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训是最大的福利
培训是最大的福利
今年10月份,我公司59名公司员工赴湖南参加炭素材料方向的函授考试。这是继公司组织员工报考湖南大学研究生之后,规模更大、投入更多的一次在职员工培训活动,充分显示了澳海公司重视培养人才的态度和公司领导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蒙牛企业文化里有句话:“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在企业里,培训其实是最性命攸关的大事。许多人注重吃饭,却不注重学习。实际上,学习是最重要的“吃饭”,是给自己的大脑吃饭。在一份国内企业员工的总体调查报告中,涉及了薪酬、福利等情况的对比。其中在福利的调查项中,85.7%的员工普遍反映:与医疗、住房等其它方面的福利相比,他们更看重培训进修。
培训是最大的福利。这是一种全新的观念。这充分说明,历经市场经济的洗礼,广大企业员工切身体会到,自身素质的提升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知识改变个人及企业命运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这个“知识资本”的年代,不论对一个企业还是对一个员工来说,不进步就意味着退步,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员工是企业的基石,让员工参加学习培训,可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也是员工体现个人价值的心声。
作为公司的一员,我会坚持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其他同事一起为澳海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培训是最大的福利
培训是最大的福利
“>
近日,国内一份著名财经杂志公布年京、沪、穗、深职业经理人的总体情况调查报告,内容涉及薪酬、福利、企业认可度、个人满意度、生存状况等情况的对比。而其中在福利的调查项中,的经理人普遍反映,与医疗、住房等其他方面的福利相比,他们更看重培训进修,“培训是最大的福利”。
这是一种全新的观念,这说明,广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切身体会到,自身素质的提升对创业的重要性,知识改变个人及企业命运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学习培训可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竞争直接地表现为学习能力的竞争。但是,时下我国的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对经理人员和员工的培训还没有摆上应有的位
置。据统计,我国逾千万家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每年培训量不足;国外企业包括中小企业每年投入再学习的支出最低为公司薪资总额的,而我国大中企业对此的支出平均不足。一些企业犯了“急功近利”症,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后劲。心疼员工培训经费的投入,对员工重使用,轻培训提高。有的企业虽然有心投资对员工进行培训,但是又苦于没有管理和约束手段,担心员工一具备了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又反过来向企业提出过高的薪酬要求,如不达目标,就会“跳槽”到其他企业,所以权衡利弊,还是下不了决心让企业员工参加培训。
在这个“知识资本”的年代,在这个残酷竞争的市场中,不论是对一个企业,还是对一名员工来说,不进步就意味着退步,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培训是众多著名外资企业赖以生存的资本。正是凭着其规范、科学的培训机制,他们方能在世界各地演绎其企业文化,攻城
掠地,占领国内外市场。有了培训,他们才能有效地保证每一名员工素质的一致性,员工与企业运作的充分吻合。一些驰骋商界的精英之所以能够“更聪明地工作”,高人一筹,就是因为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在当今世界更加息息相关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为了应付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所有的人和组织都必须培养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学习培训恰恰是适应环境和不断成长壮大的战略。作为企业来说,培训固然需要花费相当部分的人力、财力资源,然而它回报给企业的,又岂止是这小小的培训费用的几十倍?要改变学习培训费用的成本传统观念,将培训视为一种投资,把培训学习制度化,并从人、财、物、时、空等方面予以投资和帮助,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就企业员工而言,要摒弃“安分守己”、一岗定终身、一张文凭打天下的
