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商会在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研究
基层商会在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研究
商都县委统战部
2012年7月18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己成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和发展。而民间商会作为基层组织如何发挥其亦官、亦民的桥梁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当前,商会如何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指导、服务,成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更显得十分重要。下面,结合调研商都县商会建设现状,商都统战课题调研组就基层商会下一步如何在服务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提几点建议。
一、商会建设现状及在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一)高度重视基层商会作用。近年来,在一系列鼓励、支持和引导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商都县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据统计,截至目前,县工商联共有企业会员24 家,个人会员219名。原工商业者(三小)71人,个体工商户3230户。企业会员资产总额3.9亿元,从业人员13831人,个体工商户资产总额110万元,从业人员3399人。商都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鼓励商会开展工作,积极帮助解决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强对基层工商联工作的领导,以保证基层商会工作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统战功能与商会职能的统一。并通过基层商会把会员组织起来,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作用,高效运转,在基层商会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的工作成效。
(二)充分加强基层商会自身建设。首先,商都县根据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商会的建设,通过完善的工作网络,扩大基层商会工作的覆盖面,把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纳入基层商会工作的视野。
其次,加强基层工商联领导班子建设。根据基层工商联工作的特点,配齐配强商会的专兼职领导班子。2011年11月23日,商都县召开工商联(总商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会上,表决产生了工商联主席、会长1人,第一副主席1人,专职副主席、副会长1人,不驻会副主席5人,不驻会副会长33人,执委8人。与此同时,加强了商会领导班子的学习,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学习中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发扬民主,搞好团结。
再次,加强基层工商联思想政治工作。不断研究探索基层工商联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提高广大商会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接受共产党领导、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积极探索发挥基层工商联民间商会职能的新途径,积极支持基层工商联加强与国内外商会的联系,开展各种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的活动,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办实事、办好事,增强基层工商联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不断开拓基层商会服务手段。商会会员的主要对象是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基层商会要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就要在为会员服务上下功夫,商都县商会具体运用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服务手段:
一是引导教育。利用座谈会、讲座、学习会等多种形式,在会员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
宣传和法制法规教育活动,为提高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服务。
二是搞好培训工作。根据会员企业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为提高企业素质服务。近年来,先后由商都县委统战部、工商联组织约40多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赴台、港、澳及区内巴彦淖尔市河套等地区进行了考察。特别是2010年我们积极组织县内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参加了乌兰察布市民营企业高峰论坛,所有这些,不仅开阔了我县民营企业家的视野,而且促进了我县民营企业家整体素质的提升,增强了我县民营企业家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能力。
三是搞好培养工作。协助上级工商联培养推荐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做好政治人事安排,为提高会员的政治、社会地位服务。同时,充分发挥会员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主渠道作用,从政策、制度等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高端服务”,及时反映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许多问题,受到了县委、政府及会员好评。
四是充当了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各基层商会始终坚持以服务凝聚人心、增强合力、促进发展。特别是在加强政企沟通、反映会员诉求、协调会员矛盾、组织对外交流等方面,能够做到身先士卒,勇当先行,积极作为,努力成为了企业的“贴心人”、会员的“娘家人”。
五是搭建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回报社会展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商会在广大会员中广泛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引导会员建立光彩基金、参与慈善事业等形式,回报社会、奉献爱心。据统计,近年来在救灾扶贫、帮扶特困生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等方面, 各商会会员企业先后捐助社会公益事业100多万元。
二、商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调研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商会工作还存在不足和问题:一是基层商会组织基础还不够扎实,运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会员企业的责任感、荣誉感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商会的力量还较弱,反映企业诉求的声音还不响,话语权弱;三是基层商会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工作思路和办法还比较单一,服务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思想认识有待再提高。对商会工作的认识不足。把基层商会当作普通的社会团体看待,重视商会的统战性,忽视商会的经济性、民间性,对基层商会的经济职能,尤其在服务发展、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会员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部分会员对商会的认识不足。一些民营企业家对基层商会的性质特点、职能作用还不够了解,认为基层商会工作就是收收费、开开会、捐捐款,加入商会会给企业增加负担,商会对民营企业家缺乏足够的吸引力;②服务企业办法不多。商会工作人员缺少懂经济、懂法律、懂企业管理的人才,与企业家之间共同语言较少,不能准确理解企业的需求,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呼声,不能谋划符合企业家胃口的活动。服务手段沿用老传统、老办法,缺乏新的抓手和途径。
