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书坚在全市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书坚在全市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工作会议,主要是深入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全省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大会精神,动员全市上下深入推进实施商标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提升我市城市核心竞争力增添新的优势。
刚才,会议为我市2010年度新认定的部分驰著名商标企业进行了授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这些新获认定的企业表示热烈祝贺!崂山区政府、胶州市政府、华仁药业、琅琊台集团交流了经验,讲的都很好,希望各区、市政府和全市企业认真学习借鉴,真正把商标战略实施好。国家工商总局和省工商局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许瑞表局长、孙国丽副局长亲自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对我市推进实施商标战略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希望各级要认真学习贯彻。下面,我结合青岛实际强调几点意见。
一、完善制度,扎实工作,全市商标战略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商标工作,把推进商标战略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的重要举措,在各级各部门、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商标战略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5月,我市被国家工商总局确定为首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标志着我市商标战略工作成效得到了国家认可。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成效比较突出:
一是商标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为加快商标战略的全面推进实施,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把推进商标战略进一步纳入了政府工作的整体框架。各区市政府制定完善了工作措施,积极扶持、培育驰著名商标企业发展,将商标工作作为推动地方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取得了明显成效。工商、知识产权、经贸、公安、法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紧密合作,为我市商标战略稳步推进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是商标注册和驰著名商标创建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2010年,我市新增注册商标124万件,总数达43万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2件、省著名商标57件、市著名商标69件。今年5月我市再添8件驰名商标。目前,全市共有行政认定中国驰名商标42件、省著名商标271件、市著名商标265件,数量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驰著名商标辐射带动效应明显,2010年,全市驰著名商标企业经济总量达到4708亿元,增长13%,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超过46%。应当讲,近年来驰著名商标发展反映了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整体形势,商标注册和驰著名商标创建的质量、品牌结构、地区分布等优势突出、覆盖均衡,为全市“十二五”开局起步提供了良好基础。三是商标兴农工作取得新突破。目前,全市涉农商标注册总量达7300多件,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幅度,拥有“胶州大白菜”、“崂山茶”、“大泽山葡萄”、“马家沟芹菜”等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中国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达到7件,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品牌农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商标专用权保护和运用体系逐步健全。全市各级商标专用权保护执法网络逐步完善,力度不断增强。尤其是国务院部署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期间,全市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查处了一大批商标侵权违法案件,为商标品牌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在商标无形资产价值运用和转化方面,我市创造性地开展了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工作,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商标权质押实现融资38亿元,帮助一批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也为进一步有效发挥商标潜在价值作出了十分有益的尝试。
总之,全市商标战略的顺利推进,为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品牌之都”增添了新的优势。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工商总局、省工商局的大力指导,也离不开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和不懈努力,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对全市商标品牌发展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实施商标战略的责任感紧迫感当前,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资源环境占有利用约束加紧,落后的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淘汰加快,这些都为我们“十二五”期间谋求经济的新一轮科学发展提出了挑战。在城市发展新一轮竞争中,对商标品牌等城市发展软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断深化商标品牌创建工作,使我们的企业和整个城市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更多的无形资产,这是我们在新时期实现更高起点上科学发展的巨大内生动力和活力。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商标战略实施方面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注册商标总量不足。我市目前共有各类市场主体46万多家,注册商标拥有率仅为913%,换句话讲,每100家市场主体只有9件商标左右。深圳市的企业注册商标拥有率为1866%,是我们的两倍。商标国际注册方面,我市目前通过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注册的商标仅为131件,数量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这也与我们作为外向型经济程度较高的城市地位不相称。国家工商总局前不久指出,将把商标审查的周期控制在10个月以内,到“十二五”末,全国有效注册商标量将达到800万件,而今年全国商标注册量将超过140万件。未来几年注册商标数量将保持加速增长态势,青岛既不能在商标注册方面出现欠账,更要下大力气研究怎样加快发展、实现赶超。二是驰名商标创建形势较为严峻。我市驰名商标数量前些年曾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但近年来杭州、广州、深圳等城市驰名商标数量均高于我市。同时,我市驰名商标创建存在“点高面低”现象,驰名商标主要靠海尔、海信、青啤等少数大品牌支撑,商标创建第二梯队与现有的知名企业数量相比差距较大,后续力量不足。三是企业商标意识不高。相对于有形资产投入积极性而言,部分企业对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的发展壮大缺乏主动意识,对商标资本的运用价值缺乏必要的了解。四是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对工业、农业、服务业商标品牌的激励政策还不够统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服务业企业商标品牌发展的积极性。在下一步工作中,各级要充分把握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总体形势,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将商标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高起点做好商标战略实施的“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工作,以时不我待的创新精神大胆先行先试,全面提高商标的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实现注册商标、驰著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及国际注册商标数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促使“品牌之都”的城市名牌真正走向世界,推动我市“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不断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工作中,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要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全面加强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2008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把商标战略作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11月,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商标战略实施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对充分发挥商标战略在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强综合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明确意见,完善了商标工作五年发展规划。全市上下要认真抓好《纲要》和《意见》的贯彻落实,切实将商标战略实施作为推动企业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各相关部门要清醒地认识到实施商标战略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撑作用、对产业优化升级的引领作用、对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的驱动作用和对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加强商标培育、管理和保护,通过商标战略实施逐步改变粗放式、低附加值的发展方式。全市广大企业要进一步提高商标意识,强化提升发展商标品牌的战略眼光,加强商标注册和运用,积极开展驰著名商标创建和商标国际注册,逐步实现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过渡,实现转型发展。各区、市政府要进一步将商标战略实施上升到政府行为,着力完善制度体系,重点抓好激励政策、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和保护措施的建立健全,有效整合工商等相关部门的工作力量,引导各类企业通过商标品牌的创立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效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实力。
二要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大局,加快推进商标品牌创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的确立和我市争当蓝色经济区建设排头兵的总体要求,对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找准商标战略实施的工作切入点,加强商标政策研究,确保搞好产业对接、区域对接,抓好商标战略与其他服务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的深度融合和统筹发展。要重点加大对现代水产养殖业、渔业增殖业等海洋经济第一产业,海洋生物、装备制造业、现代海洋化工、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等第二产业,海洋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涉海金融服务业等海洋第三产业的商标培育力度,努力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大影响力、较强竞争力的蓝色经济商标品牌,打造蓝色经济商标品牌强市。
三要结合落实全市“十二五”规划,充分发挥商标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植战略新兴产业中的积极作用。围绕全市“十二五”产业布局,将商标管理与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充分发挥商标在优势传统产业中的作用,力争在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中形成富有行业特色的驰著名商标群。要依托现有制造业的品牌优势,重点发展家电电子、船舶海洋工程等重要产业集群的注册商标和驰著名商标,促进我市国内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扶持战略新兴产业的商标发展,重点促进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的商标品牌创建,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品牌对青岛经济的贡献度,促进全市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四要着眼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大力实施商标兴农工作。在土地资源有限、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的现实约束下,大力实施商标兴农,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增值率,提升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资源的利用价值,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的形成,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要大力促进农业商标发展,适应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发挥商标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中的作用,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企业集团化、产品品牌化。要进一步实施“一村一品一标”工程,引导农村企业和群众增强商标意识,激发农村运用商标谋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积极推行“公司+商标+基地”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业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突出加强特色果蔬茶叶、苗木花卉、水产养殖加工和传统农副土特产行业的商标品牌建设,培育注册一批“名、特、优、新、稀”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商标。在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方面,工商部门要加大牵头实施力度,积极协调农业、质监等相关部门,抓好地理标志方
