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容错

时间:2019-05-14 23:4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即容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即容错》。

第一篇:教育即容错

听华应龙老师讲座的收获

——做个会偷懒的优秀教师

11月13日,在杭州“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中,十分有幸地听到了华应龙老师关于《教育即融错》的专题讲座,华老师的讲座让我如梦初醒,猛然意识到了自己与“教师”两字的差距。即便是现在写听后感,用字用词都是如此苍白无力。

讲座一开始,当我看到大屏幕上“做个会偷懒的优秀教师”这几个字时,有些怀疑这话和这讲座有什么关系,也有些不屑,心想:这道理我早明白了。但是,当华老师从他学车的事讲起时,好奇心又驱使我饶有兴趣地聆听下去。这一听让我受益匪浅,这一听让我心灵颤动,这一听更让我无地自容。他能从生活中的小事里悟出教育中的大道理,继而将此分享给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而我居然无知到未开始就不以为然。

同样学车,我只是机械地练移库,但华老师却从中悟出了熟背死规则在教学中的弊端,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让你顺利通过眼前的学科测试,但不基于理解的死记硬背很快便会淡忘,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毫无意义。

练场地时,我也是拼命记住师傅的话,找到师傅给的那几个点,每天反复地地练习,师傅勤快认真,我也很想学,但是却学不好,我曾试着寻找答案,却不了了之。而华老师却又从中明白了这么一个道理:技能是没办法告诉的,经验也不是可以手把手教的。从而联想到,在教学中,教师过分地扶手,不给孩子们经历尝试犯错后自己领悟的机会时,其实忽视了一个客观事实,那就是:当一个人彻底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后,才不会再犯错。用华老师的话讲就是:“有些错误总是要犯的,犯得越早,损失越小。”

所以说,老师教得好不好,要看其结果,而不是看其勤快与否。越是不肯放手,担心学生犯错,甚至包办代替,勤劳有余,却不见得能有好结果,所以要学会包容学生犯错,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错误中前进的,相信学生,他们就不会害怕犯错,才有可能养成良好的思维、学习习惯。所以,我们老师应该学会“偷懒”,但脑、眼、耳不能懒,表面上的“懒”是为内在的勤提供可能。另外,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遇事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因为一切教育源于生活,融于生活,也用于生活!

第二篇:生活即教育---家长会材料

生活就是教育---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成帮接伙、道德败坏、打架斗殴、互相伤害、违法犯罪、甚至走上错误道路的例子比比皆是,看到这些新闻报道,每个人都会问:为什么?有些人的答案是:这是个社会问题。还有些人的答案是:这是学校教育的问题。但我想说:这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孩子从出生到上学的幼年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在这段时期里,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还没有形成,思维模式也没有定型,但是很多最最基本的道理、意识、规范、品格却是在这个阶段打下的基础。俗话说“三岁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而在这个阶段,孩子接触最多的是父母,受社会的影响很小,受学校的影响更小,孩子在幼年阶段的成长完全应该由父母负责。即使上了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简单归纳一句话——— 生活即教育!《从天津到牛津》一书中魏老师之所以能把女儿从呱呱坠地培养成牛津大学的受欢迎和关注的教师,其深奥的道理在于———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永远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教室”,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就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教材”,而父母自然就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教师”!日常生活中,父母应时刻严格要求孩子,把各种做人做事的规矩告诉他们,不能放松,不能失控,一旦失控,等走上邪路,再管就晚了。在独生子女的世界,每个父母只有这一次做“教师”的机会,所以不学习、不“进修”是绝对不行的。“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好家长是学出来的”,这一点对今天的父母来讲,意义更大。能够认真学习如何做一个好家长,不仅仅是在完善自己,更重要的是在造福家庭和孩子,为孩子的未来负责,为家庭负责,对社会也是一种贡献。因为一位学习型家长能带动一个学习型家庭,而无数个学习型家庭就能构建一个学习型社会。

“生活就是教育!”,很多人还不懂这个道理,读过《从天津到牛津》,就会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这个道理。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切实承担起培养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家庭才会和谐,社会也必定和谐。