观念,把握学习机会,主动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上站稳脚跟,不被淘汰掉。
第三篇:“让培训成为员工最大的福利”
“让培训成为员工最大的福利” ——天然气产销厂打造人才支撑纪实
■ 通讯员 范永光
4月的中原,处处萌动着春天的气息。“” 4月15日,站在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南铝业)厂房外,轰隆隆的机器声此起彼伏,迫不及待地展示着它们强劲的生命力。改制后的南南铝业,依托广西的铝资源优势,通过产业改造和技术创新,从2001年产值1亿元到2011年产值16亿元,10年增长16倍。
4月10日,记者走进这家拥有54年历史的国企,处处感受到企业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南南铝业以培训为员工谋福利,赋予每位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机会和平台,通过深入持续地开展劳动竞赛,一批批工人迅速提升了技能水平,成长为高级技工、技师,推动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营造出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局面。
“当工人也有奔头了”
“问题不是很大,我马上回车间解决!”南南铝业工装夹具维修工韦杰军,匆匆接了电话后,歉意地向记者告别。
43岁的他下个月将升任车间主管技师,这是韦杰军十几年工人生涯中第一次当“领导”。其实,韦杰军是南南铝业的一名新兵,1年前才走进这个大家庭。2011年,他参加了南宁市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得钳工组第一名,公司当即给予2000元现金奖励,并为他提升一级工资,“做了十几年技工,没成想养家糊口的手艺,现在竟然能让自己尝尝当‘小官’的滋味。”韦杰军说。
比起韦杰军,26岁的齐林更让工友们感到震惊,从初级技工到公司最年轻的副厂长,齐林只用了短短3年。
2009年,还没毕业的齐林到南南铝业实习。8个月后,成为正式工的齐林代表公司参加了第四届南宁市数控技能大赛并获得第一名。因为技术能力突出,3年时间齐林从一名初级技工当上了技师,完美实现人生的“三级跳”。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职工流动较快,招工困难,如何留住员工一度成为南南铝业改制发展的“拦路虎”。董事长郑玉林提出“让培训成为员工最大的福利”。在他眼中,培训作为一项长期投资,能让员工终身受用。
“以前,工人最大的奔头就是当管理人员甚至是当厂长,但管理人员毕竟是少数,厂长更是只有一个,很多工人看不到希望就选择离开。”公司工会副主席朱栗湘说。
为给一线员工提供发展上升的通道,工会与企业共同探讨出一条颇具特色的路子,实行“四塔”原则,从以往的“一道门”变成“四道门”,将员工按管理类、技术类、销售类、生产类进行分类指导,员工可以根据特长和喜好在企业实现自身追求。“现在,公司有了‘四塔’原则,不管在什么岗位,职工只要肯学习有技术,即便不做厂长也能享受和厂长一样的待遇,让很多工人又有了盼头。”朱栗湘说。
据悉,2011年,南南铝业共组织生产职工培训5570次,共78503人次参与,总课时达16.96万小时,投入培训经费75万元,目前拥有技师以上职工近百名。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90后”的小李,是齐林所有徒弟中最小的一位。“刚开始,学习不太主动,公司安排的培训课程也只是应付地参加。”说起1年前的小李,齐林有点恨铁不成钢。
为了提高徒弟的工作热情,不管是参加培训还是劳动竞赛,齐林都会带上小李,下班后还会与他聊天交心。1年多下来,看到师傅的前进与成长,小李也深受影响,变得越来越勤奋,“现在他准备考资格证了,参加培训比我还积极。”作为师傅,齐林很高兴。
“以前是企业要职工学习,现在是职工主动要学习。在厂区,经常有职工扯着袖子追问我有关培训的事,上个月挤轧工培训就有48人报名,钳工、电工培训还没开始就有职工提前报名了!”对于职工学习热情的高涨,朱栗湘满怀欣慰。他告诉记者,广西没有关于挤轧工、表面处理工等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为了让工人有更多的评级机会,公司工会主动联系南宁市技能鉴定中心,自设考题报送,再由鉴定中心进行考核评级。
为了让员工学以致用,公司工会就生产中出现的瓶颈问题和企业提出的新目标,多方听取职工建议,开展了以提高产量和产品合格率为目标的多种劳动竞赛和岗位技术比武活动,让职工有了竞技平台。
伴随着员工高涨的学技能热情,南南铝业迎来了发展的大机遇。
“我们要全力打造百亿元产业!”走到企业一楼办公大厅,朱栗湘停下脚步指着一大片蓝色的建设模型向记者介绍道,“这将是我们的新厂房,占地1000多亩,从2010年开始建设,投资近50亿元,预计2013年完工。到今年5月,有两个新厂区将可以投入使用。”
朱栗湘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公司将力争到2020年,形成年产铝及铝加工产品50万吨,年销售收入150亿元的产业规模。
第四篇:培训是一种福利,错了!
培训是一种福利,错了!
