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报道即遮掩
报道即遮掩.txt女人谨记:一定要吃好玩好睡好喝好。一旦累死了,就别的女人花咱的钱,住咱的 房,睡咱的老公,泡咱的男朋友,还打咱的娃。人人网 校内-日志分享 资料编辑隐私设置
应用设置
帐户设置
邮件订阅最近使用
日志相册分享公共主页
人人农场连接网站状态沪江外语部落留言豆丁文档礼物商城三国风云普特英语听力照片美容工坊俱乐部大富豪武侠风云
网页游戏集合网-活动集合整蛊专家投票测试活动班级 全部应用 ??
管理我的应用
浏览更多应用
首页个人主页装扮好友应用
游戏站内信
升级VIP
充值邀请设置搜索 搜索 退出
分享张庆一Ellen 张庆一Ellen的分享 当前分享 返回分享首页??分享 【报道即遮掩——南方周末记者】 来源: 马如菲はFay的日志
央视记者芮成钢在韩国首尔举行的G20峰会上“抢问”奥巴马的事件真是一段绝佳的新闻教学案例。
如果我是新闻采访写作课的老师,我会在课堂上播放这段视频。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讨论的是:芮成钢的行为是体现了记者善于抓住机会的职业精神,还是有悖规则的不礼貌之举?他的提问方式和语言组织中又有哪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但从讨论中可以形成部分共识,激发彼此的思维。
如果我是媒介素养课的老师,面对的是来自各种不同专业的学生,我仍然会播放芮成钢提问奥巴马的视频。不过,我不再关心提问技巧和职业伦理,我想讨论的是对报道的报道,即媒体是如何报道芮成钢提问奥巴马一事的。
事实上,关于此事件,至少有3段视频值得关注。
第一段视频来自CCTV2。在这段视频中,芮成钢与奥巴马谈笑风生,场面十分融洽。前者表明自己的中国人身份并称自己可以代表亚洲,奥巴马给予充分肯定并幽默地赞其英语说得好,接着便是提问和回答。
第二段视频来自凤凰卫视。这段视频的气氛很尴尬,看起来,奥巴马希望韩国记者提问,但
芮成钢鲁莽地起身要求代表韩国记者,代表全亚洲。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后,奥巴马不得不妥协。
这两段视频所讲述的故事和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截然不同的。在CCTV2的视频中,芮成钢才华横溢,举止自信,风度翩翩;在凤凰卫视的视频中,芮成钢不守规则,咄咄逼人,行为可笑。
但它们都不是真相。从完整版视频中我们可以发现,CCTV2无疑剪掉了奥巴马坚持希望韩国记者提问的段落,重现的现场是残缺的,但凤凰所呈现的同样不是全部事实,它剪掉了前因后果,尤其是奥巴马将机会给韩国记者但无人举手,芮成钢是唯一一位回应者的段落——而这一细节,正是判断芮成钢行为是否失当的一个关键因素。
人还是那两个人,事情还是那件事,但两家电视台的编导轻轻挥动手中的剪刀,便将事件和人物剪裁成了符合各自需求的样子,而且令普通观众浑然不觉。
这就是为什么在新闻业界和学界有“报道即遮蔽”的说法。在英语中,“cover”一词既有“采访、报道”的意思,又有“覆盖、遮蔽”的意思。这是一种令人惊异的巧合,它在拷问着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当你在从事“cover”的工作时,究竟是报道了事实,还是遮蔽了它?显然,上述案例中的CCTV2和凤凰卫视编导,都在报道一部分事实的同时,遮蔽了另一部分。
好在这是一个信息来源极为丰富的时代,反遮蔽并不是一件难事。一个最简单的例证是:上述三段视频都可以在土豆网上找到,我们只需要在义愤填膺地痛骂抑或坚定狂热地力挺之前,先克制一下自己的情绪,想办法找到那些被遮蔽的段落,很多没有根据的判断便会不生自灭了,我们距离理性也便会更进一步。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500135666&owner=225942519来源:马如菲はFay的日志 | 分享 1553 | 浏览 1648 评论 | 分享 | 赞 | 举报TA的分享评论 全站评论 显示较早之前的评论加载中沈辰阎 2010-11-17 21:41
阿尔都塞早就说了一切都是意识形态,差不多可以当浮云理解。回复 吴佳忆 2010-11-17 21:44
