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检测
出题人:罗 静审题人:牛丽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在普通人心目中,哲学是高高在上、十分抽象的学问。复旦大学哲学教授俞吾金却说,“哲学不但不在高处,而是在最低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哲学源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②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③哲学知识可以自发地形成,人人都有自己的哲学
④哲学是对各种生活知识的抽象总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2.投资哲学是关于投资的最高智慧,是帮助投资者避开障碍与陷阱的智慧之灯,是通向投资成功与自我实现的精神地图。这印证了“哲学是智慧的源泉”。这就是说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一切智慧都源于对哲学的学习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苏格拉底曾经和美诺一起讨论什么是“美德”。美诺分别讲了男人、女人、老人和青年人的美德各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这只是具体的美德,而不是哲学的回答。苏格拉底认为应该从对具体“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这表明
①哲学是研究世界上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和规律的②哲学思维通过理性思考,从个性中归纳综合出事物共同的本质
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正确的概括和总结
④哲学是人们对于具体领域的根本观点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③④D.②③④
4.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名哲学家。他曾经说过:“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子。”这句话告诉我们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5.“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王充)与“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这两个观点,体现了对______问题的不同回答。
A.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6.斯蒂芬·霍金在他的新著《大设计》一书中提出:“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①康德:人是万物的尺度②赫拉克拉特:世界是由一团火组成的③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④黑格尔: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7.辛弃疾《木兰花慢》是一首“送月”诗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一连串探索性的追问。“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
A.是词人头脑主观自生的B.是词人对客观现象作出的一种反映。具有合理性
C.表明获得认识不一定需要通过实践D.表明词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1
8.“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首诗对很多人
有借鉴 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心远地自偏”的说法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9.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形谢神灭”与“理生万物”B.“削足适履”与“指鹿为马”
C.“沧海桑田”与“断章取义”D.“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推进,它会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体现了 ①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顶峰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1.有哲学家辩言,对于一块白色而坚硬的石头,人们可以看 得到“白”,但看不到“坚”;
可以摸得到“坚”,但摸不到“白”;“白”不一定是石头的“白”,“坚”也不一定是石头的“坚”。故“白”与“坚”都是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这一观点是
①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形而上学的观点④辩证的观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②一元论和二元论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①②B.③④C.①①D.②③
13.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根据新的发展
要求,集中全党智慧而提出的。可见,真正的哲学
A.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B.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C.都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D.都是具体科学赖以发展的基础
14.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的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15.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
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
A.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源于哲学家的主要想象
16.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
样。”这句话主要批判那些把哲学
A.神秘化的倾向B.简单化的倾向
C.庸俗化的倾向D.体系化的倾向
17.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总和
C.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8.甲乙二人做生意均失败。甲认为,生意失败是天命所致,我应顺应天命,另谋其他出
路;乙认为,事在人为,经验不足可以历练积累,遂重新创业,取得成功。由此可见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自发的世界观阻碍事业成功
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9.旧唯物主义之所以不能把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研究领域,是因为没有
提出
A.科学的自然观B.科学的社会观
C.科学的历史观D.科学的实践观
20.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
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②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
③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④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1.所谓“关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甲认为:“是亦彼也,彼亦是
也”。乙认为:“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丙认为:“人是架钟表,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骨骼是齿轮,人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是对命题、观念进行加减”。丁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中自我运动。以上观点分别属于
A.相对主义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辩证法
B.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辩证法 唯心主义
C.相对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辩证法
22.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社会科学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哲学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3.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恩格斯指出,文艺复兴驱散了“中世纪的睦灵”,推动了
人们的思想解放,“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西方学者在论及文艺复兴的意义时,普遍将它作为西方社会近代化的开端。这就是说
A.社会变革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B.哲学思想的变化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现代化发端和发达于欧洲是人类历史的必然
D.哲学革命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2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A.以人为本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科学发展观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自2009年以来,云南省遭遇持续三年干旱,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由此也引起了人们对旱灾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强烈关注。面对旱灾,干旱地区有些人认为只能听天由命,服从天意,有些人则烧香、拜神求雨。然而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在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来抗旱,如果有合适的天气条件,气象部门会组织一些科学的人工增雨作业,用科技手段来增加降雨,此外,还采取兴修水利,节水等措施来一起抗旱。
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相关知识,分析其中蕴涵的道理。(12分)
26.2012年9月21日,教育部社科委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2012年度工作会议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教育部已制定未来三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八项计划,将投资20亿元对八项计划实施予以支持。八项计划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计划、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体系建设计划、哲学社会科学资政服务计划、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推广计划、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和数字人文建设计划。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为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12分)
(2)有人认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也是人人都有的学问。你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9分)
27.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
材料三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灵魂在内,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永恒的,原子本身不变化,但能运动。原子的数量是无限多的,但它们之间没有性质的不同,仅有大小、形状、次序和位置的区别。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地方,是“非存在”。原子在虚空中互相碰撞,形成漩涡运动,从而互相结合形成万物。原子分离,事物就灭亡。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9分)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6分)
