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数学四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大全

时间:2019-05-13 07:3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沪教数学四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沪教数学四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篇:沪教数学四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大全

沪教版的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1、大数的认识一定要四位分级

数级、数位和计数单位(表格很重要)分清计数单位和数位

大数的读法(关键是零的读法问题)

大数的写法

数拓展到三个数级

2、四舍五入法

估算,两位数估整十数,三位数估整百数,四位数估整千数。估算是看清计算符号。特别类似1500-500/50,有的人会去先算减法的。

凑整法

这里涉及的应用题有去尾法和进一法。

10个人坐车,每4人一辆车,一共需要几辆车?进一法,剩下2个人还需要一辆车。

每桶水中60千克,一辆载重2吨的卡车最多能装几桶水?去尾法,剩下的20千克的地方不能装60千克的一桶水。

3、面积单位

平方公里(平方千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结合长度单位

复习周长和面积

要结合实际,让孩子对基本的长度和面积有概念。

4、重量单位

克、千克和吨

5、容积单位

毫升、升

这一章的难点在于:要结合实际,具体体会数量单位的多少和换算

单位要统一

周长和面积

其实最主要的是确定长和宽(正方形是边长)

1、长方形

面积=长*宽

周长=2*(长+宽)

已经知道面积和长(或宽),求周长或者另一边

长=面积:宽

(宽=面积/长)

周长=2(长+面积/长)=2(宽+面积/宽)

已经知道周和长(或宽),求面积或者另一边

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

面积=长*(周长/2-长)

=宽*(周长/2-宽)

2、正方形

面积=边长的平方

周长=4*边长

边长=面积开方(现在出现的平方数一般小,可用乘法口诀表算出)

第二篇: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上册

如果两个因数都大于0,那么:

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原来的数; 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积<原来的数; 一个数乘等于1的数,积=原来的数。

───────────────────────────────────────

小数乘小数时:

1.先按照整数出发的方法算出积

2.再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右往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如果积的小数部分有“0”,可以将“0”去掉

─────────────────────────────────────── 在被除数、除数都大于零的除法中,当除数大于1时,商<被除数;

当除数等于1时,商=被除数; 当除数小于1时,商>被除数;

───────────────────────────────────────

小数除以整数:

(1)可以按整数出发的方法计算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如果出道被除数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添0,再继续除

───────────────────────────────────────

循环小数:从小数部分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以此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节:循环小数部分以此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求近似数:用笔算求商的近似数时,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得到要求的结果 ★如果要求凑整到的位数大于实际结果,需在末尾添“0”达到要求的位数

───────────────────────────────────────

平均数:

(1)将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这组数值的个数,所得到的数叫做这组数的平均数。(2)平均数出于一组数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3)在计算一组数值的平均数时,这组数值中的所有数(包括0)都要参加计算。

─────────────────────────────────────── 方程:(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2)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要写在字母的前面。(3)1×a或者a×1都写成a,一般不写成1a。(4)a×a可以写成a·a,也可以记作a²,a²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5)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6)方程的作用是能够表示一种等量关系。(7)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8)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平行四边形:下图中AB//DC,AD//BC,像这样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

S长=ab S正= a² S平行四边形=ah S△=ah÷2 S梯形=(a+b)h÷2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下册

(1)自然数:0,1,2,3,„„这些用来计数、编排次序、编码的数被称为自然数。(2)没有最大的自然数。每个自然数n都接着后一个自然数“n+1”。自然数这样一直延续下去,永无止境。

(3)自然数可以表示个数、序数、量数。(4)0是自然数。(5)每一个自然数都只有一个自然数紧接在它的后面。自然数n的后一个自然数是“n+1”。(6)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正负数

(1)前面有“+”号的数都是正数;前面有“-”号的数都是负数;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

数轴

为了表示负数,我们从数射线上的“0”点出发,向相反方向(左)延长,使它成为一条直线,这样的直线就成为了数轴。

我们把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叫做数轴。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所有表示正数的点都在原点的右边,所有表示负数的点都在原点的左边。

原点(表示0的点)是表示正数和负数的点的分界点。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0。

─────────────────────────────────────── 数轴的画法:(1)画一条直线(一般画水平位置的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零,把这点叫做原点。(2)规定一个方向(一般取从左往右的方向)为正方向,用箭头表示,那么相反方向就是负方向。(3)再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一个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方法依次取点表示-1,-2,-3,„„

我们把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叫做数轴。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所有表示正数的点都在原点的右边,所有表示负数的点都在原点的左边。

原点(表示0的点)是表示正数和负数的点的分界点。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0。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和差问题:已知两数的和及它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行程问题:两个物体/人相对而行,在途中相遇。

追及问题:两个物体/人同一起点,慢的先走,然后快的追慢的;两个物体/人不同地点,同时出发,快的追慢的,最后相遇。

假设问题:几种不同的分法,但是数量不变。调配问题:原来情况-变化情况-结果。

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长方体面积公式:V=abh 长方体面积公式:V= a³ V= sh 表面积

长方体表面积公式:S=2(ah+ab+bh)正方体表面积公式:S=6a²

棱长和:

长方体棱长和公式:C=4(a+b+h)正方体棱长和公式:C=12a 容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1升=1立方厘米 1毫升=1立方厘米,1mL=1cm²

可能性

确定事件: 一定发生

一定不发生(不可能发生)不确定事件:可能发生 可能性的多少可以通过树状图、列表的方法知道。

书上归纳

数的汇总: p80; 数的结构: p81; 数的运算: p82; 量的计量: p84; 线和角 : p95 基本图形: p96 ;

