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课堂成为旋转的舞台(政治课教学体会)
让课堂成为旋转的舞台(政治课教学体会)
用舞台来形容课堂,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舞台的演出带有较多的艺术变形,向观众传达的是一种经过艺术处理的作了夸张、修饰的东西,这与本色的、实实在在的、传授货真价实的知、能、情的课堂教学有本质区别。舞台上,演员的全部内涵是演,而课堂教学决不局限于“演”,它更多的表现为一种诱导、演
示和启发。借用于此,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角色地位的旋转式的交互更替,是一种“演员”与“观众”交相辉映的“活”的课堂教学。那么怎样让课堂“旋转”起来呢?
一、创鼓动点
课堂教学要“转”起来,关键是看学生,看他们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积极“登台亮相”,变“观众”为“演员”,交流学习所得、所感、所惑。而要形成这种“交替”“旋转”式的课堂,达到“完美运动”的学习状态,鼓动是不可缺少的动力源。政治教师应善于在教学内容中挖掘,“创设鼓动点”以达到“煽情”的目的。为此,可以创设一些情景:谜语、故事、名人轶事、新闻等,以吸引学生在物我同一的境界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体会,形成相对稳定的情感,集中指向教学内容;也可挖掘教材,以一个“演员”的形象,用情“煽”情,以求共振。有位政治老师在教初三思想政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内容时,讲了这样一段话:从鸦片战争的烽火到甲午海战的硝烟;从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哀叹到孙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的教导;从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东方雄狮的仰天长啸;从近代中国的一次次丧权辱国的割地赔款的屈辱到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所有这一切都向世人昭示了一条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一番激情昂扬的慷慨陈词,悲壮有力,听者无不为之动容。可想而知,经过渲染的气氛极大地鼓动了学生,保证了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旋转、交互展开。二、找爆发点
所谓爆发点,一般是指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学习中的困惑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师为之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这个“机”就是教学中的“爆发点”。有位诗人说得好:每个人身上都隐藏着原子能,但许多人没有点燃它;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一个金矿,但许多人没有开采它;每个人身后都沉睡着一个神通广大的巨人,但很少有人唤醒他。可以想象,没有“点燃”、“开采”、“唤醒”是多么令人遗憾。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找到“爆发点”。在教学中,我总是想方设法寻找拔动学生心弦的“爆发点”,努力追求“大球小球落玉盘”的效果。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只是要让它发光。例如在教学“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这一内容时,我提出了如下问题,“引爆”学生的思维:既然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为什么我国还允许宗教的存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看待宗教的存在?尊重保护宗教活动是否就是保护一切宗教活动?既然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个人的事,那么共产党、共青团员是否能信教?社会主义条件下,有无可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一连串的“怪问”象一颗颗引爆的炸弹,投向学生的思维大海,“炸”起了无穷的波澜,学生在此情况下,纷纷“粉墨登场”,发表见解,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三、让演出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师问生答,师讲生听,这与单一的舞台演出并无多大区别,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这个特殊的“演员”转,“吃”到的都是教师精选“细嚼”过的“细粮”,而富含多种营养的“粗粮”则被筛选了,且在“细嚼”中,大多数的“维生素”也被“嚼”掉了。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有如温室里的花朵,经不住严寒的考验,风霜的洗礼。为此,要培养全面的合格的人才,必需让学生“动”起来(动手、动脑、动嘴),让课堂“转”起来,师生轮流“登场”,使学生在“演”中找“食”“吃”,得“营养”,使讲台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使学生体会到“我问故我在”(杨澜语)的内涵!在学完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后,学生了解了权利、义务的一致性、平等性,似乎对这一问题已彻底理解了。这时,教师适时点燃“引爆点”:既然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或只履行义务,不享受权利在法律上都是不允许的,那为什么在选举或通过决议时,还有弃权?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顿时窃窃私语,既而公开发表观点。有的说:弃权这一做法有待改善,应予禁止,既然让你行使权利,为何还要弃权?有的说:从权利本质特征上看,它是具有自愿性,故可以放弃;有的说:弃权不是不放弃权利,正因为享有了权利才可以弃权……心声的流露,心灵的撞击,“演员”与“观众”的互换,极好地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了思维能力。四、抓闪光点
一台好戏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在于它有闪光点;一个人之所以值得他人称道、学习,就在于他有闪光点。同样,一堂课要给学生留下点什么,也应抓闪光点。这个闪光点就是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新的闪光点。
曾看到这样一个例子:美国华盛顿市12岁的若奈达和9岁的妹妹莎拉,对于医学家告诫的公共场所扶手上有许多种类的细菌,接触过的需洗手、消毒,以免交叉感染的常识表示怀疑。进而自己去采样研究,结果发现没有任何可能传播疾病的有害细菌。对此,他们分析认为是由于环境不利于细菌生长。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权威的《流行病学》杂志上并受到专家的关注和肯定。