面的培育创建工作,不断优化农产品商标品牌培育环境,扩大富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的品牌和市场优势。
五要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加快国际商标战略实施步伐。商标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护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推进商标国际战略实施,成为企业走国际化道路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要引导企业建立以商标确权、用权、维权为核心的商标管理制度和商标保护机制,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出口产品,从数量和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和品牌竞争,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效益。要充分利用我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不断密切合作的优势,加强商标国际注册宣传和培训,支持、引导各类企业充分利用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以最便捷的途径,将商标注册和保护的效力延伸到马德里联盟成员国,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商标在境外遭遇抢注及由此产生的贸易纠纷,切实为我市企业自主品牌国际化战略保驾护航。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为深入推进实施商标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实施商标战略,要坚持以政府行为为主导,加强商标战略与经济领域其他带动战略的统筹安排,营造出有利于商标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全面提升商标工作层级,为商标战略深入推进实施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在坚持市政府统一领导的同时,工商部门要充分发挥好牵头作用,进一步创造性地发挥职能作用推动商标战略实施,在协助市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协调理顺工作机制、完善激励和考评体系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各区市政府要自觉地把商标战略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规划指导,完善政策措施,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绩效考核监督体系的意见》,将驰著名商标创建、地理标志注册和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等工作纳入对区市政府的绩效考核,各区市政府要切实把商标战略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把商标工作抓出成效。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抓好职能衔接和战略对接,积极形成商标战略实施的工作合力。二要完善激励机制。要认真落实全市商标战略实施的有关政策,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等多种手段,重点扶持拥有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企业上规模、上水平。要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注册商标权质押贷款业务,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及社会资金加大对商标信息开发利用、商标服务的投入力度。对符合政府采购规定的驰、著名商标企业产品、服务实施优先采购。
三要强化宣传引导。要将宣传工作贯穿于商标战略工作实施全过程,宣传部门、各新闻单位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宣传阵地作用,大力宣传实施商标战略对于提高企业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着力扩大商标战略的知晓度和影响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要坚持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活动,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和教育培训,促使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关注商标战略实施。
同志们,商标战略的深入推进实施,是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切实将商标战略实施融入“十二五”工作全局,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在市实施商标战略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市实施商标战略推进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局长、×××副局长,各位企业家朋友:
为大力推进××市创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工作,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实施商标战略推进会。国家、省里对我市的创建工作十分关心和支持,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局长、省工商局×副局长今天专程到会指导,这将对我市创建工作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莅临大会的国家工商总局、省工商局领导表示热烈欢迎,向你们长期以来对××商标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局长回顾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我市实施商标战略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就下一步创建商标战略示范城市工作作了具体安排,我都同意。正泰集团、日泰集团分别作了很好的经验介绍和表态发言。等一下,许局长、张副局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贯彻。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切实增强创建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实施商标战略作为贯彻省委“两创”总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来抓,坚定不移地走“品牌兴市”之路,全市上下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工商主力、部门主推”的格局。截至去年底,我市拥有有效注册商标132740件,居××省第一位;境外商标国际注册5329件,其中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430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 1 —
集体商标13件;行政认定驰名商标32件、浙江省著名商标321件、××市知名商标461件;省级品牌强镇2个;浙江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16个、××市专业商标品牌基地14个;××、××、××、××、××先后被评为全国商标发展百强县。这些都有力地提升了我市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影响力。当前,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创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的要求相比,我市商标品牌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如商标品牌结构不尽合理,商标品牌的自主化、国际化程度不高,品牌运行缺乏有力措施,商标品牌附加值不高,品牌经济整体实力还不够强,商标品牌培育升级观念有待更新等。开展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工作,是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的重要任务。目前全国共有53个城市进入首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的行列,我省的××、××、××已经入围。因此,××要提高品牌商标含金量,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推动地方合作交流,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就必须拿下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的牌子。市委、市政府对创建工作非常重视,今年4月份举行了创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启动仪式,拟定《××市创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成立创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可以说我市创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的指导思想、目标、步骤已经基本明确。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上来,严格按照创建任务分解表制订工作推进计划,倒排时间,全力以赴抓好落实,确保创建成功。
二、突出重点,全面完成创建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各项目标任务
创建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要围绕企业技术管理创新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品牌的附加值和美誉度。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提高商标运用能力和参与竞争能力,以商标整合企业的技术、管理、营销等优势,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抢占品牌建设的制高点。
二是要围绕结构调整推进商标战略。要挖掘××产业优势,把重大产业投资项目、重大建设项目和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作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培育重点,努力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要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装备、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领域,优先培育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标,支撑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三是要围绕质量提升推进商标战略。要综合运用信贷、财税等多种手段,扶持驰名商标企业加快发展。引导企业根据市场规律和发展需求,以商标为核心,通过许可使用、连锁经营等多种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增强企业竞争力。要指导驰名商标企业珍惜品牌的良好信誉,自觉依法经营,不断扩大商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是要围绕服务三农推进商标战略。要抓紧制定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的发展规划和推进措施,在具有我市地域和产业特色的农产品上大力培育发展商标,树立我市生态、有机、绿色的地域产品特色品牌。鼓励市场主体积极申报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含量高、社会影响大的农业群体品牌,通过注册一件商标,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五是要围绕旅游产业推进商标战略。充分挖掘我市民族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和特色旅游资源,培育一批景区景点商标、大型文化服务商标。引导和帮助旅游文化企业加快特色商标保护性注册工作,帮助老字号、具有地域特色的知名商号企业和传统文化工艺产业,提升商标价值。
六是要围绕专用权保护推进商标战略。要把商标维权作为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努力形成以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为主,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监督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商标专用权保护体系。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注册商标特别是驰著名商标、涉农商标专用权保护专项行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加强领导,确保创建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责任要到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创建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重要工作目标任务,纳入整体发展规划。要建立实施商标战略目标责任制,明确各地各部门在创建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要制定争创浙江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发展规划,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加快推动商标战略实施。
