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俗(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3 10:4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婚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婚俗》。

第一篇:婚俗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做父母的,孩子大了,自然把儿女的婚姻当做最大的事情。于是,托亲戚,拜朋友,耳朵放长一点,替自己的孩子做媒。

盖房

在苏北农村,似乎父母没替孩子盖上房子就是自己最大的无能,遭到人家的笑话,没有房子,也娶不上媳妇,于是,做父母的,每日不辞劳苦,拼命也要盖上新房。父亲累弯了腰,母亲忙白了头发,盖上一宅房子,至少要四五万元钱呀。在农村,这大概是一家人五六年的全部积蓄。

说媒

新房盖好了,就张罗着替孩子找媳妇。一般由媒人介绍,也有自己谈的。自己谈的,也要找个媒人。遇到相巧的,亲事就算定下来了。两家彩礼多少,选择什么日子结婚,都由媒人两下说合。从媳妇定下来之后,就有许多的关目(事情)要做。

定亲

定亲是要举行仪式,也就是下聘礼,这需要一笔不菲的资金。现在定亲,都是以万作为单位的,我们这里至少也是26666元,或者28888元,更多点也是有的,36666元、48888元的(有的更多),根据家庭状况,或多或少。总之,要带6或者8这些吉祥的数字的。

定亲要喝定亲酒。男方一般是一名长辈(姑父、叔叔)和毛脚女婿带着聘礼到女方家里,女方找一些家庭长辈想陪,喝上一顿定亲酒,就算正式确定了婚约关系。

带亲戚

举行婚礼的良辰吉日定下来之后,就要去带亲戚好友来看新娘(男方亲戚)、看花轿的(女方亲戚)。长辈都要给磕头礼的,50元、100元不等。平辈的则不给,讲究的人家都是亲自登门带,现在更多的则是电话邀请或相互转告就可以了。

迎亲

过去迎亲是抬着轿子去的。一班吹喇叭的在前,八抬大轿在后,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后来就发展到用辘辘车去迎亲。山区路不好走,也有牵着毛驴的,骑着高头大马去迎亲的。再后来就用手扶拖拉机、骑自行车、摩托车去迎亲的,现在都发展为用轿车去迎亲了。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迎亲的工具也越来越先进的。

迎亲的队伍到了女方家里,首先由厨师安排喝糕茶。喝“糕茶”(四样糕点,喝糖茶)先洗脸,这需要给红包的,20元,40元不等。有的地方要要给“开门封”,或40元、60元,这钱等开门后,还让男方带回。

有的地方就上午就把新娘子接回去,也有的下午才接走。新娘子的嫁妆需要给“搬箱礼”才能允许搬上车的,“搬箱礼”根据双方协商而定,有的888元,也有的1266元,1666元,总之要给个吉利的数字。

新娘子接回的路上,遇到桥都要放鞭炮,这是向河神报告。新娘子接回家,要给“下轿礼”,否则,新娘子不下轿子。新娘子由搀轿姑娘打着红伞扶着下轿子,这时,同辈的或同学、朋友就拦住门,不让新娘子进门,要给喜烟喜糖才让进。这时,就由大宾奶奶(类似于主持人)从中协调,拿出喜烟喜糖,新娘子才能入了洞房。

摸马桶

在新人的马桶里放上花生、糖果等物品,由大宾奶奶带着,让两个童男子(小孩子)去摸,摸着,说着喜话。

敬酒

喜宴上,新娘子和新郎要出来向亲朋好友敬酒,也就是出来让大家看看新娘子。

吃团圆饭

男方一家子要坐在一张桌子上吃一顿团圆饭。四个热菜(肉元、鸡子、鱼、肉)上来后,由大宾奶奶替新娘子夹菜,每夹一道菜,都要说一句喜话。都是祝福,祝愿夫妻恩爱,早生贵子等吉利话。然后,新人开始敬长辈的酒。长辈都要给红包,一百二百不等。

闹房

闹房都是同学、朋友,平辈的后生去闹房。为了增添闹房的趣味,常常把喜爹、姑爷、叔叔等长辈抓进洞房,用化妆品(也有的用鞋油,锅烟灰等黑色的东西)替他们脸上化上妆,或者带上高帽子,带上眼镜等去逗新娘子。进新房要说喜话,最后,新人拿出烟和糖,闹房人要说喜话才能离开洞房。

送房

闹房完毕,要由姑爷送房。先在房内新人的床上撒上栗子(立刻得子)、枣子(早生贵子)、花生(男女间开来生)、银杏(长寿)等果实,撒上十把,每撒一把说一句喜话。

新房的窗户上用红纸蒙上,姑爷左手拿一把筷子,右手猛地用力,戳穿红纸,送到新人的床上。预祝新人早生贵子。

会亲

新婚第二天,由新郎去带岳父和大舅子回家吃喜酒,曰会亲。岳父到家,新人要给岳父磕头,岳父给红包,600元800元不等,也有给多的。喜宴上,厨师要给新亲洗脸,洗脸的时候,新亲要给厨师红包,如果厨师嫌少,可以再要求多给些,这叫“闹发”。

回门

新婚第三日,开始回门(也有第二日回门的,后会亲的)。小夫妻到岳父家,要带上鱼、肉等礼物。有的回门要两次,叫双回门。到此,结婚的大事才算完成,揭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第二篇:婚俗文化

浅谈岭南地区的婚俗文化

摘要:婚俗文化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岭南地区的婚俗文化内容 ,丰富多彩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岭南地区社会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婚俗文化形式多样 ,内容繁杂 ,体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关键词:岭南、婚俗、文化

岭南地区的婚俗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随之变化,这昭示着岭南地区社会的进步,人们价值观的改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岭南地区的汉族婚俗文化从不同区域可分为三类广府婚俗、客家婚俗与潮汕婚俗,另外还有疍民婚俗和其他一些婚俗习惯。

