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个傻瓜观后感
这不电影真的是感触很深。
首先是兰彻,也就是望杜。真的是世间少有的人才。我喜欢他的灵活,我喜欢他的自由自在,我喜欢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喜欢他在自己贫穷的时候还能很自在,我喜欢他对朋友的真心真意,我喜欢他的敢于挑战,我喜欢这个人一切的一切……真是有这样的人该多好。其实,我不仅仅是喜欢,更多的是羡慕。想一想,我其实就是兰彻他们所鄙视的那一类人,不是吗?从小只知道死啃课本,上了这么多年学只是为了那个分数,那份虚荣。这样一想,活得还真是悲哀。可是,从小到大,我们的周围都是这样的环境。现在长大才明白这些,可能有点晚吧!我是多么羡慕兰彻的生活和态度,遇见坏事对自己说一句:一切顺利!然后尽力、尽一切可能去做,去生活。
另一方面,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们这个社会有多少人为了生计做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甚至是厌恶的事情。人生短暂,几十年的时间转眼即逝,而我们却有人一辈子都过得不快乐,何必呢?可是,话又说回来,人活在世上,没有生计,没有物质生活的充实,又怎么能谈其他呢?这就是一个纠结的问题了。所以这就涉及到了选择的问题。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的人选择了生活,于是锦衣玉食,但是却一生郁郁不欢:有的人选择了喜欢的事情,于是过得快乐,但是却穷苦潦倒。很少有人像兰彻这样,除非你做的是你既喜欢又能维持生计的事情。但是,又很多因素,包括我们的父母、社会形势、国家政策、市场需要等等,都在影响着我们的选择。
从兰彻的身上我懂得了很多。虽然现在我已经过了二十岁,不能再重来一回童年,也不能再重新选择自己的专业,但是,我要灵活的看人生,过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了啊!
第二篇:《三个傻瓜》观后感
最近我们在社团课上看了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三个傻瓜》(3 idiots)。我们在看这部轻松、幽默的风格的影片时,发现时间过的是如此之快,大家都沉浸在这部电影之中。
这部影片讲的是“三个傻瓜”毕业多年之后,Farhran,Raju和“消音器”一起去找Rancho,而这时影片回到了几年前在一所印度有名的学工程的大学,三个好朋友Rancho,Farhran和Raju所经历的种种趣事。
Rancho天资聪颖(跟我一样),却不随俗流并不死守教条,他不满现有的教育体制,经常跟严厉而死板的“病毒”作对,是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Raju家里很贫困,全家都寄希望于他以后找个好工作飞黄腾达。
Farhran也是家里唯一的希望,他的父母和无数中国家长一样省吃俭用把最好的物质条件都让给了他,却不知道自己儿子对自己所学的东西丝毫没有热情和动力。
三位主角的性格反差形成了一组对比。Rancho是一个光辉的存在。其他两位则不敢放下心中的包袱,希望能按世俗意义上的标准生活下去。
另一组对比来自“病毒”和三位主人公之间的冲突。“病毒”的理念就是觉意义(其实我认为他的这种想法是非常不正确的,我认为你必须要有兴趣去对待这种种考试,如果你没有兴趣,学这学那是完全没意义的!你可是为你自己而活!)。“病毒”对学生冷酷无情,甚至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像我们这些学生一样,只有分数是判别一切的标志(老师看了别生气)。特立独行的Rancho的出现,成了他眼中的尖刺。Rancho他还和病毒说:“我要教你们如何去教育。”“病毒”肯定是不容许别人这样蔑视他的权威的。
除了“病毒”之外,还有一个角色“消音器”,他是一个“所谓”的好学生,玩命的念书(书呆子……),恨不能把所有的公式都记入脑海,还不惜买药吃,不料此药的副作用是放闷屁,为此人送外号“消音器”。他和“病毒”是天然的同盟,自然也被兰乔等人所憎恨,从而组成了这部电影的第三组对比。
在看电影过程中,我有很多感悟:首先我很欣赏Rancho的活泼机智,蔑视权威,接着我又渐渐对他嚷嚷的口号非常欣赏。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这么去说,但每个人都不会这么去做,而Rancho确实这个突破常规的人,他去实践了自己的信念。
这部人物鲜活,细节丰满,各种伏笔天衣无缝。很少有这样的一部片子能让我们这群学生看得非常投入,完全进入了影片的情境中,跟着主角们一起经历喜怒哀乐。这真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啊!
