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激励 把人力变为资本
激励 把人力变为资本
http://2005年8月8日7时59分慧聪网
许多管理者常常在思考,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把人力变为资本,让企业愿景得以实现。”是比较有概括性的答案。因为在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的过程中,企业将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惊人的创新能力。换句话说,假设企业拥有一百位员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把“一个脑袋+99双手”变为“一百个脑袋+一百双手”。
但是,要想调动所有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摒弃人都固有的惰性,并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企业发展的加速器。拥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和措施将使“用人”和“留人”等棘手问题不攻自破。
德州仪器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郭江龙有一套著名的ABCD理论:A(accept)接受,B(believe)信任,C(caring)关心,D(devotion)投入。此理论是形容一个员工对企业从认识、认同到认知的进阶过程,同样地,也可以用于形容相爱的两个人从相识、相知到相依的感情变化。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一般都会经历从陌生到熟悉,最后到热爱、投入的过程,当然,也有从投入再变为麻木,甚至对企业失去信心的可能性。所以,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像媒人一样,使员工“爱”上企业,因为“爱”是一切的动力之源。
人的情感是复杂多变的,企业的外部世界又存在着太多的诱惑,互联网、猎头公司等等新经济时代的产物都让人才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招聘信息,拥有核心能力的员工或猎头公司的目标更是企业应重点保护的对象。所以,激励的功夫应该做在平时,而不是人才提出辞职的时候。
激励的利器
利器一:与绩效挂钩的薪酬福利
有一位优秀的业务精英为公司成功地开拓了北美市场,但却并未得到任何奖励,甚至连上司的一句赞扬之辞都没有,结果这位业务精英跳槽去了竞争对手那里。这样的案例在我们的民营企业中比比皆是,薪酬福利永远是激励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企业不要以“多劳多得”为依据建立薪酬机制,而是要以“高绩效、高奖励”为标杆,因为“多劳”并不意味着以“好的结果”为导向。
员工的付出与回报如果不能平衡,工作动力也就成了无稽之谈,更不用提激发员工的潜力了。只要竞争对手报出稍高一点的薪酬,企业就可能失去精英员工,而留下来的则是那
些低绩效员工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薪酬福利是衡量人才的根本性指标,代表着企业对其能力的认可,只有与绩效挂勾的薪酬福利机制才能使真正的人才留下来并激发他们的潜力。但,对于某些高级经理人或拥有核心技术的员工来讲,比高薪更有诱惑力的也许是——利器二:成长空间
在森林里,一棵树十年的时间可以长成大树,但如果把同样的树种在花盆里,十年后的变化不会很大。为什么?因为森林可以提供充分的雨露和大自然的生态循环系统,还有辽阔的土壤可让其根系自由伸展,而温室里的树木没有这样的环境成为有用之“材”,只能被修剪和扭曲成为人们观赏的对象。
《中国青年报》曾经做过统计,超过60%的年轻人跳槽是为了更多的成长机会。有一位年轻的经理人说,“我宁可到大城市的外资企业拿八万的年薪,也不愿意呆在小城市小企业里拿十二万的年薪,即使当个副总也没有动力。因为大城市大企业给了我良好的大环境,可以让我学到更多、成长更快。”
是不是大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呢?绝大多数情况下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并非绝对。一个工程师放弃了大企业高薪的工作,跳槽到一家小企业担任技术总监,尽管薪酬不高,但他认为他的工作将更具挑战性,必须承担更多责任,领导更多的下属,开始发挥自己的领导能力并获得成就感。
所以,企业不论大小,只要有发展潜力,能为员工提供成长空间,员工一定可以充分展示才华。正如给树木一个森林般的环境,它会还你一片绿荫。
利器三:尊重与赞扬
美国ServiceMaster公司总部大楼门口有一座雕塑,是耶稣跪着在为自己的门徒洗脚,底下写了一句耶稣说的话:每天去传播福音的人不是我,而是我的门徒,所以我要为他们洗脚。
一线员工为客户服务,而管理者则是为一线员工服务的。尊重与赞扬有时比金钱更能激励员工。一位下岗后从普通餐厅跳槽到麦当劳的女服务员说,“那餐厅老板说干得不好就让我再下岗,又没有给我培训,整天在恶劣的环境中弄得浑身脏兮兮的,还让老板有事没事地骂。但在麦当劳不同,就算从事的是保洁员的工作,工资还低了点,但他们至少给了我起码的尊重,还有一套整洁的制服和专业的工具。有时经理还称赞我干得好,每天看到的都是一个个笑脸,活干起来也有劲。”
事实证明充分尊重员工并给予适时的赞扬能使员工更有归属感,因为不管职位高低,人都喜欢听好话和被认可,这可以激励他们攀登另一个业绩的高峰。
利器四: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
企业就像一个舞台,管理者就是导演和幕后工作者,员工就像是演员,而客户则是观
众。如何赢得观众的掌声,首先在于节目策划是否成功,再者才是演员的临场表演。从舞台设计到搭建,从节目的编排到选择合适的演员,企业管理者和导演一样需要创建或优化组织结构,挑选合适的员工填充到设计好的职位当中。正如大导演可以吸引明星大腕加盟一样,优秀的管理者也必须能够创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平台,激发人才的工作兴趣,从而发挥其巨大的潜力。
越是高级的人才,对企业的工作环境、人事关系和企业文化的期望就越高。一个舒适的舞台,一个友好和谐的团队,再加上优秀的企业文化在精神上的激励,员工定会奉献出最努力、最精彩的表演。
利器五:人文关怀