一、广府婚俗指以广州为中心分布于珠三角及周边地区的婚俗习惯。在20世纪80年以前,广州的婚配嫁娶按时间先后可分为3个阶段。

①婚前礼,婚前礼又可分为六个步骤:一曰纳采。由男家请媒人携带礼物向女家提亲。二曰问名。提亲后,交换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若男女“八字”宜婚,婚事方能进入正题。三曰纳吉。实际上是订婚仪式,是日要请酒祝贺。四曰纳征。俗称“行聘”或“过大礼”,这次送的礼比纳采时的礼厚,仪式也较隆重。五曰请期。下聘礼后,男家选择婚期,征求女家意见,双方商定嫁娶日期。六曰迎亲。婚礼前最后的重要程序。男家派出代表到女家迎亲;女家收取男家送来的部分礼物(不能全收),并回礼致谢。

②正婚礼,新娘到男家后当天的礼仪。新娘和新郎双双拜天、拜地、拜祖宗、拜父母以及对拜。之后,新娘在新郎的陪同下,向男家父母和年长者以及贺喜的亲友献“心抱”(即媳妇)茶。被敬茶者喝完茶后,要给新人封“利市”(即红包)。男家随后设宴款待亲友。宴中,新郎、新娘要逐席敬酒,散席前要敬茶。在入洞房前,新郎、新娘要对饮莲子糖水,取其“连生贵子”的好意头;要对饮“百合茶”,取其“百年好合”、“白发齐眉”之意;要吃和顺榄,取其和气、顺利、甜蜜的意思。

③婚后礼,新婚夫妇于婚后第三天回娘家,称“三朝回门”。这是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回门时,夫家备上礼品,包括烧猪、鸡和礼饼等。新婚夫妇必须于当天日落前返回夫家;且往返都要顺着迎亲时的原路走,不能“三天走两条道”。

从20世纪80年代起,广州兴起新式婚礼,并将整个婚礼过程录像留念。

婚礼前,先通过婚纱影楼照婚纱相。通常,新郎、新娘会提前请自己的未婚朋友做男傧相、女傧相(俗称“兄弟”、“姐妹”)。婚礼当天,新娘由“姐妹”陪同到预先约定的美容中心做发型、化妆;而新郎的“兄弟”则装扮花车:在轿车上挂上或贴上鲜花、丝带、彩球,车的正前方则矗立一男一女2个洋布娃娃。吉时一到,新郎领着众“兄弟”到新娘家接新娘。这时候,新娘的“姐妹”会严守层层大门,不让新郎轻易接到新娘,而且与新郎及其“兄弟”唇枪舌战,索取“利市”(俗称“姐妹钱”),拿到一封“利市”开一道门,有的还会藏起新娘的鞋,直到新郎“求饶”、“认输”才放新娘出门。这时,众兄弟、姐妹才热热闹闹地簇拥着新郎、新娘去男家。有的时候,尽管新娘家离酒楼近在咫尺,花车也要特意绕个大圈子经过吉祥路、长寿路、万福路、百子路等,以取好“意头”。随后,新娘由新郎陪同返回娘家,俗称“回门”。在婚宴中,新郎、新娘每席必敬酒;宴毕必敬茶,宾客则以“利市”相赠。整个婚礼过程,有的新娘会换2~3套衣服,迎宾时穿西式白色婚纱;宴中着传统红色裙褂;宴毕送客时则换艳丽旗袍。婚宴的菜谱也很有讲究,如是初婚,必有“烧乳猪”这道菜;还有红枣莲子汤,取“早生贵子”之意,有甜汤甜糕,取新婚甜蜜之意。婚宴后,主家还会向来宾回赠“利市”。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则选择旅行结婚。

二、客家婚俗指梅州、河源、惠阳等地区客家人的婚俗习惯。客家婚俗一般要经过“六礼仪式”:

(1)说亲。男孩长大成人,父母便托人作媒,寻访适当人家未婚女。媒者向女方父母说明男方家庭、男子年龄、品貌等。如女方父母同意,便进一步相亲,谓之“探人家”;如不同意,则婉辞谢绝。所谓“探人家”就是女方父母邀请几位至亲内戚前往男方观看郎貌,了解家迁,男设宴款待并赠送礼品。过去女儿本人不去。经同意,女方将女儿出生年、月、日、时,俗称“时辰八字”写在红帖上送往男家,谓“送庚”。男家将“庚帖”放在祖牌位前,三天内诸事顺遂,则进一步请算命先生“合八字”,如认为“合”,婚姻就算定了。

(2)送定(札定)。说亲合适后,女方提出条件,聘金若干,猪、酒、鸡、鱼若干,桔饼、糖果若干,农村要加上米、豆、粉、面若干;男方则提出要妆奁若干,由媒人在男女双方间调和讲定。农村往往用书面形式,称“写婚约”或“写合婚字”,正面写“文字厥祥”,底面写“天作之合”,由双方家长及媒人亲房签字画押,各执一份。写字时要由男方备办盛宴。在城关则由男方送桔饼、糖果并布料、鞋袜、戒指或手表等到女家,女家回送帽鞋衣服给男方。有的还由男家请一二桌“订婚酒”。从此,女子便是男家的人了。送定以后,逢年过节,男方要送礼物给女方,直到结婚为止。

3)报日子和送聘金。男方择定“斗床”和接亲的日期后,告知女方,叫“报日子”,一般要在结婚一个月以前,同时男方将聘金送给女方。客家人对聘金的尾数喜欢用“九”,图其谐音“久”的吉利。女方在男方斗床的时候,要送柚子和木炭到男家,含有平生贵子和暖新房之意,俗称“探子探孙”。男方要做许多大肉圆送给女方分赠亲朋好友,以示结缘。