这再一次启发我们对因看法不同而产生的思想交峰甚至撞击应予关爱和呵护,不应被学生问住而难堪、恼火,更不应为维护教师的尊严,既使再怎么牵强附会也要应付,以使学生感到教师无所不能。如学习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内容时,有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垂”而不“死”?社会主义优越性体现在哪里?为什么世界上极大多数国家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包括地球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经历了解体后,仍回到资本主义怀抱)?为什么目前,我国仍存在腐败现象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虽然有些问题略显偏激,但教师应对学生的独到思维而欣慰,并应紧紧抓住这些闪光的火花,与他们一起讨论、学习、交流,以求达成共识。总之,要让政治课教学有效地“旋转”起来,成为“快乐大转盘”,需要师生的耳、眼、口、手、脑“全频道”转播,“多功能”协调、接收。当然,追求“活”的课堂教学,方法还很多,古人云: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在此,籍于求教于广大同仁。第二篇:让课堂成为孩子生命狂欢的舞台
让课堂成为孩子生命狂欢的舞台
---《高效课堂二十二条》心得体会
赵军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高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梦想,是学校、家长、社会的希望,有了高效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压力。这样的课堂,我们老师为之雀跃,学生为之欢呼。翻阅了《高效课堂22条》,对新课改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认识,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打造“高效课堂”,就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预备课堂流程,合理有效。
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坚持每堂课教师的引导、点拨不超过15份,大部分时间让学生练习和练固。除此之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
1、充分的课前准备。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所以教师要备好课,备理念、备教材、备教参、被学生,做到有备无患。
2、指导学生做好学案预习。预习是学习知识准备工作,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对所学的新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要带着问题,有的放矢的学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预习的好坏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制定预习提纲,课上10分钟,同学们在预习提纲的引导下,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合理运用学习方法,注意学习重点、提醒难点破解策略等。学生根据指导利用课本资源、查阅资料、兵帮兵、小组合作等各种学习方法进行预习,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了学习、探究过程的快乐,培养了学生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的学法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4、严格的兑现模式。坚持做到当堂学习的内容当堂检验,5、适当的激励机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采用多种鼓励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求在40分钟这个固定的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二、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兴趣。
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着就很顺利、迅速的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
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是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
三、巧设问题情景,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
四、树立学生自信,调动参与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学生是有差异的,我们因为某些同学学习差,而忽视他们,歧视他们,这是不对的。对于差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更应该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例如:有个差生在开展竞赛中回答问题出现了错误,显得很尴尬,还要得到同组同学的抱怨,那么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我会说:虽然这道题他回答错了,但是他能勇敢的站起来,为你们小组争光,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也正是因为他的错误让大家明白了这道题错误的原因,我们应该感谢他。一席话说得同学们都舒心了许多,不但纠正了错误,更增强了他以后积极参加板演的自信心。从此,无论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都能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将“高效课堂”的作用与学生的自身发展联系起来。这样,我们能更容易地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的精髓,学生自然就愿学、善学、乐学,长此以往学生可以在课堂的舞台中,获得高效地发展,我们也从教学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感到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第三篇: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在课堂上,总是看见几个学生举手,读书和回答问题,另外一些学生甚至明知道答案,或不举手,或不敢举手,怕说错等原因,整堂课都在沉默。总是看见几个“活跃分子”在表演,另一些同学只是充当“观众”。我觉得老师们都有同感,这类问题真是屡见不鲜。在我班何况不是如此。开学初,有时一个举手的都没有。为了使学生战胜自卑、羞怯的心理,树立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从实际出发,对他们说:“对自己充满自信,大胆展示自己的才能,作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我还创造一切机会,让他们走上讲台,说一说,演一演。为此,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了一些做法:
有的学生不举手,我就有意叫他,对他说:“你来试一试。”他虽然读(回答)得不好,但也勉强读(回答)下来。我接着对他说:“你读(回答)的还可以,能不能到前面来读(回答)。”他说:“不敢。”我微笑着说:“那就站在你的座位那再读(回答)一遍好吗?”