民族英雄岳飞曾经亲自为士兵吸出脓疮,结果该士兵舍身相报战死沙场。一个好的管理者会随时随地关怀下属,发现并纠正员工在工作上的错误,关心员工是否可以平衡工作和生活,这样员工会从感动到感激,直至完全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想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取得平衡是不容易的,台积电的员工援助计划(EAP)则堪称人文关怀的典范。作为一个大型的生产型企业,台积电拥有许多外地员工,但它却能使员工感觉在家中般的温暖——全天候供应的美食街、驻厂洗衣服务、公交车接送及厂区专用车、宿舍保安、员工休闲活动中心、书吧和咖啡厅、健康中心、心理咨询中心、托儿所、电影院等等。管理者还会为表现突出的员工家里寄感谢信,让员工家属一起感受荣誉所带来的快乐,使员工的归属感不断增强。
激励的三种层次
在激发人的潜力上,外部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激励的最大目的就是调动被激励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组织向既定目标前进。一般来说,有三种层次的激励:
一、惩罚激励,即体现在绩效考核体系当中,能够惩罚低绩效员工的硬指标;
二、奖赏激励,通过公开地奖励先进、赞扬优秀从而提升高绩效员工的成就感;
三、精神激励,也是最高层次的激励,管理者能使员工调整心态、自我激励,从“我能做”变成“我要做”。对于管理者来说,在与员工的日常沟通中应该多运用后两种激励,让员工在快乐中流汗,而不是在悠闲中流泪。
第二篇:如何把梦想变为现实(写写帮整理)
如何让梦想变成现实
如何把梦想变为现实。我让为首先是自身问题,如果想把梦想变为现实就应该勤奋学习,呈现在我们还年轻应该多吸收点知识,我认为现在重要问题出在社会交际,如果你家有钱可能梦想离你的距离就进了许多但是这是少部分。像我们这些穷屌丝只有靠知识来改变命运,你今天努力了吗?你今天做些什么有价值事情?你学到了什么?这些都是我们现在出现的问题,可能大家心目中的大学就好比天堂但是现实往往不一样。但是这就是命运,你如果现在还不努力那么想把梦想成为现实就渺茫了,除非你一夜暴富买彩票中奖,再说可能嘛。你如果说你去搞投资抄股票,你说抄就抄啊你的钱了,说白了你现在没有你老头老妈你早就流落街头了,虽然你高考不是很理想没考试你想要的大学。你选择了读技校这个说名你以后还不是想过好日子嘛,谁不想过好日子。大家都想现在这社会你没关系你还能干什么,说以你只有勤奋学习,这可能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你们好好想想你们在学校玩你老头老妈在干什么?做办公室?在享受美味佳肴?在家看电视?都不是他们辛辛苦苦在工地干活,他们为什么?为以后的养老嘛!都不为了你嘛。现在的大学生又有几个理解了,几乎没的,一天上课睡觉下个去网吧上网,一天有饭不吃猥琐在网吧吃泡面。你这样还想梦想变为现实可能吗?你以后生活就想你打游戏做装备失败了还可以在强化,错了机会是非常多但是你能驾御嘛,还有你上网的钱怎么来的你打游戏赚的?你记住你钱全是你老头老妈辛辛苦苦赚的,一滴滴汗水换来的。大太阳你老头老妈还在地里干活,你却在和你妹子在动物远看猴子吃着瓜子听着小曲这就是现在的大学生。很多人都是他自己一步一步努力爬上去的反正要记得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三篇:永德县把第一“难事”变为第一“好事”
把第一“难事”变为第一“好事”
——永德县勐板乡卫生党支部践行科学发展观争创计划生育市
级优质服务乡纪实
永德县勐板乡卫生党支部涉及乡计划生育办公室、乡计生服务所和乡卫生院三个部门。有党员数8名(含1名预备党员)。2009年9月起,乡卫生支部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着力争创计划生育市级优质服务乡,把被称为第一“难事”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变为第一“好事”。
“六抓”打牢创优基础
卫生党支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把争创计划生育市级优质服务乡作为载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全乡人口计划生育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认真查找当前基层计划生育干部工作理念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计划生育队伍工作作风与依法行政、优质服务不适应,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方法与依法管理不适应等制约全乡人口与计生育工作发展不科学问题。采取“六抓”,打牢创优基础。
一抓领导重视。将人口的计划生育及计划生育创优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工作同检查、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落实村“两委”和相关部门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建立稳定的保障机制,对人口问题实施有效的综合治理。二抓政策导向。健全和完善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奖励、优待和社会经济政策,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由仅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以社会制约为主向逐步建立利益导向和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转变。逐步走上“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和综合治理”的轨道。三抓依法行政。建立一套依法行政,正确执法,文明执法机制,严格执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四抓服务质量。