织要真正起到战斗堡垒作用,就必须从增进党内和谐入手,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党内和谐了,党的各级组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内在的积极因素和创造潜能,在工作中自觉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求新规律、开创新局面;才能形成统一的认识、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把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凝聚到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才能建立起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分工,搞好协调指导,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增进党内和谐,有利于广大党员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建设,更需要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此,就必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促进党内和谐。这既有利于广大党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又有利于广大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进一步强化主体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把增进党内和谐的工作落到实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应自觉适应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把增进党内和谐作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真正落到实处。

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也是党内能否实现和谐的决定性因素。增进党内和谐,最根本的就是要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应积极探索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有效途径、方法和程序,使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得到有效的保障;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推动党内民主决策;积极探索党的上下级组织之间、党员领导干部之间、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广大党员与党员领导干部之间相互监督的措施和办法,使党内民主监督的制度和机制愈益完善。通过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使全党形成生动活泼、富有生机的和谐局面。

健全规范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党内管理机制。党内的和谐程度,是同党内管理机制是否健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来说,离开了健全的党内管理机制,党内和谐就难以实现。着眼于增进党内和谐建立健全党内管理机制,一方面应突出规范有序的原则,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严格依据党内的规章制度加强党内管理,推动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应彰显充满活力的原则,增加党内管理中的民主,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同时,针对新形势下党员的特点,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改进管理手段,使党内管理通达灵便、高效快捷。通过健全规范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党内管理机制,使全党在秩序与活力相统一的基础上实现和谐。

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腐败问题是破坏党内和谐的消极因素。增进党内和谐,必须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加大力度。应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抓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进一步形成全党齐心协力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局面;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加大对腐败多发易发部位和领域的监督,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从根本上铲除破坏党内和谐的消极因素。

按照党性原则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进党内和谐,决不是在党内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那种表面上的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增进党内和谐,就必须进一步健全党内生活制度,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来清除思想灰尘、纯洁党的队伍,在新的基础上达成新团结。因此,必须把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促进党内和谐的思想武器来运用,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敢于正视问题、揭露矛盾、动真碰硬。特别是对影响党内团结、妨碍党内和谐的各种不良习气,必须理直气壮地进行批评和斗争,决不能任其泛滥。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全党在共同维护党性原则的基础上达成高度的团结和谐。

第三篇:以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文章标题:以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社会的理想目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和谐才有利于社会、从而也有利于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从另一方面说,发展才会促进和谐、发展才会有真正的和谐。而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提高有赖于教育,在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力资本的提高构成了社会和谐最可靠基础之一

新技术革命使现代社会的生产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本,取决于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正式的知识被视为关键的个人资源和关键的经济资源。知识是今天唯一意义深远的资源。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即自然资源)、劳动和资本没有消失,但是它们已经变成第二位的。”根据世界银行的报道,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几年,人力资本已经构成了世界财富的64。凭借现代通讯技术,知识和资本快速流动从而引发了竞争的加剧,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必须在足够的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才能够在竞争中获得主动、得到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人力资本的提高构成了一个社会和谐的最可靠的基础。所谓社会不和谐是说社会的不同阶层、不同的利益集团的矛盾激化、出现了严重的冲突危及了社会的基本秩序,而矛盾冲突的根源最主要的是利益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解决利益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需要有分配制度的公平、分配机制的合理,但人力资本的提高则是这二者发挥作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首先,对个人而言,人力资本的提高使他有能力去竞争那些报酬较高的工作或职位并由此获得了向上流动的机会,在持续的发展过程中会弱化由于收入差距的拉大而产生的相对被剥夺感和不公平感,并会更多地注重通过提高人力资本而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种积极发展自我的努力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其次,对社会而言,人力资本的提高会使社会的生产效率提高,有能力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为社会中的低收入群体、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缩小贫富差距,使不同的社会阶层可以和睦相处。人力资本的提高靠教育,所以在世界上教育被一些国家作为重要的社会发展战略,越是发达国家对教育越重视。