给孩子做表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为师、能够成范,能够成为一个具有优良品质和健全人格的人。为此,不少家长花了大量时间教孩子怎么为人、怎么处事,但结果却是事倍功半。因为不少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成为了孩子的坏榜样。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最容易影响到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但有些家长却很难意识到这一点。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边是要求孩子遵守社会公德、讲卫生,一边是自己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满口脏话„„凡此种种,孩子对于家长的“苦口婆心”怎么能够心领神会?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从小跟家长接触的时间最长、交流的机会最多,受家长的影响最大,不少为人处事的方式、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以家长的行为作为参照,以家长为榜样,如果家长总是在“自家人”面前说话、做事“随便一些”,在不知不觉中就给孩子做了坏榜样。

另外,现在多数家长比较关心孩子的智育教育,对德育教育不太重视。不少家长给孩子营造了一个“只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不良氛围,对于孩子其他方面的不足,常常用“成绩好”来一俊遮百丑。所以,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更需要家长做一个具有正确道德观和良好社会礼仪的好榜样,以使您的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正派的人,而不是一个反面之人,成为过街老鼠,人人讨厌。

男孩危机现在的教育界,从上到下都有一个普遍认识:“男孩危机”!什么意思呢?当今,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男生的学业成绩、思想品德普遍比女生差,什么原因呢?教育专家经过研究发现,这是家庭长期溺爱,不正确的教育造成的。现在的中小学生,都是在计划生育实行很长时间以后出生的,要么是独生子,要么是二胎,从一出生就是家里的宝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甚至姥爷姥娘等众人悉心照顾,这当然是对的,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却忽视了对孩子的正确思想与观念教育,过分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得不到就哭闹,一哭闹大人就屈服了;大小事全由家长包办,自理能力很差;孩子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光向着自己的孩子,从不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批评„„长此以往,一些男孩就形成了不良行为:自私自利、脾气暴躁、以自我为中心、目无他人、心胸狭窄、不思进取等,这样教育出来的男孩一般在学校里的表现都比较差,学习成绩比较低,不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经常参与一些破坏性事件等。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如何成为有用之才?如何成为家庭的顶梁柱?为了孩子和家庭的未来,请家长同志们务必严格管教自己的男孩,家庭教育是最好的教育途径,家庭教育的失误,会给一个家庭和孩子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案例:北集坡一中2001级男生某某,于2003年9月的一天,与某老师因事发生争执,受到批评,心中不满,打电话叫来其父,其父不问究竟,二话不说,欲与老师动手,被其他老师制止,某某在这一过程中大喊大叫,口出污言秽语。此事过后,某某主动辍学,两年后因参与拦路抢劫,被公安机构留置,数月后,其父交两万元将其保出,后一直在社会上游逛。不良的家庭教育导致不良的后果,望我们都吸取教训,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当前状况:现在,我们洪沟中学八年级五班,也存在着如上所说的一些情况:男生的学习成绩和各种表现,总体比女生差。前十名男女比例一般是3:7或4:6,前二十名男女比例一般是9:11或8:12,而30名之后的12人,男生占8人,并且违反纪律、打架等事情,都发生在男生身上。当然,也有少数男生表现很好的,比如:游桂增、安留学、常超培、李建栋、范方超等表现很好,其中游桂增学习认真,多次取得班及级部第一名。希望家长们更加严格管教自己的孩子,使他们成人,成器!

第三篇:《教育即唤醒》读后感

《教育即唤醒》读后感——谈谈后进生的转化

最近读了杨聪老师写的一本书——《教育即唤醒——走近问题学生》,让我对教育这一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

虽然从教已经12年了,但对于教育认识还一直停留在成绩和学生的品行这一层面上,总感觉费尽心思使学生的成绩上来了,学生在班上不犯什么大的错误就是好的教育了,其实,教育还有另一个层面,那就是“唤醒”.《教育即唤醒》这本书中,杨聪老师记录下了他与后进生相处的点点滴滴,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唤醒学生心灵,使后进生真正爱上老师、爱上学习。