(3)材料三种的观点有何局限性?(4分)
第二篇: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卷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回答1-2题
1.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
A.懂哲学的人不会犯错误
B.哲学智慧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的C.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D.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富兰克林的经历告诉我们,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这启示我们
A.哲学是启智之学B.任何哲学都给人以智慧,使人更聪明
C.不懂哲学的人,就无法生存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朱熹小时候就问其父亲“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而废寝忘食;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大思想家,应该说这跟他们从小善于思考有关。这些故事说明()
A.哲学是高高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从哲学开始
C.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D.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需要和好奇
4.2013“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于2014年2月10日晚在中央一套揭晓。“感动中国”人物普遍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忘我的奉献精神和无私的人间大爱。这表明()
A.道德信念对每一个人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思想体系
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纽约市立大学的校长马修·戈德斯坦因在大学本科时读的是数学与统计学。但他对《纽约时报》的记者说:“如果我重新读本科的话,我会选哲学专业。因为哲学是一切学科的核心。”对“哲学是一切学科的核心”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知识的总和
B.哲学是其他一切学科存在和发展的源泉
C.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能够取代具体科学知识
6.我国古代人把日全食称“天狗食日”。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后汉书·五行志》述: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上述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7.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到:“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8.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下了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了这个预言的实现可能,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预言都能最终实现
9.列宁指出,“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的即绝对的,不发展的”。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有()
①唯心主义是人类智慧树上一朵不结果的花②旧唯物主义都是愚蠢的③聪明的唯物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④只要存在聪明的唯心论,就能实现聪明的唯物论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0.两个秀才一同去赴试,刚上路就遇到出殡的队伍,黑漆漆的棺材擦身而过。甲秀才大感晦气,心头愁绪郁结,结果没有考好,名落孙山。乙秀才则暗自高兴: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上了考场,他精神爽快,文思泉涌,果然一举成名。两个秀才回来后都说自己的预感很灵验,甲说:“一碰上那秽物就知道不好了。”乙则说:“果然是有官有财了。”对两个秀才的说法,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甲是唯物主义观点,乙是唯心主义观点
B.甲是唯心主义观点,乙是唯物主义观点
C.二者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D.二者都坚持了唯物主义观点
11.“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B.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D.是否承认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12.孔子提出“获罪于天,无可祷也”,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两种观点分别是()
A.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B.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
C.主观唯心主义辩证法D.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13.“没有物就没有影,思想和事实的关系就是影与物的关系”。这种观点
A、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观B、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
C、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是正确概括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14.中国式过马路,是指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现象,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无关。有人表示:“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A、子不语怪力乱神B、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C、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D、存在即是被感知
15.从“神马、浮云、给力”到“土豪、高大上、人艰不拆、累觉不爱„„”,每年都会有一些新词流行。专家认为,每当社会处于发展的活跃期,作为一种社会情绪的表达,新词就会大量出现。这说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16.国家天文台预测,2013年6月6日上午,天空将上演一出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这与古时人们对其现象与本质不能认识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上的()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B.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17.钱学森带研究生,一开始不上专业课,而是让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经考核合格后才开始学习专业课。这样安排学习顺序的原因是()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④不善于处理主客观世界的关系,就无法在科学上取得成就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18.《非诚勿扰2》捧红了一首小诗《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下列与这句诗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古今异俗,新故异备B.我在故我思
C.理在事先,理生万物D.心外无物
哲学的性质注定了它必须做“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也就是“事后诸葛亮”;但它一旦产生又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成为“高鸣报晓的雄鸡”,也就是“事前诸葛亮”。据此回答3~4题。
19.哲学要成为“高鸣报晓的雄鸡”,先得老老实实地做好“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为此,它必须()
①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把握时代的脉搏 ③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④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A.①③
B.②④D.①②③④ C.①②③
20.时代呼唤“高鸣报晓的雄鸡”,社会更需要“高鸣报晓的雄鸡”,这是因为它可以()
①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全盘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③直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④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A.②
B.②④ D.②③④ C.①②③
2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它是恩格斯所说的“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从根本上讲是因为
()
A.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
B.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C.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D.实现了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的历史观的统一
22.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最科学、最完整、最严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下列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整性的是()
A.以新的实践观为基础B.形成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
C.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建立了百科全书式的完备的知识体系
23.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者分别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是人生的根本指南 ③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 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
A.②③
B.③④D.①②③④ C.①②③
24.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有学者这样写道: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① 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 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③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时代观念的变化发展
④ 时代观念的反作用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A.①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据此回答
25.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②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③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④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第三篇:高三周练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周练
