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紫阳县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情况的调查思考

时间:2019-05-13 08:3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紫阳县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情况的调查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紫阳县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情况的调查思考》。

第一篇:关于紫阳县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情况的调查思考

关于紫阳县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情况的调查思考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广大农村富裕劳动力纷纷涌向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务工,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过着年初南下、年末北归的侯鸟式生活。目前,这些人中的少数已经取得成功,拥有了一定数量的资产,其中一部分人开始带着资金、技术和经验,陆续返回家乡投资创业。对此现象笔者在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陕西省紫阳县进行了调查。

务工者的归宿

邱双赞是紫阳县蒿坪镇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外出务工,经过几年的打拼,取得了巨大成功,到近年来已拥有资产数百万元。从2002年起,他先是在蒿坪集镇投资修建了农贸市场主体大楼,接着又逐步收购了蒿坪境内大部分石碳企业。目前他所投资的企业均运行良好,投资都陆续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目前,在紫阳县共有像邱双赞这种外出务工回乡投资人员近50人,他们中个人投资多者累计近400万元。对于回乡投资创业,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持积极态度,认为这是他们这些外出务工人员的最好归宿,是每个外出务工人员的梦想。调查显示,该县外出务工人员近年来已累计回乡投资3000余万元,发展企业63个,年产值4000余万元,创造就业岗位1720个,成为了该县一条新的重要的资本来源途径,为该县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调查发现,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带富一个村甚至带动一个产业的事例正逐年增多,显示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正逐渐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高潮难以形成尽管序幕已经拉开,但调查显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在目前来看还只是零星的、个别的,仍处在自发阶段,还没有形成普遍现象,且将在今后较短的一段时期内保持现状。其原因有三:

第一、投资信心还不够强。其主要原因是投资环境不够理想。多数外出务工人员认为输出地政府多存在政府行政效率低下、执法部门依法行政意识差、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不足、交通等硬环境不完善等现象,对回乡投资缺乏信心。即使已回乡投资的人也采用两手战术,在外地的投资继续进行,回乡投资实验着进行,显得十分谨慎。

第二、投资能力仍然不足。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很大程度上受投资人在外务工收入所决定。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务收入只够用于养家糊口,其中一部分人的收入只够用于维持自身生计,只有一少部分人的收入除维持生计外有一定的盈余能够形成存款,而能形成投资能力的还不足1%。且这种状况在短期内难有大的改观。

第三、投资意识十分淡薄。对于绝大多数依靠外出务工保有一定数量存款的人来讲,受文化素质、经济头脑、风险意识的限制,根本就无意去投资创业,只想通过继续外出务工,进一步增加户头上的存款。他们的存款最终多数用于家庭建设,不能形成创业投资。

期待政府支持

调查显示,输出地各级政府对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均持期盼态度,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各级政府要尽早介入,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鼓励和引导,争取早日形成热潮,使侯鸟不再南飞。为此,政府需要做好三件事:第一、建设投资环境。要通过强化投资环境建设,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更多的务工者回乡创业。一是要强化政府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杜绝不正之风。二是要做好硬件建设,进一步搞好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投资硬环境。三是强化金融机构改革,增强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增强金融支持能力。四是做好投资项目的开发、储备工作。

第二、建立激励机制。要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增强有投资能力务工人员的投资愿望、投资意识。一是要建立完善的优惠机制,制定出具体的优惠措施,给他们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优惠。二是加大扶持力度,要把各类创业扶持资金捆绑使用,给回乡人员以最大扶持。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创业人员的荣誉感,营造浓厚的回乡投资氛围。四是大打亲情牌,利用外出务工人员的恋乡情结去感召他们回乡投资。

第三、强化劳务输出工作。在现阶段,仍需要加强劳务输出工作,通过输出增加原始积累,增强投资能力。一是要进一步做好输出前的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升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务工人员的收入,增加资金积累。二是通过发展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建立劳务输出基地等措施,进一步提高输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输出成本,减少输出盲目性。三是积极建设劳务品牌,用品牌去占领市场,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率,加快就业速度。四是强化劳动维权保障力度。

