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变化(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07:3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变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变化》。

第一篇:2014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变化

2014年四川高考

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历史部分的变化

2014.2.27

近日(2014年1月15日),省招考委、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我省2014年普通高考命题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我省普通高考命题的科目、原则和指导思想。

我省2014年普通高考考试科目按‚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设置。‚3‛指语文、数学、外语,其中数学分文、理两类。‚文科综合‛包含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各学科分值为:语文、数学、外语各150分,政治、历史、地理各100分,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考试科目中,除外语的非英语语种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试题外,其余科目由我省自行组织命题。外语科目只进行笔试,不进行听力测试。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均采取‚同堂分卷‛的考试形式。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四川中学教学实际,今年我省普通高考命题将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遵循‚注重能力考查,体现课改理念,力求平稳推进‛的指导思想,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和要求命制试题。命题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考查考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突出考查学科意识、学科思维、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力求做到科学、准确、公平、规范。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 不变:

1.仍以通史体例编写,按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现代史的顺序呈现。每一部分分政治、经济、思想三大版块。

2.以必修内容为主线,选修内容融入必修线索中,或选修与必修重合。

3.继续删去如下考点:中古史的元宣慰司、清边疆政策;‚神农‛的传说、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古代音乐、舞蹈。世界近代史的阿里改革、第二国际的斗争。中国近代史的太平天国运动等。

变:

1.删去部分考点:

①删去去年已考的‚汉字的起源、演变‛和‚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②删去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的‚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④‚孙中山与三民主义‛调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微调部分考点:

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调整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②‚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调整为‚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

③‚‘师夷长技’、中体西用与维新思想‛里的中体西用也加上引号。

第二篇: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科考试说明

备注:红色标注为与2017年历史考试说明有变化的考点或表述

一、命题指导思想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江苏卷)的命题,将遵循“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体现以稳为主,稳中出新的原则。

考查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本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叙事(原表述: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叙事和历史结论(原表述: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懂得历史事实与历史观点的关系(原表述: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原表述:历史事物)。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原表述: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原表述: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4.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原表述: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原表述: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提出独立见解(原表述: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涉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其中,历史(I)、历史(II)和历史(III)三个必修模块为必考内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以及“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四个选修模块为选考内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 1 容。为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在考试大纲以及本省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必考内容

古代部分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选官制度。(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方式;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商业

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主要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3.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原表述: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3)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王阳明心学(原表述:陆王心学)。(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2)汉字与书画

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3)文学成就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的时代特征(4)戏曲艺术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发展与艺术成就(新增)。5.古代希腊罗马(1)雅典的民主政治

自然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与局限性。(2)罗马的法律(原表述:罗马法)

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近代部分

6.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和莎士比亚等人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及其历史影响。(2)启蒙运动

理性时代的到来;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启蒙运动在人文主义思想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7.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历史背景和影响。(2)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荷兰、法国和英国等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3)两次工业革命

9.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0.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1)经典力学

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所作的贡献;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生物进化论 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瓦特改良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1)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3)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现代部分

14.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3)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5.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

16.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与苏联文学。(2)19世纪以来的美术

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美术流派的代表性作品。(3)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电影、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20.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新政协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2)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3)“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九二共识”与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2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

(2)经济体制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的创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近代以来铁路公路的建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革与发展。(3)大众传媒的发展

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事业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

24.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2)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3)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25.现代中国科技与教育

(1)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信息技术的发展(2)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与成就

选考内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梭伦改革 2.商鞅变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 4.王安石变法

5.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6.明治维新 7.戊戌变法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2018年高考删除亚里士多德)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华盛顿(2)拿破仑

4.“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2)甘地 5.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列宁(2)毛泽东、邓小平

6、杰出的科学家

(1)詹天佑(删除李时珍)(2)牛顿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 7

探索历史的奥秘 1.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2.人类起源之谜 3.二里头文化 4.三星堆遗址 5.玛雅文明 6.克里特文明 7.大津巴布韦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1)“世界遗产公约”(2)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2.古代埃及金字塔

3.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产

(1)巴特农神庙(原表述:希腊雅典卫城的巴特农神庙)(2)奥林匹克遗址群(3)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4.佛罗伦萨

5.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1)秦始皇陵兵马俑(2)万里长城

(3)北京明清故宫和皇家陵寝(删除:颐和园)(4)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5)昆曲

6.奥斯威辛集中营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

(二)试卷结构

由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组成。必做题约占85%,选做题约占15%。1.必做题

以必考内容为命题范围。包括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种题型。选择题每题3分,20题,共60分。非选择题3~4题,约40分。2.选做题

