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在课堂上,总是看见几个学生举手,读书和回答问题,另外一些学生甚至明知道答案,或不举手,或不敢举手,怕说错等原因,整堂课都在沉默。总是看见几个“活跃分子”在表演,另一些同学只是充当“观众”。我觉得老师们都有同感,这类问题真是屡见不鲜。在我班何况不是如此。开学初,有时一个举手的都没有。为了使学生战胜自卑、羞怯的心理,树立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从实际出发,对他们说:“对自己充满自信,大胆展示自己的才能,作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我还创造一切机会,让他们走上讲台,说一说,演一演。为此,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了一些做法:
有的学生不举手,我就有意叫他,对他说:“你来试一试。”他虽然读(回答)得不好,但也勉强读(回答)下来。我接着对他说:“你读(回答)的还可以,能不能到前面来读(回答)。”他说:“不敢。”我微笑着说:“那就站在你的座位那再读(回答)一遍好吗?”
有的学生偶尔举一次手,我就赶紧抓住机会叫他读(回答),读(回答)完后,我说:“你很勇敢,读(回答)的也不错,来,到前面来读一读好吗?”
有的学生积极举手,读(回答)得也很好,我就对他说:“你读(回答)的非常好,能不能再加入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到前面来展示展示。”起初,他们还有点不好意思,经过我的“强拉硬拽”,几次之后,就非常放的开了,也能做到“有声有色”了。这样做,对深入的理解课文更有帮助。
经过应用这种方法之后,学生有了胆量,也有了自信。举手现象大有进步,现在80%的学生能够积极举手,朗读水平在逐步上升,口语表达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了。
第二篇:让课堂成为孩子生命狂欢的舞台
让课堂成为孩子生命狂欢的舞台
---《高效课堂二十二条》心得体会
赵军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高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梦想,是学校、家长、社会的希望,有了高效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压力。这样的课堂,我们老师为之雀跃,学生为之欢呼。翻阅了《高效课堂22条》,对新课改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认识,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打造“高效课堂”,就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预备课堂流程,合理有效。
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坚持每堂课教师的引导、点拨不超过15份,大部分时间让学生练习和练固。除此之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
1、充分的课前准备。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所以教师要备好课,备理念、备教材、备教参、被学生,做到有备无患。
2、指导学生做好学案预习。预习是学习知识准备工作,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对所学的新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要带着问题,有的放矢的学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预习的好坏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制定预习提纲,课上10分钟,同学们在预习提纲的引导下,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合理运用学习方法,注意学习重点、提醒难点破解策略等。学生根据指导利用课本资源、查阅资料、兵帮兵、小组合作等各种学习方法进行预习,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了学习、探究过程的快乐,培养了学生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的学法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4、严格的兑现模式。坚持做到当堂学习的内容当堂检验,5、适当的激励机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采用多种鼓励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求在40分钟这个固定的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二、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兴趣。
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着就很顺利、迅速的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
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是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
三、巧设问题情景,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
四、树立学生自信,调动参与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学生是有差异的,我们因为某些同学学习差,而忽视他们,歧视他们,这是不对的。对于差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更应该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例如:有个差生在开展竞赛中回答问题出现了错误,显得很尴尬,还要得到同组同学的抱怨,那么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我会说:虽然这道题他回答错了,但是他能勇敢的站起来,为你们小组争光,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也正是因为他的错误让大家明白了这道题错误的原因,我们应该感谢他。一席话说得同学们都舒心了许多,不但纠正了错误,更增强了他以后积极参加板演的自信心。从此,无论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都能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将“高效课堂”的作用与学生的自身发展联系起来。这样,我们能更容易地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的精髓,学生自然就愿学、善学、乐学,长此以往学生可以在课堂的舞台中,获得高效地发展,我们也从教学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感到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第三篇:让习作课堂成为学生施展情智的舞台
让习作课堂成为学生施展情智的舞台
三年级是小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他们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从下笔。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习作基础,笔者精心地设计课堂游戏活动,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将写作方法的指导有机地渗透于活动之中,使学生的习作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进而实现习作方法的无痕迁移。
前不久,笔者执教了一节三年级游戏作文公开课,习作主题为“你画我猜”,教学时间为两课时。习作教学目标设定为:1.开展有趣的“你画我猜”游戏,在游戏中放飞想象,丰富情感体验。2.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口头练说游戏过程,并下笔成文;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把游戏的过程写具体。3.以本次习作为起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写出真实的经历与感受。
更为重要的是以本次习作为起点,鼓励学生今后留心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让习作成为学生施展情智的舞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一、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笔者先告诉学生,这节习作课先玩游戏,游戏的名称为“你画我猜”。
第二个环节是“开心游戏,放飞想象”。笔者先在黑板上画了个圆,学生争先恐后地猜测:太阳、月亮、大饼、镜面、盘子„„接着,笔者又在大圆中间画了个小圆,学生猜测:是方向盘、射箭用的靶子、光盘、指南针的转盘、古人写的“日”字„„游戏过程中丝毫未露出写作的蛛丝马迹,让学生畅所欲言,个性得到了张扬。笔者又继续画:在大圆和小圆之间连了六道弧线。学生仍纷纷举手发言,乐此不疲:荷叶、篮球、车轮、游泳圈、降落伞、圆圆的南瓜„„笔者引导学生说出心里的想法,为习作时写出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作铺垫。最后,笔者在大圆的上方画了个半圆,在半圆里画了一道虚线,在虚线边写上“BOY”。学生恍然大悟:“帽子,帽子!”游戏毕竟是为习作服务的,在学生饶有兴趣时戛然而止,吊足了学生的胃口,让其回味无穷,很自然地进入下一个环节。此环节的目的是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游戏情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游戏,从而获得真实的丰富的情感体验。
第三个环节“回味过程,口头练说”。笔者引导学生回忆刚才是怎么玩的。学生们根据提示一步一步地回忆游戏的过程,并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些词语把游戏的过程说出来。口头作文是书面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说好了才可能写好。在说的过程中,梳理表达的顺序,斟酌词语,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事物,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使学生习作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第四个环节“下笔成文,留住精彩”。笔者揭示习作要求:多么有趣的游戏,如果你能把它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分享我们的快乐,该多好啊!请同学们动笔之前,先看看黑板,上面所有的词语都是我们在这个快乐游戏中曾经出现过的精彩的动作、生动的表情和美妙的心情。我们只要把这些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就是一篇优秀的习作。随后,笔者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要把游戏分成几步来写,写清老师每一?i画了什么,说了什么,表情如何;