三、进一步强化商会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主动争取党委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各级工商联在政府管理非公有制企业方面的助手作用。这为基层商会建设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基层商会一定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定期汇报工作;定期召开非公经济人士座谈会,让党委、政府听到非公经济人士的呼声;定期陪同党政领导走访、慰问非公有制企业,让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商会凝聚力。商会的生命力在于组织不断创新,会员队伍不断壮大。要发挥好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的重要职能,就要加强商会的自身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商会的凝聚力。要加强商会的制度建设,使商会工作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要大力发展会员,不断壮大商会会员队伍,使商会更加具有生命力。
(三)以活动为载体,活跃商会工作。商会的活力在于活动,没有活动商会就是死水一潭。商会开展活动越少,质量越低、商会就越没有吸引力、凝聚力,并会出现恶性循环。因此,商会一定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根据企业的工作时间特性、需求等,研究活动的内容、形式,精心设计,着重提高活动的质量,才会形成会员对商会的向心力,使商会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真正达到“制度建会,活动兴会”的目的。
(四)强化商会服务,完善商会职能。做好对会员的教育、引导工作,强化对会员的各项服务,是商会的立会之本。继续做好经济服务,在经贸合作、开拓市场、解决困难等方面扎实工作;做好维权服务,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做好信息咨询服务,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把工商联的组织网络优势充分发挥好;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及时向会员提供政策和经济信息;做好对外联络工作,帮助会员与外域的联络与交流。加强基层商会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加强基层商会工作,除了需要商会组织自身从思想认识、组织建设、体制机制、服务能力等方面努力之外,更需要党委和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只有在党委、政府、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完善体制机制,发挥服务职能,才能赢得长久的生命力,才能在服务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篇:温州商会在温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工商联)
温州商会在温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工商联)
×温州商会在温州经济
×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
×在温州%的非公经济背景下,拥有中小企业万多家,个体私营经济占温州工业总产值的以上,占该市的,地方税收的。目前,该市共有各类行业商会协会家,其中市级家,各县市、区家,同业商会数量居全国之首。温州商会以其“民间性”、“自治性”的特色在全国商会中独树一帜,对温州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
一、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温州商会在承担着行业自律、维
权、协调等大量工作的同时,最重要任务是服务于企业发展,努力把行业内龙头企业的成功经验,广泛地宣传到所有会员企业,以主导企业的先进经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商会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作用。
×温州市行业商会的会长一般由同业中的龙头企业老板担任,秘书长则聘请市内行业主管部门退休领导担任。以食品商会为例,温州食品商会会长由全国知名企业快鹿集团总经理丁国聪担任,秘书长由市粮食局退休领导王文德同志担任,均瑶集团、金狮啤酒集团等全国著名集团企业、大型食品企业老总在商会中任要职。他们在做大、做强企业,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中有许多十分珍贵的经验。譬如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制定发展战略目标;要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要全力打造产品的品牌;要立足国内市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发展出口创汇;要培养人才资源等。商会在各个时期及时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共
享其在商海中磨炼积累出的宝贵经验,使同业企业在学习中快速跟进,在经营中少走弯路,成为温州行业整体做大做强的有力保证。
×
二、行业自律管理作用
×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保护,是温州市创建行业商会的初衷,也是商会生存的根基。行业商会的自律管理极大地限制了仿制假冒、恶意降价竞争、无度重复建设等严重伤害行业利益的行为,为温州经济的良性发展创造了环境和基础。行业商会自律管理的卓有成效是建立在行业商会覆盖面广、凝聚力强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某一业内企业有违反行业规范的行为,行业商会会对之进行道德谴责,同时,处于同一产业链条上的上、下游同行企业会集体对之排斥,停止供、购其配件、产品,这样将严重影响该企业的生存。如打火机行业协会发起实施的“自律工程”,他们组织制订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业公约,联合工商、质监部门,建立相应的维权机构,协请工商部门责令仿冒侵权者停业整顿,该协会共制裁了多起仿冒侵权行为,使仿冒行为得到有效的抑制。
×目前,自律管理在温州市行业商会中得到普遍推行。诸如纽扣商会实行的新产品公示制、陶瓷商会针对倾轧杀价实施的行业议价、鞋料商会与纺织品商会为求公平竞争配合税务部门协税护税等。温州食品商会秘书长王文德坦言:“温州民企之所以发展快,最重要的一点是有商会的帮助。我不能想象在这个城市,如果没有商会规范领导,诸多行业会成为什么样子。”
×温州商会的自律管理对我区有较强的借鉴作用。我区面粉机制造业就由于无序竞争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在区委统战部组织的民营经济调研中,一些食品企业也表示了希望建立协调机制、规范经营行为的愿望。
×
三、集体开拓市场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温州市的企业家越发意识到规模经济、强强
联合、团队力量在开拓市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们也迫切需要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商会之间进行资源整合,以形成集聚型的有效竞争力。温州是中国工业模具主要制造基地,也是全国工业模具出口的主要地区。过去,温州工业模具业企业小、实力差,单体薄弱,开拓市场能力低。为了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工业模具商会把广大企业组织起来,形成工业模具“联合舰队”,造成规模声势,产生集聚效应,极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发挥商会作用,依靠团队力量开拓市场使温州企业摆脱了在经营中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的局面,这种行业联合意识和机制在温州经济模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四、政府与企业间“粘合剂”作用
