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唐山高路通公路养护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部分做高品质企业
GLT-GS-12-001员工进、退场程序及有关规定............014 GLT-GS-12-002员工手机话费补助管理办法..............021 GLT-GS-12-003年度路费报销规定...............023 GLT-GS-12-004劳保福利用品管理制度...........011 GLT-GS-12-005工地考勤制度............006 GLT-GS-12-006延期归队管理规定...............007 GLT-GS-12-007员工家属探亲的管理办法................018 GLT-GS-12-008工地伙食管理制度...............024 GLT-GS-12-009公司图书管理规定...............025 GLT-GS-12-010简报管理制度............027
第二部分做高素质员工
GLT-GS-12-011员工守则及八荣八耻.............002 GLT-GS-12-012签字人员签字九律...............004 GLT-GS-12-013清廉工作“五不准”.............005 GLT-GS-12-014员工风气管理导向...............029 GLT-GS-12-015管理人员导向............0311
第二篇:公司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专题讲座
公司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专题讲座
一、制度管理体系构建
1、制度管理机构的成立
2、制度管理制度
3、制度运行机制
二、管理制度体系基本架构
第一篇法人治理篇
1)、公司章程
2)、股东会议事规则
3)、董事会议事规则
4)、监事会议事规则
5)、总经理工作细则
第二篇生产经营篇
1)、招投标管理实施细则
2)、合同管理办法
3)、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4)、设备管理制度
5)、采购计划管理办法
6)、仓储管理办法
7)、买卖合同管理办法
8)、电子商务平台询比价采购实施细则
9)、固定资产租赁管理办法
10)、采购(维修)商务纠纷管理办法
11)、采购物资质量管理办法
12)、供应商管理办法
13)、法律事务管理办法
14)、战略规划管理制度(试行)
15)、统计管理制度
16)、会议管理制度
17)、档案管理制度
18)、商业秘密管理规定
19)、业务招待费管理办法
20)、经济活动分析会制度
21)、调度会议制度
22)、信息系统管理制度汇编
23)、销售管理制度
第三篇 安全技术篇
1)、关于“坚持零理念,持续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决定
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3)、安全质量检查及跟踪处理制度(安全生产例检制度)
4)、事故报告、抢救、调查、分析、处理和申报制度
5)、安全奖惩制度
6)、生产技术管理若干规定
7)、科技创新管理制度
8)、节能减排管理制度
9)、安全用电管理制度
第三篇 财务审计篇
1)、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2)、采购与付款管理办法
3)、销售与收款管理暂行办法
4)、成本费用管理制度(试行)
5)、财务印章管理办法
6)、财务报告制度
7)、全面预算管理办法
8)、资金计划管理办法
9)、应付账款管理办法
10)、应收账款管理办法
11)、应收票据管理办法
12)、资金管理办法
13)、发票管理办法
14)、纳税申报与税款缴纳办法
15)、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办法
16)、存货管理制度(试行)
17)、对外捐赠管理办法
18)、内部审计制度
19)、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第四篇 人力资源篇
1)、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2)、人力资源招聘管理办法
3)、绩效管理制度
4)、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5)、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6)、员工工作调动管理办法
7)、在职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
8)、薪酬管理制度
第五篇 党群篇
1)、委员会议事规则细则
2)、关于加强风险防控完善领导班子“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
三、管理制度体系考核机制
1、管理制度体系考核标准设立
2、管理制度体系考核程序
3、管理制度体系兑现方式
第三篇:管理制度体系
1、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在组织内部形成严格的运作秩序和规则,实现全部生产经营过程的规范运作,同时,促使健全的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要将体系建设与企业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明显提升。
2、清晰的岗位职责。每个岗位、部门、员工都真正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包括岗位职责的主要内容、岗位要求和标准、岗位流程、岗位职责执行情况的评价与考核等,避免职责重复和职责缺位。全面分析、梳理、整合和优化管理流程和业务接口,做到纵向层级清晰、接口平滑,管理到位;横向职责明晰、衔接顺畅、高效运转,实现职能与流程的统一协调。
3、健全的标准体系。把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建设融为一体,使标准化做到全面、系统、科学、定量。标准化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要把目前行业已经形成的标准成果纳入体系范畴,同时,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实际,进一步完善、充实、健全标准体系,真正实现标准化管理。
4、顺畅的信息传递。管理过程也是信息输入、输出和反馈的过程。通过体系建设,进一步形成畅通的内外部信息传递、采集、分类、使用的机制,外部与相关方之间、内部各单位、部门、岗位之间建立顺畅有效的沟通协调渠道,提高信息传递和沟通协调的效率和效果,提升行业的信息管理水平。积极运用信息化的技术和手段,为体系建设和运行提供必要的信息化支撑。
