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科技:以加强观念和体制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和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为重点,大力推进科技兴市战略的实施,现有企业要进行高起点的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以精品农业、珍品农业、精细化工、信息化产业、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为重点,大力引进、消化、吸收、推广高新技术,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
技术升级。深化科技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创办嘉峪关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加强与兰州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新项目、新技术,为我市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三项费重点扶持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制定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充分好范文版权所有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来去自由,常来常往”的原则,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兴办各类民营科技企业,到××年,使民营科技企业在我市经济结构中占有一定比重。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源开发。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认真落实好《嘉峪关市人才开发政策规定》,建立以项目吸引人才的新机制,创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优良环境和创业条件,培育和引进我市急需的新产品开发、城建设计、复合型高级管理人员、涉外经济管理人员及适用科技人才。
教育:巩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地位,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和适度超前发展。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一步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努力使我市基础教育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农村每乡办一所三年制幼儿园,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校校通”工程。积极创造条件,完成酒钢中小学向市政府的移交工作,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引导社会的教育投资与消费,鼓励创办私立学校,开办高质量的民营学校。加快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网上资源,促进资源共享,通过联合办学,开办嘉峪关市第一所高等院校,营造知识氛围。发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虚拟学校,积极发展地方高等教育,为我市培养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十五”期间,重点建设逸夫学校初中部教学楼、市一中和逸夫学校体育艺术馆、市一幼办公楼、科技少年宫等项目。
社会保障:建立并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和服务社会化、保障水平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建立起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以家庭为主,提倡子女赡养老人的优良传统;医疗保险实行“小病自理,大病保险”,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村推行合作医疗,逐步引进医疗保险机制;失业保险建立覆盖全部职工,按照以支定收、适当储备的原则,建立由国家、集体、个人合理负担的失业保险基金,把失业救济与再就业紧密结合,积极抓好再就业培训工作。
文化事业: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加快城市文化设施建设,壮大和培养文化艺术队伍,重点挖掘长城文化、丝路文化、边塞民族文化内涵。注重群众性文化的普及和提高,拓展规范文化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大执法监督,使图书、音像等文化市场的经营秩序化、法制化。加大文物、档案的保护、建设、开发、利用力度。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的整体优势,丰富节目内容,建成连接全省乃至全国的有线电视光缆网,“十五”末城市有线电视播放节目达套。
卫生事业:坚持以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着力提高医疗装备水平,加快发展远程医疗服务,加强医药监管,规范医药市场,加强防疫、妇幼保健、中心血站、农村卫生和卫生监督等建设,完善城市防疫和急救两个应急体系。
计划生育: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好范文版权所有服务。建立健全计划生育保障体系,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促进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体育事业: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开展全民健身。积极发展体育健身、体育竞赛表演等体育产业,建设全民体育健身场所,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培育体育市场中介组织,积极开展滑翔探险活动,加快体育产业化步伐。
可持续发展: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发展替代型产业及环保产业,使我市从资源依存型城市逐步向综合发展型城市迈进。
第二篇:千方百计保民生,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三)千方百计保民生,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越是困难时刻,越要高度关注民生”的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 认真解决人民群众上学、就医、住房、饮水、行路等方面的困难,深入实施10项民生计划,自治区党委、政府每年公开承诺为群众办30件实事。自治区人代会审议并通过了《民生计划报告》,自治区党委十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民生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改善和保障民生若干问题的决定》。加大民生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解决民生问题,推动市县财政由“保工资、保运转”向“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转变,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坚持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保民生,大力实施全民创业计划,建立创业发展专项资金、小额担保贷款与创业联动机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就业人员技能培训力度,拓宽就业渠道。今年共创造就业新岗位##万多个,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农