二是配合要紧密。创建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工作涉及面很广,需要各地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条块齐抓共建合力。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把创建工作的具体指标逐项分解量化到相关责任单位,并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各项工作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要在创建工作中摆正位置,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抓好落实;对需要本单位参与的工作,要积极配合;对一些共管的工作,要加强协商,尤其是工商、财政、科技、知识产权等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序、配合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是机制要完善。创建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必须要有长效的工作机制来保证。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创建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建立“季督查、半年通报、年终考核”的推进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也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有人抓、任务有人落实、问题有人解决。
四是发动要广泛。在创建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过程中,要强化宣传发动,实现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良性互动,努力形成全民支持、参与示范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宣传我市创建工作取得的成绩,报道工作中的典型。广大企业是实施商标战略的主体、也是实施商标战略的最直接受益者,要积极主动实施商标战略,努力打造企业品牌。
同时,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导。创建商标战略
实施示范城市离不开上级及有关部门,尤其是国家、省工商部门的指导和帮助,所以还请许局长、张副局长一如既往地给予我市创建工作关心和支持。
各位企业家朋友,同志们,我市创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但是我们坚信,有上级工商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有广大企业家的积极主动参与,有全市上下的齐心协力,我们一定会圆满完成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创建的各项目标任务。谢谢。
第三篇:2011范坚在全省国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继续开创“十二五”时期江苏国税事业新局面
范 坚
(2011年1月17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国税工作会议是在举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开启“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新征程的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税务工作会议部署和要求,总结“十一五”时期国税工作,研究“十二五”国税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部署2011年国税工作主要任务。今天上午,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学勇亲临这次会议,并就税收工作发表重要讲话,特别是,他提出“三个大有可为”和“加大四个力度”的希望与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一、“十一五”时期国税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江苏国税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国税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税务总局、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锐意改革创新,不断开拓进取,各项国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国为省壮大财力贡献突出。各级国税机关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密切关注经济税源变化趋势,不断加强税收征管,特别 是在经济税源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与国家为应对危机采取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双重压力下,面对组织收入工作艰难环境,正确处理复杂矛盾,迎难而上,为国分忧,千方百计挖掘税收增长潜力,确保完成并超额完成国家预算,实现了国税收入一直在高基数上保持平稳增长。国税总收入五年累计达17480亿元,年均递增20%,是“十五”时期的2.6倍,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14320亿元,年均递增21.7%,是“十五”时期的2.8倍。国税总收入五年上了三个新台阶,2006年突破2000亿,2008年突破3000亿元,2010年突破4000亿元,达到4784亿元,同比增长22.1%,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3873亿元,同比增长20.1%。国税总收入连续11年在全国名列前茅,为国家、为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财力保障。
——税收调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各级国税机关以促进发展为己任,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积极发挥税收宏观调控功能,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研究制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以及扩大再就业等方面政策落实措施,增强税收优惠政策的可操作性。认真组织开展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调研,运用税收数据分析经济发展态势,及时为总局和地方党政领导提供决策参考。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各级国税机关坚持把税收政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手段,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及时贯彻省局制定的扩内需促发展11项服务管理措施、支持创新型经济发展8项服务措施以及促进我省外贸出 口的“六条意见”、“四项措施”;深入开展“千名税官进万户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国税与江苏创新发展同行”等主题活动,与科技部门联合开展“千员万企”结对专项服务行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涉税问题。五年来累计落实各项税收优惠超过7333亿元,其中出口退(免)税4908亿元,落实减免退税数额位居全国第二。
——为纳税人服务工作进展明显。各级坚持把纳税服务贯穿税收管理全过程,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完善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纳税服务新理念宣传教育,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初步确立。通过税收宣传月、国税网站、12366热线、专题咨询会等形式,积极开展税收政策宣传咨询,加强纳税辅导;大力推进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整合窗口功能,优化办税流程,简并报表资料,推进自助办税、同城办税,方便纳税人,降低办税成本。加快纳税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完成江苏国税网上办税服务厅一期和短信平台开发并试点运行。开展纳税人需求调查,积极处理纳税人的涉税投诉,切实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纳税服务组织机构,完善有关配套制度措施。江苏国税服务e站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服务十大品牌之首。
——创新税收征管方式富有成效。各级在巩固完善征管业务流程再造运行机制的同时,推进税源税基的联动管理,加强税收分析的面、线、点的联动,纳税评估的行业联动、税种联动、征退税联动,税务稽查的管查联动、以查促管。全面探索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明确各级风险管理职能,在市、县 两级建立风险管理专业团队,把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风险管理职能从税收管理员职能中分离出来,按照目标规划、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控制、监控评估等风险管理主要环节,在不同层级之间实现专业化分工,税源控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明显增强。明确大企业管理的对象和层级管理职责,探索大企业专业化管理方式方法取得初步成效。改进反避税调查手段,规范非居民税收管理,“十一五”期间全省反避税入库20.55亿元,占全国的30%以上,单户补税超亿元的案件有7个,征收非居民企业所得税160.54亿元,维护了国家税收权益和经济安全。全面推广应用总局综合征管软件,持续改进优化流程管理系统、监控决策系统、税源管理平台三大系统功能,构成了一体化的税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CTAIS2.0江苏优化版)。在实现征管信息全省集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数据信息情报的应用,税收信息化支撑征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税收法治建设得以全面加强。各级坚持不懈推进依法治税,全面实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推广应用税收执法责任管理信息系统,强化风险控制和责任追究,广大干部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明显增强。引入“参数化”执法检查方法,以贯彻组织收入原则、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为重点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及时纠正违章违规行为。改进税务行政复议审理方式,提高重大税务案件审理质量。认真做好信访、纳税人投诉等工作,税务行政争议得到有效预防和化解。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狠抓重大涉税案件查处,税警联合开展打击 发票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五年来,全省立案查处各类涉税违法案件7万余件,累计查补收入达107.85亿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8735件,其中百万元以上大要案1231件,依法惩处涉税违法犯罪分子581人。
——干部队伍建设硕果累累。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多种方式并举的选人用人机制,选好配强各级领导,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强化领导班子的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巡视工作,在对省辖市局领导班子全面巡视的基础上,对33个县级局领导班子开展了专题巡视,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全面提升。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严格公务员考录,强化公务员考核,规范机构设臵和职能配臵,推进了人事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大力推进“人才兴税”战略,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构建了以全员培训、岗位练兵、技能达标、能手竞赛为基础,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为龙头,分级分类专业等级考试为机制,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的大教育培训格局。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专业化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基层建设,在基层“三化”建设全面达标基础上,广泛开展“五好”和谐基层建设,激发了基层组织的活力,增强了国税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共建和谐税收夯实了基础。深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全系统连续十年五度荣膺省文明行业榜首,先后涌现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工作者”等一大批 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荣获国家级荣誉36项、省级荣誉153项。
——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切实加强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和惩治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反腐倡廉工作组织领导力度。以廉政文化建设为引领,以“四德、五珍惜”教育为主题,深化廉政教育,夯实了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有29个市、县局被省纪委等九部门联合评定为“省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以“两权”监督制约为重点,全面开展内控机制建设,着力构建制度规范、机制制约、信息控制、有效防范的工作防线。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加大离任审计和考廉工作力度,促进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认真开展商业贿赂、“小金库”等专项治理,组织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强化了对权力运行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的监控。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纳税人利益的不正之风,国税系统行风政风建设保持了领先态势。加强行政执法督察内审工作,成立专门机构,促进依法行政。认真办理人民来信来访,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力度,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五年来,对102人给予党政纪处分,34人受到刑事处理,分别比“十五”期间下降37.5%和47.7%,惩治了腐败,纯洁了队伍。
