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心镇选择与评价[大全]
中心镇选择与评价
——以郴州市嘉禾县为例
曹萍;吴越;张曦
摘要:本文以郴州市嘉禾县为对象,在确立乡镇发展目标和影响要素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中心镇发展潜力的评价体系,以德尔菲法确定权重,并将该模型运用于郴州市嘉禾县城乡统筹总体规划项目中,以期为该县乃至全国城镇化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字:中心镇;选择;评价;嘉禾县。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Jiahe County in Chenzhou city as target.On the basis of establishing developing objectives and impacting factors of small towns and rural communities ,it uses AHP to create a town center evaluation system of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uses the Delphi method to determine weight.At last applying the model to overall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project in Jiahe County, Chenzhou city for the benefit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this County and others’ in our country.Key words: central town;Choice;Evaluation;Jiahe County.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城乡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扩大的问题十分突出。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比,小城镇以及广大农村地区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小城镇数量过多、布局不合理是全国尤为突出的问题,它既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又不符合城镇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因而,选出一批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较好和城镇规模较大的小城镇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以进一步提高小城镇的吸纳能力尤为重要。
在“中心城区一中心镇一一般镇一中心村—一般村”的五级城镇体系网络中,中心镇作为一个节点,向上连接城市,向下辐射一般镇和乡村,起着枢纽的作用,中心镇的发展联动着整个小城镇群的发展。中心镇不仅能聚集本区域的劳动力、资源和资金,而且还能把周边小城镇的资源、资金和人才吸聚到自己区域内。通过对聚集的资源进行加工,形成深度加工产品,使资源增值,加速中心镇自身的发展,并在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向次级节点扩散技术、输送产品、投资等,促进周边小城镇和农村的城镇化。
本文以郴州市嘉禾县为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郴州市嘉禾县中心镇的选择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该县乃至全国城镇化发展有所裨益。
二、郴州市嘉禾县城镇发展现状
嘉禾县地域总面积6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03万亩,总人口约40.21万人。全县人口密度约575人/平方公里,城镇密度18.6 个/千平方公里,远高于全省的平均城镇密度4.83 个/千平方公里,是全省地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城镇密度最高的县城之一。2012年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嘉禾县下辖8镇5乡、242个行政村,其中8镇分别为珠泉镇、石桥镇、肖家镇、行廊镇、袁家镇、龙潭镇、车头镇和塘村镇;5乡分别为广发乡、盘江乡、坦坪乡、田心乡和普满乡。其中珠泉镇为县城中心城区。
嘉禾县域城镇体系从经济关系、城镇职能上看,并无明显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缺乏紧密的经济联系。城镇职能单一,集聚辐射能力有限,仅是作为行政区划的中心。周边乡镇的集市贸易中心,各县之间没有形成产业链,而且经济关系很松散,经济相互独立,以内部自我循环为主,达不到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集聚阶段。
由于嘉禾县域城镇体系形成较晚,城镇等级体系仍以行政体制为层次,形成各自较为固定的以行政区域为主的服务范围,中心镇作用不明显。
三、郴州市嘉禾县各乡镇发展潜力评价
1、技术路线
本研究通过对嘉禾县各乡镇现状的分析,以影响乡镇发展要素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乡镇发展潜力的评价框架。运用两两比较方法,得到若干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然后通过矩阵一致性判断,得到个乡镇的中心镇发展潜力的排名,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最后确定中心镇。
2、评价因子的选择
本研究通过专家意见,综合考虑郴州市嘉禾县现状,选取区位条件、资源
条件、建设条件、现状情况和生态环境影响5大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要素中包括:①距县城距离。距县城越近,人流向县城集中,越不利于中心镇的集聚发展。②距郴州市等大城市距离。根据距离衰减原理,距城市中心越近的地方,吸引力越大,经济联系越紧密。同时考虑到更大范围的辐射周边小城镇发展,因此距郴州市等大城市距离越远的,发展条件较好的乡镇优先考虑。③高速公路互通口。距高速公路互通口越近,越利于货物的流通,对外交通更便利,越有利于中心镇的发展。④距国道、省道距离。国道、省道的横穿,加强了与周边乡镇的联系,扩大了中心镇的辐射范围。2)资源条件
资源条件要素包括:①耕地面积。②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采为本地区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为铸锻业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并带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其它一系列产业的发展。③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财富,带动中心镇的发展。④景点综合评价。旅游资源是中心镇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会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建设。3)建设条件