周长、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统计知识:P106

P98

第三篇: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1.加减法中的规律:

(1)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几,和也跟着增加或(减少)几。

(2)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减少相同的数,和不变。

(3)减数不变,被减数增加(减少)几,差也跟着增加(减少)几。

(4)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减少)几,差也跟着减少(增加)几。

(5)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2.比一比的方法.(课本

P5,括号里最大能填几的题)

(1)看符号找出大小数

.(2)确定算式结果

.(3)根据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出()的数

.3.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加数+

加数=和

减数=差

4.1



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

第二个加数=第一个加数

被减

被减数

差=减数

+

减数=被减数

5.10

个一是

个十.6.最小的一位数是

0,最大的一位数是

9,最小的两位数是

10,最大的两位数是

99,最小的三位数是

100。

7.数的排列:

从大到小排列,用>连接,先找最大数。

从小到大排列,用

连接,先找最小数。

8.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9.位数:

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等

10.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等.11.计数单位:

个位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的计数单

位是百。



12.数的组成:

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56

里有56

个一。

13.位值表:

百位

十位

个位



写作:

读作:

五十六

读数和

写数时,都要从高位起

.写数时,哪

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必须写

0

占位。

14.100

里有一个百,100

里有

50,一百里有

25,一百里有

20,一百里有

15.写

:

原数

1,后

原数

.例

:

(47)

(49)

16.写出相邻整十数:

(1)原数个位在1-9

之间的,将原数个位变成0

就是前面一个数,后面一个数是前面一个

数加

.例如

:

(50)

(60)

(2)原数是整十数的,原数减

是前面一个数,原数加

是后面一个数。

17.回到整十数:一个数减去个位的数就可以回到整十数。

进到整十数: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加上某数后得到十的数,就能进到下一个整十数。

(10的分与合熟记)

18.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在数射线上比较大小

:标在右边的数总比标在左边的数大。

(2)不在数射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先看数位,数位多的这个数就大

;数位相同时,先看

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

;十位上的数相同,比个位,个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

19.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角=10

元=10

元=100

角=100

20.时间的初步认识

(1)

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2)

钟面上有

大格,每大格有

小格,共有

小格。

时针走一大格为

小时,钟面上有

个小格,分针走一小格为

分钟。

(3)

时针短而粗,分针长而细。

(4)

时针、分针顺时针走。

(5)分针指向

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分针指向

6,时针指在两个数中间的时刻就是几时半。

(6)

时针走两圈是一

日,1

日=24

时。

分针走一

圈(60

小格,60

分),时针正好走一大格

。(1

小时)

时=60

分。

(7)

时计时法和24

时计时法:12

时计时法:

(=24

时计时法-12,前面

加时间名词)

时计时法

(=12

时计时

法+12)

时计时法的特点

:有定

(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

数字从

1-12

.凌晨

凌晨

凌晨

凌晨

时计时法的特点

:不用

定语;数字从

1-24。

凌晨

早上

早上

上午

上午

上午

时计时法与

时计时

法互化的步骤

.看清哪

种计时法;

.区分是第一

圈时

间还

第二

圈的时

刻;

.12

时变

时,第一

圈去定语,第二

圈去定

语+12;

时变

时,第一

圈加定语,第二

圈加定

语-12

.上午

中午

下午

(13

时-12

时)

(1

时+12

时)

下午

(14

时-12

时)

(2

时+12

时)

下午

(15

时-12

时)

(3

时+12

时)

下午

(16

时-12

时)

(4

时+12

时)

下午

(17

时-12

时)

(5

时+12

时)

傍晚

(18

时-12

时)

(6

时+12

时)

晚上

(19

时-12

时)

(7

时+12

时)

晚上

(20

时-12

时)

(8

时+12

时)

晚上

(21

时-12

时)

(9

时+12

时)

晚上

(22

时-12

时)

(10

时+12

时)

晚上

(23

时-12

时)

(11

时+12

时)

晚上

(24

时-12

时)

(12

时+12

时)

(8)一个钟面可以表示

个时间

。比如

:时针指着

6,分针指着

12,可以说是

时,也可以说是

时。

(9)时间计算:

小时前(现在时间-3

时)

时半

现在16

小时后(现在时间+4

时)

时计时法相关计算,最基本的数量关系

开始时刻

+

经过时间

=

结束时刻

结束时刻

开始时刻

=

经过时间

结束时刻

经过时间

=

开始时刻

21.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个位上的数不变,十位上的数相加、减。

36+20=56



36-20=16

方法:30+20=50

50+6=56



方法:

30-20=10

10+6=16

2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无进、退位)的方法:十位上的数不变,个位上的数相加减。

23+2=25



25-4=21

方法:3+2=5

20+5=25



方法:

5-4=1

20+1=21

23.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我们可以把个位上的数先相加,再加上两位

数中的整十数;也可以用凑十法,先把两位数凑到下一个整十数,再继续计算。

27+5=32



27+5=32

方法一:7+5=12

20+12=32



方法二:

27+3=30

30+2=32

(凑十法)

24.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们可以把个位上的数先减到整十数,再减去

剩下的数,也可以先用退下的一个十和个位的数合起来减去一位数,然后再把十位上的数和结果相加。

32-5=27



32-5=27

方法一:12-5=7

20+7=27



方法二:

32-2=30

30-3=27

(2)38

+

=

30+20=50

8+5=13

50+13=63

十加十,个加个

25.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时,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些方法来算。

