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哪些情况需要去医院(5篇)

时间:2019-05-13 07:4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儿咳嗽哪些情况需要去医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儿咳嗽哪些情况需要去医院》。

第一篇:小儿咳嗽哪些情况需要去医院

小儿咳嗽哪些情况需要去医院

来源: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

很多宝宝感冒,用了家里常备的感冒药后,感冒的部分症状基本消失了,但仍然咳嗽的厉害,吃什么药都不管用,这种情况是否需要到医院就诊。还想弄明白究竟小儿咳嗽哪些情况需要去医院?

针对以上提问,专家指出,家长不必一听到孩子咳嗽就去医院就诊,如果出现以下五种情况的咳嗽症状,需要去医院就诊。

咳嗽伴有发烧症状

体温超过38.5℃,在发烧的24小时后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孩子发着高烧,同时无力、嘶哑地咳嗽着,身体酸痛,流鼻涕。这种症状通常是流感,应让孩子尽量多吃水果,6个月以上可以服用退烧药,也可以把布洛芬混在食品、饮料中给他服用。

呼吸时发出异常声音的咳嗽

如果孩子已经感冒好几天,咳嗽声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嘶嘶的声音,呼吸也显得急促,且很爱发脾气,可能是支气管炎造成的。可以带他去看医生,同时要鼓励孩子多休息、喝果汁,严重时,可能需要吸氧。

发出嗬嗬声的咳嗽

孩子感冒一周后出现咳嗽症状,有时,一次呼吸会咳嗽20多次,在吸气的时候还会发出嗬嗬的声音。这是细菌感染的症状,可能有痰液甚至块状物阻塞了呼吸道,需要马上去医院,6个月以下的婴儿需要住院观察。

夜间干咳

如果孩子咳嗽不断,且一到晚上症状就加重,家长则要小心了。这可能是哮喘的症状。此时,应该带孩子去看医生,如果他们出现无法吃饭,喝水或说话困难,最好叫急救车。痰多影响呼吸的咳嗽

孩子感冒一周后,情况没有好转,且咳嗽起来痰变很多,呼吸也比平时快了。这很可能是肺炎的症状,要送孩子去医院照X光,且要使用抗生素。一般来说,肺炎是可以在家里照料的,但是严重的要住院。

另外,尽管感冒已经好了,但宝宝仍然咳嗽,最好还是带他去医院再检查一次,确认没有其他感染。一般来说,宝宝持续咳嗽六周,说明隐藏着更严重的原因,如哮喘、支气管炎症等,要在医生帮助下找出病因,对症用药。专家提醒,家长可以让孩子使用下面四种简单方法,缓解咳嗽:大量喝水、使用鼻塞喷剂、喝鸡汤、用加湿器。

第二篇:春天,需要去寻找

春天,需要去寻找

今年寒假,我送给了父母最好的礼物,那就是,我莫名其妙地消失,十天后,我又莫名其妙地回来。我要去寻找我的希望,我的春天。

我年少,但我必须长大,以前我生活得无忧无虑,但我必须面对复杂的生活,我必须解决我的经济困难;我喜欢鸟语花香的春天,但我决不能回避寒冬。

第一天踏进校门,第一次握笔写字,我便背上了行囊,长途跋涉,开始寻找我的春天。“学生真苦!”总有人看着我的身影叹息,但我从不停住脚步:选择了寻找,就选择了辛苦。

在这条路上,面对荆棘,我流过泪;面对坎坷,我摇过头,但我学会了用笑容去对待一切。寒冷的日子里,我不会被风霜征服,积雪会使我一时找不到方向,但我不会迷路,因为我心中载着春天的梦想。在这条路上,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搀扶,所有爱我的人都与我同行。这些爱,使我更加有信心、有力量找到春天。

面对一大堆作业,我不抱怨;拿着考卷,我很坦然,因为这一切都在缩短我与春天间的距离。家庭的困难,也只是短暂的,如果冬天没有寒风,如果冬天不下雪,我就没有那么强烈的愿望去寻找春天。

面对一路上许多美好的东西,曾经多少次,我忍不住伸出手,但寻找春天的迫切心情,让我收回了目光。也许我可以停下来,欣赏一下美景,放松疲倦的身体,但我不能这样做,这将预示着