以选考内容为命题范围。由4题组成,一题对应于一个选考内容,要求考生选择其中两题作答。每题约10分,合计20分。

(三)试卷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三种,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

第三篇:2014安徽高考历史说明及变化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根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内容,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安徽省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实际,确定历史学科的考试要求与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重视“新材料”的运用与“新情境”的创设。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及历史观点。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解释。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范围

必修内容

古代部分

(一)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l)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的形成及发展

(二)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近代部分

(一)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现代部分

(一)现代中国

I.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5.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现代世界

l.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

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选修内容

(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1.商鞅变法

2.王安石变法

3.欧洲的宗教改革

4.明治维新

5.戊戌变法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2、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3.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4.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变化的部分1、2、增加了“京剧的形成及发展”。删去的部分:

A、必修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选修二部分:“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第四篇:2018年高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

2018年高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

据中国教育考试网消息,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17年12月14日公布了《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这里分享给各位的是《考试大纲》的“总纲”和历史学科部分。历史园地公号将密切关注相关信息,后续会发布名家名师对考纲的详细解读!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历史学科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论证和探讨问题 • 发现历史问题 • 论证历史问题 • 独立提出观点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必 考 内 容 第一部分 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部分 现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

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

5.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 考 内 容

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王安石变法; 4.俄国农奴制改革; 5.明治维新; 6.戊戌变法。

选考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3)“非战公约” 国际联盟。3.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3)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2.东西方的先哲

(1)孔子;(2)柏拉图。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4.“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2)甘地;(3)凯末尔。5.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毛泽东、邓小平; 6.杰出的科学家

(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2)牛顿、爱因斯坦。

第五篇: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和教学指导意见整编

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和教学指导意见整编

第一部分 古 代

古代中国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修1专题1)

1.西周的政治制度

(1)知道夏朝与周朝的建立;

(2)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3)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4)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说明:夏朝建立表明“家天下”制度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周王 朝的主要政治制度,维护了当时周王朝的统治,也突出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和“商朝的政治特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了解秦的统一;

(2)知道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3)了解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4)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5)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说明:学习时应依据“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这条主线,来把握这一课的学习深 度和广度。“朝议制度”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措施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2)列举汉代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3)知道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4)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说明:本课知识点较多,主要是通过学习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些史实,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法令出一”一目和“中央监察机构”等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了解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及演变(2)了解清朝军机处设置及评价

(3)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认识从专制到民主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

说明:本课是这一专题的最后一课,因此,除了学习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一些主要新变化之 外,还可对本专题作总结性的学习,如归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含义,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等。“清朝的边疆政策”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必修2专题1)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2)列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3)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

(4)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说明:学习时应依据“农业是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这一总体目标来把握这一课的学习深度和广 度。“‘神农’的传说、沉重的赋税和力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手工业的发展

(1)知道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2)列举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发展的基本史实(3)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难点)

说明: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是本课的难点,学习时需适当拓展。“‘工官’和‘匠户’”为 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商业的发展

(1)了解古代商业的出现; 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1页

(2)概述“市”在历代的发展和商业都会崛起的史实;(3)认识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4)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征。(难点)

说明: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是课标要求,也是本课难点,学习时需要加以拓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难点)。(2)体会当今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3)树立农工商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说明:“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要注意深入分析其作用和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是本课难点,学习时要注意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工商业的管理”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必修3专题1)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文明演进的价值。说明:“李悝变法”“商鞅变法”“墨家对认识论和逻辑学的贡献”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2)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这些措施的目的和影响。(3)体会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国家统一观念的认同。

说明:“‘焚书坑儒’批判”和“东汉太学生议政运动”、“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宋明理学

(1)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2)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3)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说明:“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和“周敦颐与张载的思想主张及贡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与影响;(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3)认识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说明:“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必修3专题2)

1.科技成就

(1)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价值。

说明:学习时要特别重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产生的社会条件及其对文明进程的影响等问题的理解,“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概述汉字与绘画的起源与演变过程;

(2)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苏轼、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家(3)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王维等著名画家;(4)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说明:“金声玉振”“宫廷舞和民间舞”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文学成就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3)体会古代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学价值,感受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美感。

说明:要关注屈原、李白、杜甫、苏轼、关汉卿、曹雪芹等创造了祖国古代辉煌文学成就的代表作家。体会文学现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4.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1)了解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五、古代中国历史人物(选修4)

1.孔子(第2单元)

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2页

(1)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了解孔子的生平;(2)知道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仁、礼、中庸。(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说明:教学时应与必修Ⅲ中“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的有关内容相联系。2.秦始皇(第1单元)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2)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

