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趣的客家婚俗——回门
有趣的客家婚俗——回门
“回门”是新娘过门后第一次回娘家。新娘第一次回娘家与以后的回娘家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因为此次回娘家须有新郎同回,以表谢意。谢什么,当然是谢岳父母家养大了一个好闺女。婚前新郎未必了解新娘,是好是歹,一要揭了盖头才知道,二是要过了洞房花烛夜才知道,三是要下厨做了事才知道。哪个新郎要是通过这三关,知道妻子是个漂亮、贤惠、贞洁、能干、知书达理的好女人,那不知会有多高兴。由此可见,回门对于女婿或岳家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件大事。客家的“回门”又称为“回红”,一般在婚后第三天上午由新郎陪同新娘带一壶猪肉、鸡肉和鸡蛋做的汤一同往岳家。也有的地方有送猪头的规矩。不过过去客家女子最怕的也是这一点。按当地传统,对于女子的贞操看得特重,这也是古代“初夜权”的遗痕。故女子在出嫁前,就要在娘家私下准备一方洁白的帕子(或手绢)为初夜之用。到了第二天便要将那帕子挂出厅堂,来给众亲友看。如果帕子染有鲜红的处女证据,那么,不但男家觉得光荣体面,就是众亲友也会觉得很高兴。到了“三朝回门”的日子,男家便要用“三牲礼架”抬个猪头送新娘一同回娘家贺喜,女家由此可大吃猪头肉。要是帕子上无鲜红的证据(或未挂出帕子),那男家顿时无趣,新娘也有口难辩。那回门时的猪头也就不见了(或者因不快干脆不回门)。少吃一个猪头没什么了不起,可娘家的名声就不好了。所以,新娘回门有没有猪头就成为大问题。与其说男家对此事认真,倒不如说女家更重视。自闺女出嫁,娘家就惴惴不安地等待女儿回门这一天,如见女儿回门抬着猪头而回,那才是一块石头落了地。
女儿女婿回门有许多讲究。女婿要坐上席,妻家的叔祖辈老人也只能作陪,岳母大人还要亲手蒸一碗酒娘蛋给女婿吃。这是做女婿的在岳家惟一的一次贵宾待遇。因为是上宾女家众家族亲友都来敬酒,以示上宾之礼,所以往往喝得酩酊大醉。另有一个原因就是女家怕男的“好赢”(当地客家话又叫“拣赢话”:自视高而逞能笑话对方无能的意思),故在喝酒上精心应对,多邀集族中能喝善饮之人陪酒,尽力使新郎一醉(自然也有分寸)。
按规矩女儿“回门”不能夜宿娘家,必须在当天返回。此时男人早已有七八分的醉意,娇妻在旁,两眼微嗔,面带娇羞,而男人趁着酒劲愈发爱意蒙胧,醉眼含春,一对新人相携相扶,一路趑趋趔趄,一路交头接耳,摩摩索索回转家去,别有一番风致。
“上门”,新婚后第一个春节,新娘夫妻必须到娘家去看望岳父岳母或舅姨等,曰:“上门”。姑婿为“生客”又称“上新客”,礼仪特隆重,必须住三天三夜。俗话谓“新姑丈讲价,三天睡三夜。”做生客期间,除丈母娘要亲手烹酒娘蛋给女婿吃外,几乎每天都是五餐款待,多的达到六七餐,除早、中、晚三餐外早晨要过朝、中午要过午(又叫吃茶)、下午过
满,有的晚上还要吃夜点心。除此之外,女家的家族邻里和附近的亲友也会轮番来请,礼节繁琐,极尽盛情。客家人的规矩吃东西讲究一个“满”字,如吃酒娘蛋三个中必须吃完两个(规矩要求讲客气留一个给未成年的小孩吃),而吃“满碗”(黄元米馃或荡皮丝、粉干等另加蛋和猪肉等)则要求新郎全部吃完。喝水酒一般用碗,吃得越多东家越高兴认为看得起有面子。不吃或少吃则会认为被嫌弃得罪东家。新女婿往往招架不住,必须懂得推脱或者耍滑头特别在喝酒方面得会一点小动作且不能被对方发现,实在承受不了的只有靠女家的父母、兄弟或其他内亲来说情解脱。
上新客做过之后,临别时还有一项重要的礼数,就是请岳父岳母全家人到女婿家去做客。两家相会,两亲家共叙亲谊,同夸攀亲之好。
第二篇:南康客家婚俗的特色及传承
摘要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且各具特色,众民族的不同文化形式使得我国的文化特点显得更加地丰富和多样。而其中较为常见的婚嫁习俗,是发源于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夏代,臻于周代。客家作为汉民族一支重要民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是由数次南迁的中原汉人与当地土著交往、互动、融合而成的群体。赣南地区由于具备重要的地域条件和军事特点,是中原汉民南迁较早的聚集区与扩散地,是最早形成客家文化的地域之一,其中南康则是客家民系的摇篮。他们定居赣南后,除了保持自己的中原传统文化外,还吸收了大量异族文化,与之形成了自己丰富多彩、独具客家风情的文化形态。婚俗作为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客家人生五大习俗中最为重要的礼俗,其形式多样、仪式复杂、功能丰富,体现了浓郁的客家特色。客家人的婚嫁习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其特点,并将这种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进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民族;客家;婚俗;传承 I
目录
摘要...................................................................................................................................................I
一、前言...........................................................................................................................................1
二、客家人的定义...........................................................................................................................1