过去五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坚持“五个结合”,对于江苏国税事业的统筹发展,继往开来,弥足珍贵:一是坚持聚财与调控相结合,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工作全局,把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为国税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方向;二是坚持 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就是要依法治税,公开公平公正执法,以提高纳税遵从度为目标,把纳税服务贯穿税收管理全过程;三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就是要敢于突破陈旧观念和体制障碍,以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为核心,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方式方法创新;四是坚持收好税与带好队相结合,就是要以人为本,把提高干部政治业务素质放在突出位臵,为做好国税工作提供人才保障;五是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就是要从实际出发,科学谋划发展思路和实现路径,大处着眼,小事做起,稳步前进,不断开创国税工作新局面。
上述这些成绩和经验的取得,是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理解支持的结果,更是江苏国税人多年来一以贯之地坚持服务发展、改革创新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局党组向全省广大国税干部职工,向曾经为税收事业奋斗过、奉献过的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税收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部分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理念和方法还未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依法行政能力还不够强,正确运用税收政策服务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还没有牢固树立,纳税人办税不便利的现象仍然存在;税收管理专业化、信息化还有待深入研究,税收征管体制机制仍需完善;人力资源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少数干部以权谋私时有发生,反腐倡廉工作须臾也不可松 懈。对于这些问题,各级国税机关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建议》强调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并提出“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建议》从保障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动力的战略高度,提出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从鼓励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对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明确了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的主要任务。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税务总局于去年12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税务工作会议,肖捷局长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对税收工作的重要批示,提出了今后五年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部署了今年税收工作的主要任务,特别强调“一个牢记,四个必须”,即始终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在实践中必须坚持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必须抓 好纳税服务、税收征管的核心业务,必须推行专业化、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必须完善人才强税、廉洁从税的保障机制。这就为我们做好“十二五”国税工作,部署今年国税工作指明了方向。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今后五年,世情、国情、省情和税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国税工作面临新的发展环境。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江苏发展已进入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关键阶段,省委提出了江苏“十二五”发展三个重要指标:经济年均增长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居民收入七年倍增。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肩负着率先发展的重任。江苏经济形态和增长动力已发生了重大变化,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进入国家战略,苏南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苏中经济国际化水平提高,苏北发展进入快车道,全省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在持续积累。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明显,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一,一大批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先后建成投产,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也为江苏国税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伴随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目标的实现,江苏国税收入总量预期必将有相应的增长。
另一方面,国际经济变化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大,欧债危机、美元再次量化宽松、热钱涌入带来的通胀压力;同时资源约束加剧、环境压力加大、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完全转变,以及各种社会矛盾增多等挑战也同时存在。江苏国税发展也必将面临许 多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对运用税收手段支持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新考验,税源税基跨国流动日益频繁,加大了税收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加强国际税收协调与合作,维护国家税收权益的任务更为重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公平收入分配、促进改善民生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目标,对依法履行税收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肩负促进发展的任务将更加繁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纳税人数量迅猛增长,跨国、跨地区经营企业不断涌现,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日益增多,防范税收流失和出口骗税风险难度更大,税收征管体制机制面临新的考验;纳税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税源税基结构的复杂性和财务税收制度的差异性,使税收利益矛盾和冲突愈益凸显。税务干部的理想信念、知识结构、管理技能也迫切需要加快适应,迎接挑战。
为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立足江苏,胸怀全国,放眼世界,加强战略思维,确立好自己的发展定位和追求。我们的愿景是:未来五年,力争使江苏国税在全国率先成为法治、服务、责任、和谐、效能、廉洁的税务机关,使之成为一个集优质服务、公正执法、社会认同于一体的政府组织。围绕这一愿景,全系统的每一名干部职工必须牢固树立以下价值观:公正、诚信、责任、和谐、专业、廉洁。公正,就是要做到公平、公正执法,法制面前人人平等;诚信,就是要诚实做人、忠诚事业、取信于民;责任,就是要恪尽职守,不断自省,对自己的行为和工作结果高度负责;和谐,就是要尊重不同纳税人、不同税务人员以及相关方的差异性,讲求合作;专业,就是要爱岗敬业,善于学习,勤勉工作,讲求效率,追求卓越;廉洁,就是要坚持理想信念,洁身自好,惩防并举,廉洁从税。达成这一愿景,必须始终致力于“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收征管以及实现人员、流程、技术的现代化”三大战略目标不动摇,从而在新起点上实现江苏国税发展的新跨越,力求使江苏国税成为“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工作主题的模范实践区;借鉴国际经验、推进税收管理专业化、信息化的先行试验区。
基于上述思考,省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税务工作会议部署,起草了《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十二五”工作规划(讨论稿)》,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国税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基本要求,提交这次会议讨论,请大家认真深入思考,提出修改意见。
“十二五”时期江苏国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坚持“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工作主题,以优化纳税服务和强化税收征管为核心,加速专业化、信息化进程,完善人才强税、廉洁从税的保障体系,努力把江苏国税打造成为服务型税务机关,更好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江苏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做出新贡献。
主要目标是:国税收入随经济发展持续、稳定、协调增长; 税收调控作用更加有效发挥;税收法治环境继续得到改善;纳税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明显增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
重点任务是: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落实好税制改革各项任务,持续改进纳税服务,切实强化税收征管,全面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基本要求是:第一,必须坚持服务发展的大局意识,充分发挥税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十二五”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江苏要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这是全省工作大局。各级国税机关必须紧紧围绕主题服务大局,把聚财职能与调控职能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加强税源税基的科学控管,防范税收流失,保持税收收入随着经济发展稳定协调增长,不断壮大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可用财力;另一方面通过落实税收奖限政策,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臵,引导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调整,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二,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则,把规范执法与优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服务和执法是履行税收职能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服务是执法的基础和前提,公正执法是实现税收公平的重要保证。一方面要抓好现代纳税服务体系建设,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基本理念,在税企之间建立和谐、合作、互信的新型征纳关系,在执法中切实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断 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纳税遵从度。另一方面要抓好现代税收法治体系建设,把法治要求融入各项税收工作中,促进税务干部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营造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的驱动策略,进一步提升服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改革创新是推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各级国税机关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改革创新的思维,观察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办法。同时,要十分注意把握改革创新的力度和节奏,注意倾听广大基层干部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形成合力,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改革。要善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结合实际创新、提高,以利为推进税收管理现代化探索道路。