(1)37+12=49

30+10=40

7+2=9

40+9=49

十加十,个加个



(2)37+12=49

37+10=47

47+2=49

先加十,再加个



(3)37+12=49

12+30=42

42+7=49

先加十,再加个

26.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通过分拆的方法进行转化,借助

“整十数

加整十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这些以前学过的计算方法来

进行。

(1)38

+

=

38+20=58

58+5=63

先加十,再加个

27.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

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28.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

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3)38

+

=

38+2=40

40+23=63

先凑整,再加剩下的数

⑶个位满

10,向十位进

1。

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

10。

29.两位数减两位数计算方法:

分拆成“整十数减整十数,个位数减个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

数”

这些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

。例如:

厘米

=

毫米

1cm

=

10mm20、25、30、35、40、45、50、……

比如

:61、71、81、9162、72、82、9263、73、83、93

……

比如

:15、16、17、18、19

.25、26、27、28、29

.(1)58-25=33

整十数减整十数

50-20

=30

个位数减个位数

两次结果相加

+

=

(2)

58-25=33

先减去个位数

58-

=53

再减去整十数

53-20=33

(3)

58-25=33

先减去整十数

58-20=38

再减去个位数

38-5=33

30.(1)量同一条边:用不同的工具量结果不

一样;不同的人都用拃去量结果也不一

样;

用尺去量一量就一样了。

厘米和毫米。

=

厘米

1m

=

100cm



(2)身体上的许多器官可当作尺。

(3)长度单位有米、1

=

1000

毫米

1m

=

1000mm

31.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都用减法计算。比谁多几用加法,比谁少几用减法。

32.找规律

单数有

:1、3、5、7、9、11、13、15、17、19、21……

双数有

:2、4、6、8、10、12、14、16、18、20、22……

3的倍数

:3、6、9、12、12、15、16、21、24、27……

5的倍数

:5、10、15、个位上数字相同的数,11、21、31、41、51、12、22、32、42、52、13、23、33、43、53、十位上数字相同的数

:10、11、12、13、14、20、21、22、23、24、30、31、32、33、34、35、36、37、38、39

.……

33.求两个部分的总和,用加法来做。

34.求合并与添加都要用加法来表示。

35.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例如

:a+b=b+a

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个位数,和不变

。例如

:43+5=45+3

36.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7.求剩余:

原来的–

下车的(或走掉的、吃掉的、拿走的、破掉的、运走的、碎

掉的、飞走的等)=

剩下的(或现在的)

38.确定左右的位置要看你站立的方向,方向不同的时候,所指的左右也不同。

39.长度比较

比高矮

: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长短

: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40.测量物体的长度

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将物体紧贴尺子,再看看物体的另一端对

着的直尺上的几。

41.20

里有

10,20

里有

2,20

里有

4,20

里有

5,20

里有

20,20

里有

1.42.看图列式解题:

(1)部分数

+

部分数

=

总数

(2)总数

其中一部分

=

另外一部分

(3)大数

小数

=

相差数

(4)原有

借出

=

剩下

(5)原有

剩下

=

借出

(6)剩下

+

借出

=

原有

第四篇:初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初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第一课练习题

1.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中国)。2.四大文明古国有(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

3.位于黄河流域的远古人类是(半坡)人,种植的农作物是(粟);种植水稻的远古人类是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5.(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的生活。

6.居住在干栏式房屋的是(河姆渡)人;居住在地穴式房屋的人是(半坡)人。

7.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使用(弓箭)射猎鸟兽。他们还会制作(骨)器和(陶)器,半坡人能烧制彩陶。代表作品是(人面鱼纹彩陶盆)。8.黄河流域最大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黄帝)。9.尧、舜、禹通过(禅让)制传递首领位置。10.炎黄部落的贡献是(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11.中国境内最早的远古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12.远古人类最早使用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磨制)石器,(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更有利于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第二课练习题

1.(禹)约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王朝。

2.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起商朝的是(汤),商朝又叫(殷)朝。3.商朝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汉字的前身。4.商王(盘庚)在位时迁都,商王(纣)是有名的暴君。5.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是(夏商周)时期。

6.青铜文明的特点有:使用范围广、(数量大)、(种类多)、(水平高)、(地位重要)。7.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定都(镐京),史称(西周)。8.周代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

9.周王自称(天子)。他通过(礼)来规范贵族的身份等级,(礼)的严格执行,是周政权的巩固的重要标志。

10.东周时期也称为(春秋战国)。春秋时代因(孔子)修订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时期因各诸侯国连年征战而得名。

11.春秋五霸通常称(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另外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12.第一个成为霸王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13.战国七雄指(齐)、(楚)、(燕)、(韩)、(赵)、(魏)、(秦)。14.(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器具逐渐被推广使用。15.夏朝的历史地位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16.铁制器具被推广使用产生的影响是:(社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处于急剧变革时期)。

17.春秋的时代特征:(诸侯争霸);战国的时代特征:(兼并战争);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战争不断)。春秋战国战争不断的积极作用是:(对促进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8.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于(战国)时期。

19.和“一言九鼎”这个成语典故相关的人物是(禹)。20.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在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西部。21.商建立后,汤定都于(亳),后迁都于(殷)。

第三课练习题

1.秦始皇的主要活动有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修筑(长城),颁布(律令),出巡以及梵书坑儒。2.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大一统)的思想,他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东汉的建立者(刘秀),定都(洛阳)。