来源:时代光华2013-04-08 14:54:33您是第87位阅读者
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手段,培训一直被当做是一种福利,这在业界却一直饱受争议。其实,从管理的角度看,这是一种认知上的错误,这种错误让中国企业的培训管理走进了一个又一个的误区。现如今,培训已经成为了一种很平常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几乎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对员工所有培训,这样看来,培训成为员工福利是理所当然。但时代光华认为培训不能成为员工福利,而是由企业和员工共同投资、分享收获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式之一。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的管理培训都面临一种尴尬——老板不太愿意投入,管理者热情也不高,员工主动参与的就更少,只有人力资源部在为培训而培训,这就是培训无效的根源。而因为看不到培训效果,老板就更不愿投入,于是,培训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这既是中国企业人均绩效不到西方企业五分之一的根本原因,也是因为我们错误地“把培训当做福利”的必然结局。
众所周知,福利在企业提供给员工的一种补贴,企业是可以根据盈利状况随时调整的,因为它不受法律的保护,企业甚至可以随时取消。而根据人性定律,人对太容易得到的东西都当做是理所当然,大多不会珍惜,甚至可以放弃或拒绝接受。所以,站在现代管理的角度来看,培训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福利,而是一种投资。
对于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说法很多,有说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有说合作关系等等,时代光华认为企业与员工之间是一种投资关系,企业投资资产,员工投资时间和脑力或体力,从而谋求共赢的投资合作。这里有两个特点:一是企业不可能让某个员工呆一辈子,也就是“企业不是我的家”;二是员工不可能一辈子给某一企业工作,也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企业和员工可以选择共同投资,也可以选择终止合作,而劳动合同就是连接两者的桥梁和纽带。
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因为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决定了培训的性质,决定了培训是不能成为员工福利的。培训就是企业为了提高员工的素质、修养、能力和技能等而开展的一系列的学习教育活动。其特点主要有: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员工现状制定培训计划,并进行相关的费用支出,以保证培训的有效实施;知识是无形的,培训的内容也只能在参训的员工身上体现出来,遵循的是谁参训、谁接收的原则;相比培训的投入来说,培训的收益就显得相当的滞后了,有的培训甚至要几年才能产生收益。
以上三个特点就直接产生了同一个问题:培训的风险性。那么企业又如何的避免培训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呢?当培训不是员工福利时,企业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培训风险,因为此时的培训是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投资,从而分享收益。其基本的思路就是:经过培训调研确定培训课程,由企业和员工按一定比例出资进行培训,培训后企业得到了更高的工作效率或者是培养了企业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员工得到了知识的增加或者能力的提升,并得到了企业给与的更高的报酬或岗位的晋升。
这就保持了企业和员工对于培训的积极性,因为双方各有所投、各有所获,企业会因此加强培训的管理和规范化,员工会积极的参加培训,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然而,如果培训成为员工的福利,结果就会完全不同了。由于是福利,企业不一定会尽力的去做好,甚至不愿意不做好,免得为他人做嫁衣,给竞争对手培养人才;而员工本人也不愿意认真的参加培训,没有投入就没有动力,反正不花钱,认真不认真对待都无所谓。这样整个企业的培训就陷入了一个误区,钱是花了不少,事却没有做好。
在企业里,员工是培训提升的主要对象。可是,因为认知上的落后,也因为缺乏清晰的职业目标,很多人往往会对企业安排的培训尽量逃避,即使参与了也是勉强应付,参训时尽量躲在后排或者设法请假,写个心得报告也是找借口一拖再拖,因为是福利不是责任啊。这就是培训绩效不高的主要原因。殊不知,主动参与企业安排的培训,并努力达到公司规定的培训要求,更是任何一个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的话,就是一种不称职了。而企业对于培训不能达标的员工,完全可以淘汰。一个人人都享受福利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要是人人都等着政府救济会成什么样?只有人人都去践行自己责任的组织才能大有作为。
第五篇:公司给员工最大的福利是什么
公司给员工最大的福利是什么?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公司给我们最大的福利是什么?
有人说:是薪水,是工资。
公司会不会无缘无故给我们工资啊?不会的吧,是通过我们的双手,通过我们的技能,是靠我们自己能力挣来的。
对不对。
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的技能是怎么来的?我们应该感谢谁?
给大家一分钟想想。我们应该感谢谁?
是不是要感谢那位手把手教我们的培训老师啊?是不是应该感谢学习这项技能时的那位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