第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需培育、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推进江苏国税新发展关键靠人才。各级国税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国税干部队伍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促进干部的全面发展。要善于用战略思维、开放视野、发展观念做好人才工作,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税之基。要以宽广胸怀、民主作风、科学方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干部立岗成才、建功立业。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增强国税事业发展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与此同时,要持之以恒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广大干部廉洁从税,确保各类人才健康成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要切实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国税工作的各个方面,按照全国税务工作会议的部署,认真谋划好、实施好省局“十二五”工作规划,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更加扎实的作风,踏上江苏国税事业的新征程。
三、2011年国税工作任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中央强调,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
前不久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全省经济工作要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对我们做好今年国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今年全国税收收入增长预期目标为10%,总局安排我省国税收入增长预期目标为10.5%。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我省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10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预期目标为10 %。今年由于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制约税收增长的可变因素较多,组织收入工作不可掉以轻心,各级国税机关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按照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税务工作会议的部署,结合我省国税工作实际,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依法实施税收征减免退
各级要坚持依法行政准则和组织收入原则,依法履行税收组织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的职能作用,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持续性。
坚决落实组织收入原则。坚持依法征税,坚决防止和制止应征不征、应退不退、收过头税以及占压、挪用、转引税款。坚持从经济到税收的原则,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等因素,科学规划税收收入增长预期目标。加强对组织收入工作的指导,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发展态势,全面开展经济税源分析、税源预警分析和税收收入风险分析,形成“面、线、点”有机联系、逐层递进的税收收入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研究解决组织收入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主动加强与地方党政领导的沟通协调,防止脱离税源实际层层增加收入指标的现象。
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改进执法检查方法,进一步丰富参数化检查指标体系,突出对重大税收执法风险和执法薄弱环节的执法检查,重点加强对组织收入原则贯彻、重大税收政策执行、税收优惠政策管理、纳税服务措施落实、重大税务案件处理等进行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政策执行力和执法规范性。完善执法责任制 管理,正确区分税收法律政策规定的法定职责和内部管理制度要求的界限,进一步突出税收执法责任管理的重点。探索规范自由裁量权的程序和适用规则,引导基层合法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提高防范税收执法风险能力。省局将认真梳理近年来执法检查、执法监察及审计等外部门监督中暴露出的重大税收执法问题,进行执法风险教育和提示,制定《基层分局税收执法风险防范指引》,指导基层完善执法风险内部治理结构,提升基层执法风险管理水平。
认真落实各项税收政策。继续加强结构性减税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解读,针对不同行业和规模的纳税人,开展有针对性的税法宣传解读工作,帮助纳税人准确理解和掌握税收奖限政策。认真抓好税收优惠政策的兑现落实,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结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六大战略,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为重点,支持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传统产业提升发展,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以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为重点,支持外贸出口结构调整,抑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推进节能减排;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创业就业,支持“三农”建设。加快涉税优惠事项办理进度,对内减并审核审批环节,加强部门配合协调,推动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传递信息数据,压缩办理时限,提高优惠政策落实效率,对外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为落实税收优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加强政策效应分析调研。各级政策法规、收入规划核算和税政管理部门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税收政策经济效应的研究分析上。要从经济发展态势中不断分析评估税收政策与服务管理效应,及时提出完善政策建议,调整服务管理措施。加强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调查,深入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听取意见建议,掌握政策执行效果,分析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完善措施。要着眼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江苏发展的实践,了解产业发展的政策需求,积极主动研究税收奖限政策的合理建议,为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政策提供决策参考。要加强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税收优惠落实不到位和滥用税收优惠,确保税收优惠的政策功效。
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选择部分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突出加强与省局税种管理部门的联动;进一步推进重点税源企业检查,提高省局集中选案比例;继续严厉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重点查处虚开发票和利用虚假发票侵蚀税基的违法行为;探索项目化稽查方法,强化案头分析和检查预案管理;推广应用计算机查账软件,提升对信息化管理企业的稽查能力;按照地市“一级稽查”的模式,研究分类分级稽查的具体实施方案,择机进行试点。
(二)持续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
深刻理解肖局长关于纳税服务“四个更加注重”的内涵要义,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理念,坚持把纳税服务作为税务部门的核心业务,完善纳税服务体系,创新纳税服务方式,努力建设服务型国税机关。
提高确定性满足纳税人正当需求。加强纳税人需求采集分 析,根据不同类型纳税人需求重点,及时调整和改进纳税服务工作重点和形式。提高税法宣传的针对性,针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税种纳税人的需求搞好专题辅导培训,针对纳税人的个性化需求搞好“一对一”的服务。提高纳税咨询的确定性,搞好知识库运维,重点抓好我省国税的涉税知识维护、更新。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设税收政策智能咨询系统,为纳税咨询提供准确权威、口径统一、指向明确的知识平台。
以联合办税为切入点推进便捷办税。要积极拓宽国地税协作办税的方式和内容,推进国地税共建办税服务厅、共驻政务大厅、互设办税服务窗口、共享办税服务资源,促进国地税信息交换制度化、常态化,减少纳税人分别向国、地税机关报送重复的资料信息。进一步优化办税流程、精简涉税资料,统一涉税表证单书种类和式样,扩大自助办税,推进同城办税。要积极推进标准化模式下细分策略的实施,制定纳税服务业务规范,今年重点规范办税服务厅服务各项业务的流程、标准,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设立国地税联合办税示范点,开展星级办税服务厅评选。
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服务效能。按照标准统一、功能整合、运转协调的要求,加强纳税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网上办税厅二期建设,逐步统一省、市两级网上办税厅主要功能,为纳税人打造一个功能齐全、足不出户的网上办税平台;抓好全省短信平台推广运用,为纳税人提供税前、税中、税后全方位服务;按照总局统一部署,搞好省级12366呼叫中心建设,集聚各类咨询资源,形成以12366呼叫中心为主的多元咨询格局。着手研究 网上办税服务厅、短信平台、12366热线和国税网站的互联整合,实现各类纳税服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切实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征纳双方沟通机制,明确和畅通纳税人权益的实现途径和救济渠道,及时处理和反馈纳税人各项投诉,做到事事有人问,件件有回音。探索建立纳税人权益保护平台和纳税争议仲裁机制,积极运用调解手段依法化解税收争议。坚持鼓励、引导、培育与规范、管理、监督相结合,进一步发挥涉税中介机构在纳税服务中的积极作用,防止和纠正侵害纳税人权益的行为。
(三)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按照总局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全面深化税收风险管理,完善分级分类管理,进一步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
全面深化税收风险管理。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程序,形成以申报受理、纳税评估、税收征收、税务稽查、法律救济等主要环节的税收征管程序;建立健全覆盖从应征税源到入库税金全过程的税收收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税收信息情报管理、申报审核、案头审核、实地审核、违法调查等主要环节,深化风险管理技术方法的应用,实现风险管理流程与税收征管程序的融合。各级要认真制定风险管理重点工作规划,为本级和下级深化风险管理提供指引。省、市局要进一步优选优化风险特征指标,省局将健全完善全省统一的风险特征库,形成满足大企业管理、行业管 理和特殊风险类型管理需要的风险指标群。各级要通过情报交换、知识管理、分析工具应用等途径,拓宽风险分析识别的视野,提高风险分析识别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省、市局要依托税源管理平台,对基层的风险应对情况进行跟踪复核,指导基层不断提升风险应对能力。研究建立税收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促进税收风险管理持续改进。
完善细化分级分类管理。推进管理层税源管理职能的实体化,进一步扩大省、市局重点税源、重点行业和跨区纳税人的上收管理事项范围。市、县局侧重风险的分析识别,县局、分局侧重风险的应对处理。要逐步减并基础管理工作事项,突出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要认真分析市、县两级税源专业化管理团队运作情况,研究专业化管理机构设臵和职能配臵问题。与此同时,全面推行省局监控决策系统中的税源分类管理应用模块,在省、市、县三级建立税源分类管理台账,明确不同地区国税机关分类管理的重点领域和具体目标。要重点关注纳税户数占总体1%,但税收收入占总量近80%的重点税源,进一步改进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办法。要认真研究总分机构、网上交易、关联交易、恶意税收筹划等特定纳税人群体的风险发生规律,探索行之有效的监控措施和应对办法。
开展“信息情报深化应用”主题活动。积极宣传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国家税收征管保障工作的通知,在巩固政府主导综合治税机制的基础上,实现与各级政府公用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实时交换,推广应用国、地税数据交换平台,进一步发挥江浙 沪甬跨区信息交换机制的作用,扩大外部数据信息情报采集交换的范围。各级要进一步细分数据采集、情报交换的重点项目,定期发布本级的外部采集数据目录,避免重复采集数据。要搭建以省局为主导覆盖各级各部门应用的综合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平台,为各类数据信息情报的归集、共享、转化和交换提供有力支撑。开展以情报应用为重点的风险管理案例观摩教学,建设税收信息情报应用管理示范点,省局将研究制定《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工作规程》,指导各地深化信息情报应用。
改进税收征管基础管理。梳理、减并各类基础管理事项,减少前臵形式要件审核要求,把不必要的事前调查、核查、审批等控管措施转化为事后的风险控管事项。做好征管资料影像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转变征管基础资料管理方式,提高征管资料的管理效率和共享范围。按照数据质量管理办法的要求,首要的是每个一线岗位“生产”数据的干部职工,要确保在自己手中产生的数据是正确的,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各类征管数据的审核、纠错和清理工作,进一步改善征管基础数据质量。认真贯彻落实新发票管理办法,重点关注增值税链条断裂、普通发票代开等风险环节的发票使用监控管理,进一步推进网上开票,挖掘发票信息控税功能,促进发票信息情报化。