第二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对全市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深入了解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生活等情况,春节后,我们对全市四县一区的外出务工人员开展了调查,重点调查了外出人口较多的灵璧县尹集、高楼、冯庙镇;萧县龙城镇和张庄寨镇;砀山县关帝庙镇;埇桥区符离镇、时村镇等10多个乡镇,向300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了外出务工情况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市外出农民工就业情况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特点和新情况,结合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用工问题,如何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已是关系我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状:

全市外出务工人员规模逐年扩大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外出半年以上人口为132.4万人,比2000年多85.6万人,增长了2.8倍。其中流向外省人口为96万人,比2000年多74.6万人,增长3.5倍。从以上数据看出,我市外出人口的规模是逐年不断扩大的。根据300名外出务工人员的调查问卷汇总情况来看,我市外出人口逐年增加这一趋势在“十二五”期间内是不会改变的。外出人口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从年龄构成看,以26-35岁农民为主体。调查数据显示,在外出就业的人员中,26-35岁的占38.6%,其余年龄组的构成分别为:18-25岁的比重为27.7%,36-45岁的比重为30.6%,46-55岁的比重为4.1%。80-90年代的农民已经是现代农民工的主流群体,这也进一步说明现代年轻农民不愿呆在农村,不愿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从受教育程度看,外出务工农民文化程度有所提高。小学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6.9%,初中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59.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2.7%,比2000年提高13.9个百分点。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初中学历的在外务工人员基本上都是年龄在36-45岁左右的男性,对接受再教育的兴趣和意向不高。

●从就业的行业看,制造业成为农民工就业的主要行业。在调查的人员中从事制造业的占36.6%,建筑业占19.8%;从事服务业的占41.6%,其中:饮食业的占22.8%,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占18.8%。从产业划分看,外出农民工从业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占56.4%。从事第一产业的外出农民工仅占2%。

●从流向看,到省外就业人员增加。在调查的外出农民工中,选择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城市就业的占外出务工人数的80%,每100名外出务工人口中,就有80人去省外,比2000年提高48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我市外出务工人员仍主要选择省外发达城市打工,与过去相比,所占比重在不断提高,这与我市收入水平和农民工就业环境密切相关。此外,通过调查显示,在我市外出务工的人员中有45%的人不愿回家就业。主要原因是认为当地的收入太低,本地用人单位少,找工作较为困难。

●从社会保障情况看,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问卷调查显示,有44.6%的外出务工人员没签订劳动合同,另外在签订合同的务工人员中有9%的人不清楚合同形式。这些外出农民工外出方式基本上是以亲朋好友介绍和自发外出找工为主,所从事的行业基本都在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

●外出农民工就业形势相对稳定。2011年外出务工人员中,年末返乡人员占打工人数的10%。在返乡农民工中,因回家过年和家庭原因而返乡的占返乡人员总数的80%;因其他原因而返乡的占20%;从收入情况看,外出务工人员月人均收入在2000-3000元之间的占43.6%,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占27.5%。据被调查者反映,打工收入可占家庭收入的五成以上,对当前的收入和就业环境相对也基本满意,就业形势相对稳定。

●外出务工人员中新增了一批无地农民。据调查,在外出农民工中,拥有承包的土地的农民工占90%,没有承包的土地的占10%。在十年前这种现象是没有的。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大部分外出农民工在外从事二、三产业的同时,在家里都有土地。这种现象短期上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长期来看,不利于农业、工业现代化进程。第二是已出现无地可种的农民。无地可种的大多是年轻人,因为土地承包实行的是“三十年不动地”政策,这项政策成了期间新增人口无地可分的情况。另外还有一部分人是耕地被征用。这部分人构成了无地农民,也加入了外出务工的队伍。#p#分页标题#e# 利弊:

农民外出务工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有利方面主要表现在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11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720元,增长20%;其中工资性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1%,增长24.5%。据对300名外出务工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每人年均收入在30000元左右,是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2倍。一些农民经过几年的在外务工生涯,积累了资金、技术和经验,积极回乡创业,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其次,外出务工有利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稳定。农民工常年在城市生活,接受了城市文明的熏陶,眼界逐步拓宽,无论生活习惯还是文明程度、教育子女及生育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打工不仅带回了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推动了乡风文明。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改变了过去农忙之余很多农民利用闲暇时间聚众打牌、赌博、打架斗殴的现象,对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起到了稳定作用。同时,有效缓解农业人口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我市是农业大市,更是农业人口大市,2010年全市耕地面积是484.1千公顷,农业人口为539万人,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为1.3亩,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果没有好的生存去向,必然会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可以有效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并使耕地逐步向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扩大了土地的经营规模,调动了农户投资农业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以此解决农业劳动生产率问题。

●不利方面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流失过度不利于我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市目前已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初期。随着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全面铺开,全市加大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力求工业经济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质的飞跃。因此,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是推进宿州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使我市面临着结构性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按照宿州市“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测算,城镇化率要在2015年达到45%,未来五年,宿州市二、三产业新增就业岗位至少超过50万。而据普查数据测算,从2011-2020年10年内全市劳动力总量将呈现减少的趋势,对我市工业化发展的需求是不利的。其次,农村留守老人、儿童问题堪忧,家庭生活受到影响。一些留守在家里的多是老人或小孩,没有生产经营能力,使土地出现撂荒或变相撂荒现象。老人长期无人照料,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让人担忧。另外,农村外出务工人口中非婚生育、重婚、违法生育多孩等现象时有发生,计生政策也难以落实到位。此外,我市大量的农村青壮年人口常年在外务工,从农业生产技术改革创新需要来看,这些留守在农村的人员基本都是文化水平较低,年龄偏大的老人,对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十分不利。

建议:

“两难”背景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根据我市劳动力用工需要,建立高效的用工机制,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首先政府要进一步提供优惠、实效的农民创业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外出人员回乡创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和出台一系列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返乡农民工创业人数近9000人,累计创办经济实体6174个,带动近80000人就业。但据调查显示,在愿意回家创业的人员中,有45%的担心资金不足;有36%的人担心没有合适的就业行业和创业项目,有19%的人担心缺乏销售渠道和社会关系等。因此,当前各级政府应当为农民工创办的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的农民创办经济实体,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其次,加快城镇建设,大力发展服务业。目前多数农民是在搞好土地承包经营的同时兼营二、三产业,相当数量的农村劳动力还不完全具备离开土地进入离家很远的大、中城市的条件。城镇具有与农村联系紧密的区位优势,便于直接发挥辐射和带动功能,促进水利、道路、环保、通讯等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目标,到2015年,全市将有近300万人生活在城镇。因此,加快城镇建设,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经商,对提高我市城市化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工业化和城镇化规模的提升必然会对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同时,适度提高用工企业的工资待遇,解决当地企业招工难的问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55%的外出务工人员愿意回家创业,另外还有45%的人员不愿意回家创业。其主要原因是有60%的人认为本地用人单位待遇较低。作为用工企业,应通过适当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待遇,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外出人员回家就业。#p#分页标题#e# ●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拓宽就业面,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对农民工素质、劳动力培训和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只是填补了一些低技术的劳动密集产业,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村转移的劳动力根本不能满足需要。所以从长远角度出发,在农村应积极开展基础教育,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就近而言,对外出的农民工应加强技能培训,使之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据调查,在外出务工的人员中有69.3%的人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这部分人多是工厂工人,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目前我市劳动力市场出现缺工现象,有些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在众多的求职者当中无人适应。解决这种现状的方法,就是培训机构应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的要求,适时对有就业需求的剩余劳动力实行定向培训。同时,鼓励和引导用人单位积极承担起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任务,以提高农村进城就业者的职业技能水平。

●加快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免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按照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加快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从我市外出务工人员所从事的行业和职业特点看,外出民工多从事脏、苦、累、险的工种,劳动强度较大,有些人还无法享受到正式职工的保险待遇,一些工伤事故得不到合理的处理,这都不同程度的挫伤了民工外出的积极性。据调查,我市外出务工人员有44.6%的人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协议,维权意识相对薄弱,在出现各种事故以后,有些社会保障就无法享受。因此,政府在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之余,还要对组织外出的民工建立跟踪服务,帮助外出民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劳务纠纷和安全保障等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另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采取国家补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办法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解除在外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第三篇:调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

