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员工福利的多样化发展
浅析员工福利的多样化发展
一些企业认为,福利货币化不仅省事得多,而且员工看得见,消除了员工福利要求的差异。这样做,固然简便易行,但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让员工感到自己拿工资时根本就是所贡献非所得,工资化的福利成为企业弥补员工工资不足的一种必然形式,所以,员工并不会认为企业在过多地关爱自己;助长了员工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把自己的劳动与报酬完全对等;缺乏人性化管理,难以有效地凝聚人心。人是创造利润的源泉,员工福利与企业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加强员工的福利管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它既可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与忠诚度,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对外的竞争力,从而创造一个双赢的局面。
员工福利应当多样化,这已为许多跨国公司的成功实践所证明。有一期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2002年“全美最值得为之工作的100家公司”,这些公司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厚福利回报员工,而且福利的形式多样化。
1、福利激励是薪酬激励的有效组成部分。福利是员工的间接报酬,相对于薪酬来说,福利是一个对员工长期的承诺,也是从侧面反映一个企业薪酬、员工关系以及企业对员工的关心程度。
2、福利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策略福利是一种很好的吸引和保留员工的工具,有吸引力的员工福利计划既能招聘到高素质的员工,同时能保证已经被雇用的高素质员工能够继续留在组织中工作。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全美最值得为之工作的100家公司”,这些公司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丰厚的福利回报员工,而且福利的形式多样化,其结果就是员工的流失率近乎为零。
3、营造和谐与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强化员工忠诚度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福利计划有助于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强化员工的忠诚感。一般来说,员工都希望自己工作的企业能够像个大家庭,劳资双方相处融洽。一份稳定的福利保障,同时能体现企业“细微之处见真情”的管理理念和人本思想。
4、维护员工的健康和保证员工的生活品质,提高人力资本储备。现代社会生活与工作节奏加快,员工的心理压力增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到企业人力资本的质量和储备。而这些情况可以用有效的员工福利计划舒缓压力,调节节奏。
5、能够使员工行为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福利本质上又是一种补充性报酬,既然是报酬,那就是以员工支付的合理劳动为代价。因此,企业的福利政策一般涵盖福利设定的目标和相应的对员工行为的要求,具备对员工的认识和行为进行正确导向的功能,从而实现员工行为与组织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有利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虽然福利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就企业福利管理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企业和员工在对福利的认识上存在一些混乱。何种福利组合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企业应当在福利项目中承担多大的成本等问题,缺乏一个清晰的、明确的衡量与规范。
二、是员工福利的享有缺乏强有力的法律约束。
三、是福利具有低回报性。
许多企业觉得自己在福利方面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或收益甚微,因此缺乏积极性。企业应如何对员工福利进行有效管理,促使在福利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实现福利效用的最大化。应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定福利规划———确定员工福利的目标。企业在制定福利计划时要搞清楚自己所作出的福利计划要达到何种目的。———提供福利的类型。现代薪酬管理理论认为,直接薪酬和作为间接薪酬的福利都是全面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福利决策和直接薪酬决策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因为直接薪酬觉得往往是单一的,而对于福利,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要求不同,进行福利组合。
2、做好福利预算,福利预算既是为了对一系列福利成本开支进行权衡与取舍,也是为了控制成本。在考虑成本控制战略时,有必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某种类型的成本高,则节约福利成本的机会就越大。第二、福利类型的增长轨迹也非常重要,即使某种类型福利的成本在当前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其增长率可能会导致企业在未来承担巨大的成本。第三、只有在选择将多少钱投入某种类型的福利方面,企业具有非常大的自由度时,遏制福利成本才会起到作用。
3、强调福利的沟通员工福利要对员工的行为和绩效产生影响,必须就福利信息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员工意识到福利是全面薪酬的一部分。能够有效沟通的福利模式必须有三个因素。首先,企业必须宣传自己的福利目标,并且确
保每一次沟通活动都能达到这些目标。其次,必须通过合适的渠道来传播这些信息。最后,沟通的内容必须具体、完整,不能用有碍交流的复杂专业术语。
4、注重福利的评价与反馈---一套好的福利计划本身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亲和性。即员工福利计划应该建立在亲情、平等和信任的基础上,以体现企业的人情化关怀,以有利于凝聚人心,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激发员工奋发有为的动力和活力,并体现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人本思想。
②灵活性。福利计划设计要灵活,尽量满足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同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和财务情况适时做出调整。
③竞争性。企业的福利水平对外具有竞争力,方可确保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有效吸引和保留企业的核心员工。