×温州经济是典型的“民间经济”、“老百姓经济”。各个行业的企业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私营企业,每个商会的会员单位自然也是私企。在经济领域中,非公企业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对于一些具有市场管理权限的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往往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实质上,政府与企业间的联系与沟通,政府宏观管理经济和企业对政府经济政策制定的参与和信息反馈都迫切需要商会组织的作用发挥。
×针对这种问题,温州的经济管理模式在多年的探索中,根据民营企业业主的强烈呼吁,在很大程度上授权工商联总商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业务主管部门。其理由是,工商联的主要特征也是“民间性、经济性、服务性、自治性”。它与民营企业商会有着天然的相通之处,它是民营企业商会的“娘家”,是民营经济整体利益天然的维护者,双方可构成和谐的隶属关系,而且,这也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宏观、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已成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工商联政府与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具有其现
实意义。
×
五、维权服务作用
×服务性是温州商会的基本工作方式,也是商会赢得威信的基础。在温州这样一个务实氛围特别深厚的社会中,民间商会的凝聚力、号召力强不强,并不取决于它的权力有多大,管了多少行内事,而在于它为会员办了多少实事、在行业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因此,许多商会都鲜明地亮出了“为会员服务、为社会服务、为政府服务的口号。它们以会员的需求点为自己工作的着力点,积极帮助会员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会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平台,举办或组织会员参加各种贸易活动,组织开展本行业的质量认证、检验检测和技术培训,开展新产品维权,牵头组织行业技术职称评定等等。商会的服务包括组团参加展览、开拓市场、提高温州产品的知名度、组织开展本行业的质量认证、技术培训、用专业商会的报纸刊物宣传企业、发布信息等。
×以此次与我区工商联建立友好商会关系的温州食品商会为例,商会聘请常年法律顾问,为会员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坚持每月出刊—期“温州食品工商”简报,宣传国家政策法规、商会会务活动、世界贸易知识、经济论坛、业内风采、经营信息、市场信息、企业技术与管理信息、招商会展信息等。同时,总结交流会员企业的典型经验,反映企业家业绩,树立企业形象等,深受会员企业的欢迎。商会还注重对外交流,与外地有关商会协会互通信息、互相学习,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温州商会在温州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我们的工作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相比之相,差距明显,我们将在下步工作中,积极学习、不断探索,在实践中走出一条符合我区实际情况的工商联工作新路子,为我区开发建设大局做出贡献。
×
×区工商联
×年月日
×
第三篇:新时期发挥机关基层党支部作用问题研究
新时期发挥机关基层党支部作用问题研究
中共莫旗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2011年9月25日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机关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机关党建工作应该走在前头做表率。因此,加强机关党支部建设,对于打牢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党的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莫旗抓住“创先争优”和党性教育活动载体,切实加强机关党支部执政能力建设,在提高机关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等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和积极探索。
一、莫旗旗直机关工委开展工作的基本情况 莫旗直属机关工委所辖党委(党工委)6个,党总支10个,党支部120个,党员2216名。近年来,我们充分结合“创先争优”等活动载体,积极开展“五结合、五提高”活动,机关党员干部党性意识进一步增强,机关作风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主要做法是:
一是与开展党性教育活动相结合,着力提高党员素质。各基层党支部按照党性教育活动要求,通过购置理论书籍,广泛开展“读好书、上党课”活动,提高党员干部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在主阵地及时举办党务干部专题培训班、学习成果报告会,要求党员干部撰写读书心得,组织党员干部参观抗日联军纪念地、革命烈士陵园等活动,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
二是与开展窗口示范活动相结合,着力提高办事效率。结合“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在窗口单位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承诺践诺”等活动,树立文明执法、依法行政、高效务实的新形象。在执法单位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量化细化党建、业务考核目标,增强了机关党支部争名晋位意识。
三是与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相结合,着力提高服务能力。广泛开展业务知识宣教、业务技能比武等系列竞赛活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健全机关管理制度和文明服务竞赛细则,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养成和履职行为。机关党员干部优质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四是与开展服务群众活动相结合,着力提高服务意识。积极拓展和延伸服务领域,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方式,各党政机关党支部积极开展下基层蹲点调研活动,通过开展法律咨询、扶贫济困、救孤助学等形式,深入社区、学校和田间地头,及时有效解决帮扶对象的实际困难。机关党员资助优秀高中生的“雪炭行动”累计捐资45万元,已有64人顺利考入大学,受资助学生升入大学率达到100%。
五是与重打基础、抓典型相结合,着力激发党员活力。每年精心选取一批先进单位举办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较好地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同时,通过落实机关党建责任目标督查制度,党建验收通报大排名、严把入党关等措施,加强支部班子和队伍建设。重视机关文化建设,每年坚持开展球类、棋类和理论知识竞赛以及“尼尔基之夏”文艺晚会活动,做到机关单位月月有活动、季度有赛事。
二、机关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机关党支部在抓自身建设、发挥功能作用方面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认
真加以研究解决。
一是教育引导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机关各基层党务工作者均为行政干部兼职,抓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时间和经历多,重行政工作、轻机关党建工作的倾向比较严重,有“机关党建工作讲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二是考评机制不健全,监督约束力不够。机关党建未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范畴,导致支部建设“重形式轻实效”、“重传统轻创新”,“重自我轻联动”的现象。一些单位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教育党员、凝聚力量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同时,机关党支部活动场所受限、活动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机关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受到制约。