(4)盘嫁妆。嫁妆丰厚俭朴相差很大。旧时一般人家嫁女的妆奁有五色衫裤、梳妆台、脚桶、尿桶、门帘席、木箱或皮箱等,富贵人家则加绫罗绸缎、被褥毛毯、金银手饰等,招摇过市,极尽炫耀。送嫁妆的人叫“青娘”,由男方给予红包。嫁妆送到后,男家宴请亲朋“看嫁妆”。盘嫁妆的时间在日间,具体日期各地不同,城关在新娘出嫁的前一天,乡间多在新娘出嫁的第二天。

(5)接亲与送亲。接亲也称迎亲,旧时多在日间进行,现多在深夜。男方在午间要备猪头、鸡公、鱼及香烛、喜炮声中到女方家中接亲。“我是花轿抬到夫家的!”这是旧时妇女一辈子都值得骄傲的。俗话说:“破扇子扇扇也有风,破轿子坐坐也威风。”同去接亲的人要双数。女方家中看到接亲人员前来要将大门关住,待接亲者连放三次鞭炮以后,接过蜡烛火种,才开门恭迎。女方要备办酒宴款待接亲者,谓之“无块席”,婿郎、陪客稍微动筷,不多吃。出嫁姑娘洗澡后,由媒人和喜娘为之梳妆打扮。女方送客的人也要双数,一般有新人伯娓和新娘的兄弟及其他亲友。出门时,女方父母应回避。到男家后,若入门时候未到,新娘先要在门外等待。入门时,鼓炮相迎,男方父母亦应回避,到拜堂时相见,以避免“相撞”,造成日后不和。跨进大门槛时,由厨子宰杀一只公鸡,叫“拦门鸡”。一些乡间习俗在门槛下放一把斧头,新娘踏着米筛进入新房。

(6)拜堂与吃面碗鸡、交杯酒。这是结婚姻最后的仪式,新郎、新娘先同拜天,次拜祖宗,然后夫妻相拜。拜毕同入洞房,洞房内点红烛,桌上放着煮熟的鸡、面条和两个鸡蛋,新娘新郎共同进餐,吃交杯酒。这是新入门第一次与新郎进食,需选吉时。新床上放的东西有讲究,城关一般是放四个柚子,上贴喜字,“柚子”与“有子”谐音。乡间放一个红斗,装满白米,还有尺秤、算盘、剪刀之类,象征婚后生活富裕,会划会算;另有一盏红灯,取“添丁”之意。

闹房,闹房不属结婚仪式,或有或无。一般在宾客宴散以后,一些青年男女亲友进新房与新郎新娘逗乐,要新人说唱捧逗,如新郎抱新娘咬红花(红包),新郎新娘合吃一颗糖果,唱歌跳舞等。过去还有“坎压油堆”的陋习,就是一个个压到新娘身上。这种现象多少带有人类早期野蛮群婚的遗风,现已革除。过去有些地方因新房狭窄,闹房改在厅堂举行。闹房连续三天,这三天内不分大小,男女老幼均可参加。客家闹房,还受一种观念的支配,认为越闹越吉祥。广东客家人闹洞房的习俗中特别突出说四句,以吉祥、祝福、禧 戏的语言构成押韵四句词,贯穿着整个闹房过程,典雅、风趣。

圆房,不少地旧俗有圆房验贞之陋俗。南方特别是广东一带,在三朝回门时随送烧猪以示新娘贞节完好,新娘得到男家的尊重,女家为此而感到骄傲。“吃烧猪”成了新娘子是否贞节的代名词。三朝之日新郎伴新娘回门,女方父母翘首盼望,在看到随来的“烧猪”时才放下那颗久悬着的心。女儿是守身如玉的处女,婿家已表示对她满意了,父母才为女儿终身有托而感到欣慰。

请三朝,新娘出嫁后第三天,娘家要设宴席请女儿、女婿。女儿以客人身份回娘家,可坐首席,宴后当众脱去红衫,改穿普通新衣裳。这天不能在娘家住宿,无论远近都要赶回夫家,有的乡间,娘家过几天邀一些亲戚(妇女)至女儿家中做客;有的结婚满月时,做母亲的请女儿回家做满月酒。男女亲家各择定日期,设盛宴互相请酒,谓之“上门”。这些喜庆的余音,可以加强两家之间的往来。

婚宴设于厅堂,桌位分尊卑。左上为首席,右为次,上坐老人,下陪客。宾客按尊卑、远近、长幼入席,外戚尊,本族插。主要宾客,新郎须一一到他面前恭请并带到规定的席位,奉献碗筷。嫁女宴席则由新娘家长礼请宾客。新郎和新娘的母舅为上宾,坐首桌首席。女方来到男家的客人叫“大客”,他们来了,要在门前放鞭炮迎接,他们未到席,不能开宴。新郎要在母舅的首桌执壶,斟酒从母舅开始。

三、潮汕婚俗指汕头、潮州和揭阳地区的婚俗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汕人的婚礼已越来越富于时代气息了,不少青年男女早已摆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然而,传统婚礼还存在。

(1)提亲。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

(2)合婚。这里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贴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占卜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

(3)定亲。合婚之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项链的,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表示订婚的信物。女方在定亲礼时,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定亲后便行聘礼。行聘,亦称送聘。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鸡酒而已。潮州人把槟榔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现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实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现金也称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鸳鸯蕉即两个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征同心。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期。亲朋邻里也

婚宴队,结婚宴请宾客,俗称“喜酒”,礼节甚为隆重,尤其过去娶亲更甚。

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请期,行聘礼后,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请期所请的时辰大多在黑夜里,潮俗保持黑夜迎亲的婚俗,实是远古的遗风。