社会调查报告基本格式:

关于XXX的调查

姓名:XXX班级:XXX 学号:XXX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的三、调查时间、对象

四、调查方法

五、调查内容

六、调查结论

七、结论分析

八、心得体会

九、附录(问卷、照片等等)

各部分撰写指南:

一、调查背景

调查对象/现象所处的时代特点、社会特征、当前状态等

二、调查目的你希望通过本调查得到/实现/完成什么

三、调查时间、对象

1、具体调查的时间

2、对象(调查对象的数量及其主要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教育程度、地理处所等)

四、调查方法

调查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常见的有焦点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

五、调查内容

以调查方法为主线,做哪些工作

六、调查结论

总结调查中获得的数据、资料,形成客观的结论

七、结论分析

针对调查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与预期有哪些差异,如何解释这些差异

八、心得体会

在假期社会调查实践中的感想

九、附录

在本次调查中所使用的问卷样本、在调查地点的照片等

这是我们学校给的模板,应该差不多也可以用吧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结构、生活方式以及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调查问卷

你的性别是()

A 男 B 女

2.你目前的工作是()

A 在家务农 B 外出务工 C 其它

3.文化程度

A.小学文化 B.初中文化 C.高中(中专)文化D.大专文化及以上

4.是否接受过劳动职业技能培训

A.是B.否

4.请问你家人或你是去什么地方务工()

A 内省 B 外省 C 家乡

5.你每月的收入是多少()

A 4000元以上 B3000—4000元 C 2000—3000元 D 2000元以下

6.请问你或你家人在外务工多久回家一次()

A 一年 B 半年 C 两个月 C 一个月 D 不定

6.你家孩子在家是谁来照顾()

A 父亲 B 母亲 C 爷爷和奶奶 D 其它

7.你家是有几口人()

A 6 B 5 C 4 D 3 E 2

8.你家在生活上面临的困难是(多选)()

A就医问题 B养老保险问题 C教育子女问题D子女上学问题 E收入问题 F其它困难 G基本没有

9.你家每天生活营养搭配是()

A鱼肉多 B蔬菜多 C搭配均衡 D全是蔬菜

10.和过去相比较,你是否认为你的物质生活有较大的改善()A有 B没有

11.最近五年你家添了什么电子产品或电器(多选)()

A空调 B 电脑 C微波炉 D电磁炉 E冰箱 F数码相机 G什么也没有添置

12.你关于自身健康关爱,符合你的情况的有()

A定期体检 B大病才看医生 C小病买点药就行了 D花费较多钱的病不治

13.你现在最想改变的是什么()

A身体健康 B经济收入 C文化素质 D业余生活 E其它

14.你每天有多余的业余时间吗()

A有 B没有

15.你的业余时间有多长/小时()

A 5 B 4 C 3 D 2 E 1 F不定 G 没有

16.你每天业余生活一般会从事什么活动()

A看电视 B上网 C逛街 D休息 E学习F打牌 G其它 H没有

17.你是否有外出旅游()

A经常有 B偶尔有 C 很少 D几乎没有 E完全没有

18.你家附近有没有什么可以供业余时间活动的场所()

A有 B没有

19.你对你的业余生活是否感到满意()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满意 D不满意 E比较不满意 F很不满意

20.如果给你现在的生活打分你会打多少分()

A 100 B 95 C 85 D 80 E 75 F 60 G 60以下

第四篇:外出务工人员调查统计分析情况汇报(定稿)

勐海县外出务工人员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勐海县农委办 董能

为全面掌握我县外出务工群体基本情况,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做好社会服务工作,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我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领导任组长,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委研究室(县农委办)等单位为成员的勐海县外出务工人员调查统计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关于开展外出务工人员调查统计工作的通知》(海办发电„2012‟16号)文件要求,各乡镇(农场)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和新农村(新农场)建设指导员“两支队伍”的作用,与村组干部一起深入村组入户登记,做到“不少一户、不漏一人、不缺一项”。

目前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调查统计工作已全面结束,现将调查统计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基本情况