预初(5)班
董松灵
49号
第三篇:三个傻瓜观后感
《三个傻瓜》观后感
重温了一遍《三个傻瓜》,看得我又哭又笑。不同于第一次的是,这次多了些反思与感悟。
教育制度,学习,工作„„一提到这些词语,我们都会不约而同的头疼。上大学之前,一直认为大学里不用再接受填鸭似的教育,不用成天写作业,读不喜欢的科目,竞争也不会像高中那么激烈。可是来到大学之后,发现还是与想象中的有很大的差别。不可否认的是,你的自由度是提高了。度过一天的方式掌握在你手里,你可以选择不去上课,前提是不要挂科。但是细想,在中大这个华南第一学府,甚至大一的学生就在为工作,考研,留学等与大学精神不符的事情担忧,做准备。我们社会的就业形势逼着我们走上这样的道路,不得不说是悲哀啊。我们有多少人真正将注意力,精力放在对兴趣的培养发展上?我们的课程有多大的自主选择权?我们有多大的底气逃课,理由是不感兴趣,而避免可能因此挂科的风险?当你看到周围的人在读雅思,考托福,准备考公务员时你是否可以心安理得的睡到自然醒?尽管很大程度上大家都不喜欢做这种事,但他们,我们都在做。竞争从高中的显性转为地下的持久战。我们的老师鼓励我们创新,但他们可知道,从小被扼杀的想象力是你说要有就回的来的吗?
“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你就会惨遭蹂躏。”我们就这样,被各种压力驱逐着,甚至忘了选择的权力在我们手上。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我们不幸福。幸福何来?就是尽可能充分发挥我们的个性。因此,我们应该循着符合我们个性的方向,努力争取得到适合个性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选择与我们个性符合的位置职业和生活方式。法涵明明有很高的摄影天赋,却被迫去读工程学,这不是他的兴趣所在,他如果坚持这条路走下去,他终其一生都会感到郁郁不得志。很多人都说过,应该把学习当乐趣。可是如果学的不是他所感兴趣的,他会为得到新知识而高兴吗?我们为什么而学习,为了完善自我,是自我的需要。叔本华说过:“最高级、最丰富多彩以及维持最为恒久的乐趣就是精神上的乐趣。”没有这种以兴趣为引导的精神上的乐趣,我们的学习只会带来痛苦。
电影中展现的填鸭式教育也是中国教育的弊病。在大学里,有很多科任老师都说你们要提问要质疑要创新。这在上大学之前是极少可能听到的。大学前的教育不要创新,你只要听老师的就好。试问,在这种教育制度下学习了12年,突然说你不可以这样,你让我们情何以堪,我们的想象力被剥夺要到哪去上诉?到了提问环节,沉默的总是大多数,有什么好问的呢?我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又或者知道你说什么,但那又与我何干呢,我的脑子并没有在思考,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呢?兴趣是一个导向,从小对创造力的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一个宽容,宽松的教育环境。电影里,乔伊因为没法按时交作业,竟然没法毕业;校长可以当众羞辱学生。一个学生在这种不宽容,只看成绩,不重视新思想、新发现的学校里,他的创造力只能被扼杀。
再说说查图尔,这个虚荣的孩子。只会死读书,最后还是不及兰彻。因为他在为虚荣而读书,他的内在素质并没有因为学习而提高。他追求的是最后都会失去的身外之物,而忽视了最重要的自我精神的发展。兰彻说:“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成功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是因为我们精神的需要。当然,很多人都会说,迫于现实的压力,理想很多情况下都得屈服。学习什么,选择什么专业与就业是密不可分的,兴趣应该这之后考虑。我不这么认为,任何兴趣都可以成为你养家糊口的职业,只要你真正的投入其中。像法涵,即使当摄影师的工资会很低,车子比别人小,房子没别人漂亮,但自身是快乐的,这是最重要的。
总结一下,看了这部电影,我的几点感悟是: 1.以兴趣为导向,在感兴趣的领域遨游。对于学校安排的不感兴趣的学科,我只能当做是一种知识的补充,想想,说不定这知识说不定什么时候对你感兴趣的领域是有帮助的。
2.不为虚荣而读书,只是因为喜欢。
3.不要让未来的担忧阻碍你的进步,过好今天最重要。4.突破常规,学会质疑,允许不同于你的意见的存在。5.珍惜你的朋友,鼓励你的朋友追求她的梦想。
故事以两个好朋友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最后他用智慧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天才科学家(具有400项专利),他实现了
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
在这个传统的学校里,要的就是每天不停的学习。开学的第一天,院长就对大家说了一句话:“生活就是赛跑,你要跑不快,就被别人踩到。”更加体现了来到这里一切就是在竞争中度过的,你必须无条件的努力。