4.中国历史上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有(秦)、(西晋)、(隋)、(元)。5.(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文化领先世界,对外交往进入昌盛时期。6.秦汉时期主要包括(秦)朝,(西汉)和(东汉)。

7.秦汉的时代特征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与巩固的重要时期)。8.灭六国完成统一的是(秦)国。

9.秦统一后,秦王(嬴政)以(皇帝)为君主的新称号,自称(始皇帝)。10.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11.秦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是以后2000余年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12.秦朝开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帝国时代。13.与梵书坑儒事件相关的人物是(秦始皇)。14.西汉的建立者是(刘邦),都城(长安)。

15.汉武帝为了巩固政治统一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国家的指导思想,一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16.西域(今新疆)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汉)朝。

17.秦汉文明的世界意义是(秦汉时期,中国文明开始不断向外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秦汉文明具有世界影响)。18.从东汉末到隋朝统一前,被称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以(分裂对峙)为主的时期。19.隋朝的时代特征:(隋朝结束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实现大统一)。20.唐朝的时代特征:(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21唐太宗李世民时的封建盛世称为(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时的封建盛世称为(开元盛世)。22.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23.唐玄宗晚年政治腐败,导致(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24.唐朝时和(亚)洲、(欧)洲、(非)洲等70多个国家有经济文化的交流。25.唐朝都城是(长安)。

26.唐都长安的地位(都城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和商业大都会,也是世界性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27.唐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后世外国人把中国称为(唐),把中国人称为(唐人)。海外各国把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28.唐朝的世界影响:(亚非不少国家派出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中国成为东亚文明的辐射源,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四课练习题

1.公元1004年秋,辽攻北宋,宋辽议和成功,这就是(檀渊之盟)。2.明清的时代特征是:(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多民族统一帝国发展到顶峰)。3.建立明朝的是(朱元璋),定都(南京)。明成祖在位时迁都(北京)。

4.明朝的统治者废(丞相),设(内阁),强化(皇权)。明朝前期政局稳定,国力强盛。

5.(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达,(江南)市镇尤其繁荣,反映市民(工商)阶层生活的文化异常活跃。6.统一女真各部的首领(努尔哈赤),他建立起(八旗)制度,脱离明朝,建立政权史称(后金)。7.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并定族名为(满洲)。

8.清初的封建盛世称为(康乾盛世),相关的皇帝是(康熙)、(雍正)、(乾隆)。

9.1772年乾隆皇帝下令修《四库全书》。它是一部规模空前的宏大丛书,是我国历史上重大的文化工程。10.清朝前期经济繁荣,人口激增,从(1)亿多增加到(4)亿多。11.清政府前期统一了(台湾),巩固了(西北)边疆。

12.清政府的民族政策(恩威并重);清政府的外交政策(闭关自守)。13.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是在(清)朝。14.(清)朝奠定了今天祖国疆域的基础。

15.蒙古族(准噶尔)部贵族长期与清政府为敌,并勾结(沙俄)煽动西北各部反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派兵平叛。16.清朝皇帝顺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16.北宋的时代特征是:(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17.北宋的建立者是(赵匡胤),定都(开封)。

18.与北宋同时存在的政权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族建立的(西夏)。19.少数民族政权的主要贡献是(开发边疆)。20.南宋的都城是(临安)。

21.南宋的抗金名将有(岳飞)、韩世忠等人。22.统一蒙古的是(铁木真),他被称为(成吉思汗)。23.建立元朝的是(忽必烈)。

24.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奠定了清朝和中国省级行政的基础。25.元朝对(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进行管辖开发。

26.元朝的时代特征:(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王朝)。

27.宋元的时代特征是:(宋元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由几个民族政权并立到大统一的时代)。28.中国疆域最辽阔的朝代是(元朝)。

第五课练习题

1.炎黄部落—(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的主体。

2.华夏族从(黄河)流域(农业)区发展起来,在(秦汉)时期形成汉族。

3.少数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等以(游牧)或(渔猎)为主的区域。

4.(蒙古)草原是北方游牧活动的大舞台,先后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等族控制。5.民族交流的方式有(迁徙杂居)、(边境贸易)、(官府和亲)、(冲突战争)。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期。

7.从(东汉)后期开始,北方,西北方大批少数民族迁到中原与(汉)族杂居,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西晋)时人数达几十万,与此同时,大批汉族南迁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8.善于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流的统治者有(唐太宗李世民)、(北魏孝文帝)。

9.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亲,这件事被唐朝画家(阎立本)画在(步辇图)中。10.民族冲突战争比较集中的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宋元)时期。

11.正确评价民族冲突战争:(冲突战争虽给人民带来了苦难,但也在不断的接触中加速历史上的民族交流)。12.西汉和东汉时期,中原政权与(匈奴)争夺河套,河西地区,并且为控制(西域)进行了多次的战争。13.十六国时期,(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北方,与(东晋)政权发生了淝水之战。14.唐中宗时期(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金成)公主成亲。

15.北魏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迁都(洛阳),穿(汉服),说(汉语),以(洛阳)为籍,改(汉姓)。1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鲜卑族同汉族的融合,北魏国力一度十分强盛。17.原意是镔铁,或刀剑,属于鲜卑族一部的后裔的少数民族是(契丹)。

18.历史上许多强盛的民族如(匈奴)、(鲜卑)、柔然、(氐)、(突厥)、(敕勒)、(契丹)等逐渐融合到其他民族中形成一些新民族。19.元灭金后,契丹和女真北方汉族通称为(汉人)。20.到了13世纪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21.吐蕃是今天的(藏)族。