1、第一单元测试
一、最佳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哲理小说越来越受读者的喜爱,其中重要原因就是,那些人生哲理是如此贴切地表述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精神家园„„。哲理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表明()
A.哲学是一种世界观,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D.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
2.钱学森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他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中科院院士沈鸿说过:“谈发展,一定要讲哲学。”这说明()
A.哲学是一种智慧,真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源自对实践的追问与世界的思考 C.哲学是时代任务的正确归纳和总结D.哲学是关于社会发展最一般的科学 在人类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人口的膨胀使人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人们在经过了这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据此回答3~4题。
3.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到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是人努力想象出来的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C.哲学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4.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离不开人们对上述问题的理性思考。这主要说明()
A.哲学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B.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C.源于生活的哲学都是科学的D.哲学是对时代经验和认识成果的正确反映 5.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是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想问题、办事情是人类的两种基本活动。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据此回答6~7题。6.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之所以要重视哲学的研究,是因为()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B.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C.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真正的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与对世界的思考
8.“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不知哲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这说明()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②自然科学需要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④哲学是“科学之母”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9.下列选项和右边漫画寓意相反的是()
A.存在即被感知
B.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C.天地合而万物生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纵观整个哲学发展史,流派多多,观点各异,真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据此回答10~11题。
10.虽然不同的哲学流派的观点各不相同,但是其都把整个世界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不管何种学派用何种观点去研究哲学,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C.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D.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11.调查显示,目前不少中学生相信星座与命运有关。他们将自己的出生日期与所谓星座相连,再从自己的星座推算出自己将来的前途和命运。从哲学上看,这种思想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
12.右边漫画“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的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13.(2013·东北师大附中模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14.2013年9月,中国设立国家级上海自由贸易区,这是党和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从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出发,面向世界大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体现了()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B.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D.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黑格尔哲学最杰出的成就是辩证法。但是,黑格尔哲学的系统的辩证法思想都是与事实不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思想,使被颠倒的辩证法重新颠倒过来,创立了唯物主义辩证法。据此回答15~16题。
15.黑格尔哲学的系统的辩证法思想都是头脚倒置的。这说明()
A.辩证法思想都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B.辩证法思想都是与事实不符的C.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黑格尔哲学的全盘继承
16.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唯物主义转化,使这种辩证法摆脱了其最后的神秘外壳。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A.以黑格尔的辩证法为直接理论来源,并对其丰富和发展B.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是自己所处时代精神上的精华D.是工人运动实践经验的总结 17.(2013·大连模拟)下列观点与“存在就是感觉的相加。”一致的是()
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18.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党30多年来,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的伟大产物。这说明()
A.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B.真正哲学是对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正确概括和总结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20.人们在经过了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主要体现了()
A.人们改造世界的水平取决于主观认识B.思维方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起决定作用
C.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没有哲学智慧,就没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21.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实践性B.灵活性C.革命性D.科学性
22.2013年9月22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央党校2013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并讲话指出:党的领导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三观”思想。之所以要强调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它()
①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②是具体科学的总和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是科学的科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3.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
①唯心主义不包含任何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扩大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了物质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4.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
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
C.反映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 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25.2013年9月6日,习近平在福建调研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把握科学发展规律,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因为()
①科学发展观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②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哲学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④科学发展观系统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二、问答题
26.2013年9月21日,教育部社科委工作会议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教育部已制定未来三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八项计划,将投资20亿元对八项计划实施予以支持。八项计划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计划、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和数字人文建设计划等。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为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9分)
(2)有人认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也是人人都有的学问。你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6分)
答案
1-5DACBB6-10BCAAA11-15CCCDC16-20ABABC21-25CCBCA
26.【解析】 设问一:主要考查了哲学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来分析。
设问二:此题属于辨析题,解答此题要找准辨点:什么是哲学。首先明确世界观的含义,其次认识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最后明确结论。
【答案】(1)①哲学的发展能够为具体科学的进步提供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3分)②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能够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3分)③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3分)