村转移就业##万人,实现劳务收入##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进一步加大社保投入,扩大农村低保范围,在实现城乡“低保”全覆盖的基础上,补助水平分别提高15元和10元。全面推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全区养老金支付率、社会发放率均保持在100%。大力实施城乡安居计划,加快实施“塞上农民新居”、山区危窑危房改造、煤矿塌陷区居民搬迁、资源枯竭矿区困难职工迁居和农垦职工安居等“民心工程”,开工建设廉租住房##万套、经济适用房##万平方米,发放租房补贴##万户,新建“塞上农民新居”村庄##个##户、整治旧村##个,改造危房危窑##万户。同时,新改建农村道路##公里,建设农村沼气##万户,推广太阳灶##万户,解决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安全##万人。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从2008年起用3—5年时间对中部干旱带不具备生存条件的27.2万人实施整体搬迁,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和长远发展问题。目前已建成项目区##个,搬迁安置移民##万人,今年搬迁安置##万人。加强闽宁协作、对口帮扶和社会帮扶工作,举行了闽宁扶贫协作第十三次联席会议,启动了第三批##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巩固
提高“两基”成果,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全面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认真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开工建设自治区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市级职教中心建设等,完成六盘山高中、育才学校等重点建设项目,全面消除了中小学D级危房。加大对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推出了《月上贺兰》、《冯志远》、《中国回族》、《同心》等一批文艺精品,推出了一批在区内外有影响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新建、维修和改造了一批市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和村级示范文化室,组织开展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善药品“三统一”,开展主要医用耗材统一招标采购,乡村、城市社区药品招标价格降幅48.76%,二级医疗机构降幅40.6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报销最低标准由150元降低为75元,报销支付封顶线由1万元提高到2万元。创新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实施以奖代罚的“少生快富”工程,这一做法在全国推广。启动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银川市、固原市农民到村卫生室治疗常见病,每次只需支付1元药事费。
第三篇:大力发展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
进入新的世纪,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思考和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必须把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置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这是符合当代经济、科技发展规律的重大决策。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尽管我国在“九五”期间科技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许多发展领域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如,我国在实现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加强原始性创新为主的转变、以强调单项技术突破为主向加强技术的创新与集成转变、以强调技术导向为主向加强产品和产业导向为主转变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和不足。另外,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投入虽然有了较大增加,但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科技进步对调整经济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的影响与带动作用还不够显著;全社会科技力量协调运作和有限科技资源的整合利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发展战略和对策方面必须科学地予以应对。当前,首先要对科技发展的思路做必要的调整:
第一,调整科技创新战略的指导思想,更加强调原始性创新,力争实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跨越。当代国际科技和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产业竞争加速由生产阶段前移到研究开发阶段。原始性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源泉,不仅能够带来技术的重大突破,而且能够带来新兴产业的崛起和经济结构的变革,带来无限发展和超越的机会,因而成为决定当代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基础条件。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实现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深刻转变,这是我国新世纪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科学家进行自由探索,并在国家需求和科学前沿紧密结合的基础研究领域积极开展创新性研究,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为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做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要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多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逐步摆脱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对外技术依赖的被动局面。在制定和政策方面,我们将建立起与原始性创新相应的评价制度,形成符合科学和技术不同发展规律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我们始终认为,在科技发展上,中国不但要发挥制度的优势,更要树立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紧紧把握新科技革命的大好机遇,在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有一定基础与优势的重点领域寻求原始性创新,利用后发优势实现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调整科技创新的理念和管理体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观。应当说,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是创新的先决条件。面对当今日趋激烈的国际性人才争夺战,政府的主要作用就是构建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服务和营造创新文化。我们必须改变“重物轻人”的观念,把“以人为本”体现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去。要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导更多的科技人员进入市场创新创业,促进科研机构形成开放、流动、竞争的局面,以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科学家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包括通过科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数据共享等多种方式,为各类人才特别是那些“小人物”的创新活动给予公平的对待。要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推进管理机制改革,引导科技人员关注研究成果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强调技术创新成果不要仅仅停留在论文、报告的形式上,而是尽可能地物化成为可操作的技术、可交换的产品,把知识变成专利、标准,并最终在市场上取得收益。