说明:教学本课应与必修I中“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内容相联系,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列表归纳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巩固统一的措施,运用疆域图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注重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观点和方法。

3.唐太宗(第1单元)

(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用贤的优秀品质。

(2)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说明:教学时可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去归纳“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并从史实人手分析“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玄武门之变”、“晚年的反省”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4.康熙帝(第1单元)

(1)了解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统一台湾、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抗击沙俄侵略等。增强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说明:教学时要史论结合,从具体的措施入手分析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少年皇帝”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古代希腊、罗马

一、古代希腊、罗马(必修1专题6)

1.雅典民主政治

(1)了解希腊独特的海洋性自然地理环境、希腊城邦的主要特点、希腊公民的素质,说明影响古希腊文明产生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

(2)体会古代希腊文明的灿烂辉煌,认识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传承关系

说明:学习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时要注意三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为重心,理解古代希腊成为“民主政治的摇篮”这一主题。

(3)知道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4)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

(5)知道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6)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7)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说明:本课第一、二目通过对梭伦改革和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等典型事例的介绍,展示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具体表现;第三目则专题讨论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学习时要注意“论从史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实际上就蕴藏在第一、二目的内容中。“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主要内容”“希波战争”等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罗马法

(1)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

(2)理解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价值,体会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3)理解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

说明:罗马的法律制度既是罗马文明的代表性成就,也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有着传承关系,罗马法的分支之一自然法更是具有超越时空与民族的永恒价值。学习罗马法主要内容时要准确把握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等四个重要概念及相互间的关系。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必修3专题6)

1、“人是万物的尺度”(1)了解人文精神的起源;

(2)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3)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4)体会苏格拉底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说明:公元前5世纪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和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人文主义起源的重要原因,学习时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3页

要注意理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人生而平等”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运用比较的方法说明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三、古代西方历史人物

1.亚里士多德(选修4第2单元)

(1)知道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师从柏拉图、从事科学研究、教育亚历山大、在雅典讲学。认识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2)感受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必修3专题6)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知道下列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薄伽丘《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特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拉丽莎》,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2)知道《九十五条论纲》的作者及其主要思想;

(3)认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4).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说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主要作品”本课教材中没有涉及,学习中要予以补充。“古典文化的‘再生’”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启蒙运动(理性与自由的启蒙和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1)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

(2)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百科全书派、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3)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4)认同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认识到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说明:“洛克限制‘公权’的设想”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运用比较法加深学生对启蒙运动思 想家思想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二、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必修2专题5)

1.新航路的开辟

(1)概述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2)迪亚士和哥伦布开辟的航线及其影响;(3)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4)体会探险家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说明:“开辟航线”与“文明交往”是理解本课的两个关键词,前者主要是对事实的了解,后者则蕴含着对这一史实的基本评价,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分散的文明”、“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两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2.英国的殖民扩张

(1)列举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2)了解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

(3)认识殖民扩展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4)感受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性。懂得尊重各民族的传统与文化,树立多元文化观,注意汲取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

说明:本课内容是第一课的延伸和拓展。“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出现,“殖民扩张”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而产生和发展,并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学习时要注意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殖民掠夺的罪恶和人类文明联系加强等多角度思考问题。“海上马车夫”一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3.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力量)(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2)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

(3)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4)体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培养崇尚科学、不断创新的精神。树立重视科技发展的观念,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说明:从课程标准看,“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属于“应用”层次要求,是本课学习难点。学习时要注意史论结合,可以联系模块一中的有关知识,多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打造‘世界工厂’”一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4、第二次工业革命(走向整体的世界)(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4页

(2)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3)了解垄断组织的出现;

(4)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5)学习辨证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树立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化。认识开放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说明:“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是本课难点,学习时要尽可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去感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要结合“专题小结”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作一梳理。“瓜分世界的狂潮”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选修4第3单元)

1.华盛顿

(1)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2)领导独立战争、主持制宪、首任美国总统等。(3)评价华盛顿的历史贡献。

(4)感受华盛顿的优秀品质:英勇顽强的斗争毅力,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的崇高品质,民主与法制精神。

说明:教学时可联系必修Ⅰ专题七“美国1787年宪法”一课中的相关内容。对华盛顿的评价应突出其 对美国的建国和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贡献。“维农山庄的主人”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拿破仑

(1)知道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平定王党**、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拿破

仑法典》和发动对外战争等。

(2)认识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说明:教学时可通过分析拿破仑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分清拿破仑政治活动的主流与支流。

