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思考5篇

时间:2019-05-13 08:3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数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数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数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思考

关于数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思考

──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谈起

天津市新华中学 李 庆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课题组初中第四次会议期间,对两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观摩课进行了研讨,引发我对“课堂探究活动”的几点思考.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人教版初中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活动,也充分体现了对探究活动的重视.在观摩课上,授课教师都不同程度的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若干探究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但是在一些探究环节的处理上,我觉得还有待商榷.一、选择探究问题要注重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

探究问题的选择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选择探究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思维发展,如果探究问题过于简单,缺乏思维的挑战性,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反之,探究问题过于复杂,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应者寥寥无几,也会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教学片段1:

师:平行四边形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还有没有其它性质呢?

(媒体播放,分步出示)

猜一猜:边之间„„?角之间„„?

画一画:在格点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量一量:度量一下,与你的猜想一致吗?„„

生:顺利完成猜想,并按教师的要求完成画一画、量一量的操作,大部分学生比较认真,个别学生不够积极.

课后反思:在探究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过程中,两节课都安排了类似的探究环节:观察平行四边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关系—在图形中通过度量来验证,进一步启发学生去做逻辑验证.这种探究问题的方法固然是数学探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分析,这个探究活动就稍显简单了.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知识,经历了针对图形的探究过程,知晓了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关系的结论,那么在此基础上的再次“观察、猜想、实验验证”就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认知基础是设置探究问题的关键,“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在教学设计框架结构中设置了“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的环节,其中提到“可以从认知分析入手,即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思想方法和思维发展基础),对照教学目标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通过已有基础和目标之间的差异比较,分析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障碍”.但是像我这样的青年教师所能做到的只是“分析学生学过哪些知识”,而对于“思想方法和思维发展”更多的还是站在教师角度的主观臆断,即使是知识方面,曾经学过的知识在现阶段是什么状况?学生间差异有多大?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每一节课的效率.所以要使“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其变为一个操作环节,采取类似“学情调查试卷”的形式使其更具准确性和可信性, 进而将“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的工作做实.

教学建议:就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来看,他们对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应属于“知道而不清楚,偏重图形的直观认识,缺乏逻辑分析的支撑”,所以这一课主要需解决的问题是“梳理与提升”,而不是“探究与发现”,是“换一种角度来看同一个问题”,而不是“探究一个新问题”.那么这一课的引入可否以学生的回忆、总结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发言,互相补充,教师适当总结、规范学生的语言,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表示法和性质.教学片段2:

学生已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师:所有的平行四边形是否都具有上述的结论,你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证明这个结论吗?

生:思考问题„

师: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通常是利用全等的方法,而图形中没有三角形,只有四边形,可见需添加辅助线,构造三角形,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来解决.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来解决的转化思想是本课的难点,我们的教学设计意在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来突破难点,但是通过我个人的课堂实践后,我感觉学生现阶段的思维发展状况与常用思维方法还是稍有差异.学生在此之前的学习中,还是以图形的直观认识为主,逻辑推理刚刚起步,还没有成为多数学生分析问题的首选方法,所以在探究性的问题中,逻辑推理很难成为多数学生的自然联想,虽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可以理解和接受,但是这个过程的设计难以实现“面向每一个学生”.

教学建议:教材中在这一环节设计了用三角板拼四边形的内容,有的老师也提出了在课堂的引入部分就设置一个“用全等的三角形纸片拼出平行四边形”的环节,这样既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从直观上为辅助线添加打下伏笔,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和四边形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从而强化了学生对图形间关系的认识.

二、设置探究问题要给予学生思维空间

教学片段3:„

师:平行四边形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还有没有其它性质呢?

探究:(媒体播放,分步出示)

„„

剪一剪:将所画的平行四边形沿其中一条对角线剪开,现在,你有新的办法进一步验证猜想吗?

生:将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进一步回答可通过连结对角线的方法来证明„„

课后反思:设置“剪一剪”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将平行四边形拆分为两个三角形来处理,但是在学生需要逻辑证明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时候,才安排这样的一个步骤,显得过于直白了,在这个探究环节中,学生只需要简单的模仿,没有更多的思维活动,所以这个探究环节的设置,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对“转化思想”的认识缺乏显著效果.