第三,调整科技创新的工作方针,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所有科技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战略高技术研究,抓什么、不抓什么,先抓什么、后抓什么,这是战略决策的首要问题。早在1990年,江泽民总书记就明确提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但是,由于认识不到位,在机制上也缺乏有效的约束,这一方针贯彻力度仍显不足。当前,我们在科学技术发展当中确实存在着急于求成的倾向,总想为国家多做一些事情,这种愿望毫无疑问是好的,但是容易导致力量的分散,形成“撒芝麻盐”式的项目管理,结果是“半亩树苗一桶水”,哪棵树苗都救不活,难以集中精力和财力办大事。另外,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科技资源本来就是稀缺,更应当克服研究工作的分散现象,把有限的资源用好。因此,我们要以产品、新产业为中心,把国家、地方、企业各方面的力量集成起来,实施一批重大专项,办成几件大事。同时,我们也要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关系。特别是在创新的起步阶段,针对不同的创新思路和技术路线,调动各方面创新的积极性,用相对集中的资金来发现和凝练重大科技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国家支持的重点。
第四,调整科技创新的模式,从注重单项创新转变到更加强调各种技术的集成,强调在集成基础上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长期以来,我们科技计划比较注重发展单项技术,这是技术开发初级阶段的必然过程。但从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内在要求来看,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由于缺乏与其它相关技术的衔接,很难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产业。事实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仅是一个创新过程,更是一个组织与集成的过程。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为核心,使各种单项和分散的相关技术成果得到集成,其创新性以及由此确立企业竞争优势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远远超过单项技术的突破。为此,我们将通过强化国家战略部署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打破传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各种条条框框,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重组与合理配置。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都将明确强调学科间融合和部门间协作的必要性,强调从以发展单项技术为主转向发展单项技术和多项技术的集成创新,注重以产品和产业为中心实现各种技术集成。
第五,调整科技创新的政策对象,从注重科研院所转为调动和组织全社会科技力量。随着科教兴国战略逐渐深入人心,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科技的程度也不断增强。今天的科技工作,早已不只是科学家们深居斗室的冥思苦索,而是成为众多社会群体自觉的行为与价值取向。地方科技工作在国家科技工作体系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改革开放以来,地方经济实
力不断增强,对科技的需求十分迫切,并且与经济的结合比较紧密,地方政府对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也更加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宏观上加强对地方科技工作的指导,促进地方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高等院校是公共科学知识生产的主体之一。由于高校具有能激发创新思维的独特人文环境,大跨度的学科间交叉、渗透以及数量巨大的创新人才,使其在原始性创新方面往往具有独特的优势。实现科技与教育的紧密结合,对于我国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近年来,一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迅速崛起,使我国科技事业的总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确立企业在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我们将努力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工作格局,努力形成部门、地方、高校和企业互融互动的新型科技管理体系。
在新的世纪里,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长期可靠的动力。为有效应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近一个时期,我们将组织实施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
第一,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参与国际人才争夺战。当今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核心是尖子人才的竞争。《瑞士洛桑报告》明确把发展中国家能否留住科技人才,作为评价一国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人才历来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争抢的资源,中国又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争抢人才的重点地区。首先,这是由世界人才供求形势决定的,优秀人才普遍短缺;其次,这是由我国的人才质量决定的。有资料显示,目前美国大学系主任中约有1/3为华人担任;硅谷软件公司中,有35%的技术主管和实验室主任是华人;再次,这是由中国市场近年来的持续高速稳定增长决定的。跨国公司普遍看好中国,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并普遍采用符合国际规则的人才本土化政策。加入WTO后,人才的流失是我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从国家角度,前期人才培养投入将得不到回报;从企业角度,人才流失以后的置换成本相当高。我国在科技知识创新及转化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归根到底是人才数量与质量的差距。而人才流失将拉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延揽人才是事关民族前途的大事,必须将人才问题放到战略高度来思考与运筹。
人才战略的首要问题是吸引优秀人才,并保持人才流动的良性态势。当前,我们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国家科技计划和项目都将把发现、培养和稳定优秀人才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建立开放、流动、竞争的机制,提高科研经费中人员费用的比例,克服科研管理中“见物不见人”的弊端;根据重大专项实施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海外顶尖人才,包括高水平人才团队的引进力度,并为他们提供一切可能的保障条件,努力推动形成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潮流;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用人制度、薪酬制度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探索包括运用股权、期权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充分体现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创新价值,形成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要精心营造令人才心情舒畅、使他们安心创新创业的软环境。