我将不能准时找到春天,即便是一小会。

朋友,别再抱怨冬日的寒冷,别再留恋眼前的美景。春天不能等,美丽的春天必须去寻找。

春天的感想

一天,我忽然发现有位同学将一段冒着嫩芽的柳枝带进了教室,顿时引起了四周同学的一阵惊叹(仿佛从未见过似的)。我顺着惊叹声望去,看到那满身挂着春的信号的细弱的柳枝,也许是承担不起这深重的份量吧,只见它弱小的身体已弯曲地垂下。看着看着我的心在隐隐作痛,仿佛被佬刺了一下,我吧了口气,没有再看。只是想起那绿油油的嫩芽,不公有些感动也有些感伤;难道春天又到了吗?我将头从堆满书本的课桌上抬起,戴上眼镜,向教室外的树木望去。可不是吗?春天又到了,树木都已抽出了新芽,那一望无际的绿,将四周万物都染成了绿色。唉,又是一个春天,今年的春天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想着想着,记忆将我拉到了从前。春天,万物复苏,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绿,我们几个小伙伴便嗅着春的气息,感受着绿的滋润,穿梭在田间、树林间,一块儿割草、放羊。把羊儿赶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便打闹追逐去了,跑累了就停下来年看着那一望无际的绿色的地毯,看着看着,便禁不住躺了下去,让自己与天地融为一体。

每年的春天的二月二也是最令人向往的。每当临到二月二的前一两天,母亲总是让我到外面寻些干沙土回家,用来炒花生。看着母亲沾满泥土却仍旧微笑的脸,感到那真是幸福的时刻,那里的母亲是经常笑的。

今年的二月二转眼就要到了,我在心里想着,穿过迷蒙的水烟将我的眼光转向家乡的方向:“母亲现在正在干什么呢?又在田里劳动吗?又在家里叹气了吗?母亲最近笑了吗?忙着炒花生了吗?”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渐渐长大了,但家境却越来越差了,母亲的笑容也越来越少了。特别是哥哥上大学之后,家里欠下了许多债,要债的也接连不断,从此以后,母亲很少再笑了,二月二也不再带着笑脸给我炒花生了,而是邹紧了眉头,经常叹气,头发也逐渐变白了。而我也没以前那么快活了,整天将自己埋在书堆里,不再注意春天了。我开始变得沉默,学会了忧伤,不再时常打闹、欢笑,甚至和同学也疏远了。春天也不再带给我快乐,我就这样一年年地重复着这沉闷的生活,直到现在,也不知还要继续多长时间?

春越来越近了,春意也越来越浓了,可我的心却依然沉闷,几天后,当我再看一看那细弱的柳枝时,我发现它已经枯萎了。

第三篇:文本解读,需要去形式化

困惑:教师的文本解读如何在课堂中体现

文本解读,需要去形式化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三堡实验小学 滕衍平

内容摘要: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出现了一种形式化的倾向。这种形式化表现为教师过分追求“牵一发动全身”、“格式工整”、“独特新异”等。解决这些怪圈现象的根本在于教师进行文本解读的视角必须由自我走向学生,文本解读的内容必须由形式化走向对文本的语言与情感表达的关注。本文提出的教学策略是:

一、品味语言,推敲文脉,语文的味道不能变;

二、触发情感,唤醒体验,动情的朗读不可少。

文本解读的过程也是教学设计的酝酿过程,事实证明许多优秀教师的经典课堂来自于他们高超的文本解读本领。注重文本解读确实让阅读教学走向了高效,走向了个性。由此看来,文本解读确实为当前的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于是,许多专家和老师提出,文本解读就是要读出共性的东西,更要读出自己个性的东西。但是,许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的精彩,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过分地注重自己读出了“什么”,因而出现了许多形式化的倾向,致使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偏斜。走进今天的语文课堂,误读、无中生有、牵强附会的情况屡见。

一、为“牵一发动全身”而绞尽脑汁

“牵一发动全身”是指阅读教学中,教师抓住文本中一个关键的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诵读品味,使感悟逐渐深刻,进而学习整篇课文的一种教学策略。与之相呼应的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是一种大家普遍认可并且努力追求的教学形式。比如教学《早》一课时,老师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发现“访问”一词是教学的突破口。因为对于三味书屋这样一个纪念故居,一般用的词语是参观,而这里用的是“访问”,这是为什么呢?于是确定了在师生共同的读文中去探究发现这一问题的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师生感悟出作者不仅在课文中写到了自己的观察,而且文中更重要的是作者与书屋进行了交流和对话:看到三味书屋,仿佛听见了寿镜吾老先生的教诲;看到鲁迅的书桌,当年“早”的故事浮现在眼前。教学思路清晰,切中主旨,效果良好。

确实,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能够在教学中起到“动全身”的作用。但是,不是所有的课文都存在这样的因素,也不是所有的教学都需要这样的效果。许多老师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第一件事情便是寻找这“一发”在哪里?于是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苦苦追寻,绞尽脑汁,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那个词语就是没有跳出来。有时便随意拉扯,牵强附会,潜意识里认为“没有”便是错,以至很多的时候,出现的是误读,以至影响教学的效果。