(4)迎亲。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 的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序。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这时,新娘往往放声大哭,这叫“哭嫁”。一方面是为远别父母亲而哭,另一方面据说只有流泪,才能使娘家富裕。

彩轿来到夫家门口,夫家要放鞭炮迎接。新郎用脚踢轿,卷轿帘,拔下新娘头上的如意,往新娘额上作势欲扎。踢轿、扎如意,意在给新娘下马威:今后一切须如夫意。这是夫权的暗示。接着新娘在伴娘搀扶下跨过门槛底下一堆燃着的“火烟”。新娘进门之后,要在婆家请来的“青娘母”陪伴下,与新郎吃“合房圆”,进洞房,上厅堂给长辈、平辈端茶行礼等。这时,青娘母应在旁诵祝颂歌辞。娘家在新娘迎娶当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汤赠与男方,愿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给新娘送木耳猪心汤,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亲人。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几天,好好倾吐思念父母之情。

这里的姑娘出嫁时还有分赠“姐妹钱”的习俗。“姐妹钱”是由前来迎娶的新郎分赠给送新娘上路的弟妹们,一般是4元4角8分。分赠姐妹钱一对男女代送,含意“好”。448分,寓“世世好”和“世世不分(离)”之意。行庄严的“安床”仪式。安床之时宴请算命先生择日,床头朝向也有个讲究。在安床时,要做“四句”以图吉利。

当新娘艳妆浓抹、将上花轿的时候,新娘娘家的人,便要端一盆清水,向花轿泼洒,边泼边念:“钵水泼上轿,新娘变新样。”寄寓对出嫁新娘的祝愿。不过,现在泼洒的当然不再是花轿,而是自行车或是摩托车、小轿车了。新娘的嫁妆中,过去还必须备有两双木履,除方便日常生活外,也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趋”之意。新娘过门后,隔一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厨,亲自做一碗甜米饭,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后,请他们各尝一点。据说,这碗甜饭,糖要从娘家带来,做饭时还必须将一口自己的唾液掺进米汤中。当然,唾液掺米汤得悄悄进行,吃的人也不必多问。这一习俗意味着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饭,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处,生活和睦。

新婚三天内,新娘子与公婆应避免相见。第四天一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共井汲水。汲水前先将一小撮红糖和一小撮由娘家带来的泥土投入井中。这是为使新娘此后不致“水土不服”,且能和邻里和谐相处。

闹洞房。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在子夜时分拜财神。无论是哪一个地区,婚礼的最高潮是“闹洞房”。潮汕也如此。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闺房里刺绣的,人们要从这些刺绣工艺品的手艺高低、数量多寡来品评新娘的灵巧与笨拙、勤劳与懒惰。

四、疍民婚俗指在沿海港湾和内河上从事渔业及水上运输,并以船为家的水上居民的婚俗习惯。疍民们的婚俗,虽和陆上居民一样,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其婚庆有自己的特色。谈婚时,先将男女双方生辰请相士推算,如算得双方八字无碍,媒人再将两边的家庭详细情况通告对方家长,然后双方家长再商酌礼金,若男家不允女家提出的条件,便封回一个红包,把年生送回,此门婚事便告吹了。饼礼则同陆上居民大同小异,突出不同的是要加槟榔五十七斤。婚礼宴客也不在艇中进行,而是择一开阔、平坦的沙滩,以地当席,海碗当杯,畅饮庆祝。

五、其他婚俗,是岭南特有的一些婚俗习惯,有一些特别的称呼。

童养媳,长江长期以来有带童养媳的风俗,俗称“新婢子”。过去产生童养媳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重男轻女;二是一些人家娶媳妇

困难。生女孩者常在一二个月内将婴儿送给别人,收养者只需出几斤猪肉和细面。如果将来不做儿媳妇,也可将其出嫁,获取聘金。

过去童养媳结婚往往比一般人早,十五六岁结婚者不少。仪式也很简单,一般不请客,不拜堂,除夕日吃过面碗鸡便同房,俗称“合卺”或“圆房”。婚后夫妇感情多不太融洽。

赘婚,男到女家结婚,长汀俗称“打合同”或“招亲”。女方多属童养媳或等郎妹,前者指婴儿时抱来长大后配童婚(有男孩匹配),后者指抱养来后等着生郎的。因无男孩将新生女儿与人“打合同”的则很少。“打合同”主要条件是生的孩子两姓平分,男方对女方父母负责生养死葬。结婚仪式也较简单,女方家长请本族亲房和男方的家长商议签署合同即可完婚,男方不出聘金,女方也无所谓嫁妆,男方可继承女方父母财产。

转亲,城乡均有此种婚姻,但为数极少。

换亲,兄妹双双互换结成夫妇。两家均可省去聘金、送礼等费用,接亲、拜堂等仪式照样进行。这主要出自家长的意图,双方男女并无爱情基础。

改嫁,寡妇再醮与离群的妇女再婚,过去在社会上受歧视。结婚仪式不能与

普通婚姻相同,如不能穿红衣,不能在厅堂正门出门,要提前一两天离开原来的家,有的地方要半路上轿,接亲时间不能在晚上而在白天等。也有寡妇不改嫁他家,招男子来家结婚“打合同”的,多因其有子女并与翁姑有感情不愿离开所致。离婚妇女也有离婚不离家的,与家人照常生活在一起,除了与丈夫脱离夫妻关系外,其地位与离婚前相同。