三是不能有效统筹,党务业务工作脱节。就党建抓党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脱节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关党支部功能作用的发挥。支部不能很好服从服务于机关业务工作,没有把行政工作的难点作为党支部工作的重点。领导干部不能较好带头执行支部的决议,机关党支部的权威得不到维护。
四是部分支部书记水平欠缺,能力素质不适应工作需要。在职党支部书记均为兼职的情况下,一些单位的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业务不熟,年龄老化、“青黄不接”,以及不愿干、不想干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基层党支部作用的发挥。
三、加强旗直机关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机关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机关基层党组织应率先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一)抓好学习机关创建活动,为加强机关党支部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
建设学习型机关是社会发展所需,是机关建设所迫,是机关党员干部个人成长所为。因此,机关党支部要依托“创先争优”活动等载体,制定和完善学习计划、丰富学习形式、延伸学习内涵。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观摩考察、实践创新等形式,解决学习上的难点、思考上的艰苦、联系实际上的痛苦等问题,提升党务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使学习进入思想,进入工作,真正把学习的过程作为思想改造的过程,作为
工作创新的过程。通过学习,及时解决不适应美丽发展的观念和做法,把全体党员的思想统一到区、市、旗委的决策上来,统一到加快科学崛起的目标上来,切实增强机关党支部的方向性、目标性和主动性。
(二)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为发挥机关党支部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机关基层党组织要围绕“四个作用”,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机制。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上下与城乡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形成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拓宽、创新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和方法,建立完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技能比武、评比表彰、经验交流等机制,广泛推行“四亮四比四评”活动,为机关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搭建有效载体和平台。及时把机关党建纳入旗直机关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范畴,在考核的导向上促使领导干部重视机关党建工作。
(三)注重支部班子队伍建设,为发挥机关党支部作用提供堡垒支撑
支部班子与队伍建设好,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好。因此,要注重五抓:一要抓纪律。监督约束每个党员都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参加各项组织活动。二要抓活动。一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机关文体活动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激发活力,另一方面借助党内开展的活动载体,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号召力。三要抓带头人。切实通过党支部书记能力、素质的提升,发挥其组织、策划和带动者的作用。四要抓关心。通过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感召力。五要抓培养教育。重视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和发挥主体作用的能力,对新发展的党员要跟踪考察。对虽然没有入党的优秀同志,要积极进行谈心谈话活动,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扰。
(四)突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督促机关党组织树新形象展示新面貌
按照“持续开展干部作风整顿专项活动”的要求,把机关作风建设作为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的突破口,作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作风建设学习教育,提高机关党员干部对作风建设重
要性的认识。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改进服务方式和作风,着力解决“四难”问题,加强服务窗口建设,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民生,倾听民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机关党组织定期走访服务对象和群众,及时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把机关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现实表现,作为个人奖励、评优和评选文明科室、先进党支部的重要内容。
(五)坚持业务与党务两手抓,不断提高党建服务于中心工作的能力
首先,机关党支部书记均为兼职,首先要带头妥善协调、处理好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业务,抓好党建促业务,在政治上把关定向、维护大局,在端正党风、政风上率先垂范,在工作上勤奋敬业、争创一流,兢兢业业做好党支部工作。其次,党员要成为业务骨干,做到本职工作干得下来,难点工作拿得下来,敬业精神符合党员标准。第三,机关党支部建设要围绕中心任务开展活动,支部要积极协助行政班子科学决策,努力寻求支部与业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有效解决政治、业务“两张皮”的现象。
(六)注重机关党建工作创新,为发挥机关党支部作用提供不竭动力
首先,要创新“经常建”机制。通过制定组织生活计划、定期汇报分析党组织建设形势和情况通报等制度,确保机关党支部建设稳步发展。其次,要结合实际创新活动方式、方法,增强活动的多样化、开放性,激发党员参与热情。第三,要创新活动内容。根据形势变化和社会热点、难点等问题,更新内涵,使之更好地发挥活动的作用。第四,要有计划地扩大活动覆盖面,让一些非党员群众在党内活动中接受教育,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第五,探索借鉴现代管理手段强化基层党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如在党的工作中引入项目化运作、品牌效应等理念和方法,使党的工作资源得到更科学、更高效的运用,努力争取效能最大化。
总之,机关基层党支部建设要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注重更新工作理念,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履职和创新能力,使机关党支部工作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课题组负责人:鄂金凤 课题组成员:王超 陈晓宇
第四篇:吉林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中的问题研究与思考
吉林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中的问题研究与思考
刘 瑛
长春软件与动漫服务外包产业园,130103,吉林省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卓越大街881号,E-mil:zdcxyjscx@163.com