教学建议:在“教学片段2”的建议中提到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出平行四边形,能够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从三角形能拼出四边形,到将四边形拆成两个三角形,可以使学生更充分的体会三角形与四边形的相互转化,并将图形的直观认识上升到逻辑分析.所以,看上去相近的两种图形操作,给学生的思维空间是不同的,学生的收获也是不同的.

三、探究活动中的师、生角色

两节观摩课的教学过程都比较流畅,教师顺利地实施了教学设计,但总体感觉课堂稍显平淡.在几个探究环节中,教师的提问较少,每个问题最多提问到三名学生,有的问题只提问了一名学生,学生间讨论不够积极,没有学生提出质疑.我觉得在课堂的探究活动中,还应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抓住“学生到底是怎么想的”,在提问环节,对答对的同学适当的追问,征询答案的范围更广泛一些.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都是活跃的,对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会有所思考,而这些思考是发散式的,有的正确,有的错误,有的清晰,有的模糊.不论怎样,都是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第一反应,印象很深刻,而这种思维假设如果不经过相应的操作和验证,就很难得出一个清晰地结论.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扮演好“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就要在沿着既定的课堂教学设计逐步深入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到学生的这些

想法,调动每一位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供大家讨论,让他们互相修正.即使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站起来回答和坐在下面听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没有回答问题的同学,在下面听一遍和听十遍的效果也是不样的,如果恰好有的同学有疑问,当堂被解决和问题被搁置的差别就更大了.在概念课的教学中,我也不赞同“一个概念,三点注意”的教学模式,但我同时认为“反例教学”是深刻认识概念所不可或缺的.学生的认识不可能是百分之百正确的,不想方设法把错误的想法找出来并且“破”除他,正确的东西就很难“立”起来.

课堂教学是发散性的,是多变的,如果按照固定的教学设计去执行课堂教学,总会有牵强的地方,这就涉及到课堂教学是“以师为本”还是“以生为本”的问题,所以教学设计也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或者变得更粗犷一些,只设计大的情境、活动,而不要设计过细的流程,重在课堂上根据“主角”──学生的反应情况随机应变.我想只要把握住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不偏离中心,即使“课没有上完”,学生也会很有收获.

2011-01-28人教网

第二篇:课堂探究

课堂探究:

一、预习检查:字词及文学常识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写作背景:见课本

2、由题目切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包含的意思是什么?(是中国没有失掉自信力)是不是当时中国人都这样认为呢?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

3、文中对“中国人是否失掉了自信力”有几种观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是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的观点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是鲁迅的观点

整体感知:

1-2段 摆出对方的论据论点

3-5段 批驳对方的观点

6-9段 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理解探究

(一)默读1-5段

1、对方的观点是什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2、对方的论据是什么?(信地 信物信国联求神拜佛)

3、从他们的论据中,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是掉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

4、一个论据得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这种方法叫做驳_(论证)

5、第一段中反复强调是事实,有何作用?(因为这些事实确实存在部分中国人身上,先确认对方论据的真实性,但这真实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驳斥了对方论点的荒谬,增加了讽刺效果。)

6、加点的字,国民党为什么删掉?(这些话像匕首一样,直指求神拜佛的国民党上层,让国民党难以忍受。)

国民党反动派认为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鲁迅先生又是怎样认为的呢?

(二)阅读6-9段

1、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其依据有哪些?(自古以来就有这种人;现在也不少)

3、理解这些人:埋头苦干的人:默默无闻,努力工作的人。如李时珍,左思

拼命硬干的人:不怕牺牲,忠于祖国的人。如文天祥,岳飞

为民请命的人: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的人。如屈原

舍身求法的人: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人。如谭嗣同

4、如何理解中国的脊梁?(脚踏实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

5、“现在也很长少呢?”是什么意思?(现在不少)30年代他们的表现是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的战斗,那时有哪些这样的人?(抗日军民)

6、现在看来,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是真的错了。作者论证我们有这样的人,也是反驳,是间接反驳。对于论敌的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鲁迅先生是怎样评价这句话的?(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则可,倘若加以全体,那简直是污蔑)

7、状元宰相”指的是哪些人?

是国民党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地底下”又指的是谁?