二、为“格式工整”而煞费苦心

格式工整,给人的感觉往往清爽,鲜明,结构清楚,层次清晰。比如:《黄鹤楼送别》一文的教学,一位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景中情”,“话中情”,“眼中情”,课文的脉络被梳理得清清爽爽,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无形中被学生吸收、借鉴,给学生以非常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文本解读的时候,老师总希望在解读的过程中,解读出文本格式的工整,以显示自己的文字功底与思维方式的巧妙。许多老师的内心深处就藏着这样的欲望,就好像写文章一样,总是喜欢选用一些格式工整,对仗压韵的语句来。殊不知,即使是文章,真正的魅力也并不在华丽的语句本身。越是读一些大家的文章,你越会发现朴素的、生活的话语,甚至是口语更能打动人。一位老师在解读《第一次抱母亲》的过程中,为了突出自己教学的精巧,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煞费苦心、苦苦寻求后抓住了文章中出现的几处“轻轻”,而这“轻轻”与文本真正要表达的意义——回报母亲,有多大的意义呢? 对他来说真正的东西好像并不重要,教学设计时他千方百计地硬往自己的点子上靠,好像填写八股一样,结果教学中自己唱独角戏,学生似乎很不领情,被老师“引”得雾里看花。

三、为“独特新异”而苦思冥想

出新、求异,是今天许多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的追求,特别是公开课堂,如果没有新、异,似乎很难在众多选手中夺魁。人们一般喜欢新异的东西,但是在新、异的光环下,往往 遮盖了许多真正的东西——把学生的学习效果淹没了。

一位老师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的时候,总想在课文中寻求新的突破。其实这篇课文主要是突出了柳树的神奇,从而产生一种敬畏,告诉人们学会逆境中生存。“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这是一株柳树,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这样两个自然段作为文章的开头,教师完全可以就此展开,鲜明地、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这才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也适宜学生的阅读需要和阅读心理。但是进一步思考后。这位老师最大的担心是:如果这样教学,不是和别人一样了吗?于是选择了放弃,另辟新径。老师有创新意识值得肯定,但是为了凸显自己的解读特色,追求自己的“绝活”,结果会如何,不言自明。于是这位老师重新洗牌,把全文锁定在一个词语“锻铸”上面——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是高原干旱和高原风雪的独特锻铸。从成人的视角来看有一定的道理,而且也完全可以从这个角度写一篇非常精彩的赏析文章。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个词语是否能让学生感同身受呢?远离学生接受水平的教学只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苦口婆心,摇旗呐喊,而学生则觉得索然无味,一头雾水。根本原因是课没有上到孩子的心里。

为什么文本解读后的教学会出现如此多的怪圈现象呢?仔细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出现这样的偏颇是形式化在作祟,是教师的自我因素在放大。是的,形式与内容是一对统一的矛盾体,二者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的支撑。但是,出新、出齐、出巧,这样的意识和理念必然产生形式化的东西,犯形式主义的错误。追求形式化,掩盖了真正有意义的、实质性的东西。根本原因是教师在凸显自己,在凸显自己的解读之功与教学技巧,甚至有比拼看谁新、异之意。教师为了出新、出异,为了出个性把自我因素放大了,心中没有学生,教学没有目标。因此,解决这些怪圈现象的根本是文本解读的视界必须由自己走向学生,站在学生的视角来解读文本;文本解读必须去形式化,关注的内容应该放在文本的语言与表达的情感方面。方法朴素一些,行动朴实一点,我们的阅读教学才可能轻装上阵。

一、视角的转换,由自我转向学生

这种观点的提出是针对当前许多老师的文本解读首先“从自己”、“为自己”的角度提出的。这里笔者并不否认教师必须有作为教师的角度的文本解读。因为作为教师的解读首先有一定的深度。而这个深度是必需的,深入的目的是浅出。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解读文本,需要考虑教学的内容、课程的要求,而这是教学的指导性方针。没有教师自我的解读,解读的结果是低水平的,教学是失效的。但是,不关注学生的视角的解读,教学又是空中楼阁式的,是脱离地面的。我们常见到的关注解读,教师总是想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而这样的唯独特、唯个性的解读,本身就容易造成解读的偏颇或者解读的牵强。更主要的是教师在随后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往往在把自己的理解塞给学生,试图把学生带进自己的包围圈。现实的情况是,老师和学生存在基本的对话资质的差异。老师凭借自己的经验反复读,而学生在读了几遍课文之后,这样的对话很难让学生不恐惧,所以我们看到的课堂教学常常是老师的自我陶醉,是老师的苦口婆心,而学生则是晕头转向、囫囵吞枣,脑子成为了老师的跑马场,跑得辛苦却茫然。于是我们看到的课堂是大多数学生的冷场,少数学生的撑场。那么,站在学生的视界来解读文本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从学生的阅读水平入手。