(2)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2分)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是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分)③我们既要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2分)
答案
1-5DACBB6-10BCAAA11-15CCCDC16-20ABABC21-25CCBCA
26.【解析】 设问一:主要考查了哲学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来分析。
设问二:此题属于辨析题,解答此题要找准辨点:什么是哲学。首先明确世界观的含义,其次认识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最后明确结论。
【答案】(1)①哲学的发展能够为具体科学的进步提供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3分)②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能够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3分)③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3分)
(2)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2分)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是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分)③我们既要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2分)
答案
1-5DACBB6-10BCAAA11-15CCCDC16-20ABABC21-25CCBCA
26.【解析】 设问一:主要考查了哲学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来分析。
设问二:此题属于辨析题,解答此题要找准辨点:什么是哲学。首先明确世界观的含义,其次认识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最后明确结论。
【答案】(1)①哲学的发展能够为具体科学的进步提供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3分)②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能够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3分)③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3分)
(2)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2分)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是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分)③我们既要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2分)
答案
1-5DACBB6-10BCAAA11-15CCCDC16-20ABABC21-25CCBCA
26.【解析】 设问一:主要考查了哲学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来分析。
设问二:此题属于辨析题,解答此题要找准辨点:什么是哲学。首先明确世界观的含义,其次认识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最后明确结论。
【答案】(1)①哲学的发展能够为具体科学的进步提供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3分)②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能够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3分)③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3分)
(2)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2分)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是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分)③我们既要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2分)
第四篇: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生活智慧与时代精
神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Ι、考点考情见jFp204、207、210
Ⅱ、问题引领:、哲学的含义?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3、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如何划分的?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什么?“两个对子”的关系?
4、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其三种基本形态分别是什么?如何评价?各自经典观点有哪些?
5、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其两种基本形态分别是什么?如何评价?各自经典观点有哪些?
6、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真正的哲学为什么能够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Ⅲ、易错排查
.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提示 ×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2.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
提示 ×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以非科学的哲学指导实践会犯错误;即便以科学的哲学指导实践,也不能保证不犯任何错误。
3.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提示 × 哲学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4.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提示 × 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学说。
5.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提示 ×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6.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提示 × 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世界观指导下进行的,世界观影响人的成长。
7.哲学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提示 × 哲学于实践。
8.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
提示 × 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9.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提示 ×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提示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提示 ×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2.之所以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因为它是“科学之科学”。
提示 × 之所以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因为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提示 ×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具体科学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4.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提示 × 先有物质,后有精神,物质派生精神。
5.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
提示 ×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一种物质力量。
Ⅳ、课堂反思:
我的疑惑和收获
Ⅴ、知识体系构建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电子教案
高二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电子教案
二、《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讲述,融入到了社会生活、实践的主题之中。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主导,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情境导入等方式,呈现哲学模块的基本内容。把哲学模块的核心问题确定为:如何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全书从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探求、生活的方法、生活的选择四个方面展开,即四个单元,每单元突出一个核心问题。如此层层递进,大问题套小问题,全书形成一个“树”形的问题串。
三、《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与逻辑关系
必修4——模块纵览
生活是人类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它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对哲学问题的追溯和思考离不开人类的生活。生活和实践是我们进入哲学殿堂、把握哲学智慧的不可或缺的途径,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应该是哲学的重要的基本的观点。
哲学的使命在于对四方上下的探索和对古往今来的追寻,并在这种探索和追寻中为人类提供生活的航标、展示思维的行程。哲学是思,是辩,是追问,哲学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沉思、提问和解答。思考宇宙,问辩人生;思考运动,问辩永恒。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也是我们现时代的精神的精华,它探索世界的一般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找到了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发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正确认识实践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巨大作用,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生命的灵魂,它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门,打开智慧的窗;它微笑地注视着我们,说:“来吧,让我带你去看一个新世界,访问一种新生活。”
一、《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基本性质
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明确该门课程不是一般的哲学概论。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二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电子教案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是从学生身边的哲学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哲学的一般知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重要特点。
本单元是全书的逻辑起点,居于起始的位置,起着引领和导入的作用。本单元设置了三课、一个综合探究。基本结构是:哲学(第一课)——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课)——哲学的功能(综合探究)。