22.(自然条件)差异使古代中国不同地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产生活方式。23.“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是(李世民)说的。

24.730年吐蕃的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上书说“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人,天下百姓,晋皆安乐”。

25.少数民族的代表人物有(匈奴)族的冒顿单于,(氐)族的前秦王苻坚,(鲜卑)族北魏道武帝拓拔硅,(越)族领袖冼夫人,(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蒙古)族的铁木真,(满)族的努尔哈赤等。26.黄教(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是(宗喀巴),(明)朝人。27.裤子靴字旗袍都是(少数)民族。

第六课练习题

1.随着大一统的秦王朝的出现,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建立。2.(皇帝)是古代中国国家最高统治者。

3.周代的君主自诩是上天的儿子承受天意,管理国家,故称(天子)。

4.(皇帝)是历代君主最高尊崇的专称,认为自己的功业“德兼三皇”“功包五帝”的是(秦始皇)。5.皇帝的印,以玉为质,故称(玉玺)是皇权的凭证和象征。6.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告示称为(昭)。

7.天下之事取决于(皇帝),皇帝的个人(品德)对国家的兴衰至关重要。8.“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出自(唐太宗)之口。

9.皇位不仅是(终身)的,而且是(世袭)的,皇位的选择大多不是择优遴选,而是采取(嫡长子继承)制。10.历史上典型的昏庸误国之君有北宋的(徽宗)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素材就在他统治期间。11.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监督百官设置(锦衣卫)作为军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指挥。12.后来明朝皇帝先后设置了(东厂),(西厂)这两个机构都由宦官统领。13.清朝时期,为打击反清思想,推行文化恐怖,大兴(文字狱)。

13.清代文字狱主要集中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乾隆)统治时期最盛。14.清代文字狱(数量)多、(规模)大、(株连)广、(治罪)严酷。

第七课练习题

1.秦汉时期设(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军政事务。这一职务在(明)朝被废除。

2.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进一步扩充完善了官僚制度。三省指(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其中的决策机构是(中书)省,执行机构是(尚书)省。六部指(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分管(礼仪)、(财政)、(人事)、(兵马)、刑狱和工程等事务。3.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两级制,东汉后期改为(州)、(郡)、(县)三级制。元明清时期演变为以(省)领路(府)、(州)、(县)的三级或多级制。

4.为整肃吏治,监察百官,自(秦)代开始,历代王朝都有(监察)制度。5.魏晋时期出现的御史台成为独立的朝廷监察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6.宋朝非常重视发挥监察机构的作用,(御史)由皇帝直接任命。7.明处,御使台改为(都查院)。

8.为防止官吏徇私舞弊,有些王朝实行(回避)制度。

9.历史上的清官有北宋(包拯),明朝(海瑞),清朝(于成龙)。10.历史上的贪官有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时的(和珅)。

11.西周时期,官职主要由(贵族世袭)。汉代采取(察举)、(征辟)的方式选拔人才。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时基本按(出身门第)分等。隋唐时期,确立以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科举制)。

12.后代科举考试逐渐形成四个阶段:(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13.考取童试的人称(秀才);考取乡试的人称(举人);考取会试的人称(贡士);考取殿试的人称(进士)。14.由皇帝直接考察的是(殿)试。15.科举考试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16.后来新科进士一律由皇帝亲自录取,成为(天子门生)。

17.明清时期,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试的格式为(八股文),不允许发挥(个人)见解。

18.古代官僚制度的完善有什么作用?

答:古代官僚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对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有重要作用。

第八课练习题 1.改革的作用是(使社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

2.中国古代著名改革家有(战国)时期的(商鞅),(明)朝的(张居正),北宋时的(范仲淹)、(王安石)。3.(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他得到了君主(秦孝公)支持。4.张君正的改革史称(万历新政)。

5.张君正下令丈量全国土地,按照(实际田产数)征税。他又把各种名同的(赋税)和(劳役)合并起来,折合(银两)征收,名为(一条鞭法)。这些措施,使(赋役不均)的现象所缓解,国家(财政收入)状况改变。6.秦国为什么要实行变法?

答:战国初期,秦国地处西方,经济落后、政治守旧。他受到中原各国的鄙视,还经常被魏国侵扰。7.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打破旧贵族对土地垄断,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战;设立县制,国君任免县令;轻罪重刑,实行连坐。商鞅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答:商鞅变法后,秦国社会安定,经济富足,军事实力大大提高。8.明朝万历年间为什么要要实行改革?.答:明朝中期以来,全国耕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兼并。赋役负担严重不均,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社会问题堆积如山。

第九课练习题

1.2.在中国古代(士)、(农)、(工)、(商)是最主要的社会阶层。

我国的农业是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发达的农业为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物质)基础。3.4.5.6.7.8.9.秦汉以前,北方的主要农作物是(粟),南方以种(水稻)为主。

宋代从(越南)引入的水稻优良品种得到普及,(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这时中国农业经济的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明朝后期,从国外又引进了(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我国古代做衣服的材料,早期是(麻)和(丝),宋元时期(棉花)种植在南北方普及。二牛抬杠的耕作技术出现在(汉朝),曲辕犁出现在(唐)朝。我国古代统治者奉行(以农为本)的政策。鼓励农业生产。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十分重视兴修水利。著名的有(鸿沟)、(邗沟)、(都江堰)、(郑国渠)等。