用公鸡代替新郎与新娘拜堂成婚。由于广东城乡多华侨,许多侨居国外的子弟,到了当婚年龄希望在家乡找一女子为妻,以便照顾年迈的父母。可是隔山隔海,路远迢迢,回乡不易,只好由父母物色一中意的女子,按照俗规,从过礼纳聘,到定下婚约,一一遵行礼制。但到了完婚之日,儿子未能归来,拜堂时,便以公鸡代替新郎,一样为公鸡披红挂绿,梳头扮髻,吟诵祝词。新娘花轿一到,由一中年妇女手捧公鸡去迎娶新娘,公鸡与新娘进入厅堂后,一样拜天地,拜祖先,拜父母,公鸡与新娘相拜,一切过程均与真正的婚礼一样。婚礼的当晚,公鸡还要缚在新房中与新娘共度良宵,直到次日清晨才能将公鸡捧走。有的婚后丈夫十年八年回不来,妻子可领养一个男孩作为后嗣,俗称“螟蛉子”。

第三篇:少数民族婚俗

布依族戴过“假谷”始为妻

按照贵州镇宁一带的布依族旧俗,儿女还在背带上时,父母已经为他(她)们谈婚论嫁了。父母们经过“相亲”和订婚仪式,等到孩子有五、六岁大,就要举行婚礼,一切都隆重其事绝不儿戏,但是“婚后”新郎新娘都各自回娘家继续过他们的快乐童年。“假谷(又称假壳)”则是一种以竹笋壳为骨架,用蜡染布包裹而成的头饰。姑娘们因为舍不得自由自在的生活,多数都不愿带上“假谷”,所以在“戴假谷”季节,布依村寨就不时见到“已嫁”姑娘被强行戴上“假谷”的“偷袭”行动。每年的八九月或次年的四月间,男家的母亲、嫂嫂或亲戚中的两个女子,携带一只鸡、一顶“假壳”帽,悄悄地溜到新娘家里躲藏起来,乘新娘不备,突然把新娘搂住,强解其发,给戴上“假壳”,如没有解开其发须改日重戴。偷水又摔跤彝族结婚要靠抢

如果你的新娘来自以下几个民族,你将发现房子和车子是多么苍白的财富。想成亲,你必须得有个强健的体魄、会摔跤、会唱歌、会抢亲、受得住打骂、会随机应变„„除此以外,你还得配备一支强大的迎亲队伍,并且提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建设,因为说不定你还得入赘女方家,被姑娘娶回去!彝族认为,清水能驱恶除邪,送走妖魔,带来幸福。因此,彝族新婚时一定要泼水,为能经受住这个考验,在迎亲时,男家要选派未婚小伙子去接亲,既要身体强壮,又要精明能干,既能招架泼水的受寒之苦,又能完成“抢走”新娘的艰巨任务,往往在推荐人选时反复审议,择优录用,有的不惜长途跋涉,选拔良才。白族婚后竟有“性自由”假期

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在恋爱、结婚、家庭问题上也是高度的文明和开化。虽然有婚外情的人会受到投江溺死的严厉惩罚,但是如果婚姻存在问题,每年都会有机会“转山岭”去寻找真爱。白族规定,每年在某个时段要给每个家庭成员三天时间,凡是婚姻存在些问题的家庭成员,在这三天中可以找往日的情人去到周围山中某个安静的地方互诉衷肠,可以卿卿我我甚至可以同居,以宣泄这一年的思念之情,别人无权干涉。三天过后则必须回归家庭。傣族娶个小和尚回家

在傣族,是男嫁女。男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是要嫁出去的,而女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则会把女婿娶回家门。在傣族的传统意识中,男人需要出家一段时间才算得上有文化的上等人,而奘房(即寺庙)不过是他们暂时的学校,奘房附近必有大青树,大青树下也不乏美丽动人的傣家小朴哨(姑娘):傣族小和尚是可以串朴哨(谈恋爱)的!在傣族,少男少女从很小就开始了谈恋爱,这便有了“小和尚谈恋爱”的风俗习惯。在乡镇的街头,你常会看到很小的男孩子身着和尚服饰,骑着自行车,后面带着如花似玉的傣族少女在街头穿行。这是一个清青春醇的爱的故事,它带着浓浓的民族风俗,在这地处群山深处的傣家山寨,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丽江戴眼镜黑胖男人是极品

丽江是男人的天堂,这里的纳西男人是从来不用养家的,女人养家干活,男人负责“琴棋书画烟酒茶”,只要会玩就可以了,越有知识的男人就越有地位,又因为以胖为美,所以戴眼镜的黑胖男人在这里就是极品。在这里结婚仪式有不见天之俗,在天井搭大帐篷,下铺松毛,扎迎亲牌坊。女家闭门,隔门唱盘问喜歌,答唱对头方开门迎入,接亲者即撤“开门钱”。新娘边祭祖先、告别父母亲友,边哭泣表示舍不得离开娘家。新娘进夫家大门时,必须跨过门槛下右的马鞍,以此表示成为男家的成员了。中国少数民族的婚俗

.[蒙古族婚礼] 蒙古族婚礼充分表现了这个古老民族勤劳勇敢和能歌善舞 的独特风格。由于分布广阔,各地婚俗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比如,新郎佩带火镰、蒙古刀和弓箭,致颂词,祝词和对歌等都是 蒙古族婚礼的共同点。东部地区接亲时新娘坐轿车,大门口对歌,洞房门口致颂 词、祝词,更为精彩的是欢送送亲宾客时抢新郎的帽子,以试双 方的机智勇敢和坐骑快慢。这既保留了传统习俗,又表现了农区 特点。

西部牧区接亲时新娘骑马,整个婚礼仪式充满了牧区特点。西部牧区婚礼申最为热闹而又比较完整地保留传统习俗的还是 鄂尔多斯婚礼。迎亲那天,双方的亲戚朋友着盛装聚集在双方家 中。接亲的队伍由新郎、接亲亲家、伴郎组成,新郎身背弓箭,男 方的亲友们在门口以歌声送接亲队伍出发,新郎一行来到女方 家要绕蒙古包一圈,d能下马。伴娘此时用毛毡拦住新郎的队 伍,开始对歌,伴娘要考间男方很多问题,男方的接亲亲家要对 答如流。经过一番盘问,女方对接亲队伍的回答满意了,新娘才 可以把礼物献上,伴娘撤去白毡,请客人进蒙古包里,蒙古包里 隆重的“乌查”(全羊席)开始。新郎在歌声中向新娘父亲献上哈 达。新娘此刻在另一座蒙古包里打扮一新与好友们依依惜别。