④成本效能。员工福利计划和各个福利项目的成本必须控制在企业可支配的范围内,并能够很好地体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能力。
⑤可操作性。企业福利计划的项目必须是切合实际且方便实施的,福利项目和表达越容易被员工理解和选择,对企业来讲,其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就越低。
⑥特色性。福利计划要体现企业的经营哲学和战略目标,从而塑造和谐特色的企业文化。总而言之,只有好的员工福利保障计划,让员工切实得到真正的实惠,他本身才能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服务。
企业普遍遵循的平等与民主如今在欧洲企业中也深受欢迎。英特尔到爱尔兰投资建厂后,将硅谷的企业文化也带到了那里:不为主管设立专用停车场、专用小餐厅、个人办公室,所有员工都有自己的小储物柜。在瑞典H&M时装公司,从高层主管到零售店内的普通员工,见面时都直呼其名,省去了欧洲传统的规矩礼仪。这种平等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福利。
员工福利多样化的好处是,体现了企业的人情化关怀,有利于凝聚人心,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激发员工奋发有为的动力和活力。尽管提供各种各样的福利同样需要花费企业的部分利润,是货币的转化形式,但给员工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这样的企业更富有人情味和温暖感,让人感到企业最贴心的关怀和帮助,因而心情舒畅,工作效率非常高。在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的感召和驱动下,可以使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发挥,员工的向心力大大增强。福利的多样
化,是以温情脉脉的方式“套牢”员工,从员工那里得到的无疑是丰厚的回报。比如:证券经纪公司爱德华—琼斯已经连续两年荣登榜首,上榜原因很简单,就是重视员工职业培训。在经济持续不景气、股市大跌的环境下,投资者不敢进场交易,使股票经纪公司收入锐减。但是,爱德华—琼斯公司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员工的职业培训。2002年,爱德华—琼斯用于职工培训的费用相当于公司工资总额的3.8%,每位员工平均接受职业培训的时间从2001年的132小时上升到了146小时。新上岗的员工接受的职业培训时间更长,超过600小时,差不多一年有1/3的时间都在接受培训。尽管华尔街的证券经纪机构大幅裁员,但是爱德华—琼斯公司却在不断招聘新员工。排名第21位的美国辉瑞制药公司规定,任何在公司工作了1年的员工都可以享受3周的带薪假期。在培训员工方面,辉瑞也不惜代价。其培训计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和进度,员工可以选择自修计划,可以申请到哈佛等知名高等学府深造,也可以半脱产进修研究生课程,所有学费都可以拿到公司报销,并且上不封顶。
美国普通员工最为头痛的就是医疗保险,企业提供医疗保险自然深受员工欢迎。JM斯马克公司除向退休员工及其配偶提供医疗保险外,还专门开设戒烟培训班。自1984年以来,IBM投资2亿多美元为员工的子女和老人提供照料服务,目前共设有67家日托中心。JM斯马克在职工家里发生紧急事件时,用公司的专机将职工送回家。JM斯马克的员工可以带薪到社区去义务劳动,而且不限时间。
韦格曼斯连锁店向领养孩子的员工提供金额为5000美元至20000美元的补贴。视力服务计划公司为曾对公司发展作出贡献的员工在去世后修建纪念碑。第一田纳西公司为贡献最为突出的员工设立专用停车场。礼来大药厂让生小孩的女工休68周产假,而且保证她们休完产假后仍能继续工作。西北相互人寿保险公司向职工提供的免费午餐菜单上标的不是价格,而是每道菜含多少卡的热量。
所以,全美最值得为之工作的100家公司虽然销售额不一定最高,但获利却是较多的,而且员工流失率近乎为零。
第二篇:云南乡村旅游多样化发展
云南乡村旅游多样化发展
乡村游“硬伤”明显
近年来云南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去年,接待游客突破3498.13万人次,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次的27.8%;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52.39亿元,占全省旅游综合收入的6.5%;乡村旅游从业人员9.28万人。
喻顶成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改善云南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致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近年来,在旅游“二次创业”带动下,云南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尤其是2008年《云南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指导意见》出台后,全省各级旅游部门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努力探索发展新思路,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扶持,多方整合各项配套资金,全面掀起了乡村旅游开发新热潮,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乡村旅游发展新局面,乡村旅游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产业体系日趋充实。
尽管云南乡村旅游经过3年努力已经取得突出成绩,但产品的开发水平仍然较低,有一定的“硬伤”。有数据显示,乡村旅游游客中一日游占90%以上,其中半日游游客不在乡村旅游点用餐的不占少数,停留二日及其以上的很少。由于游客停留时间短,游客在乡村旅游点对旅游设施的使用量,对当地所产生的旅游消费偏少,造成了旅游产业链条短,最终影响了乡村旅游对整个乡村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拉动效应不明显。
为了解决这种收益低的现状,喻顶成认为,在开发中须注意保持“原汁原味”的乡土性,不该”弃农造景”,不是乡村的“城镇化”。必须在特色上下工夫,在差异化上找出路。开发设计适合都市人休闲消费的旅游产品,如推出民族风情之旅、农俗节庆之旅、乡村休闲之旅、农事体验之旅等。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与景区创A结合、与线路统筹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风格乡村游全省开花
据了解,下步我省将围绕“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的旅游总体形象定位,着力打造由滇中“城郊休闲乡村游”、滇东南 “山水田园乡村游”、滇西南“热带风情乡村游”、滇西 “边境风光乡村游”、滇西北 “高原山地乡村游”、滇东北 “红土高原乡村游”等6大区域主题。并从2011年起逐年推出 “和谐乡村游”、“民俗乡村游”、“美丽乡村游”、“绿色乡村游”、“度假乡村游”等主题活动。通过开展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成功地把昆明市官渡区官度古镇、丽江市古城区束河古镇、红河州建水县临安镇等六家乡村旅游点列入第一批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村)名单,进一步提高了全省乡村旅游业知名度和引吸力,树立了云南乡村旅游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的良好形象。