“报道即遮掩”,有时“遮掩”也是“报道”,更真实的报道...回复 王俊淑 2010-11-17 21:46
很客观。回复 丁明 2010-11-17 21:48
新闻道德和价值问题 回复 孙宇宏 2010-11-17 21:56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膨胀的时代,在采集情报信息时要注意:不要完全相信网络,新闻,媒体等等媒介陈述的所谓事实,那只是一种参考和意见,世界没有所谓的全真或全假,全善或者全恶。
回复 苏航 2010-11-17 22:00
回复孙宇宏:恩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也很少听一家之言啊,多搜搜来源确实很有意思,不
同的说法 呵呵 回复 付缦 2010-11-17 22:01
回复薄旭~宅女~:韩国这边和凤凰类似的报道 不过说实在的 他 的确有点不懂规矩 这个不是他说代表就代表的 这个人典型的中国式思维 而且
太爱show..搞得好像是争取话语权。其实。哎。真的 挺无礼的 回复 朱至刚 2010-11-17 22:12
评点得不错。回复 王开阳 2010-11-17 22:19
回复林楠:对的~ 回复 楊名 2010-11-17 22:20
明天去例會&選修課麼。我把U盤給你 回复 李振泪流满面 2010-11-17 22:22
我的启示是要多学文化知识,不把芮念成丙。回复 刘壮[Brian] 2010-11-17 22:25回复马天宇:我记得还有 后半句 大概是But I mean that every one can receive those papers and be
capable of reading them.没有政府 谁能做到。总感觉这句本身是个伪命题。回复 钱菁菁 2010-11-17 22:27
在这种国际媒体大战中,中国需要适时适势传达出我们的声音,R抓住了这样一个机会,(机会抓住了才是机会,否则去了也是打酱油)真应该赞一下。回复 吴荣荣丨cow
2010-11-17 22:28
PHTV現在也不理性客觀公正啦。回复 ☆張霄 2010-11-17 22:28
首尔市中心铺天盖地的宣传,和赵姐共同领略了。回复 何嘉嘉×欣萦 2010-11-17 22:34回复沈芳璐: 牛鬼蛇神 回复 杨璨璨 2010-11-17 22:38
恩横,报道即遮掩~我表示不喜欢芮同学„ 回复 姚世佳@ 2010-11-17 22:38回复刘赫varix:agree~ 回复 焓羽翟 2010-11-17 22:39
小安要打僵尸诶 回复 何邦岳 2010-11-17 22:40
回复焓羽翟:小安打僵尸管我啥事儿啊? 回复 孙珊 2010-11-17 22:41
赞原作者立场 回复 焓羽翟 2010-11-17 22:41
回复何邦岳:扮僵尸让她去打啊 回复 杜昌恒vampire 2010-11-17 22:41
芮成钢 不会是湖南的吧。回复 何邦岳 2010-11-17 22:42
回复焓羽翟:。。回复 何志豪 2010-11-17 22:43
顶 回复 周强 2010-11-17 22:43
只有亲眼目睹才算了 回复 何志豪 2010-11-17 22:44
官方媒体报道的都不是新闻 回复 张磊 2010-11-17 22:51
有趣,媒体的不同立场 回复 来涵抒 Lenna.2010-11-17 22:52
意料之中。回复 申叶 2010-11-17 22:56
恐怕就是亲眼所见也不一定是真的~~总之“我们只需要在义愤填膺地痛骂抑或坚定狂热地力挺之前,先克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凡事别过头了就行 回复
对不起,该表情为VIP专属留言表情,开通VIP 即可尽情享用。
立即开通 *验证码:
同时评论到原日志TA的其它分享 热门分享
临安:一场大火烧出的真相 真相往往只有一个。但事实却可以有很多个。一场大火??...李刚门结局 不能说的秘密(请求网友转载关注)周国平:独处是一种能力
显示更多 ??
致命的英语搭配,很重要 1.随着经济的繁荣 with the booming of...??
对话《老男孩》导演肖央:被永恒抛弃的这一代(??只属于80...男人约你动机查询表(我只能说。这个太经典了。。显示更多 ??