有的学生偶尔举一次手,我就赶紧抓住机会叫他读(回答),读(回答)完后,我说:“你很勇敢,读(回答)的也不错,来,到前面来读一读好吗?”
有的学生积极举手,读(回答)得也很好,我就对他说:“你读(回答)的非常好,能不能再加入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到前面来展示展示。”起初,他们还有点不好意思,经过我的“强拉硬拽”,几次之后,就非常放的开了,也能做到“有声有色”了。这样做,对深入的理解课文更有帮助。
经过应用这种方法之后,学生有了胆量,也有了自信。举手现象大有进步,现在80%的学生能够积极举手,朗读水平在逐步上升,口语表达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了。
第四篇:让课堂成为学堂
让课堂成为“学”堂
——观摩永威学校后的心得体会
实验小学
韩迎春
2011年11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赴河南永威学校的观摩活动。通过观摩赛课、听评课、听讲座等多种方式,使我再次在思想上和教学行为上得到深刻的洗礼,好多的是非亲临其境感悟不到的,现将几点最深的感悟总结出来,以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特别是在课改中做的更好。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实效性和易操作性。永威之行,让我亲眼目睹了永威学校的课堂教学,亲身感受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魅力。同样是40分钟,同样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永威的课堂和其他学校的课堂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永威学校的课堂如此高效呢?这是每一个参观者心中的疑问,也是我心中的疑问。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反复研读了永威课改经验的材料,反复咀嚼我在永威听到的观摩课,最终,我得出了这样的认识:他们把“教——学”变成了“学——教”,把学生的“学”作为“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堂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堂”。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紧张、愉快地学习,人人都能当堂完成作业,完成教学目标,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一种高效、便于操作的教学模式,也是这一模式的成功所在。
二、求真、求实、永远向上的永威精神。
在永威学校的每一天,我都被这里的师生的精神风貌感动着,这种精神首先表现在师生远大的奋斗目标。在永威学校任何主要活动区域的醒目处都悬挂着这样一句条幅:勇争全市第一,创建全国名校。事实上他们今年好多学科已经实现沁阳市第一的目标,而他们正在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向全国名校迈进。其次这种精神表现在教师的敬业精神。在永威,我们和一些老师交流过,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和他们的备课、上课以及对学生的四清等教学活动都透出一种严谨治教的风格。再次,这种精神也表现在学生不断求知的欲望,在永威,看不到追逐打闹的学生,他们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紧张而高效地学习。晚自习,即使老师不在,他们仍专心致志地学习,对我们外来学习者的进进出出他们视而不见。
陶行知说过,课堂的“真”是什么?是“学”,课堂就是“学”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就谈不上课堂。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是什么?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教也就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课堂教学,就是要让课堂成为“学”堂。永威学校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永威学校成功了。在永威学校的课堂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他们自己读书,在书上划着什么,写着什么;他们自己看例题、做习题;他们自己思考、归纳、总结;他们共同讨论、互相更正;他们„„。教师则不时地观察学生、适时地给以引导、提示、点拨。无论是课堂时间的拥有数量,还是教学活动的拥有数量,学生都占有绝对优势,从学生的角度说,“我的课堂我做主”,名至实归。
对照永威,反躬自省:我们的学生不比永威差,我们的师资不比永威差,我们的条件不比永威差,但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教学达不到永威的境界?我们的教学质量达不到永威的高度?说到底,再明白不过了:我们的课堂是“教”堂而非“学”堂。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依然处于中心位置,教师的讲依然占据着大量的时间,教师是在前面牵着学生学,而不是在旁边帮着学生学。就连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也是着眼于教师的教而非学生的学,教学质量更多体现的是教的质量。这是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格格不入的,也是我们要努力消除的教学弊端。课堂教学改革的出路就是要回到课堂的本原上来,让课堂成为“学”堂。