摘要:本文简要描述了吉林省服务外包发展现状与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服务外包 发展现状 对策思考
一、吉林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环境逐渐改善,承接服务外包载体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外包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产品市场开拓能力明显增强,人力资源供给体系逐步趋于合理,总体看,我省服务外包产业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突出特点。㈠突出特点
⑴产业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一是承接载体建设加快。长春高新南区软件园、吉林高新北区软件园扩容等载体建设工程进展顺利,长春市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和长春软件与动漫服务外包产业园技术服务平台先后开通运行,为服务外包企业承接国内外服务外包业务提供了有效空间和信息资源服务。二是扶持政策力度加大。吉林省和长春市先后出台《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意见》,《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长春市设立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三是行业服务能力加强。创建了吉林省服务贸易协会,促进了政、行、园、企的沟通联系以及与国内外业界交流合作;完善了业务统计、政策、调研、培训与交流制度;组织开展了国信会、京交会、软交会,中欧、中韩、省服务外包论坛会等一系列交流合作活动。
⑵外包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一是发展速度较快。截止2012年末,全省承接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金额同比增长16%,新增合同金额同比增长50.3%。其中全省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同比增长29%。
二是分布更加广泛。全省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区域扩大到11个国家和地区,美国、韩国、日本继续保持全省离岸外包市场的前三位,分别占50.6%、23.9%和14.8%。三是结构趋于合理。信息技术外包(ITO)占据主体地位,(ITO)业务执行金额占比81.7%;业务流程外包(BPO)占比7.1%;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KPO)占比11.2%。
⑶企业数量承接市场增多
一是企业数量增多。截止2012年末,企业59家,同比增长34.1%;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40家,同比增长42.9%。其中,首次出现离岸业务执行金额超过千万美元企业。二是承接市场扩大。业务范围涉及汽车电子、电力设计、信息服务等行业,市场面向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⑷人力资源培训机构扩大
一是人力资源雄厚。全省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总数达到11777人,同比增长30.7%。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为95.1%,超过全国外包行业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
二是培训机构扩大。全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6家,培训人数1997人,本科学历人员占6 O.7%,大专学历人员占33.0%。培训内容涵盖ITO、BPO和KPO业务。
㈡主要问题
⑴人才资源结构不尽合理。我省虽然拥有多所高校,具有丰富的人才储备,但人才结构并不十分合理。以软件产业为例,目前软件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形结构,而软件人
才结构则呈“橄榄型”,位于产业上层的软件架构师、系统设计师严重短缺,属于产业基础的软件蓝领非常稀少,而处于金字塔中层的系统工程师相对过剩。
⑵布局分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产业集聚能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应,服务外包产业也很讲究规模效应,但目前我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布局比较分散,企业规模小,缺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同时缺乏规划布局与产业集群,承接与开发大型服务外包项目能力不足,集聚效应受到较大制约和影响。
⑶相关配套政策还不到位。从外包企业的工商登记政策、人才政策到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等,需要有一整套的优惠政策对服务外包企业进行扶持。目前我省还没有相关配套的扶持政策,虽说目前我省有政策支持服务外包的发展,但是这些政策仅涉及某一领域,加之有些政策(如税收)又无法落到实处,政策效应很难体现。
⑷市场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我省服务外包市场体系建设缓慢,尚存在诸多问题,如行业中介机构资源信息服务、外包服务质量监控还不到位,服务外包合同还不是很规范、履行合同也不是很严格,缺乏行业标准以及市场不正当竞争等现象仍较多。
⑸知识产权等保护措施不完善。
长期以来 ,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困扰服务外包发展的主要因素。服务外包项目中往往含有商业机密和版权 ,而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措施不完善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不利于接包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
⑹外包业务处于低端 ,利润率低。
目前 ,我省承接的大部分还是来自日本的软件外包项目,这些项目一般由日本企业先承包下来 ,然后经过分解之后 ,将其中技术含量较低、人工需求量较高的加工型业务转包给国内软件企业。因此 ,我省的服务外包业务仍集中在低端环节,导致国内的软件外包业产品附加值较低 ,企业利润不高。
二、关于发展吉林省服务外包产业的思考与对策
㈠发展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立足于长吉图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离岸与在岸服务外包双轮驱动,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坚持创新引领与转型升级相结合,坚持突出离岸与挖掘在岸相结合,坚持特色发展与一体发展相结合,坚持载体建设与产业集聚相结合,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相结合,坚持人才资源与创业资本相结合,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外包区域创新与政策支撑体系,加快推进我省服务外包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㈡对策思考
⑴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意识
在全球新一轮产业发展布局与结构调整中,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如何紧紧抓住国际服务外包市场转移的机遇, 充分利用和发挥吉林的潜在优势,把服务外包作为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将是推动吉林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吉林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必须主动出击,加强与国际经济接轨、提升产业能级、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外贸结构、提升外资层次、加快发展生产型服务业。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新机遇,加快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是吉林的必然选择, 也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迫切要求。虽然吉林服务外包起步晚, 规模小, 水平低, 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 但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 认识上统一, 思路上创新, 政策上到位,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强势推进, 吉林服务外包产业就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