10.秦国蜀郡守(李冰)建的(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是世界遗产。

1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人民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观察和总结和结果,是我国独有的科技成果。

12.农学著作有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世祖组织人编写了《农桑辑要》,(元)朝王桢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农书。

13.广大农民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男耕女织(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自给自足)小农经济。14.(聚族而居)、(安土重迁)是我国古代农民显著的特点。15.(农民)是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16.(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发生在(秦)朝(陈胜)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17.推翻秦朝的主力是(项羽)、(刘邦)领导的队伍。

18.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声势浩大,他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3年3月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第十课练习题

1.中国古代发达的手工业有(丝织)业、(青铜器制造)业、(冶铁)业和(制瓷)业。2.(春秋时期)时期,工匠们已经用炼炉炼铁,用(木炭)作燃料。3.(战国时期)时期大批铸造铁制器具。

4.(西汉时期)时期开始用畜力代替人力鼓风冶铁。

5.东汉时地方官杜诗发明(东汉初年)比欧洲早一千二三百年。6.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

7.(商)朝时,工匠们制成釉陶瓷这是陶瓷的前身。8.(东汉)时,工匠们完全掌握瓷器的制作。

9.(唐朝)时青瓷制作水平已经非常成熟;白瓷制作约始于(唐朝)后期;彩瓷始于(清朝)朝。10.唐朝以(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11.中国的瓷都是(南昌)省(景德)镇。

12.(丝绸)代表了我国古代纺织业的最高成就,(西周)时期丝绸生产分工精细设立专门机构加以管理。13.利用蚕丝进行纺织是(中国)人独特的发明。

14.从(商)到春秋,手工业基本被官府垄断到(战国)时期私人手工业作纺开始出现独立经营的小手工业者也活跃起来。15.(秦汉)时期,手工业者被编入特殊的户籍——市籍。

16.明朝中后期(计日受值)的雇佣关系开始出现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17.明朝末年,在(苏州)引发了机工抗税斗争。

第十一课练习题

1.早在(夏商)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商业活动。由于(商)朝人善于经商,后来人们把做买卖的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活动进一步活跃。(西汉)前期出现许多大商人,(唐)朝的商业活动非常频繁,(明)朝的城乡贸易十分繁荣。3.中国古代政府视(农业)为立国之本对商业采取(抑制)政策

4.西汉的都城(长安)是当时政治商业和文化中心是古罗马城的三倍以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5.唐朝时居民住宅区称作(坊)商业活动区是(东市)和(西市)。6.(市坊制度)被打破,商业活动更自由城市更繁荣。

7.明清时期著名的公商市镇有(丝织)业发达的苏州,(冶铁)业发达的佛山,(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8.明清时期的商品集散地有北—(京师)(北京),南—(佛山),东—(苏州),西—(汉口)。9.明清时期形成的两大商人集团,分别是(山西)省的(晋)商和(安徽)省的(徽)商。10晋商和微商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依靠官府的支持;与亲戚和同乡合作;追求儒商风范。

第十二课练习题

1.西周时(士)是贵族序列中最低的一个等级。

2.春秋时(士)人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逐渐丧失,有文化专长的(士)人数量不断增加。3.(战国)时期士人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阶层。

4.“民为贵,君为轻。”出自(孟子)。“兼爱,非攻”出自(墨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自(诸葛亮)。同秦国联合的“连横”观点出自(张仪),主张六国联合抗秦的观点出自(苏秦)。

5.在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士人)是各国改革的主要参与者。6.(文学)是古代士人主要的创作领域。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作者是伟大诗人(屈原)他生活在(战国)晚期的(楚)国 8.(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两座丰碑。

9.诗仙是(唐)朝的(李白),诗圣是(唐)朝的(杜甫)。开豪放派词风的是(北宋)的(苏轼)。

10.中国古代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前赤壁赋》《石钟山记》的作者是(苏轼)。(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淡》中记录了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制作方法是我国古代最全面的。最科学的建筑手册是《营造法式》作者是(北宋)的(李诫)11.中国古代的(士人)是文化教育的推动者。

12.唐朝中央有(太)学、(国子)学。地方有(府)(州)(县)(乡)等学校 13.宋代(书院)盛行。著名的有(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出自(宋)朝的(朱熹)15.“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出自(孟子)之口。

第十三课练习题

1.中国古代是(男)权占主导地位的社会。2.商周时期对妇女有所谓(七出)的规定。

3.西汉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三从四德)理论成为束缚妇女的精神枷锁。

4.在(宋)代一些儒家学者极力倡导贞节观。对妇女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要求。5.缠足的风俗大约从(五代)时开始,盛行于(明清)时期,直到(辛亥革命)后逐渐废绝。

6.(东汉)时的女诗人蔡文姬,作品《悲愤诗》;(南宋)时的女词人(李清照)曾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北魏)的文明太后(冯氏)设计领导了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元)朝的女纺织能手(黄道婆)促进了内地棉纺织技术的普及。

第十五课练习题

1.2.中国对外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至少从(秦汉)起就开始联系外面的世界。西汉时期,阳关,玉门关以西,包括今天的(新疆)、中亚地区被称为(西域)。

3.(汉武帝)在位期间决定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4.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不仅打通西域和汉交往的通道,而且还开辟了中国和欧洲、非洲大陆的通道。中国的丝绸等产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中亚、罗马。这条全长7000多千米的商路,称为丝绸之路。5.6.7.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中亚,终点是(罗马)。(丝绸)被西方人称为“无价之宝”。丝绸风靡欧洲,中国被称为(丝国)。