电影里有几个让我颇有感触的几个情节。第一个是在一节课上,老师问什么是“机械装置”?主人公兰彻用“能省力节省时间又方便的东西”这些通俗语言来解释。并举了例子如风扇、电话、计算器、甚至于拉链、钢笔头都是机械装置。但是老师想要的结果是它的定义,老师用粉笔头打断了他的话语。另外一名外号沉默者的学生法图尔回答了这个问题,是课本上很难理解和记忆书面语言,在他回答之后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兰彻解释说他是用简单的语言说明了同样的意思,我们必须理解它的含义,不能成为自己硬背的书呆子,结果被老师撵出了教室。在走出教室之前,兰彻说他忘记了一样东西,老师问什么东西,他用了一大堆语言来解释,最后老师问他到底要什么东西?他说是书。老师就说你不会说得简单一点吗?他的回答很令人深思:刚才我就是用了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我的意思,可是你说不行。这也间接说明了传统教育的封闭性,填鸭式教学的局限性。还有一个情节是,在最后毕业的时候,大家要在一块照相,照相的座位是按照名次来排的。兰彻的两个好朋友因为分别考了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被排在了最后,很无奈的看着考了第一的兰彻坐在了第一排的中间。这时候兰彻对他们的院长说了一句话:“成绩不要用座位表现出来,因为这是在揭露别人的缺点。”这也正说明了我们现在的教育要多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最后一个比较有戏剧性的情节是兰彻的一句很经典的名言“All is well”不但激励了自己,也在最后帮助院长的女儿顺利生下了孩子。这句话诠释了一种生活态度,那就是给我点阳光,给我点雨露,我就能活出精彩!我们不要自我设限,相信只要努力,就有希望,兰彻让我们懂得了信念的力量。
兰彻最后成功的成为了一名发明家,还开办了一个学校。在这个学校里,每一个学生的脸上都带着笑容,不再受填鸭式教育的侵害。最后的结局是美好的,我从中也学到了应该让孩子们自由的发展,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来迎接每一天的生活。最喜欢最后的那句话: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相信通过努
力,最后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喂,他没有告诉你,朋友是男人最大的“胸部”吗?” 你信也好,不信也好,请至少给自己一个梦想,一个脱离金钱物质的快乐。
如果生活只是催促我们埋头前进的鞭子,人类又何异于牲畜?
如果生活已经泯灭了我们最初的梦想,也是我们该安静思索的时候了……
朋友应该怎样相处,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兰彻为救拉朱的父亲,可以开着摩托车载着朋友的父亲十万火急地闯进医院,可以偷考试卷子帮拉朱逃过“病毒”的恶意刁难,可以为了朋友皮娅的终生幸福当面戳穿未婚夫本来势利的面目,喝酒,给校长门楼撒尿,改演讲稿,种种这些神经质的想法和行为,完完全全是为了朋友以及情人的幸福。这样的傻子还傻吗?不仅不傻,而且是个天才!于是后来兰彻失踪后成为了拥有400多项科技专利的科学家,他也让另两个“傻瓜”在他的影响下获得重生而取得成功,以至于若干年后他的两个朋友疯了似的寻找兰彻,为了找到兰彻,在飞机飞行中法汗可以装病使飞机迫降,甚至差点把Shamaldas's的骨灰冲进下水道,并且和一个新娘在她的婚礼上私奔,这全是为了兰彻,所以法汗和拉朱在取得成功时振臂大呼,朝圣般地喊兰彻是“吾王”。
更重要的是兰彻保持着一颗童心,他很善良,也许是因为这样,大家才说他傻得幼稚。他还很乐观,干什么事都不会绝望,他总是对自己说:“放心吧!一切都会好的!”这句话感染感动了很多人,甚至最后这句话另一个将死的婴儿奇迹般地活了过来,让“病毒”校长想通了,感动地把自己无比珍爱的太空笔送给了这个杰出的学生。
第四篇:《三个傻瓜》观后感
《三个傻瓜》观后感
我是个经常看电影的孩纸,不过大多数电影都看不懂,这点表示很悲催。不过这部电影完全颠覆了我的世界关,想不到电影也可以这样长,这样精彩。
主人公兰彻是个所谓的富家子弟,全名很长很奇怪,入学第一天就展现了他的不同之处。为了保护自己,给学长反击,他利用盐水可以导电的原理重创了嚣张的学长。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种感觉真的很好。每次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某些原理是自己课堂上学到的联系起来的时候,就很开心,感觉自己没有白学,这些知识在实践中是可以用到的,就不会觉得书本上的知识是那么空虚,那么理论性了。突破常规,不安常理出牌,是主人公兰彻的兰彻和拉朱有一句对话让我印象很深刻:
兰彻:哥们,你太容易担心害怕了。把你的手放在心上,然后说“All is well”。心很容易害怕,你要哄哄它。不管碰到多大问题,告诉你的心“All is well”。
拉朱:那能解决问题吗?