四、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必修1专题7)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知道光荣革命的背景、结果与影响;(2)了解《权利法案》的内容及其作用;(3)了解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4)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5)体会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进步。

说明:“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属于“识记”层次要求,学习时应将它 与“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这一课标要求联系起来,把握好本课前三目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并为下一课的学习奠定基础。“《王位继承法》”、“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与“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2)知道联邦制的权力结构;(3)理解美国的总统制;

(4)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感受1787年宪法中“制约与平衡”原则的政治智慧。

说明:本课共有四个子目,第二、三目是重点;第一目是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的历 史背景;第四目则展现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演进历程及重要特点。“年轻美国的窘境”和“两党制的雏形”这两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主要内容和《德意志帝国宪法》主要内容;(2)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3)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体会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进步性。说明:要注意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因为课标有“比较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这一要求,只有了解了内容才可能进行比较。“震荡中的法国”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五、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选修4第5单元;必修1专题8)

1.马克思、恩格斯

(1)了解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改组正义者同盟、发表《共产党宣言》、参 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等;

知道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体会马克思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创新精神,坚定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说明:“流亡中的贫困生活”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知道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共同革命活动,知道恩格斯领导创建第二国际等。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5页

了解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贡献。

感受恩格斯甘当“第二提琴手”的崇高品格及理论创新精神,坚定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 的人生理想。

说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2.《共产党宣言》

(1)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3)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重大意义;感受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真理不懈奋斗创造精神。

说明:教材前两目分别从社会经济前提、阶级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等四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第三目“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是本课的重点。学习时要体会马克思主义诞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3.巴黎公社

(1)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背景与概况;(2)知道3月18日起义的原因与成果;(3)知道巴黎公社的性质及成立年代;(4)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5)知道保卫公社的战斗及其结局;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6)体会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

说明:本课共有三个子目,第二目“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是学习重点。建议按“学习要求”掌握知识点,并正确理解和分析公社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等学习重点。“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第二国际的斗争”两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六、近代科学技术(选修4第6单元;必修3专题7)

1.牛顿和经典力学

(1)知道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

(2)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的主要贡献;

(3)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4)知道量子论的主要内容;了解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爱因斯坦把量子理论推广到光学中的史实;(5)了解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的史实;知道相对论的主要内容,认识相对论提出的意义;(6)感受伽利略、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不迷信权威、为科学而不断探索创新的进取精神;

说明:本课出现的许多物理学概念比较抽象,要借助于初高中物理课所学的内容来促进本课的学习。“加勒与海王星”、“斯蒂芬与黑体辐射”、“德布罗意与物质波理论”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进化论

(1)了解达尔文、赫胥黎及进化论观点;

(2)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3)感受达尔文等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说明:可结合生物课所学内容来归纳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可联系宗教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和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理解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千年话题——谁创造了万物”和“近代生命科学的成果”两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1)知道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标志和大致时间;

(2)举出瓦特改良蒸汽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迪 生的发明等史实,说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体会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爱迪生等热爱科学和对科学不懈追求的 精神。

说明:“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一目和“纽可门蒸汽机”、“富尔顿与汽船”、“史蒂芬孙与火车”、“莫兹利与车床”、“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诺贝尔与诺贝尔奖”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4)了解电脑与网络技术发明和发展的概况;

(5)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6)了解信息时代的特点;

(7)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8)感受信息时代带来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加深对“科技发展和人文关怀并重”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说明:本课为本专题的最后一课,因此除了重点学习“改变世界的网络”一目外,并作专题总结性的学习;进一步说明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立体交通的诞生”和“穿越大洋的电波”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近代中国

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6页

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必修1专题2、3)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

(2)知道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

(3)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简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5)认识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到严重践踏,中国由独立主权国家沦为 受列强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说明:本课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能力要求属于“识记”层次,但学生在学习时应依据“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整个专题的总体目标,来把握本课的学习深度和广度。“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6)概述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体会中国近代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7)概述义和团反帝运动和中国军民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认识中国军民抵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

主权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说明:教科书选择的典型例子所反映的反侵略斗争精神都有其特定含义:“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第 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表现了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视 死如归的牺牲精神;“义和团反帝运动”谱写了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英勇斗争的壮丽诗“宗 棠收复新疆”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辛亥革命

(1)了解辛亥革命背景;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知道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史实;

(3)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和首创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与“自由”的高尚情怀。

说明:辛亥革命的意义是本课的难点,学习时可以从辛亥革命如何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的变化等角度认识。“同盟会成立后的武装起义”“保路运动” 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简述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主要成果和历史意义;(2)了解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的召开及意义;