如何给网站添加快捷分享
关于 |开放平台 |手机人人网|自助广告|招聘 |客服 |帮助|隐私声明|糯米网|京ICP证090254号 千橡公司 ?? 2010
第二篇:别在遮掩你的诚信演讲稿
别在遮掩你的诚信
工商0902 张盛豪
2006年11月20日 早晨,一位老太在等公交时被撞伤在地,一个好心的小伙子扶她起身,但这好心的一扶换来的却是被指认为肇事者,这就是著名的“彭宇案”。这简单的一扶 唤起了人们对诚信的深思和恐惧。当下,诚信问题又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报纸、新闻、杂志,每当我们翻看这些时,时不时的会看到一些特殊的报道,满街的路人面对摔倒在地的老人,视若不见,冷眼旁观,又或者某某食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又或是某某司机酒后驾车,肇事逃逸。太多的不诚信又出现在了我们的身边。忍不住问一声:这,是怎么了?当扶一位摔倒在地的老人都需要犹豫不前的时候,当吃一个馒头都要害怕是否有化工成分的时候,当一个弱小女孩被汽车撞倒在地仍不敢有人上前帮忙的时候,诚信啊,你又躲到了哪里?我们一直高喊着: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美德啊,你为何总在关键时刻犹抱琵琶半遮面呢? 那难道我们就没有诚信吗?不,其实不是我们没有诚信,只是太多的人把自己的诚信藏的严严实实。为什么老人摔倒了没人扶?怕被人诬陷。为什么怕食品不安全?有太多的不良商贩。我们就像“狼来了”那个故事里的大人们,我们被太多的不诚信所伤害,变的多疑,不再相信。要改变社会先改变自己,别在遮掩自己的诚信,别再吝啬自己的诚信。商人多一点诚信,没有质量问题,司机多一点诚信,没有酒后驾车,医生多一点诚信,没有假药次品。。所以我们人人都该喊出心灵的口号: 从今天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让阳光进驻我们的心灵,让诚信充满我们的社会!
第三篇:人生即责任
『
人生即责任』
吕建刚
我看到责任二字!景明楼的设计者,在80年后仍不忘提醒业主景明楼的设计使用年限,这就是责任。
我们庸常的一生,其实是负责任的一生:上学时,用成绩为自己的学业负责;工作时,要用成果为自己的工作负责;结婚后,要用忠诚对自己的家庭负责;生子时,要用辛勤为自己的孩子负责。我们不求一定要大富大贵,但努力赚钱养家、赡养老人,这也是人生的责任。人生逃不开责任,正如胡适曾说过的一句话:“我睡着时梦见生活是美人,我醒来时发现生活是责任。”
我们要承担更多责任,因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也许做不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但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意识。
然而,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他们更愿意做看客。老人跌倒了没有人去扶;小偷偷东西,没有人管;有人晕倒了,没有人救。因为在他们看来,你的不幸是你的,和我无关。正是这种对社会恶与丑的无视和放任,使得人与人的自私和冷漠的冰山越长越大。不幸的是,很少有人认为这种丑恶与自己有关,正如雪崩的时候,没有一朵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真的没有责任吗?有位叫马丁•尼默勒的牧师曾经写下这样一首诗,“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从起初“我没有说话”,到最终“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循着“羚羊的哲学”,走上的只能是“冰塌雪崩”的不归路。所以,每一朵觉得“责任不在我”的雪花,必将承受“灾难落于我”的后果。
所以,不要再畏惧责任,要勇于承担更多的责任。因为,责任即人生,人生即责任。
第四篇:生活即老师
生活即老师
星期天,妈妈、爸爸和奶奶都出去办事去了。我一个人在家里写作业。突然,门铃响了,我跑上前去对着猫眼一看,一个不认识的叔叔站在门外。我问道:你是谁?那个人说:开门吧,我是你爸爸的同事。我心想:是我爸爸的同事,我去爸爸单位的时候怎么没见过?而且声音一点也不熟悉。知道我家在哪里的爸爸同事,我都认识。这个我怎么没见过呢?他一定是坏人!我灵机一动,对着门外说:噢,叔叔你先一等,我去叫我爸爸。那个人连忙说:不用了,不用了。我先走了!
后来,我跟爸爸说起这件事,我才知道,刚刚和我说话的那个人不是爸爸的同事,而是坏人。哦,幸好我没有开门。真吓死我了!