8.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除丝绸外,(铁)器(漆)器麻织品等也传到西方,领先世界的(冶铁)技术也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9.今天的石榴、葡萄、芝麻(胡麻)、蚕豆(胡豆)、黄瓜(胡仙)、大蒜(胡蒜)、核桃(胡桃),胡罗卜等植物是从(西域)传到中原的。10.西方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丝绸之路传到中国。11.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代名词——(丝绸之路)。

12.曾经是中国西域古丝绸之路上一个强悍的小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但公元3世纪后却神秘消失的国家是(楼兰)古国

第十六课练习题

1.(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达到鼎盛。2.(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进入繁盛时期。3.唐玄宗改编的《霓裳羽衣曲》来自(印度)国家。

4.唐朝的外交家分别是(玄奘)和(鉴真).分别到达(印度)和(日本)。

5.玄奘西行的影响是:玄奘取经后,中国和印度往来频繁。印度的歌舞、音乐、雕刻、绘画、医药学和天文学对中国有很大影响,中国的造纸术和文化典籍等也传到印度。

6.中国的造纸术和文化典籍传入印度是在(唐)朝。7.唐朝时(印度)的熬糖法传入中国。8.(鉴真)的坐像被视为日本的国宝。

9.鉴真东渡的影响:鉴真带去的不仅是佛学,还有中国的建筑、雕刻、医药、绘画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深深的影响了日本的文化。

第十七课练习题

1.(宋元)时期,我国的海外贸易极为兴盛。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杭州)、(明州)、(扬州)是这时期有名的港口。2.(泉州)是元代著名的贸易港口。

3.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出口物品有(丝绸)和(瓷器)。4.中国的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经(阿拉伯)传到欧洲。5.(明)朝的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

6.郑和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的地区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带去了(丝绸)、(瓷器)等商品。7.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是什么?

答: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此举是中国在海外的影响扩大。中国和西洋各国的贸易发展起来,也促进的南洋的开发。

第十八课练习题

1.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2.中国早期的文字大多书写在(竹简)和(帛)上。3.(西汉)时发明了麻纸。

4.(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

5.中国女诗人薛涛发明(薛涛纸)。(宋元)时,利用废纸浆造纸,称为(还魂纸)。6.造纸术在(唐)代开始西传。

7.至迟在(唐)代,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盘。8.印刷术向东传入(朝鲜)等国家。

9.(元)代时印刷术经(波斯)(今伊朗)大规模西传。

10.早在(战国)时,中国古人发现磁石指南的特性。指南针成为导航仪器是在(南宋)时,(宋元)时,指南针经过(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宋元)时期政府相当重视火药制成的先进武器。

11.约13世纪.随着蒙古军队的远征.火药传到(阿拉伯)和欧洲。

12.在数学方面,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是(十进位制)记数法.而且至少从(商)代开始.就开始用记数法了。13.算盘的定形约在(唐)代,普及在(宋)代。大批珠算著作面世是在(明)代。14.中国人发明的飞行器是(风筝)。15.世界上最早使用煤的国家是(中国)。16.至迟在(汉)代人们就已经知道使用煤了。17.(宋)朝时期政府专门组织人民勘察、开采过煤矿。18.到18世纪,(欧)洲人才开始用煤炼焦制铁。

19.描写13世纪的中国普遍用爆炸燃料的西方著作是意大利的《马可·波罗行记》。

第十九课练习题

1.闻名于世的古代工程有(长城)和(大运河)。

2.(长城)是中国古代用来防御敌人的建筑,长达(一万)多华里。3.许多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以(秦)朝、(汉)朝、(明)朝的规模最大。4.将战国时各诸侯国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的皇帝是(秦始皇)。5.修长城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朝代是(明)朝。

6.长城的险要关口很多,(山海关)和(居庸关)是其中著名的关隘。

7.它是明长城的起止点,是一所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被称为“天下第一关”的是(山海关)。8.最早开凿运河的是春秋时期的(楚)国。(楚庄王)即位后,为北上争霸,开凿了运河。9.征用数百万民工,历时(6)年,开凿贯穿南北的新运河的皇帝是(隋炀帝)。

10.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洛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他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及(钱塘江)五大水系,对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11.隋朝大运河分四段,沟通海河、黄河的是(永济渠),沟通黄河、淮水的是(通济渠),沟通淮河、长江的是(邗沟),沟通长江、钱塘江的是(江南河)。

12.“尽道隋亡是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是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

13.元朝时重修大运河。将原来的运河截弯取直,重新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并开凿了元朝都城(大都)通州。

第二十一课练习题

1.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孔子晚年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全面整理。3.“苛攻猛于虎也”出自(孔子)之口。

4提倡“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的是(孔子)。5.孔子提出("仁")的学说。

6.孔子希望人们能够自觉的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这就是(礼)。7.孔子认为(仁)是做人的标准。

8.孔子的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等学者的发扬,逐渐形成的思想学说,称为(儒学)。

9.(西汉)时,(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达(两千)多年。10.世界上最具影响的三大文明圈是(儒学文明圈),(伊斯兰文明圈),(西方基督教文明圈)。11.在传统文化中,除儒学以外,另外两项是(道教)和(佛教)。12.道教产生于(东汉)时期.尊奉(老子)为祖师。13.老子是(春秋)时期人.作品是《道德经》。

14.认为事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张“无为”,思想比较消极的是(老子),他创立了(道家)学派,经过(庄子)的发扬。15.寻找长生不老,注重灵丹妙药的是(道教)。16.注重道教,炼丹服药风行是在(唐)朝。17.佛教产生的国家是(古印度)。

18.认为人生是痛苦,要消灭欲望.潜心修行的是(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19.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格局是如何构成的?