5、严格的绩效管理。根据建立起来的制度、职责和标准等,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单位、部门和岗位绩效考核的有关内容、程序和方法。建立绩效管理的PDCA循环,形成良好的绩效计划、绩效信息收集、绩效反馈、绩效沟通和绩效改进机制。以绩效管理为基础,在企业内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使企业各项活动及影响活动的全部过程处于规范受控状态,从而保证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向消费者稳定地、持续不断地提供满足他们要求的产品和服务。从烟草行业的实际情况看,全面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新形势下我省烟草商业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有效防范大企业病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企业规范经营的核心需求,是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企业全员素质的有力保障。通过这项工作,各单位基本实现了自身管理制度与质量管理标准的有机融合,对规范内部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必须看到,目前体系建设在各地区、各单位之间发展很不均衡,有些单位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误区。随着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水平,加强基础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市场经营主体建设的新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改进的建议
针对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几点今后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改进建议。
(一)、少数人员对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厂部质量目标、ISO9001标准和公司体系文件领会不深,意识不强。为此,还要采取各种方式适时对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宣贯和培训,继续组织各部门对相应的作业文件、记录表格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完成审批发布工作。
(二)、内部质量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充分性、适宜性还存在一定差距。日常开展自查和改正工作不够,寻找质量体系改进机会的意识不强。为此,要进一步提升全员质量 意识,加强内审员队伍建设,提高内审员责任意识和工作水平。为提高内审员审核水平及内部审核实效,继续对内审员进行审核技巧的强化培训和现场指导。
(三)、围绕质量体系运行过程和监视测量结果所产生的记录、数据的分析及统计技术的应用能力存在不足。一是员工对数据的系统性分析意识不强;二是员工对各种统计技术的掌握水平不高。建议加强对统计技术运用的培训工作,通过外派培训,再由参加外派培训人员进行内部培训;强化员工对数据统计分析的意识。
质量体系运行情况
按照省中烟公司“管理高效化、运行规范化、执行标准化”工作要求,在中烟公司统一策划和部署下,我厂质量体系得以建立并保持有效运行,全厂员工认真贯彻落实“支支一流,包包精品,追求卓越,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紧紧围绕省中烟公司和本厂质量目标,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平台,强化过程控制和质量改进,大力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质量方针在全厂上下得以贯彻,员工质量意识、改进意识进一步提高,“以顾客为关注点”、“一丝不苟,不优不休”质量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质量目标圆满实现。
2010年第一季、第二季度我厂卷烟产品在国家局的各类检验中合格率100%;卷烟产品在委托省局质检站的各类检验中合格率100%;中烟技术中心监督检验合格率100%;本厂质检站成品检验合格率达100%,产品重大工序质量事故为零。井冈山卷烟厂圆满实现了两个季度的各项质量目标。
(二)、设备维护保养情况更加良好,设备运行稳定,监视和测量设备得到合理配置,装置进行了全面检定,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的监视。截止5月底,我厂的综合设备有效作业为80% ;依据年初制订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检定计划执行表,对各时间段需检定的设备进行了严格的执行,设备校准或检定率为100%;设备大、中项修及技改根据已批复项目,正在组织实施;生产计划执行率100%。
(三)、员工岗位任职能力和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
今年以来,我厂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借助质量体系贯标平台,不断完善措施,优化管理,真抓实干,注重效果,有力地抓好了全年教育培训工作。并按照国家局204号文的岗位分类要求,结合各部门人力资源的状况,对照《各级人员工作岗位任职要求》,找差距、理思路,制订出全厂2010的《培训计划》,内容涉及政治理论、综合和专业管理、专业技术、生产操作等几大类。半年来,我厂创新培训机制,大力开展职工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共计划培训项目51个,已实施完成26个,目前培训项目实施率达51%。
(四)、在现场管理方面,通过推行实施6S管理制度,加大了现场整治力度。各车间设备、生产半成品、现场物品实行定置管理,车间物流有序,场所整洁,生产工作环境明显改观,现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检查、改进和完善机制已建立,纠正预防性措施均已落实且效果明显。今年上半年通过了2次企业内部审核(含1次公司级审核),累计发现问题5项,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各部门均按要求对进行了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措施,经验证达到了预期目标。
(六)、按照“质量管理年”活动要求,一是5月开展了“找问题、查隐患、防事故”的主题活动,对我厂存在的质量问题、质量隐患、防止质量事故等方面进行拉网式排查,共查出问题11项,对查
出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明确了责任人和完成时间。二是5月20日召开了“一丝不苟、不优不休”质量管理年主题座谈会,畅谈感想,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三是将季度质量例会改成了一星期一次的质量事故典型案例分析会,使得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四是质量体系建设工作有条不紊,中旬组织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评审,评审出49个文件须改进,并根据评审意见制订了文件修订计划。5月下旬对2009年相关部门内部及认证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改进项整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一次专项检查。检查发现所有整改措施都有效。我厂质量体系工作有计划、有部署的方法得到了公司经济运行部的赞扬,并给兄弟厂学习借鉴。