2.努力将同学们的动作、语言、神态写生动、写具体,不要忘了把自己的心情、想法或感受写进去;
3.给习作拟一个较有吸引力的题目,如《开心一刻》《一次有趣的游戏》等。
学生自由作文,笔者巡视指导。写作不能忘记对儿童活动和游戏本身的尊重,更不能放弃对写作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适当地提示将对学生的习作起到引导的作用。
第五环节“佳作赏析,领悟方法”。经过第一课时的努力,学生们基本上完成了习作。笔者翻阅了他们的草稿,发现几位学生的习作很有特色,于是依次展示了开头、过程、结尾写得生动的片段。学生兴致勃勃地朗读,仿佛回到了游戏中。随后,笔者又引导学生谈了读后感受,并作如下小结:这些同学的习作给了你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因为他们在习作中描写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这一环节通过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并初步进行习作方法的渗透。
第六环节“自修互评,享受乐趣”。首先要求学生自读修改;然后,师生互评,学生再次修改,根据教师提示的标准给自己的习作打分;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其实作文很简单,就是记下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只要你今后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主动尝试,就会有更为独特的经历与体验。别忘了把这些新鲜的经历与感受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哟!
二、教学感悟
1.找准兴趣点,激发学生自主表达的欲望
儿童怕作文,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可以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事,写自己最想说的话。上海师范大学李白坚教授在《快乐大作文》一书中说:“游戏是孩子的天使,趣味是孩子的老师。”在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如能把游戏引入习作课堂,就能顺应儿童心理,找准他们的兴趣点,最大限度地诱发他们参与的热情,消除儿童怕作文这一心理障碍。在本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你画我猜”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笔者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上,学生时而兴奋、时而失望、时而自信、时而担心,他们经历了一次丰富而曲折的精神之旅,获得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引导学生回忆游戏过程,进行口头练笔,使游戏成为作文教学的课程资源。
2.寓教于乐,实现习作方法的无痕迁移
作文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作文教学离不开对写作方法、技巧的指导。儿童讨厌并害怕作文,与传统作文教学指令太多、“规矩”太多,不能引导学生自由表达有着最直接的关系。那么如何进行写作方法的教学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在本次习作教学中,笔者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在说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现和教师的神态,在写作中给予温馨提示,在讲评中引导学生根据提示去相互评价和自我点评,将枯燥的写作技法的指导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这样,让方法论指导不露痕迹,达到道法自然、“润物无声”的理想效果,实现习作方法的无痕迁移与学生的主体发展,使学生的习作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3.心听智评,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习作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比习作结果更为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习作的第一条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实践证明,多元化的评价能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本案例中,笔者首先选出几篇比较典型的习作引领学生进行赏析、品评,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写清楚。接着师生、生生互评,在此过程中用心倾听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以插话式的点评放大学生的优点,使小作者看到同学的热情的鼓励与期望。最后,让学生按标准给自己的作文打分,大部分学生得到了八九十分,甚至一百分。此时,教室里欢呼雀跃,因为他们的劳动得到了肯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自信,习作课堂也就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情智的舞台。
(责编 韦 雄)
第四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1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
淅川县仓房镇镇小
刘丽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如何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交流与互动的机会,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生本互动——主动探索,成为主流。
生本互动是指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的。真正的互动,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得、多角度得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文本是语言符号的堆积,如果单纯的依靠学生自己是无法体会出文本中的意境的。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并对一些情境优化、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并将他们引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乐趣,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西湖》一文用优美而带韵味的语言,叙述了西湖的秀丽多姿。虽然文本中有许多适合学生体验的文本情境,如文字情境、多媒体情境等都能将学生带入到文本所描述的画面当中。所以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手段,将它组成了一个整体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索。我首先以录象导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又以当小导游、小讲解员的方式,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交流。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获得亲身体验,给他们留下了宽阔的想象余地,使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到文本描写的广远意境之中。对文本的理解,不仅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有自身情感的体验,而且由表及里对文本内在内容也有了很深的体会。学生刚从情境中走出,便提出了很有创造性的问题,而且,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也是那么富有创造性,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创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也得到了体现。
二、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尽情交流。
语文教学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主体与群众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语文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行为,感知、理解、顿悟,无不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教师要唤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建立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分组学习交流中,教师可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民主、平等的思考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进行多向思维。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与发散性,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我就安排了足够的学生议一议,比一比,演一演,说一说,如让学生自学第二次与第一次比,第三次与第二次比,你发现狼和小羊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猜一猜为什么狼不想再争辩了?对于这些问题,都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或小组合作,或个人自学,同时又将全班讨论与教师点拨有机结合。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尽情交流,同时,学生独特的见解也得到了显现。这可是靠老师的一味讲解永远也得不来的呀!