三、南康客家婚俗的特色及其历史意义.......................................................................................1
(一)议婚.............................................................................................................................2
(二)订婚.............................................................................................................................2
(三)完婚.............................................................................................................................3
(四)完婚阶段的特色.........................................................................................................4
四、南康婚俗的传承情况...............................................................................................................4
五、继承客家婚俗的方案...............................................................................................................5 总结..................................................................................................................................................6 参考文献...........................................................................................................................................6
一、前言
当前时代,婚俗在众人眼中无非是洁白的婚纱和帅气的媳妇,或者是当下流行的汉代婚礼,又抑或是神圣的教堂、庄严的神父等各种充满西方色彩的婚庆仪式的画面。而当这样的婚俗变为常态时,那些传统的婚嫁风俗就显得愈发的遥远与珍贵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现今只有生活在乡镇的普通百姓,依旧还是保留了许多旧时的婚嫁风俗,尤其是赣南这片充满着浓郁的客家风土气息的土地,时常能从老一辈的人那儿听闻关于婚嫁的那些事儿,偶尔有幸也可以亲临旧时的婚嫁现场。婚俗是赣南客家地区的一种文化体现形式,也是当地人民较为重视的活动,颇有历史特色[1]。所以,我觉得提高对传统婚嫁风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很有必要的,需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份不可丢失的文化。为了加深对客家传统婚俗的了解,本文将从南康客家婚俗的特色及其历史意义,了解其传承情况,进而提出继承优秀客家文化的方案。
二、客家人的定义
客家的源流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历魏、晋、南北朝、唐、宋等发展,在南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客家人族群。客家人作为一个具有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重要群体,是广东本地的主要族群(广府、客家、潮汕、粤西高凉、四邑、海陆丰、粤北少民等)之一,也是江西和福建本地的重要族群之一,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语言-客家语。由于客家民系并不比其他民系形成的时间晚,因为客家语本是中原雅言,只是到了南方后吸收了一些土著语言,但其主体仍是中古雅韵[2]。据估计,全球约有八千万客家人。其中约五千万人分布在中国的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海南等19个省(市、自治区)的 180多个县(市),广东省本地客家人数达到2500万左右,占到广东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约600万人分布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约1500万人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美国、秘鲁、毛里求斯等80余个国家和地区。
三、南康客家婚俗的特色及其历史意义
南康的婚俗特色相比于常见的婚俗较为复杂,它是由议婚、订婚、完婚三个 阶段组成。在这三个阶段都深刻地体现了南康客家独具特色的习俗风貌[3]。
(一)议婚
议婚是南康客家婚俗的开始第一步,也就是双方家长、长辈或者本人根据双方的情况进行考量,然后讨论双方是否合适,这表现了南康客家人对婚姻的重视。议婚的第一点就是说媒,一般情况是由男方作为主动方,会拜托自己的亲友或者媒婆去说媒,如果男女双方都有初步的意向,想深入的了解和发展,就会约定良辰吉日。在这天,男方带上一些水果或者糕点、酒肉之类的小礼品在亲友或者媒人的陪同下,与女方在约定的地点见面,也就是“看妹仔”。客家人作为对礼节很重视的民族,通常在相亲中会包一个类似见面礼的红包赠送给女方,红包内的金额都要求“六”“九”,寓意“顺”“久”,也表达了对婚姻的美好憧憬。如果女方收下了礼品和红包,且对客人热情款待,这样的情况则是允婚。在允婚介绍后,议婚中另一个环节即访家就随之而来了。访家顾名思义就是对家庭的访问,也称“察家”、“旅屋场”通过这点可以较为充分的了解双方的家庭概况,观察双方家庭的邻里关系和感受邻里的相关评论,这也是表明了联姻的意愿。家族近邻都会自发送来米酒、果品和荤盘等招待客人,以示这里的人热情好客。男方则会在家里盛情款待来访的女方亲友,并对每一个来访的人员赠送红包,以讨喜庆,和表现家族的好客[4]。如果女方对于男方的表现满意,之后就会议定返礼,比如嫁妆、礼金等等。