当时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第三篇: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更具体的说: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关注学生当前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生是否有进步或是否有发展是衡量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其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其核心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能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学到了什么。具体看是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否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能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能否鼓励学生的合作交流。

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目前,在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标准极不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学活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把学生仅当作教育的客体,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需求,轻学重教,以教代学;单纯重视知识、技能的传递、训练,忽视知识发生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单纯结论的教学,缺乏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独特性和持续性;忽视了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交往;忽视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对提高教学过程质量、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重要意义,而把“达知识之标”视为唯一的追求,致使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学数学感到厌倦,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因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和探讨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以促进具体的数学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教学理念

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必须要通过教学反思,积极地转变教育理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有利于有效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有效性改革引向深入。

新课程理念要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活动的素材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教师应由一个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课堂的参与者。无论是学习问题的提出,学习问题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是学习小组的组成,学习结果的预想都要贴近学习的实际,充分参与到学生中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不能在每一次的学习过程中,都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去面对一个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要将学习当作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并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再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和信息的传递者,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还应该是一个顾问、参谋和引导者,真正做到“知识共享”与“教学相长”。

二、优化教学方法

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的人际关系。

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在知识获取过程上下功夫,对于探究结果中的偏差,要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获得合理的解释,以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价值,增强学习信心。在获取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要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

要倡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体现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一般可以抽象为五个基本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师生谈话、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进行教学。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这是影响与保持有意义学习的第一个重要认知结构变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呈螺旋、递进结构,教师的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点相联系,确保自己的教学能够从已知到未知,较难知识点的教学可以分成几个小步子,让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前面所学习的知识能为后一步学习提供固着点,这样使新的教学既能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和生活经验之上又能逐渐有所提高。

三、改进教学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一定的课堂教学结构决定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会与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为基本结构,教师的“讲”束缚了学生的学。在尝试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教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去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应由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构成。

1、学习准备。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意向。

2、学习实践。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让学生针对遇到的问题,摄取已有经验中可以利用的部分进行思考和实际操作,担任个人的见解和疑难。

3、学习反馈。让学生根据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得出的不同结果、不同见解进行再学习。引导他们找出不同结果、不同见解的关键,调整思路,进行新的探索和评价。

4、学习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一节课里进行了什么样的活动,是用什么方式活动的,活动过程中自己是否具备良好的条件等。这是数学内化的需要,也是学生了解、认识自己获得数学学习经验、思想、方法的需要。认识、控制、调整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形成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是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

四、改革教学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数学的实践性较强,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实际上是从现实材料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数学模型,它是现实材料的形式化,它与自然、生活密不可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描述性知识的检测上,在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演绎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都应成为评价的重点,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评价形式应灵活多样。

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同时,对学生实施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

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活动的信息,认真反思自身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的能力,为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管城区南曹乡王司李小学

商瑞芳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那么,何谓情境,何谓数学情境教学?

情境,《辞海》解释为:一个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由此可以推出,数学教学情境,就是指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时所处的学习环境。情境一般分为三类,真实的、想象的和暗含的情境。数学情境教学一般也分为三种,通过文字语言进行教学;通过数学符号进行教学;通过图像语言进行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进行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是教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的过程,它针对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形为手段,以趣为突破口,以请为纽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求知、认知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的成为生动活泼的和自我需求的活动。下文笔者将从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类型与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方面来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有两个,分别为情感认知理论和学习建构理论。下文将分别探讨这两个理论。

1、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倡导的学习和教学思想可追溯到杜威的做中学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观。其与行为主义学习观是针锋相对的一种观点。20年代在我国由李吉林老师提出情境教育的概念以来,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原理是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现有水平、最近发展区和潜在发展水平。人的认知水平就在这三个阶段之间循环往复,不断深化,螺旋式上升的。数学教学的任务就是促使他们之间的转化。而传统的老师被动式教授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以情境为载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进行思考,从而有利于他们实现从现有水平向最近发展区的转变。

2、学习建构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的一个过程,教学应该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传统的教学忽视的了学生的主动性,更多的是收到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认为只要是对学生进行足够的刺激,他们就会有相应的反应,即传统的“刺激——反应”模式,但是该模式忽略了学生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只有从内到外的改变才能真正的让小学生愿意去学习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主旨就是通过情境为媒介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情境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从而加快知识的建构。

二、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类型与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在当前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教育界和理论界对于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类型和方法基本已经达成共识,下面笔者将进行详细的介绍:

1、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类型

当前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类型划分较多,主流的类型是以下两种: 1.1 实际操作情境

实际操作情境的核心在于操作性,其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小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来感知所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以及帮助小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的答案。小学生的思维还不成熟,主要是形象思维,而数学更多的是抽象思维,小学生并不具有较高的能力去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这就需要老师来进行引导,而实际操作情境就是实现这种转变的一个载体。在小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通过老师在旁边的指导,小学生更容易实现形象思维到数学抽象思维的转变。1.2 问题情境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好奇心,因此以问题为导向的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处于一种与他现有的知识体系相矛盾的一种情境中,从而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是最好的老师,不用老师的监督,学生就会主动进行思考,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情境最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因而使用最广泛。使用问题情境时切莫凭空出现,需要以小学生现有的知识为基础,旧知识联系新知识的方式出现。

实际操作情境和问题情境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更多的是将两者进行混合使用,这样产生的效果更加明显。

2、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类型主要为实际操作情境和问题情境,在这些情境类型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问题竞猜法

该方法主要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小学生去猜测问题的答案,然后通过老师的指导,引出所需要学习的新知识。2.2 音像媒介法

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工具越来越先进,在课堂情境教学中,通过音像媒介来实现教学情境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为小学生普遍对音像的兴趣更高,这种方法更容易积极小学生的学习兴趣。2.3 布置障碍法

小学生的知识有限,有些问题往往需要新知识才能解答,该方法就是利用该原理在原有的情境中对某些问题和参数进行适当的改变,当小学生还按照原来的套路去进行解答时,会遇到无法解决的障碍,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所需学习的新知识。该方法对老师的要求较高,需要老师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具有较高的认知。2.4 故事引入法

小学生本身的求知欲很高,并且对故事这种载体一直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情境教学中,以故事为载体,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数学情境教学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学生参与度高,不足之处是对老师的掌控能力要求较高,因为如果不能进行合适的控制和引导,会导致小学生过多的关注故事本身,而没有关注故事背后隐藏的数学知识。

以上这些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方法各有利弊,并没有高下之分,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会使用多种方法以期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课堂情境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然后在这种看似繁荣的现象的背后,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却陷入了以下误区:

1、课堂情境教学流于形式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成为了一种教育时尚,有些老师不管课程是否需要或者是否适合,都会采用课堂情境教学的方式。在这种仅为使用情境教学而进行教学的情况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难免流于形式,只是对课堂进行了一次华丽的“包装”,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目的性。这种流于形式的课堂情境教学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是对学生的不负责,应该坚决杜绝这种现象。

2、课堂情境教学偏离教学重点

课堂情境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其效果与情境的选择和老师的掌控能力息息相关。而当前很多老师并没有根据自己课程的需要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仅仅是模仿别人的情境。这种模仿往往会因老师的掌控能力不足而导致学生陷入情境之中,忽略了所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从而偏离的教学的重点。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是需要老师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来进行设计的,一味的模仿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往往会偏离自己的教学重点。

3、课堂情境教学内容单调

当下,课堂情境教学中以问题情境最为普遍,很多的小学数学老师都会以“买东西”和“分东西”等问题为情境的切入点,偶尔使用一次小学生不会感到厌烦,久而久之就会对这种情境教学感到厌烦。同时,在课堂情境教学中,很多老师过分注重教育的社会功能,情境更多的是以社会事件或者问题为主,这些情境的设计忽略了小学生还是儿童这一基本事实,他们对这些事物并不感兴趣,因为课堂情境教学中要注意教育的儿童化。课堂情境教学内容的单一会让情境教学丧失其优势,有时甚至效果还不如传统的数学教学。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存在情境教学流于形式、偏离教学重点以及内容单调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1、注重对现代技术的应用,提高素材搜集水平,原创教学情境

以上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对情境的创设缺乏新意,而仅仅是模仿。当下,现代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广,为老师搜寻合适的情境创作题材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老师应该注重对现代技术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素材收集水平,用自己的智慧去原创教学情境,从而创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生的教学情境。