建设条件要素中包括:①路网条件。路网条件直接影响到小城镇的内外联系,是影响中心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②供水条件。供水条件是小城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③坡度。坡度越小,越利于小城镇的开发建设。④高程⑤基本农田 4)现状情况
现状情况要素中包括:①生产总值②公共基础设施。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状况及前景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对反映城市面貌、人才培养、吸引投资、发挥中心镇辐射作用的影响较大。③镇区建设面积。反映了城镇的用地规模,其大小直接反映了小城镇中心作用的强弱。④镇域人口。人口规模是衡量一个城镇各方面职能活动等级的综合指标,通常人口规模越大的城镇,职能等级越高。⑤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反映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5)生态环境影响
绿色、文化与山水自然交融,自然环境优美和谐,这些对于中心镇的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五大要素中,生态环境的影响起主导作用。生态环境影响要素中,本研究主要考虑了地质洪涝、森林覆盖率、采矿影响和生态敏感性四个影响因子。
3、权重的确定
1)通过对嘉禾县各乡镇现状的分析,以影响乡镇发展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建设条件、现状情况和生态环境影响五要素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按照决策目标-中间层要素-备选方案三个层次建立乡镇发展潜力的评价框架。具体模型如下:
2)确立思维判断定量化的标度。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
3)构造判断矩阵。运用两两比较方法,对各相关元素进行两两比较评分,根据中间层的若干指标,可得到若干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4)计算权重
计算判断矩阵A各行各个元素mi的和; 将A的各行元素的和进行归一化; 该向量即为所求权重向量。
各级指标权重
4、评价结果
根据统计数据的标准化值及指标权重,按上述模型进行计算,得各乡镇潜力评价结果(如下表)。
四、基于潜力分析的中心镇选择
1、中心镇确定的原则
1)区域平衡原则。中心镇的分布不宜过于分散或过于集中,与县城中心城区和其他中心镇有合理的间距,以保证每个中心镇有合适的经济发展腹地,从而通过县城和各中心镇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2)总量控制原则。根据上一级区划的要求,再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控制中心镇的数量。
3)体现城镇特色原则。城镇特色包括产业特色、自然生态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其决定着中心镇在区域发展的地位和优势。
2、中心镇的确定
根据上述定量评价结果及定性原则,最终确定行廊镇、塘村镇和广发乡为
郴州市嘉禾县的中心镇。
其中行廊镇位于嘉禾县的东部,经济以农业、煤炭产业为主,农业生产朝着产业化方向迅速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成交显著。大力发展了煤炭业、建材业和第三产业,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塘村镇位于嘉禾县的南部地区,经济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农业为辅,是一个以锻造工业为主导产业,以商贸业为支柱产业等多种行业于一体的现代化小城镇,从而带动南部周边乡镇的发展。广发乡位于嘉禾县西北部,境内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作为北部地区中心镇,从而带动北部地区高效农业的发展。
五、结语
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目前小城镇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而选定和培育中心镇正是实现这一指导思想的有效措施。本研究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做出的小城镇综合实力排序与郴州市嘉禾县的实际发展情况大致相符,被直接作为郴州市嘉禾县择优培育重点小城镇的理论依据,这充分说明了研究所选择的22项指标以及提取的5个主因子基本反映了郴州市嘉禾县城镇发展的基本特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是具有可行性的。郴州市嘉禾县不仅拥有郴资桂的区位优势,还有丰富的自然文化以及劳动力资源,在资源利用和市场开发方面有巨大潜力,本研究所选取的指标体系也将随着郴州市嘉禾县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深入完善,选择出的中心镇综合实力排序也将随之有所变化,为今后中心镇综合实力的动态评价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参考文献:
[1] 程庆国等.谈中心镇在小城镇城市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M].规划师,2001,(5).[2] 王兴平、李志刚.略论县域规划的中心镇战略与选择[J].经济地理,2001年第一卷第1期·
[3] 吴翔阳.论发展中心镇[J].理论导刊,2001,(2).[4] 赵勇、高文杰等.河北省中心镇选择与评价.经济地理,2006第26卷第3期.
第二篇:战略评价与选择
第八讲 战略评价与选择
一、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
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是在60年代后期由美国波士顿咨询团提出的,嗣后在策略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因而也称为波士顿矩阵。它特别适用于多元化经营的大公司在规划其各种业务结构时分析其各种业务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1.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的基本结构
该法把一个公司各种战略业务单元所处的地位,画在一张具有四个区域的坐标图上。图中横坐标表示某项业务的相对市场占有率,代表公司在该项业务上拥有的实力;纵坐标表示该项业务的市场需求增长率,代表该项业务的市场吸引力;每个圆圈面积的大小表明了该项业务销售收入的多少。
2.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的战略建议
根据资金流向的不同,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把公司从事的多项业务分为四类问号类、明星类、金牛类、瘦狗类四类。上述四类业务,从市场占有率的角度出发可以有四种战略方针,即扩大市场占有率,保持市场占有率;挖潜利用,允许市场占有率下降;耗用现有实力,务求短期内回收资金;转让退出。
3.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的局限性
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应用的假设前提是:行业的吸引力由市场增长率来表示,企业实力由市场占有率来表示;企业销售量大小和盈利的多少是正相关的,公司在各项业务间的资金回收和资金投入是平衡的。这些假设前提大体上是合理的,但也不是无懈可击的。正是这些假设中的缺陷,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应用。