第四篇:双体系建设考核奖惩管理制度
双体系建设考核奖惩管理制度 目的
为切实推进体系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以下简称“双体系”建设),编制了齐全的管理体系将双体系建设考核与奖励、惩罚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使双体系建设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特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部门和人员的双体系考核奖惩管理。3 考核依据
3.1 总经理签署《安全承诺》,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绩效考核。3.2 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目标并予以考核。
3.3 每名员工与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与总经理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3.4 员工调整工作岗位时《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的具体内容随之改变。
3.5 企化管控部负责执行公司级安全考核与奖惩,重大安全责任事项的考核报总经理审批。
3.6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绩效考核,安全员负责监督。4 实施细则 4.1 一般规定
4.1.1 公司年终总结时,由各部门按照考核情况推荐,安全员按照奖惩细则审核,提出奖励建议,报总经理批准,给予奖励。
4.1.2 对安全生产及职业卫生管理有特殊贡献者,由部门推荐,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审议,总经理批准给予奖励。
4.1.3 发生安全事故后,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根据《安全事故管理制度》明确责任,确定责任人,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对责任部门、责任人、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4.1.4 所罚款项由被罚部门或个人按公司有关规定到财务部门缴纳,不得摊入生产成本。
4.1.5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事求是的进行奖惩,并接受全员监督。
4.1.6 企化管控部负责编制、修订本制度,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4.2 奖励
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按其功绩大小,分别给予精神表扬和或物质奖励。
4.2.1 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及职业卫生管理方针、政策、法律和规定,在安全生产或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年终总结被评为优秀的部门和个人,各奖励500元和800元。
4.2.2 对安全生产、职业病危害管理及“双体系”建设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的部门和个人,每半年至少汇总一次,经集团相关职能部门评估后,根据综合评审等级给予50-500元奖励。
4.2.3 由于认真检查,及时发现重大事故隐患,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抢险救灾,避免重大火灾、爆炸、人身伤亡、装置停产、主要设备损坏以及有其它显著成绩者,奖励50元。
4.2.4 为保证安全生产,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经有关部门审查,确有较大价值,列为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实施后,经实践考核有效者,奖励50元到500元。
4.2.5 对改善劳动条件,消除尘、毒和噪音危害,预防职业病发生,对环境保护贡献较大的技术改进项目的主要成员,奖励50元。
4.2.6 在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中,临危不惧,奋勇抢救,保护公司财产和人身安全,避免事故扩大,措施得力,成绩突出者,奖励200元到1000元。
4.2.7 及时制止违章和误操作并转危为安者,奖励200元到500元。
4.2.8 举报事故经确认属实者,奖励50元。4.3 处罚
安全生产处罚分为经济处罚、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经济处罚:公司扣罚安全生产责任者的奖金收入。
行政处罚:警告、通报批评、责令检讨、停职检查、解除劳动合同等。
刑事处罚: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按照国家法律,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4.3.1 发生因工伤亡事故的处罚
4.3.1.1 发生死亡或重伤事故,处以2000元和500元的罚款,对责任部门进行通报批评,部门经理予以责令检讨,责任人予以停职检查、解除劳动合同。
4.3.1.2 发生轻伤事故,要对责任部门和责任者给予警告,责任人予以责令检讨,并分别处以200元和50元的罚款。
4.3.1.3 对于较大、重大未遂事故,要对责任部门和责任者给予警告、通报批评。4.3.2 违章违纪处罚
4.3.2.1 对在生产作业中,不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的职工和管理人员,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检讨,并处以20元的罚款。
4.3.2.2 在生产作业中,未按本岗位操作规程操作,给予责令检讨、停职检查,并处以50元的罚款。
4.3.2.3 对随意向下水道排放有毒有害液体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停职检查、解除劳动合同,并分别处以500元和200元的罚款。
4.3.2.4 对生产区内机动车辆超速行驶,违章驾驶或违章乘车者,未造成事故者,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并处以20元的罚款。
4.3.2.5 对车间内安全通道不畅通的责任部门,给予警告处分,并处以50元的罚款。
4.3.2.6 对不按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工作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责令检讨、停职检查,并处以200元和50元的罚款。