三、师生互动——民主平等,乐于交流。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教材实现思想交流的对话过程。师生交流,教师是平等对话的首席。要实现师生互动,首先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互动氛围。学生不仅有机会说书,而且与教师共同决定着交流的形式与内容。在与学生交流中,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我就曾经有一次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那是在教《蟋蟀的住宅》一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蟋蟀这样可爱、可敬,同学们想不想演一演小蟋蟀?(学生回答:“想!”)那我现在就是咱蟋蟀王国的首领了,谁让我老蟋蟀比你们岁数大点儿呢。我老蟋蟀刚刚接到这样一封邀请函,(点击课件,出示信函内容。)昆虫联合国总部快要召开昆虫国际建筑经验交流会了,请咱们派代表参加。去参加这次盛会,展示咱们蟋蟀杰出的建筑才能,这可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啊!谁想去?(学生争着回答:“我!”“我!”)有这么多勇士!可只能去几只小蟋蟀,这样吧,我们先来个人才选拔赛,好不好?大家满口答应。那你们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建筑才能呢?学生有的表演,有的画图,有的讲解,有的歌唱,有的朗诵。大家各展所长,把小蟋蟀的本领一一展现在大家面前。这一过程中,我把“讲台”搬到了学生中间。我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不再板起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师道尊严”的面孔。而是一只快乐的老蟋蟀,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在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中,巧妙地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建构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在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中,老师与学生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其过程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语文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地让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如同鱼儿在水中奔跑、跳跃、呼吸新鲜空气。
第五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加县“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心得体会
2011年12月6日,我在马良镇中心学校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数学教师“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三天的学习让我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12月6日的上午,听了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因式分解的复习,教师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认真设计和预习了导学案,课堂上学生们分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你来我往,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整个课堂活而不乱。向我们展示了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是一节观赏价值高,教育意义强,学生收获多,老师反响好得公开课。课下我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还是停留在“教师奖,学生听”的老模式。迫切需要改革和学习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午,按照活动要求写评课稿。晚上抽签讲课内容,我第二天下午第一节讲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二天上午做了精心的准备---备课和制作课件,晚上组织了说课。三天紧张有序的活动,让我感触颇深。
此次教学比武活动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切磋,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紧张而激烈的 “课内比教学”活动终于圆满完成,作为参赛选手的我经历两天的说课和赛课,在这次比武中我深深感触到这次赛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们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每个人回味无穷„„“比教学”比的是教师的“能力和业绩”,通过“比”来打破平衡、引入竞争,充分展示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水平,“课内比教学”考察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等基本教学技能,结合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手段必将促进我校教师进一步锤炼教学基本功,促进我校教师促进专业成长。
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们。几十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出了老师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尤其是课件的制作,更是体现出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
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新课改下的课堂是如此的妙不可言。课堂中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满面春风的微笑和亲切和蔼的启发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热闹场面充分展示出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课堂,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张口就说,提笔就写”,真正成为我们课堂的主人。教学生数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数学”,数学课堂中教者既要轻松引领学生们走进文本,更要能带着学生满载而出,教学环节中的分析例题到拓展延伸的环节就是老师们带着学生们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走入我们的生活。这样的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就是让让学生们能学以致用。
通过这次的课内比教学听课活动,我了解到了一个优秀的教师要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情感投入,要开动脑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切实有效引导学生能够全过程和全身心的参与学习活动,这将是我今后教学改进的重点。
课内比教学活动是课内促进教师学知识、练硬功、强素质的一个契机,活动虽然结束,但其影响力是深远的。我们青年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场声势浩大的教学比武活动,争取在时代的潮流下不断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