(1)两个维度的片面性
我们知道,反映一个行业吸引力和企业实力的指标应该是多元的,而这一方法仅仅以市场增长率与相对市场占有率来表示,显而易见是不全面的。
(2)企业的销售量增长和盈利能力不一定正相关
一般来说,销售量的增长导致累计产量的增加和成本的下降,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但如果考虑因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而需要进行的投资,从投资回收率来看,投资后的效果或可能提高的利润总额情况就不一定是最好的。
(3)公司理想的业务结构不一定要求资金回收和资金投入的平衡
4.新“波士顿”矩阵
1983年,美国波士顿咨询团又提出了一种新的矩阵。这种新矩阵中,横轴表示经营单位所具备的竞争地位差别的大小,纵轴表示的是在行业中取得独特竞争优势的途径的多少。在这个矩阵中,也有四个象限,从而也就有四种不同的经营单位类型及战略。
(1)分散化。分散化经营单位具有较多的实现竞争优势的途径,但企业本身现有的竞争地位差别较小。
(2)专业化。专业化的经营单位具有较多的实现竞争优势的途径,并且企业自身现有的竞争地位差别也较大。
(3)大量化。大量化的经营单位具有较多的竞争优势,但这种行业中所具有的取 1 得竞争优势的途径不是很多。
(4)死胡同。死胡同的经营单位既没有较多的竞争优势,也缺乏实现竞争优势的途径。
二、行业吸引力--竞争能力矩阵
1.行业吸引力-竞争能力矩阵的基本结构
行业吸引力-竞争能力矩阵实质上就是把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内部实力归结在一个矩阵内,并以此进行经营战略的评价分析。
其中,行业吸引力取决于外部环境因素,也就是与各项业务有关的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如市场容量、市场增长率、行业竞争结构、进入壁垒、行业盈利能力等。它通常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由于外部环境因素众多,企业往往需要识别哪些是关键因素,并以此来评价行业吸引力。
竞争能力取决于企业内部的各项可控因素,如市场占有率、制造和营销力量、研究与开发力量、财力、质量和管理素质等。它通常分为强、中、弱三个档次。由于内部环境因素众多,企业同样需要识别哪些是关键因素,并以此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较以评价企业的实力。
行业吸引力的三个等级与竞争能力的三个等级构成一个具有九象限的矩阵,企业中的每一经营单位都可放置于矩阵中的每一位置。但总起来说,企业内所有经营单位可归结为三类,而对不同类型的经营单位应采取不同的战略:
1.扩张类。这类经营单位具有较强的竞争地位,同时这类行业也很有发展前途,因此,对于这一类经营单位,企业应采取扩张战略,即通过多投资以促进其快速发展,从而巩固经营单位在行业中的地位。扩张类经营单位所在的象限也称为“绿灯区”。
2.维持类。这类经营单位的竞争地位和行业前景都处于中间状态,企业应采取维持战略,即通过市场细分、选择性投资、纵向一体化等努力维护现有市场地位。维持类经营单位所在的象限也称为“黄灯区”。
3.回收类。这类经营单位的行业吸引力和竞争能力都很低,应采取回收战略,即有计划地降低市场占有率,以回收资金,如提高产品价格、降低库存水平、减少营销费用、减少研究开发费用等。对一些目前还有利润的经营单位,采取逐步回收资金的抽资转向战略;对一些不盈利而又占用资金的经营单位则采取放弃战略。回收类经营单位所在的象限也称为“红灯区”。
2.行业吸引力-竞争能力矩阵的应用步骤
(1)确定对每个因素的度量方法;
(2)计算行业吸引力与竞争能力的等级值;
(3)确定各个经营单位的位置;
(4)确定各个经营单位的战略。
3.行业吸引力-竞争能力矩阵的局限性
(1)等级值计算的主观性;
(2)行业吸引力评价的模糊性;
(3)确定投资优先顺序的方法不完全实用;
(4)战略建议的笼统性。
4.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的政策指导矩阵
通用电气公司的行业吸引力-竞争能力矩阵提出之后,在西方国家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这一过程中,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针对这一方法中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个政策指导矩阵,尤其在丰富行业吸引力--竞争能力矩阵的建议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的政策指导矩阵与行业吸引力-竞争能力矩阵的结构大体相同,只不过它以“产业前景”代替了“行业吸引力”,但其实质内容差不多。
(1)不再投资。对这一区域的经营单位应采取放弃战略,将怕卖资产所得的资金投入到更有利的经营单位。
(2)分期撤退。对这一区域的经营单位应采取缓慢退出战略,以尽快收回可能多的资金,投入到盈利更大的经营单位。
(3)加速发展或撤退。这一区域的经营单位应成为公司未来的高速飞船。公司应选择出其中最有前途的少数经营单位加速发展,对其他的采取撤退战略。
(4)密切关注。这一区域的经营单位通常都有为数众多的竞争者。可采取的战略是使其带来最大限度的现金收入,停止进一步投资。
(5)不断强化。公司应通过分配更多的资源,努力使该区域经营单位向下一区域(领先地位区)转移。
(6)资金源泉。对这一区域的经营单位应采取的战略是,用少量投资以求未来的扩展,而将其作为其它快速发展的经营单位的资金源泉。
(7)发展。这一区域的经营单位一般会遇到少数几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此很难处于领先地位。可采取的战略是分配足够的资源,使之能随着市场而发展。
(8)领先地位。应优先保证该区域经营单位需要的一切资源,以维持其有利的市场地位。
三、生命周期分析法
1.行业生命周期-企业竞争地位矩阵
生命周期法由亚瑟科特尔咨询公司提出,并被战略管理学界所接受。该方法以行业生命周期和企业竞争地位两个参数来确定公司中各个经营单位所处的位置。
(1)行业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任何行业的发展都要经历投入、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识别某项业务在生命周期中所处阶段的主要标志有: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潜力、产品品种多少、竞争者多少、市场占有率状况、进入壁垒,技术变革和用户购买行为等。
(2)企业竞争地位
确定企业的竞争单位往往是根据下列指标综合考虑定性判断的,如该经营单位的市场占有率、资金利润率、投资、销售利润率、成本领先地位、技术领先地位、附加价值率等。一般来说,企业在一个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有以下五种:支配地位、强大地位、有利地位、防御地位、软弱地位。
2.生命周期分析法的战略建议
以行业生命周期为横坐标,企业竞争地位为纵坐标,这样就组成一个具有20个单元的生命周期矩阵。按照亚瑟科特尔咨询公司的建议,有四种战略选择,即发展战略、有 3 重点地发展战略、调整战略与退出战略。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选择。
3.生命周期分析法的局限性
(1)生命周期曲线的抽象性;
(2)行业演变的单一性;
(3)生命周期的不可控性;
(4)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适用战略模式化。
四、顾客价值与生产者价值矩阵