4.3.2.7 除上述情况外,对其它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可参照奖惩细则酌情处罚。4.3.3 存在事故隐患的处罚
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部门,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酌情给予处罚。4.3.3.1 各种生产设备、仪器、仪表和生产场地的防护装置、安全装置、指示信号装置要齐全、有效、可靠,对不符合要求的相关部门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处分。
4.3.3.2 对各种安全装置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校验的,给予警告处分。
4.3.3.3 经检查认定为事故隐患,在接到《隐患整改通知书》后,对在限期内能消除而不消除的;本部门不能消除,但应制订临时安全措施而不制订的;本部门不能消除,但应提出上报而未提出上报的部门,给予责令检讨、停职检查、解除劳动合同,并处以500元的罚款。4.3.4 加重处罚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加重处罚,具体加重程度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处罚方式包括对当事人罚款、停职检查、解除劳动合同。
4.3.4.1 违章指挥,造成因工死亡、重伤、轻伤、急性中毒及重大未遂事故的。
4.3.4.2 发生事故后仍不采取有效措施,不认真吸取教训,致使事故重复发生的。
4.3.4.3 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虚报或故意拖延时间不报的。4.3.4.4 接到《隐患整改通知书》后不按期排除隐患或未采取有效措施而发生事故的。
4.3.4.5 对工作不负责任,因故发泄私愤,有意扰乱操作,造成经济损失和违反劳动纪律,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造成事故的。
4.3.4.6 对已列入安全技术措施项目,不按期实施又不采取应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
4.3.4.7 对忽视劳动条件,削减或取消安全设备、设施而造成事故的。
4.3.4.8 对设备长久失修,备用设备起不到备用作用,带病运转又不采取紧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
4.3.4.9 对违章设计、制造、安装或不按设计方案施工造成事故的。
4.3.4.10凡阻止、干扰、刁难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正常工作或无理取闹、拒绝安全管理人员检查的。4.3.5 减免处罚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酌情减免处罚,具体减免程度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4.3.5.1 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造成伤亡事故的。4.3.5.2 发生工伤事故属于本部门以外其它原因的。
4.3.5.3 对事故隐患积极采取治理措施,但限于技术水平,在限期内未达到规定的。
4.3.5.4 发生事故后,能迅速改正错误,表现较好,能积极组织(配合)调查,认真进行事故分析,并能配合制订防范措施的。4.3.6 其他处罚
4.3.6.1发生事故时,对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4.3.6.2 发生事故需赔偿经济损失的,其赔偿金额由公司研究决定,赔偿款应从本人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罚款后的剩余部分,不应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直至逐月扣完。5 附则
本制度自批准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公司发展与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公司发展与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企业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在生产运作、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各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的规章准则。企业制度包括产权制度、运行制度和管理制度。其中,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基础管理不可替代的工具。制定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内各项活动行之有效地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日新月异以及企业发展壮大,过于陈旧的“硬”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越来越多的制度应逐渐“软”化,符合企业的变革与创新。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和现状
(一)强制制度
麦格雷戈的“X理论”以及泰勒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人天生是懒惰的,没有责任心,只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劳动,甚至不愿意工作。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管理者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也只会考虑到以怎样的方法强迫员工进行劳动。所以,在工业经济初期,管理制度是强制性的“硬”要求,严格规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甚至对员工完成某项工作的动作都有要求。这种程序化的管理制度完全没有对员工的关心,只是一味地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员工迫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只能服从这种强制制度。
(二)约束制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周围环境的改变,员工渐渐会反抗过于苛刻的制度,争取自己的权利。相应地,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修改的制度,出现了“软化”的趋势。正如“人际关系之父”罗伯特·欧文提出的改善工作条件、制定童工法、缩短工作时间等管理方法,都是前所未见的。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些措施的提出,已经不再把人当作“经济人”,而是一种“社会人”来看待了。此时的管理制度已经开始对人本身有了关心和思考。