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同的。因此,对于一篇文章的解读,教师首先要站在学生的阅读水平上思考,读上三五遍后,我能读懂什么?我读不懂什么?哪些词语的意思我不理解,课文的哪些语句的含义需要在教师的指引下才能理解,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引领学生逐渐深入地走进文本,感悟语言,领悟主旨。比如《田园诗情》一文,学生读过课文以后,对于“田园”比较容易理解,田园里的牛、马等景物很容易感知,而“诗情”在哪里?凭借学生自己的阅读是很难感悟到的,因此教学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引导学生读书,感悟诗情上。这样教学才不偏斜。[2]再比如,高年级的课文篇幅很长,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安塞腰鼓》等,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抓住要点,长文短教,哪些是学生不讲自己就能读懂的,哪些需要老师的重点指导,只有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 意见,否则,你的解读再新、再巧,教学时学生也只能是隔岸观火,模糊一片,混沌不清。

(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

课文的选编考虑到不同地域的学生,考虑到题材的多样,自然这其中就有学生了解的,也有学生陌生的。这样的客观因素必须考虑。学生对哪些内容是熟悉的,哪些是陌生的。解读文本的时候要考虑到这样的因素。比如教学《燕子》一课的时候,其中有许多关键词语,如“小圆晕”、“痕”、“五线谱”等,细心观察生活的学生就应该有一些印象。教学的时候,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些传神的词语,联系自己的经验,让学生来品味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如果教学的内容是学生感觉生疏的,那么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要注意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体验,比如教学《海伦·凯乐》,可以让学生体验蒙上眼睛后行动的难度。有的还需要补充课外阅读资料,比如《永远的白衣战士》中关于“非典”的介绍。

(三)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入手。

普通的阅读与阅读教学不一样。阅读教学的意义首先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因此,教师解读文本的时候还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最近发展区域是什么?文本解读要考虑到需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方法、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获得什么样的启迪等。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有时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比如课本剧《公仪休拒收礼物》的教学;有时对语句的处理可以采取比较的形式,学生易于接受,比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有时关于某个环节的处理可以让学生进行图文比照,比如《麋鹿》的教学;有时对某些段落的背诵也可以组织小组间的竞赛等等。

总之,教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教师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去解读文本,因此,忽略学生的存在,一味凸显自己的解读是无意义的,唯有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这样的解读与设计才紧贴小学语文教学的脉搏,这样的解读才有真正的意义。

二、内容的转换,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

从文本解读的内容方面来说,也必须去形式化。这样一来,教师的精力就可以放在文本的语言和文本所表达的情感方面。语言与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就在这两个方面。

(一)品味语言,推敲文脉,语文的味道不能变

1、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而学生只有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到语言的魅力所在,从而在以后的阅读中主动积极的去思考,去品味语言。这样的教学才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才能不失语文真味。这样的教学也才能形成阅读的敏感,才能真正使学生形成语文的能力。

教师在文本解读中要能够捕捉文本的语言及结构特色,并积极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亲近语言,比较、玩味、体悟,逐渐地走进课文,走近角色,与人物共鸣,与作者交心。通过概括、探究、比较、移情等形式,做到读中悟,悟中读。叶圣陶先生说:“惟有不忽略研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是全面不偏。”比如,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第三自然段时,教师首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一部分课文。“读课文后,说一说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厄运没有打垮谈迁的信念?”学生带着这样的思考读书,不由地会去关注课文中的“ 四处”、“终日”、亲自”、“不顾”、“奋笔疾书”等词语,在自由发言的基础上,让学生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接着,老师需要点拨:“读课文的时候头脑中要有两幅画面,一个白天的情景,一个是晚上的情景。再读这段文字,读着读着脑海中能产生出这样的画面吗?”学生练习轻声读文——边读文边想象。第三个层次,老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对于一个从南方到北方的59岁的谈迁来说,如果他去的时间是寒冷的冬天,他会怎么样呢?(白天冒着风雪搜集,晚上瑟瑟发抖写作。)如果是夏天,他又会怎么样呢?(白天酷热难耐,晚上蚊蝇叮咬。)而他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再次取得了成功?因为他有着坚定的信念,执着的信念,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再完整地来读这段话,相信感受会更加深刻。

2、顺应文脉,板块推进

文本解读时许多老师为了追求个性化,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文脉。笔者没有完全否认文本结构重组之意。但是一个真实的问题也必须引起思考:文章的脉络是作者潜心构思的结果,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一定是经过自己的思考的,多是故意为之。现在的文本解读中教师过于追求“创造性地改造文本”,似乎不改,就是落入“按部就班”的境地。教学中教师一味按自己的一套想法来进行,对于作者文脉的思考和赏析品味是缺失的。因此,笔者提议,阅读教学需要顺文而读,依学而教,保持文脉的不乱。