第一课主要是从生活和实践入手说明什么是哲学,哲学是怎样产生的,哲学的功能是什么,哲学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哲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课通过考察历史上先哲圣贤对宇宙、人生的不同看法,了解他们各不相同的哲学主张,领悟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感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和对立。
第三课通过探讨哲学和时代精神的关系,追溯哲学的历时态发展线索,使学生体会到任何哲学都是一个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反映,时代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从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特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和开放的思想体系。
综合探究是单元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由探究活动目标、探究活动建议、探究路径参考和理论评析四部分构成。综合探究具有体现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联系的功能,具有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功能,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本单元教学设计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手段,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情境导入等方式,以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哲学模块的基本内容。
由于学生刚接触哲学,需要有一个适应阶段,所以建议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安排课时,原则上每一课时安排一课时,但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样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的可安排两课时。
附:单元知识结构图
高二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电子教案
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
3.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活与哲学”模块的绪论,标题为“美好生活的向导”,主要负载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说明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和实践的关系;二是回答什么是哲学。围绕这两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课时: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一课时:生活处处有哲学。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课时实际上是解释“生活与哲学”模块的名称的。为了说明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材设计了两个目: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第二课时: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这一课时主要回答什么是哲学,围绕这一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目: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前者主要是从哲学研究对象的角度揭示哲学的内涵,后者则主要从哲学思维的特点、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角度回答什么是哲学。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从生活中的哲学思想入手,体验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了解哲学的概念、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为开始全书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从而引导学生进入生活与哲学的学习。
教学重点
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教学难点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高二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电子教案
教学难点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知识目标
1.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内容;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3.运用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观点;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在第一课对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哲学的具体存在形态和发展过程的角度介绍哲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关于什么是哲学有一个历史的和感性的认识。标题为“百舸争流的思想”,主要负载的任务有二:一是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二是介绍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围绕这两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最基本的问题只有一个,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了说明这一问题,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主要解释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第二目主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同时回答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本框主要是通过对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具体形态的介绍,让学生从中感受什么是哲学。围绕这一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学习本课,使学生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通过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教学重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高二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电子教案
使学生体会到任何哲学都是一个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反映,时代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从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特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和开放的思想体系。
教学重点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即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三个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
3.运用哲学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作用;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根据19世纪中叶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哲学与时代精神关系的思考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时代感和使命感,使学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活与哲学”模块绪论的最后一课,主要是在第一课回答什么是哲学、第二课介绍哲学的具体存在形态和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过渡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阐述,从这一意义上说,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落脚点。本课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使学生认识到哲学不仅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并从整体上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以后各章、节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论述,从这一意义上说,本课又是全书的一个总纲,它所讲到的实践的基本观点贯穿于全书的各章、节之中。学好本课内容对于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全书的知识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标题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主要负载的任务是,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入手,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二是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三是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围绕这三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两个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一课时: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这一课时主要讲哲学和时代的关系。教材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为“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从哲学的内容来源于时代看“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第二目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是从哲学对时代的反作用来看“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第二课时: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这一课时是本课的落脚点,主要是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角度,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基本特征和发展。这一课时分为三个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第三课通过探讨哲学和时代精神的关系,追溯哲学的历史发展线索,通过学习,高二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电子教案
生对社会历史问题的观察从一般的经验层面上升到比较深刻的哲学层面,学会自觉地运用哲学理论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3.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的能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抽象的哲学”其实并不脱离时代,真正的哲学恰恰是对时代问题的“理论解说”,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使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坚实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它是人类思想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学生要在实践中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培养与时俱进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