加强货物劳务税和所得税管理。完善增值税抵扣管理,选择风险大的行业和重点领域开展专项评估工作,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完善管理措施,编写中小企业行业管理指南,并加强培训,提高应用水平。深化出口退税分类管理,稳步推行新版出口退税 软件,逐步实现出口退税数据的省级集中,加强征、退税信息的比对和增值利用。所得税是世界上公认的计算最复杂、管理最困难的税种,我省所得税收入占国税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26%,所得税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并进一步加强所得税管理工作。要全面落实各项所得税政策,夯实所得税征管基础,强化跨地区税源的监控,切实做好汇算清缴工作。
优化综合征管信息系统功能。根据总局金税三期建设动态,科学规划全省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优化信息系统架构,规范应用软件项目管理。认真做好CTAIS2.0江苏优化版的数据拆分和历史数据归档工作,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加快统一全省申报软件,把好信息数据进口关。清理简并各类外挂系统,加快统一操作平台的建设。加强信息系统运维和安全体系建设,确保信息化应用安全。
(四)强化跨国税收管理,探索大企业管理方式
借鉴国外经验和成熟做法,从多职能、多税种、多环节、多手段入手,着力业务创新,体现管理特点,提高大企业和跨国税源管理水平。
把握大企业和跨国交易特点与规律。要借鉴国际通行的管理方式方法,加强对大企业和跨国交易商业模式、运营特点和税收安排的分析研究,探索大企业和跨国交易管理的规律,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广泛收集国外商业数据库、国际经济组织报告、行业分析报告、母公司公开信息、中介机构披露的相关信息,从全球价值链、供应链角度系统剖析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功能定位和赢利模式,从全球的视野研究我省外资企业的职能定位及利润水平,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加强与财政、国资委、证监会、商务、海关、外管等部门监管制度交流和信息交换,从经济与税收相结合的角度不断深化对大企业经营内在趋势与税收遵从特点的认识。
积极探索大企业管理与服务。加强对大企业的政策宣传辅导,对税法有规定但因大企业经营复杂所带来的政策适用性问题,建立申报前确定性沟通制度。制定大企业遵从风险规划,向企业发布遵从风险存在的区域、行业、特定政策、筹划产品等内容。建立大企业客户协调员制度,建立“点对点”的高层沟通渠道,快速响应大企业涉税诉求,动态掌握企业税收风险整体情况。继续推进省、市局定点联系企业内控调研与测试,促进企业提升风险防范能力。选择公司治理结构好、内控机制健全、税企沟通顺畅、遵从度较高的定点联系企业,签订纳税遵从协议。以大企业管理平台上线为契机,加强现有数据信息的整合提炼,提高识别大企业税收风险的准确性。对行业龙头型的大企业进行典型解剖,研究行业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税收政策与征管问题。省、市、县国税机关要加强联动,共同做好省内分支机构多、跨地区经营、业务复杂的集团性公司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建立省、市局大企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切实为企业解决难题。借鉴国际先进的税务审计技术和方法,对大企业开展综合审计,进一步强化ERP系统分析,组织工作团队,实施有效突破,努力提高计算机审计 能力。
强化国际税收管理和反避税工作。结合同期资料准备,利用BVD等国际商业数据库,选择关联交易集中的行业进行功能分析和差异调整,对企业职能进行合理定位,对存在的风险进行事前预警;研究国际避税的新情况及其在我省表现的新特点,拓宽领域,创新手段,更新方法,提高效率,探索有自身特点的反避税管理模式;做好单边预约定价、双边预约定价和国际磋商工作,在跨国税源划分中争取合理份额;密切跟踪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和居民企业对外支付项目的变化对税收的影响,掌握非居民税源分布规律,及时采取管理措施,完善非居民企业管理方式,强化税收协定的执行;继续拓展国际税收情报来源渠道,深化多部门合作,加大情报利用力度,有效打击跨国偷逃税行为。
完善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机制。大企业跨国(境)经营日益频繁,越来越多大企业都涉及国际税收的管理。各级要发挥我省大企业和国际税收机构合一的优势,统筹做好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工作,推进大企业管理和国际税收工作的有机融合。要进一步明确省、市、县局在大企业国际税收管理中的职能定位,发挥各层级的比较优势,合理配臵管理资源。省局要尽快制定完善有关工作制度和技术标准,分析识别行业性和集团性的重大风险事项;市局要进一步整合职能,完善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的工作流程,突出税收风险应对和实体化管理;县局要配合省、市局做好基础性管理工作。具备条件的省辖市局要进一步优化大企业的管户结构,推进集中化、扁平化管理。
(五)大力实施“人才强税”战略,建设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领导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专业化干部队伍。
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大力倡导学习之风,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做学习表率,发挥学习的示范作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专题学习和理论研讨,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规律性、预见性、创造性。深入推进国税文化建设,坚持文化育人,加强人文关怀,用先进的国税文化引领干部的价值取向,凝聚共同愿景,激发内在动力,增强国税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机关党建工作,要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党性作风教育,全面加强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行风。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和载体,使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干部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实际,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成坚强的领导集 体。要选强配齐各级领导班子,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形成年龄结构合理,能力素质互补,专业知识协调的新格局。要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的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落实党组议事规则,加强团结协作,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采取上挂下派、横向交流等多种形式,拓展年轻干部锻炼渠道,认真落实后备干部培养锻炼计划,使年轻干部在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基层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加快成长。坚持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的改革方向,规范和完善多种方式并举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切实把政治素质好、领导能力强、业务水平高、作风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深入治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认真落实“一报告两评议”制度,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关心干部成长,拓宽用人渠道,统筹用好领导和非领导干部职数,激发干部奋发有为的动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巡视检查工作,充分运用巡视结果,促进领导班子建设。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队,规范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严格公务员考录工作,切实把好进人关。健全干部考核考评制度,建立管用有效的干部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软件和考核办法,逐步扩大绩效管理试点,促进干部认真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能。要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知识和能力结构优化人力资源配臵,盘活人力资源存量,激发干部爱岗敬业、敬业精业、争创一流的内在动力。认真做好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试点工作,完成总局交办的公务员岗位职责规范课题研究任务,建立以专业等级为基础,以行政能力为导向的管理新机制,拓展干部的职业发展空间,促进干部立岗成才。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关心爱护老同志,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强税战略,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要创新教育培训形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造就人才的新格局。继续举办所得税业务高层次人才进修班,组织专业等级考试,鼓励干部参加“三师”等资格考试,加快人才培养。要按照专业化、信息化管理的新要求,深入开展基层一线干部岗位技能分类培训,提高干部的岗位操作技能和专业化管理能力。加强基层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培训,省局组织对县级局长和省辖市局处长进行一次全面轮训,举办所得税、稽查业务骨干培训班,进一步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专业管理水平。要加强各级分层分类培训的组织指导,健全教育培训考评机制,加大考评工作力度,促进各项教育培训工作的落实。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教育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逐步建立专业人才、教育培训、等级考试与干部岗位配臵、公务员分类管理、干部选拔任用相配套的制度,形成尊重人才、人人成才、人尽其才、人才辈出浓厚氛围。要以省税校为基地,以一流大学为依托,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采取开放式教育培训,拓宽培训领域,提 升培训层次,提高教学质量水平。进一步加强省税校的师资队伍、教材体系、税务教育网和基建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能力,把省税校建成一流的税务教育培训基地。
深入推进基层建设。要把基层建设作为国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好基层,夯实基础。要在思想上重视基层,工作上服务基层,作风上深入基层,投入上优先基层,主动排忧解难办实事,为基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充分运用省局组织的基层调研成果,针对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入进行排查分析,认真研究整改措施,加大落实力度,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基层。要深入推进“五好”和谐基层建设,按照省局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分解、细化、量化具体建设目标,强化落实措施。充分发挥“五好”和谐基层建设示范点的辐射和特色项目引领作用,整体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省局将制定全省国税系统“五好”和谐基层建设目标评估考核办法,明年上半年组织达标验收,推进基层建设再上新台阶。
坚持深化文明行业创建。要以全省国税系统十年五度荣膺江苏省文明行业为新的契机,巩固成果、深化内涵、提升水平、保位争先。要认真总结十年来文明创建的收获和宝贵经验,确立文明行业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创建思想,坚持“共创文明、共铸诚信、共建和谐、共促发展”的主题,确立新起点、明确新目标、落实新举措、推进新发展。要以优化纳税服务为重点,构建和谐征纳关系为目标,深入打造江苏国税服务e站品牌,提升品牌社会辐射面和知名度。要广泛开展“创优争先”活动,积极 参加地方组织的争创“文明单位”、“巾帼建功”、“青年文明号”、先进个人等活动,扩大先进群体,提升受表彰的层次和级次。要采取亮牌创建、示范带头等多种形式,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团员的示范作用,营造创优争先氛围,展示国税精神和形象。要积极培育先进典型,大力表彰先进,广泛宣传先进的事迹,弘扬先进的精神,激励干部人人学先进,个个争先进,立足岗位争创一流成绩、争做一流贡献。
(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快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认真抓好廉政准则的落实,巩固行风政风建设成果,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和内部行政管理,增强干部防范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的能力,促进党风政风行风的进一步好转。最近,中央纪委刚刚开完中纪委六次全会,锦涛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中纪委领导作了重要部署,国家税务总局不久也将召开党风廉政会议,届时省局党组将统一作出部署。
同志们,“十二五”的宏伟蓝图已经展现,2011年工作任务已经明确,国税工作任重道远。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继续开创江苏国税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四篇:在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上讲话
在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上讲话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规模大、规格高、层面广,主要目的就是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努力改善村居风貌和人居环境,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续写“三农”发展新篇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刚才,志强同志安排部署了全县村居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工作,顾华同志安排部署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安排得都很全面、很详细,我完全同意,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南华镇和东联村的发言也很具体、很实在,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从中受到启发。下面,我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讲三点意见。