顺文而读,依学而教,就是遵照作者的写作思路,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学以板块的形式推进,这样以来,教师的教学轻松,学生的学习也顺畅。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许多经典课例让我们每一次如沐春风,感觉到真水无香、行云流水。比如《第一次抱母亲》、《燕子》、《全神贯注》、《庐山的云雾》等等,仔细比较这些教学案例,我们会发现于老师都没有刻意地打乱文章的章节,没有打破作者的文脉,而是引领学生品味推敲这样写的妙处,他的精彩恰恰来自于他的顺文而读,依学而教,板块推进。于老师在谈自己备课的时候多次提到要把课文读熟,反复地读,这个读的过程就是文本解读的过程,就是教学设计的过程,他的着力点不是放在新异的形式化上,而是放在文本的语言和文本表达的情感上面。这样的教学才见得语文的本色。

(二)触发情感,唤醒体验,动情的朗读不可少

1、读为主线

阅读教学当以读为主。崔峦先生曾讲过:“课堂上一定要读书,要充分地读。整段、整篇地读,用各种方式读。没有琅琅读书声的阅读课,没有每个学生充分阅读的阅读课,可以一票否决,不会是高质量的阅读课。课改之前常常用频繁的讲、问代替学生读书,课改之后又出现用频繁的课件展示、资料交流、不适当的合作学习代替学生读书的倾向,值得警惕。” 读既是促进学生感悟内化的途径,读同时又是学生感悟外化表达的载体。我们知道,拿到一篇文章,如果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声情并茂地读出文章的情和意,那种投入、动情就是一种陶醉,那是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后的外化,从抑扬顿挫的读中,我们能感受到读者是否理解了、感悟了,没有读不熟就能读好的,没有不理解就能读好的,也没有不经过心灵内化就能“使其言若出吾之口”的。读书是学生亲近文本的最好形式,读书是学生接触语言的最好方式。因此,读的时间要充分:一堂课上不能老师的讲解占上风,也不能学生一味地讨论占上风,讲和议是为了促进读;读的形式应多样:除了最常见到的指名朗读外,课堂上还应该增加浏览读,快速地捕捉有效的信息,这是对学生收集检索信息能力的培养。应该增加默读,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默读思考最容易结合。还应当增加老师的范读,一段时间以来,老师的范读退出了课堂。其实在老师的动情范读中,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何尝不是一种优效的示范和引领,何尝不能增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2、情感体验

写文章是情动辞发的过程,读文章要批文入情,语文与情感有着天然的联系。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对情感的真切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夏丏尊先生也说文字本身没有力量,而是通过读者在心中唤醒已有的体验,形成情感的触动,进而产生了文学的力量。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震撼学生的也是情感。因此,语文学科的人文特征也是不可缺少的,好的文章对于学生情感的触动和产生的力量是深远的,可以在他们的思想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文章的动情点,点燃学生的情感因子,变文本的“此情此景”为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或喜、或忧、或伤、或愤„„从而获得智慧启迪,产生促进自己发展的力量。

老师的作用就是引领学生读书,想象,回忆,在读中想,在想中读,读着想着,老师的语言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成尚荣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智慧就体现在创设情境的方面,当学 生对姥姥有了充分的怀想的时候,当情感愈见浓郁的时候,老师让学生在中秋之际给家乡的姥姥写封信,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情感一触即发,学生的语言自然是真诚的流露。学习此文,学生收获了语言品味的乐趣,也收获了浓浓的亲情,获得了阅读的快感。

3、强化思维

许多课堂上,学生的读没有问题的驱动,学生的读缺少层次的推进。看起来学生读书的时间多了,遍数多了,但那只是老师为了满足“课堂要以读为主线”的口号的盲从。常常是讲够了——读;说足了——读;冷场了——读。“读”似乎是课堂的填充物。于是,我们看到课堂上,学生只是读够了次数,读足了时间,但是学生的读是无意义的,是被动的,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根本的原因是学生的读书没有思维参与,读书缺少持久的动力。