⑵制定发展规划, 明确目标与重点,研究产业发展趋势
认真研究吉林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优势和发展方向,结合吉林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服务外包产业作为吉林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点,设定明确的产业发展目标与重点,研究产业发展趋势。
①确立发展目标。要发挥吉林省域的潜在优势, 努力将吉林建设成为发展环境优良、企业和人才集聚度较高、竞争力较强的服务外包城市。将长春、吉林、延吉建设成为全省重点外包基地,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服务外包企业, 积极打造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区。
②明确发展重点。以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为重点,培育一批能够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以汽车、轨道客车和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为重点,积极开展生产性服务外包,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集群;以引进国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和对内总发包商来长春设立分支机构为重点, 加强与国内服务外包重点城市以及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协作和联系, 带动吉林各类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壮大, 尽快形成服务外包企业集聚效应;以提高服务外包人员素质为重点, 培养一批较高水平的服务外包人才。
③研究产业发展趋势。建立或委托相应研究机构,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持续跟踪、调查、研究我省开展服务外包业务的条件和发展情况,对产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政策、法律、市场、社会以及技术发展等问题作出预研,并发布研究成果,以引导企业正确决策。
⑶ 制定配套政策,完善支撑体系,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①税收政策。经认定的服务外包企业,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规定,执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和软件企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如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减免优惠政策。
②财政政策。鼓励园区与企业申报国家服务外包专项资金,对争取到国家政策资金的给予相应的奖励;设立各级政府服务外包专项资金,支持服务外包产业载体及环境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体系建设和市场开拓、人才培育、技术创业、专项招商、国际资质认证及骨干企业培训等;建立省级服务外包奖励基金,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服务外包产业园、人才培训机构、重点企业和个人。
③融资政策。加强与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优先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支持;积极为小微服务外包企业提供风险保障和融资便利;鼓励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外商投资服务外包产业;支持省内有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和海内外上市,并给预相应的政策补贴。
④劳动政策。结合服务外包特点和企业实际,允许企业通过实行不定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以调整工作时间,达到与全球同步工作,合理支付费用,项目按期交付使用。
⑷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引进服务外包人才
①结合我省软件及服务外包的发展实际,创新和完善人才培训方式,鼓励社会力量介入,针对不同企业(如软件开发、软件服务外包)、不同市场(如欧美、日韩、俄)的需求实施定制化培训,强化动手能力和实际业务流程训练,提高人员培训质量。鼓励作为发包商的、有培训能力的跨国公司与省内机构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并在培训后吸纳人员就业;鼓励中介机构,如行业协会、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等与培训机构合作建立人力资源库,搭建我省外包服务业的人力资源供应链。
②推动驻吉林省高校服务外包产业相关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驻长高校人才集聚的优势, 整合相关资源, 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企业管理、工业设计、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等一批高水平学科, 加强服务外包产业技能的训练, 为服务外包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在省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配套资金用于培训服务外包实用人才。支持建立校企结合的服务外包人才综合培训和实训基地。
③鼓励开展多种方式的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训。吸引、鼓励国际知名培训机构和大型企业在长春、吉林、延吉市开展服务外包培训, 重点培养服务外包中高级人才。积极支持企业开展新员工岗前培训及人才定制、人才资质、国际认证、相关法律、行业标准和知识产权的培训。将大学生就业工程与服务外包发展规划目标有机结合,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大学生参加服务外包培训项目, 促进大学生就业与创业, 推动吉林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④吸引服务外包产业高级人才来我省服务或创业。将服务外包高级人才列入吉林省重点引进人才范围, 在职称评审(考试)、人才奖励、科技成果转化、社会保险、公积金缴存、子女入托入学、购房购车、税收等方面,享受吉林省规定的优惠政策。高级人才来吉林省创办服务外包企业, 可申请省风险投资基金、项目启动经费支持。充分发挥人才中介机构的作用, 积极为服务外包人才提供人事代理、人才派遣、人才测评、人才推荐与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服务。
⑸ 完善服务外包承接载体建设,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①进一步完善载体建设与运营体系,打造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平台,建立新的政策体系和新的产业支持环境。一是倡导依托和支持一汽、吉化、轨道客车、大成、皓月等大企业和龙头企业创办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园的思路,并鼓励相关配套供应企业集聚;二是遵循 “市场化、差异化、企业化”的基本原则,依托园区的比较优势、基于合理的产业定位、围绕产业的主导产品及其上下游产品来招商引资,引进高端产品生产技术,扩展技术链,营造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实现产业上的缝合断层、填补空白、调整结构,形成完整产业链,最大限度地降低产业配套协作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三是利用完整的产业链,吸引更多的垂直和协作关系的企业前来投资配套与服务,由此形成产业集群。同时产业集聚区提供差异化、专业化服务,使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凸显品牌效应,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健康发展。