提高低收入和失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是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决定社会资源分配的主要是政治权力。国家控制着全部的社会资源,是唯一的利益主体,由国家计划、按照意识形态、通过各级行政机构履行社会资源的配置和进行收入再分配的职能,所以人们获取社会资源的多少、收入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他的职业、单位、行政级别等,社会分化程度低,由利益分配引发的社会矛盾并不突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资源分配机制逐渐地进行着根本性的改变,市场正在取代政治权力成为社会资源分配的主要力量。市场经济使社会的利益关系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元利益主体,不同利益主体的收入差距拉大,社会的分化加剧,社会的矛盾凸现。收入差距拉大、社会分化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利益主体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如在城市中,低收入阶层主要是工人,导致他们收入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文化程度低。据2000年的一份全国性的调查显示,在岗职工的文化程度整体较低,他们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31年,大多数是初中、高中学历,明显低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后两者分别是13.86年和13.08年。与1992年的调查数据相比,大致相似。值得注意的是,在岗职工初中、高中学历的人所占比例还略有上升,而大专及以上学历者所占比例则略有下降。调查分析还表明,工人阶层在文化程度方面的同质性很明显。换句话说,在不同企业里,工人的文化程度都不高,都是初中、高中学历者占绝对多数。这在全国如此,在大连也是如此。国家统计局大连市企业调查队在我市对150户企业的经营者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职工人的技能和受教育水平低成为影响企业生产和经营发展程度最大的因素。在被调查的150户企业中,认为在职工人的技能和教育程度因素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产生了较大甚至严重影响的占被调查企业的53。在职工人的技能和受教育水平低成为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客观需要的重要的内在制约因素,从而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技能和受教育水平低的在职工人在竞争中明显地处于劣势,潜在地具有失业和被淘汰的可能,事实上在已经失业的人口中,技能和受教育水平较低者是绝大多数,据我市城市失业人员保障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340名被访的失业者中,小学及以下7人,占2.1,初中194人占57.1,高中113人占31.2,而大专以上26人,只占7.6。这些人职业选择的面窄、再就业的机会小,要改变现有的处境比较困难。

改变社会成员的受教育的情况,提高低收入和失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是缩小收入差距、减小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推动大连教育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一个在理论上十分明确的问题,重要的在于要根据大连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从社会的需要出发,使教育能够收到最大的社会效果。

目前,大连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同其他行业一样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今后我们有条件争

取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

第一,市委、市政府重视。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共大连市委九届十次全会上审议并通过《中共大连市委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施意见的决议》,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大连市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这就使发展教育所需要的组织规划、力量发动、资源动员等有了保证。

第二,具有经济社会基础。近年来,大连市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攀升、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经济社会条件。

第三,全民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近年来,大连市一直在致力于学习型城市的建设,通过这一活动,广大市民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大大提高,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使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要促进教育的发展,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当前,应特别注意下述几个方面:

首先,要做到教育公平,为和谐社会构筑最坚实的基础。所谓教育公平最基本的是要使每一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这就意味着教育资源要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倾斜。社会分层理论认为教育在社会分层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分层结构的核心是基于社会资源的占有和分配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社会活动的范围和不同的社会机会、不同的社会资源。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良好的教育可以使人们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具有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而较高的社会流动率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其次,提高职业培训的效果,使受训者能够真正从中获益。社会中的贫困人口往往来自失业人员的家庭。帮助失业人员掌握或提高职业技术,使其能够再就业是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的最直接的方法。但是,有关方面虽然已经做了大量的相关工作,效果却不够理想,目前全市职业技术、文化培训机构有1084个,结业人数45.3万人,在学人数50.6万人。全市乡镇职业技术学校96个,2004年培训25.8万人次。但据我市城市失业人员保障状况调查报告,在回答“参加职业培训后对今后就业能产生多大作用”一题中回答受过培训的135人中,认为作用很大的有29人,占21.5,认为作用一般的有66人,占48.8,认为无作用的有40人,占29.6。这说明职业培训的效果还不够理想。有关部门应该做好调查研究,科学地安排培训内容、合理地制定职业培训计划,使职业培训切实适应失业人员的需要,达到提高他们再就业的能力的实际效果。

最后,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育的发展。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所有相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对于政府而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人们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比如,政府的财力有限、教育资源不足,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所以,要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的资源办教育。教育是一种双向活动,好的教育效果需要教育者的努力,也需要受教育者的努力。对于积极办教育的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和个人要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政策,给他们以物质和精神的鼓励,保护和提高他们办教育的积极性;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通过树立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学习有所成就的典型人物,激励他们献身教育、刻苦学习,在全社会营造起一个重视教育、重视学习的社会氛围。