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云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管理条例》和《使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规范技术服务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各种技术服务规范、行为准则、技术操作常规、医疗文书管理、消毒、抢救与转诊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提高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综合服务质量。形成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计生部门管理和服务共同提高的工作格局,使人人享有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五抓民主管理。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落实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促进群众广泛参与计划生育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充分行使民主权、参与权和知情权。六抓作风建设。创建一支会管理、懂业务、工作实、作风正、善于做好群众工作的乡、村、组三级计生服务队伍,坚持定期随访和跟踪服务,及时收集、整理、上传下达计生工作信息,满足育龄群众对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的需求。
“五大工程”助推创优
实施生殖感染综合防治、出生缺陷干预、避孕节育随访服务、男性生殖健康、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五大工程”,提高争先创优服务水平。
实施生殖感染综合防治工程,提高生殖健康水平。计生部门以培训、宣传和咨询等多种方式,宣传生殖健康、性病和艾滋病防治知识,推广使用安全套,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开展计生服务人员进行生殖感染干预专项培训;开设生殖感染专科门诊,开展面向群众的咨询、诊断和治疗等服务,建立查治档案。
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充分发挥计生服务机构和婚育学校的宣传服务阵地作用,加大宣传教育。大力宣传优生优育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对预防降低出生婴儿缺陷的了解和认识;实行婚前培训制度,促使新婚夫妇掌握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等相关知识;推广使用预防和降低出生婴儿缺陷的药物“叶酸”和“福施福”,并对使用“叶酸”和“福施福”的夫妇及出生小孩情况进行造册登记和建立档案资料。
实施避孕节育随访服务工程,提高计生工作服务水平。对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和使用药具避孕的育龄群众开展随访服务,询问术后状况,做好随访记录,填写规范的节育术后随访表;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及避孕术后生活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群众身体健康。
实施男性生殖健康推进工程,提高男性生殖健康水平。着力宣传男性生殖健康和性病防治知识,提高男性自我保健和洁身自爱的意识,提高男性生殖保健服务水平。倡导男女平等,消除性别歧视,提高男性参与计划生育的责任意识。
实施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工程,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组织编写适合于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教材》和宣传资料。乡中心校开设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讲座,在全乡初中二年级以上学生中普遍开展性健康教育,并形成制度。各级计生协会、妇联、共青团利用“家长学校”、“会员之家”等组织机构开展校外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并将此项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在各中学校医务室设立青少年性健康“悄悄话”室,帮助青少年解决性困惑和心理压力等问题。
第一“好事”初具雏形
全乡低生育水平得到稳定,计划内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城镇90%以上、农村75%以上的育龄群众知晓性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已婚育龄妇女生殖保健服务建档率达90%以上;育龄群众生殖道感染普查率、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就诊率达80%以上;新婚夫妇婚前接受培训率达100%;综合节育率达82%,避孕及时率达95%以上;手术并发症及手术差错、意外妊娠、人工流产的发生情况大幅度降低;育龄群众避孕方法知晓率和避孕方法自主选择率达90%以上;避孕节育手术术前同意书同意书使用率达100%;计划生育手术的育龄群众发放生殖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率达95%以上,免费药具发放率达98%以上,术后随访以及使用药具随访服务率达95%以上;男性自我保健和洁身自爱的意识得到提高,主动参与计划生育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全乡初中二年级以上在校学生和校外15—24周岁青少年心理、生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举行了3次大型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0份,发放《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性别鉴定、非法出售终止妊娠药品的告知书》1000余份,关爱女孩行动活动有效开展,群众生育观念进一步转变。投入30多万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强了计生服务站建设,新增了消毒供应室、优生咨询视听室,新进了一批高科技设备,配齐医疗仪器。