4.新民主主义革命

(1)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史实:国民革命、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及意义、土地 革命作用、红军长征及意义、遵义会议及意义、全民族抗战、全面内战爆发时间和粉碎国民党进攻、三大战役名称和意义、渡江战役作用;

(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3)体会先进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中所表现出来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体会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说明:八七会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解放区土改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1)了解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

(2)简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3)知道正面战场的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与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和敌后战场 的百团大战等;

(4)理解抗战的胜利及其意义;

(5)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6)体会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说明:本课四个子目共同构成中国人民抗战画面,贯穿着全民族团结御侮这一主线:中国军民由抗日救亡运动(“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的主要表现(“国共合作抗日”)和最终结果(抗战胜利)。这就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烘托出中国全民族抗战之伟大意义所在。

二、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专题2)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知道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和逐渐解体的原因与作用;(2)知道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的关系;

(3)知道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4)知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主要表现; 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7页

(5)知道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6)理解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7)感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与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体会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把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评价历史人物,懂得既要关注自身发展,又要关注社会发展。

说明: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最重大也是最深刻的变化,学习本课应当在把握本专题总体内容和目标的基础上展开。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知道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2)知道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3)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4)体会民族经济兴衰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之道理。

说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包括民国初年、抗战前夕、国民党统治后期三个阶段,要注意把握这三个阶段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再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5)知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6)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7)体会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所表现的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理解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政治民主是民族工业健康发展的保证这一道理,说明:本课的重点是“探讨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史实的掌握是探讨的前提,因此,要重视前两课史实的复习。

三、思想解放的潮流(必修3专题3)

1.维新思想

(1)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3)感受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 增强爱国意识和现代化意识。

说明:本课的三个子目阐述了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制度、从立宪到共和的发展历程。西学东渐是近代 前期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徐继畲、姚莹及其代表作“、“走向共和”一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2.新文化运动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感受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时代特征;体会 用多元化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说明:学习时可结合第一课内容,认识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的 层次。可联系本专题的维新思想、共和思想及下一课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还可适当联系必修Ⅰ的十月革命 和五四运动,来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青年学生建进步团体和创办新式刊物“等知识点 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开始传入、争鸣论战、广泛传播到成为主流思潮这一传播过程中主要史实;(2)探讨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3)感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传播马克思主义进行的不懈努力,体会他们为信念而奔波、勇于实践的革 命精神。

说明:“新思潮的竞起”一目和“问题与主义论争“、”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等知识点为学生课阅 读内容。

第三部分 现 代

现代世界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选修3第1单元)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第一次世界 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2)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3)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的产物。

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8页

说明:“两次巴尔干战争”为课外阅读。注意与必修2专题5的联系。本课可归纳为两个考点即:一 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含根本原因、具体原因和直接原因);人类社会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 界性大战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2)认识新式武器在现代化战争中的作用,感受现代化战争的残酷性。(3)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争的原因。(4)了解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等史实;(5)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

(6)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会集团失败的原因。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2)感悟追求和平、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

说明:“空前规模的帝国主义战争”为课外阅读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选修3第2单元)

1.凡尔赛体系

(1)了解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等大国的图谋;(2)了解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

(3)理解《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客观作用和局限性。(4)认识帝国主义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5)认识巴黎和会的性质知道凡尔赛体系,理解凡尔赛体系的实质

(6)分析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体会“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

口上的”。

说明:“凡尔赛体系的形成”为课外阅读 2.华盛顿体系

(1)了解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理解《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的内容及作用。(2)了解“中国山东问题”,认识山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3)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矛盾分析法分析其实质和不稳定性)

3.国际联盟

知道国际联盟的建立、主要机构及国际联盟盟约的主要内容。

三、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必修1专题8;必修2专题7;选修4第5单元)1.俄国十月革命(必修1专题8)

(1)了解二月革命;(2)概述《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诞生等十月革命中的主要史实;

(3)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4)体会革命导师列宁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积极探索的精神。

说明:本课第一目主要说明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第二目主要说明促使十月革命爆发的现实因素—— 二月革命的爆发和革命后的复杂形势。第三目主要阐述十月革命的发生及其意义,是本课的重点。“革命前夜的‘火星’”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列宁(选修4第5单元)

(1)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2)体会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伟大壮举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创新精神;

(3)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说明:教学时可以联系必修I专题八“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课和必修Ⅱ专题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课中的有关内容归纳列宁的主要活动:创建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巩固新生政权、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等。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贡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年轻的反叛者”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必修2专题7)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2)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内容、作用;(3)理解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意义;

(4)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5)体会列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勇气和求真务实的创造精神。

说明:可通过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来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