截止2010年8月,全省形成了拥有全国旅游经济强县2个,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村)6个,省级旅游经济强县6个,旅游小镇60个,旅游特色村150个,乡村度假村512家,规模以上乡村旅游接待点4887处,农家乐近万家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乡村旅游正成为云南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上,省政府为验收合格的首批50个旅游特色村颁发了统一制造的标识牌,第二批50个旅游特色村正在加紧开发建设,准备按期接受检查验收,第三批50个旅游特色村已报请省政府批准,即将全面启动建设。至此,全省已形成覆盖16个州(市)76个县(市、区)150个旅游特色村的产业规模。(昆明日报 记者陈俊洁)
目前,乡村旅游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国内外学术界对此各持己见。综合国内外专家对乡村旅游的各种看法,可以概括为: 乡村旅游又被称为农业旅游、观光旅游、绿色旅游、田园旅游、生态旅游等[①]。我国的乡村旅游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在旅游扶贫的政策下应运而生的旅游新形式。现代旅游从西方开始,乡村旅游也一样,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农林生产经营活动、田园风光、森林景观、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受农家乐趣”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2006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确定将中国旅游主题定为“2006 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是“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各地乡村旅游开展得如火如荼, 纷纷推出自己的乡村特色景点及路线,旅行社通过自己的营销渠道作宣传,吸引了大批城市居民,取得了很多成功的典范。随着旅游业的迅速扩展,乡村旅游更是得到了蓬勃发展的机遇。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推动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且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
一、乡村旅游运行的社会经济意义
乡村旅游运行的社会经济意义[②],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和归纳得出了以下几点:
(一)为农民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大部分农民只能依靠农副产品取得一定的收入,而且都是处于“半年辛苦半年闲”的状态,农民长期处于“隐性失业”状态,目前分布全国各大城市的农民工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农村劳动力过剩是个大问题,乡村旅游让农民在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以旅游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活动,农民在当地就业,打零工、办旅馆、摆小摊、开饭店、加工纪念品等,能够保证农民在农闲时也获取一定的利益。为农民提供了许多就业的机会,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大难题。
(二)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旅游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田园旅游和绿色旅游于一体,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展旅游活动,其依托的资源主要是乡村自然景观、民族文化、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而这些资源的所有者和创造者都来自农民。因此乡村旅游非常重要的就是当地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者应积极引导社区参与模式,通常一个乡村旅游景区的发展历程,就是当地农民直接参与旅游业发展,改变自身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乡村旅游的发展使众多乡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增加了收入来源。
(三)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乡村旅游的兴起,为农副土特产提供了很大消费市场,而且还种植了部分经济作物,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特别是在城市周边开展的乡村旅游,推动了当地蔬果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畜牧业、旅游纪念品加工等多种行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农民的收入开辟了更广阔的渠道。例如贵阳市花溪区每年接待来自市区大量的游客,乡村旅游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各种各样的乡村旅游活动,满足旅客食、住、行、游、购、娱的需求,花溪河两旁种植了大量的瓜果蔬菜,开办了许多农家乐,促进了当地村民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宽了农民收入的空间。
(四)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指导下,乡村旅游为农民送来了发展商品经济的新经验、新观念,促进城乡精神文明的对接,使他们掌握了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开阔了眼界[③],同时增强了农民保护环境和保护生态的意识,优化了旅游环境,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提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农村作出贡献。
二、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及其优缺点