公司为获得顾客而竞争,因此,竞争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比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满足顾客的需要。向顾客提供价值是竞争战略的基础。顾客价值矩阵就是基于这一认识而新近提出的一个分析工具。顾客价值矩阵由世界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福克纳和鲍曼首先提出,强调为了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公司必须以最低的可觉察价格(Perceived Price 简称PP)向顾客提供最高的可觉察使用价值(Perceived Use Valve 简称PUV)。而一个公司能否作到这一点,则取决于该公司的相对有效性和效率,即与竞争者相比较的核心能力。生产者价值矩阵就是分析公司相对有效性与效率的一个工具。
在矩阵分析中,任何位置的移动都直接反映相同产品在相同市场上的移动,而间接反映公司在市场位置和竞争者关系上的变化。也就是说,只有在顾客价值矩阵和生产者价值矩阵的组合分析中,才能做出相应的战略选择。
在顾客价值矩阵与生产者价值矩阵之间存在至少6种组合,每种组合实际上都存在一些可供选择的战略方案。
1.组合A
组合A表明公司在提供高于平均水平的PUV的基础上按高于平均价格的溢价定价,与其竞争者相比,该公司的有效性和相对成本都处在较高的位置。组合A的关键在于溢价的可持续性,也就是公司将承担着高价厚利引入竞争的压力。当公司发现自己正受到竞争者威胁时,应采取的有效战略是:
(1)保护品牌形象或创新能力等差异性的基础;
(2)对总成本、要素成本的控制和降低给予更多的关注,在生产者价值矩阵纵轴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横轴的相对位置;
(3)改变顾客对价格的看法,顾客价值矩阵中纵轴不变,横轴向左移动,提高市场占有率,用经营规模获取更高的总量收益。
2.组合B
组合B表明,PUV相对较低,价格超过平均水平,公司成本和有效能力均处在低水平,除了行业垄断或产品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这种组合将导致市场份额减少,随时都有可能被提供高水平的PUV,或低价格的竞争者所击败。如果说公司面临组合B的位置,可供选择的战略方案是:
(1)通过各种方式(运行能力和制度能力)改善和提高公司的有效能力,提高纵轴的位置。
(2)增大降低成本的力度,横轴(可察觉价格)的位置向左移动。
(3)舍弃原有的产品和市场,独立或与其他公司结盟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
3.组合C
处于组合C位置的公司,顾客价值矩阵处于双高位置,而能力的有效性和效率却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这就意味着公司在吃老本,存在严重的经营危机。高价格的利润诱惑将导致竞争者的侵入,而高成本和低效率并没有使高价格转化为高利润,相反给竞争者提供攻击的要害或缺陷。处于危险境地的管理层应该在短时间内优先考虑以下选择:
(1)改善有效性,在生产者价值矩阵中将纵轴的位置向上移动。
(2)降低成本,将横轴的位置向左移动。
(3)将某些活动转包给供应商,减少公司内部的工作量,集中精力改善有效性或降低成本。
4.组合D
在组合D的图形中,公司按低的价格提供低的PUV,以低成本提供低水平的有效性,公司实际是在细分市场中的低档市场经营,在行业中缺乏竞争能力,当公司面临巨大竞争压力时,只能以大幅度削减价格谋求生存。
公司身处低利润甚至亏损运作的险境,其战略选择只有一个,改善有效性,提高公司的运行和制度能力,开发和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增强后续开发的能力。
5.组合E
组合E表明公司提供高水平的PUV和极具竞争性的低价格,具有卓越的有效性和低价格竞争力,是非常有力的强势定位以及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所追求的理想目标。
居于强势定位的公司,发生问题的可能性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高层管理者的骄傲自满,二是所在细分市场中的需求下降。因此,防止自满情绪,巩固和发展目前的竞争优势,是公司管理者应考虑的首要问题。
6.组合F
组合F表明公司提供低PUV而按高价格出售,处于高成本和低竞争力的劣势地位。公司为了生存而垂死挣扎,随时都有被竞争者吞并或淘汰出局的危险,因此,选择的余地很小,要改变劣势定位必须采取力度大的措施。
(1)在横轴位置上向左面或左上方移动,但向左移动--降低成本、缩小与竞争者的差距相对更容易办到。
(2)通过联盟、兼并、收购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削减价格,提高市场份额,以规模经济优势满足低档位细分市场的需求。
(3)被竞争者兼并或收购。
五、战略方案的选择
1.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
(1)公司过去的战略;
(2)高层管理者风险的态度;
(3)公司环境;
(4)公司文化与权力关系;
(5)低层管理者或职能部门人员的态度;
(6)竞争者的行为和反应;
(7)时限的长短。
2.战略选择方法
(1)SWOT模型分析
SWOT分析法的做法是,依据企业的方针列出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继而确定标准,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价,判定优劣势的大小和外部环境的好坏,最终形成一个SWOT分析表。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企业的得分来判定企业属于何种类型,见图8-18。
A.若企业处于第Ⅰ象限,外部有众多机会,又具有强大内部优势,宜采用发展型战略;
B.若企业处于第Ⅱ象限,外部有机会,但内部条件不佳,宜采取措施扭转内部劣势,可采用先稳定战略后发展战略;
C.若企业处于第Ⅲ象限,外部有威胁,内部状况又不佳,应设法避开威胁,消除劣势,可采用紧缩战略;
D.若企业处于第Ⅳ象限,拥有内部优势,而外部存在威胁,宜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分散风险,寻求新的机会。
(2)战略选择矩阵
这也是一种战略选择模型,结合企业自身优劣势和内外部资源运用两方面的情况,回答企业适于何种战略的问题
A.象限Ⅰ中的企业往往认为,自己当前全力经营的业务增长机会有限或风险太大,它们可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来减少原材料供应或向产品下游延伸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或采用企业联合战略。
B.象限Ⅱ中是较保守的克服企业劣势的办法。企业采用压缩、精简的办法,将资源集中于有竞争优势的业务。如分离战略、放弃战略。
C.象限Ⅲ是企业具有优势,例如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求企业扩大企业生产达到规模经济,而且企业认为能从内部增加投入的资源来达到此目的,则可从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这四种战略中进行选择。
D.象限Ⅳ是企业具有优势,而且可从通过向外部积极扩大势力范围以进一步增强企业优势,则可以从横向一体化、同心多元化经营或合资经营等战略中进行选择。
(3)战略聚类模型
这是由市场增长率和企业竞争地位两个坐标所组成一种模型,是可供企业选择战略使用的一种指导性模型,它是由小汤普森(A.A.Thompson.Jr.)与斯特里克兰(A.J.Strickland)根据波士顿矩阵修改而成。
A.象限Ⅰ中的企业处于最佳战略地位,宜采用集中化战略,如果说企业资源有余力,可考虑纵向一体化,也可采用同心多元化战略。
B.象限Ⅱ中的企业有四种战略方案可供选择,即制定或重新制定市场开发或产品开发战略,横向一体化,分离和清理。
C.象限Ⅲ中的企业,通常是要减少其对原有业务的资源收入,如能找到持乐观态度买主可以采取分离或清理战略。
D.象限Ⅳ中的企业,可进行同心或水平多元化战略以利用原有经营优势。
(4)应用战略选择模型的局限性
A.三种模型均为概念型模型;
B.三种模型均为规范型模型;
C.三种模型均为理性型模型。
3.战略选择误区
(1)盲目跟随;
(2)墨守成规;
(3)针锋相对;
(4)过度多元;
(5)孤注一掷;
(6)本末倒置;
(7)顾此失彼。