第二,实施专利战略,强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随着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的实施,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将面临严峻挑战。当前,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将其技术独占优势转化为市场垄断优势。在我国,外国企业特别是大的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正以大量的发明专利申请作为抢占中国市场的前导。在信息通讯、航空航天、医药制造等高技术领域,国外专利申请的比例均占60%~90%左右,这将使我国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的专利制约。从总体上看,我们不仅要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能力。为此,我们要鼓励科技人员和企业、高等院校注册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的积极性,要把发明专利的利益交给研究单位,给科技人员以相应的奖励。美国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制定了《伯顿法》,它的核心就是由政府经费所支持获得的发明专利,原则上归发明者所在的研究机构所有,奖励发明人,这对于美国专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国最近也已经制定和颁布了类似的政策,相信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我们要求在立项前及项目执行过程中都要进行国内外知识产权状况分析,提出绕过专利壁垒的途径;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应以发明专利的获得作为立项目标和验收指标。
第三,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建立健全我国技术标准体系。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下,发达国家以安全标准为理由,以专利技术为盾牌,进而借助技术壁垒削弱发展中国家的成本优势,完成了由简单的关税壁垒向复杂的技术壁垒转变的过程。我国加入WTO后,技术壁垒将成为贸易出口的重要障碍。在出口方面,由于我国的许多技术标准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成为扩大出口的障碍;在进口方面,由于我国的技术标准不够完善和统一,技术手段落后,很难起到合理、有效保护民族产业的作用。比如像稻米的贸易,有些发达国家制定了114项标准,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标准就会被拒之门外。有的国家为了限制中国的肉类进口,提出某个指标超标,烧掉了我们大量出口的肉类,而实际上这些国家的检验局都说中国肉类某项指标超标并不影响健康。前一阶段,又有的国家针对我国打火机出口制定了一个标准,要求加装一个安全装置,其理由是为了确保小孩子的安全,但实际上是为了限制中国的打火机进口。如果加装安全装置,就必须买他的专利,价格也会相应地提升,从而也就没有办法再与这些国家自己的生产企业进行竞争。据测算,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直接与潜在的影响每年超过450亿美元,占年出口总额的25%以上。最近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一些跨国公司联合开发的第三代移动通讯通过了一个国际标准,我们在其中注册了92项发明专利,这就意味着一旦第三代移动通讯大规模进入市场,我们就会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实际上,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并不是与其他国家进行简单的水平比较,而是要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形成有特点和优势的技术标准体系。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世界范围内技术壁垒变化与发展趋势,对主要发达国家与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现行政策及潜在动向进行跟踪研究。要通过改革建立国家的标准研究机构,组织、规划和协调全社会包括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力量共同从事标准研究。另外,科技部已在12个重大专项中设立了一个重大标准专项,一是要集中解决高技术领域标准的制定问题,二是要在我国有优势的中药、中文信息处理等领域,抢救性地做好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认证问题。
近年来,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带动下,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经济与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飞速发展,成为全球经济最富有活力的增长点,成为决定当代国际分工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进一步渗透,促进了产业技术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这种新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有着同样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当前,为了迅速抢占一批21世纪科技及高科技产业的制高点,力争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过渡期内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我国政府决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包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安全和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电动汽车、功能基因组和生物芯片、奶业发展、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等,力争在5年内取得实质性成果。我们希望,这些重大专项的成功实施,能够对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不进行结构调整就无法实现持续增长、无法更好更平等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竞争的关键阶段。按照世贸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政府将减少对产业的直接补贴,并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转向重点支持公共性领域和营造环境。这就意味着,政府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有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制度创新机会。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科技的支持,特别是对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及其它竞争前技术研究与活动的支持,提高重要产业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规则,积极利用“绿箱”政策,加大对农业和新兴产业等弱势产业科技研究开发及科技服务的支持。我们要抓紧时间,集中人力、财力,加强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
另外,根据当前新的形势,科技计划在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要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十五”期间,科技部将在进一步加强新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3+2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领域,集成资源,集中力量,以重大专项的实施为突破口,尽快提高我国重点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组织重大战略技术集成创新的能力。
第四篇: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
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