兰彻:不能,但你得到了面对问题的勇气。我觉得这段对话说明了拉朱的问题所在,用主人公兰彻的话来说,拉朱“非常害怕未来,戒指比手指头还多。为考试戴,为姐姐嫁妆戴,为工作戴......” 拉朱一心想成为一名工程师,也非常热爱工程学,可是成绩一直垫底。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贫困的现状,想找到体面的工作,想解决姐姐的嫁妆问题。电影一演到拉朱家时,画面就自动转为黑白色。一个狭小的、黑暗的房间,一位瘫痪在床的父亲,一位不断咳嗽的母亲,一个嫁不出去的姐姐,一张冒出弹簧的沙发,24小时不间断供水——从房顶漏下,母亲是以为学校退休老师及不倦的抱怨者,父亲曾是位邮递员,瘫痪部分停止了他的身体,完全停止了他的薪水。拉朱的母亲经常这样跟他抱怨:“Kammo已经28岁了,他们要求嫁妆要有一辆车才肯娶她,你要不好好学习好好挣钱,她怎么嫁的出去?”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是由于内心的恐惧,在 你成绩一直都很差,原因是什么?恐惧,我从小就是个好学生,父母希望我能结束他们的贫穷,那让我感到惧怕,字这里,我又看到疯狂的竞赛,如果你不是第一就什么都不是,我的恐惧就一直在增长,恐惧对成绩真的不好,先生,我就找了更多的神符和圣戒,祈祷神的厚爱,不,是乞讨,16根摔断的裂谷,让我这两个月里思考和反思,终于,我想明白了,今天我没有祈求神给我这份工作,只是感谢他给我这样的人生,如果我被拒了,我也不后悔,我这一生仍会去做些有价值的事,你这样直率的行为,对我们公司不理,我们更需要具有外交刺陵的人来应对我们的客户,你太直率了,不过,如果你能保证,“这么害怕明天,怎么能过好今天?又怎么能专注于学业?”
在困难面前,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当出现畏惧心里的时候,困难就变的更不容易克服。
具有一颗直面困难的心,让我们能在困难面前冷静下来,沉着的思考解决方案,才会让我们尽快走出泥潭。就像做练习题或者考试一样,拿到一道很长的题目,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道题叙述了这么多,肯定很复杂,这时我们已经产生了畏惧心理,可能就没有勇气往下做下去了,而事实上这道题目可能很简单,就是步骤繁琐些。
第五篇:三个傻瓜观后感
《三个傻瓜》观后感
应某人要求,最近几天一直在看这部叫做《三个傻瓜》或者叫《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电影。本来我对印度以及印度电影是没有一丝好感的,然而西京某人推荐的这部宝莱坞影片却深深打动了我,其中宝莱坞是印度电影公司,用在这部片名中容易将人引入低俗的戏谑喜剧片氛围中,远不如直接叫三个傻瓜好。这部电影我看第一遍时觉得好玩,看第二遍时感觉有所启发,看第三遍时顿感震撼。这是一部追求梦想的理想主义经典影片,在这个无梦的年华,激起我追梦的情怀。
影片用夸张的情节引人入胜,这种夸张从影片一开始就展现在了观众眼前:为了见一个叫兰彻的人,法汗用戏谑的诡计从已经起飞的飞机上下机;拉朱则激动的连裤子都没穿;还有那个好学生的典范査图尔,用十年的时间努力奋斗就是为了能超越兰彻。一开始这一干人等的反应是有悖常理的夸张,正是这些夸张的小情节在观众的脑海中串联成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问号就是兰彻是有着何种神通的何许人?倒叙、插叙、顺叙交织的故事在影片中继续进行着,那一段段优美风景配着的优美旋律是整部影片的灵魂,正是这
些简单的文字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风之子一样独一无二自信自由自足人的影像。
兰彻在观众千呼万唤中终于出场了,他的出场也确实不同凡响。他用智慧在印度著名的皇家理工学院反叛传统,用简单的物理知识教训蛮横的学长,用特立独行的思维教训皇家理工学院那些道貌岸然的教授和如金庸小说中周伯通那样会左右互搏而又墨守传统的校长。他像只自由的小鸟一样,肆意的遨游在机械迟钝的帝国理工学院,特立独行的反叛常规,砸碎传统。更重要的他是兼济天下的自由传播者,在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中他的人格魅力渐渐的征服了他的室友,校长的千金乃至成千上万的已经观赏到这个时段的观众。如果影片这个时候结束那它充其量只能算是三流的靠戏剧和情节取胜的娱乐片,导演独具匠心的更大冲突还在继续,更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才刚刚开始呈现。