②加强行业管理服务。逐步建立政府引导促进、行业自律监督、企业守法经营的运行模式。在产业集聚区、服务外包基地建立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点,集中受理对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侵权的举报投诉和咨询服务,有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提高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引导服务外包企业建立行业协会,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技术联盟的作用,积极开展信息咨询、市场拓展、品牌培育、人才培训等工作。在省级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建立服务外包信息平台,及时了解服务外包企业需求,向本省企业介绍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技术运用和管理经验, 为吉林服务外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市场开发和客户服务的渠道。
③建立服务外包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建立服务外包产业统计指标体系,逐步实施服务外包产业统计制度, 为吉林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更好地促进吉林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2013年7月30日
第五篇:【调研报告】基层统一战线作用发挥问题研究
基层统一战线作用发挥问题研究
党的十九大把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十九大期间首次举行“统一战线”记者招待会,党中央对统战工作的基本核心和主攻方向。各级基层党组织能否落实好统战工作的主体责任,直接关系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发挥。当前,基层统战工作已经全面开齿,并朝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对照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少数基层统战工作还存在一些许多与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以及一些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此,我围绕当前基层统战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基层统战工作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近年来,我市基层统战工作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统战队伍网络基本形成,业务水平不断加强;统战工作制度逐步健全,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服务经济建设程度不断加强,联系范围不断扩大等。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发展,基层统战工作出现了许多情况,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统战对象不量增加。顺应当前经济社会形势,**市经济社会结构也同步发生变化,新的社会阶层、利益群体和社会组织不断产生,****年至****年,**市已连续两年获得了“湖北省外贸出口先进县市”称号,总出口额在全省一类县市中稳居第二,以中介机构服务人员、外来投资者和自由择业人员等主体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大量涌现。党外知识分子队伍不断扩大,**市仅机关事业单位且35 岁以下年轻党外知识分子就有 300 余人。按照佛道教皈依受戒、基督教受洗的统计口径,目前全市信教群众人数约 1.87 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 2%。这些社会群体思想活跃,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较强,社会联系广泛,流动频繁,无疑是县级统战工作一个重点部分。
(二)服务范围逐渐扩大。我市统战工作不仅从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还从本市扩大到全国各地。2018 年 6 月起,**市统战部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特约人员工作的实施意见》(冶统【2018】4 号),在市检察院、市审计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食药监局等司法机关政府部门派遣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人员,作为教育、环保和食品安全等单位和领域的参与者和监督者,进行联络、参谋、咨询、监督。非公经济方面,**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商会建设的指示精神,加大异地商会建设力度,把异地商会作为统一战线促进非公经济“两个健康”、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2013 年,广东省湖北**商会率先成立,随后,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先后指导**市在外地发展的企业界人士组建 19个异地商会(联络处)组织,举办了系列招商引资引智和助力民生改善的活动,将非公领域统战工作的影响力扩大到全国各地。
(三)突发性问题相对增多。近年来,民族宗教领域,尤其市宗教领域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复杂,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已成为事关社会稳定的大事。因此,做好民族宗教管理工作,引导宗教发挥积极作用,已是统战工作的“重头戏”。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宗教的方针政策、建立健全民族宗教应急突发机制,**市民宗局制订《**市涉伊斯兰教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市民宗局防范化解社会风险攻坚战方案》,建立联动处置机制,做好民族宗教领域政治风险排查、防控工作。2018 年上半年,**市民族宗教局接待宗教界人士及信教群众 100 余人次,为他们解答宗教政策及相关问题,解决矛盾纠纷 10 余起。
(四)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统战工作地位、内容、形势的变化,由“小统战”向“大统战”发民兵的新态势,对统战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是统战对象的知识分子日益增多。去年开始**市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正式纳入议程。目前,**市正在积极筹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就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医疗系统是党外知识分子的聚焦地,光**市人民医院一家本科以上党外知识分子就有200 余人。像劲牌这们的全国知名企业对海归也颇具感召力,拥有专职技术研发人员 100 余名,其中高级工程师 10 人(教授级 3 人)、博士 5 人、国家级评酒委员 11 人。劲牌研发中心被列为“博士后产业基地”。
二是新社会阶层 人士工作多元复杂。目前统战工作内容由做好民主党派、党外干部、民族宗教等传统领域工作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新领域工作发展。新社会阶层人士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文化取向、消费习惯、交往网络等方面,都有较大不同,情况比较复杂。他们在转换职业、机构等方面概率更大、频率昜高,不易掌握情况。新社会阶层人士身处社会经济变革最前沿,面临着激烈的职场竞争,工作强度大,生活节奏快,家庭生活时间少,没时间参加相关部门的活动。他们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够