江安县政府副县长庹利亚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对社会中最弱、最困难的残疾人特殊群体的扶助,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政府都在积极采取各项政策措施,关注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的直接的、现实的、甚至长远的利益,通过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着力解决残疾人生存的根本问题。
一、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内涵与实质
(一)发展残疾人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进程在不断深入,各阶层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贫困残疾人的心态更为不平衡,他们的生存状况尤为值得社会关注,帮助并兼顾残疾人特殊困难群体直接的或长远的利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残疾人事业就是要时刻关注并不断满足残疾人的需求,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帮助广大残疾人融入到和谐社会大家庭。
(二)发展残疾人事业,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就是注重人的全面公正发展,残疾人群体是弱势群体,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生活贫困、就业困难,导致在这一群体中蕴藏社会不稳定因素。只有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让残疾人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好地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利,才能更好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三)发展残疾人事业,是社会整体发展的必然。残疾人群体是社会整体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他们因受身体条件限制,突显出其在社会群体中的特殊性及其生存状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给残疾人弱势群体多一份关心、多一份偏爱,从各方面多给予关心帮助,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
二、江安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现状
(一)残疾人基本情况。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江安县共有各类残疾人4.08万人,占全县总人数的7.33%;残疾人总户数3.26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21%。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相比,全县每年平均净增770名残疾人。残疾人家庭户人均全部收入,城镇户达到3000余元,农村户达到2000余元。住房属木、草、竹结构的占残疾人家庭住房的30%,无房残疾人
户近1000户。残疾人家庭无主要家电率为37%左右。随着残疾人的增加,残疾人的家庭和社会问题逐渐增长。
(二)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大力关注,部门积极配合,努力创造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严格执行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努力健全制度,增添措施,加大投入,改善残疾户的人居环境。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实施扶残助残项目,促使残疾人直接受益。目前,已实施了中国残联彩票公益金的康复、教育、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的白内障复明手术、“集善嘉年华”助学等扶残助残项目活动。全县争取上百万元资金,实施各类扶残助残项目12个,1000余名残疾人直接受益。三是制度健全,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改善其生产生活基本状况。已为5420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和免费配送残疾人用品用具。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全县特殊教育小学校1所,在校适龄残疾儿童90余名,另有适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于全县各类小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残疾人就业率逐步提高,通过开办残疾人就业培训班,在盲人按摩机构、民福企业、个体就业等各种渠道实现了1200余名残疾人就业。加强了残疾人社会保障,城乡特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五保、救助等社会保障范围,近2.6万名城乡特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三、当前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存在问题
一是社会扶残助残的氛围有待继续加强。对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宣传不够,以致帮扶残疾人的思想还未深入人心,社会扶残意识未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未形成自觉扶残助残行动。社会上甚至还存在歧视残疾人现象,还存在入学难、就业难等问题。二是帮扶残疾人政策的落实程度不够。部分乡镇或县级部门对残疾人的关心与支持力度和广度还有待加强。三是残疾人生存状况较差。党委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惠及残疾人的政策,但提倡性内容多,强制性内容少,落实的难度较大。政府对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大、实惠多,但涉及面尚小,他们的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生存状况未得到根本的改善。
四、大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
为残疾人弱势群体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定具体政策措施,给予政策倾斜,提供社会服务等支持是政府的职责,是体现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关爱,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十一五”期间,发展残疾人事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关注
弱势群体,努力改善残疾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状况,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的基本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差距。
(一)强化政府职能,提高服务综合能力,构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和谐环境。
对残疾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支持是政府的责任。政府依法建立机构,制定具体政策,提供公平就业机会等通过其社会管理职能为残疾人提供社会服务,协调残疾人群体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这些职能处处体现着人道主义精神,体现对残疾人的关爱,体现党委、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县、乡党委、政府应时刻重视改善残疾人生活,不断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共享”的条件,逐步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增大残疾人的接受教育和就业培训的机会。建立健全县乡残疾人组织,加强乡镇以下的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提高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素质。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全面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建筑物等无障碍设施建设,进一步营造关爱残疾人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宣传,营造环境,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县乡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统筹考虑,普及残疾预防知识的宣传,增强科学与健康意识,尽量减少残疾发生。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宣传现代文明的残疾人观念,把扶残助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范围。广泛开展扶残活动,以“全国助残日”、“爱耳日”、“世界残疾人日”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志愿者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等活动,调动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积极性,倡导社会各层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搭建就业平台,激发残疾人树立自强自立意识。