在广大新农村(新农场)建设指导员、大学生村官的努力下和基层干部的支持配合下,全县外出务工人员统计工作稳步推进,经过梳理汇总,全县共有外出务工人员(离开本村外出务工半年以上的人员)9007人,其中典型人员158人。从性别方面来分,男性4377人,女性4630人;从学历上来分,小学3778人,初中4132人,高中(中专)845人,大学252人;从流向地来分,村外县内2076人,县外州内3254人,州外省内1011人,省外国内1727人,国外939人;从所从事的行业来分,从

服务业和茶叶、石斛等生物加工产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部分务工人员,流向国外的人员多主要是我县地处边境一线,出国较为便捷。

——以从事第三产业为主。我县外出务工所从事的行业主要以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及其他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为主,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为5177人占总数的57.5%,其中从事住宿和餐饮业为1962人占总数的22%,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有3215人占总数的35.7%。其次是从事农林牧渔业和加工制造业的较多,从事农林牧渔业的有1150人占总数的12.8%,从事加工制造业的有1319人占总数的14.6%。结合我州实际来分析,从事第三产业的务工人员多是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吸纳了众多务工人员。

二、农村外出务工人的原因及影响

(一)我县农村外出务工的原因呈现多样化。一是勐海经济发展不够发达,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有限,再加上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而经济稍发达的地区的企业、民营经济、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二是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农村中介组织服务薄弱,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民增收慢。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和农村能人的带动,缺乏资金,缺乏技术发展生产。

(二)外出务工人员对输出地和输入地影响明显

近年来,勐海县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给勐海县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机遇:一是促进了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二是加快了农村应用技术的普及和专业大户、民营经济的发展,活跃了城乡经济。三是加快了信息交流和农民观念的

——维权意识淡,呈“法盲”型。外出务工人员能掌握国家劳动合同法的人是少数,能利用法律进行维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外出务工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致使在出现纠纷时自己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在很多农民工和用工方发生的纠纷当中,农民工往往不能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特别是处于就业竞争激烈的行业,更是不敢提依法维权。

——资金、人才回归少,呈“外流”型。调查发现,部分人员通过打工积累资本后在异地安家、创业,返乡回家发展事业的不多。

——典型人员偏少,宣传报道滞后。由于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居民素质偏低,从事服务业和体力劳动者居多,典型人员偏少,对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滞后,典型人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

——农民外出务工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外出务工的农民都是青壮年劳动力,农村田地抛荒现象日益严重,留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许多农户少了“顶梁柱”,村组公益性体力活无人干,老人赡养、子女教育、家庭和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四、对策建议

围绕如何做大做强劳务型经济,因势利导地推进劳动力的双向合理转移,实现输出组织化、基地化,流转有序化、合理化,产业主导化,把外出务工经济培育成我县农村经济的又一个支柱产业。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农民外出务工,能否出得去、稳得住、成得才,关键在人的素质,而提高人的素质关键

创业,带动一片;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的作用。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和农民工“离土不离乡”就近就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城镇化、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合理开发有利资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开发一种资源、形成一种产业、致富一方农民”,为广大农民提供一条便捷的就业之路。

——优化社会服务,切实解决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帮助“留守户”解决好生产生活困难,解决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一是搞好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工作,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彻底解决留守人员生产、生活问题,尤其要妥善解决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学”等问题。二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与法制建设,增强农民道德与法制意识,完善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同时要建立健全农民工维权服务机构,积极依法维护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向他们提供法律援助。三是积极强化组织服务,促进有序转移。完善管理、服务、协调机构,完善劳动力输出档案和待转移劳动力人才库,为劳务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第五篇:福建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调查与思考

福建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调查与思考

刘唐宇

(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通过对福建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了福建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现状与特点,以及农民工回乡创业给福建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经济社会效应,指出了福建省农民工回乡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最后提出了鼓励、引导和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福建省;农民工;回乡创业