(二)订婚
在议婚后,如果双方都非常满意,就会进入订婚阶段,也叫“定亲”。男女双方在访家结束并表示满意后,男方将选择吉日,带上礼品和嫁妆以及未来新娘的金银首饰,新购的衣物等,在媒人的陪同下正式的登门求婚。在女方家自然会被当做宾客对待,将气氛营造得很热烈和庄严,并在女方众亲友的面前回赠未来女婿衣物或鞋物等,这就形成了订婚仪式[5]。定亲后男方要提前半年左右初确定迎娶日,并择吉日带上礼物送到女方家,此谓“报日子”。女方同意的话,则按日期赶制嫁妆,准备出嫁事宜。在这段时间里,遇有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男方要以食品和衣物等送给女方,俗称“哨节”。如果已经完成定亲,而男方迟迟不报日子,女方可以视之前的婚俗活动皆无用,婚事生变。
(三)完婚
议婚和订婚都如期圆满完成,就会进入完婚阶段,俗称“过娶”,男方叫“娶亲”、“归门”,女方叫“过门”[6]。这是婚俗里面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礼数最多,最讲究的一个阶段。在婚礼前一天或者当天,新娘要沐浴换装,设筵于堂,行告祖礼,请族中福泽之妇为新娘开容,就是用麻绳绞去脸额颈项上汗毛,又称“开面”。男方则要一早将鱼肉三牲等送至女方家供操办婚宴用,带上一只活公鸡,沿途吹唢呐,放鞭炮发往女家。接亲队伍到女家时,女家孩子会拦轿,要发红包才让进门,男方不仅要给新娘父母包“恩恤礼”,而且对所有跟新娘有关的亲人,以及为新媳出嫁服务的人都要包红包,如妆扮礼、沐浴礼、开桌礼、厨师礼、主事礼等等,礼数不到不发亲。吃过 “送亲酒”,即中餐,当催促发亲的唢呐声和鞭炮响过后,女方将陪嫁礼物摆放在男方抬来的扛盒里,新娘头遮红盖头,由娘舅或兄弟足踩米筛背上轿。米筛是千里眼的象征,踩米筛是表示娘家对出嫁女儿的祝福与思念。上轿时,女家还要陪送一只未生蛋的活母鸡与男方送来的公鸡相匹对回送男方,此曰 “带路鸡”。然后一路吹吹打打而归,所以称“归亲”。
当新娘距离男方家较近时,会出现男方专门聘请的锣鼓师进行出拉弹唱,场面热闹非凡,之后由司仪手执雄鸡,呼赞喝彩。完毕打开堂门,迎进花轿,新娘在伴娘的搀扶下,踏着米筛,迎着新郎撒来的糖果五谷,走入大厅。接着由多子女的夫妇(希望能给新娘带来好运,以后多子多福)分别扶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和夫妻对拜。礼毕入洞房,新郎新娘并坐床前饮交杯酒,喝鸡腿汤。外面大厅里则摆下盛宴招侍宾客,此谓“归亲酒”[7],即晚餐。
闹房,其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是为了将婚俗的喜庆推入高潮,营造出亲切、快乐和热闹的氛围。这时候众亲友会一起出一些活动的主意,并要求新郎新娘完成。活动内容大多以难度较高或者搞笑幽默、羞涩的主意为主。一般要闹至半夜,结束时喜放鞭炮,招待大家吃些点心,然后新郎新娘要洗漱更换新内衣。婚后旧俗有“三朝看嫁妆,四朝回面,五朝入厨,六朝洗手,满月送藤盘”等喜庆余音,现多为第三天,新郎伴同新娘,带一壶混熬了猪肉、鸡肉和鸡蛋的汤“回门”,也称“回红”,即回娘家,午饭后又一同返回。
(四)完婚阶段的特色
在完婚阶段,哭嫁、戴“四子项链”、撒小额硬币、拜堂前新娘要“坐性”这四个阶段真切地表现了南康客家的婚俗特色[8]。
第一,哭嫁[9]。新娘在被新郎迎娶出门之时,要在亲友面前号哭,即为“哭嫁”,这是种非常特殊的哭,是怀着喜悦心情向亲友诉说离别之情的哭。她边哭边诉,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抑扬顿挫,婉转动听,若为具有唱山歌素质的新娘,还往往会触景生情,哭唱成歌。这时旁边还有亲人“陪哭”“劝哭”,简直是场“哭艺”表演。当地人认为,“哭嫁”是种吉祥如意的象征,不哭不体面,不热闹,不哭命不好,事业不兴旺发达。
第二,戴“四子项链”。新娘出嫁时脖子上要挂“四子项链”即枣子、花生、桂子(桂圆)、荔枝四种果子串成的珠环,按每种果子名称取意为“早、生、贵、子”。这代表着娘家对新人的美好祝愿。
第三,撒小额硬币。接亲队伍快到女家时,女家唆使孩子们,选择一个路窄的地方,用板凳将路拦住不让接亲的人过。这时,男方负责礼金的礼宾会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小红包,红包的钱很少,一般每个红包一角、五角、一块不等,撒在地上,让孩子们去抢,趁孩子们抢钱时,接亲的队伍就越过障碍。有经验的、机灵的孩子会商量好,一些人抢红包,另一些人仍拦住花轿不放,接亲的人便一次次地撒小红包。到一定时候,花轿仍过不去,大人们觉得差不多了,便会出来干预,于是花轿顺利通过。这不仅是为了增加喜庆,更重要的也在于考察男方是否大方。
第四,拜堂前新娘要“坐性”。新娘到达男方后,由新郎抱到一个大簸箕中央坐着,一般要做两个小时,这就是“坐性”,“坐性”是为了磨新娘的性子,使其以后能更好的跟婆婆相处。坐完之后才开始拜堂仪式。
以上四点,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热情好客和对于礼仪的注重。毕竟作为一个具有自身民族特性的客家婚俗,拥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对于我国文化的组成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0]。
四、南康婚俗的传承情况
虽然赣南地区的南康客家风俗具有地方特色,对于当地的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就先目前来看,南康客家风俗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继承 和发展。