《以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以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四篇:以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当前,应特别注意下述几个方面:首先,要做到教育公平,为和谐社会构筑最坚实的基础。所谓教育公平最基本的是要使每一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这就意味着教育资源要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倾斜。社会分层理论认为教育在社会分层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分层结构的核心是基于社会资源的占有和分配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社会活动的范围和不同的社会机会、不同的社会资源。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良好的教育可以使人们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具有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而较高的社会流动率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其次,提高职业培训的效果,使受训者能够真正从中获益。社会中的贫困人口往往来自失业人员的家庭。帮助失业人员掌握或提高职业技术,使其能够再就业是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的最直接的方法。但是,有关方面虽然已经做了大量的相关工作,效果却不够理想,目前全市职业技术、文化培训机构有1084个,结业人数45.3万人,在学人数50.6万人。全市乡镇职业技术学校96个,~年培训25.8万人次。但据我市城市失业人员保障状况调查报告,在回答参加职业培训后对今后就业能产生多大作用一题中回答受过培训的135人中,认为作用很大的有29人,占21.5%,认为作用一般的有66人,占48.8%,认为无作用的有40人,占29.6%。这说明职业培训的效果还不够理想。有关部门应该做好调查研究,科学地安排培训内容、合理地制定职业培训计划,使职业培训切实适应失业人员的需要,达到提高他们再就业的能力的实际效果。最后,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育的发展。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所有相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对于政府而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人们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比如,政府的财力有限、教育资源不足,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所以,要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的资源办教育。教育是一种双向活动,好的教育效果需要教育者的努力,也需要受教育者的努力。对于积极办教育的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和个人要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政策,给他们以物质和精神的鼓励,保护和提高他们办教育的积极性;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通过树立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学习有所成就的典型人物,激励他们献身教育、刻苦学习,在全社会营造起一个重视教育、重视学习的社会氛围。

第五篇:努力加强作风建设,切实促进社会和谐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抓好干部作风建设是党建的有效着力点,是我们党提高公信力、巩固执政地位的需要,是事关政党形象、民心向背的永恒主题。认真抓好干部作风建设,对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党和政府良好形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努力推进“树立正确权力观,提高执行力”学习教育活动,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使干部作风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现阶段我市各级干部作风建设情况来看,总体是好的,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能牢记宗旨、转变职能,立足本职、增强服务,廉洁自律、以身作则,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机关的良好形象。但是与时代的发展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意愿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思想作风 一是创新意识不足。表现为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发展创新意识不强,缺少打开新局面的思路、魄力和干劲。习惯于机械教条地学习套用上面的说法做法或凭老经验老办法办事,没有很好地结合实际,深入了解客观存在的问题,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群众观念淡薄。少数干部“官老爷”思想严重,对群众缺乏深厚感情,脱离干部群众,工作指手划脚、指责训斥,无耐心,对干部群众的合理诉求和饥寒饱暖无动于衷,甚至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引发上访事件。三是思想交流缺乏。往往谈工作多,交流思想少,自我批评多,相互批评少,对原则性问题态度不够明朗,正确的不能很好坚持,错误的也不表示反对,认为指出别人的不足会影响团结,批评多了会得罪人,丢选票。

(二)工作作风 一是忧患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干部精神状态不好,工作没有激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不想事、不谋事、不干事,没有工作责任心 和责任感。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浮在上面,不愿意下基层,工作部署多,具体抓落实少,怕承担责任,不能主动地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责任意识不强。“领导在家好好干,领导出门松大半。”上班迟到、早退、中途“玩失踪”等现象还存在;上班上网玩游戏、炒股、炒基金,随意迟到早退的现象不难见到。三是服务意识不强。少数干部在对待群众时,有的领导干部遇到问题绕着走,对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视而不见。有的领导干部听不进群众的意见,不体贴群众的疾苦,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脱离群众的现象。