2、重组情境,培养应变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很多地方都是共通的,只有局部是不同的,因此面对一个情境,老师不能完全的模仿,但是也不用完全的自己去创设,而更多的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的要求,对某一情境进行适当的改编和重组,使得情境能达到自己的教学要求。同时,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对老师的应变能力要求较高,需要老师随时根据学生面对情境的不同反应来随时调整引导策略,从而使得情境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郭成,陈红.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1999,09.[2]唐彩斌.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8,03.[3]邝孔秀,宋乃庆.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现状与反思——基于“国培计划”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的调查[J].课程·教材·教法,2013,02.[4]许红梅.浅谈小学数学“做中学”情境整合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3,09.[5]唐慧彬.情境,概念教学不可或缺的要素[J].教学与管理,2009,11.[6]游积喜.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现代教育科学,2009,06.[7]朱长青.体验:教学情境的本真追求[J].教学与管理,2009,32.[8]吴黎贞.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创设[J].现代教育科学,2009,12.[9]许红梅.小学数学教学情境优化的三要素[J].上海教育科研,2010,10.[10]兰想林.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实验报告[J].电化教育研究,1994,01.[11]黄少锋.小学数学的“情境教学”新探[J].教育评论,1997,06.[12]蔡燕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教育评论,1998,05.[13]刘坚.关于数学情境教育的思考[J].人民教育,2013,Z3.[14]生家琦.情境数学:我们的行动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3,Z3.[15]闫少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J].当代教育科学,2011,18.[16]张世应.小学数学情境创设误区剖析[J].教学与管理,2012,26.[17]黄少红.善于创境,别开新天——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07.[18]袁宏.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当代教育科学,2007,18.[19]黄秋菊.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教育评论,2000,02.[20]林进春.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J].教育评论,2001,06.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内容摘要: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措施之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策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用教材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积极性,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 教学策略 学习积极性 主动参与 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措施之一。现代社会,知识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识和能力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试想一下:课堂上如果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哪来思维碰撞火花,谈何发展和创新呢?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年的教学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一、用“爱心”创设人际和谐的情境,是激趣乐学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露珠是可爱的、美丽的,却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应善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待那些后进生,就如同对待露珠一样需要教师百倍地加以呵护。用爱心去呵护他们敏感而易受伤的心灵,做好他们转变途中的护卫者和导航灯,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情绪,学生对你就会望而生畏,在噤若寒蝉的同时,向你关上了心灵的大门,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无从谈起。如果你能对他们多一些温暖和关爱,他们心灵的“高山回音”是会令你满意的。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安全感。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使学生感觉到如迎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在意的话,一个不在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自尊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5÷5=3 150÷50=3 1500÷500=3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发言的张猛把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他叫起来,但他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他,学习好的孩子也埋怨她耽误时间。柳名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他胆怯的目光中我感觉到他想退却了。我走过去,抚摸她的头,亲切地说:“没关系,你大胆发言,老师很高兴,这说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了,第一次当着大家发言,难免紧张,慢慢的把你想到的说出来,就是说错的了,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当时,他流下了眼泪,用颤抖的声音结结巴巴的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居然是对的!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如果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怯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感情基础。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概括出来的科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中的 小魏老师找张会科,她没钱买车票,于是她带领同学们去搬砖赚钱,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赚得了车票钱,产生了1500分钱,同学们感到有很多钱,便进行了计算,学习委员在黑板上歪歪扭扭的写下四行算式:

1块砖 = 1、5分

10块砖 = 15分 100块砖=150分 1000块砖=1500分

见到1500分,学生们不禁惊叹,这么多钱呀!小魏老师及时纠正了学生的认识错误:1500分=15元。这里运用了单位化聚的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数学以此得以体现。小魏老师顺其自然的推导出1000块砖可以挣到15元钱,可见生活中的数学灵活多变。

例如我在教学《确定位置》时,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两个班级中创设的教学环境不同,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相同,第一节课在一(1)班教室中教学,很多学生对于方向的辨认不是很清楚,总是感觉到很抽象,会把方向说反。第二节课我把一(2)班的学生带到户外,让他们找太阳出现的方向,联系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以此为固定方向,让学生辨别教室和自己家的方位。教师再稍加引导,大多数学生很快就能自己指出学校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三、创设悬疑的教学方法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最容易引发探究反射,积极探索即成积极性。所以,通过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学生才能生疑,才能要求析疑,才能产生求知欲,才能激发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提出多个任意的多位数,老师对这些数进行判断能被几整除,然后让学生用笔算一下老师的判断结果是否完全正确。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既惊讶又神秘有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迫不及待地要求懂得其中的奥秘。这样在教学中充分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渴望解疑析疑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创设游戏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把学生们喜爱的游戏、竞赛活动引入数学教学之中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采用听音乐、巧对数的形式,创设愉悦的数学氛围,通过游戏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回顾了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好了充分的铺垫。播放儿歌。