因此,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读书基础,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以及课程的目标。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读书只能是量的积累而少有质的飞跃。老师的指导作用,“首席”角色永远不能丢,在学生个性解读时要鼓励,在学生认识肤浅处要引领,在学生矛盾困惑处要点拨。比如教学,《九色鹿》这一课,学生开始读调达的话语时,可能会感受到调达的话语的真诚,“愿意做奴仆”,“终身受驱使”,学生有这样的认识并不奇怪。但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及时引导关注当调达看到皇榜后的表现,于是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同样一个人,怎么这么快就会变化了呢?”这样的问题,使学生不免会怀疑当初调达说话的真实性,于是,学生需要再次回读条达的话语,深入细读后,他们不禁发现这话中隐含着调达的虚伪。“奴仆”和“驱使”,调达真能做到吗?再推想:按照他的思维逻辑,如果是他救了别人,他会像九色鹿一样什么也不图回报吗?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的形象便表现出来了。于是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读条达的话语,那原本真诚的语气就变得不再是单纯的真诚,而是更加丰满了。在这样不断的点拨中,引领着学生思考,进行读书的指导和提升,有层次,有梯度,就能够把学生的认识不断地引向深入,把学生的感悟不断引向深入。让学生读的过程犹如登山一样,“转过一座山,绕过一道岭,眼前又是一座峰”,读的过程中充满着探索,充满着期望,似乎前面有无限风光在招手,从而杜绝那种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的尴尬。这样,学生在读书中才会有新体验,才会有新发现,只有在这样的读书中学生才能喜欢读书,乐于品味,学会读书,才能保持读书的持久动力。

文本解读有效地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促进了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就此而言,我们的确前进了一步,但是这一步要走稳,要冷静,不能偏斜,对于其中出现的许多解读的形式化现象必须删除,去伪存真。否则,我们的教学只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真正的语文阅读教学之路,我们却还未能发现。

第四篇:浅谈小儿过敏性咳嗽治疗体会

浅谈小儿过敏性咳嗽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咳嗽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60例过敏性咳嗽病例给予口服气管舒张剂与抗过敏药物治疗3~6个月并定期门诊随访,期间出现无感染征象反复咳嗽则及早给予原方案口服气管舒张剂与抗过敏药物治疗。结果:60 例中59例通过1~3个疗程治疗后病情控制;另1例仍有反复发作,最终出现喘息症状,进展为典型支气管哮喘。结论:联合应用气管舒张剂与抗过敏药物是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有效而简便的方法,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典型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关键词 过敏性咳嗽 气管舒张剂 抗过敏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咳嗽(cough variant asthma, CVA)亦称咳嗽变异性哮喘,或隐匿性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非典型哮喘,属儿科常见病,是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多在接触过敏原或刺激性气味后发作,夜间及晨起明显,常规抗生素及镇咳药治疗无效,其特点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无典型哮喘发作及呼吸困难,多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故常被误诊为感染性疾病,造成滥用抗生素而贻误治疗。若失治误治,则可使病情迁延不愈,最终发展成为典型哮喘。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小儿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因此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对防止其病情传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内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CVA 方面已有长足进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防治及研究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己治疗的病例略陈治疗体会。

一:诊断依据

(1)小儿时期任何年龄均可发生;(2)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 个月以上,且不伴有喘息和呼吸困难,常在夜间即清晨发作,痰少,无发热,临床无感染征象,常因吸入冷空气、油烟、刺激性挥发性气味及运动或哭闹后诱发或加重;(3)抗生素及止咳药治疗无效,而支气管舒张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4)双肺听诊未闻及哮鸣音,胸部及X 线检查无明显异常;(5)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不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增多,血清总IgE 升高;(6)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荨麻疹、湿疹、过敏性鼻炎等),气道呈高反应性,变应原皮试阳性,肺功能测定可见气道阻力增加;(7)咳嗽季节不限于冬春季;(8)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如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结核等。

二:CVA 病因病机的认识 小儿CVA 的病因比较复杂,多数以持续的气道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为其特征,是由炎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释放的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等引起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也有认为由于支气管上皮因慢性炎症而受损,暴露的迷走神经末梢感受器易被微小刺激所激惹,引起局部小血管收缩,刺激末梢咳嗽感受器,直接引起咳嗽反射,因此没有喘息症状和哮鸣音;也有学者认为,CVA 与典型哮喘患儿因气道狭窄程度未达到引起喘息水平,故只出现咳嗽而没有喘息症状。小儿CVA中医古籍尚无明确记载,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介于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之间的一种虚实夹杂型咳嗽,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痰饮留伏是本病发作的主要内在因素,气候变化、饮食起居失常、接触异物、过食生冷咸酸常为诱发因素。其发病机制为: 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因而狭窄,气机升降不利,肺气宣降失常而致咳嗽。本病的发生,肺脾肾阳气阴液亏虚为本,外感风寒热等外邪为标,即在正虚的基础上复感外邪,引动伏痰而发病,是一个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慢性病理过程。

过敏性咳嗽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一般抗感染治疗无效;该病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在儿童慢性孤立性咳嗽病例中占有一定比例,可反复发作,影响患儿的学习和起居生活。

三: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过敏性咳嗽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5~12 岁,5~7岁34例,7~12岁26例。以上病例的诊断均符合全国儿科哮喘防治组建议的诊断标准。60例患儿咳嗽均持续或反复1 个月以上,最长1 例咳嗽持续达6个月以上,咳嗽以夜间或清晨为著; 肺部听诊未闻及干湿啰音;曾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X 线胸片报告心肺无异常;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