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④]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乡村旅游发展成功的共同点,大致在于合理利用好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兼顾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成功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有效地推动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略述,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政府干预型发展模式 对于地处偏远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但村落整体景观特色鲜明, 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由于目前村民的文化素质低、旅游意识薄弱, 并且无论是前期旅游宣传、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还是旅游投入资金的筹集, 以及在乡村旅游发展走上正轨后的发展与管理等方面, 政府都将起到主导作用, 宜采取政府主导型模式。小规模逐步开发, 客源定位为城市居民市场。政府要引导和教育村民保护和传承最有价值、吸引游客的自然与文化景观。在经营与管理上也主要由政府进行。因此需要政府组织旅游项目的开发和筹集资金。当乡村旅游有较好的效益后, 再还银行贷款或民间资金。
政府干预型发展模式优点是有效地配置资源,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资金筹集得到政府支持,拓宽了开发渠道。但是政府的过度干预,市场竞争力不足,村民积极性较差,基础设施落后,村名旅游开发意识淡薄都是制约其旅游发展的因素。
(二)旅游企业主导型模式
对于旅游资源较丰富、距离中小城市较近, 具有一定客源腹地的村落, 可采用企业主导型发展模式。从投资的角度看, 企业的资本雄厚, 能建设高档次的旅游综合服务区, 能开拓市场, 但企业追求的是投资回报率, 因此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破坏乡村宁静的景观和带来过渡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倾向。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一个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规划,企业不能只看到经济利益,而忽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积极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开发的同时也要给予相应的保护,只开发不保护的发展策略是违背市场规律的,终究会被市场淘汰。旅游企业主导型模式的优点是旅游资源较丰富离市场近,由旅游企业主导发展,宜开始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但是也易产生过渡商业化和城市化倾向,企业注重经济效益,易忽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商业化的开发引发环境污染,企业的持续开发性较弱。
(三)集体所有制模式 对于区位条件好、紧临大中城市、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条件好的村落或者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特征、每位村民或其生活、民居等都是旅游吸引物, 则宜采用集体所有制模式。村民以资金、人力和旅游接待设施等形式入股, 使村落的交通、水电、通讯、餐饮、娱乐、住宿等行业高标准发展, 与乡村旅游业相互促进, 全民参与也能最大程度地获得利益。如天龙屯堡模式就是集体所有制模式,用一个公式概括就是“政府+旅游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天龙屯堡模式”既能发挥政府的指导、协调作用,又能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解决资金,经营管理等具体问题,使政府、旅游公司、旅行社和农民都获得利益,旅游发展中各方的权、责、利得到合理分配,合理的运用社会资源,为乡村旅游开辟了新路子。
集体所有制模式的优点是区位条件好,市场广阔;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条件好;资金、人力和旅游接待设施得到合理整合,有利于旅游开发的整体规划;开发投入少,经济效益显著,社区居民参与程度高,受益面宽,带动性强,综合效益明显,经济发展持续效果好。但是整体优势不易发挥,严重影响旅游开发;权、责、利的分配不均,容易诱发相关问题,制约旅游发展;环境保护难度大,原生环境易遭到污染和破坏;缺乏品牌的旅游产品。
(四)自主发展模式 对于区位条件较好、与大中城市的有几个小时车程、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一般且旅游资源优势不突出的村落, 则宜采用自主发展模式,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是村民对于发展乡村旅游的认识程度不同, 积极性也不同;其二是村民的经济条件差异大, 投资的意识和力度差异也大,缺乏旅游发展观念;其三是吸引外来投资难,缺乏资金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这种类型的村落发展乡村旅游业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资金不足,可以建议当地政府采取行政引导、银行能够适度贷款用于前期投资建设。村内形成产业布局划分, 积极发展多种产业模式, 形成农业服务旅游业一条链, 使更多的村民从中获得利益。如成都郊区的农家乐,村民积极自发参与到农家乐的旅游开发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条件,成为村民自主发展乡村旅游取得成功的例子之一。
自主发展模式优点是区位条件较好,与大、中市场毗邻;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一般;村民自主参与性强,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条件。
但是村民对于发展乡村旅游的认识程度、积极性不同,呈多种态度;村民经济条件差异大,缺乏旅游发展观念;吸引外来投资难,缺乏资金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接待能力差。以上几个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无论什么样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只要是成功的,都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东西,当然,存在不足的地方,也要加以弥补其不足之处;这些成功的旅游发展模式或许能为其他地方的乡村旅游发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推动乡村旅游的健康、蓬勃发展,促进乡村旅游在现代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旅游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经营与管理问题、规划问题、基础设施问题、发展观念问题、品牌问题等,其中这几个问题又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中之重,本文列举部分重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经营与管理能力