第三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拟好提纲构思草稿
审好题目,根据要求,定好中心后,就需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富有表现力的材料,拟好写作提纲,在头脑中初步构思,打好草稿,然后修改成文。这样就会写出比较满意的作文来。
一、围绕叙事、写人的中心选择材料
统帅叙事、写人的中心是所记叙的事情和人物,有思想教育意义和对生活、学习、工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学会从丰富的生活中,搜集材料、积累材料,是写作的基础。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有利于开拓思路,文章才会独具特色,避免千篇一律的弊病。
(一)记叙五热爱的人和事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热爱集体是学校最大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生作文时,我们应当表现这一重大主题思想。
①老支书、老干部动员失学儿童上学,村、乡干部帮助困难户脱贫致富,优秀党员的模范事迹„„都可以表达热爱共产党员的主题思想。
②参观历史博物馆,升旗活动„„可以表达热爱祖国的主题思想。
③参观工厂,搬进新居,用上了自来水„„可以表达热爱社会主义的主题思想。
④我当了一天售货员,记述优秀的服务员,人民的好干部XX„„可以表达热爱人民的主题思想。
⑤记叙班集体获得流动红旗,获得优秀班集体„„可以表达热爱集体的主题思想。
(二)记叙高尚品德的人和事
遵守纪律,团结互助,文明礼貌,助人为乐„„都是小学生应该树立的高尚品德。
①克服困难,按时参加学校的某种活动、不怕严寒、坚持到底„„可以表现小学生遵守纪律的优秀品质。
②为缺席的同学补课,帮助家庭困难的同学操持家务„„可以表现小学生团结互助的高尚品德。
③礼貌待人,做个文明客人„„可以表现小学生文明礼貌的优秀品德。④让座,为病人请医生,帮助邻居带弟妹„„可以表现小学生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三)记叙快乐的人和事
这种记叙文,必须使人感到快乐、高兴。它可以选择如下的材料表现这一中心。
①因做好事,受到别人的赞扬,心里感到高兴。如,修桌椅,补图书,冒雨关好教室的窗户„„
②因取得优异的成绩而高兴。如,学习成绩进步了,评上了三好学生,评为优秀队员„„
③参加活动获得的成绩而高兴。如,参观公园,春游,辩赛会„„ ④喜庆的节日。如,庆国庆,庆六一,过春节„„
(四)记叙感到自豪的人和事
①把拾废旧物品卖得的钱,捐给学校建花台,或者捐给残疾人,感到无比自
豪。
②体育比赛,为班集体争得荣誉感到自豪。
③国家得到某项伟大成就,全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
④当走上领奖台感到自豪。
(五)记叙感到后悔的人和事
有意或无意造成过错,爱到别人的批评、帮助,提高了认识,令人感到后悔难忘的事情。
①由于年幼无知,偷吃了别人的水果,受到别人的批评、教育,认识了错误,令自己终生难忘。
②游戏时,损坏了别人的东西,为逃避责任而偷跑,也是令人后悔的事。③无意中把水泼到别人的身上而感到后悔。
④考试时,弄虚作假,虽取得高分,但总感到后悔难忘。
(六)揭露丑恶的人和事
社会上总存在着许多丑恶之事。如,损坏公物,损公肥私,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封建迷信,把这些丑恶现像揭露出来,进行批判,使人们抵制邪恶,树立正气,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①炮轰巫婆,使人们抵制封建迷信,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
②揭露大吃大喝,使儿童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抵制腐败行为的崇高思想境界。
③揭露批判打架、骂人的丑恶行为,教育人们树立精神文明的崇高品质。④揭露批判打麻将等赌博活动,教育人们抵制社会不良风气,进行正当的娱乐活动。
(七)记叙有趣的人和事
捉迷藏是小朋友喜爱的活动。做游戏时,教师应指导小朋友用多种方法进行隐藏,增加寻找的难度。这样既增加了捉迷藏的乐趣,又增加了文章的波折性和曲折性。抓特务、丢手绢、丢沙包、老鹰抓小鸡。捉鱼„„都是小学生活中的趣事。
(八)记叙增长知识、才干的人和事
①各种科学小实验,能使小学生增长知识和才干。如,在若干个玻璃杯里,装上不同容量的水,敲打时可以奏出美妙的音乐;装配土电话;电灯的并联、串联„„
②看书,看报,看电视„„使人增长了知识,把它们记录下来,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③第一次做事的作文,如,第一次洗碗,第一次煮饭,第一次扫地„„这类作文除抓住环节外,还要突出担心、灰心、决心、欢心的心理变化,从生疏到熟练的动作变化。这些事能够帮助小学生增长知识和才干,把它们记叙下来,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九)记叙强身健体的人和事
①做操、课间活动、跳皮筋、跑步、打拳„„这些体育活动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把它们记叙下来,也是很有意义的。
②篮球赛、乒乓球赛、接力赛„„都是小学生生活中的作文素材。把这些体育活动中有关的人和事记叙下来,可以增长我们体育运动的知识,激发我们体育运动的兴趣,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围绕写景作文的中心选择材料
我们应当努力去探索,去研究描写景物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方法,逐步达到运用自如的目的。
(一)表现热爱祖国山河的景物描写
①描写家乡的山、水、竹、木、山花、野草、田野„„可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②描写秋天的田野可以选择稻谷、玉米、高粱、大豆、人们收割忙„„这些材料来表达丰收的景像。
③校园的一角可选择花台、风景树、喷水池„„表达对校园的热爱之情。④春游可选择山川、湖水、名胜古迹„„表达对祖国春天的赞美。
(二)表达热爱大自然、热爱知识的景物描写
①描写山川、河流、湖泊、大海的美景,可以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描写风、云、雨、雪、日、月、星辰的景像,可以表达作者对自然知识和科学知识的热爱。
(三)渲染气氛,突出中心的景物描写
①为了突出解放军战士抗洪抢险的英雄事迹和英雄形像,可以选择倾盆大雨、洪水暴涨的景像描写渲染气氛。
②为了突出战斗场面的激烈,可以选择炮火连天,硝烟弥漫,枪声大作、杀声震地的景像渲染气氛。
③为了突出市场的繁荣,可选择街市的喧闹,百货摊、肉摊、水果摊、玩具店„„的景像描写来渲染气氛,突出中心。
④为了表达忧愁、悲凉的思想感情,常用荒凉、冷清、暗淡的景像描写来渲染气氛,突出中心。
⑤为了表达思恋的思想感情,常用明月的夜景来突出文章的中心。
⑥为了表达高兴、快乐的思想情感,常用良辰、美景来突出文章的中心。
三、围绕状物作文的中心选择材料
⑴描写动物为中心的作文,可以从它的全身、躯干、头部、四肢、尾巴、毛色、生活习性、与人的关系等方面选择材料。
⑵描写植物为中心的作文,可以从它们的根、茎、叶、花、果的外形、颜色、大小、气味、生长变化的过程,用途等方面选择材料。
⑶描写物品为中心的作文,可以从它们的形状、结构、质地、颜色、用途与人的密切关系等方面去选择材料。
⑷描写建筑物为中心的作文,可以从它们的形状结构、大小、高低、颜色、作用等方面去选择材料。
四、根据材料编写提纲
构思草稿认真修改
定好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应当着手编写一个写作提纲。所谓写作提纲,就是写出作文的中心是什么?这篇作文分为几大段,每段的大意是什么?每大段又分成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每个自然段又分为几层,每层主要写什么?