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9页

变的必要性。

4.“斯大林模式”(必修2专题7)

(1)知道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和确立的标志;(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3)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4)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的探讨,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教训,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

说明:“斯大林模式”是本课的关键词,可围绕其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展开学习。“农业集体化”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5.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必修2专题7)

(1)概述赫鲁晓夫改革内容与影响;

(2)概述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措施与影响;

(3)概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主要内容,分析其失败原因;(4)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5)体会改革的艰难曲折,树立自强不息、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

说明:教材中三个子目构成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历程,揭示着苏联改革最终受挫、苏联解体的内在原 因。学习时要紧扣“改革的经验与教训”这一中心,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的变革这一重大现实问题

四、“亚洲觉醒”的先驱(选修4专题4)

甘地

⑴简述甘地领导印度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 ⑵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 ⑶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说明:“凤凰新村与‘坚持真理’”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五、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修2专题5)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体会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以及适应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

说明:学习本课要联系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同时也要抓住本课的“自由放任”这 一关键词;要注意从史实中归纳这场危机的特点,多角度地分析危机的原因与影响。病入膏肓的经济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罗斯福新政

(1)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影响;

(3)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4)感受罗斯福身残志坚、勇于改革的胆识和创新的品质。

说明:要注意理解新政的措施,辨证地分析其影响,更要抓住新政的关键: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机制。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50、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经济理论、经济政策、经济特征、主要问题)(2)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日本经济发展的新变化;(3)体会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说明:本课的关键词是“新变化”,可以从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等方面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新变化。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目和二战后英国、法国的经济模式”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选修2第3单元)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1)简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影响;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经过和异 同

(2)了解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军民对意大利侵略的抵抗;简述西班牙内战的经过;了解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感受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等国人民为抵抗法西斯侵略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英勇斗争精神。

(3)了解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分析其影响;知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内容及后果;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过程。认识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教训;

(4)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标志;了解波兰、法国迅速灭亡的原因;了解敦克尔克大撤 退、不列颠之战及其影响。通过对波兰、法国迅速溃败原因的了解,汲取历史教训。“北非战场的激战”为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10页

课外阅读

(2)了解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影响;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意义。体会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大战争的过程也是不断将其自己套进绞索的过程。

(3)了解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历史意义;体会反法西斯力量坚忍不拔、浴血奋战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智慧。(强调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才迎来了军事形势的转折。)

(4)知道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尔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极其影响;知道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容;知道德国、日本投降的经过。感受法法西斯战争中杰出人物的智慧和优秀品质。探讨加速日本投降的主要因素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

(2)知道德、日法西斯所犯下的主要暴行;

(3)简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痛恨法西斯的暴行,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感悟人类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必修1专题9;选修3第5单元)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基本过程及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冷战”、马歇尔计划、北约、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华约等重要史实或基本概念;

(2)辩证地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3)从“冷战”政策和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史实中认识霸权主义的危害;

(4)明确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其综合国力所决定的。

说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目是本课重点。“‘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一目的学习,建议从“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角度切入,并能辩证地认识美苏“冷战”所产生的复杂影响。“‘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一目中的“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经济互助委员会”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

(1)了解朝鲜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体会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3)感受中朝军民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出的不畏强敌、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4)认识朝鲜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说明: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1)知道中东问题的由来;

(2)认识中东战争的复杂性(可从民族和宗教的矛盾纠纷、战略位置、领土问题、石油问题、大国争 霸问题等方面综合分析);

(3)知道第一、二、三、四次中东战争的交战双方、结果及影响;(4)知道《戴维营协议》、《土地换和平》及其影响(5)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说明:要结合上一课的相关内容来理解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复杂因素,以此认识解决中东 问题的艰难性

(1)了解海湾战争的原因和进程,感受高科技对现代战争的影响。(2)认识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说明:“沙漠盾牌’行动“为课外阅读。

3.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简述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

(2)简述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

(3)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与概况及其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作用;(4)知道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了解不结盟运动的作用;(5)说出两极格局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主要表现;

(6)感受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说明:学习本课要抓住“新兴力量”与“崛起”这两个关键词,了解战后出现了哪些新兴力量及它们 崛起所产生的影响,理解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这一历史阶段特征。

4.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知道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2)简述“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具体表现;(3)知道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

(4)知道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主要表现;(5)了解俄罗斯国际地位改善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11页

(6)简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7)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说明:学习本课可以抓住“一超多强”这一关键词(也是学习重点)展开。“别了,雅尔塔”一目和“伊拉克战争”、“俄罗斯的困境”、“发展中国家与霸权主义的斗争”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选修3第6单元)