由于乡村旅游是在乡村或乡镇开展,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建立在村民参与的基础之上,这样一来,村干部和乡镇领导就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领导者,这些领导者缺乏现代旅游管理的理念和经营能力。加上村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更是缺乏旅游经营与管理的相关知识,经营观念尚未形成,缺乏旅游服务意识,不懂得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一系列经营与管理。管理人员和村民都缺乏管理能力的时候,造成服务不到位和管理工作的混乱,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影响了乡村旅游效益的提高。
(二)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制定乡村旅游的合理规划是发展好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然而有许多的乡村在发展旅游的时候,严重地破坏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不顾客观实际和旅游市场规律,盲目上、跟着上,各自为阵、重复建设。有的旅游开发者只注重规划,根本没有考虑原生态的旅游资源具有的价值,如恬静乡间小路、夕阳西下的田园风光等,就需要我们旅游开发的东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许多乡村就缺乏这样的观念,去效仿其他乡村旅游开发好村落。没有清醒的认识到乡村旅游规划重要的是不仅要保护自身的资源,而且是要开发好自身的资源优势。
(三)基础设施落后
基础设施的质量较差,没有一个完善的基础设施系统,村民对旅游环境的理解不够,乡村旅游在发展的时候就出现很多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缺乏资金、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够等,甚至对垃圾桶的使用都较少,旅客来到乡村旅游,是在服务意识上服务不能满足游客,在基础设施的薄弱,如道路狭窄,自驾车无法进入乡村、卫生间的卫生条件差,餐饮条件没有保障等,都使游客在乡村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得不到一个较满意的体验,导致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使得乡村旅游的重游率降低。
(四)发展观念落伍 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旅游管理的经验和能力,甚至有极端的村民误认为搞旅游就是服侍别人的事,不愿参与到旅游发展中去,缺乏旅游服务意识,导致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人才匮乏,缺少对乡村旅游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意义的理解,思想观念亟待提高。要调动村民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以促进乡村社区发展为目标, 就要将农业、农民和乡村发展高度结合起来, 使旅游业成为乡村重要的产业和社区经济内容,使农民从旅游业中直接获利,要对村民进行培训,提高落后的思想观念,改变落后的旅游服务观念。
(五)缺乏乡村旅游品牌产品
在乡村旅游的品牌宣传中,缺乏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品牌,而且旅游产品单一,没有能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游客的逗留时间短,盈利点自然少,甚至有的乡村旅游产品个性丧失。乡村旅游的开发没有遵循市场规律,根据旅游市场需求情况,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出现乡村旅游产品过剩和浪费的情况。
四、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本文相应列举了几点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⑤]。
(一)加强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建设,规范经营管理 为了实现乡村旅游持续、健康的发展,应制定有关法令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乡村旅游的发展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加强科学的管理制度,依据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经营管理条理,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识,使乡村旅游的发展得以健康的发展。提高乡村旅游管理人员的素质,对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短期的培训,解决人才匮乏的难题。
(二)制定整体规划,树立科学发展观
乡村旅游的开展,必须作好“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制定一整套符合自身旅游发展的“乡村旅游专题规划”,运用科学的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导向,在作好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乡村旅游专题规划”,乡村旅游的规划不是一层不变的,应该实事求是,根据自己是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发的同时又要注意保护,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规划乡村旅游的时候,不能只看到经济效益,还要重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完善基础设施
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对基础设施的完善给予足够的重视,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满足游客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的前提,如果乡村的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不仅会使游客感觉到不满,更重要的是重游率会直线下降,来到乡村旅游的游客,大多的对所在的城市感觉到巨大的工作压力或生活压力,才来到乡村这样安静,舒适的环境,就是要达到减缓心理压力,放松的目的,如果这就要求在乡村旅游得不到满足,自然会很不满意,所以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十分重视,为游客提供一个恬静、舒适的环境。