第四篇: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范文模版)
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
[摘 要]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从激励的概念以及激励理论对人力资源的启示,来论述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在企业中的建立及运用,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人力资源;激励理论;激励机制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素质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物质资源。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个人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因此,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激励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激励理论可分为:内在激励理论、过程激励理论以及外在激励理论。内在激励理论主要考虑的是导致一个人的动机和行为产生的那些内在需求是什么,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过程激励理论所强调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最典型的代表是期望理论;而外在激励理论所关注的则是通过了解一些环境变量来预测人在工作中的行为,最典型的代表是学习理论。从这些基本原理,我们不难得到以下三方面启示:第一,人会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并且这种需要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个人所处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发生变化。为此企业必须随时注意了解和掌握在自己的员工中所存在的多方面、多层次需要及其变化情况,并在一定的前提下通过管理实践、政策等等去调整,尽量去满足他们的各种个性化需要。第二,人的行为是由他们的需要、动机及其所导致的态度所决定的。而一个人的需要、动机和态度又不一定是对企业有利的,所以员工的需要获得满足并不一定能够导致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况“满意的员工并不一定就是高生产率的员工”。第三,人的行为是可以塑造的。有意义的目标确实能够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引导和指引作用,从而强化他们的努力程度。因此,企业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确定富有挑战的绩效目标,制定客观、准确的绩效评价系统,提供及时的绩效反馈意见,为员工提供绩效改善的机会和条件,才能确保员工业绩的不断改善和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二、合理的激励机制相结合1.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金钱万能”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滋长起来,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美国管理学家皮特(Tom Peters)就曾指出“重赏会带来副作用,因为高额的奖金会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不会正。”因此,企业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2.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首先要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在激励中严格制度的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在制定制度时要体现科学性,企业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3.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
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其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从而赋予其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此外,现在荣誉激励的方式在企业中采用得比较普遍,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在西方的企业中普遍采用。事实上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要想方设法采用适合本企业背景和特色的方式,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创建合理的企业文化,这样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注重软环境投入