让课堂成为“学”堂,首先要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意识。教学要围绕着学展开,围绕着学生展开,否则将毫无意义。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充分地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能力自学,有能力学好。正如永威人所说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学不好的学生”。相信学生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勇气。不敢对学生放手,不敢把课堂的时间放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一句空话,课堂也永远不会成为“学”堂。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陶行知说:“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受传统观念的熏染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尚未形成,“坐而受教”的意识却很牢固。这是创设“学”堂的一大障碍。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学习的意义,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让课堂成为“学”堂,教师要转变角色——从课堂的“主角”转为课堂的“配角”。在永威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主角”,他们自觉地从课堂的中心位置退出来,走到学生的身边去,走到学生的中间去,甘做“配角”——组织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习,为学生“配戏”,而不是让学生为老师“配戏”。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和学的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永远存在的两对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处理得好,学习质量就会高;处理得不好,学习质量就会低。永威学校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样子,提供了经验,我相信,我们同样会处理好这两对关系。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课堂教学改革的天地是广阔的。我们要结合我校的校情、学情,仔细研究这种模式,取长补短,灵活运用,大胆改革,不断创新。
第五篇:开放式教学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张雷)
开放式教学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最近看了黄爱化老师的《圆的认识》,这节课很好的反应了他所提倡的大问题教学理念。本课的特别引人感触亮点就是把课堂交给生,把讲台也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并到讲台上当小老师。所有的知识基本都是学生自己思考总结出来的。学生享受和同学分享成果的快乐,老师教的也得心应手。
本节课直接以下水道井盖为引入,以下水道井盖为什么是圆的为学生思考的大问题 再引出“直径”的名称。以此做为学生认识圆的突破口和着眼点,在黑板的中心板书“直径”,让学生发散性思考。由这个词能思考出哪些内容。并把个人的结论写在黑板上:1234„ 老师带头写出第一个关联内容:(1)圆有无数条直径,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发不可收拾。学生分别得出了:直径把圆平均分、直径是对称轴、直径是两端在圆周上的线段、两个直径相交出圆心、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直径是最长的线段。通过学生发散性的相互补充的思维基本把圆的认识内容都有所涉及,同时又达到了一定的深度。这些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得出的东西。学生很享受这种感觉。从而极大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活跃了课堂氛围。
这节课还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就是给学生创造出了非常宽松的课堂环,六年级的学生好多课上不愿意——或者怕讲错了会让同学们笑话。因此有些课的形式就会就形成老师主讲,个别几个优秀的学生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参与课堂。但黄爱华老师本节课还有一个非常成功的地方就是让所有学生都敢讲想讲,既然讲错老师也会有非常激励的评价让学生很开——不会有紧张和挫败感,当学生的个人价格体现了出来那还有什么比这更让学生开心自豪的事情呢
透过黄爱华老师的大课堂教学理念以及本节《圆的认识——我感觉到,一节让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应该首先让学生觉得自己是的主——尊重学生思维的差异和思维的成果。一堂课由一个或几个核心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探求思考的欲望,把课堂完完全全放给学生信任学——学生学的有兴趣学的有成就学的有喜悦,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绽放和碰撞。那么学生的思考也就会达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体验思维的快„„展现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