(1)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客观依据,举例说明和平推动发展、发展促进和平,懂得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2)感受国际社会为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3)树立维护和平、促进和谐发展的责任意识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辨证关系。(注重论从史出)

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修2专题8)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

(2)知道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建立;

(3)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说明:教学本科时候可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分析三大世界经济组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体系形成的影响。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1)知道欧洲联盟形成原因和影响和扩大的基本过程;(2)了解欧元的诞生;

(3)知道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 和方式。

(4)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5)体会当今国际社会国家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树立国际意识。

说明:教学本课时要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如中国参加APEC会议等资料,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的发展趋势。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1)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与发展,认识世界贸易组织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作用;(2)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认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和作用。(3)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4)树立世界各国共同繁荣的意识和关注人类社会持续均衡发展的意识。

说明:教学本课时可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或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感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九、现代科学技术(必修3专题7;选修4第六单元)

1.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1)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简述主要科学成就:提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量子假说等。(2)感受爱因斯坦脚踏实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勇于科学创新的精神。

(3)认识爱因斯坦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感悟其成长的人生启迪。说明:教学时可联系必修Ⅲ专题七“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一课的有关内容。

2.量子论

(1)了解爱因斯坦建立光的量子理论、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等史实;(2)知道量子论理论内容;

(3)认识相对论、量子论提出的意义。

3.现代信息技术

(1)了解电脑与网络技术发明和发展的概况;(2)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了解信息时代的特点;

(4)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5)感受信息时代带来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加深对“科技发展和人文关怀并重”价值观的理 解和认同

十、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必修3专题8)

1.文学的主要成就

(1)知道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拜伦、雨果及代表作,认识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感受艺术大师立足社会现实、献身事业、开拓创新的可贵精神。在鉴赏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时,要注意联系这些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说明:本课教材中的“济慈、霍夫曼、海涅、施特罗斯、舒曼”、“中国的京剧”等知识点和向着自由前进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12页

(2)知道19世纪中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司汤达与《红与黑》、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说明:“狄更斯、勃朗特姐妹、果戈理、马克·吐温、陀思妥耶夫斯基”、“亚非拉地区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德沃夏克与《自新大陆》” 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海明威与《老人与海》、高尔基与《母亲》、鲁迅与《阿Q正传》、泰戈尔与《吉檀迦利》。说明:“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德莱塞及其代表作、川端康成及其代表作”、“音乐的变奏”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1)知道19世纪中期以来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及作者:列宾与《伏尔加河上的 纤夫》、凡高与《向日葵》;了解这些绘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说明:“库贝尔、米勒、莫奈、罗丹及其代表作”、“塞尚和高更”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知道现代立体派画家毕加索及其代表作《格尔尼卡》;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1)了解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贝多芬、舒伯特及代表作,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2)知道俄国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柴可夫斯基及代表作《天鹅湖》,理解其民族性特点;

(3)了解20世纪兴起的现代主义音乐:爵士音乐、摇滚音乐等;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感受影视艺术和现代主义音乐的魅力,体会影视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现代中国

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必修1专题4)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了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和意义;(2)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阐述三大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及意义,(2)简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内容及其颁行意义;

(3)认识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色。

3.“文化大革命”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在“文革”中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典型事件,说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 必要性和艰巨性;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3)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感受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中。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1)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其理论创新的意义;(2)知道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3)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4)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唤起民族自豪感,强化国家统一意识。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激发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必修2专题3)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知道我国三大改造的内容、实质和意义;(2)了解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3)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概况和后果;(4)知道“八字”方针及其作用;

(5)了解“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严重破坏;

(6)理清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线索,并总结经验和教训。(7)认识到今天的局面来之不易,树立为增强祖国综合国力而不懈努力的决心。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13页

说明:“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论十大关系》、“1956年到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成就”“周恩来、邓小平为恢复国民经济所作的努力及四届人大”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

说明:教学时可联系必修I专题四第二课的有关内容,并通过“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对外开放格 局的形成”两目内容的史实来理解中共十一届三种全会的意义,注意体会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的深刻含义。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1)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上海 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了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

(2)结合对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主要内容的掌握,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过程,认识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说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标志中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修1专题5)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重大外交活动: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及其意义、中国参加日 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及其意义;

(3)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4)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 值,感受新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说明:教科书中三个子目内容构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概况:新的外交方针、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的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活动。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简述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1)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日建交及其影响;(2)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1)知道不结盟政策是中国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2)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3)认识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4)体会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做贡献的理想和国际 意识。

四、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必修3专题4;选修4第4、5单元)1.孙中山和三民主义