60例患儿均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其中,3例婴儿期有皮肤湿疹史或曾有食物等过敏史,16例有青霉素皮试阳性史,16例患有过敏性鼻炎,15例家属有哮喘史或其他过敏性疾病史,10例有应用阿莫西林等青霉素类药物后出现咳嗽加重现象。予气管舒张剂(盐酸丙卡特罗或氨茶碱)诊断性治疗,60例均有效。治疗方法:口服气管舒张剂(盐酸丙卡特罗或氨茶碱)与抗过敏药物(酮替酚、西替利嗪或氯雷他定)联合治疗,其中,25例口服盐酸丙卡特罗,剂量按1.25mg /(kg.次),每12小时1次;35例口服氨茶碱,剂量按2~4mg /(kg.次),每8小时1次;3个月后停用气管舒张剂,继续口服抗过敏药物3个月。

随访方法: 病情控制后每3~6个月门诊随访1 次,期间出现无感染征象反复咳嗽则及早给予原方案口服气管舒张剂与抗过敏药物治疗。

四:结果

盐酸丙卡特罗治疗25例中,25例治疗3个月后咳嗽控制,停用盐酸丙卡特罗,继续服用抗过 敏药物治疗3 个月;氨茶碱治疗35例中,35例治疗3 个月后咳嗽控制,停用氨茶碱,继续服用抗过敏药物治疗3 个月;以上治疗的60例均无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经上述治疗后病情控制的60例,随访至2012 年12 月。期间,盐酸丙卡特罗治疗25例中,22例有1 ~ 2 次咳嗽复发(无感染征象的反复咳嗽),复发率88%,21例给予原方案治疗后病情控制,另1 例最终出现喘息症状,目前予普米克吸入治疗。氨茶碱治疗35例中,10例有1~2次咳嗽复发,复发率28.57%,10例给予原方案治疗后病情控制。

五: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惟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在哮喘发病早期阶段,有5%~6%是以持续性咳嗽为主要症状的,多发生在夜间或凌晨,常为刺激性咳嗽,此时往往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本组60例患儿通过口服气管舒张剂及抗过敏药物治疗,60例治疗1 ~ 3 个疗程后病情控制,随访1年无反复无感染征象咳嗽发作,总有效率94.04%,大部分病例取得了较好疗效,说明该方法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短期疗效确切,是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有效而简便的方法。根据有关文献统计,9%~75% 的过敏性咳嗽患儿发生喘息,平均有约30%最终进展为典型支气管哮喘,本组60例随访病例中有1例出现喘息症状,最终进展为典型支气管哮喘,占随访病例的1.6%,明显低于相关文献资料统计数据,可能与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关,因本组病例随访年龄局限于14 岁以内,时间仅1年,远期结果有待于继续随访。本组病例治疗随访过程中,口服盐酸丙卡特罗治疗的25 例中有22例咳嗽复发,口服氨茶碱治疗的35例中有10例咳嗽复发; 氨茶碱治疗病例的咳嗽复发率低于盐酸丙卡特罗治疗病例,也无发生喘息症状的患儿,可能与小剂量氨茶碱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有关。过敏性咳嗽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一般抗感染治疗无效,其发病原因复杂,有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环境气候及药物、食物过敏等; 本组病例中3例经追问病史发现应用阿莫西林等青霉素类药物后出现咳嗽加重现象,故过敏性咳嗽患儿如无感染征象,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如用药不合理还可能使病情加重。联合应用气管舒张剂与抗过敏药物是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有效而简便的方法,短期疗效确切,有助于提高过敏性咳嗽患儿的学习、生活质量。过敏性咳嗽反复发作最终可能进展为典型支气管哮喘,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典型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但由于本组病例随访年龄局限于14 岁以内,时间较短,且盐酸丙卡特罗治疗组有1 例患儿最终出现喘息症状,远期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六:结语

总之,病因的高度复杂性是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一大特征,对小儿过敏性咳嗽的系统的研究不多,治疗的研究效果以及临床经验有待完善,日后在本病的治疗上不需要只针对其病因病机来实施治疗,必须进行多途径的探索,尝试多环节的综合疗法。参考文献 全国儿科哮喘防治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2):747. 2 洪建国.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儿童慢性咳嗽.临床儿科杂志,2007,25(6): 431 - 434. 3 戴家熊,韩连书,主编.小儿哮喘.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203. 蔡幸生,余华斐,卢道奋,等.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不同疗法与预防前瞻性研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9):543