书中《蒲公英的约定》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故事中,让我感叹杨老师成功“唤醒”几乎人见人厌的徐龙的良苦用心,并伤心徐龙的悲惨命运。徐龙短暂的生命,让我深思教育的目的。学校生活不是徐龙的全部,但和杨老师短短一年的相处中,却是徐龙一生中心灵最绚烂的时光。对于学生来说,成绩真的比什么都重要吗?我要说不,学生更需要快乐。我并不否认学生应当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但对于后进生,他们真的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爱护。他们觉得学习吃力,在家长、教师的高压政策下苦苦挣扎,对学习心怀排斥,以至于他们在班上的言行举止都会产生负面的变化,如何能够好学、学好?他们比优秀学生更希望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心灵的释放。所以作为教师,要转化后进生,就要先释放他们的心灵。

《你会遇见谁》中小童的故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幼儿园就被老师定义为头脑迟钝的小童,终于转到城里一所非常知名的学校,爸爸妈妈终于看到了希望。可是,教学成绩重压下的老师,根本没有足够的耐心来关照小童,成绩不理想,小童一次次被老师罚站、羞辱,还常常被为生活所困的妈妈恶语相加,小童对老师、对学习充满了恐惧。后来无奈地转回乡下,由当老师的表叔介绍进入了表叔所在的学校,表叔特意将小童安排进了朋友的班级。亲切的表叔老师给年幼的小童带来一丝希望。经过老师的补课,小童虽然有了一点点起色,但还是没能摆脱老师对他成绩的苛求,老师把他看成是甩不开的包袱……最后,当老师因小童逃课而罚他进办公室时,小童毅然选择了回家,不来读书。幸好表叔决定下学期送走毕业班,就转到低年级来带小童所在的班,才让小童对老师、对学校没有彻底绝望。这真的是一件令人痛心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现实中可能还有存在。教师“唯分论”、过分严厉,而不去关注学生的身心,会使学生感到厌学、对老师疏远,不自信,这将会贻误学生的一生。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最需要教育的对象是后进生,教师如何面对后进生,将决定着是给他们打开一扇窗户,还是关闭一扇大门。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教育是片面的,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学习,即使被老师、家长逼着提高一点点分数,又有什么意义呢?给老师家长带来一时的喜悦,却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了创伤,而且这种提高是没有源动力的,不可持续的。所以,教育需要唤醒,唤醒后进生的喜好、唤醒后进生的心灵,让他们先敞开心扉接纳老师,对待学习怀有快乐,才会有信心去面对,才会取得真正的转化效果。

第四篇:教育即养成习惯

教育即养成习惯

【教学目标】让家长了解学生上课爱做小动作习惯形成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办法。

【教学重点】让家长了解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习惯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针对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形成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谈话法、情景演义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孩子的养成习惯问题。作为家长,家庭教育的主导者,是怎样影响子女的成长的呢?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业成绩呢?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环境更有利于促使孩子成才?我想,通过今天的座谈,和大家一起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请各位家长先听下面一个故事。

二、故事启发,激活谈话

1、讲述案例

上课总是爱讲话

家长会后,妈妈铁青着脸回到了家中。

妈妈严厉的对儿子说:“为什么上课不遵守纪律?为什么不认真听讲和同桌说话?”儿子低着头,不敢看妈妈。

妈妈生气的说:“老师今天点明批评了几个课堂不守纪律的孩子,你是第一个被点名的。妈妈的脸都被你丢尽了,真是气死我了!”

儿子:“„„”

妈妈:“老师说你上课总是找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人家的家长已经向老师多次反映,希望能给孩子调调位。你自己说说看你光荣不光荣?同学们都能守纪律,怎么你就不行呢?”儿子小声嘟囔着:“老师讲的没意思„„”

妈妈提高了声音:“你嘟囔什么?老师讲的没意思?你都会了吗?看看你的考试成绩,哪次好过?我警告你,下次老师再反映你不守纪律,我就让老师把你调到教室最后一位。你自己单独做,免得影响别的同学!”

儿子:“„„”

妈妈:“你再不把坏毛病改了,以后我不会为你开家长会了。”

说完妈妈生气的去厨房做饭了,孩子耷拉着脑袋进了自己的房间„„

2、提出问题,家长互动交流

(1)您的孩子有没有爱做小动作的习惯?您是怎么做的?

(2)请几名家长就以上问题进行交流。

师小结:的确,有不少家长为孩子爱做小动作的问题犯头疼,做作业边做边玩,做事磨蹭,好动,经常与别同学打闹,使家长和孩子这间的亲子关系很紧张。

师:哪位家长说一说你的孩子做什么事爱做小动作,您认为孩子爱作小动作的原因有哪些?