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赣南南康的客家风俗也渐渐地被人们遗忘。如今南康的婚礼和饮宴逐渐的失去了客家特色和风味。在南康客家,婚礼的举办一般是简单的婚宴酒,人们追求的是效率而不是特色。的确,在现今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社会,效率就是生命。但作为一名客家人,我们应该保留客家的一些特色。在婚俗中,可以适当的减去议婚和订婚这两个阶段的一些传统习俗,因为其中确实有些内容失之繁琐,但对于完婚阶段的一些礼俗,我们还是应该继承。原因在于:第一,风俗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另一个地方的特征,作为客家人,为了区别于汉族的其他的民系,我们有必要沿袭客家的特色风俗。第二,客家婚俗中的很多礼节都可增加婚礼的喜庆,并寄予美好的祝愿,如哭嫁风俗和戴四子项链。第三,现在国家提倡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客家风俗也应当得到继承与发扬。
从整体上看,赣南南康的客家风俗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展,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些风俗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有些还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思想,但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客家优秀文化传承下去。
五、继承客家婚俗的方案
在经济良好发展的今天,仅仅拥有财富的增长,这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优秀的传统风俗进行弘扬和发展继承是很有必要的。客家人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民系,他自身拥有的民族特性和特色的婚俗是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的。客家婚俗作为客家人的一种标榜,是需要当代年轻人进行大肆宣扬和发展的,毕竟,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弥足珍贵的。面对客家风俗渐失的情况,我们急需加强相关措施,在保护原有风俗精华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继承和发扬客家风俗。
第一、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大相关政策力度,完善其法律效应,以保证客家文化在法律政策的指导下更加合理合法地发展。比如成都洛带地区和龙潭寺地区有大批的客家人聚集,也是该地区主要的人口族群。该地区政府为了保护仅存的客家人及客家风俗,以政府部门牵头,当地教育局为实施对象,将“客家文化”编入了中小学生的语文和历史教材中,聘请当地客家人老师进行任教,并安排了每周四个课时用客家话对学生进行客家文化的宣讲和解读。当地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客家人建筑的维护及发展的相关政策,意在保护现有的客家人建筑免受 人为的破坏,在已有建筑的基础上,新建历史建筑,并纳入统一管理和开发之中。成都洛带地区和龙潭寺地区的相关政策为我们保护和发扬客家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毕竟作为一种文化,只有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和进行相关的保护和扶持下才能蓬勃的发展,这也是要进行对客家文化的大肆弘扬的基本前提。
第二,加大社会对客家文化的宣传力度。毕竟对大多数人而言,客家人和客家文化显得生疏,甚至一点也不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就应该对其进行宣传,可以组成专业的研究团队,对客家文化遗产进行研究,制作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视频上传到网站,不定期举办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宣讲活动以及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婚庆活动,通过网络、文字的形式将客家文化进行宣讲和发扬。
第三,客家人应该充分发挥主观意识,以主人翁意识对客家文化进行宣扬。比如举办婚礼就应该以客家婚俗为主要形式,并制作精美的视频像周边朋友进行解读,让亲友们能够充分了解客家婚俗的过程,体会客家文化的特色。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应该踊跃地发展客家地区的经济,可以以旅游产业作为主要产业,在吸引广大游客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对客家文化进行发扬。只有对自我民族拥有独到认识和自豪感,才能另辟蹊径,领悟到客家文化的精髓,为弘扬和发展客家文化做出贡献。
相信在通过以上三点的顺利实施,能够保护和弘扬客家文化精髓,将客家文化做到人人皆知,人人感慨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达到继承和发展的目的。
总结