(四)提高思想认识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村,大多的处于经济、文化水平较低的地方,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都不是太高,特别是开发乡村旅游中缺乏服务意识,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益处认识不够。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要不断的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对旅游服务人员进行培训上岗,对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能力要求,做到能者上的竞争氛围,向管理人员灌输现代先进的旅游管理理论,提高整体文化素质,让村民了解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和益处,了解相应的旅游服务常识,这是保证乡村旅游的顺利进行的内在因素。
(五)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乡村旅游的开发中,要根据自身的旅游资源,依据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品牌,增强旅游吸引力,不能盲目跟风,乡村旅游的发展仍然脱离不了旅游业的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不同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要以乡村为主题来进行设计。乡村旅游的饮食要突出乡土特色。比如餐馆可设于靠山靠水的地方,还可自己种植蔬菜,圈养家禽,保持菜肴原料的新鲜。在乡村,宾馆酒店应该是另外一种形式,可以造成农舍的形象,外部要保持乡土自然特色,内部装潢简洁舒适方便以满足游客需要。另外条件具备的农民也可以在自己家开设家庭旅馆。如乡村旅游增加休闲娱乐、民俗风情、“绿色产品”等特色产品的开发,形成一系列的旅游产品品牌。在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我国旅游推介主题是“中国乡村游”,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与社会关注的焦点,2007年我国的旅游推介主题为“中国和谐城乡游”,其宣传口号是“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我们应抓住这一美好的历史机遇,大力宣传和推销乡村旅游产品,同时还应建立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组织、城市饭店、度假区之间的联系,加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合作与联合促销,重视乡村旅游信息网络的建设。
五、结语
乡村旅游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前景广阔,面对着这样的有利条件,再加上现在的旅游热潮,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时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如天龙屯堡模式。但不能一味的模仿别人的东西,开发乡村旅游的时候,我们要认识自身的资源优势与弱势,对旅游市场认真的做调查分析,毕竟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市场是现代旅游发展的手段,效益最终才是旅游开发的目的。旅游开发也要争取当政府部门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这样才能争取更大的发展。旅游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全面发展的新兴产业,乡村旅游业则是广大农民群众以旅游业为依托,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便捷渠道。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浅析,了解发展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对策,祈望有利于今后乡村旅游的开发,从而创造一个安全、文明、友善旅游环境,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力争使我国旅游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多样化的盈利模式助力金银岛发展
报告显示:多样化的盈利模式助力金银岛发展
4月15日消息,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今日正式发布了《2011中国第三方大宗商品服务型平台研究报告》(报告下载:http://b2b.toocle.com/zt/2010bgdz/),该报告对目前国内典型的第三方大宗商品服务型平台上海钢联(我的钢铁网)、金银岛以及网盛生意宝的生意社、卓创资讯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以下为报告典型平台——金银岛
平台概述
金银岛成立于2004年,目标是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大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金银岛率先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三流合一”,为大宗产品产业链的各方参与者,提供内参资讯、现货交易、在线融资等全方位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核心产品
●“内参资讯”:是其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大宗产品行业客户提供的一项专业信息服务。金银岛内参资讯主要产品有网上内参、商务决策系统、商务短信、时段报告及行业研究报告等。信息内容覆盖了石油、化工、塑料、橡胶、化肥、氯碱、聚氨酯、煤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10个行业,以客观、及时、准确、全面反映市场变化为准则,为客户更好地把握商机、实现交易、规避风险提供专业科学参考,提供国内权威及时的大宗产品专业行情信息与市场分析,致力于成为大宗产品交易的现货价格评估标准,为中国大宗产品争取国际定价权提供客观依据。
●“现货交易”:通过金银岛“硬信用”机制和遍布全国的交割仓库,对大宗产品标的物和仓储物流进行标准化、信息化,实现客户全程在线交易,是大宗产品电子商务的里程碑。
●“在线融资”:是金银岛与商业银行、物流服务商三方合作,为金银岛的交易商提供全流程在线即时融资服务,是“三流合一”的重要支撑平台。
平台分析
金银岛的内参资讯作为其平台除“现货交易”、“在线融资”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服务的范围较广,信息内容覆盖了石油、化工、塑料、有色金属等10个行业,并称将继续扩充。
在商业模式上,金银岛分为免费信息和付费资讯两个部分。免费信息大多是公共信息,而内参资讯属于付费资讯,是金银岛的原创信息,涉及的内容可能更加专业、深入、准确。金银岛奉行“一米宽、一百米深”的战略,专注于大宗产品电子商务,涉及的大宗产品类别涵盖了石油、化工、塑料、橡胶、化肥、氯碱、聚氨酯、煤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10余类行业。
早在2004年,金银岛推出了“硬信用”全程双向交易保全机制,解决企业网络交易安全,创造性实现了大宗产品在线交易。(》》详见中国电子商务发布的《金银岛网交所“仓单交易”B2B模式案例分析》b2b.toocle.com/zt/2010bgdz)