编写提纲并不是什么难事。像以时间、空间的变换,事情的发展顺序,事物性质归类,事物的特征„„进行分段、分层。运用“摘句法”、“概括法”、“取舍法”„„写出各段、各层主要写什么?
在语文课本中,分段、分层篇篇课文都有。小朋友只要认真向课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就能得心应手地编好写作提纲。
编好写作提纲后,我们就应该根据中心和材料精密构思,认真打好草稿,反复修改成文,再抄写到作文本上。这样写出的作文,一定会令人满意!
第四篇: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评价与选择
高校后勤管理主要模式的评价与选择
陈雅凤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后勤社会化改革大背景下出现的高校后勤管理主要模式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其中主要管理模式进行评价分析,提出了高校选择后勤管理模式需充分考虑对自身高校的适应性、可行性、可接受性,认为甲乙方管理模式对于大多数本科院校来说,是当前或较长一段时间内较好的后勤管理选择模式。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模式;选择
【作者简介】陈雅凤,女,1965年12月出生, 浙江工商大学后勤服务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管理、高校后勤管理。(浙江省杭州市,310012)
一、引言
高校后勤工作是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高校完全依靠国家财力自办后勤,在当时计划经济年代,由于全社会物质贫乏,加上高校规模较小,高校后勤只能解决学生温饱和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后勤保障能力和质量逐渐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1985年中央初次提出了“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然而我国高校开始实质性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以1999年11月国务院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为标志的。2000年开始,在政府的直接推动下,各地高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管理模式有了重大的转变,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后勤管理模式。如有的地区跨高校组建了高校后勤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本地区多所高校的后勤保障工作;大多数高校撤消原有总务处,成立了后勤管理处,组建后勤服务企业,形成了“小机关、大实体”或“小机关、多实体”的后勤管理模式。可以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力地支撑了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增强了高校办学的活力。但自2003年以来,由于缺少国家文件的支持和有关政策的指导,加上2003年以后我国又遭遇了“非典”等自然灾害,粮、油、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等原因,各高校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内涵和意 1
义在认识上产生了差异,有的高校仍朝着社会化改革执著前行,而有一些高校则改变了对改革的态度,并分化、衍生出了一些不尽人意的改革模式,甚至出现改革“回潮现象”,如有的高校将后勤管理模式撤回到改革前的“总务处时代”。诸如“回潮现象”的出现,正说明改革遇到了困难和阻力,必须引起重视。高校后勤社会化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后勤社会化方向是正确的,也是必须坚持的。而后勤管理模式所显现的,正是后勤改革的一些关键问题,如后勤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改革,人事制度的改革等。因此,本文欲结合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际状况,对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的主要模式进行评价和选择,探索研究能与我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符合不同高校校情的、优质高效并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后勤管理模式,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其特征分析
经过十余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探索,当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6种:
1.“小机关、无实体、全外包”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是高校将后勤服务通过市场化形式完全委托社会服务企业,学校只拥有自己的教学区和其它教学资源,没有配套的学生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在管理体制上只有代表学校甲方的后勤管理部门,没有学校投资或入股的后勤服务企业,其乙方都是社会服务专业企业。这些学校已完全开放校内后勤服务市场,通过市场化有偿付费的方式获得后勤服务。
2.“高校后勤联盟”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是高校后勤服务由本地区跨高校组建的后勤服务企业提供,使地区高校后勤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跨校间的后勤服务企业服务于校内和校外两个市场。“高校后勤联盟”管理模式利用规模与专业的优势,降低成本,实现区域内高校后勤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共享,使高校后勤服务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形成高等教育产业。如上海高校后勤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实践,现已发展为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标准化的企业集团,承担了上海市二十余所高校的后勤保障工作,成为该地区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主力军。
3.“小机关、多实体”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是高校后勤服务由学校后勤服务企业和社会服务企业共同提供,但以学校后勤服务企业为主,向社会开放 2 的只是校内后勤服务市场的一小部分。这些高校目前仍延续着前一阶段的后勤管理模式,即甲乙方管理模式。后勤服务企业尽管已独立注册,但企业现代化程度化不高,只能算是“模拟企业”。这些后勤服务企业在业务上也向开始校外延伸发展,但涉及行业以及所占的市场份额极少。
4.“小机关、大实体”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是高校后勤服务全部由原学校后勤部门转制而来的后勤服务企业提供。这些服务企业由于起步时学校扶持大、基础好,经过多年努力,已发展成为拥有较强实力、在行业中有一定竞争力的标准化企业。目前,这些企业不仅牢牢稳固了校内服务市场,还有力开拓了校外市场,正逐步脱离学校,进入良性发展的阶段,不但为本校改革发展作出了贡献,还促进了当地后勤服务集约化、专业化经营程度的提高。如浙江大学的新宇集团、求是物业公司,经过几年的打拼,现已成为本地区甚至本省同行中的佼佼者。
5.“后勤一体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是高校后勤工作不区分甲方、乙方,后勤管理部门与后勤服务实体合二为一,下设后勤管理部门和后勤服务实体,就后勤管理和服务向学校负总责。合二为一的后勤按照企业化的机制运行,部分服务项目采取外包的形式,逐步走向社会化。2007年左右,山东部分高校率先尝试这种管理模式,其他省属高校也开始纷纷效仿,到目前为止已有部分高校按照这种模式运行,据笔者了解,仅浙江就有近四分之一的省属普通高校将原来的甲乙方合二为一,组建新的“后勤处”或“后勤部”。
6.“行政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是高校后勤名义上为后勤集团或后勤公司,但实质上仍然是学校的一个行政部门,只是带着企业的性质,其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仍然与原“总务处”时代一样,即依靠行政力量办后勤。部分高校由于后勤改革不彻底或后勤改革启动后效果不明显,加上受现有国家政策不明等因素的影响从形式上又退回到改革之前的后勤管理模式,即重新将甲乙方合并成一个后勤管理与服务部门,后勤又成了学校的一个行政部门。
三、当前高校后勤管理主要模式的评价与选择
由于受到国家政策和学校发展规模、办学理念、管理体制的影响,当前高校对后勤管理模式的选择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不外乎上述6种主要模式。以上6种后勤管理模式中,除第6种“行政型”管理模式仍然是沿用后勤改革之前的依 3
靠行政力量办后勤外,其它5种管理模式都是1999年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启动以来新出现的,都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阶段性产物,是高校后勤改革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但由于受我国国情的影响,在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这些后勤管理模式,对后勤管理总体上尚未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学校办后勤”格局,高校办学主体不能完全放弃向师生提供后勤服务的安排和选择,后勤服务企业暂时还无法完全社会化,而真正独立于高校按市场经济规则运行。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基本上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格局,投资体制、用人制度、经费管理、领导任免等并没有根本性变化,高校仍然是以政府进行行政管理为主,没有也不可能完全引入市场运行机制。正因为我国这种高校办后勤的格局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现有后勤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也会不可避免地带来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中的诸多问题,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和完善。