农民外出打工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些农民工回乡创业,这对于协调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了解福建省农民工回乡创业基本情况及其对福建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笔者在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份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问卷,并在2008年国庆期间组织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对全省9个设区市进行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问卷调查。调查采取随机形式,调查对象均为已经回乡创业的农民工。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收回问卷258份,回收率80.6%。有效问卷236份,有效率91.5%。在所有的有效问卷中,各设区市样本比例相当,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一、福建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福建省已有20万农民工,通过外出打工完成资本积累后回乡创业,约占全省农村劳动力已转移就业总人数的3%[1]。调查显示,目前,福建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多为中青年男性,以第一代农民工为主,且具有一定的打工年限 调查显示,回乡创业者多为中青年男性,以第一代农民工为主。年龄最小的只有20岁,最大的58岁,平均年龄为39岁,年龄在26-50岁之间的占了86.9%,回乡创业者中男性占77.5%,女性占22.5%。回乡农民工中打工年限最长的26年,最短的1年,平均打工年限7.6年。回乡创业农民工打工年限主要集中在3-10年之间,占71.6%。

2.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调查显示,回乡创业者中具有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2%,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4%,具有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7%,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他们一般都具有1-2门专业技能。34%的人在打工期间获得过技术培训。他们有的学会了养殖、烹饪、制衣、电工、驾驶、电器维修、土木建筑等各类技术,还有的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和财会知识。

3.大多从事非农产业,以个体和私营为主

调查显示,农民工创业集中在农村服务业(占36%)、商业(占17%)和建筑建材业(占13%),从事开发农业的占12%。创业最主要的经营形式是个体经营(58%),其次是私营企业(30%),股份合作制、承包经营与租赁经营所占比例不高,分别为6%、5%和1%。

4.多数企业规模不大

从创业启动资金看,启动资金最多的达300万元,最少的仅仅300元,平均为11.3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在10万元以下(不含10万元)的占了2/3。从企业年产值来看,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下的占了61.3%。从企业用工规模来看,企业平均雇佣员工人数为27人,雇佣员工人数在10人以下的 1 占65.4%,在11-30人之间的占22.1%,在31人以上的仅占12.5%。

5.创业年份主要集中在1990年代后期 调查显示,1990年代后期才开始涌现出较大规模的农民工回乡创业浪潮。以1998年为界,1998年以前回乡创业的农民工比例只占9.7%,而1998年以后回乡创业的农民工比例却高达90.3%,特别是2004-2006这3年,这一比例为43.6%。

6.创业地点主要在城镇或近郊,经营或居住房屋大多是自建、购买和租赁

调查显示,48%的农民工创业地点选择在县城或城郊,34%的农民工选择在集镇,只有18%的农民工选择在中心村落或自家庭院。另外,他们用于经营或居住的房屋主要是自建和购买(51%),其次是租赁(48%),只有1%的房屋是通过转让而获得的。

二、福建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社会经济效应

农民工回乡创业实现了由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了“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的基本格局。调查显示,农民工回乡创业产生了诸多积极的社会经济效应。

1.带动了当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

调查显示,农民工创办的企业雇佣员工人数最多的达到500人,平均雇佣员工27人,其中雇佣当地农民最多的达到325人,平均雇佣当地农民15人。另外,2007年回乡创业农民工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1443元,是福建省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5467元的3.92倍。2007年回乡创业农民工的家庭平均总收入为91286元,是他们创业前家庭平均总收入26552元的3.44倍。农民工创办企业的员工最高月薪3000元,最低也有500元,平均月薪1212.7元。

2.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了县域经济

调查显示,回乡农民工结合当地资源,开发特色产品,提升传统产业。近1/6的农民工回乡后从事开发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商品农业的带头人,带动周边大量农户参与生产,形成特色农业的专业村和养殖小区,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规模化和结构调整,发展了县域经济。

3.促进了农村城镇化进程

调查显示,82%的农民工创办企业选址在县城、集镇或者近郊,部分回乡农民工在城镇创办教育、医疗、文化、住宿、餐饮、仓储物流等商业服务企业,发展房地产业,提供多方面的生产生活服务,直接投资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小城镇配套产业的发展,扩大了小城镇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加速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向县城或集镇的聚集。