在严酷的帝国理工学院学习竞争以及社会弱肉强食中,敢于反叛一切,拥有聪明脑袋的资本的人除了兰彻,没有第二个人,甚至可以这样说,兰彻这个人也是不存在的,兰彻只是个符号,所指的仅仅是人们的一种理想主义的对象。真正天才的是宝莱坞的导演,他抓住了社会问题的关键,用兰彻这样一个超人来控诉社会体制的不完善,来启迪麻木的疲于竞争的人群。这个与教育甚至是整个社会价值观挑战的电影在全球获得如此高的赞誉和票房一方面是导演独具匠心的技艺,我觉得更重要的就是影片主题对人生社会问题的解答。导演把易普生的社会问题剧思维搬上荧幕,再加上话剧无法企及的影片剪辑,这部电影堪称经典。这部电影中兰彻对常规的教育体制的反叛是大快人心的控诉,他在这里只是个超人,让他成为人的是他对朋友的无限关怀和对爱情的一往情深。这样一个完美的人,观众们当然期许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完美的,所以乐见他最后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乐见他抱得美人归,乐见他“一切都好”。
对电影学知识了解的太少,无法从技巧的角度解读这部电影,仅仅是从内容和意义的视角来看,这部电影已经够完美了。它涉及到了很多当下问题,压力过大、人才流失、生存竞争等等。然而这些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这是一部理想主义的影片,导演也给那个符号兰彻下了好多的限定成分,兰彻的名字是别人的,最后那个叫达拉克的桃花源也是不存在的。他真正的姓名是旺度,他是纯自由的学习者和生活者,纯自由的意思是他几乎没有任何的压力和包袱,他没有长辈的期许,没有同侪的压力,他就是如庄子说的逍遥游的鲲鹏,他作为理想人物是激励人的,然而从深层次看,他又是对我们所有人的嘲讽,我们是不可能没有负担的,我们要对几乎所有人负责,我们所有的人都是悲哀的。导演在影片中省略掉了独行侠的个人奋斗,就是美剧《当幸福来敲门》和《阿甘正传》这样的励志大片也是需要主人公艰辛的奋斗历程才能等到一个机遇。
这部电影引起了我们很多的共鸣,尽管它是一部极具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美梦,但它毕竟深入的涉及到了我们当前面临的社会问题,而且激励我们做回我们自己,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如期而至。继续我们的追梦历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最后附上几段影片中的歌词,我觉得这些歌词在看过几遍影片后是经典中的经典,是我们追梦历程中的宣言书:他如风一般自由,似风筝飞翔天空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我们靠前人指路,但他却自己铺路 ; 跌倒,爬起,他无忧无虑的前行;我们为明日之忧烦恼 ; 他只顾畅想当今,让每一分钟活得充实 ;他来自何处,触动了我们的心弦之后却消失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骄阳似火他像一片绿荫,在无垠的沙漠 他似一片绿洲 …… ;他是心伤痛处上抹的滑滑的香油 ;我们惧怕,桎梏于蛙井 ;他无所畏惧,在水中前进 ;面对涛浪,从不犹豫,迎面直击 ;他如云彩般寂寞漂泊,但是我们最亲爱的朋友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我们不会放过你,我们还要继承,要继续。
这部影片真的很好,只是这个糟糕的名字差点让许多人擦肩而过,有幸看到这篇读后感的朋友们抽空看一下这部电影吧,关于学习、友情、青春、励志、事业等等,在诙谐幽默中见哲理,于欢乐愉悦里看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