通过这件事情,我知道,遇到陌生人敲门的时候,不能随便开门。如果你开门,遇到坏人怎么办?说不定他就会把我们拐走了,而且还会偷我们的东西。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这样,别人想拐走我们,想偷我们的东西也就不会得逞了。
青岛银海学校三年级:大眼苗苗
第五篇:辩论即娱乐
辩论即娱乐-[Something] 2008-10-26
用更加崇高的方法来解释自己的行为是令人愉悦的。具体来说,如果这种行为不仅对于自己,而且对于他人具有一定益处,那么一个在道义或者思想上合理拔高的解释不仅会给当事人带来满足感,也给受益人带来愉悦。所以不少人看见Google或者Microsoft的Mission & Vision都会感同身受,隐隐有些身处理想浪尖的宏大感。而以事实为基准,决定一家公司实质的不是一纸声明,而是它长期持续的状态。
同理,这种行为解释的拔高在以玩文字游戏见长的辩论圈中尤其盛行,在对辩论本身的定位中尤以为甚。大部分所谓爱辩论者,都会标榜这是升华思想与发现真理,种种。
而实际上,辩论即娱乐。和下棋即娱乐,篮球即娱乐,CS即娱乐一样,辩论本质也是娱乐,是为了获得愉悦。这种愉悦并非来源于获得新知或者赢得胜利,而是单纯的表述思想并籍此增强自信的愉悦。
要尝试论证上述观点,要从辩论是什么说起。
辩论是通过陈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同时驳斥对方观点,最终(可能)得出一致结论。得出一致结论不是每一场辩论的必须结果,所以辩论的关键在于“陈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同时驳斥对方观点”。此前的学习和研究,是辩论的准备(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而非辩论;此后可能发生的握手言和与求同存异,是辩论的诸多结果之一(也可能是掐架),亦非辩论。不仅如此,辩论也必须源于一个二分命题的两面,而不完全二分的(或者说是两面互有交集的)命题即使事先没有细化,在辩论过程中会被自动细化,因为辩论是拥己排他的,没有公海。
辩论难以带来新知。知识的积累来源于对新信息的认同。在辩论中,新信息的来源,一是对方申明的主张;二是自己的灵感。由于对方的主张和论证必然是围绕自己需要批驳的中心建立,所以此中的新信息几乎没有可能被认同;灵感,更是捉摸不透,况且辩论中产生并被自我认可的灵感必须是有利于论证已经认同的主命题,所以就分量而言也轻了不少。比如在坚信鸡蛋是圆的的基础上,联想到可以把它放进方盒子里论证它不是方的,这只能勉强算是新知。思想升华的原料是新知,一如进化的原料是基因突变。因此,把难以带来新知的辩论认为是思想升华的过程,不可靠。
因为辩论的胜负没有参考标准,所以辩论无胜负。一个胜负标准必须具有广泛适用性和被认可性。几乎所有辩论者都竭力保证自己不被说服,同时也就没有人能说服对手,所以用“说服对手”判定胜利不可能。能分出所谓胜负的辩论赛有量化分数,但是量化的终究是语言技巧的得分,而
思想无法被评分。大概也没有人敢自称能为思想打分,因为不会有人认可。不幸的是辩论最终要落脚于思想;不比较思想,那么和“大家一同演讲同一个题目看谁措辞巧妙论证严密”就没有区别了。最终,辩论还是没有胜负,更没有一统江湖的真理。说辩论是发现真理,不如说是每个人发现自己的真理——至于它们一致与否就不是辩论的事了。所以,辩论本身既不能升华思想,更不能发现真理。一如棋艺入化的聂卫平大师,终究也要抱住仇视旅日华裔运动员的成见。(此为思想未能升华。)下棋,辩论,以及其他游戏本身只能带来技术和心理上的日趋熟练,至于思想和真理,则来自于棋盘和论坛之外,远非棋局和辩论量的积累所能获得。游戏本身带来的,依旧只是单纯的快乐。至此,单纯的愉悦从获得新知和获得胜利的喜悦中独立了出来——在缺乏新知和胜利的条件下,它是可以生存的。它出自最原始的表达的快乐,就好象有人能从对着墙演讲中获得快乐;何况现在不是墙,是个活人,并且他百分之百在认真倾听,不会打瞌睡,不会走神。(虽然是为了找出漏洞,而且会有选择性倾听的嫌疑。)而且,一个侧耳倾听并且实时反馈的人的存在导致的了单向表达变成了双向博弈,是对表达者逻辑和口才的挑战。从这个角度看,讲演就好象是一个人在棋盘上自由拼图,而辩论则把它变为了对弈:通过减少对方的棋子(驳斥论据和论证),让自己的棋子自由组合(阐述观点)。所以国际象棋比在六十四格内拼图有意思,辩论也比对空喊话有意思——对它们的爱好者而言。所以写到这里笔者就有些无聊了,因为这篇类似辩论陈辞的文章渐趋对空喊话。而在此之前,笔者之所以愉悦,是因为在聊天中获得了灵感,再借之前反驳者的提问和自我疑问构筑了一盘一半对弈一半左右手互搏的棋局。而能确定的结论就是这依然充斥了漏洞,就好象赢了一局棋的走法也从来不是完美的走法。可即便如此深深悲叹于语言论证永远有补不完甚至找不到的漏洞,这依然是个愉悦的过程。无关思想升华,无关真理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