宴席结束,新娘要去夫家了,娘家人唱着“送女歌”送行。接 亲队伍回到新郎家,只见门前燃着两堆火,新娘要拉着新郎从火 堆另一端递过来的鞭梢,从火申间走过。这仪式象征着爱情坚贞 不渝,隐含纯洁辟邪、兴旺发达之意。

进蒙古包后婚礼开始,揭去新娘头上的红盖头,新娘一一拜 过公婆和亲戚长辈。新郎手执铜壶,新娘手端放有银碗的酒盘向 宾客敬酒,被敬酒者一定要一饮而尽,并祝新人幸福。婚礼进入 高潮,丰盛的宴席、醇香的美酒、宾客的欢歌起舞,包含了对新人 的衷心祝愿。

中国少数民族的婚俗

.[回族婚礼]

回族青年男女举行婚礼的前两三天,男方要带上蒸摸、羊肉 给女方家送去,口呕催妆礼“。结婚那天,男方要去车接新娘。新 娘要穿红衣服,洗大净,称”离娘水“。同时,还要请全可人(即父 母双全、子女双全、夫妻和睦的人,送亲。送亲宜早不宜迟。把新 娘接到门口时,新郎要围着车转一圈,然后将新娘和送亲人迎进 大门。有条件的从大门到新房门,要铺红毡或毛毯子,如没条件 要由新娘的哥哥(或是舅舅)抱着新娘走进新房,新娘的鞋是不 能沾地的。两家客人互道过”色拉目“后,举行念”尼卡哈“仪式。首先请阿旬选诵一段《古兰经》,然后,阿旬当着证婚人间新郎: ”你愿意娶她为妻吗?“新郎如愿意要马上表态。再间新娘,新娘 表示同意,阿旬则宣布:”从现在起,你们二位正式结为夫妻。“并 告诫二位新人要互敬互爱。”尼卡哈“仪式结束后,新娘新郎才进 洞房。

新郎进洞房后,揭去新娘的红盖头,摘掉头上的喜花,互相 交换礼物,新郎送给新娘包着钱的红纸包,新娘给新郎小红布蛋 蛋式”针扎子“,新郎还要用喜糖、核桃、喜枣撒向前来要喜糖的 人,称为”撒喜“。晚饭过后,大家开始闹洞房,由一人当司仪,出 点子,让新郎、新娘表演节目。三天后,新郎陪着新娘”回「]“(即 回娘家。有的当日”回门“。

中国少数民族的婚俗

2006-5-23 10:47:22

来源:中国56民族文化网

[满族婚俗]

由于满族历史悠长,分布很广,因此各地的婚俗差别较大。如沈阳一般满族婚娶旧俗,子女成年,男女方父母首先要给儿女 对照八字,如若合婚,双方父母才能由媒人带领”相看“,也口H。相 亲”,俗称“看门户”。如双方相看中意才能定婚。

定婚,男方家要以头环首饰等为定礼,送至女家,称“放定”,又称“过小礼”。这一天,女方姑娘要盛装出见男方家长,装烟、倒 茶敬给男方尊长,男家给以装烟、倒茶钱若干,亦称“斟盅”。

娶亲:由男方选二个结婚日子,由媒人送给女方,叫“送喜日 子”。男方在结婚前几天,择吉昏将聘礼(老酒一瓶30斤、猪一 口;或成衣4件,皮、棉、夹、单)送至女家,叫“过大礼”,俗称《下大茶“。纳聘日,男方家长借儿子至女方家,拜见岳父母,称之”磕 头“,女方家长赏以钱、针绣等物。女家将聘礼陈列到案桌上,两 家亲翁跪在案下酌酒,互相交递酒杯祭撒地上,称为”换盅“,接 着是”开剪“,将男方送的彩布与女方做衣服;同时,女改辫发而 盘譬,称为”练习“。

娶亲时,一般男方要操办三天。第一天叫”响栅“。这一天婆婆、婶婆去请老亲少友。头一天动鼓乐、搭灶、劈柴。第二天叫 ”晾轿“。迎娶前一天,男方乘轿或车至女方家迎接嫁妆和新娘。女方送嫁妆和新娘上车,新娘要离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俗 称”打下处“。女方只把嫁妆送到男家,列于门前案桌上,俗称”过 箱柜“。男方设迎风酒接迎女方送嫁妆人,俗称”下马杯"。

第四篇:瑞昌婚俗[范文模版]

瑞昌婚俗

旧社会的时期联姻礼节繁琐,男女双方要凭媒人说和后,先下“八字贴”(即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也就是生辰八字,八字符合后,再由男方携带金银首饰、衣服、彩礼送给女方,所谓的“行聘”。然后,择定时间,相互过门,设宴款待,亲戚相陪,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形式。结婚前,先由男方择定吉日,将媒人贴呈给女方允许。新娘要避人三天,不出闺门,开脸束发。出嫁时,男方来轿,女方由兄弟将胸佩铜镜,头披盖头的新娘背入轿内,然后抬走,进婆家门时,全家人等各自洗脸后相见,洗脸相见预示以后能和睦相处。洞房花烛夜,新郎新娘并坐床沿,任亲戚朋友们手撒泡米,口唱祝词,嬉笑喜弄,尽欢而散,旧称为“撒帐”。