师:“请拿出你们准备好的数宝宝,大家一起做10的组成游戏。我出1。

生:“我出9”(出示9的数字卡片)师生:“1和9组成10。” ⑴、师生对数; ⑵、生生对数

师:这些数字娃娃可真奇妙!今天我们利用这些数字娃娃学习一些新的本领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数学游戏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手段来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中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数学游戏,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在合作交流中不断学习。这样比让学生大量地解题效果要好的多!

在学习《可能性》时,要求学生理解“可能”“不可能”“一定”这几个词语的含义。根据内容,如

果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势必会听得糊里糊涂,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会感到非常吃力。在教学时我设计了摸球的游戏。在第一个箱子中装了10个黄球、10个白球,通过让学生多次摸球:摸出黄球10次,白球10次,从而总结出当装有黄球白球两种颜色的球时,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学生明白了:这就是“可能性”。在这个游戏的基础上,把白球全拿出来,全装上黄球,让全班学生任意摸出一个球,发现全是黄球,学生总结出从这个箱子里摸出的一定是黄球,而不可能是白球。这样,学生对“一定”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灵活地掌握“可能性”和“一定”它们之间的区别。

在教学“年月日”的知识时,我运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不相差,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日加。

通过儿歌的形式,学生学得轻松,并且很快使记住大月,小月的天数,平年闰年二月单独进行记忆。又如在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后,让学生填写运算符号(7+7)乘以7+(7+7)除以7=100,66+6乘以6-(6+6)除以6=100学生思维立即活跃,把四则运算运用到娱乐之中,寓学于乐,使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应用。

五、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之乐。

实践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通过学生熟悉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周围到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有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新知。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动学生动手实践或亲身制作学具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它会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手脑并用,通过自身的探索后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中,尽情地展示自己,不断地创造自己获得成功,如在教学《找规律》时,让学生同我一起伸出左手,握成拳头,从拇上开始数起,数到23时应该数到那个手指上呢?很多学生一下来了兴趣,有的学生很认真的一个一个的数起来,有的同学通过计算很快就得出结论,应该数到中指上。很明显学生所表现出的参与性是很高的,他们不仅兴趣更浓,积极性高,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得出了结果,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自己很有成功感,无形中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激发。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数学信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和“善于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布鲁纳说,当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积极性,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李文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情感教育》58-61页

2、徐光兴:《儿童游戏与心理辅导》。上海出版社,2005年6月版

3、《寓教于趣,寓学于乐》【文献号】1-768现代中小学教育【原刊地名】长春【原刊期号】200001

4、贺桂红《浅谈启发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下载关于数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思考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数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思考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究学习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从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价值来看,你觉得这堂课哪些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探究?有什么突出的价值?请举出两个片段进行简要分析。 答:我认真倾听了赵娜莎老师主讲的《三角形边的关......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简约教学探究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简约教学探究 摘 要: 简约课堂是一种富有意境、充满韵味、写满诗意、启人思维、荡漾美感的课堂。简约课堂是一种“轻负担、高效益”的课堂。农村学生基础比......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问题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问题探究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最古老的也是使用最普遍的教学手法,它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

    浅谈探究农村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

    浅谈探究农村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 摘要: 在农村小学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几年来,我一直都在思考:怎样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对这个问题我的脑海里是一片空白,是一个“未知数”。......

    初中数学课堂例题的拓展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例题的拓展探究 课题结题报告 摘要:初中数学 例题拓展 发散数学思维 课题教学反思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2010年我县举行了说题比赛,并且在多次县市级的教研活......

    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浅析

    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浅析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互相交融不可分割的,教师的教授方式和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会学......

    探究式教学学生课堂活动范文

    探究式教学学生课堂活动 任务内容章节学生负责人组织学习该章节内容: 一、由一名学生将本章节的基础知识点罗列在黑板上,并且标记出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中考重点)。 二、由另一名......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的思考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初中数学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这是由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的。数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和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学校教学中历来居于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