4.推动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升了村民自治水平

调查显示,65%的回乡创业农民工已经为家乡的发展做了一些公益福利事业,主要是捐赠(54%)、修路建桥(33%)、盖校舍(11%)和其他一些公益事业(2%)。98%的农民工表示,如果事业发展良好,他们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做一些公益事业。另外,一些优秀农民工被选举为村干部,参与农村民主管理,改变基层传统工作方式,提高了村民自治水平。

5.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转变了农村落后的社会风气

福建省留守农民素质与福建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调查显示,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平均雇佣回流农民工8.5人。有的企业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年均培训农民工约10人次,年均培训经费约1605元。农民工回乡创业将发达地区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带回了家乡,引导当地农民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带动了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福建省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目前福建省农民工回乡创业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应,但在创业与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业融资困难

一是创业启动资金筹措困难。调查显示,启动资金完全靠自有资金的占32.2%,完全靠私人借 2 贷和银行或信用社贷款分别占8.1%和2.5%。57.2%的农民工都是通过多种渠道融资的,它们分别是自有资金和私人借贷(32.2%)、自有资金和银行或信用社贷款(10.6%)以及三种渠道的组合(8.1%)。另外,在问及“制约您企业持续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什么?”时,“缺乏后续资金”高居首位,占29.5%。

2.创业服务不到位,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

虽然出台了一些回乡创业优惠政策,但宣传力度不够或方法欠妥。61%的农民工回乡前不了解这些优惠政策,在创业后还有41%的农民工不了解优惠政策。他们获取优惠政策的主要渠道是“亲朋好友提供”(36%)和“自己主动了解”(35%),靠“当地政府宣传”获取优惠政策的农民工只占28%,还有1%的农民工是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的。另外,创业中还存在其他一些制约因素,如税收负担太重、行政干预过多等。

3.大多数农民工缺乏创业培训,且培训效果一般

调查显示,在创业前,仅仅16%的农民工参加过创业培训。在创业后,也只有15%的人接受过创业培训。在培训效果上,50%左右的农民工反映培训效果一般。

4.缺少人才支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回乡创业农民工大多出身农民,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创业地大多在县城和集镇,缺乏竞争优势和人才吸引力。生产结构以劳动密集型和手工操作为主,难以提高工资待遇。大多数企业用工的主要来源是回流农民工和当地农民。所缺人才包括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而且难以招聘到这些人才。

5.创办企业技术含量较低,产生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大多是对沿海地区或发达城市较为落后产业的承接,所以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耗费等问题。42%的人认为自己的企业存在负面效应,其中,34%的人认为是“污染环境”,认为“过度耗费资源”和“影响市容市貌和周边居民生活”的各占28%,10%的人认为“破坏生态”。

四、鼓励、引导和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从总体上说,农民工回乡创业尚处于自发、起步阶段。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出台、宣传并落实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和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为福建新农村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1.高度重视农民工回乡创业

要认识到,农民工回乡创业是农民工外出务工时资金、技术、经验、管理、信息、理念等创业要素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的一种理性行为。要树立“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新理念,坚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回乡创业“两手抓”的方针。要尊重农民工创业精神,尊重他们所创办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保护其合法权益。要像对待其他企业一样对待农民工企业,把“做小做多”和“做大做强”有机地结合起来。

2.提供优质服务,优化创业环境

各地政府要为农民工回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降低创业门槛,放宽准入条件。实行与外商同等待遇的“一个本子”收费,“一站式”服务办证,解决回乡创业所遇到的土地、水电、工商、信贷等方面的问题。要建立创业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各类信息。根据实际制定发展产业指导目录。通过设立热线、回乡投资者投诉受理中心等方式,接受咨询和投诉,纠正侵犯合法权益、干扰正常经营的违法行为。

3.创新农村金融服务

各地政府对不同行业中的创业者和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要给予不同的财政与信贷支持。发展乡村和城镇社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乡村、集镇等社区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扶植民间融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拓宽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覆盖面,给农民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金融机构还可对农民工进行信用等级评估,据此发放信用贷款。适当放宽农村抵押担保范围,试行商品林权、土地流转经营权、合同、库存、房屋等进行抵押融资。