(1)概述孙中山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辛亥革命、颁布 《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促成国共合作;评价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感受孙中山百折不挠寻求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开天辟地的革命勇气和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立场。

说明:教学本课时可联系必修I专题三“辛亥革命”和必修Ⅲ专题四“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课的相关内容,通过对孙中山主要史实的学习,加深对孙中山革命精神的了解,更好地评价孙中山的伟大历史贡献。“弃医从政 图谋救国”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了解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及基本内容;认识新、旧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增强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说明:学习时要注意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把握“新”的涵义,认识其时代进步性。

2.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1)了解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创 中国革命的新路、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体会毛泽东的革命探索精神和求实品质;认识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说明:通过了解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认识毛泽东的创新精神是本课的教字重点。

(2)概述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概述毛泽东在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方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14页

面的主要思想;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体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不断探索、不懈奋斗的丰功伟绩和创造品格。

说明:学习时要区分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并不是毛泽东思想。

1.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

(1)简述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开 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表南方谈话、提出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等; 认识邓小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巨大理沦贡献和实践创新精神;感受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伟大气魄;体会邓小平不懈追求真理和求实的品质。

说明:本课重点是了解邓小平领导开创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历程及其理论贡献。教学时可对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进行概括梳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作用;了解邓小平理论的逐步形成和发展;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感受邓小平的创造性智慧和胆识;学习伟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说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教学中要联系改革开放的进程加以理解。

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必修3专题4;选修4第6单元)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1)知道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2)知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3)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4)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说明:可采用表格法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杰出的科学家李四光

(1)了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留学归来报效祖国、创建地质力学、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 采。

(2)认识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3)感受李四光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操,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知道“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其意义;(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文化艺术摧残的史实;

(3)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4)了解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说明:“‘双百’方针的提出”一目中的“文学艺术作品”、“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一目中的“体 育事业成就”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4.教育事业的发展

(1)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知道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2)认识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树立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理想;说明:“‘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说明:“外交政策的调整”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六、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2专题4)

2.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方面变化的史实:服饰的变化、饮食结构的变化、住宅的变化;

(2)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婚姻风俗的变化、丧葬礼俗的变化、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3)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4)体会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它的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学会用唯物史观看问题。

说明: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学习有“了解”和“探讨”两个层次的要求。学习时一是要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之下进行考察,二是要紧密联系生活体验与社会经验,抓住某个领域,从微观着手,实现见微知著,举一反三。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了解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轮船、铁路、汽车、飞机等;

(2)了解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发展,认识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体会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感受改革开 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15页

说明:学习时可以结合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来加深对历史的感悟。

3.大众传媒的发展

(1)了解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

(2)了解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3)了解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4)了解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实。

(5)感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影响,认识大众传媒的力量。

说明:本课的三个子目介绍了大众传媒的发展概况,揭示了传媒发展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学习本课内容可以与生活中的各种媒体联系起来,以加深对大众传媒的了解与体验。

史出名门博客

2010年高考历史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 第16页

下载2014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变化(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四川省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变化(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语学科考试说明20135篇

    2013年浙江省高考报名2月1日启动。由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简称《考试说明》)已出炉。《考试说明》是浙江省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从试卷结构、考试......

    2014年高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解读及热点预测

    甘肃省2014年物理学科考试说明解读会议汇报材料泾川一中邓长勇 2014年3月30日我们去兰州参加了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程考试大纲物理学科考纲说明解读及全国课标卷分析大会,分别......

    2014年高考英语考试说明主要变化

    《2014年高考英语考试说明》修订变化 (一)2014年由“理解”转为“掌握”200个词汇(考纲内词汇表I中去掉*) academic (a.) accompany (v.) authority (n.) agriculture (n.) ance......

    齐齐哈尔市2018年初中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齐齐哈尔市2018年初中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一、命题范围与原则 (一)命题范围 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命题依据,以本市使用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

    齐齐哈尔市初中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免费版 欢迎下载)

    齐齐哈尔市2011年初中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一、命题范围与原则 (一)命题范围 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命题依据,以本市使用的人教版《义务教育......

    2018年齐齐哈尔市中考思想品德学科考试说明

    齐齐哈尔市2018年思想品德学科考试说明(定稿) 一、命题范围与原则 (一)命题范围 1.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至九年级《思想......

    2018年齐齐哈尔市中考数学学科考试说明

    齐齐哈尔市2018年数学学科考试说明 一、指导思想 初中升学考试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

    2014年中考汉语学科考试说明-鄂尔多斯市

    2014年鄂尔多斯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汉语学科考试说明 一 、命题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的精神和教育部于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