第五篇:小儿咳嗽与鼻后滴漏综合症

小儿咳嗽与鼻后滴漏综合症

青岛第五人民医院过敏免疫科 李明华

摘自李明华教授主编《哮喘病学》

绝大多数儿童的慢性咳嗽(2个月以上的咳嗽)与过敏性鼻炎导致的鼻后滴流综合症有密切关系,是过敏性鼻炎的鼻涕向鼻咽部倒流,流入支气管导致的过敏性支气管炎(医生称为过敏性鼻-支气管炎)。有的呼吸科或儿科医生将这个病称之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其实过敏性鼻-支气管炎和咳嗽变异性哮喘在预后和治疗方面并不完全相同,咳嗽变异性哮喘可以是过敏性的,也可以有其他的原因,如呼吸道感染、鼻窦炎、咽炎都可以引起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因不同,治疗也不同。而过敏性鼻-支气管炎则纯粹是过敏性的,通常是过敏性鼻炎导致鼻涕向咽喉部滴漏导致的咳嗽。鼻后滴漏综合症(过敏性鼻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以下特征:

1.阵发性干咳(或感到有痰但咳不出痰)、早晨或晚上或运动后咳嗽加重; 2.有搓鼻子(或抠鼻子),揉眼睛的症状; 3.会有鼻塞或感到有鼻涕而擤不出来的症状; 4.有经常吸鼻的症状;

5.时有遇冷空气打喷嚏、流清鼻涕的症状。6.咳嗽有呛咳的特点; 7.咳嗽用消炎药治疗无效; 8.不发热,肺部拍片无明显异常;

9.或有趴睡、初睡多汗、睡觉辗转不安、打鼾、憋醒、张口呼吸等腺样体肥大的症状; 10.患儿或有湿疹史或皮肤过敏史,或有过敏家族史。

如果孩子的咳嗽具有上述特征中的3项,就应考虑可能是了过敏性鼻-支气管炎或鼻后滴漏综合症。如果有上述特征中的5项以上就可以初步诊断过敏性鼻-支气管炎。与咳嗽变异性哮喘不同,这个病如果诊断清楚,正确治疗(彻底消除上、下呼吸道过敏性炎症和改善过敏性体质)通常是可以治好的。由于鼻后滴漏综合症这个病的鼻涕后流,所以过敏性鼻炎症状通常不太典型,很容易倍临床医生疏忽而误诊和误治,甚至由于治疗不当可以发展为过敏性哮喘。该病的治疗包括查清过敏原进行预防、通过spacer吸入药物以便彻底消除上、下整个呼吸道的过敏性炎症来预防复发,根据过敏原进行脱敏或免疫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以便改善过敏体质等。

下载小儿咳嗽哪些情况需要去医院(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儿咳嗽哪些情况需要去医院(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果发生紧急情况要去医院怎么办(精选)

    如果发生紧急情况要去医院怎么办? 1.如果在有人受重伤或突发疾病要紧急送往医院的话,请务必保持镇定,因为慌忙帮不了你任何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如果周围有人,请立即呼救......

    【儿童保健】家庭食疗调理小儿咳嗽绝招.docx

    【儿童保健】家庭食疗调理小儿咳嗽绝招咳嗽是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现代医学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部分咽喉炎均属于此病范围。中医学按其临床主要症状将咳嗽......

    小儿感冒咳嗽的预防与抗生素小儿的调养心得

    其实这个文章是从网上转的,抗生素害人,王八蛋庸医更害人,它们不再是天使,是人间的恶魔。 小儿感冒咳嗽的预防与抗生素小儿的调养心得 这篇帖子可以说是《小儿咳嗽中外求医录》的......

    小儿咳嗽必备良方 野生枇杷治愈顽疾咽炎(共5则范文)

    小儿咳嗽必备良方 野生枇杷治愈顽疾咽炎 炎炎夏日,正是宝宝容易感冒咳嗽的时候,有位广州的妈妈在论坛发帖提供了一个好方子,我是用过了的,效果非常不错,所以自己家里现在还囤着有......

    北大医院小儿眼科教授

    受访专家: 任教授:北大医院小儿眼科教授,教育部中小学预防近视专家指导小组成员 李博士:北京军区总医院眼科主任,博士后 儿童近视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了孩子的健康。同......

    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发展史

    励精图治,风雨兼程—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发展史 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从设立专门收治小儿病人的房间到正式建立小儿骨科病房,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经过几代人的辛勤......

    医院党风廉政建设需真抓实干

    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必须联系实际才能抓出成效在全省上下创先争优、学习右玉精神、清理整顿发展环境之际,我院80余名院科领导参观了由晋中市纪委、市人民检察院、市监察局、市国......

    社保卡在用之前要去社区医院转一下是什么意思

    社保卡在用之前要去社区医院转一下是什么意思 医保卡的正确使用,没几个人知道!注意:牵扯到报销! 相信很多人手上都有一张医保卡,在使用过程中有些事情是要特别留意的,否则就会吃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