第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我们必须要提高政治站位,认清发展形势,努力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当前,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日益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头号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要把农业农村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上“三农”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可谓高瞻远瞩、意义深远。近年来,习近平总
书记多次就乡村振兴发表重要讲话、作出指示要求,提出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作出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标定了中心思想,划出了任务重点,凝聚起万众信心。可以肯定地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将为农村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今后国家也将会有更大的政策扶持。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高台是传统农业大县,虽然城镇化率已达50.3%,但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现在的城镇化质量还不高,许多居民不过就是户籍上转变成所谓的城镇户口,或者“两栖式”漂泊生活在城乡之间,生活方式、思想认识还没有根本转变,90%以上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农村更是不容忽视的现状。全县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等问题日益突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任务十分紧迫。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政治要求,不断深化对县情乡情的认识和把握,精准对标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县委确定的“路线图”“时间表”,真正在乡村振兴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美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
乡村振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必须以此为标准,积极探索实践,大胆创新突破,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既要有“天蓝、山青、水绿”之“形”,更要铸乡村文化之“魂”,内外兼修全力打造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真正让农民富起来、让乡愁留下来,把乡村建设成幸福美丽新家园。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今天在座的县镇村三级干部,都是我县“三农”工作的一线指挥和排头尖兵,大家必须始终抱着一颗实干之心,带着一份为民之情,勇挑重担、奋力攻坚,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让高台父老乡亲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第二,改善村居风貌和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我们必须要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攻坚克难,坚决打好开题破局第一仗。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农村表现的十分突出。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几十年时间里,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广大农民追求更高的收入、更好的教育、更舒适的房子、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等高质量生活的愿望更加迫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前我县农民已经具备了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条件基础,但是缺乏切实有效的实现途径,缺乏更加广泛的政策支持,缺乏最大程度的利益整合。通俗一点说就是农民各干各的,单打独斗,向心力、凝聚力不强,导致村上、社里想干成一件事困难重重、阻力重重。在村庄建设上尤为突出,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影响了整体风貌。这也正是县上下决心提升村居风貌、改善人居环境目的所在。这是一项普惠性政策,覆盖各个村庄,每家每户都可受益,含金量很高,政策争取来之不易,机会不可错失。
邓小平同志有句名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用现在的国情、县情来衡量,破旧落寞、污水横流不是新农村,精神萎靡、死气沉沉更不是新农村。但是,从我县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房屋建设杂乱无章,居住条件良莠不齐,残垣断壁随处可见,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几乎每个社里都有空心户,每条角落都有垃圾袋,每个村上都有几个不肖子孙。环境是可以影响人的,也是可以改变人的。孔圣人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和品行好的人在一起,就好像进入了摆满香草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香草的香味了,这是因为你的思想觉悟也跟着提高了。和品行不好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你被恶习同化了,见怪不怪了。我到农村去调研,也发现了这一问题。越是村庄风貌好的村,群众的精神面貌越好,发展的信心越足,邻里纠纷越少;越是村庄风貌差的村,群众的士气越低迷,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也越多。我时常听到农民感慨,现在的农村是世风日下,言语虽有些过激,但这背后正是显示了当下农民思想深处的焦虑和隐忧。是什么焦虑和隐忧呢?就是农村怎么办,家园谁来守?在我看来,农村的“世风日下”,和在座的村支部书记有着莫大的关系。我县的村干部队伍,从整体上来看是好的,但也还有一些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村上发展面貌没有明显变化,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甚至不讲政治,不守规矩,对上级的决策部署无动于衷、置若罔闻,这是我们党坚决不允许的,老百姓也是坚决不答应的。
如果在这次村居风貌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上,还不积极,还不作为,那你就是这个村的罪人,因为你贻误了一次绝佳的发展机遇。
当然,治理好农村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情况很复杂,需要各位在工作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拿村居风貌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来说,我认为,当前最紧要的,就是抓好两件事。一件是面上的事,一件是点上事。具体来说,面上就是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把政策讲明白,把道理说清楚,把利弊分析透,把情绪疏导通,把群众发动好,争取全部参与进来,最广泛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点上的事,就是借助这次村居风貌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抓住硬件和软件两点,坚持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同向发力,对村庄规划怎么设计、贫困户怎么同步、村规民约怎么制定、文明乡风怎么树立、环境意识怎么养成、支柱产业怎么培育等等进行系统谋划,确保农民的物质条件和精神面貌同步提升。村居风貌提升、人居环境改善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第一仗,大家要提振信心,坚决打赢打好。
第三,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是顺应新时代“三农”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要牢记历史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全面完成风貌提升硬任务。
从发展进程来看,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几十年来全县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老百姓住房条件的改善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在座的大家特别是村上的同志们都有深刻地体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的父辈们居住在老庄子里,这里一处、那里一个,零零散散、星星点点。到了七十年代,政府集中规划了农村居民点,形成了现在村庄的原型,但大多还是土坯房、茅草屋。后来随着“大包干”的实行,家家户户日子渐渐好转了,大部分农户“拆了旧房盖新房、盖了新房刷白墙”,虽然标准不一,但是村庄显得整齐了。再后来到2000年前后,群众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许多农户陆续建起了砖墙瓦顶的小康住宅,农村风貌整体上有了一个大的提升。但是随着这些年外出打工上学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大部分村庄房屋显得很老旧,甚至个别房屋长期不住、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了村庄形象,这与老百姓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生活在好环境的强烈愿望格格不入、极不相符。这就要求各级干部要自觉担负起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历史使命,彻底来一场新的农村革命,从整体上改变村居风貌和人居环境。
从群众需求来讲,“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需求,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已经解决了“衣”“食”“行”的问题,不仅实现了从“吃饱穿暖”到“吃得健康穿得体面”的转变,而且相当一部分家庭都买上了小汽车,目前“住”的问题成为了农村的最大短板。而解决“住”的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甚至要花光群众多年的积蓄。为此,我们通过反复研究和多方论证,决定将全县农业水费收费权转让给县农投公司作为资产进行抵押,向国开行申请贷款,政府全额贴息,对农户房屋进行新建和改建,以此推动农民居住条件改善,加快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可能有人就要问,政府能不能拿出这么多钱来贴息?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十二五”期间,我们的工作重心是“建新城”,在城区累计投入17亿建成了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大湖湾旅游景区和博物馆、游泳馆、学校医院等民生项目,当然在农村也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修通了村社道路、改善了水利设施;而“十三五”期间,我们则着眼于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以发展新型煤化工、盐硝精细化工产业为重点,大力培植骨干财源企业,预计五年后财政收入将增加3-5个亿,实现翻番的目标,因此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也有实力办好老百姓的事。村居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是县上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农户来讲也是重大的政策利好。希望大家抓住机遇,大干快上,力求通过三年的努力,促使村居风貌和人居环境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从发展前景来讲,无论是基础条件,还是发展环境,高台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只要我们始终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就一定会率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我们也要坚信,努力不会白费、付出必有回报,今天的“辛苦指数”换来的将是明天的“幸福指数”。只要我们先跨出第一步,改善好村居风貌、整治好人居环境,建成错落有致、富有特色的乡村民居,就会为今后发展乡村旅游打好基础,带动乡村餐饮、休闲、民宿、特色农产品等产业的发展,为群众带来更多的好处、更大的收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的基层联系点,这个村过去因为“穷”出名,有民谣这样说“土墙房、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而现在却成了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乡村振兴典型。他们充分挖掘农村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特色民宿、农事体验等服务,促使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0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万多元。这充分说明一个道理:只有创造好优美的农村环境,才能留住人、吸引人、招揽人,带动和发展农村产业,切实解决“土地谁来种、家业谁来守、田园谁来建”的难题,真正让农业活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同志们,把乡村振兴的蓝图变成现实,是我们肩负的新使命,更是必须经受的新考验。我们一定要拿出“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振奋“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同心协力、合力攻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书写让全县人民满意的乡村振兴答卷!