(三)建章立制,健全体系,切实落实扶残助残的相关政策。
1、以县乡基层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机构、健全机制、加强力量、巩固并完善工作制度,建立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做好基层残联干部的培养、教育、选拔工作。
2、统筹安排,同步实施,继续完善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的残疾人儿童义务教育制度。一是在全县继续推行残疾适龄儿童随班就读。立足长远发展,逐步建立九年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促使更多的残疾适龄儿童接受特殊的或普通的义务教育,积极探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残疾人就
业培训教育。二是建立健全助学金制度,将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切实列入政府优惠政策范围,在同等条件下,做到接受教育的贫困残疾学生优先享受国家资助政策。三是以县内现有的普通职业教育学校为主导,普遍开展适应劳动力需求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以中短期实用技术为主培训,注意城镇与就业相结合,农村与生产和扶贫相结合,为残疾人接受各类普通或特殊教育培训创造最有利的条件。四是加强自身学习、外派培训、引进新人等不拘一格形式,努力提高全县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
3、建立和完善就业、社会保障机制,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实现其自强自立。全面贯彻落实好关于残疾人就业、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有关政策,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进一步促进残疾职工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按规定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分类救助,适当提高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推进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的进程,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严格管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确保专款专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重点培训,支持并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福利企业,扶持福利企业稳定健康发展,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积极探索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途径和方法,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按规定给予医疗救助。按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对无劳动能力、无抚养或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要及时优先予以供养、救济救助,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逐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4、实施康复工程,进一步增强残疾人改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积极向上争取,加大投入与扶持力度,推动县专业康复中心项目建设。以专业康复机构为主,家庭为依托,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培养康复服务专业人才,提高康复服务能力。采取设立定点医疗机构与组派医疗队相结合的方式,继续组织实施好每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开展盲人定向行走和生活技能训练服务。指导社区、家庭开展康复训练,实施贫困聋耳康复救助,聋耳听力训练等康复服务,使更多的残疾人恢复、补偿功能,提高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免费装配残疾人假肢体、组织供应残疾人用品用具服务工作。
5、整合资源,部门配合,切实解决贫困残疾温饱。做好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扶助农村残疾人摆脱贫困、解决温饱,是全面建设和谐与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针对残疾人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将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列入扶贫工作计划,进一步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全县的扶贫工作。乡镇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县级部门积极配合,选择适合残疾人脱贫的生产项目,人力物力上给予帮助,政策上给予扶持,重点解决低收入残疾人及其家庭,保证上级扶贫资金落实到位,帮助残疾人摆脱贫困。
6、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健全残疾人法律救助机制。加大残疾人保障法执法力度,县乡残联组织机构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开展残疾人保障法及相关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
第五篇:大力发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
关于我县职教中心
大力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调研报告
十七大报告提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主流作用。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农民为本,科学发展的一系列开发和提升农村人力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道路,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大发展,创新培训途径,提升培训质量,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研究和探索,为政府和职能部门科学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规划提供依据。促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走向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管理,整合管理和培训资源,利用远程手段建立健全全县农民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平台,为农民教育培训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一、我县基本情况