(三)学风

一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借口工作忙,不愿意学;有的把学习当门面,学习工作两脱节,不善于从工作中去发现有关问题,不注重用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看不到新鲜事物,抱着过去的经验不放,墨守成规,思想僵化,缺少创新。二是学习效果不明显。有的学习目的还不明确,学习方法还不科学,效果作用减少,主动思考学少,学习法律、经济、社会、综合知识等方面明显不足出现了假学、代学等应付学习的现象。三是学习理论不深刻。党和政府的重要会议精神,出台的大政方针都是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的重要内容。理论学习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一些干部存在对学习认识不到位,缺乏学习理论主动性,走形式学学习,不能结合自身需求真学真提高,而把上级对学习的要求简单统一化、形式化。

(四)领导作风

一是制度不够公开。个别主要领导同志不注重发挥班子成员作用,习惯于个人说了算。少数部门没有实行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涉及内部重大事项定时定期公开制度,把公开视为应付检查、评比和敷衍上级的门面工程,至今还有部门的公开栏内容仍是几年前的,办事暗箱操作。二是执法不够严。滥用职权、徇私执法,少数执法部门、执法人员执法行为不规范,不公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部门为追求经济利益,不严格按规定执法,把执法权当成自己部门的“发财权”。三是本位主义较严重。有些领导干部只顾自己不顾大局,只顾团体不顾整体,甚至强调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的特殊性,想问题、办事情不是从全市大局出发,而是过多考虑部门和小集体利益,损害了整体利益 还不以为然。

(五)生活作风

一是贪享乐、图安逸。极少数干部操守不佳,放纵自己,有的热衷于声色玩乐,有的无视党纪政纪,不分时间场所沉迷赌博,违反规定参与投资入股做生意,无心工作。二是讲排场,比阔气。不注意节俭,浪费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单位不管需要与否,一味实行高规格搞接待,大吃大喝。今天“吃你的”,明天“吃我的”,轮流做东;以吃喝论“友谊”,把酒谈“交情”,忙于构筑朋友圈、关系网。三是拉关系,搞“团体”。少数领导干部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影响为亲朋好友谋取不正当利益,不能公平公正处理问题。群众反映,有些村干部发展党员专门发展自己的亲戚。四是吃拿卡,公车私用。少数工作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向监管、服务对象“吃、拿、卡、要”,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不够规范,无事乱用,车辆使用管理规定、制度难落实。

二、原因分析

机关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客观原因主要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主观原因方面,则主要是在个人思想认识上、宗旨观念的重视上不够,落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力度还不够,机关作风建设的制度、机制也不够完善,实际工作操作上还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

(一)宗旨观念淡漠。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根本目的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个别干部会上常说的是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实际工作中考虑最多的是上级领导有什么要求,上级是怎么部署的,上级领导是什么意图,没有把对上满意与对下满意结合起来,因此,党的宗旨观念淡漠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淡化了,与老百姓疏远了,从而,下基层调研少,到群众中了解实情少,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少。

(二)解放思想创新工作不够。在党的整个作风建设中,思想作风起决定性作用。一些干部对我党思想路线、科学理论,烂然于胸,但在怎么样解放思想、如何以先进的理念去寻找改革创新的举措、去 抓工作落实等一系列问题上,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和具体运用。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常看上面有没有规定,如果没有,那就摆一摆、放一放再说。认为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虽然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但比较省事稳妥,不会出错,特别是面对体制机制上的困难,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容易丧失信心。

(三)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学习是领导干部一项最基本的任务,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它对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法律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本领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少数干部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深,有时就片面地认为政治理论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出现了不想学、不愿学,集中学习也是被动应付的消极倾向。表现在平时学习中,思想上不够重视,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中缺乏思考,没有带着问题学,学习以后不能用以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等。

(四)利益观出现偏差。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共产党员处理利益问题的根本原则,正确的利益观是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面对利益考验,少数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没有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表现出私心太重,有的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有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有的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亲友谋取私利。

(五)激励机制没有形成。近年来干部交流比较少,一些长期处在一个职位“到顶”的领导干部缺乏工作激情,少数中青年干部长期不提拔不交流感到没有奔头,一些长期在基层任劳任怨、勤奋工作的干部没有得到组织的关心,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尚未形成,有时用了个别群众不公认、工作没有实绩且出事的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挫伤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三、对策建议