现在国内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制度。从员工来看,管理制度就是一只无形的手,约束他们的行为,若有违反便会受到处罚;但另一方面,员工对这种约束制度并不是特别抵触,制度中也有对人际关系的关注和对劳动环境的改善。从管理者的角度而言,管理制度对员工的约束不能过紧,否则会如强制制度那样压榨员工,使员工心存不满。此时的管理者不再把人和机器等同,管理制度也不会像机器的使用说明书那样严格教条了。可以说,现在的这种约束制度在管理制度上还是有一定的软化的,但无论从力度还是范围的角度看,都有一种“杯水车薪”的感觉。
二、软化企业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随着企业的发展,陈旧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看似“严格”的管理制度却不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制度。国企改革几经波折,终于逐渐确立了以“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企业制度的一种,管理制度也将随着企业制度的发展而发展,沿袭了多年的管理制度终究不能再顺应企业的需求,而将渐渐成为企业的绊脚石。因此,软化企业制度、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企业环境的变化决定了软化制度的必要性
1.外部环境。企业如同生物体的细胞,不是孤立存在的,并且,它的生存和发展还必须紧密依赖外在环境的变化。近几十年来,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科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能再用一成不变的制度管理企业,否则企业必将被错综多变的外部环境所淘汰。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的超市都是用电脑结算,顾客不必等很长时间,收银员也比较轻松。但如果某个超市仍采用20年前商店的收款方式,要收银员用算盘一项一项地算,那这家超市恐怕是无人问津的。
2.内部环境。企业内在的环境是指企业自身的各种内部因素。如果说外部环境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影响作用,那么内部环境对企业来说则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决定作用。同时,内部环境也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这种变化同样要求管理制度的软化。例如,库存是企业生产运作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库存管理制度不能适情况而定,则要么付出不必要的成本,要么影响生产,导致流水线的停工。所以,内部管理制度也是一定要软化的,根据内部环境、条件的不同而随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人需求的改变决定了软化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5种需求,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经济人”的假设仅仅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而“社会人”的假设最多也只满足到人的社会需求。如今,现代
人追求的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求。人首肯的是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在现代社会中有一席之地,这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想法促使现代人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在现代人这种自我实现需求的影响下,企业管理制度也必须有逐渐软化的趋势。如果还是以一种硬制度强制员工的行为,员工则要么消极怠工,要么抗议,甚至跳槽,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没有任何促进作用的。正是由于需求引发动机,动机又决定行为,如此看来,只有满足了员工的需求,才能促使员工真正地发挥才干,为企业服务。
(三)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了软化制度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制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逐步向厂长制发展,以前的政企不分、企业完全是一个行政单位的企业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长期发展中,体现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具有独立财产权力、以公司制为主要形态的新型企业制度。同时,“质量为上、效率优先”逐渐成为各个现代企业追逐的目标。在生产方面,企业希望的上是降低成本;在销售方面,又希望提高利润。兼顾两者的企业,必须以适应其目标实现的制度做为指引企业行动的“风向标”。制度不是僵硬的,而是应该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创新,制度制定地得体,进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一个企业的发展,成败不仅仅在于它的技术,而在于管理制度,因为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核心竞争力,只有制度合理,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引入“引导”机制的实现方式
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实质上是要求企业引入一种“引导”机制。现存的企业管理制度,“强制”也好,“约束”也罢,都是对员工行为的束缚,说到底还是由管理者制定并要求员工无条件服从。而现代企业倡导的应该是这种“引导”机制,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既不是生产的指挥者、调度者,也不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者,而是一个引导者、领路人,他们的主要任务在于向员工说明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引导员工向规范的行为方向发展。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只需要“抛砖引玉”,真正实现管理体制创新的还是员工。企业对于“引导”机制的引入,应视环境、发展状况而定,总的来说,是让员工体会到一种氛围。这里对于“引导”机制的引入方式有几点建议:
(一)以道德为导向,倡导人文精神,实现人性化管理
1.以道德为导向。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管理中不仅有理有法,更要体现情的存在。正如现在倡导由以法治国向以德治国转变一样,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应以道德为导向。管理者犹如一场音乐会的指挥,在工作中只有统筹各方、协调发展,才能使工作顺利进行。