4.进行创业指导和创业培训 要加强创业指导,主要是产业、项目和流程指导。要开展经营理念、企业管理、技术创新、法律法规、市场营销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创业培训,并将创业培训纳入就业再就业培训补贴范围。有关部门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成功企业家或有关专家给农民工授课或现场指导,也可以带领他们走出去,参观访问一些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

5.搞好小城镇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抓好工业园区和市场建设,降低创业成本,力求实现基础设施共享、污染集中治理、土地集约利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可建设一定比例的廉租厂房,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也可以创建“农民工回乡创业园”,成立“农民工回乡创业园”管理委员会,统一给业主提供政策和信息指导,代理业主办理相关的手续和证件。

6.以情招商

可以建立外出务工农民工档案和联系卡,并与外出农民工经常保持信息沟通。逢年过节可以举行回乡探亲农民工座谈会、联谊会、恳亲会、通报会、观看家乡发展环境专题片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给在外农民工发去慰问信、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待开发项目简介。

7.采取多种渠道逐步解决人才问题

各地政府可以制定一些人才引进、企业用工等方面的政策,在本人及其家属城镇落户、子女上学、购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通过农村工作机制创新,构筑农村人才聚集高地,为农民工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8.宣传回乡农民工创业先进事迹

要大力培植创业先进典型,宣传创业成功事迹,开展“农民工回乡创业之星”等各种评比表彰活动。对贡献突出的,要给予一定的社会地位、政治荣誉和物质奖励,可在入党晋级、评先表彰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名额安排上,适当考虑一定比例的回乡农民工,也可选拔其中的优秀分子担任村干部,弘扬创业精神。

农民工回乡创业实质上是资本、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外部生产要素导入农村地区的一个过程,它将在农村地区产生强大示范作用,培育农村地区“内生性”自我发展能力,并将推动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变革。虽然我省目前农民工回乡创业人数还不多,但我们相信,他们身上蕴含着山区半山区农村和欠发达农村地区社会转型、经济崛起的希望。

参考文献:

[1]蓝云.闽20万农民工回乡创业 开创就近转移就业新模式[N].福建日报,2007-07-13.[2]刘唐宇,彭桂汤.福建农村改革30年的成就、问题及其政策取向[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6):6-11.

下载关于紫阳县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情况的调查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紫阳县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情况的调查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返乡务工人员就业创业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返乡务工人员就业创业的调查与思考 巴中是劳务经济大市。外出务工挣钱,抱财回乡创业,是劳务产业深度开发的根本归宿。在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区位劣势即将彻底改变的情况......

    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经历报告

    从人到鬼,绝地求生 ——返乡创业经历纪实报告 目录 一、关于我本人 二、初中肄业,自我历练做苦工 三、北京打工求学 四、从保险销售到互联网创业 五、初回家乡 六、被县人事劳......

    关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情况的报告

    关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情况的报告近年来,我市返乡创业人员以年均增长1倍的速度递增,目前已达到4万余人,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8%。为了进一步掌握返乡人员创业情况,为“决战‘......

    关于宽畅村外出务工人员情况的调查

    关于宽畅村外出务工人员情况的调查 班级:工业工程1班姓名:*雨之 学号:1014050610**在中国,有上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农民工),背井离乡到城市中打工,但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知识,使......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问卷

    附件省县编号: -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问卷 为了帮助政府了解农村劳动者外出就业情况,耽误你一点时间,请帮忙回答几个问题。你的回答越真实,越能帮助政府更好地制定相关......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问卷

    附件3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问卷 省 县(区)问卷编号:- 为了帮助政府了解农村劳动者外出就业情况,耽误你一点时间,请帮忙回答几个问题。你的回答越真实,越能帮助政府更好地......

    长江大学社会实践 外出务工人员调查小结

    残酷的七月,我顶着火热的太阳,进行了“对的调查研究”这一实践活动。在这短短几天,经历了20几年来未曾经历过的事:问卷调查、到处走访等具体的活动。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我真正体会......

    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培养发展党员的调查与思考

    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培养发展党员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和完善,外出务工人员这个特殊群体不断壮大。他们来自文化经济相对贫困的农村,对当地经济腾飞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