新中国成立后,旧习废除,虽然不行聘,但男女双方互赠衣服、钢笔等作为信物。60年代多步行,新郎新娘比肩并进,妆奁人等尾随其后。70年代则自行车代步行,新郎骑车新娘坐在自行车后,亲属好友带状奁随后跟行。80年代盛行汽车迎接,一般为两辆,也有三四辆前面坐人,后面载妆奁。妆奁也就是现在的嫁妆,过去的妆奁兴几扛,有六扛、八扛、甚至十扛以上的,以前都为家具,内装衣服,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后则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作嫁妆。长

辈们都会在新郎新娘新房内和床上撒上花生红枣桂圆糖子,新郎新娘与亲朋好友做游戏闹着洞房,新婚的第二天,新媳妇要拜堂见长辈,受礼拜的长辈要给新媳妇拜见礼,第三天新娘偕同新郎接娘家姐妹来看新房,一月刚满后回娘家省亲。

随着社会进步,联姻的繁琐礼节逐步被现代人的移风易俗,婚事新办所淡出,也保留了下传统的联姻过程,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很多青年男女通过相亲来结识彼此,从自由恋爱至谈婚论嫁时,男方和媒人到女方家里提亲,女方家同意提亲后,男方选好日子去女方家里给礼金说好订婚日期。订婚时双方父母与两边主要亲戚见面,商量结婚的日期和聘礼,如果女方家通情达理一般都不会对男方家有很高的要求,关键是女儿过日子要顺心幸福。结婚前由男方选好结婚日子将其告诉女方父母,征得同意后男方再将聘礼送到女方家里。有些村庄女孩子在出嫁前必须到每家每户吃饭,俗称“出嫁饭”,寓意吃了出嫁饭结婚后回娘家就是客。结婚当天双方的亲朋好友在婚宴上祝福新人,婚宴后,新郎带领接亲车队去新娘家接亲,出嫁时,新娘由兄弟背上婚车,随行的亲朋好友将嫁妆装上车,到新房后由新郎将新娘从婚车内背进洞房。三天后新人一起回娘家拜望父母、长辈,俗称“回门”。

第五篇:苗族婚俗

苗族婚俗

——都匀经济开发区王司社区五寨篾告罗氏婚俗

都匀经济开发区五寨小学校 罗德龙

关键词:自由恋爱、毽堂、约会、“ge liang du”、忌锅灶、裁衣裳、过门、舅爷客、开人亲、拴苗带、亲家过门

地处匀东镇五寨村的苗族人民,婚俗、葬俗各见一斑。现据习惯略述婚俗如下: 苗族同胞人根据国家婚姻法的规定,也实行一夫一妻制。苗族同胞在婚姻形式上与其他民族大相径庭,有三种形式:一是自由恋爱,男女双方通过在“毽堂”认识,“毽堂”打毽是正月的下午,女生在本寨子附近一点的地方聚集,男生则一个一个寨子地去窜寨打毽。男生到达毽堂附近,女生分发毽拍,一男一女对打毽。毽是用两寸左右的竹筒,插上四根鸡翅羽,毽拍久用木板做如“凸”字形的拍子,一男一女在打毽的过程中,如果觉得对方如意,就向对方约定晚上约会(一般由男生提出)。约会好后,男生就在女方寨子或附近寨子的亲戚家吃饭,天黑定后就扑向约会地点,最多等到九点钟,如果女生还未到的话,男生就应该打道回府了;如果女生扑会了,刚开始的第一晚,女方还找一个要好的陪同,男方也找一个。那就在附近背一捆稻草,找一个避风的处所,把稻草铺好,坐下交谈,困了就互相抱着睡觉,天未亮前女生必须回到家,双方如果都觉得满意,就继续约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约会,如果双方都觉得对方是自己的另一半,男方就会选择一个时间来迎娶新娘了。男方只要一个陪伴,女方由三四个要好的陪伴,到达约定地点,就一起往男方家赶去了,到了男方家附近,由陪伴去与男方父母说,男方家族伯母、叔母就拿一件长衫给新娘换上。“这件长衫也是她的老衣(死后穿的其中一件衣服)”。男方家人须全部出门避开,待女方进门后才能回来,女方进家坐在堂屋“香火”前坐在高櫈上,由男方伯母或叔母分发糯米饭,这饭叫“ge liang du”(苗语音译,意为吃了“腰”才硬撑!)而后就喝酒吃饭,吃饱饭后,就把送亲(女方陪伴人)送回家,男方就算有新娘了。出嫁的姑娘回娘家必须“忌锅灶”。“忌锅灶”另有典故,指女儿、女婿不准动女方家的锅灶,添饭都由女方小辈添,没有小辈,也只能由老辈添!一句话,“忌锅灶”是女儿、女婿“动”不得女方家的“锅”、“灶”!“忌锅灶”意在逼迫出嫁的姑娘应以夫家为重,不要时常回娘家。第二天,男方家会派一人到女方家告诉女方家长。如果女方家长同意让女儿嫁入男家,就和男方家族一起吃饭、喝酒,商讨婚事和请酒日期,如果不满意,饭也不吃,就会把女儿强行带回家。这种情况,以后的事就看男女双方的造化了。

二是父母操办,即是“父母包办”,不管男女双方是否愿意、认识,就结亲过门。这种情形现在以很少有了。

三是经过亲戚朋友介绍,男女双方认识后自由接触往来,双方情投意合,自愿结为夫妻,自愿去政府办理结婚登记。

婚姻程序有:

提亲 通常是,由男方父母托人了解女方情况,有点把握时,请媒人带礼品前往女方家提亲,如果女方家长同意,那就收下礼品。(自由恋爱就少了这一步)裁衣裳(定亲)男方家带事前和女方买好的布,酒肉、糯米饭等到女方家,随从是男方家的重要亲戚。裁剪女方衣服六套或八套(只有上衣和两片围裙为一套,由男方家缝制)。裁成后就开饭,饭吃到一半,由女方敬酒给男方亲戚,而男方亲戚也视手头情形而给予一定的钱回礼。女方家则以被子,床单,保温瓶等礼物给男方带回。双方家长也就借此机会商讨彩礼等事宜。如果双方都已到达结婚年龄,男方有可能要求接女方“接过门”。“接过门”的女方要有用稻草包一升米左右的糯米饭,到男方家附近时,男方家女性去讨要糯米饭吃。男方家族伯母、叔母就拿一件长衫给新娘换上。“这件长衫也是她的老衣”。男方家人须全部出门避开,待女方进门后才能回来,女方进家坐在堂屋“香火”前坐在高櫈上,由男方伯母或叔母分发糯米饭,这饭叫“ge liang du”(苗语音译,意为吃了“腰”才硬撑!)而后就喝酒吃饭,吃饱饭后,就把送亲送回家,男方就算有新娘了。

接亲 男方家选择未婚的一男一女作陪郎和接亲娘,酒、肉等(以前先讲好数量,现在大多是男方自行决定)送到女方家,接亲队(男方本人、陪郎、接亲娘、媒人等六人)都要到女方的主要家族的每家喝酒、吃饭。女方家会根据自己陪送嫁妆的多少,决定由女生的哥或弟等几个人抬嫁妆送亲(我们称为舅爷客)。女方未出嫁的姐或妹作“拉娅娘”,女方母舅(礼物有子孙柜、给女婿拴红色丝绸带)、女方已出嫁的姐夫或妹夫抬筊(用篾编的一种小米箩‹专用作送亲›,一只可装十斤米左右,)送亲。女方要有用稻草包一升米左右的糯米饭,到男方家附近时,男方家女性去讨要糯米饭吃。男方家族伯母、叔母就拿一件长衫给新娘换上。男方家人须全部出门避开,待女方进门后才能回来,女方进家坐在堂屋“香火”前坐在高櫈上,由男方伯母或叔母分发糯米饭,这饭叫“ge liang du”(苗语音译,意为吃了“腰”才硬撑!)。

开人亲 第二天早上,要由男方伯母或叔母等和女方的送亲的唱开柜子歌,开柜子后,男方家伯母、叔母等要把女藏在被子和床单内的鸡蛋都找出来(自己要了),女方要拿礼物答谢男方父母(男方父母也会拿一定的钱表示感谢),而后就是开人亲。在堂屋大门外放置一张桌子,摆上酒,切好的肉。首先是媒人,要喝两碗酒(同时有劝酒人),喝完了酒,就奉上红包,接着是母舅(母舅的红包以前由女方父母决定数额,现在大多是男方自行决定),然后是女方的亲哥或弟,接着就是拉娅娘,再接着就是女方姐夫或妹夫,而后就是抬嫁妆的舅爷客,最后是没有任务的走空路的送亲人。吃完人亲酒,主人就开始准备“叫饭”,接着就开正餐。

拴苗带 待饭吃得差不多时,由男方伯母和叔母等敬送亲的人每人两杯酒,再用苗带绑上女性用的头巾(现在都用毛巾代替了)拴在腰后,把苗带拴周后,就可以放送亲的回去了。亲家过门 第二天下午,新郎要和新娘一起,到女方家接女方的父母、伯伯、伯母、叔叔、叔母等到男方家吃饭。当晚在主家,菜肴是和正餐菜谱一样,男方家就有父母、伯伯、伯母、叔叔、叔母等陪餐。(以前,亲家过门要两晚,第一餐在主家,第二天在男方家族,每家都到吃,第三天早上在主家再吃一餐才完事,现在只在主家吃第一餐就算完了)。这样,一桩婚礼就算结束了。

下载婚俗(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婚俗(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各地婚俗(原创)(范文模版)

    各地婚俗盘点(原创) 婚姻礼俗是男女建立婚姻关系必要途径。由于结婚是人生最大喜事,关涉到家庭幸福、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婚俗的历史......

    浅谈布依族婚俗

    浅谈布依族婚俗 布依族是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民族。据史学家考证,它“是贵州的土著民族,秦汉以前称为‘越’,东汉六朝称‘僚’,唐、宋、元称‘番蛮’,明、清至解放前称‘仲家......

    浅谈土家族婚俗

    10级财务管理本科二班瞿娇1015053238 论文关键词:土家族婚俗 求亲 订婚 哭嫁 结婚 论文提要: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生活在西南山区的土家族人民保留着古老的婚俗习惯,这些婚......

    婚俗论文(精选5篇)

    目 录 绪论………………………………………………………… 正文 一五月姑娘婚俗的文化背景 二五月姑娘结婚的程序 (一)媒妁 (二)探婚 (三)订婚 (四)送彩礼 (五)婚礼 (六)探猪头 (七)回门......

    布依族婚俗文化

    宁南布依族婚俗文化 第一部分 概述 宁南县位于凉山州东南部,北距西昌129公里,南临金沙江与云南省隔江相望。全县面积1666.6平方公里,辖6个镇,19个乡级行政区,总人口18万余人,其中......

    澄城特色婚俗(精选)

    澄城特色婚俗 澄城县位于关中平原东部,这里的人们生活富庶,民风淳朴,传统婚俗非常有特色。 过去在澄城县,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娃娃亲”非常盛行。孩子长到12岁左右......

    漯河婚俗概要

    漯河当代实用婚俗 一、提亲 现代青年虽然自由恋爱的比较多,但通过媒人介绍来选择婚姻对象的现象仍比较常见。今天,不仅在农村还可见到媒人说亲的婚俗,就是在城市里仍有种种新型......

    婚俗论文(合集五篇)

    论我国的冥婚习俗 《摘要》冥婚,即死人的婚姻,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婚姻习俗,也是一种社会陋习,却有着正常婚姻经历的程序,可见其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