现在我国的经济蒸蒸日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达到了安居乐业的时代。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文化的渴望却愈发的强烈。毕竟一个民族要以文化作为底蕴,只有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才是真正的满足。而客家人由于分布广泛,客家文化也在不同地区得到相应的发展。基于此,我们应该对客家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文化特色,保全我们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奠定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我们相信,客家文化的传承能够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并取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陆,客家学概论[M],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2] 周建新等著,江西客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3]刘佐泉,“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M],河南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1.[4]陶谦.中原文化南播与客家民系形成及其经济社会发展之影响[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4).[5] 谢家赞,略论赣南客家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彭央华[J],中国集体出版社.2009.[6]谢廷玉.客家的起源.广东嘉应大学[J].客家研究辑刊.2002(1).[7]罗勇.关于赣南客家文化研究与利用的几个问题[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0(4).[8]刘晓春.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民族文学研究[J].2007(3).[9]召唤.哭嫁[J].长江文艺.2008(9).[10]曾汉祥.粤北客家民间文学简述[J].韶关学院学报.2005(2).
第三篇:传统婚俗之九——回门篇
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天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新郎新娘应参加婚礼那样认真修饰、打扮,保持婚礼上那漂亮、俊美的形象。
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天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新郎新娘应参加婚礼那样认真修饰、打扮,保持婚礼上那漂亮、俊美的形象。
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问候老人。这时,新郎就应改口,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要叫得自然、亲切,对待亲友和邻居也应表现出亲切热忱,彬彬有礼,见人先打招呼,以礼相待。
就餐时,新娘要陪着新郎,一一向父母、亲友和邻里敬酒,感谢大家对自己新婚的祝福。饭后,不要急于回家,应再陪父母聊一会儿,听听他们的教诲,然后再告辞回家。并应主动邀请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也可邀请亲友、邻里。
第四篇:传统婚俗之九——回门篇
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天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新郎新娘应参加婚礼那样认真修饰、打扮,保持婚礼上那漂亮、俊美的形象。
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问候老人。这时,新郎就应改口,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要叫得自然、亲切,对待亲友和邻居也应表现出亲切热忱,彬彬有礼,见人先打招呼,以礼相待。
就餐时,新娘要陪着新郎,一一向父母、亲友和邻里敬酒,感谢大家对自己新婚的祝福。饭后,不要急于回家,应再陪父母聊一会儿,听听他们的教诲,然后再告辞回家。并应主动邀请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也可邀请亲友、邻里。
传统婚俗之九——回门篇
第五篇:传统婚俗之九——回门篇
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天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新郎新娘应参加婚礼那样认真修饰、打扮,保持婚礼上那漂亮、俊美的形象。
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问候老人。这时,新郎就应改口,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要叫得自然、亲切,对待亲友和邻居也应表现出亲切热忱,彬彬有礼,见人先打招呼,以礼相待。
就餐时,新娘要陪着新郎,一一向父母、亲友和邻里敬酒,感谢大家对自己新婚的祝福。饭后,不要急于回家,应再陪父母聊一会儿,听听他们的教诲,然后再告辞回家。并应主动邀请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也可邀请亲友、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