“仓单模式”以金银岛、广东塑料交易所、浙江塑料网上交易市场三家为典型,适合该模式在线交易的商品首先必须标准化,而且成交量比较大。这些服务商提供多样化的收费模式,除了会员费、交易佣金外,金银岛还提供以现货吞吐为核心的大宗产品全方位解决方案。在全方位电子商务平台内,则初步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封闭循环运作。
第四篇:如何发展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如何发展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下就以课堂教学的实例,谈谈如何发展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一)激发兴趣乐趣,鼓励自主参与
成功的课堂要能吸引每一个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进来。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学习时善于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我们要去寻找孩子最关心和感兴趣的事物,从中引发出数学问题,促使他们来探索和解决。
1.创设动画情境,激励参与。在学习“前后”(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动画的形式模拟“森林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充当小裁判给动物们排名次,从而达到对“前后”位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动画的“运动性”引人注目,不断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利于他们自觉地意识到“位置相对性”原理。
2.故事引入,生动有趣,直寓主题。有的教师在讲“循环小数”的认识时,引用了“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这个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使学生在这一特色故事的基础上对“循环小数”的基本特征有了一个直观的理解。
3.游戏活动,在玩中学。游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把学生从烦琐的重复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自觉地参与训练。如:用“小马过河”的游戏训练计算熟练度,用“猜数游戏”巩固2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用“幸运52”中的“猜价钱”游戏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用“大富翁”等跳棋游戏训练孩子们的数感、方位感和解题技巧。
4.动手操作,在做中学。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操作学具无疑是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的有效办法之一。摆小棒、拨计数器、摆积木、填卡片对于深刻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参与度大有裨益。同时,教师可以“借题发挥”让孩子们尝试自己或小组制作一些实用性较强、教广的学具(如:钟面、多用计算卡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激发了他们无限的兴趣和乐趣。
5.整合其他学科,化枯燥为奇趣。有的教师教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时,引用了语文课本中的数字歌,使学生对枯燥的数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觉的参与进了学习。还有的教师利用同学们在美术课上的简笔画,形象生动地引出了对“线段”和“图形”的认识于探究。
(二)呈现认识冲突,调动探索实验
孩子的探究最初起源于他们对事物的好奇,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把问题弄明白的过程就是在探究。教师应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呈现出事物的“未知面”,通过设问、质疑和专题研究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行为。
1.适时设问和激问。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教师讲了一个小红帽用一支木棍制服鳄鱼的故事,问道:小红帽为什么不把木棍横着塞进鳄鱼嘴里,而是把木棍竖着卡在鳄鱼的两片长吻中?顿时引发了学生关于“三角形”稳定性的讨论,深化了学生对三角形边和角的认识。又如在《分桃子》(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一课中,学生呈现了8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的多种分发,教师随即问道:你觉得猴妈妈会怎样分?为什么?孩子们纷纷选择了“平均分”的方案,加深了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又如在《买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一课,聪明的孩子提出了关于28加4的竖式算法。教师随即说道:对他的算法有疑问吗?不少学生提出了诸如:2是怎么来的,长线上的小黑点表示什么意思等等问题,完成了关于用竖式计算进位加的算法探究。
2.鼓励质疑和表达。学生的质疑往往反映出他们在某方面的缺陷。我们要激励学生质疑,让他们把自己想不通的地方在小组内或全班说出来并号召同学间相互帮助,解决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如在算“退位减”时,为什么要打“退位点”,在“除法竖式”中,商的数位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数位对齐,测量时为什么必须把刻度0对齐物体的起点等。解决这些疑问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同时,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表达的空间。如在一年级的一次“拨钟”活动中,孩子们不但发现了认读“整时”和“半时”的规律,还发现时针随着分针的运转也在“动”,如果教师能让孩子把他们的发现表达出来,就能顺势引导他们去体会分钟与小时的关系,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
3.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的结果是不惟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同时,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因为要快速成功地解决问题,需要多种能力的支撑??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解决问题时策略的选择、评价、调控的能力,有效合作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由封闭、单