答:隋唐以来,儒、佛、道三家并立,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第二十二课练习题

1.“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史记》的评价,这本史书的作者是(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他生活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这本史书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是《史记》。

3.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是《汉书》.后世常以“史、汉”并称。4.汉书记叙(西汉)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步纪传体断代史)。5.展示汉朝疆域政区的著作是《汉书·地理志》。

6.宋神宗认为对治理国家很有好处的史学著作是《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时期的(司马光)。这部史书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记叙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为了方便,人们常简称《通鉴》。7.我国古代史学成就的“双壁”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8.我国古代史学著作体裁最主要的有三种:(纪传体)、(编年体)、(记事本末体)。以人物为中心的体裁是(纪传体);以时间为顺序的史学体裁是(编年体);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裁是(记事本末体)。

第二十三课练习题

1.被誉为“兵学圣典”的兵书是《孙子兵法》。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孙子兵法》。3.(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所著的《孙膑兵法》。4孙武和孙膑都被称为(孙子)。5围魏求赵的战例是(三十六计之一)。

6东汉末年的以少胜多的著战例是(赤壁之战)。

沈阳市第四十四中学

第五篇: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作单位。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

2.1升=1000毫升 1L=1000mL 3.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时,要从高位除起,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4.把除数看作整十数与商的积等于或小于被除数并且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如果积大于被除数,说明试得的商大了要改小;如果积小于被除数,说明试得的商小了,要改大。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商是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商是一位数。

6.在除法里,被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这是商不变的规律。7.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8.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9.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射线也是直线的一部分。10.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11.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12.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13.要准确知道两个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这样既方便又准确。“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o”表示。14.测量角的方法:(1)把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2)把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3)看另一边所对应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数。看刻度时要分清,内外圈的刻度,0刻度在外圈就看外圈的刻度,0刻度在内圈就看内圈的刻度。15.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16.4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样的角叫做周角。17.直角90度平角180度 周角360度

18.1个平角=2个直角 1个周角=2个平角 1个周角=4个直角 19.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20.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1)画一条射线;(2)使量角器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3)在量角器指定的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4)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5)将所画的角标上度数。

21.像1.2.3.4.5.6.7.8.9……这样的数,都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22.自然数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

23.1.3.5.7.9.11.13.15……是单数,2.4.6.8.1012.14.16……是双数。单数又叫做奇数,双数又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

24.相邻的两个奇数相差2,相邻的两个偶数相差2。

25.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

26.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没有余数时,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27.倍数是相互的,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必须说谁是谁的倍数。28.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9.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或8。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30.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31.同时是2.5的倍数,也就是10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0。32.一个数各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

33.同时是3.5的倍数的数必须满足①个位上的数是0或5;②各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34.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数必须满足①个位上的数是0;②各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35.乘数也叫做因数。

36.1是每个数的因数,而且是最小的一个。一个数最大的因数就是它本身。37.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做合数。

38.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9.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40.把一个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41.任何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

42.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①先读万级,再读个级;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然后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3.亿以内数的写法:①先写万级,再写个级②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44.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叫做计数单位,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5.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46.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47.画垂线的三步骤:(1)使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2)三角板沿直线移动,使三角板顶点与指定的一点重合(点在直线外时,使该点落在三角板的另一条直线上)。(3)过指定的点,沿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画垂线。

48.过直线上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只能画一条。

49.画长方形时,第一步:先画出长方形的长或宽;第二步:再在这条边的同一侧过两个端点各画一条垂线,在垂线上截取规定的长度点一个端点;第三步:连接两个端点;第四步:擦去多余的边线。

50.在同一个平面内,不想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平行。51.两条平行线之间,所有垂直线段的长度都相等。52.画平行线的步骤:(1)靠直线(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2)过定点(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板);(3)画直线(沿三角板的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53.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54.植树问题:

两头都种 棵树=间隔数+1 只种一头 棵树=间隔数 两头都不种 棵树=间隔数-1

下载沪教数学四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沪教数学四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1.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作单位。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 2.1升=1000毫升 1L=1000mL......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古诗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 1、《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2、《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

    沪教版三上语文知识点总结(★)

    三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一、多音字 和 给 着似露 卷假当 长 朝 降调 二、词语解释 绵绵细雨:形容春雨连续不断 姹紫嫣红: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艳 风平浪静:指江河湖海里......

    2016沪教版三上语文知识点总结

    三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一、多音字 和 给 着似露 卷假当 长 朝 降调 二、词语解释 绵绵细雨:形容春雨连续不断 姹紫嫣红: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艳 风平浪静:指江河湖海里......

    沪教三年级上知识点总结及词语表(含拼音)[五篇]

    沪教三年级上词语表及知识点总结 1.雏鸟 回巢黄昏 蜜蜂 航海 风平浪静一封封 2.稀疏 施肥 贪婪 吮吸 骄阳似火 花蕾 洁白无瑕 似雪如玉 3.* 和煦 连环画 耕地俨然七嘴八舌慢......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总结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二单元小数乘除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数学四年级上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总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基本方法: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

    四年级数学上半学期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半期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1. 认识容量和容量的单位 1容量:容器能装水、油或者是饮料等的量,容量是有大小的。 ○2容量单位:○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