1.从“小机关、无实体、全外包”管理模式的特征来看,这种管理模式的选择正是达成高校后勤改革目标的有益探索,符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要求。高校后勤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行业自律管理、各方依法监督”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但是,当前由于受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影响,社会服务市场还不能为高校提供充足的可供选择的后勤服务,社会服务企业还缺乏足够的诚信,而高校有其特殊的育人要求,高校后勤不仅需要向师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后勤服务,还要担当政治安全的重大责任,因此,一般社会服务企业很难进入高校后勤市场。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当前一般本科院校选择这种后勤管理模式的很少,只有少数高职院校选择这种后勤管理模式。一方面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中专升格而来,其办学规模相对较小,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缺乏企业管理人员,不能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在高职院校后勤改革进程中,随着原有后勤“老人”自然减员和后勤服务市场化的提高,高职院校没有必要招兵买马自建后勤服务企业,科学、经济、合理的“小机关、无实体、全外包”的管理模式将是高职院校的一种选择。
2.“高校后勤联盟”管理模式的唯一代表是由上海市教委牵头组建的上海高校后勤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尽管该公司十多年来为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做出了勇敢的探索和积极的贡献,但由于需要政府的重点扶持和各高校之间的协调配合,而目前全国范围来说,政府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的角色是缺位的,4
2003年以来,政府对高校后勤改革的推动力度减小,中央政府没有再举办过一次全国规模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也没有再出台过类似于国办发[2000]1号文件那样推动和指导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政策,就连减免后勤服务企业3年税收政策到期后的可延续操作办法也没有再出台。由于缺少国家文件支持和政策推动,加上区域内众多院校“齐心协力”并非易事,因此至今为止再没有此类跨校后勤集团的成立。
3.“小机关、多实体” 和“小机关、大实体”这两种管理模式是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两种甲乙方模式。由于甲乙方管理体制在本身制度构建和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着符合现有国情的特殊优势和特点,不仅实现了契约管理,而且高校易于掌控,乙方因“人、财、物”均与学校保持密切关系,学校对乙方的运行有绝对的控制权,易驾驭政治风险,能确保学校稳定。甲乙方管理模式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初级形态,是向着最终实现跨高校的专业化、集约化的服务企业,承担本校和本地区其他高校的后勤服务保障的过渡阶段。这种过渡阶段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目前来看,甲乙方管理模式这种初级形态不易产生质的变化,还是处在“认识-实践-在认识-再实践”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中,直至完成自身结累,待外部条件成熟时,跨越到改革的社会化阶段。当然,甲乙方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甲乙方主体地位不平衡、关系不顺畅、增加中间管理环节和运行成本等,需要高校管理者引起重视并加以协调解决。
4.“后勤一体化”管理模式是现阶段出现的一种新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好象是原有后勤一分为二再合二为一,似乎是简单的复原。而实际上,它是在原有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整合。“后勤一体化”管理体制使高校指挥简捷高效(减少了专门的后勤管理部门这个中间环节),后勤运行效率提高(消除了甲乙方的矛盾,提高了管理效率),管理成本降低(整合了人、财、物资源,提高了规模效益)。“后勤一体化”管理体制绝不是要回到过去的总务处模式,而是要实行统一管理的企业化运行机制,逐步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
四、结束语
社会化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但在目前社会市场不规范、高等教育改革尚未全面启动、学生管理行政化和高校后勤正式职工人数较多的情 5
况下,社会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现实条件下,高校后勤仍是学校事业发展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仍要承担学校的政治责任、公益性服务和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职责。因此,高校选择后勤管理模式应结合本地区和本校实际,充分考虑管理模式对自身高校的适应性、可行性、可接受性,对于大多数一般本科院校来说,“小机关、多实体” 和“小机关、大实体”这两种管理模式无疑是当前或较长一段时间内较好的后勤管理选择模式。高校要按照现代企业的标准扶持、培养后勤服务企业,使其成长壮大,等到原有学校后勤服务企业与社会服务企业没有太大实质性区别的时候,这些扎根于学校原有后勤在校内后勤市场培育起来的服务企业,完全能为学校提供可靠的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其林.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趋势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07,6).[2]王折放.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历史选择要求[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3]缪江平.现阶段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11,(7).[4]詹步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主要模式的比较与优化[J].高教研究,2011,(5).作者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教工路149号
浙江工商大学后勤服务中心
邮编:310012 联系电话:0571-88071024转8631 *** E-mail:houqincyf@126.com
第五篇:发展规划与教育评价中心2011工作总结
发展规划与教育评价中心2011工作总结
2011年,是河套大学全面实施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筹备晋升本科高等学校的关键之年。发展规划与教育评价中心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河套大学2011年工作要点》、《河套大学晋升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工作实施方案》、《河套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认真履行部门工作职能、提升处室人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有效地开展工作。本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
1、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在“争先创优”活动中,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结合部门工作实际,认真学习科学发展理论,并对照发展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努力践行。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全体人员的政治思想素养和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从而统一了思想,增强了服务和创新意识。
2、根据规划和评价工作需要,发展规划与教育评价中心兼有行政管理和学术研究两种职能,只有及时、准确地把握政策规定,深刻领会教育教学改革动态和内涵,才能真正做好政策研究、发展规划和教育评价工作。本,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研究活动。
(1)认真学习研究了《2004—2010年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高等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等政策性文件,为我校晋升本科学校做好了政策准备。(2)认真学习了《高等学校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案例》、《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和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等许多职业教育发展和教育评价理论,认真剖析、解读《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使全体人员对“指标”和“平台”的内涵有了较深的理解。