我县地域面积较广,森林覆盖面积比例较大,人口较少,全县主要以农林业为主导产业,受地域环境的限制,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财政收入严重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县各项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几任领导带领全县广大干部职工、科技工作者统一思想,客观务实,实事求是,本着一心一意谋求发展,造福一方人民致富的目标,多方调研、考察确定了以核桃、苹果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产,从而为黄龙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以核桃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初具规模,农
1民收入逐年提升。但随着产业规模的形成,以主导产业为主轴的产业链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延伸,核桃、苹果栽培管理技术有待于有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农技人员的参与,才能使果品产量、质量、品质得到有效的增产和提升。农产品深加工开发,形成一定产品的产业链需要更多董经营、懂技术、善创业的新型农民。
由于我县乡镇地域生态环境的差异,产业结构的单一性,人均耕地占有比例不均,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群还停留在传统的农业耕作为生计,农闲时外出打工;部分家庭劳动力较多的成员,由于耕地面积较少以及家庭产业成份的局限性,还的依靠外出打工为收入来源,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都是小学、初中文化水平未能接受从业专业技能的培训,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收入较低的工种。
根据调查我县农村科技人员严重不足,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参加的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比例十分少,农村实用技术普及率严重不足;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未能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现代农业种养技术得不到快速更新,已严重制约着我县现代农业生产。党的十七大提出构建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农民要快速增收,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更需要富有创新能力、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群众的带头和建设。
二、学校当前发展状况
我校自1983年建校以来,始终围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办学主导方向;以专业学科为办学内容;以专业特色、技术应用能
力强为特点的办学机制,采取“上挂横联、东西部联合”办学的模式,形成了以职业高中、联办职业中专班、电大开放成人教育为一体的办学规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我县专业技术教育平台,是我县唯一的一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培养造就了一批专业教师团队,积累了大量的技能教育经验,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建设下,积极响应国家“县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的政策,学校已于2008年新迁校址,建成“黄龙县职业教育中心”,为学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国家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意义
进入21世纪,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务院、教育部多次召开了围绕发展职业教育的专题工作会议,并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方针,明确了各类职业教育的办学职能,实施职业教育四大工程、四项改革、四大计划。实施“四大工程”,即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组织实施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组织实施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组织实施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为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能力服务,组织实施好“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四大工程”的实施,必将不断增强职业教育自身服务经济社会需求的能力,多角度地展现职业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提高人才科技素质的重大举措,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四、县职业教育中心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县职业教育中心必须在办学过程中,联系新形势、新要求,研究、探索和创新职业技术教育新模式,要坚定面向“三农”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农为根,以教为本”,学历教育和农民培训统筹兼顾,各有侧重,突出特色。紧紧抓住当前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优惠政策,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涉农专业,突出农业办学特色。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力量和办学水平;积极探索农民教育培训的新方式、新方法,建立农民需求反馈机制,加强教育培训跟踪服务的主动性,使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更加符合农民需求。
县职教中心要以为适应新时期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需要,面对新形势和新农村建设,为适应新时期农民对科技培训的需求,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拓展办学渠道、提升办学层次,整合各方面农民教育、培训资金,增强办学支撑扩大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深入开展农民培训,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人性化的培训模式,探索农民培训的最新
机制,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管理,整合管理和培训资源,突出“村办班”的模式,深化和拓展技能培训形式;使农民教育培训成为一个社会化的服务工程。
依据地方经济发展特点,本着服务地方经济为主导,确立骨干专业,建立配套的实训基地。以务实发展带动的态度,关注并跟踪具有推广价值的新技术、新成果,引进示范项目,探索以“学校(培训)——科研(示范)——部门(推广)”的农村主导产业项目技术培训。力求实现科普、教育、培训、实用技术推广、信息发布等多重功能,在内容设置方面注重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和农民劳动技能的提高,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需要,介绍科技含量高、投资少、见效快的种养业及农产品深加工的实用技术和农产品市场营销案例,结合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进行农民工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县有线电视媒体覆盖网络、开辟农村实用技术信息教育网络课堂,展示我县农村经济成就,搭建农民致富桥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倡导农家文明新风。
石爱存
黄龙县职教中心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