第五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商标战略的实施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商标战略的实施意见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明确商标战略任务,充分发挥商标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商标战略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行政监管与促进发展、服务大局、维护权益、依法行政相统一。积极服务市场主体,提高企业商标注册、运用、保护、管理能力。提高全社会商标意识,保护商标专用权,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二、商标战略目标
到2020年,把我省的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提高到国内先进水平。商标法治环境进一步完善,商标意识深入人心,市场主体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商标的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创新成果和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商标战略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具体目标是:
(一)商标法治环境更加完善。健全商标执法管理体制,加强商标保护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市场监管执法环境。商标专用权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商标使用行为更加规范,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显著减少。商标在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企业自主商标拥有量进一步增加。企业国内和国际商标注册数量稳步增长。国内注册商标总量与我省总体经济规模相适应,市场主体拥有注册商标数量进一步增加;国际注册商标数量与我省的对外贸易地位相适应,拥有自主商标的出口产品和服务所占对外贸易份额大幅提升。
(三)企业管理和运用商标的能力明显增强。企业商标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对维护商标权益的投入大幅度增加,运用商标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提升。商标成为更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培育、发展一大批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的驰名、著名商标。
(四)全社会的商标意识普遍提高。全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商标工作,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逐步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商标文化基本建立。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自觉抵制假货的健康消费理念进一步增强。商标知识日益普及,各类商标专业人才队伍得到不断发展壮大,尊重和保护商标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日益改善。
上传者:知盟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五)商标数量显著提升。从2010年到2020年,全省中国驰名商标拥有量由19件增加到100件,力争在中国驰名商标总量中的比重由1.2%提高到3%;陕西省著名商标由781件增加到3500件,在全省商标注册总量中的比重由2.5%提高到5%;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由10件增加到50件,在全国地理标志注册总量中的比重由1.7%提高到3%;商标有效注册总量由31384件增加到70000件,在全国商标注册总量中的比重由1.3%提高到3%。
三、商标战略任务
(一)大力推进构建全方位商标政策体系。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商标战略实施为抓手推动地方、行业经济发展,制定和实施相关经济社会发展政策。针对不同地区、行业发展特点,完善商标扶持政策,培育地区特色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做好商标战略和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科技政策、贸易政策的有效衔接。
(二)分类指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实施商标战略。引导和推动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使用注册商标,鼓励和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商标价值评估、统计、对外合作管理、信息检索制度和重大事项预警机制,提高自我维权的意识和应对商标纠纷的能力。推进企业实施商标战略,以商标为凝聚点整合企业的技术、管理、营销等优势,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改进竞争模式,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丰富商标内涵,增加商标附加值,提高商标知名度。支持企业以商标专用权许可、质押等方式开展经营活动,充分开发利用商标专用权的市场价值。大力宣传、普及商标国际注册知识,引导企业积极进行商标国际注册,逐步提高自主商标商品出口比例。
(三)加大对商标权利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严厉打击假冒商标等侵权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商标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大对中国驰名商标、陕西省著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保护力度。完善商标侵权投诉渠道,规范立案标准和程序,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机关之间、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的联系配合机制,有效打击和遏制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犯罪行为。探索建立企业海外商标维权投诉协调机制,保护企业在国外的合法商标权益。
(四)充分发挥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深入开展“一所一标”等商标富农工作,加强对农民、农村经济组织和涉农企业的商标法规宣传,积极引导农产品商标以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的注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切实履行行政监管职能,督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所有人认真履行管理义务,维护地理标志产品市场信誉,促进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五)加强商标监管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积极推动工商信息平台商标监管软件应用,开发商标监管信息化系统,建立陕西商标资料库,开展商标信息采集、处理和分析,为政府决策和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工作提供重要支撑。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商标信息化建设,满足不同层次商标信息需求。鼓励企业参与商标信息增值性开发利用,支持建设规范的网上商标交易平台。
(六)规范发展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对商标代理组织和代理人的行政监督管理,建立商标代理组织、代理人信用记录、信用等级评价和失信惩戒等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商标代理行业自律制度,制订商标代理行业自律规范,加强对商标代理人业务和职业道德培训,提
高代理人素质。支持开展商标代理行业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商标代理人办理涉外商标申请和处理涉外商标纠纷能力。支持行业协会开展商标工作,维护行业和组织成员的合法商标权益。规范商标价值评估工作,研究制订商标价值评估指导意见,提高评估公信度。
(七)加大商标宣传教育力度。建立政府主导、主管部门负责、新闻媒体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商标宣传工作体系,加强商标宣传,提高全社会商标意识。大力弘扬以创新为荣、剽窃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假冒欺骗为耻的道德观念,积极倡导消费者树立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的意识。加大商标普法教育和对外宣传力度,树立我省有力保护商标的良好形象。广泛开展商标普及教育,支持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开设商标课程,在中小学开展树立商标意识的宣传活动。
(八)大力培养各类商标专业人才。制订培训规划,将商标法律知识列入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农业产业化组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的培训内容。推动建立商标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利用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学力量,加强商标人才的培养和商标管理人员以及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加快建设商标人才库和专业人才信息网络平台,大力推进商标领域专业人才交流。
四、实施商标战略的有关扶持政策
(一)对商标注册予以扶持。引导和推动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注册和使用商标,指导出口型企业及时到境外注册商标。凡省内企业申请商标国际注册的,由省商务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资助。扶持培育一批名、优、新、特涉农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凡申请涉农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由省农业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支持。具体办法由省工商局分别商省商务厅、省农业厅制订。
(二)对驰名、著名商标进行奖励。从2010年起,凡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省内企业商标,省政府对每件商标的所有人奖励100万元。凡被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的,由市级政府给予一定奖励,具体奖励数额和方式由各市自行确定。鼓励企业内部建立奖励制度,对所属相关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
(三)开展商标战略实施试点工作,推行商标权质押贷款工作。选择我省部分驰名、著名商标企业作为首批商标战略实施试点单位,建立试点追踪调查机制,全程评测试点企业商标战略实施情况。推行商标授权经营试点、示范工作,选择有条件的市和综合性商场作为首批示范单位,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充分发挥商标无形资产的作用,积极推行商标权质押贷款工作,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具体办法由省工商局会同省金融办制订。
五、加强对推进商标战略的组织领导
全省各级政府要把推进商标战略作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商标战略实施工作。要研究制订推进商标战略实施方案,指导、督促、检查有关政策落实情况,协调解决商标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二○一○年三月十六日