(3)有选择地组织大家研读《中国高教研究》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有关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育教学评价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论著,切实提高全体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加强了全体人员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突出和强化了工作意识,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建立了较为浓厚的学习研究气氛,使全体人员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加强廉政建设和安保维稳工作,营造和谐工作环境
在学校党委、纪委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要求,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照检查工作行为,做到了反腐倡廉警钟长鸣。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河套大学安全管理责任制暂行规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卫生、安保排查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本无重大事故发生。因此,无论在工作关系还是在工作环境上都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三、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本,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经过部门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工作任务。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岗位职责。
本,根据学校下达的工作职责,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远景目 2 标,我们进一步细化分解、统筹修订了内设科室的岗位职责及工作内容,并组织全体人员进行了学习和讨论。为了理清工作思路,明确质量要求,凡是开展的工作,都有推进程序和质量要求,形成了“制度管理人,职责约束人”的工作机制及氛围,为在今后工作中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工作绩效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2.完成了河套大学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工作。按照自治区教育厅的部署,我校于2011年7月1日—4日接受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发展规划与教育评价中心完成了《河套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河套大学关键评估要素分析报告》、《河套大学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等材料的撰写、河套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填报以及所有评估材料的整编工作。
3.完成了201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填报工作。
从接到教育厅通知伊始,我们认真学习研究了V2.11a版数据平台,仔细分析、对比与去年V2.10a版数据平台之间的差异、所要指示的关键要素及其在指标体系中所要考察的真正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召开了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数据采集填报工作会议,对数据填报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各有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经过一个月时间的努力,圆满完成了我校状态数据采集填报工作。
4.全面规划并积极参与学校目标管理考核评价工作。
2011年3月,发展规划与教育评价中心代表河套大学目标管理考核评价领导小组,会同相关部门对全校所有部门2010年的工作进行了考核评价。在单项考核评价的基础上,我们及时召开了四个诊断评议会和两个民主测评会,对全校所有部门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 3 汇总统计后,我们又进行了工作实绩反演比对,确认评价结果与部门工作实绩基本吻合后,将考评结果提交学校党委。
考核评价工作结束后,根据考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对考核评价方案进行了积极反思,对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修订完善,对考核评价程序进行了科学调整,逐步使考核指标更加客观,赋分办法更加合理,可操作性更强,为今后的考核评价工作更加符合实际奠定了基础。
5.精心规划、全力开展晋升本科学校工作。
今年,学校进入晋升本科实质性操作阶段。截至目前,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完成了晋升本科高等学校申报材料,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河套大学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的可行性论证报告》、《河套大学章程》以及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实验室(含教学仪器设备)、科学研究、图书资料和校园基本建设等建设规划。
(2)完成了升本材料的审验、汇总、整编工作。材料整编工作严格按照升本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简洁明了,确保其原始性、真实性、条理性、创新性;支撑材料把握重点、突出亮点,诸如占地与建筑面积、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经费投入、师资队伍、教学团队、学科带头人、品牌专业、精品课程、办学定位、各级领导视察指导、学科专业建设、科研课题成果与论文论著、首批拟升本专业申报材料以及学校举办本科教育的经历等材料,都做了认真归纳整理,力求真实全面地把我校办学状况展示给评审专家。
(3)全面推进升本宣传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大我校晋升本科学校工作的宣传力度,我们在校园内大量张贴了宣传标语,印制了《河套大学晋升普通本科学校知识手册》,开辟了升本专题网站。10月初,4 对学校所有固定电话和全体教职工的手机(移动、联通、电信)开通了宣传升本内容的彩铃业务。10月12日,在巴彦淖尔日报第三版“教育园地”栏目以《全力以赴实现升本目标》为题,宣传报道了河套大学晋升本科学校工作的情况,这说明我校晋升本科学校的工作全面铺开,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10月22日,在巴彦淖尔人民广播电台《河套之声》新闻综合频道,开通了河套大学升本宣传专栏。10月初还建立了手机短信平台,不定期对全市各大处局干部及各旗县党政主要领导发送手机短信,通报河套大学升本工作进展情况及最新动态。以升本为主题的校长访谈录已经制作完成,近期将在内蒙古电视台播出。
6.开展转型发展时期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调研活动。
结合2010年目标管理考核工作,我们请示学校党委并获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活动。调研活动采取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就“提升层次、建设内涵、特色定位、转型发展”时期,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内涵建设、学术组织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学生教育管理、学术研究、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以及升本后定位等方面问题展开引导性研讨,全面总结2011工作,进一步理清转型期学校的发展思路,找准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素,寻求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途径与方法。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1.全体工作人员还需继续加强党的知识和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觉悟,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理论素养。
2.规划与评价是一个常新的课题,需要我们继续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工作质量。
3.继续改进和完善学校内部评价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五、明年的工作思路
1.继续完善《河套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实施办法》,及时组织办学状态数据填报工作;
2.进一步修订《河套大学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佐证材料清单》,并结合“目标管理考核评价”工作,组织实施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校内自评,为学校的规划发展建言献策。
3.组织实施学校目标管理考核评价工作;
4.深入开展教育发展理论研究和调研活动,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5.继续稳步推进升本后续工作。
发展规划与教育评价中心
2011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