现代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只有有效开发人力资源,并合理、科学地管理人力资源,企业才会蓬勃发展。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良好的软环境即注重人情味和感情投入,给予员工家庭式的情感抚慰。在现代社会,企业员工要求获得尊重的需求非常强烈,管理者应经常深入到员工中,平等对话,并经常组织集体活动,加强人际沟通,把企业建成一个充溢亲情的大家庭,使得员工有明显的归属感,而不是成为组织的边缘人。总之,管理者要注重与员工的情感交流,使员工真正在企业的工作中得到心理的满足和价值的体现。当然在激励中也不能忘记对企业家的激励。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对管理者(企业家)的年薪制就是要充分调动管理者(企业家)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把世界经济的竞争从物质资源竞争推向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将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笔者认为,应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不断研究、完善人力资源会计,大胆尝试运用多种计量方法和假设条件,建立企业人力资源报告体系,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相关信息。并且,按照市场经济交易原则拟定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按照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开发人力资源。运用人力资源理论,用最科学的手段、更灵活的制度调动人的情感积极性。
第五篇:人力资源管理之激励
人力资源管理之激励
汪 洵
一、激励的内涵
(一)什么是激励
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
(二)激励的三层含义
1、激励是一种引导、教育和管理活动,是通过外部的刺激、灌输和影响,把激励机制的内容转化为个人的思想和自觉行为。
2、激励是从人的需要出发,把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结合和相统一的过程。
3、激励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影响,把原本不属于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主体化,以产生超常的作用和力量。
(三)激励的类型
不同的激励类型对行为过程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所以激励类型的选择是做好激励工作的一项先决条件。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虽然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它们的作用对象却是不同的。前者作用于人的生理方面,是对人物质需要的满足,后者作用于人的心理方面,是对人精神需要的满足。(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与情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比如期望得到爱、得到尊重、得到认可、得到赞美、得到理解等。)
(2)正激励与负激励
所谓正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组织的需要时,通过奖赏的方式来鼓励这种行为,以达到持续和发扬这种行为的目的。
所谓负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组织的需要时,通过制裁的方式来抑制这种行为,以达到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的目的。
正激励与负激励作为激励的两种不同类型,目的都是要对人的行为进行强化,不同之处在于二者的取向相反。正激励起正强化的作用,是对行为的肯定;负激励起负强化的作用,是对行为的否定。
(3)内激励与外激励
所谓内激励是指由内酬引发的、源自于工作人员内心的激励;所谓外激励是指由外酬引发的、与工作任务本身无直接关系的激励。
——内酬是指工作任务本身的刺激,即在工作进行过程中所获得的满足感,它与工作任务是同步的。追求成长、锻炼自己、获得认可、自我实现、乐在其中等内酬所引发的内激励,会产生一种持久性的作用。
——外酬是指工作任务完成之后或在工作场所以外所获得的满足感,它与工作任务不是同步的。
(四)激励的基本原则
1、目标结合原则
在激励机制中,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目标设置必须同时体现组织目标和员工需要的要求。
2、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
3、引导性原则
外激励措施只有转化为被激励者的自觉意愿,才能取得激励效果。因此,引导性原则是激励过程的内在要求。
4、合理性原则
激励的合理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激励的措施要适度。要根据所实现目标本身的价值大小确定适当的激励量;其二,奖惩要公平。
5、明确性原则
激励的明确性原则包括三层含义:其一,明确;
其二,公开;
其三,直观。直观性与激励影响的心理效应成正比。
6、时效性原则
要把握激励的时机,“雪中送炭”和“雨后送伞”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激励越及时,越有利于将人们的激情推向高潮,使其创造力连续有效地发挥出来。
7、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正激励就是对员工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
所谓负激励就是对员工违背组织目的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
正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不仅作用于当事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其他人。
8、按需激励原则
激励的起点是满足员工的需要,但员工的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并且只有满足最迫切需要(主导需要)的措施,其效价才高,其激励强度才大。因此,领导者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不断了解员工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才能收到实效。
(五)激励的机制