找几位特殊的孩子的家长说一说。

师小结:刚才,几位家长谈得很好。学生爱做小动作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种:

(1)自制力差。自制力就在于自我控制的能力。孩子年龄小,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低,表现在上课乱说话、做小动作、甚至随意下座走动,乱发脾气、自私、任性等也是自控力低下的一种表现。自控力是需要培养的,培养的过程也就是社会化的过程,教育的一大目的,就是都会孩子学会控制自己,克服任性、随意的毛病,逐步形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意志和能力。

(2)溺爱。上课爱讲话爱做小动作 的孩子一般是在学龄前没有形成好的习惯。这与家庭及幼儿园的教育不当有关。有的家长特别溺爱孩子,孩子想怎样就怎样,玩具随便扔,吃饭时家长追着喂,睡觉不按时,要什么给什么,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上课想说话就说话,想做小动作就做小动作,意识不到这样做会影响老师讲课和同学听课。

(3)抵触老师。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对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有时候,由于老师教育方法简单或工作不慎,对某些孩子批评、责备过多,或对孩子的问题处理不公正,使孩子与老师之间感情疏远,甚至反感、对立,往往在纪律性上表现出来。解决这样的纪律问题,必须从建立师生感情入手。首先,家长不要对老师反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长论短,应以再解的态度对待老师。其次,要给孩子耐心讲尊师道理,讲“程门立雪”等尊师故事,说服孩子消除对立情绪。再次,对老师的缺点进行客观分析,适当时机以委婉的方式跟老师做一些事情。一旦师生之间隔阂化解,孩子的纪律情况会越来越好。

(4)孩子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动力,对感兴趣的学科,孩子上课就遵守纪律,不感兴趣的学科上课就可能乱说乱动。意志品质好的孩子自我控制力强,表现不明显;意志品质差的孩子自我控制力弱,问题就大。解决这些孩子的纪律问题,应该从培养、强化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学习兴趣,跟老师的感情疏密有关。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教这一学科老师的感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因此,建议家长从两方面去做工作,效果会更好。此外,有些孩子不遵守纪律,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课后也常有违纪现象。这涉及到孩子的道德是非观念淡薄,思想意识有偏差。家长应与班主任教师认真交谈,仔细研究,共同帮助孩子分清是非,提出改正措施。对这样的孩子,建议老师在班上安排合适的工儿任务,使他在为同学服务中提高自信,提高威信,从而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

3、请各位家长年P60页上的教育故事,看看文中的父亲是怎样做的。

师小结:教育故事中父亲的做法真是拍案叫绝。为了纠正孩子上课乱说话的坏习惯,父亲可谓煞费苦心。这位父亲的做法是在呵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和老师默契配合,以不断地通过正强化帮助孩子一点点克服上课乱讲话的坏习惯,最终做到自觉自制,起到了非常满意的教育效果。所谓教育无痕,下是如此。

上课总爱讲话、爱做小动作、爱走神在低年级的孩子中非常普遍,这与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关。这时,家长老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有的老师方法很生硬,只要孩子上课说话就严厉批评甚至罚站,或者像情景对话中妈妈说的那样,让孩子自己做到教室最后一位,这些做法都是不妥的。严厉的批评和惩罚往往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变本加厉地“和老师对着干”。有的老师在万般无耐中将难提推给家长,让家长严格管教孩子。殊不知,孩子的教育是必须依靠学校和家庭双方面的有效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缺一不可。从教育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家长会上一定身父亲反映了孩子上课爱说话的问题,于是父亲想出了这样一个妙法。对待孩子的问题,老师和家庭都应担起责任。从中也看出学校和家长及时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三、以互动的亲子活动,促使学生最终改变。

师:教材中的教育活动从家长和学生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很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如能积极采用,肯定能很快促进学生不良习惯的改变。

师:任何一个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最少一个月的强化训练后,方才能变成自动化行为。这需要家长能天天坚持。

四、家长转换角色,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师:家长手中的这套教材就是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要平和心态,事情的成功率就大;家长焦急暴躁,事情的成功率就低,家长要多做自我批评,少批评孩子。

家长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透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细致入微的观察子解孩子,在解决

孩子爱做小动作的过程中寻求最佳方法来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您如果能这样做,肯定能教子成功。

五、作业:

1、为每位家长布置作业

(1)听了今天我们一起交流的内容,您有什么收获?