2.人性化管理。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是综合运用各种资源,使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管理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人,任何工作都无法进行,更谈不上管理了。正如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说:“企业是否对社会有所贡献,从而蓬勃发展下去,关键取决于人”。所以,人的作用是万不可忽视的。在倡导人文理念的今天,对企业的管理更要提倡一种人文精神,强调人性化管理的方法,甚至可以说,人本管理意识是企业的管理之本。企业管理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管理,它必须调动人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对人的关注去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人性化管理便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将现有的“约束制度”甚至“强制制度”软化,让员工在企业中切实感觉到有“人情味”的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干。这种人性化管理在企业内不难做到,现在许多公司都会在员工生日时送上一份礼物,这一小小的举动便会让员工倍感温暖,因为他认为收到的不仅是公司给予的礼物与祝福,更是公司对自己的肯定,在日后的工作中定会更加努力地回报公司。相反,强制的硬制度会让员工对工作失去耐心,甚至对企业失去信心。
(二)员工参与制度的制定,实行自我管理
1.标志着员工地位的提升。现代企业中,员工的地位越来越高。工业经济初期,员工只是企业的受雇者,甚至仅仅被看作是劳动机器,而现在许多企业认为员工是企业的主人。这种地位的提升,一方面是企业倡导的,另一方面是员工希望得到的。然而这种变化不应仅仅是口头上说说就了事的,员工的确从内心希望成为企业的主人,这不仅是一种地位的提高,同时也是企业对员工自身价值的肯定。因此,让员工参与制度的制定是大有裨益的。
2.制度制定妥当,便于自我管理。以往的制度由管理者制定,但实际的一线工作中必然有一些困难是管理者了解不到的,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容易让员工认为管理者不了解一线员工的疾苦,对制度不免产生抵触情绪。如果让员工参与
到制度的制定中,便可以使各种难处得以体现,制度制定地恰如其分,员工也便于自我管理。在制定制度时,可以向企业内的员工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或是成立一个由员工组成的制度委员会,及时了解员工对制度的感受。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让员工更容易接受。
(三)营造良好氛围,创建优良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不单单是指企业提倡的厂旗、厂徽之类的表层文化,更应该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精神。对于管理制度这种中层的企业文化而言,倡导通过明确员工的职责来推动文化的进步。企业不是在真空中发展,员工亦不是在真空中存在,只有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导致一致的行为规范,即良好制度的产生。
(四)及时修改不合适的制度
企业是在发展的,是不断变化着的,制度也不可能是静止的。用新的情况去套用旧的制度,必然会约束企业的发展。只有按照企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管理制度,才能使之与企业的运行相适应。远大集团的制度化生存,崇尚的是制度,提倡的却是创新,任何员工如果发现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改正。这种制度的改变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更新制度的过程体现出的是企业民主管理方式和随机应变的管理方法。
当然,管理者在决定充分引导员工的时候,还应做好一些前提工作:设法为员工发挥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消除员工的心理障碍等等,这样才能使员工在进行管理与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前面提到的“人性化管理”、“员工自我管理”等软化企业管理制度的一系列方法,是引导机制的具体表现形式,只有将这些具体的工作做到位,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制度的创新和变革。
四、软化企业管理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一)视企业发展情况而定
这里倡导的软化企业管理制度,前提是运作了一段时间、管理制度已经比较完备的企业,并不是说任何企业都应采取软制度。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企业,在制定制度时就不能一味追求宽松,否则不仅制度不能建立起来,反而使管理者日
后的工作难以开展。所以,在企业文化尚未初步确立,员工还没有形成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时候,最好不要软化制度。
(二)采取逐渐软化的方法,适可而止
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也不是说今天还在强制管理,明天就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软化管理制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管理者不仅要明白何时软化制度,更要清楚软化的程度。软化的力度不够,相当于没有做工作,软化地过分,则对管理制度是一种破坏,以前建立的制度体系不仅会土崩瓦解,更会让企业呈现出一盘散沙、无人管理的局面。只有管理者把握适度,软化地恰倒好处,才能使制度真正地为企业服务。
(三)不能脱离科学管理的大前提
制度软化,并不是说要脱离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前提。从现代企业的角度看,科学管理理论是有一定的弊端,它过于忽视人本身的感受,但其提出的作业管理、组织管理等许多理论在当今的管理工作中仍应严格遵循。如果抛开科学管理谈“人性化管理”或是“自我管理”,无异于不打地基直接建高楼,其结果是不得而知的。
综上所述,企业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规范企业的管理,使工作有效地进行。在管理工作中引入“引导”机制,逐步实现管理制度的软化,必然符合知识经济时代下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实现企业的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