(1)激励时机
超前激励可能会使下属感到无足轻重;迟到的激励可能会让下属觉得画蛇添足,失去了激励应有的意义。
激励如同发酵剂,何时该用、何时不该用,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根据时间上快慢的差异,激励时机可分为及时激励与延时激励;根据时间间隔是否规律,激励时机可分为规则激励与不规则激励;根据工作的周期,激励时机又可分为期前激励、期中激励和期末激励。
(2)激励频率
所谓激励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里进行激励的次数,它一般是以一个工作周期为时间单位的。激励频率的高低是由一个工作周期里激励次数的多少所决定的,激励频率与激励效果之间并不完全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
一般来说有下列几种情形:
——对于工作复杂性强,比较难以完成的任务,激励频率应当高,对于工作比较简单、容易完成的任务,激励频率就应该低。
——对于任务目标不明确、较长时期才可见成果的工作,激励频率应该低;对于任务目标明确、短期可见成果的工作,激励频率应该高。
——对于各方面素质较差的工作人员,激励频率应该高,对于各方面素质较好的工作人员,激励频率应该低。
——在工作条件和环境较差的部门,激励频率应该高;在工作条件和环境较好的部门,激励频率应该低。
(3)激励程度
所谓激励程度是指激励量的大小,即奖赏或惩罚标准的高低。
超量激励和欠量激励不但起不到激励的真正作用,有时甚至还会起反作用。比如,过分优厚的奖赏,会使人感到得来全不费功夫,丧失了发挥潜力的积极性;过分苛刻的惩罚,可能会导致人的摔破罐心理,挫伤下属改善工作的信心;过于吝啬的奖赏,会使人感到得不偿失,多干不如少干;过于轻微的惩罚,可能导致人的无所谓心理,不但不改掉毛病,反而会变本加厉。
(4)激励方向
所谓激励方向是指激励的针对性,即针对什么样的内容来实施激励,它对激励效果也有显著影响。
比如对一个具有强烈自我表现欲望的员工来说,如果要对他所取得的成绩予以奖励,奖给他奖金和实物不如为他创造一次能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使他从中得到更大的鼓励。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激励方向的选择是以优先需要的发现为其前提条件的,所以及时发现下属的优先需要是经理人实施正确激励的关键。
二、激励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1、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
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但是,当人们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它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导致积极的态度,这就形成了某种既不是满意、又不是不满意的中性状态。
激励因素——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就叫做“激励因素”,这是那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明确地指出,并不是所有需要的满足都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只有满足了激励因素的需要,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双因素理论还指出,不具备保健因素将引起许多不满,但具备保健因素并不一定能调动积极性;另一方面,具备激励因素会激发积极性,但不具备激励因素也会引起抱怨。
双因素理论告诉我们,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没有它会导致不满,但是即使获得满足,它的作用往往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的。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工作的安排、量才使用、个人成长与能力提升等,注意对人进行精神鼓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随着人们物质“小康”问题的解决,人们对精神“小康”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2、奥尔德弗的ERG理论
existence生存需要
relatednes关系需要 growth
成长需要
奥尔德弗的ERG理论
ERG理论至少在两个重要的方面比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更为灵活:
①三个层级的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可同时被激活;
②ERG很少需要被固定在一个层级序列上。
3、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成就需要 权利需要 归属需要
追求卓越;
达到标准;
争取成功的内驱力 控制别人以某种方式行为而不以其他方式行为的需要 建立友好的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愿望
4、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该理论认为,激发的力量来自效价与期望值的乘积,即:激励的效用=期望值×效价。 效价是企业和团队的目标达到后,对个人有什么好处或价值,及其价值大小的主观估计。 期望值是达到企业目标的可能性大小,以及企业目标达到后兑现个人要求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
这两种估计在实践过程中会不断修正和变化,发生所谓“感情调整”。
比如,我认为我有能力完成这项任务,完成任务后我估计老板肯定会兑现他给我晋升工资的诺言,而增加工资正是我的最大期望,所以,我工作的积极性肯定很高;反之,任何一个变量的变化,就会影响到工作的积极性。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使这种调整有利于达到最大的激发力量。因此,期望理论是过程型激励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