(2)您对今天交流的内容还有哪些困惑?

(3)您孩子身上还有哪些问题,您感到苦无对策?

2、请家长一周内将作业交给孩子带来,您按时上交作业,将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会使孩子受益匪浅。

教育即养成习惯

二年级二班

刘清春

第五篇:《生活即教育》读后感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一文中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以生活为逻辑起点与归宿,以生活为中心和基础,既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读了陶行之的教育论,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作为基础教育教师的我,也产生了一些浅薄的认识和感悟,以下是我对“生活既教育”的理解和感受:

陶先生所说,现在的教育要结合生活、社会,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 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 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 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 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教会学生生活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做人、处世。学校里的教育有很多是空洞的、理论性较多的教育,而生活中的教育却是实在的教育、终生的教育,把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那种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纵观当代的教育,真是让人担忧。家长、学校都是为了分数而教育学生:“好好读书,将来考上个名牌大学,找个好工作……”学生的一切都是以学习的成绩分数来决定。导致现在有的学生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甚至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说白了就是生活白痴。这些人将来如何生活、生存?这类人其实到了社会上也做不了什么事的。连生活都成问题的人,我想在社会上立足也是很困难的。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号召学生到社会中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果然收获不小。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学生的实践体会:“假日,我们班组织了一次社会活动。老师给我们每人发放6张报纸进行真实的生活体验。我们这一组领到报纸后就迅速的来到小区广场,我和罗龙二人一组,我们一起向行人推销,罗龙骧递报,我找补零钱。我在家时已准备得很好,因为一份报纸6角钱,我就把4角钱分成一扎,这样顾客给一元钱,我就拿出一扎找补,如果顾客给5元钱,就拿出4元钱和一扎角票,这样又快又准确。我回家进行了盘点,还真是一分都不差。这次卖报很顺利,是我们把语文知识和数学知识都用得很好,礼貌用语赢得了顾客的夸奖,数学知识赚到了辛苦钱。回家后,我和妈妈讨论假如我一个月生活费700元,而卖报纸每份赚两角钱,那么要卖3500份报纸,一天要卖110多份报纸才够生活费,这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头顶烈日,走街穿巷,还要不停的吆喝,口干舌燥。我终于知道我用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苦挣来的,我要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相信这些在生活中真真实实体验过的孩子会更加努力学习,更加懂得珍惜,更加懂得感恩,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

下载教育即容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即容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容错纠错事迹

    容错显大爱,纠错铸师魂 ——记周河九年制学校XXX同志的事迹 一、基本情况 XXX,女,汉族,19XX年X月生,陕西靖边人,201X年毕业于XX大学xxx专业,本科学历,2015年至今,一直任教于靖边县周......

    浅谈“容错纠错机制”

    浅谈“容错纠错机制”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这一句话对于广大......

    教育即成长[共五篇]

    教育即成长 一、新教师每月的任务 一份教育教学反思(手写)一份钢笔字 一份板书(拍照下来)填写“月考核记录表” 本月上一堂开学见面课 二、教育即成长 (一)生涯规划:树立目标,实现跨......

    生活即教育教育随笔(大全5篇)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很荣幸能与各位老师一起探讨和学习本次活动。虽然以前也参加过教育工作,但是对于幼儿教育的认识还是有些粗浅的,希望通过本次“金点子”的探讨,能吸收一些宝贵......

    浅谈“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浅谈“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教育理论思想,教育是随着时代前进而前进的,因此,教育......

    生活即教育(共五则范文)

    《生活即教育》读后感 峪口小学史鹏飞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一文中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以生活为逻辑起点与归宿,以生活为中心和基础,既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

    生活即教育学习感受(推荐)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理念是陶行知先生重要教育理念之一,学习了《陶行知论生活教育》一书,给我的教育教学无限的启发和思索。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忽略对学生的......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让担当者轻装上阵 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实践中,许多干部的失误错误是在先行先试、缺乏经验、客观条件不成熟等情况下,导致的探索性失误和无意性过失。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