机关作风建设是机关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与其他工作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关系,虽然有些问题是表现在少数的个别的、局部的机关上,但正是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稍不留神就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势必影响地方改革开放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大 局。因此,如何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是当前必须正视和探讨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解放思想,大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党的十七大掀起了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而要解决好机关作风建设问题,根本还是在于思想观念的更新上。加强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境界,当作工作和生活的第一需要,坚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做学习型的领导干部。要通过不断加强机关干部队伍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树立争先创优意识;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树立抢抓快干意识;克服无过即功、碌碌无为思想,树立无功即过、有为才有位的意识;克服以口才论人才、以过程论英雄的思想,树立全方位看人才、用人才、管人才意识;克服“推、拖、压、顶、懒、散、庸、浮、吃、拿、卡、要”思想,树立勤政、清廉、为民的宗旨意识;克服言行不

一、好大喜功的思想,树立表里如

一、推功揽过的意识;克服本位主义、局部利益不可侵犯的思想,树立小家服务大家、局部服从全局的大局意识。

(二)强化整改,重点解决基层民众民生问题。

作风建设重在解决机关作风问题,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各级机关要从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基层意见最大的问题改起,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和矛盾着手,突出整改,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是提升机关形象的根本出发点。在工作中,我们要切实树立“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的思想。围绕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高标准找差距,高要求定目标,高质量抓整改,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不护短,是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是解决机关作风问题的根本切入点。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到基层、到服务对象中去了解,从基层和群众普遍反映、重复反映的突出问题入手,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对症下药,逐一解决,才能从根本上做到贴近基层解决问题、贴近源头化解矛盾、贴近群众赢得民心、贴近民众树好形象。

(三)真抓实干,牢固树立为群众谋福址观念。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南雄要发展,没有干事的人不行,没有实干的精神不行。我们这些年来实现大的发展,靠的就是实干,靠的就是把脚下的每一个脚印踩实。实干就要狠抓落实。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联系重点项目制度、联系镇、街道基层制度;坚持信访接待日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和“1+1”帮扶等各项制度,广泛了解社情民意,特别是群众的诉求和基层组织解决不了的问题。要确保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针对当前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出台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我们必须以严明的纪律抓好落实。要高度关注和解决民生民计。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高度关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注重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难,确保就业扶持资金、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金等按时足额发放,切实解决一些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四)廉洁从政,着力规范健全管理机制。

制度决定行动,转变作风根本还是要靠制度。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既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教育和整改,又要从源头上预防,把制度建设作为治本之策,才能标本兼治。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各类实绩考核机制、择优用人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强化领导班子、加强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的落实过程,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明晰法律与纪律的“高压线”、公与私的“警戒线”、时刻警惕各种诱惑,防止手中的权力商品化、庸俗化。严肃查办违法违纪案件。重点查办发生在行政事业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腐败案件,始终保持严厉惩处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要坚决查处利用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等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腐败案件,加大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力度。对发现的腐败问题,从快从严查处。同时,要强化舆论监督,加大宣传力度,既宣传正面典型,又曝光反面案例,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共识和合力。

2011年12月27日

下载试论努力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努力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服务社会促进和谐

    服务社会促进和谐 红花岗区忠庄镇志愿者 招募卡1、扶贫帮困志愿者:面向辖区贫困党员、群众开展志愿服务。 2、三关工程志愿者:面向辖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开展志愿......

    社会流动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流动促进社会和谐 舒绍福 2012-7-24 16:06:55 来源:2012-3-27 爱思想网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合理的、公正的、流畅的社会流动能够化解阶层矛盾,......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文章标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反腐倡廉是加强......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2010年3月16日)王晓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深入开展大接访努力促进大和谐

    深入开展大接访努力促进大和谐 ——南江县县委书记大接访调查 青理东南江县位于四川东北边缘,毗邻陕西汉中市和广元旺苍县,辖48个乡镇、522个村、86个社区、2408个村民小组,幅......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_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 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巷道乡党委书记 张作忠 巷道乡地处城郊,全乡共有25个行政村, 157个村民小组,6832户,26110人,耕地面积47812亩,人均1.8亩。全乡形成温室蔬菜、......

    强化法律监督 促进社会和谐

    强化法律监督 促进社会和谐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大特征。民主法治作为首要特征,不仅影响......

    坚持群众观点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群众观点促进社会和谐四皓镇纪委书记孙荣军为了落实好“两群观点”主题教育,我通过近一个月的调研实践活动,采取进村、入户调查、走访活动等多种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