了解,同时,也存在着参政议政途径较少的问题,在**市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刚刚起步的前提下,此项工作面临不小的挑战。以上所有,都给从事统战工作的同事 从政治立场、工作作风、学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当前基层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分析 从调研情况来看,虽然近年来统战工作在基层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着一些与当前新形势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地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制约着基层统战工作的正常开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高度不够。
一是领导干部重视不够。**市作为“全国百强县市”,一直经济立市为方向,市领导经常和企业家打交道,但在联系非公经济人士外的党外代表人士时,还做得不够。少数领导干部统战观念淡薄,认为“统战统战,到处转转;统战统战,请客吃饭;统战统战,寺庙道观”,对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认识不够,关心过问统战工作少,总是认为统战工作在县市区务虚性更多,发挥作用不大。
二是公众知晓率低。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部分社会人士对统战工作不了解,没有真正认识到统战工作在促进清明政治经济发展和维护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二))队伍建设强度不够。
一是工作作风不实。**市作为县市区,存在部门行政编制紧缺,乡镇事务繁杂,人手紧缺现象。承担统战部门主要工作任务的多是事业编人员,这部分人员提拨难,任务重,这样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常常积极性不高,工作纪律松驰。**市各乡镇党委配备了统战委员和统战干事,但乡镇事务繁杂,人手紧缺,统战委员基本由组织委员等兼任,统战干事情况相似。相较于“龙头”地位的组织党建工作,统战工作平时硬性任务少,对统战工作的重视往往是年终统战工作考核时的集中突击,“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部分干部履行统战成员职责意识不强。
二是工作方法缺乏创新。面对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中的新情况、新变化,有的地方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和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还没跟上形势的发展,缺乏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思考问题不够积极,深入研究不够,等上级安排任务、靠上级帮助支持思想严重。业务工作有时按套路,没有根据形势变化做出调整。
三是党外人士安排还不到位。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及黄石市委统战工作考核要求,**市应不少于 4 个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领导
班子配备党外干部,目前,我市已配备 3 名乡镇党外副镇长,还有 1 名党外副镇长未配备到位。法检两院领导班子中还没有配备党外干部。
(三)体制机制运行不畅 。
一是统战工作问责体制未完全建立起来。去年10 月,湖北省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湖北省统一战线工作问责办法》。**市积极响应,欲将此《办法》作为推进**市统一战线工作任务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然而遗憾的是,此《办法》现在还是密件,很多乡镇统战干部知其名不知其内容,运用此《办云浮》规范统战干部行为工作成了一句空话,《办法》形同虚设。
二是商会服务经济发展作用未完全发挥。目前,**市基本建立起“走出去、引进来”机制,即定期邀请、接待异地商会来冶考察,定期赴外地商会考察,促进对外交往、招商引资、经济合作。但由于县级异地商会在当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问题,异地商会会长人选问题,尤其受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商会招商引资项目不多,成效不显。
三、加强当前基层统战工作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面对基层统战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对做好基层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强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上来,不断提高基层统战工作的地位,加强对基层统战工作的领导,完善机制、创新方法,不断提高基层统战工作的水平,切实发挥好统一战线联系广泛的优势,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
以 统一思想认识为先导。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对基层统战工作没有一定认识高度,就不可能提高基层统战工作不平,做出成绩。我们要着重加大宣传力度,在基层党委议事日程中及时宣传中央及上级统战部门的新政策、新做法,认识统战新形势,了解统战大事件。加强联系主要领导做好“四个纳入、三个带头”,带头参加统一战线的重要活动,模范地贯彻执行统战政策。定期提醒党政主要领导与党外人士联系交友,与统战对象协商问题,主动听取意见。在乡镇、街道,也要充分利用宣传栏等渠道,借在乡镇开展统战工作的机会,做好统一战线的宣传工作。此外,要在上下联动上有作为,要打破统战部门“单打一”的传统做法,妥善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党内与党外的关系,形成整体推进、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努力构建全党重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统战格局。
(二)以加强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基层统战工作能否取得较好成效,统战干
部队伍的建设是关键点。因此,要提高对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统战干部自身素养,还要重视对基层统战干部的培养、教育、交流和使用工作,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逐步形成市、镇、村三级联动的统战网络格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和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按照 9 月 12 日湖北省委统战部印发的《湖北省统战干部“十五个严禁”行为规范(试行)》要求,营造风清气正的统战工作环境。加强对基层党外干部的培养工作。重视做好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拨、安排和使用工作。对党外干部要认真贯彻“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的政策,完善党外干部选拨任用制度,坚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党外干部,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三)以创新机制体制为关键点。建议在目前**市商会服务中心这一异地商会“服务总台”的基础上,搭建异地服务平台,即在各异地商会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人才工作站等服务平台,受理异地商会会员诉求,招纳当地冶商企业家,力所能及处理当地商会存在问题,与商会服务中心做好对接,一定程度上解决异地商会距离遥远,“远水救不了近火”的问题。要创新考评方式,一方面,要以问题为导向,厘清统战工作工作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并将包括信息工作在内的这些工作科学合理地纳入到考核中云,确保考核科学、具体、有效,既能体能成绩,也反映干部的统战潜能。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考核标准,严格考核、强化激励、客观评价,唤醒统战意识,倒逼干部在统战工作上加强联动、善于创新,不断扩大大统战工作格局。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相结合,与干部教育管理相衔接,使统战工作由虚变实,由软变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