一、机械走向了开放、多维、灵活。如:二年级有这样一道租车问题:80名同学参加春游活动,有两种车可租:大客车,限坐56人,每辆租金150元;面包车限坐8人,每辆租金60元。怎样租车最合理?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出多种租车方案并讨论实施效果。孩子们通过独立思考、汇总成果、交流想法、优选方案等等过程自然而然地养成了一种“协同作战”的学习方式。
(三)培养课堂礼仪,实现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是小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基地。然而,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和教师实践经验的缺乏,小组合作这种好的学习方式往往呈现出混乱或失效的局面。要实现有效合作,还得从课堂礼仪抓起。
1.学会尊重。尊重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应该让学生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不尊重他人的人,本身也会受到排斥,尊重他人是平等的前提,他可以消除由分工不同所造成的地位差别。在小组成员间我们提倡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等文明语言,不我行我素、单干蛮干,个人的主张必须服从小组全员的意见。但当个人有不同看法和发现时,也允许及时交流,达成共识。在小组合作时,提倡学具共享,资源共享,大家相互鼓励为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当好的合作态度产生时,教师应及时鼓励,引导更多的人去效仿。
2.学会分工。小组成员间的差异从一开始就存在,当学生分工去完成一项任务时,务必要人尽其用,优势互补。在合作前,教师应强调学生对任务的个人理解,先做到心中有数。如在《测量》(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一课中,学生首先要对测量的工具和方法做到有所认识。在合作开始时,教师应尽量鼓励组员对组长的“分工方案”进行“磋商”,尽量达成一致。如果分歧太大,可由教师先设定好再行合作。如在《统计与猜测》(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一课中,教师要求学生将6个黄球和4个白球放入箱中来摸,在此基础上得出可能性大小的结论。合作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合理分工:谁来摸,摸的顺序和次数怎样,谁来记录,谁来公证等等。合作结束后,可以请那些合作效果教好的小组说说他们的分工办法,鼓励大家在今后的合作中合理分工。
3.学会倾听。倾听是孩子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只说不听”、“边听边说”都会影响孩子的后续学习。我们可以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上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听的能力。如:设立“数学故事”专栏,向孩子们介绍许多关于数学的名人轶事,鼓励孩子“专心听”,让“听得好的孩子”来讲他知道的“故事”。在回答教师问题时,做到“三步曲”:一听、二思考、三举手发言。坚持这样做的孩子会得到更多的鼓励和发言的机会。小组讨论时,提倡按编号发言的原则,让每个孩子都耐心地听别人说,否则,当他发言时,别人也可以尊重他。
4.学会表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发现在“表达”问题上的两类人,一类是不假思索的滔滔不绝,一类是小心翼翼,一言不发。对于前者我们应更多地强调“三步曲”(详见前),告诉他们不说话并不等于不懂,反复思考后再发言正是聪明的表现。而对于后者应更多地采用鼓励发言的策略,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让他们来答,给予他们成功的喜悦和信心。同时,教师要以明确的态度回击哪些嘲笑答不了问题的孩子的人,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是“最蹩脚”的回答。在小组合作中,教师提倡组员间的谦让,让哪些爱发言的孩子让少发言的孩子先说,让哪些说得好的孩子帮助哪些说得不好的孩子。为此,教师可以设立一个“最佳协作”奖。
5.学会评价。诚然,教师对学生一言一行的评价非常重要,但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和小组对他们的评价往往更容易促进其好的转变。一位教师在《买铅笔》(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一课中创设了一系列小经理搭理连锁商店的合作环境,在结束环节中,他问道:你认为谁表现得好?你自己表现怎样?谁最有资格当小经理?同学们纷纷起来发表意见,有一位同学说她不愿意让自己的同桌当小经理,因为他在别人说话时总不认真听,如果他当了小经理,一定不会认真听顾客的意见。从那以后,教师发现这位没当上小经理的孩子听课认真多了。这件事说明,我们不可低估在常规教学中孩子们的评价功能。当然,对于孩子长期的学习过程,我们更需要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和反馈体系。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评价表,让学生在听取发言、小组交流与合作、解决问题等等方面进行“自评”和“生评”,让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力量之一。综上所述,发展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许多工作有待开展,更有许多办法有待发展,它对教育者和学习者都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它的生机和活力是探索教学关系的不竭源泉,愿我们的努力能造就出一匹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弄潮儿。
第五篇: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哲学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哲学思考
作者:陈 伟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05期
[摘 要]多样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趋势和基本历史走向。高等教育多样化的核心内涵和根本特征在于其功能的多样化。这在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史中表现为:(1)通过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多样化,推动、促进高等教育功能类型的增加;(2)通过高等教育融资渠道的多样化,推动、促进高等教育功能强度的增强。多样化有助于高等教育的合法化存在和发展,但是,它也有其效用限度,即多样化无法解决高等教育功能结构的优化和合理化问题。为此,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原则为指导,坚持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与政府的宏观统筹、集中调控之间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高等教育;功能;多样化;历史学;哲学
[中图分类号]G600
[文献标志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